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楊·巴赫《音樂會變奏曲》分析與詮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楊·巴赫《音樂會變奏曲》分析與詮釋"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演奏唱組學位論文. 楊‧巴赫《音樂會變奏曲》分析與詮釋 Jan Bach’s Concert Variation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指導教授:段富軒 研究生:李佳燁 107 年 7 月. 教授 撰.

(2) 摘要. 《音樂會變奏曲》(Concert Variations, 1977)是美國作曲家楊‧巴赫(Jan Bach, b. 1937) 為上低音號創作的第一首曲子。風格多元、手法豐富,是專業演奏家必須熟習演奏的重 要曲目。本論文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為寫作動機、研究目標以及章節安排;第二 章為楊‧巴赫生平簡介、本曲創作背景。第三章為音樂理論導向之樂曲分析;第四章為 個人詮釋,綜合筆者自身演奏經驗及老師指導所得之樂句處理建議;第五章為結論,筆 者將整理出在分析、詮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對上低音號未來的期望。附錄提供楊‧ 巴赫全部創作整理。. 關鍵字:上低音號、楊‧巴赫. I.

(3) Abstract Concert Variations is composed by American composer, Jan Bach; this piece is his very first work for Euphonium. With multi-style and rich skills, this piece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ertoires for professional players to master. This paper contain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about writing motivation, expectation of target and explanations of writing way of notes; chapter two is the biography of Jan Bach, the background of creating this piece.. Chapter three i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music analysis. Chapter four is individual interpretation, will be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nd the advices from teachers. The last chapter,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the author will sort out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en analyze and interpret, and expectations of the future of euphonium. The appendix provides a complete summary of all the works of Jan Bach.. Keywords: Euphonium, Jan Bach. II.

(4)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圖目錄 ........................................................................................................................................................... IV 表目錄 ........................................................................................................................................................... IV 譜例目錄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作曲家生平簡介、 《音樂會變奏曲》創作背景 ................................................................................. 3.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簡介 ............................................................................................................................. 3 第二節 《音樂會變奏曲》創作背景 .......................................................................................................... 8 第三章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分析 ............................................................................................................ 12. 第一節 主題.............................................................................................................................................. 14 第二節 第一變奏 ...................................................................................................................................... 16 第三節 第二變奏 ...................................................................................................................................... 18 第四節 第三變奏 ...................................................................................................................................... 20 第五節 第四變奏 ...................................................................................................................................... 22 第六節 第五變奏、第六變奏 ................................................................................................................... 24 第七節 第七變奏 ...................................................................................................................................... 26 第四章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詮釋 ............................................................................................................ 29. 第一節 主題.............................................................................................................................................. 29 第二節 第一變奏 ...................................................................................................................................... 36 第三節 第二變奏 ...................................................................................................................................... 40 第四節 第三變奏 ...................................................................................................................................... 44 第五節 第四變奏 ...................................................................................................................................... 48 第六節 第五變奏、第六變奏 ................................................................................................................... 53 第七節 第七變奏 ...................................................................................................................................... 58 第五章 結論 .................................................................................................................................................. 69 參考文獻 ....................................................................................................................................................... 70 附錄 ............................................................................................................................................................... 71. 附錄一 楊‧巴赫作品整理 ....................................................................................................................... 71. III.

(5) 圖目錄 【圖 1-1-1】各音高表示代號............................................................................................... 2. 表目錄 【表 3-0-1】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架構 ....................................................................... 12 【表 3-0-2】. 動機編號以及說明 ..................................................................................... 13. 【表 3-1-1】 《音樂會變奏曲》Tema 架構 ..................................................................... 14 【表 3-2-1】 《音樂會變奏曲》 V1 Capriccio 架構 ........................................................ 16 【表 3-3-1】 《音樂會變奏曲》 V2 Siciliano 架構 .......................................................... 18 【表 3-4-1】 《音樂會變奏曲》 V3 Ripresa 架構 ........................................................... 20 【表 3-5-1】 《音樂會變奏曲》 V4 Scherzo 架構 ........................................................... 22 【表 3-6-1】 《音樂會變奏曲》 V5 Recitativo 架構........................................................ 24 【表 3-6-2】 《音樂會變奏曲》 V6 Coro 架構 ................................................................ 24 【表 3-7-1】 《音樂會變奏曲》 V7 Fuga 架構 ................................................................ 26. IV.

(6) 譜例目錄. 【譜例 4-1-1】 mm. 1-4 .................................................................................................... 29 【譜例 4-1-2】 mm. 5-9 .................................................................................................... 31 【譜例 4-1-3】 mm. 9........................................................................................................ 32 【譜例 4-1-4】 mm. 10-12 ................................................................................................ 32 【譜例 4-1-5】 mm. 11-12................................................................................................. 32 【譜例 4-1-6】 mm. 13...................................................................................................... 33 【譜例 4-1-7】 mm. 15-17 ................................................................................................ 34 【譜例 4-1-8】 mm. 19-20 ................................................................................................ 35 【譜例 4-1-9】 mm. 21-24 ................................................................................................ 35 【譜例 4-1-10】 mm. 22-23............................................................................................... 35 【譜例 4-2-1】 mm. 27...................................................................................................... 36 【譜例 4-2-2】 mm. 34...................................................................................................... 36 【譜例 4-2-3】 mm. 26-27 ................................................................................................ 36 【譜例 4-2-4】 mm. 28-30 ................................................................................................ 37 【譜例 4-2-5】 mm. 35-37 ................................................................................................ 37 【譜例 4-2-6】 mm. 42-44 ................................................................................................ 38 【譜例 4-2-7】 mm. 46-48 ................................................................................................ 38 【譜例 4-2-8】 mm. 61-64 ................................................................................................ 38 【譜例 4-2-9】 mm. 50-52 ................................................................................................ 39 【譜例 4-2-10】 mm. 59-61............................................................................................... 39 【譜例 4-3-1】 mm. 64-65 ................................................................................................ 40 【譜例 4-3-2】 mm. 66-68 ................................................................................................ 41 【譜例 4-3-3】 mm. 70-72 ................................................................................................ 41 【譜例 4-3-4】 mm. 66...................................................................................................... 41 【譜例 4-3-5】 mm. 75...................................................................................................... 41 【譜例 4-3-6】 mm. 87...................................................................................................... 42 V.

(7) 【譜例 4-3-7】 mm. 92-93 ................................................................................................ 42 【譜例 4-3-8】 mm. 97-98 ................................................................................................ 43 【譜例 4-3-9】 mm. 99-100............................................................................................... 43 【譜例 4-4-1】 mm. 104.................................................................................................... 44 【譜例 4-4-2】 mm. 108-110 ............................................................................................. 45 【譜例 4-4-3】 mm. 110-111 ............................................................................................. 45 【譜例 4-4-4】 mm. 120.................................................................................................... 46 【譜例 4-4-5】 mm. 121-122............................................................................................. 46 【譜例 4-4-6】 mm. 123-124............................................................................................. 47 【譜例 4-4-7】 mm. 21-22 ................................................................................................ 47 【譜例 4-5-1】 mm. 127-128............................................................................................. 48 【譜例 4-5-2】 mm. 130-131............................................................................................. 48 【譜例 4-5-3】 mm. 134-136............................................................................................. 48 【譜例 4-5-4】 mm. 128-130............................................................................................. 49 【譜例 4-5-5】 mm. 131-134............................................................................................. 49 【譜例 4-5-6】 mm. 135-138............................................................................................. 49 【譜例 4-5-7】 mm. 141-146............................................................................................. 49 【譜例 4-5-8】 mm. 150-154............................................................................................. 49 【譜例 4-5-9】 mm. 155-158............................................................................................. 50 【譜例 4-5-10】 mm. 182-185........................................................................................... 50 【譜例 4-5-11】 mm. 165-166 ........................................................................................... 50 【譜例 4-5-12】 mm. 193-199........................................................................................... 51 【譜例 4-5-13】 mm. 201-203........................................................................................... 51 【譜例 4-5-14】 mm. 210-212........................................................................................... 51 【譜例 4-5-15】 mm. 234-238........................................................................................... 52 【譜例 4-5-16】 mm. 246-248........................................................................................... 52 【譜例 4-6-1】 mm. 251-252............................................................................................. 53 【譜例 4-6-2】 mm. 258.................................................................................................... 54 【譜例 4-6-3】 mm. 264-265............................................................................................. 54 VI.

(8) 【譜例 4-6-4】 mm. 267-270............................................................................................. 55 【譜例 4-6-5】 mm. 282-283............................................................................................. 56 【譜例 4-6-6】 mm. 280-281............................................................................................. 56 【譜例 4-6-7】 mm. 284-287............................................................................................. 57 【譜例 4-7-1】 mm. 288-289............................................................................................. 58 【譜例 4-7-2】 mm. 290-292............................................................................................. 59 【譜例 4-7-3】 mm. 292-293............................................................................................. 59 【譜例 4-7-4】 mm. 296-298............................................................................................. 60 【譜例 4-7-5】 mm. 299-300............................................................................................. 60 【譜例 4-7-6】 mm. 294.................................................................................................... 61 【譜例 4-7-7】 mm. 301-302............................................................................................. 61 【譜例 4-7-8】 mm. 307.................................................................................................... 62 【譜例 4-7-9】 mm. 316-318............................................................................................. 62 【譜例 4-7-10】 mm. 319-320........................................................................................... 63 【譜例 4-7-11】 mm. 322-32 ............................................................................................. 64 【譜例 4-7-12】 mm. 329-331........................................................................................... 64 【譜例 4-7-13】 mm. 331-332........................................................................................... 65 【譜例 4-7-14】 mm. 336-338........................................................................................... 65 【譜例 4-7-15】 mm. 337-339........................................................................................... 66 【譜例 4-7-16】 mm. 352-357........................................................................................... 66 【譜例 4-7-17】 mm.358-361............................................................................................ 67. VII.

