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預試資料的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預試資料的分析

為了使教學過程的重要訊息得以紀錄下來及方便日後回憶當時教 學時所發生的一切(包括學生的發問或學生間相互的討論)因而將擬 題教學的過程予以錄音,作為資料分析時輔助回憶之用。

6. 擬題作品分類表

為瞭解學生個別擬題的作品的種類情形,研究者採用國內學者梁 淑坤(1999)所發展出的擬題作品分類表(如表 1-1),依此分類方式,

進行擬題作品類型的分析。

第三碼:以阿拉伯數字代表學生的座號

例如:p-s-13 代表 13 號學生預試題目解題的情形

3-p-14 代表 14 號學生第三次測驗擬題學習單的表現情形

以下乃對試做的結果加以說明:

【預試題目】

花輪的體重是30.51 公斤,代誌的體重是 30.256 公斤,請問誰的體重 較重?兩人的體重相差幾公斤?

說明:本題想瞭解學生對小數大小比較的觀念及小數減法的運算過程情形 如何。

壹、學生個別解題的表現分析

一、對於小數的大小比較方面有 4 位學生比較錯誤的情形產生,其錯誤的 類型說明如下:

1.p-s-13 和 p-s-04 皆認為 30.256>30.51,乃因為其以整數法則來比 較,因為他認為 256>51。

2.p-s-12 乃完全無小數大小比較的觀念存在,即認為 30256>3051,

及犯了小數視為整數的迷思概念類型。

3. p-s-06 乃完全無作出任何的比較。

【分析】

以小數大小比較來看解題成功佔 87.5%,解題錯誤的佔 12.5%。

由以上的結果可以得知,小數大小比較的題目對大多數的學生而言 是很容易的,只有少數幾位解題失敗。而其中 p-s-04、p-s-12 及 p-s-12 等 3 位學生明顯具有小數大小比較的迷思概念,且與文獻探討中的迷思 類型相似。

二、小數減法運算解題方面共有 5 位學生解題失敗,其錯誤類型說明如下:

1.p-s-13 為完全無小數減法的概念,其解題方法如下:

30.51 - 30.256 346

詢問他的做法他只知道數目大的減數目小的,連小數點該如何安排 皆不知。

2.p-s-12 同學加法及減法混合處理,但本題目要求做減法,而該名學 生其小數大小比較錯誤所以減法變成數目小的減數目大的,而其做法仍然 加減混合,解題方法如下:

30.256 - 30.51 7.46

詢問他的做法他表示:256>51,但當他發現 2 無法減 5 時,

他就用加法繼續做解題的工作。且其答案的小數位不知該如何對 齊,結果就如「減數」取兩位小數。

3. p-s-5 p-s-6 p-s-14 皆是在減法借位時產生錯誤,其作法如下:

30.51 - 30.256 0.264

這一類的錯誤類型較為單純,詢問的結果是兩位粗心錯誤一位是減法時 借位方法不熟練。

而該題目是較為簡單的預試題,題目要求的只是做小數大小比較及小 數減法運算,因此解題成功者較無特色。

貳、擬題作品的類型分析

在本次試做的結果全班 32 人的擬題作品中有 3 位是屬於第4 類(資料 不足),另有 29 人是屬於第 5 類,在這 29 人中只有 2 位是資料超過其餘 27 人皆是資料適中,且某些學生所擬出的題目很有創意且考慮相當周詳。

把擬題作品的類型分析如表 3-3。

表 3-3 預試擬題作品類型分析表 題目類

可行的 題目

分類 非題

目類 非數學 不可行

資料不足 資料適中 資料超過

編碼 1 2 3 4 5 5 人數 0 0 0 3 27 2

由以上的分析表可以得知大多數學生能擬出數學題目,而這應該可歸 因於,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累積解題的經驗而產生擬題的能力。然而資料不 足的學生主要是存有小數迷思概念的學生,由此,我們更需要教導具有小 數迷思概念的學生觀念加以澄清。

參、擬題後解題的分析:

從學生的擬題學習單統計的結果,發現學生解答自己所擬的題目,

解題正確的有 28 人,解題失敗的有 4 人,由這份預式資料的情形可以 得知,大多數學生可以解答出自己所擬的題目。

而解題失敗的 4 人,其中使用正確的解題方法,但在計算過程錯誤 的有 2 人,另外有 1 人是少做一部份的題目還有 1 人乃因為本身所擬題 目的資料不足,所以本身也無法解題。例如:「小明的體重是 1.66,小 文的體重是 1.81,請問誰的體重比較多?誰的體重比較少?」。再者,

由資料可以得知學生解答自己所擬的題目正確的人數,比解答教師所給 的題目正確的人數多了一個人。

肆、學生擬題作品的內容分析

在擬題作品類型分析中有 29 位小朋友所擬出的題目是屬於第 5 類的作

品,而這一類的作品屬於較優良的作品,且因屬於初次擬題所以大部份 以模仿擬題為主,而有 3 位小朋友因屬於第 4 類作品歸屬於擬題失敗,

因此,不列入分析。以下提出幾位學生作品的內容加以說明。

【原題】花輪的體重是30.51 公斤,代誌的體重是 30.256 公斤,請問誰 的體重較重?兩人的體重相差幾公斤?

