• 沒有找到結果。

雙開口部木框架實驗(Test 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雙開口部木框架實驗(Test 1)

本次實驗共歷時約 840 秒,而點燃後約在 200 多秒時,四顆撒水頭 就全數作動,詳細的火災觀測如表4-1 及圖 4-1 所示:

表 4-1 全尺寸火災實驗之火災歷程(Test 1)

時間歷程(t) 發生現象 參考相片(圖4-1)

0秒 點火

75秒 木框架底部引燃

110秒 火焰延燒到木框架上方,偵煙器均作動 4-1(a) 140秒 火焰竄升至天花板 4-1(b) 182秒 撒水頭作動(一號)

189秒 撒水頭作動(三號) 207秒 撒水頭作動(二號) 212秒 撒水頭作動(四號)

284秒 南面門口上竄出黑煙 4-1(c) 330秒 東面壁裝材上方近TC19處引燃 4-1(d) 363秒 北面高櫃上方近TC12處引燃

379秒 火焰從南面門口竄出 4-1(e) 420秒 加大抽風變頻器設定至55Hz 4-1(f) 540秒 南面門口大量火焰竄出 4-1(g) 690秒 壁裝材及櫃子全面燒完,剩木角材燃燒 4-1(h) 840秒 打開實驗場北面鐵捲門,實驗終止

(本研究案)

a(北面) b(南面)

c(南面) d(南面)

e(南面) f(南面)

g(南面) h(北面)

圖 4-1 全尺寸火災歷程照片(Test 1) (本研究案)

圖 4-2 為全尺寸火災之熱釋放率變化圖,Q&代表由氧氣消耗法計算o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7 的熱釋放率,THR 為總熱釋放率,Q& 代表以抽氣氣流溫度計算之顯熱所T 對應的對流熱釋放率,可以發現Q& 在整個實驗過程內有兩個峰值,第一o 次峰值主要是受到木框架本身引燃所主導,整體歷程熱是放率達到 7MW,此時約為閃燃發生時期;而在此峰值發生後,由於壁裝尚未全面 燃燒,使得部份可燃蒸氣燒完,加上大量黑煙形成,以致於缺氧,所以 造成熱釋放率下降,直到 700 秒左右時,四周壁裝材開始全面引燃,而 產生第二次峰值。圖中虛線部份即表示為木框架的熱釋放率,主要是經 由測重平台的木框架質量損失率(如圖 4-3),乘以柳安木熱值(12055 kJ/kg) 計算而得知,其中亦可以觀察到在峰值發生前的 400 秒附近,木框架主 導了大部份的熱釋放率。

因本實驗採雙開口通風,而10MW 大型抽風扇只能針對南面開口部 做抽氣,根據目測,約有 40%的煙量從北面開口溢漏,而根據實尺寸實 驗熱釋放率之結果,最大熱釋放率約達 7.5MW,而實驗總熱釋放約為 2300MJ。

0 2 4 6 8

Q0(MW)

0 1000 2000 3000

THR(MJ)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t (s) 0

0.4 0.8 1.2

QT(MW)





Wood Cribs

圖 4-2 全尺寸火災之熱釋放率變化圖(Test 1) (本研究案)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t(s) 0

20 40 60 80 100

mass(kg)

m. 1= -0.100 [kg/s]

m. 2= -0.072 [kg/s]

圖 4-3 測重平台重量變化圖(Test 1) (本研究案)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圖 4-4(a)至 4-4(f)為各熱電偶樹的升溫曲線,由於西面壁裝在房間內 側觀察不易,實驗當中並未記錄到引燃時間。而藉由升溫曲線可以發現,

大部分的測溫點在時間400 秒時上升至第一個峰值,而 600-700 秒時上升 至第二個峰值,溫度結果顯示的極大值和熱釋放率顯示的峰值時間相 同,顯示火場內在 400 秒及 600 秒附近有劇烈燃燒的情況,可能為發生 閃燃的時間。

圖 4-5(a)至 4-5(e)為各時間點的平面等溫圖 t 代表時間(s),h 代表距 離天花板高度(cm),其中因為 TC11 上層溫度測溫點可能在實驗開始時就 已經被燒融,所以利用周圍其他四點(TC7、TC8、TC14、TC15)內插代替。

由圖上可以觀察到在 350 秒時,高溫區集中於東方壁面中心處及北方壁 面中心。隨著時間增加,四面壁面均有溫度增加趨勢,而在四個角落處 的溫度則較低;在時間 600 秒及 650 秒時,實驗場內北面溫度較南面溫 度高;實驗進行到 700 秒時,亦呈現北面溫度較高的趨勢,而呈現高溫 的原因可能跟抽風方向有關。

圖 4-6 為設置在實驗屋內氣體分析儀所量測的 O2、CO 及 CO2的濃 度,亦可觀察到整個實驗內,CO 及 CO2的濃度有兩個峰值,O2的濃度 而則有兩個極小值,顯示實驗屋內氧氣濃度下降的程度。

圖 4-7 為 10MW 集煙氣之流場及濃度變化,Opacity、HC、CO 及 CO2 都在400 及 600 秒時,產生峰值,而 O2濃度在此兩點亦有極小值的發生;

而在420 秒時,加大抽風扇頻率至 55Hz,影響到進氣速度及值量流率,

亦反映在圖形上。而為了確保實驗穩定性,之後實驗均將風機的轉速固 定為55Hz。

TC1 TC2 TC3 TC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TC17 TC18 TC19 TC2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t=300s,h=10 cm t=350s,h=10 cm

t=300s,h=20 cm t=350s,h=20 cm

t=300s,h=30 cm t=350s,h=30 cm

t=300s,h=40 cm t=350s,h=40 cm

圖 4-5 (a) 全尺寸火災等溫線圖(Test 1) (t=300s、t=350s)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7 t=400s,h=10 cm t=450s,h=10 cm

t=400s,h=20 cm t=450s,h=20 cm

t=400s,h=30 cm t=450s,h=30 cm

t=400s,h=40 cm t=450s,h=40 cm

圖 4-5 (b) 全尺寸火災等溫線圖(Test 1) (t=400s、t=450s) (本研究案)

t=500s,h=10 cm t=550s,h=10 cm

t=500s,h=20 cm t=550s,h=20 cm

t=500s,h=30 cm t=550s,h=30 cm

t=500s,h=40 cm t=550s,h=40 cm

圖 4-5 (c) 全尺寸火災等溫線圖(Test 1) (t=500s、t=550s)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9 t=600s,h=10 cm t=650s,h=10 cm

t=600s,h=20 cm t=650s,h=20 cm

t=600s,h=30 cm t=650s,h=30 cm

t=600s,h=40 cm t=650s,h=40 cm

圖 4-5 (d) 全尺寸火災等溫線圖(Test 1) (t=600s、t=650s) (本研究案)

t=700s,h=10 cm

t=700s,h=20 cm

t=700s,h=30 cm

t=700s,h=40 cm

圖 4-5 (e) 全尺寸火災等溫線圖(Test 1) (t=700s)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b)廢氣濃度變化

0 4 8 12 16 20

HC(ppm)

18.5 19 19.5 20 20.5 21

O2(%)

0 200 400 600 800 t(s)

0 1000 2000

CO(pp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t(s)

0 0.4 0.8 1.2 1.6

CO2(%)

圖 4-7 全尺寸火災所抽煙氣之特性變化(Test 1) (本研究案)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