(9) 第一章 緒論 楊‧巴赫的《音樂會變奏曲》為上低音號演奏家的重要曲目,這首曲子結構緊密, 緊扣主要動機,各種手法、與鋼琴合作的多種形式都包含在內,是一首相當能全方位檢 視吹奏機制的作品。筆者在就讀師大音樂系期間,有幸受到葉樹涵教授的推薦,擔任第 一位赴日本囯立音樂大學的交換學生,由三浦 徹教授指導。留學期間首次在三浦 徹教 授指導下認識本曲,並列入留學期間獨奏會曲目。 本曲目前在臺灣鮮為人知且較不常被演奏,2011 年才由筆者在台首演,而迄今亦僅 有二次公開演出記錄。相較歐美各國視本曲為音樂科系必研讀的曲目及常選為比賽曲, 上低音號在臺灣的發展進程及對經典創作的敏感度仍有待耕耘。因此,筆者除了觀察各 國演奏家的演奏曲目與國際比賽的指定曲目以增加新知外,並定期舉辦音樂會以引介國 際樂壇上的新興曲目或重要曲目。筆者身在我國最高音樂學府之一的師大音樂所,希望 竭盡所學所能,為後輩與臺灣的上低音號界留下資料文獻以及開創向他人他國學習成長 的風氣,期許我國上低音號演奏、創作水準能早日跟上他國。. 1.

(10) 本論文當中,在各音高的標示以下列圖表為代表:. 【圖 1-1-1】各音高表示代號. 2.

(11) 第二章 作曲家生平簡介、 《音樂會變奏曲》創作背景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簡介 美國作曲家楊‧巴赫(Jan Bach, b. 1937),出生於伊利諾州的佛雷斯特(Forrest, Illinois),於厄巴納的伊利諾伊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Urbana)獲得音樂學士以及音 樂藝術博士學位,主要演奏法國號,鋼琴也有相當水準。1962-1965 年間於維吉尼亞州 阿靈頓的麥爾堡美國軍樂隊擔任第一部法國號,退役後於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大學 (University of Tampa)任教一年,1966 年開始於北伊利諾伊大學任教,教授理論作曲,1978 年獲得優良教師獎,於 1998 年退休,但繼續返回學校教學直到 2004 年。 楊‧巴赫作曲方面,先後師事阿隆‧科普蘭(Aaron Copland, 1900-1990)1、羅伯托‧ 格哈德(Roberto Gerhard, 1896-1970)2、肯尼斯‧加布羅(Kenneth Gaburo, 1928-1993)3、羅 伯特‧凱利(Robert Kelly, 1916-2007)4以及提亞‧馬斯格雷夫(Thea Musgrave, b. 1928)5, 並在很年輕時就嶄露頭角。楊‧巴赫 19 歲時獲得 BMI 學生作曲比賽第一獎6,之後獲獎. 1. 美國知名作曲家、作家、指揮家, 《阿帕拉契之春》(Appalachian Spring,1944)為其重要作品之一。. 2. 瑞士裔西班牙加太羅尼亞音樂家,為荀貝格的學生,序列主義、十二音列代表音樂家之一。. 3. 美國作曲家,任教於伊利諾伊大學,以電子音樂、爵士鋼琴、極限音樂…等最有名。. 4. 美國作曲家、小提琴家,任教於伊利諾伊大學。. 5. 蘇格蘭作曲家,創作以古典樂、歌劇為主,曾獲得庫賽維茨基獎(Koussevitzky Award)。. 6. BMI Student Composer Awards 是每一年都會舉辦的作曲比賽,開放給創作古典音樂的年輕學生參 加,創立於 1951 年,孕育了非常多傑出的作曲家,如美國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b. 1947 )。 3.

(12) 無數,例:庫賽維茨基獎7、哈維‧高盧作曲比賽8、ΣΑΙ 聲樂創作獎9、瑞士蒙特勒國際 管樂大賽第一名、布朗大學作曲獎、內布拉斯加交響室內樂第一獎、紐約市歌劇第一獎, 更被六次提名普立茲音樂獎10。作品由 Carl Fischer11, Boosey & Hawkes12, Cimarron Music13等出版社出版,亦有許多作品被錄製為唱片,本次研究的作品 Concert Variations 就被錄製了四次,作品也常常在 NPR14以及 BBC15放送。 楊‧巴赫為法國號創作了各形式作品,如無伴奏《法國組曲》(FRENCH SUITE, 1982)、 給四隻法國號輪唱為兩樂章的《卡農與狩獵曲》(CANON AND CACCIA, 1977)、 《法國號 協奏曲》(HORN CONCERTO, 1983)則受喬納森‧波恩(Jonathan Boen, b. 1957)16委託創作; 鋼琴為受約翰‧麥考利(John McCauley, 出生年不詳,仍在世)委託的《三首鋼琴練習小. 7. Koussevitzky Award 為學生指揮比賽,創立於 1954 年,由後人以俄國作曲家、低音提琴演奏家撒 赫己‧庫賽維茨基(1874-1951)命名,不是每年都舉辦比賽。 8. Harvey Gaul composition contest 創立於 1950 年,用來紀念美國作曲家兼管風琴家哈維‧高盧 (Harvey B. Gaul, 1881-1945),並期望孕育更多作曲人才。 9. Sigma Alpha Iota choral composition award 創立於 1948 年,為美洲北、中、南區之間的比賽,沒有 年齡限制。 10. The Pulitzer Prize in Music 是普立茲獎七項之一(共分為戲劇、歷史、小說、音樂、非小說、傳記文 學、詩歌),於 1943 年開始每年選舉頒發,柯普蘭也曾於 1945 年以作品 Appalachian Spring 得獎。 11. 樂譜出版公司,1872 年由卡爾‧費希爾(Carl Fischer, 1849-1923)成立於美國紐約。. 12. 樂譜出版公司,1930 年由 Boosey & Company 以及 Hawkes & Son 兩家樂譜公司合併而成,老闆分 別是萊斯利‧波西(Leslie Boosey, 生卒年不詳)以及拉爾夫‧霍克斯(Ralph Hawkes, 1898-1950),新公司取 他們的姓氏做為名字。 13. 樂譜出版公司,2004 成立於美國紐約,公司僅有兩名員工,卻造就十幾萬美金的年營業額。. 14.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1970 年創立的美國非商業性媒體機構,以新聞採訪為 主,也有音樂等娛樂節目。 15.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1927 年成立於英國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廣播. 公司。 16. 美國知名法國號演奏家,在 22 歲時即擔任 Lyric Opera of Chicago 法國號首席,之後也相繼在 Grant Park Orchestra、Music of the Baroque 擔任法國號首席,在演奏、教學上都有相當發展。 4.

(13) 曲》(THREE BAGATELLES, 1963)以及 1975 年創作的鋼琴協奏曲。 楊‧巴赫截至目前創作八十餘首作品,其中給管樂器的作品就接近半數。但其 並不侷限於銅管,而是多方嘗試,觸角延伸相當廣,他自己將他的作品分成十二種項目: 1.交響樂團作品 2.歌劇、配樂作品 3.管樂團作品 4.合唱團作品 5.聲樂獨唱作品 6.木管樂器作品 7.銅管樂器作品 8.弦樂作品 9.擊樂作品 10.鋼琴、豎琴作品 11.室內樂作品 12.協奏曲 他的作品架構清楚、巧妙運用樂器音色,在不斷創作中嘗試創新的手法,一如樂評 家里克‧安德森(Rick Anderson, 出生年不詳,仍在世)17在他的樂評期刊 Notes18中所說: 「他[楊‧巴赫]是美國人秘密的珍寶……他的音樂特質有兩面:嚴謹與幽默」。19 楊‧巴赫受喬納森‧波恩委託創作法國號曲目,研究之餘得知法國號演奏家道格拉 斯‧希爾(Douglas Hill, b. 1946)20有寫一本關於法國號演奏延伸技巧、熱嘴、保養的指南, 但是還尚未出版,因此主動連絡是否可以拜讀並使用其中一些特殊演奏方法,道格拉斯 一口答應,並希望楊‧巴赫可以為他寫一首曲子,能於那一年夏天於法國舉辦的法國號 研討會上首演,也因此楊‧巴赫除了原本的委託創作外,也寫出了給格拉斯‧希爾的法 國號無伴奏作品《法國組曲》 ,樂評家巴里‧基爾帕特里克(Barry Kilpatrick, 出生年不詳, 17. 里克‧安德森為專職圖書管理員以及業餘樂評家,自 1990 年寫 CD 評論後,開始寫書評以及樂評。. 18. 音樂圖書協會(The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的期刊,蒐集了有趣、優質、提供重要資訊的文章, 也有樂評、參考書目…等。 19. 原文:“One of American’s somewhat hidden treasures …Two sides, equally important, of Bach’s musical. personality are displayed on this disc: his seriousness …. and his humor, which is evident almost everywhere else…” 20. 美國作曲家以及法國號演奏家,溫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國號教授。 5.