在學生的擬題作品中和原題目作比較後,發現擬題的內容有下列幾 種改變:

1. 將數字和事物做改變有 17 人

例如:黑輪的身高是157.42 公分,米雪的身高是 153.6 公分,請問誰的 身高較高?兩人的身高相差幾公分?(p-p-16)

2. 問題結構改變有 1 人

例如:2 隻牛共重 119.23 公斤,其中一隻叫小明的牛重 58.621 公斤,

另一隻牛叫小華,請問哪一隻牛重?兩隻相差多少公斤?(p-p-04)

3. 改變問題的計算模式有 11 人

例如:小花的體重是29.322 公斤,桃子的體重是 28.98 公斤,請問誰比 較重?兩人加起來多少公斤?(p-p-32)

由以上結果,大多數學生將數字和事物做改變,然而,改變問題的 計算模式也相當多,因為研究者並未向學生規定擬題一定要是小數減法 所致。而這些學生所自行擬題的題目有 28 位皆能正確解題,大部分的 學生已事先試算出合理的數字再行擬題,由此可推知學生對自行擬題興 趣是相當濃厚的。

伍、學生學習日記的反應情形

根據學生所填的學習日記,將資料分成三個方面來敘述,並將部分 學生的感想列出來:

一.教學方法方面

1.是一堂很輕鬆的課,雖然要寫數學題目,但是卻一點都不困難,都不會覺得有壓 力。(p-m-20)

2.我希望能好好訓練自已的數學擬題能力。(p-m-14)

3.先由老師出題目,再由我們自行出題目、解答,可讓我的頭腦更清醒。(p-m-13)

4.上起課來不會很麻煩。(p-m-07)

二.學習樂趣方面

1.覺得很好玩,自己做題自己做答,可以訓練計算能力。(p-m-19)、(p-m-23)

2.很有趣,也很快樂。可以大家一起討論。(p-m-31)

3.蠻有趣的,自己當老師和學生(p-m-24)。

4.希望下次能夠再出題,但是不要太難。(p-m-9)

5.數學有時候很好玩,但有時候很討厭,希望能更有變化!(p-m-32)

三.個人的體認方面

1.可以體驗老師出題目自己計算,也可以體驗自己出題目自己計算,感覺很好。

(p-m-22)

2.很好玩發揮我的想像力。(p-m-28)

3.以前以為出題很簡單,後來才發現還要先計算想出適合的數字。(p-m-15)

4.自行出題是不錯,但自己會把題目出的很簡單。(p-m-29)

5.我覺得大家都很有創意。(p-m-01)

6.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東西,可以讓自己出題目練習很好。(p-m-18)

由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出,學生對於擬題教學的興趣很高,也能將自己的 感受表達出來。大部分的學生參與意願和學習態度都呈現正面的反應,在此 也反應出擬題教學的重心在於相互討論、讓學生自由發揮和把自己的想法分 享。至於原題解題有5 人失敗,比較大小有 4 人錯誤,而自行擬題後的解題 則有3 人失敗,比較大小有 1 人錯誤,亦可推測擬題教學應有助於改善小數 的迷思概念。

陸、教學者的教學日記

在這次的擬題教學過程中讓我感覺到,教學者應多加運用不同的教學方 法來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導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再者,學生的潛能是無窮 的,等待著教學者去導引。最重的是必須有正確的基礎觀念,以本次的預試 教學而論,對於小數大小比較及加減運算有正確觀念的學生,再加上自己本 身的創意皆能擬出一個相當好的題目。在基於一個對自己所擬題目有較高解 題興趣的原則下,學生的解題效果確實比解答教學者的題目更好,也能培養 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也能藉此導正學生的錯誤觀念。且如此的一個教學過 程也正符合九年一貫的教學精神及教學原理。但是,在學生尚未熟悉教學流 程的情形下,進行擬題教學相當耗費教學時間,且對於數學能力好的同學較 無明顯的助益。

就整體而言,學生仍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感到相當高的學習興趣,這是 教學者最感到欣慰的,也希望能做進一步的研究,即運用擬題教學的方法 來改善學生在小數加減運算及小數大小比較的迷思概念。

由以上壹至陸項的預試資料我們將擬進行的教學流程先行實施一次,

探討該流程的適用性;而在這一次的預試中發現該流程可蒐集到研究目的 的資料,因此,教學流程決定採用研究者設計之三階段教學流程。另外,

根據預試的題目測試結果,也可發現學生在小數加減運算及大小比較的迷 思概念,與文獻探討中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符合。因此,依據預 試題目的型態,設計出10 個題目做為正式研究的測驗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