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詮釋

第一節 主題

Risoluto:斷然的、有力的。樂曲一開始,上低音號就以重音加 fp 營造出此效果,

在鋼琴一拍多連音的烘襯之下,上低音號一路漸強並使用八分音符變三連音、六連音類 似漸快的效果,堆疊到第2 小節的目的地 B3長音,在第三拍馬上釋放壓力鬆下,讓出 空間給鋼琴,帶出音量p 的第五動機,在第 3 小節下墜並漸強至 B♭1B♭2 D2的和弦音,筆 者認為此句有兩種詮釋方法,第一種是完全照漸強記號,在第一小節的第二顆音就拉到 f 的音量,但是在大量耗氣的狀況下一定要在中間換一口氣,可以在第四拍三連音前吸 一口氣完成剩下的部分,第二種方法是在fp 之後不要漸強,把氣留給後半部的音,因 為在第一小節第三拍之後一直到第二小節第二拍加了重音的長音,都是跟鋼琴不一樣的 節奏,所以即使沒有以f 的音量來演奏也不會被吃掉,因此在保有樂句的完整性下,筆 者偏好第二種方式,見【譜例4-1-1】:

【譜例4-1-1】 mm. 1-4

第4 小節上低音號部分,出現本曲第一個特殊效果:使用不同指法吹出同音,造成 像是使用雙喇叭口上低音號,聲音在兩個喇叭口交替出現的效果,譜上有註明“on the double-belled euphonium, switch bells each time this motive occurs”,因為雙喇叭口上低音 號在現代已經很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淘汰了,因此譜上這個A♭3可以使用按鍵123/1 交 替來演奏,可見第三章【表3-0-2】中動機 4,而交替指法的效果如果要做得確實而乾淨,

手指需要刻意快速且用力地按,避免產生兩音間過度的聲音。

第 5 小節開始,鋼琴的一拍多連音型常常是先上行後再下行,往上快速甩,再慢慢 地下降,做出像風一樣,忽快忽慢、虛無飄渺的效果,在第5 小節譜上註明"a little slower",

從開頭的四分音符等於66,到這小節降為 60,在第 6 小節再做一次,這次低了第 5 小 節半音開始,看似退回去,然而卻多了漸強以及漸快,在層次方面其實是更進一步,到 達目的地長音後,使用裝飾音以及半拍三連音製造出從容並俏皮的感覺,隨後一階一階 下行,慢慢釋放能量,可以看做前一個音型加快一倍的變形,第6 小節開始伴奏部分變 成三行增加織度,第二部時為高音譜號、時為低音譜號,為較特殊的部分,見【譜例

4-1-2】:

【譜例4-1-2】 mm. 5-9

到第 9 小節出現第二個特殊效果:bend,以此小節為例,在吹奏第三拍時,會先動

是階梯式的一格一格,在第四拍時再把第二指完全按下,完成效果,可見【譜例4-1-3】:

【譜例4-1-3】 mm. 9

第 10 小節開始有試探性的元素,音符相對距離越來越近,一次比一次加強大 膽,緊張度與音量一直堆疊到B3,第一句一小節,第二句多了一拍,第三句則超過兩小 節,這三句筆者建議在每一句都做一點漸強漸弱,而非譜上標示第三句才開始有音量變 化,增加一種坡浪式的層遞感,可見【譜例4-1-4】,而鋼琴在第 11 小節,在音高上以 C3A3- B2A3不斷游移,營造模稜兩可的不確定感,直到下一個小節解決到A2G3,但是 節奏上卻以一個不斷往前推進的感覺給予動力,形成衝擊性的矛盾感,見【譜例4-1-5】:

【譜例4-1-4】 mm. 10-12

【譜例4-1-5】 mm. 11-12

而在第 13 小節用按鍵來做出像 bend 的效果,一些因為音準而不常用的指法在這邊 剛好可以完美做出效果:在F4與E4加入一個音準介於其間的音,指法按12,E4與E♭4 之間加入按23 的音,而 E♭4與D4之間按13 的方式,是常用的指法,因為 E♭4通常都會 偏高,所以按13 可以準一些,筆者認為這邊為了突顯其特殊性,應該在漸強上行到達 的G4四分音符如男高音般給予多一點抖音,在下行時加一點漸慢,並且不要那麼快做 漸弱,可以到了目的地的長音再將音量退回來,綴上完美的收尾,見【譜例4-1-6】:

【譜例4-1-6】 mm. 13

第 15、17 小節也再度使用同音不同指法的演奏手法,前者以 12/0 交替演奏 D4,除 了音之間距離越來越近,筆者建議這裡的漸強可以做到mf 到 f 之間的音量來加強戲劇 性;後者以13/1 交替演奏 C4,第17 小節的漸弱可以不要做,留到下一小節下行再開始 漸弱,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退回的感覺,效果會比較好,而且鋼琴在這小節只有演奏長 音,不用擔心上低音號沒有漸弱會蓋過鋼琴,第四動機就在鋼琴以及上低音號間交替,

順序為上低音號、鋼琴左手、上低音號,第18 小節後半的三十二分反覆點也可以不要 完全照速度,以三個音為一單位一組比一組晚進來,做出緩和下來的滑行感,見【譜例

【譜例4-1-7】 mm. 15-17

而在第 19 小節使用第三種特殊手法:雙音,這是譜上同時記兩顆音高不同的音符,

拍子長度、節奏不一定是同步的,從【譜例4-1-8】可以看到吹奏 F♯2,同時唱D♯3-C♯3, 這時會在上方產生兩個音B3-A♯3,如同譜上所註記 "sing diamond-shaped notes;

Parenthetical pitches are resultant tones",雙音演奏上需要將喉嚨放鬆,以一個比較寬廣的 感覺將音唱出來,並不建議高八度唱,因為形成的音響效果不好,除了準確地唱出音高,

也不要忘記嘴唇要繼續震動演奏出該吹的音,剛開始可能會斷斷續續,無法在第一時間 同時唱吹,耗氣量也會很多,但是多練習後可以知道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氣並能良好地控 制兩音之間的平衡,演奏出好聽的雙音。

【譜例4-1-8】 mm. 19-20

第21 小節開始再次點題,呼應開頭,隨後接到第一變奏,見【譜例 4-1-9】,鋼琴 在第22 小節保持一條線在同音,剩下三條線下行擴張至 23 小節的第五動機收回,像遠 方的記憶一般,悠忽而來又倏忽即逝,見【譜例4-1-10】:

【譜例4-1-9】 mm. 21-24

【譜例4-1-10】 mm. 22-23

第二節 第一變奏

本變奏為 Capriccio 風格,為奇想曲、隨想曲,是輕快活潑、形式自由的風格,從 速度變化可以很清楚看到多變的特性:第25 小節四分音符速度為 96、第 26 小節第三拍 四分音符速度為132…一直到樂章結束,都是快慢快慢交錯,同一速度不會維持超過四 小節。上低音號每次出現都像宣示一般,用短促的三十二分音符配上一個延長音,音量 都是f,見【譜例 4-2-1】與【譜例 4-2-2】,這兩句互相鏡向,做出走向的差異:

【譜例4-2-1】 mm. 27 【譜例 4-2-2】 mm. 34

鋼琴在第 26 小節,先是以一樣的語法漸強,再以左手斷奏 C♯3、E3、A3三個音輪流 出現,右手圓滑,做出對比的效果之後再慢慢漸弱,拉出線條,見【譜例4-2-3】:

【譜例4-2-3】 mm. 26-27

而在主題方面,上低音號在第 28 小節,使用活潑的複點音符來詮釋動機一,像是 偷偷摸摸踮腳尖怕被人發現,十六分音符可以再接近正拍的音,增加緊實感,下一小節 馬上慢將近一倍速度來詮釋長線條,這邊的顫音可以些微超過兩拍慢慢吹,大方亮相後 又馬上以三十二分音符下行與漸弱溜回去,見【譜例4-2-4】:

【譜例4-2-4】 mm. 28-30

在第二句進來使用一樣節奏,但更加了倒影手法,句尾也延長了兩拍,以來回游走 的三十二分音符表現出混亂感,再像風一般溜走,筆者建議這裡的連續三十二分音符可 以演奏更快一些,因為是好吹又沒有很遠的音程,加強密集感,見【譜例4-2-5】:

【譜例4-2-5】 mm. 35-37

第 43 小節開始連續三次 D♭3-F3-E♭3-D♭3- B♭2-C3動機,一次比一次激動,但音量都壓 在p,持續壓抑,在第 44 小節最後一拍漸強解放到第 45 小節的長音,等待鋼琴第二拍

【譜例4-2-6】 mm. 42-44

第46 小節,卡農手法出現,由鋼琴先彈出三個八分音符,上低音號馬上接三個八 分音符,製造出追逐的效果,這邊的漸快建議由上低音號來啟動,鋼琴要非常敏感地跟 上,最後終於追到並齊奏,再停留在延長音,見【譜例4-2-7】;第 61 小節也有一次相 同手法,只是換上低音號先出來,再由鋼琴跟上,這次沒有激動的堆疊,而是由上低音 號演奏三個八分音符漸慢進入第二變奏,見【譜例4-2-8】。

【譜例4-2-7】 mm. 46-48

【譜例4-2-8】 mm. 61-64

上低音號在第50 小節以一組快速音群,又急又渾沌地下行,在消失之前不忘使用 顫音來顯示他的存在,再一溜煙地消失,筆者建議不用刻意演奏到非常急促,應該以清 晰度為重點,而顫音也可以做一點音量上提再下放,增加線條感,見【譜例4-2-9】:

【譜例4-2-9】 mm. 50-52

第59 小節再一次快速音群,這次在第四拍就漸慢,落在 F♯2的四拍長音上,鋼琴再 以四分音符上下擴張並漸慢收回像機器逐漸停擺的樣子,筆者建議漸慢應該在第59 小 節第三拍就開始,因為此串音符位於中低音域,很不容易吹清楚,指法也較拐手,因此 慢慢吹即可,見【譜例4-2-10】:

【譜例4-2-10】 mm. 59-61

第三節 第二變奏

第二變奏為西西里舞曲,這種源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曲風,以附點節奏為主,在一 開始鋼琴就帶出來,像是夜裡船在海上緩緩搖盪,見【譜例4-3-1】:

【譜例4-3-1】 mm. 64-65

上低音號在一開始也是以這種搖曳的附點節奏型出現,在演奏時會刻意把三十二分 音符吹清楚些,不然會很容易被聽者忽略,而且應該盡量晚一點出來,向後面的八分音 符靠近,避免吹成十六分音符,鋼琴左手在每小節第四拍後半也會以此音型帶動,形成 一股往前進的動力,見【譜例4-3-2】;從第 66 小節開始,音高慢慢往上拉,音量也慢 慢變強,在第70 小節出現變化的節奏,從最高處如同葉子般飄盪下來,拍子細碎並漸 弱,第71 小節細碎的三十二分音符,筆者建議一開始練習時先將連結線拆掉,以小拍 子準確並確實地將節奏音符吹對,再加回連結線,並且開始打大拍子,添加整體線條的 搖盪輕鬆感,見【譜例4-3-3】:

【譜例4-3-2】 mm. 66-68

【譜例4-3-3】 mm. 70-72

第 75 小節上低音號附點搖曳的旋律再次出現,跟第 66 小節不同處是從上方倒影下 來,相互呼應,見【譜例4-3-4】與【譜例 4-3-5】:

【譜例4-3-4】 mm. 66 【譜例 4-3-5】 mm. 75

鋼琴維持附點伴奏型,直到第 87 小節上低音號接手伴奏的角色,見【譜例 4-3-6】,

在吹伴奏音型時,耳朵要非常注意鋼琴的旋律,一小節內要跨越將近兩個八度並上下行,

在吹伴奏音型時,耳朵要非常注意鋼琴的旋律,一小節內要跨越將近兩個八度並上下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