(14) 仍在世)21在 American Record Guide22中曾提到: ”Bach writes difficult music…… how both the Horn Concerto and the French Suite might be the most difficult works ever written for horn…… only the highest level of player can seem in command of the pieces. Everyone else can only try hard.”23. 曲子中使用 bend 以及雙音手法,對無伴奏作品來說,要如何以一樣樂器來講故事、來 演獨角戲是非常重要的,營造意境、使用特殊效果、提高技巧難度,都是為了增加曲子 的戲劇效果,這兩個手法在本曲也使用上。 楊‧巴赫同樣身為法國號演奏家,卻不斷虛心向他人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也 因此他能不斷創新進步;除了技巧取向的作品,他也有一些曲子創作動機相當有人情味。 舉 The Little Prince(1978)為例,這首曲子是為了他的二女兒出生寫的,裡面也融合了楊‧ 巴赫以前小時候的回憶:曾經學校老師為他們讀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24的故事,三十年後他用他的音樂來說故事。這首曲子編制為小提琴獨奏、 旁白以及室內樂,有受到普羅高菲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 1891-1953)的《彼得 與狼》(Peter and the Wolf, 1936)啟發,創作過程中他思考是否可以不要像《彼得與狼》25:. 21. 紐約弗里多尼亞音樂學校(Fredonia School of Music)長號、上低音號,曾擔任 Eri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長號首席,1989 年受邀擔任 American Record Guide 音樂評論人。 22. 簡稱 ARG,古典音樂雜誌,1935 年成立於美國辛辛那提,旗下擁有超過八十位業餘以及專業樂評. 人。 23. 原文為:Bach writes difficult music, to be sure. I think it’s a prime motivation, judging by his own comments about how both the Horn Concerto and the French Suite might be the most difficult works ever written for horn. Perhaps this motivation comes from the fact that he is a horn player. Whatever the reason, the result is that only the highest level of player can seem in command of the pieces. Everyone else can only try hard. 24. 愛爾蘭詩人、作家,其有名著作為《道林‧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0)。. 25. 此曲為附有旁白的兒童管弦樂作品,以特定樂器代表不同角色,雖然首演時觀眾反應不熱烈,但 在之後逐漸受到重視。 6.

(15) 旁白在講的時候樂團是不演奏的,而樂團演奏時旁白不講話。為了不使樂團蓋住旁白, 他便以中低音域為主,主奏也有扮演特定角色,筆者覺得這是可以吸引聽眾的重要手法 之一。 而前面提起他的音樂既嚴謹又幽默,就是一種調和,如同陰與陽、緊收與釋放, 在《音樂會變奏曲》中各變奏間就能清楚觀察到,也有同一個變奏內極度變化,做出收 放、快慢的效果。. 7.

(16) 第二節 《音樂會變奏曲》創作背景 《音樂會變奏曲》這首曲子為委託創作,由 T.U.B.A.26於 1977 年夏天委託楊‧巴赫 創作,於隔年 1978 年 6 月 15 日首演於洛杉磯,為第三屆國際上低音號暨低音號研討座 談會,演奏者為美國知名上低音號演奏家布萊恩‧包曼(Brian Bowman, b. 1946)以及鋼琴 演奏家史蒂芬‧哈洛斯(Steven Harlos, b. 1953),雖然曲子中有一些手法需要轉換喇叭口 來改變音色,會讓演奏者懷疑是否要使用雙喇叭口(double-bell)上低音號演奏,但是當時 包曼使用的樂器為 Wilson 2900,並非雙喇叭口上低音號;而提到在首演時是否有留影音記 錄下來,包曼說道:" I believe there is a recording on reel to reel tape."(我想應該有錄音帶的 紀錄),但是他本人沒有留下紀錄;在問到他覺得這首曲子所占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時,他回 答:"This is probably one of the best works for euphonium and piano that we have in the. repertoire. It is very substantial and should be a part of every serious euphonium player’s repertoire."(這首曲子是給上低音號與鋼琴曲重要曲單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任何一個 專業的演奏者都該把這首曲子列入口袋曲目),最後問道,他是否也在 T.U.B.A.首演過 其他曲子,包曼回答" I don’t believe that I premiered other commissions but I did record Samuel Adler’s Four Dialogues for euphonium and marimba which was the 1st commission of T.U.B.A. for euphonium."(我不記得我有單獨首演其他委託曲,但是我有錄過的,是塞謬. 26. T.U.B.A.為 Tubists Universal Brotherhood Association 之縮寫,1973 年成立於美國紐約,是第一個低 音號協會,在這之前都是不正式的會議,討論低音號相關事宜。 8.

(17) 爾 · 阿德勒(Samuel Adler, b. 1928)寫給一支上低音號以及馬林巴琴的二重奏,為 T.U.B.A.第一首跟上低音號有關的委託作品)。27 在 1979 年 T.U.B.A.冬季刊裡有對《音樂會變奏曲》的評論,而美國陸軍樂隊上低 音號演奏家肯尼斯‧舒姆(Kenneth E. Shrum, b. 1958)的博士論文 An Analytical Commentary on the Euphonium and Tuba Music of Jan Bach 有對此作品做詳細分析。 雖然這是楊‧巴赫為上低音號做的第一首曲子,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對上低音號之 特性有相當的研究與理解,曲長一共十五分鐘,期間他竭盡所能地想讓聽眾聽到上低音 號演奏技巧的各種可能性,包含按鍵滑音(valve glissandi)、替換指法(alternate fingerings)、 雙音(multiphonics)…等,而就如同曲名所示:《音樂會變奏曲》(Concert Variations),他 包含了一個主題與多組變奏,有些變奏是整個根據主題,有些是擷取一小部分做發展, 而最後一個變奏為賦格,是把主題加以裝飾,並以兩個不同速度同步進行。他在 1994 年為上低音號做了與交響樂團的協奏曲,為第二首也是目前最後一首上低音號作品,架 構亦截然不同,可以知道他創意源源不絕以及富嘗試的精神。 T.U.B.A.這個委託機構是這首曲子的催生者,在低音號以及上低音號的世界占有相 當重要的地位,由低音號演奏家羅伯特‧羅克(Robert Rÿker, b. 1938) 於 1973 年發起,並 馬上獲得 Conn28以及 Miraphone29的贊助,正式成立 T.U.B.A.,哈維‧菲利普斯(Harvey. 27. 筆者於 2017 年 10 月 5 日以電子郵件與包曼本人通信,取得訪談內容。. 28. 樂器製造公司,1915 年由創辦人查爾斯‧杰拉德‧康(Charles Gerard Conn, 1844-1931)成立於美國. 紐約。 29. 樂器製造公司,1946 年由 13 位樂器製造技師成立於德國巴伐利亞。 9.

(18) Philips, 1929-2010)30、阿諾德‧雅各布斯(Arnold Jacobs, 1915-1998)31、威廉‧貝爾 (William Bell, 1902-1971)32三人為最開始的榮譽會員,羅伯特成為第一任主席,並於同年 開始出版 T.U.B.A. Journal 協會刊物,把蛇號33拿來當協會的象徵。在第一次研討會的重點 是接洽作曲家,增加低音號新作品,哈維之後搜集了 150 餘首,在 1974 年上低音號演奏者 提出是否可以把 T.U.B.A.中 Tubists 的部分改成"tuba-euphonium"字樣,於 1975 年通過納 入。. 協會成立目的為: 1.增加演出以及工作機會 2.提高樂器地位以及演出者的形象 3.從新的教育資源探索教學法 4.促進新的樂器設計活動 5.催生新的低音號、上低音號作品 6.探索技巧的新領域 7.建立維護影音資料庫以及印刷資料 8.鼓勵舉辦低音號、上低音號研討會、會談 9.出版期刊. 30. 美國低音號演奏家,也是 Oktubafest、Tuba Christmas 活動創始人。. 31. 前芝加哥交響樂團(CSO)低音號演奏家。. 32. 前紐約愛樂管弦樂團(NYPO) 低音號演奏家。. 33. 英文為"Serpent",為低音號的前身,為彎曲的木頭樂器身並使用銅製吹嘴。 10.

(19) 協會於 2000 年改名為 International Tuba Euphonium Association (I.T.E.A.),讓上低音. 號以及女性成員更有歸屬感(原本名字中的 B 是 brotherhood 的縮寫,為兄弟會的意思, 偏向男性意味)。發展至今,協會中超過 50 個國家,擁有 2500 多名會員,並累積 27 首 委託創作作品,可以看見歷屆會員非常積極以及有計畫地推動這兩樣低音樂器,使其壯 大並普及。 本曲就是在此協會積極發展低音號、上低音號這兩項樂器下的產物,而楊‧巴赫也 願意嘗試寫上低音號的曲子,對之後上低音號世界的巨大影響,或許超出作曲家原本的 預期。. 11.

(20) 第三章 《音樂會變奏曲》之樂曲分析 《音樂會變奏曲》為單樂章非調性作品,由主題以及七個變奏所組成,曲長約十五 分鐘,【表 3-0-1】包含了樂曲架構、長度比例,在分析時可以快速使用:. 【表 3-0-1】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架構 變奏名稱. 小節數範圍. 小節數量. TEMA. 1-24. 24. Var. 1 Capriccio. 25-63. 39. Var. 2 Siciliano. 64-103. 40. Var. 3 Ripresa. 104-126. 23. Var. 4 Scherzo. 127-250. 24. Var. 5 Recitativo. 251-266. 16. Var. 6 Coro. 267-287. Var. 7 Fuga. 288-293. 21 6 (共 74). A. 294-300. 7. B. 301-306. 6. C. 307-315. 9. D. 316-321. 6. E. 322-327. 6. F. 328-337. 10. G. 338-345. 8. H. 346-351. 5. I. 352-357. 6. J. 358-361. 4. 本章將每個變奏各別討論,各自成節;其中的第五變奏以及第六變奏,因為結構較 簡單,將合併成一節討論。在動機的表示,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上低音號的動機;英文字 母則代表鋼琴的動機,在之後的內文皆延用此代稱。. 12.

(21) 主奏動機以及伴奏動機見【表 3-0-2】:. 【表 3-0-2】動機編號以及說明 動機 1. 本動機特色為向上開展,從一 開始的兩度到最後的四度音 程。. 動機 2. 動機特色為加快後瞬停,有些 微動機一的影子。. 動機 3. 本動機為抒情旋律,以重複的 兩度八分音符為骨架,加上裝 飾音。. 動機 4. 以不同指法來演奏同一個音, 節奏型通常為多連音。. 動機 5. 反附點動機,以急促的兩個三 十二分音符開始。. 13.

(22) 第一節 主題 【表 3-1-1】 《音樂會變奏曲》Tema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上低音號. A. 1. 動機 1. 2. 動機 2. 3. 動機 3. 4. 動機 4、動機 5. B. 鋼琴 動機 5. 5-6. C. D. E (A’). 7-9. 動機 2. 10-12. 動機 1. 動機 5. 13. 動機 5. 14. 動機 4、動機 5. 15. 動機 4. 16. 動機 5. 17. 動機 4、動機 5. 18. 動機 5. 19-20. 特殊樂句延長. 21. 動機 1 動機 4、動機 5. 22 23-24. 動機 3. 動機 5. 本曲由不完整小節的半拍揭幕,第 1 小節上低音號帶出第一動機:G2-A2-B2-E3,第 2 小節上低音號的第二動機:三連音上行(C♯3-D3-G3)接六連音迴旋的音型 (F3-D♭3-E♭3-F3-A3-G3),鋼琴第五動機:短促三十二分音符加上附附點八分音符,後面連 結了半拍後再換音(取右手第一部為例 A5-F5-G5)。第 3 小節主奏的第三動機出現:兩次 把裝飾音加在連續八分音符正拍(B3-D4-C4-B3-D4-C4-A♭3),第 4 小節主奏第四動機出現: 三連音接五連音的同音(A♭3),但是要以不同指法來演奏,製造出雙喇叭口上低音號 (double-bell euphonium)的效果,第五動機則是連續兩個三十二分音符加上附點八分音符, 14.

(23) 加一條連結線接上同一種節奏型(B♭3-F3-G♭3-E♭3-E♮3),開頭四小節組成第一個樂句,同時 也是把所有動機展現出來的前奏(introduction)。 第二個樂句有五個小節,前兩個小節出現主奏第二動機:後半拍開始接三連音 (E3-G3-F♯3-F♮3),在前面加上兩個裝飾音(F3-F♯3),後面跟著兩個八分音符以及結尾音 (E3-F♯3-E♭3),後面三個小節以連續三次緊密重複的方式,呈現同一個動機的變形,鋼琴 部分繼續以第五動機做應和。第三個樂句上低音號都是第一動機的變形,以 D3-C♯3-F♯3-E3 四個音做一句一句不同節奏的重複,鋼琴部分以從後半拍開始至下一拍正半拍的八連音 做變形,參雜著九連音,連接一小節的第五動機,在第 14 小節,第四動機第一次出現 在鋼琴上,節奏型一樣,音改成 D4。 第四樂句上低音號整體來說都是第四以及第五動機,但是每小節有一些差異,在第 15 小節使用以 D4 開始的第四動機,接 D4-B3 -C4 第五動機,第 17 小節延續上個音,以 C4 開始的第四動機,接 C4-A3-B♭3/ B♭3- G3- A♭3 兩個第五動機,第 18 小節則是第五動機 的緊接重複,在第 19、20 小節則是使用雙音手法,吹奏 F♯2,唱 D♯3-C♯3,這時會在上方 產生兩個音 B3-A♯3,歸納這部分為特殊句尾延伸。第五個樂句由上低音號重現開頭的第 一動機,下一小節接給鋼琴,第二次使用第四動機,最後兩小節以第五動機收尾,重複 兩次,第二次縮短。. 15.

(24) 第二節 第一變奏 【表 3-2-1】 《音樂會變奏曲》V1 Capriccio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A. 25-27 28-30. B. 鋼琴 動機 3. 動機 1 動機 3. 31-34 35-37. C. 上低音號. 動機 1、動機 2 動機 3. 38-39 40-41. 動機 1 動機 3. 42 D. 43. 動機 1. 44. 動機 2. 45-46. 動機 4、動機 5 動機 3. 47-48 E. 49-52. 動機 1、動機 2 動機 3. 53 F. 54-55. 句尾延長. 56-61. 動機 1 動機 3. 62-63. 第一變奏由鋼琴從第三動機開始,加上連續十六分音符上行,一路堆疊至延長和弦 再交給上低音號,以 C♯3 開始,上低音號第 28 小節開始以附點的形式呈現第一動機,音 向上移增四度:C♯3-D♯3-E3-A3,第二樂句繼續由鋼琴帶出第一動機,但是這次高一個八 度彈奏,四個小節後交給上低音號,以 A4 開始,一樣是附點的節奏,但是從高約兩個 八度下行倒影。 第三樂句跟第一句結構類似,鋼琴演奏完接給上低音號,此時使用同音異名的 D♭4 開始,但在最後一小節由鋼琴再彈一次動機;第四句由上低音號以第一動機做為開頭,. 16.

(25) 以 D♭4 開始,下一小節為第二動機的倒影,接第三同音的動機,重複 A3,第 47、48 小 節上低音號跟鋼琴第一次一起進行同一個動機,由鋼琴先進第三動機,上低音號一拍後 像卡農般跟進,互相應和堆疊至延長和弦。第五個樂句上低音號再一次使用第一、二動 機,以 B♭4 開始,以連續十六分音符快速下行消失,第 53 小節鋼琴繼續第三動機,加 上兩小節的句尾延長,以成串十六分音符接到 E3-G4-B♭3-D4 的延長和弦。第六樂句上低 音號以 B♭3 當第一動機的起音,一樣用連續十六分音符下行至長音 F♯2 交給鋼琴,第 62、 63 小節跟前一次一樣,鋼琴與上低音號以卡農方式呼應,但是這次是上低音號先開始, 鋼琴一拍後進來,一起接到下一段變奏。. 17.

(26) 第三節 第二變奏 【表 3-3-1】 《音樂會變奏曲》V2 Siciliano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A. 64-65. B. C. D. 上低音號. 鋼琴 動機 1、動機 2. 66-69. 動機 1. 70. 動機 4. 71. 動機 5. 72-73. 句尾延長. 74 75-78. 動機 1. 79. 動機 4. 80. 動機 5. 81-82. 句尾延長. 83-86. 動機 1. 87-91. 伴奏音型. 動機 1、動機 2. 92. 動機 4. 93. 動機 5. 94. 句尾延長. 95-96. 動機 1. 動機 1、動機 2 動機 4. 97-98 99-102. 動機 4、動機 5. 103. 動機 5. 動機 1、動機 2. 第二變奏鋼琴以前一個和絃 A3C4E4G4 進入新的變奏,第 64 小節以附附點八分音符、 三十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附點八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八 分音符的這個節奏型當作一小節的骨幹節奏,再搭上上低音號第一動機的音,貫串第一、 第二樂句到第三樂句的開頭四個小節,正影倒影不斷交替反覆;上低音號在兩小節的鋼 琴伴奏鋪陳後,以一樣的音型動機出現,維持四個小節,使用 E4 演奏第四動機,再馬 上接第五動機,從 E3 開始,接以兩個小節的句尾延長。第二樂句架構跟第一句類似, 18.

(27) 但第 75 到 78 小節是以 G4 開始一路下行,跟第一句同一部分一路上行形成倒影,第 79 小節使用 G3 演奏第四動機。 第三樂句由上低音號開始,第一動機以四個音上行方式重複三次,分別是 A♭3-A♮3-B♭3-B♮3/ G3-G♯3-A3- B♭3/ A♭3-A♮3-B♭3-B♮3,在第 87 小節交換角色由鋼琴接手擔 任旋律,上低音號變伴奏,繼承同樣的伴奏音型,連續四個小節一模一樣,後面變化兩 次和弦後停在 E♭3 上;鋼琴以 D♭3 開啟旋律,架構一樣,使用 E4 以及 E5 八度加強第四 動機,堆疊後進入第五動機,但是比第一樂句高一個八度,從 E5 開始一路釋放接到第 四樂句,變回伴奏角色。上低音號恢復旋律角色,兩小節的第一動機上行至長音 F♯4, 這時鋼琴除了左手繼續維持伴奏,右手加入了第四動機,連續下行停在 A2C3E3G3 和弦, 這時上低音號使用 F♯4 演奏第四動機,第二次使用 E4,鋼琴以第一動機變形穿插其間, 最後一小節以三十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連音、八分音符連續下行兩個音把節奏慢 下來,緩緩接到第三變奏。. 19.

(28) 第四節 第三變奏 【表 3-4-1】 《音樂會變奏曲》V3 Ripresa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A. 104. B. 上低音號. 鋼琴 動機 1. 105. 動機 5. 動機 2. 106. 動機 1. 動機 3. 107. 動機 2、動機 5. 動機 4、動機 5. 108-109 動機 2. 110-112 C. 113-115 116. D. 動機 4、動機 5. 117-120. E. 121-122. 句尾延長. 123-124. 動機 1、動機 2. 動機 4. 125-126. 動機 3. 動機 5. 第三變奏跟開頭的主題雷同,但是角色顛倒,上低音號以第五動機開始,接上第一 動機的倒影,停在 G♯2 延長,鋼琴以 C♯4 演奏第五動機。第二樂句鋼琴繼續以第二動機 發展旋律,上低音號則是第二、第五動機夾雜使用貫穿整個第二、三樂句,在八分音符 間 flutter valves(模仿長號滑管,換音時中間保留經過的音,不把聲音換乾淨的效果),造 成一種朦朧模糊感的手法,在本曲第一次出現,在第 108 小節以 G2-G3-G2 這三個音做效 果,下一小節仍以 G2 為基音演奏 G2-A♭3-G2,第 110 小節則是 G2-B♭3-G2-C♯4-G2-E4 上下 滑行。 第三樂句上低音號再次使用 flutter valves,但是改 D3 為基音,D3-D4-D3-E4,第四樂 句的 118 小節 B♭2-B♭3-B♭2、第 119 小節 A2-A3 -A2、第 120 小節 B2-B3-C♯2-C♯3;鋼琴第 四動機則是兩個半音往下級進:第 117 小節 F♯5、第 118 小節 E5、第 120 小節 D5,上低 20.

(29) 音號在用連續十六分音符做句尾延長停在 E♭3,主題在第五樂句回到上低音號身上,整 句與主題段最後四小節幾乎一樣,但是記譜法不同:主題(Tema)第 21 小節為 F♯2-G♯2-A♯2-D♯3-B♯2-C♯3-F♯3-E3、本變奏第 123 小節為 G♭2-A♭2-B♭3 -E♭3-C3-D♭3 -G♭3-E3,鋼琴 也全部以相同節奏,低一個八度演奏。. 21.

(30) 第五節 第四變奏 【表 3-5-1】 《音樂會變奏曲》V4 Scherzo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上低音號. 鋼琴. A. 127-133. 動機 1、動機 2. 頑固低音、動機 3. B. 134-140. C. 141-149. D. 150-154. E. 155-160. 動機 2 頑固低音. 161-164. 句尾延長. F. 165-171. 動機 2. G. 172-178 179-181. 頑固低音、動機 3. 句尾延長. H. 182-192. I. 193-200. J. 201-209. K. 210-219. 動機 1、動機 2. L. 220-227. 動機 4. M 過門. 228-233. 動機 2. 234-242. 動機 1、動機 2. 動機 2. 伴奏音型、動機 2. 頑固低音、動機 3. A B. 動機 3. 243-250. 第四變奏以六八拍,鋼琴的連續八分音符頑固低音開始,皆在 C♯3 音,上低音號則 是演奏出第一、二動機兩次(D♭3-E♭3-F3- B♭3/ G3-A♭3-D♭4- B3)來結束第一樂句,第二樂句以 一樣的動機做擴張,第三樂句,兩個上行下行的小波(B♭3-B♮3-C4-D♭4 -C♭4-B♮3-B♭3/ G♭3-G♮3-A♭3-A♮3-A♭3-G♮3-G♭3)接上一個大波(E♭3-E♮3-F3-G♭3-F3-E3-E♭3-D3-D♭3)後停在 C2 拉長 音,這三句鋼琴的左手都佐以第二動機,第四樂句鋼琴左手加進一拍兩連音的新頑固低 音,上低音則是連續三串上行音(F3- F♯3-G3- A♭3/ A♭3-B♭3-C4 -D♭4/ D♭4-E♭4-F4-G4),第五樂句. 22.

(31) 上低音號則是四個第二動機級進,每個動機第一個音以小三度往下降,分別是 G4、E4、 C♯4、B♭3,再接四個小節的句尾延長。在第六樂句,上低音號第一次將動機二以節奏一 拍二連音呈現,速度一樣但是旋律感覺變慢,第二次回來八分音符(一拍三個音),速度 相對感覺變快,鋼琴也是回歸開始的單純八分音符,固定在 A3 音,在第七樂句時出現 和弦音(E♭3G3B♭3/ E3G♯3B3)夾雜在頑固低音中,上低音號在不斷堆積第二動機上行後,到 達長音 A4,維持三個小節的句尾延長接到第八樂句。第 180 小節主奏動機從 A♭4 開始, 整串高了前面第 155 小節一個半音。 第九樂句主旋律擴張音的長度,一小節當成一單位甚至一拍來使用,鋼琴這時都是 以正拍和弦音(第一拍 E4B♭4、第二拍 B♭4C4)帶動後兩顆音(A4-D5)到新樂句換和弦,第十 樂句則是加快旋律線條,每個音長度縮一半,第十一樂句變成兩小節大三連音的長度, 並在第 216 小節用兩個小節,以一小節三連音向上衝,停在 B♭4 的長音上,第十二樂句 使用 B♭4 音帶出第四動機,兩小節後鋼琴右手也彈出同音應和,第 224 小節鋼琴換 D♭4 音,鋼琴繼續應和也伴隨著第三動機,第十三樂句上低音號兩句半音下行為第二動機的 變形,分別從 D♭4 以及 G3 開始。 從第 234 小節開始為過門,可分為兩句,每一段皆慢快交錯:第一句由上低音號先 以一拍為單位帶出第一前半動機 D♭3-E♭3-F3-B♭4,鋼琴以伴奏音型緊接在後,第 238 小節 鋼琴 G3-A♭3-D♭4-B3,鋼琴一樣接上,下了長音 G3D4 進入第二句,鋼琴改變音的長度以 兩拍三連音呈現,C♯4-F4 拉長交給伴奏,鋼琴改成動機三,再回到上低音號時如回音般 的應和,使用 F3-F4 兩音接到下一變奏。. 23.

(32) 第六節 第五變奏、第六變奏 【表 3-6-1】 《音樂會變奏曲》V5 Recitativo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上低音號. A. 251-253. 動機 4. B. 254-257. 動機 3. 258-259. 動機 2. 260-266. 動機 1、動機 2. C. 鋼琴 動機 5. 【表 3-6-2】 《音樂會變奏曲》V6 Coro 架構 樂句. 小節數. 上低音號. 鋼琴. A. 267-273. 雙音動機. 動機 1. B. 274-282. 動機 2. C. 283-287. 動機 1. 動機 3. 第五變奏由鋼琴從慢到快的十三連音開始,此伴奏音型與主奏的第四動機交叉出現, 一共有三次,分別是以 F4、E4、D4 開始的多連音,第二樂句上低音號以第三動機的各 種變型堆疊到 F4,再以各種替代指法,一點一滴改變音準下行至 D♭4 延長,再接上第二 動機下行至 D3,在這之前鋼琴都是先上行再下行的音型,有七連音、八連音、十五連 音…等等,在第二句最後出現第五動機,接到第三樂句。第一、二動機重現,但是有些 微變形,接到由快變慢的 G3-F♯3 顫音,再以 F♯3 演奏第四動機,第 266 小節用第五動機 下行漸漸釋放能量,跨到第六變奏並停留在 G2 長音。 第六動機由鋼琴帶出第一動機,上低音號則是再次出現雙音動機,一共出現三次: 吹奏 A2 音,唱 F♯3-E3,上方產生出 D4-C♯4;吹奏 G2 音,唱 D3-E3-D3,上方產生出 B3-C4-B3; 吹奏 G♭2 音,唱 E♭3-D♭3-E♭3,上方產生出 B♭3 -C♭4-B♭3,第二樂句上低音號以第二動機開. 24.

(33) 始,在第 276 小節從 F♯3 使用 bending(使用嘴唇的鬆緊改變音高)以及按四分之一活塞滑 到 E3,接到第一動機,兩次以不同節奏做變形,此時鋼琴佐以五連音,第 280 小節開始 以兩個短促三十二分音符加一個附附點八分音符,做出如同宣示一般的效果,一共三次, 而鋼琴也一次一次呼應。第三樂句上低音號用第一動機的倒影: A4-G4-E♭4-B♭3-C4-G3-A3-F♯3,在第 285 小節以低一個八度重複一次,鋼琴皆以第三動機 來應和。. 25.

(34) 第七節 第七變奏 【表 3-7-1】 《音樂會變奏曲》V7 Fuga 架構 排練記號. 小節數. 上低音號. 鋼琴 左手. 288-289 290-293. 主 動機 1 題 動機 3、動機 4. 右手. 自由對位 1. 動機 5 A. 294-295 +2. B +7 C. D +7 E +7 F 0 G. 自由對位 1. 主題. 296-299 300. 句尾延長. 301-302. 自由對位 2. 主題. 對題. 自由對位 2. 對題. 主題. 303-306 307-308. +9. 對題. 309-314 315. 句尾延長. 316-317. 對題. 動機 1、動機 2 主題 四聲部對位 自由對位 1. 322-323. 主題. 對題. 324-325. 對題. 動機 1、動機 2 主題. 326-327. 主題. 動機 1 互相鏡面. 328-335. 主題. 自由對位 1. 336-337. 自由對位 2. 自由對位 2. 主題. 338-345. Tema. 主題. 主題第一部 對題第二部. 主題 前半兩倍慢. 主題前半. 318-321. +2 H. 346-351. I. 352-357. 主題後半穿插出現. J (Coda) +7. 358-361. 主題前半. 第七變奏為賦格,上低音號以六個小節分別從第一動機、第三動機、第四動機、第 五動機的順序來建構主題(Subject),此時鋼琴的左手為相差八度、八分音符的自由對位 伴奏型,排練記號 A 開始主題交給鋼琴右手,比原本上低音號高兩個半音,左手繼續自 26.

(35) 由對位,但前兩小節變成單音,第 296 小節開始有成串十六分音符加入,上低音號變成 對題(Counter Subject)角色,在第 300 小節為兩拍的句尾延長,三個聲部(上低音號、鋼 琴左手、鋼琴右手)這時齊奏,以連續十六分音符一起進入下一段落。 排練記號 B 從第 301 小節開始,換鋼琴左手擔任主題的角色,高七個半音,鋼琴右 手變成對題,上低音號則變成第二種形式自由對位,到排練記號 C 時,上低音號繼續保 持自由對位,只是音高有不規則的改變,左右手角色交換,右手變主題高九個半音,左 手擔任對題,而且多一條線,相差六度,到第 315 小節一樣的句尾延長形式,進入第三 樂句。整個排練記號 D,鋼琴右手繼續保持主題角色,在第 319 小節加進一部自由對位, 成為四聲部對位,上低音號變成對題,鋼琴左手在第 316、317 小節彈出動機一,兩條 線差八度,在剩下的部分擔任自由對位一的角色,依舊有兩條相差八度的線條。排練記 號 E 開始的兩小節,上低音號擔任主題,一樣是高七個半音,下兩小節(mm. 324-325) 交給鋼琴右手,再把剩下兩小節交給上低音號;鋼琴左手一開始是對題,兩條相差八度 (G1- G2),再來交給上低音號,從 E4 開始;鋼琴右手一開始則是第一動機,從 D♭4-B♭4 和 聲開始,在第 324、325 小節交給鋼琴左手,從 C♯2- C♯3 和聲開始,在第 216、327 小節 鋼琴兩手彙整為同一動機,但是互相鏡向,到了排練記號 F,上低音號繼續把前一段沒 唱完的主題接下去,從 A4 開始,鋼琴兩手都是自由對位,到了第 336 小節,上低音號 變成自由對位二,鋼琴左手也是自由對位二,但是又自己鏡向,剩下右手繼續主題。 排練記號 G 將曲子一開始的 Tema(主題)在上低音號重複一遍,鋼琴伴奏左手主題 速度放慢一倍,右手的上聲部為正常速度的主題,第二聲部則是對題,到了排練記號 H. 27.

(36) 左手主題變成原速,一直到排練記號 I,主題後半的動機一直輪流穿插於三個聲部(上低 音號、鋼琴左手、鋼琴右手),最後的排練記號 J 為尾聲(Coda),上低音號跟鋼琴右手改 以演奏主題前半動機,而鋼琴左手也是同動機,但是速度慢一倍,最後以上低音號使用 D♭5 演奏第三動機,結束曲子。. 28.

(37) 第四章 《音樂會變奏曲》樂曲詮釋 第一節 主題 Risoluto:斷然的、有力的。樂曲一開始,上低音號就以重音加 fp 營造出此效果, 在鋼琴一拍多連音的烘襯之下,上低音號一路漸強並使用八分音符變三連音、六連音類 似漸快的效果,堆疊到第 2 小節的目的地 B3 長音,在第三拍馬上釋放壓力鬆下,讓出 空間給鋼琴,帶出音量 p 的第五動機,在第 3 小節下墜並漸強至 B♭1B♭2 D2 的和弦音,筆 者認為此句有兩種詮釋方法,第一種是完全照漸強記號,在第一小節的第二顆音就拉到 f 的音量,但是在大量耗氣的狀況下一定要在中間換一口氣,可以在第四拍三連音前吸 一口氣完成剩下的部分,第二種方法是在 fp 之後不要漸強,把氣留給後半部的音,因 為在第一小節第三拍之後一直到第二小節第二拍加了重音的長音,都是跟鋼琴不一樣的 節奏,所以即使沒有以 f 的音量來演奏也不會被吃掉,因此在保有樂句的完整性下,筆 者偏好第二種方式,見【譜例 4-1-1】: 【譜例 4-1-1】 mm. 1-4. 29.

(38) 第 4 小節上低音號部分,出現本曲第一個特殊效果:使用不同指法吹出同音,造成 像是使用雙喇叭口上低音號,聲音在兩個喇叭口交替出現的效果,譜上有註明“on the double-belled euphonium, switch bells each time this motive occurs”,因為雙喇叭口上低音 號在現代已經很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淘汰了,因此譜上這個 A♭3 可以使用按鍵 123/1 交 替來演奏,可見第三章【表 3-0-2】中動機 4,而交替指法的效果如果要做得確實而乾淨, 手指需要刻意快速且用力地按,避免產生兩音間過度的聲音。 第 5 小節開始,鋼琴的一拍多連音型常常是先上行後再下行,往上快速甩,再慢慢 地下降,做出像風一樣,忽快忽慢、虛無飄渺的效果,在第 5 小節譜上註明"a little slower", 從開頭的四分音符等於 66,到這小節降為 60,在第 6 小節再做一次,這次低了第 5 小 節半音開始,看似退回去,然而卻多了漸強以及漸快,在層次方面其實是更進一步,到 達目的地長音後,使用裝飾音以及半拍三連音製造出從容並俏皮的感覺,隨後一階一階 下行,慢慢釋放能量,可以看做前一個音型加快一倍的變形,第 6 小節開始伴奏部分變 成三行增加織度,第二部時為高音譜號、時為低音譜號,為較特殊的部分,見【譜例. 30.

(39) 4-1-2】: 【譜例 4-1-2】 mm. 5-9. 到第 9 小節出現第二個特殊效果:bend,以此小節為例,在吹奏第三拍時,會先動 嘴型,刻意想 buzzing(用嘴唇振動吹嘴)的向下 slur(滑音),氣也從往前送變成投射至遠 方的地上,以上動作都是在按鍵按四分之一時做,這樣音準才能比較滑順地向下,不會. 31.

(40) 是階梯式的一格一格,在第四拍時再把第二指完全按下,完成效果,可見【譜例 4-1-3】: 【譜例 4-1-3】 mm. 9. 第 10 小節開始有試探性的元素,音符相對距離越來越近,一次比一次加強大 膽,緊張度與音量一直堆疊到 B3,第一句一小節,第二句多了一拍,第三句則超過兩小 節,這三句筆者建議在每一句都做一點漸強漸弱,而非譜上標示第三句才開始有音量變 化,增加一種坡浪式的層遞感,可見【譜例 4-1-4】,而鋼琴在第 11 小節,在音高上以 C3A♭3- B2A3 不斷游移,營造模稜兩可的不確定感,直到下一個小節解決到 A2G3,但是 節奏上卻以一個不斷往前推進的感覺給予動力,形成衝擊性的矛盾感,見【譜例 4-1-5】: 【譜例 4-1-4】 mm. 10-12. 【譜例 4-1-5】 mm. 11-12. 32.

(41) 而在第 13 小節用按鍵來做出像 bend 的效果,一些因為音準而不常用的指法在這邊 剛好可以完美做出效果:在 F4 與 E4 加入一個音準介於其間的音,指法按 12,E4 與 E♭4 之間加入按 23 的音,而 E♭4 與 D4 之間按 13 的方式,是常用的指法,因為 E♭4 通常都會 偏高,所以按 13 可以準一些,筆者認為這邊為了突顯其特殊性,應該在漸強上行到達 的 G♭4 四分音符如男高音般給予多一點抖音,在下行時加一點漸慢,並且不要那麼快做 漸弱,可以到了目的地的長音再將音量退回來,綴上完美的收尾,見【譜例 4-1-6】: 【譜例 4-1-6】 mm. 13. 第 15、17 小節也再度使用同音不同指法的演奏手法,前者以 12/0 交替演奏 D4,除 了音之間距離越來越近,筆者建議這裡的漸強可以做到 mf 到 f 之間的音量來加強戲劇 性;後者以 13/1 交替演奏 C4,第 17 小節的漸弱可以不要做,留到下一小節下行再開始 漸弱,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退回的感覺,效果會比較好,而且鋼琴在這小節只有演奏長 音,不用擔心上低音號沒有漸弱會蓋過鋼琴,第四動機就在鋼琴以及上低音號間交替, 順序為上低音號、鋼琴左手、上低音號,第 18 小節後半的三十二分反覆點也可以不要 完全照速度,以三個音為一單位一組比一組晚進來,做出緩和下來的滑行感,見【譜例 4-1-7】:. 33.

(42) 【譜例 4-1-7】 mm. 15-17. 而在第 19 小節使用第三種特殊手法:雙音,這是譜上同時記兩顆音高不同的音符, 拍子長度、節奏不一定是同步的,從【譜例 4-1-8】可以看到吹奏 F♯2,同時唱 D♯3-C♯3, 這時會在上方產生兩個音 B3-A♯3,如同譜上所註記 "sing diamond-shaped notes; Parenthetical pitches are resultant tones",雙音演奏上需要將喉嚨放鬆,以一個比較寬廣的 感覺將音唱出來,並不建議高八度唱,因為形成的音響效果不好,除了準確地唱出音高, 也不要忘記嘴唇要繼續震動演奏出該吹的音,剛開始可能會斷斷續續,無法在第一時間 同時唱吹,耗氣量也會很多,但是多練習後可以知道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氣並能良好地控 制兩音之間的平衡,演奏出好聽的雙音。 34.

(43) 【譜例 4-1-8】 mm. 19-20. 第 21 小節開始再次點題,呼應開頭,隨後接到第一變奏,見【譜例 4-1-9】,鋼琴 在第 22 小節保持一條線在同音,剩下三條線下行擴張至 23 小節的第五動機收回,像遠 方的記憶一般,悠忽而來又倏忽即逝,見【譜例 4-1-10】: 【譜例 4-1-9】 mm. 21-24. 【譜例 4-1-10】 mm. 22-23. 35.

(44) 第二節 第一變奏 本變奏為 Capriccio 風格,為奇想曲、隨想曲,是輕快活潑、形式自由的風格,從 速度變化可以很清楚看到多變的特性:第 25 小節四分音符速度為 96、第 26 小節第三拍 四分音符速度為 132…一直到樂章結束,都是快慢快慢交錯,同一速度不會維持超過四 小節。上低音號每次出現都像宣示一般,用短促的三十二分音符配上一個延長音,音量 都是 f,見【譜例 4-2-1】與【譜例 4-2-2】,這兩句互相鏡向,做出走向的差異: 【譜例 4-2-1】 mm. 27. 【譜例 4-2-2】 mm. 34. 鋼琴在第 26 小節,先是以一樣的語法漸強,再以左手斷奏 C♯3、E3、A3 三個音輪流 出現,右手圓滑,做出對比的效果之後再慢慢漸弱,拉出線條,見【譜例 4-2-3】: 【譜例 4-2-3】 mm. 26-27. 36.

(45) 而在主題方面,上低音號在第 28 小節,使用活潑的複點音符來詮釋動機一,像是 偷偷摸摸踮腳尖怕被人發現,十六分音符可以再接近正拍的音,增加緊實感,下一小節 馬上慢將近一倍速度來詮釋長線條,這邊的顫音可以些微超過兩拍慢慢吹,大方亮相後 又馬上以三十二分音符下行與漸弱溜回去,見【譜例 4-2-4】: 【譜例 4-2-4】 mm. 28-30. 在第二句進來使用一樣節奏,但更加了倒影手法,句尾也延長了兩拍,以來回游走 的三十二分音符表現出混亂感,再像風一般溜走,筆者建議這裡的連續三十二分音符可 以演奏更快一些,因為是好吹又沒有很遠的音程,加強密集感,見【譜例 4-2-5】: 【譜例 4-2-5】 mm. 35-37. 第 43 小節開始連續三次 D♭3-F3-E♭3-D♭3- B♭2 -C3 動機,一次比一次激動,但音量都壓 在 p,持續壓抑,在第 44 小節最後一拍漸強解放到第 45 小節的長音,等待鋼琴第二拍 的重音進來,可以再多等一下再小聲如散拍般將第四動機慢慢演奏出來,見【譜例 4-2-6】:. 37.

(46) 【譜例 4-2-6】 mm. 42-44. 第 46 小節,卡農手法出現,由鋼琴先彈出三個八分音符,上低音號馬上接三個八 分音符,製造出追逐的效果,這邊的漸快建議由上低音號來啟動,鋼琴要非常敏感地跟 上,最後終於追到並齊奏,再停留在延長音,見【譜例 4-2-7】;第 61 小節也有一次相 同手法,只是換上低音號先出來,再由鋼琴跟上,這次沒有激動的堆疊,而是由上低音 號演奏三個八分音符漸慢進入第二變奏,見【譜例 4-2-8】。 【譜例 4-2-7】 mm. 46-48. 【譜例 4-2-8】 mm. 61-64. 38.

(47) 上低音號在第 50 小節以一組快速音群,又急又渾沌地下行,在消失之前不忘使用 顫音來顯示他的存在,再一溜煙地消失,筆者建議不用刻意演奏到非常急促,應該以清 晰度為重點,而顫音也可以做一點音量上提再下放,增加線條感,見【譜例 4-2-9】: 【譜例 4-2-9】 mm. 50-52. 第 59 小節再一次快速音群,這次在第四拍就漸慢,落在 F♯2 的四拍長音上,鋼琴再 以四分音符上下擴張並漸慢收回像機器逐漸停擺的樣子,筆者建議漸慢應該在第 59 小 節第三拍就開始,因為此串音符位於中低音域,很不容易吹清楚,指法也較拐手,因此 慢慢吹即可,見【譜例 4-2-10】: 【譜例 4-2-10】 mm. 59-61. 39.

(48) 第三節 第二變奏 第二變奏為西西里舞曲,這種源自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曲風,以附點節奏為主,在一 開始鋼琴就帶出來,像是夜裡船在海上緩緩搖盪,見【譜例 4-3-1】: 【譜例 4-3-1】 mm. 64-65. 上低音號在一開始也是以這種搖曳的附點節奏型出現,在演奏時會刻意把三十二分 音符吹清楚些,不然會很容易被聽者忽略,而且應該盡量晚一點出來,向後面的八分音 符靠近,避免吹成十六分音符,鋼琴左手在每小節第四拍後半也會以此音型帶動,形成 一股往前進的動力,見【譜例 4-3-2】;從第 66 小節開始,音高慢慢往上拉,音量也慢 慢變強,在第 70 小節出現變化的節奏,從最高處如同葉子般飄盪下來,拍子細碎並漸 弱,第 71 小節細碎的三十二分音符,筆者建議一開始練習時先將連結線拆掉,以小拍 子準確並確實地將節奏音符吹對,再加回連結線,並且開始打大拍子,添加整體線條的 搖盪輕鬆感,見【譜例 4-3-3】:. 40.

(49) 【譜例 4-3-2】 mm. 66-68. 【譜例 4-3-3】 mm. 70-72. 第 75 小節上低音號附點搖曳的旋律再次出現,跟第 66 小節不同處是從上方倒影下 來,相互呼應,見【譜例 4-3-4】與【譜例 4-3-5】: 【譜例 4-3-4】 mm. 66. 【譜例 4-3-5】 mm. 75. 鋼琴維持附點伴奏型,直到第 87 小節上低音號接手伴奏的角色,見【譜例 4-3-6】, 在吹伴奏音型時,耳朵要非常注意鋼琴的旋律,一小節內要跨越將近兩個八度並上下行, 音量也得壓在 p,這相當考驗演者的基本功力,因為要演奏出輕飄搖盪,但是節奏卻要 非常準,這些都是不能讓聽眾查覺其中肌肉運作的困難處,氣要推但是又不能過快,偏 向往上托並輕放的感覺,節奏穩定不變,和弦組成一共換了兩次,一直到第 94 小節結 束。 41.

(50) 【譜例 4-3-6】 mm. 87. 第 93 小節鋼琴右手上聲部為主旋律,下聲部則是連續八分音符下行,E5-D♯5-C♯5/ B♯4-B4-G4/ G♯4-F♯4-E4,前兩組以半音半音全音組成,筆者建議鋼琴左手的低音可以多一 些,讓上低音號可以有比較明確的穩定脈絡,見【譜例 4-3-7】 ,在第 97 小節也有一次, 不一樣的是此處音符長度多一倍,右手下聲部也多一條連續四分音符下行的線條,短暫 打破九八拍複拍子的韻律,見【譜例 4-3-8】: 【譜例 4-3-7】 mm. 92-93. 42.

(51) 【譜例 4-3-8】 mm. 97-98. 在第 99 小節特殊拍號開始前,上低音號再次小聲地帶出一次旋律,最後停留在 F♯4, 並使用同一個音來演奏第四動機,23/123 指法替代,下一小節由鋼琴做簡短的回應收尾, 一共有兩次,見【譜例 4-3-9】;下一組以 2/123 交替指法來演奏 E4,結束這變奏,本小 節並沒有限制演奏四拍,演奏者可視情況調整,第 103 小節短短長的三顆音音型從急到 緩,筆者建議可以自由些,只要區分得出之間差異即可。 【譜例 4-3-9】 mm. 99-100. 43.

(52) 第四節 第三變奏 這變奏標題為 Ripresa,為再現部、反復的意思,因此主題由鋼琴重現,從 C4 開始, 以 f 的音量,像宣告般漸強發展,見【譜例 4-4-1】: 【譜例 4-4-1】 mm. 104. 第 106 小節的長音筆者建議持續在 p,讓鋼琴先漸強後再趁著裝飾音上行時間點瞬 間漸強,第四前半拍到達頂點後第二個十六音符從容地吹滿,後半拍筆者偏向如分割拍 般當作一單位,與前半拍兩個音有區分即可,不用急著在時間內吹半拍三連音,這裡的 漸弱也偏向到達第 107 小節的長音後再慢慢漸弱。一直到第 108 小節,上低音號出現第 四種效果:flutter valves,這種手法通常演奏者有兩種選擇,一、於開始音與結束音中加 上紛亂、沒有特殊規定的指法,用嘴唇的鬆緊去控制音高;二、加入兩音之間的半音階 指法,在時間內到達目的地。這兩種方法論效果,筆者偏好前者,因為如果太規律會顯 得呆板而機械化;而如果是用嘴唇,可以增加一些平常用按鍵吹不出來的中間音,而 flutter valves 與常見的 glissando 之間究竟有沒有太大的差別呢?以上低音號來說,演奏 44.

(53) 方法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前者會加入第四鍵來強化這類手法的效果,這兩字都有可能出 現在上低音號的譜上,而在長號演奏上,因為樂器的製造特性,所以也不會有 flutter valves 的字眼出現。第 108 小節是八度之間滑,下一小節九度,第 110 小節更是十度、 十一度,見【譜例 4-4-2】,而氣的使用方面,筆者會頃向將舌頭抬高,口腔縮緊使氣可 以更集中,上行時甚至搭配著將舌頭在再往上抬,下行也會把氣刻意往下吹,嘴唇形成 的孔也會閉小一點,雖然譜面上寫的音量是 p,但是為了集中感,會吹到 p 到 mp 之間 的音量。 【譜例 4-4-2】 mm. 108-110. 第 110 小節開始,半拍三連音交錯於鋼琴左右手,到了第 111 小節,雖然繼續交錯, 但是每一手都是同音但相差八度,給人原地空轉的感覺,在第三拍突然慢一倍,像是一 個慢動作過彎,第四拍又繼續衝下去,見【譜例 4-4-3】: 【譜例 4-4-3】 mm. 110-111. 45.

(54) 上低音號在第 111 小節有三十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連結線,因此拍子能盡量 吹出差別,讓聽者能聽出差異尤佳,但是要密切注意鋼琴交叉出現半拍三連音所給予的 拍子,緊密合奏,鋼琴在第 120 小節左手的十六分音符,給予往前走的動力,見【譜例 4-4-4】: 【譜例 4-4-4】 mm. 120. 在第 117 小節特殊手法的部分升到 mf 的音量,慢慢堆疊預示尾聲的到來,上低音 號持續擔任伴奏一直到 121 小節,以連續十六分音符兩個小節的句尾延長做結束,見【譜 例 4-4-5】,隨後短暫接手旋律角色,以 G♭2 開始,見【譜例 4-4-6】,此句在主題的結尾 已經出現過一次了,只是臨時升降記號全部都是升的,與本變奏全部用降記號表示形成 同音異名的現象,見【譜例 4-4-7】。 【譜例 4-4-5】 mm. 121-122. 46.

(55) 【譜例 4-4-6】 mm. 123-124. 【譜例 4-4-7】mm.21-22. 47.

(56) 第五節 第四變奏 本標題為 Scherzo 詼諧曲,節奏強烈、速度快,並註明 very fast,以一小節附點二 分音符速度 92-100 貫串整個變奏,比較特別的是鋼琴兩手都是低音譜記號,只有短暫 時間出現高音譜記號。第一句的兩組上行音,見【譜例 4-5-1】 、 【譜例 4-5-2】 ,在第 134 小節合併發展,見【譜例 4-5-3】,音量皆壓於 p,伴隨著微微的漸強漸弱,但有著鋼琴 一直不間斷的頑固低音,上低音號的旋律緊度與張力絲毫沒有變少,而第 149 小節之前 的四句長線條都建議一口氣吹完,漸強漸弱中與鋼琴互相應和。 【譜例 4-5-1】 mm. 127-128. 【譜例 4-5-2】 mm. 130-131. 【譜例 4-5-3】 mm. 134-136. 鋼琴左手從第 128 小節開始出現第三動機的變形,第一種見【譜例 4-5-4】 ,第二種 句中延長,見【譜例 4-5-5】,第三種跟第一種類似,但是是以長音的型態句中延長,吊 聽眾胃口,見【譜例 4-5-6】:. 48.

(57) 【譜例 4-5-4】 mm. 128-130. 【譜例 4-5-5】 mm. 131-134. 【譜例 4-5-6】 mm. 135-138. 從第 141 小節開始連續三組音,以增三、小三的距離,一波一波向下級進,結束樂 句,見【譜例 4-5-7】,下一個類似手法是以大三、減四的距離,向上級進,往上拋後沒 有收回,見【譜例 4-5-8】: 【譜例 4-5-7】 mm. 141-146. 【譜例 4-5-8】 mm. 150-154. 49.

(58) 在第 155 小節,上低音號以 f 的音量,帶出第二動機並下行漸弱,見【譜例 4-5-9】; 到了第 182 小節更高潮出現,以 ff 開始並整組往上移小二度,見【譜例 4-5-10】,隨後 以兩拍五連音半音下行到長音 F3 結束樂句。 【譜例 4-5-9】 mm. 155-158. 【譜例 4-5-10】 mm. 182-185. 第 165 小節上低音號動機改成一兩連音形式,短暫地以緩慢的方式開啟句子,與變 奏一開始的三連音做區隔,也是在此變奏唯一一次出現的節奏型,見【譜例 4-5-11】 , 第 172 與 173 小節的連續圓滑八分音符,因為上下大跳不易演奏,因此筆者建議在第 173 小節第一個音輕輕加一下舌頭,或是在第三個音再加舌頭都能使速度與清晰度保持,也 不會有過明顯的重音,第 177 小節的第一拍有鋼琴左手正拍的重音,也適用加舌頭,可 以隱藏在伴奏之下。 【譜例 4-5-11】 mm. 165-166. 第 193 小節開始出現四個音,在第 201 小節使用兩小節三連音的節奏,縮短這四顆 音之間的距離,第 210 小節則改變了兩小節三連音的位置,見【譜例 4-5-12】、【譜例. 50.

(59) 4-5-13】、【譜例 4-5-14】。 【譜例 4-5-12】 mm. 193-199. 【譜例 4-5-13】 mm. 201-203. 【譜例 4-5-14】 mm. 210-212. 第 179 小節開始的三個小節長音漸強,筆者建議不要壓過鋼琴,因為 A♭4 屬於高音 域很容易吹響,應些微退下讓鋼琴左手旋律部分浮現,到了第 182 小節第一拍鋼琴的五 連音出來後,再以 ff 吹奏堆疊到最高的樂句,雖然譜上要求第 185 小節就要把音量降至 mf,筆者認為可以降至 f 就好,用接下來後半段下行樂句來繼續漸弱至 p,第 220 小節 的同音動機,以 ff 的音量演奏 B♭4 音,第 224 小節則以 f 的音量演奏 D♭4,像是一種降 下來的感覺,預示整個激動部分的結束,第 234 小節進入不穩定的過門段落,上低音號 以附點二分音符為 80 的速度並標註 a little slower 緩慢進行,接給鋼琴後回到原速附點 二分音符為 92-100 的速度,筆者認為鋼琴在此部分可以以誇張的速度變化詮釋,上低音 號吹長音時,鋼琴彈奏躁動細碎的音群,相互對比出急與靜,見【譜例 4-5-15】:. 51.

(60) 【譜例 4-5-15】 mm. 234-238. 速度不斷反覆幾次後,在第 247 小節音量降一級,製造出回音效果,筆者建議這兩 句之間上低音號演奏者要快速換氣,再很小聲地出來,如果需要也可以將身體往右轉, 讓喇叭口出來的聲音往後反彈後再投射至前方,見【譜例 4-5-16】,鋼琴漸慢結束本變 奏。 【譜例 4-5-16】 mm. 246-248. 52.

(61) 第六節 第五變奏、第六變奏 第五變奏標以 Recitativo,為朗誦調、宣敘調的意思,速度自由,像講話一般,鋼 琴以像豎琴一般效果的餘音後交給上低音號,譜上也標註 senza misura,"沒有速度" 之意,見【譜例 4-6-1】: 【譜例 4-6-1】 mm. 251-252. 鋼琴在這段主要以伴奏音型為主,第五動機只出現兩次,上低音號則是用 F4 以 0/13 按鍵替換、E4 以 2/123 按鍵替換、D4 以 0/12 按鍵替換,往下級進帶出同音動機,一直 到第 260 小節前,音量最多漸強到 mf,但都會馬上漸弱退下來,欲語還休般猶疑不定, 用特殊指法吹出兩個半音之間的音的效果,也再次出現,見第一節之【譜例 4-1-3】。 第 254 小節上低音號在每一顆音符前都加了兩個裝飾音,第三顆音符為八分音符與 其他四分音符不同,增添了無法預測下一步、走走停停的感覺,而到了下一小節的三十 二分音符,筆者建議強調第一顆音,由緩而急加強戲劇效果;第 258 小節一開始再次使. 5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ethod of variation of parameters works for every function G but is usually more difficult to apply in practice.... The Method of Undetermined

If you see difficult sentences/ a difficult senten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 a question, going over/through (=browsing) the article(s) again.. can/may help you

了⼀一個方案,用以尋找滿足 Calabi 方程的空 間,這些空間現在通稱為 Calabi-Yau 空間。.

We do it by reducing the first order system to a vectorial Schr¨ odinger type equation containing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in matrix potential coefficient as in [3], [13] and use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The existence of cosmic-ray particles having such a great energy is of importance to astrophys- ics because such particles (believed to be atomic nuclei) have very great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