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香港租稅結構之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香港租稅結構之研究

本章主要介紹歷年香港租稅收入結構,4.1 節介紹租稅收入結構之演進,

次於 4.2 節分析直接稅稅收比重與經濟成長率的關係,進而於 4.3 節探討香港 直接稅比重是否合宜。

第 4.1 節 租稅收入結構之演進

租稅收入是一種國家經濟政策的表現,因此,直接稅與間接稅二者間的關 係,一直是世界各國所關心的議題之一,經常被廣泛討論的是直接稅與間接稅 的性質、特徵與功能,以及二者間應如何協調與配合的問題,由於香港地區自 其所得稅制度實施以來,從1973-74年開始,依稅務局所管之稅收中,直接稅 占總稅收收入的比重不斷攀升,已出現直接稅與間接稅比例失衡的現象,引起 了香港地區一些專家和決策者的擔心。吾人將從國際租稅收入結構的演變進行 瞭解,進而分析香港的租稅收入結構,二者間是否有關聯。

4.1.1 國際間直接稅與間接稅歷史的演變

40

世界租稅收入結構的演進,一開始是從以簡單直接稅為主的租稅結構演變 至以間接稅為主的租稅結構,再由以間接稅為主租稅結構演進至以現代直接稅 為主的租稅結構,再到現行的直接稅與間接稅並重的租稅結構。

在租稅收入政策發展之初期,由於當時社會經濟型態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 經濟為主,因此,國家的租稅收入政策採取直接對人或對物徵收的直接稅徵收,

因而形成了以簡單直接稅為主的租稅结構。雖然當時亦有對部分商品徵稅,惟 其租稅收入相對較少,故在租稅制度中未占居重要地位。之後,由於社會的發 展,資本主義興起,商品經濟迅速發展,進而成就了各國政府對商品課稅的條

40 參閱魏潤水 (2003)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件;另一方面,由於間接稅可以將稅負轉嫁於他人,使納稅人無痛苦感,不易 引起課稅之反對,加上又有利於增加國家之財政收入,且進口關稅之實施對國 內企業所產生之商品產生了保護的作用,於是各國便開始普遍開徵各種類型的 間接稅,以取代原來簡單的直接稅,遂形成了以間接稅為主的租稅結構。但隨 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開徵間接稅所產生之問題也慢慢地一一浮現。由於商 品稅的課徵,造成商品價格上漲,對市場經濟產生影響,限制商品市場的拓展;

而關稅制度則使各國對外貿易產生了限制,故各國開始研討,認為以間接稅為 主的租稅制度無法滿足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加上資本主義的盛行,使得 人們的財富不斷累積增加,進而為政府創造了課徵所得稅的條件。基於義務學 說與普遍原則,注重人民直接負擔,乃漸由間接稅趨向於直接稅,於是1799 年英國率先開徵所得稅,由於所得稅的課徵,能依據量能課稅原則,使稅負公 平合理,且稅源豐富,於是各國紛紛在其帶領下開始建立所得稅制度,而此即 為現代直接稅為主的租稅結構。

自80年代以來,由於西方國家進行了大規模的稅制改革,認為租稅收入對 經濟發展有顯著之影響,於是又開始重新重視間接稅的作用,特别是消費稅的 推廣,使得西方國家開始降低課徵所得稅之比重,同時增加間接稅的課稅項目,

在各國的租稅結構中間接稅的地位又再次被提高。進入90年代後,世界各國對 租稅結構又提出了新的主張:一是在原有所得稅基礎上調整所得稅與消費稅的 比重,但仍以所得稅為主租稅結構制度。二是直接稅與間接稅相結合的租稅結 構制度。三則是用消費稅取代原本的所得稅。而香港是否隨著世界潮流的演進 而改變呢?將於下面進行探討。

4.1.2 香港直接稅與間接稅歷史的演變

在香港租稅收入的歷史上,由於其為港口,一開始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租稅

結構。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戰爭經費需要,乃引進所得稅制度,開始課 徵直接稅。但由於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所得收入都不高,加上稅務條例是

1947-1948 1950-1951 1953-1954 1956-1957 1959-1960 1962-1963 1965-1966 1968-1969 1971-1972 1974-1975 1977-1978 1980-1981 1983-1984 1986-1987 1989-1990 1992-1993 1995-1996 1998-1999 2001-2002 2004-2005 2007-2008 2010-2011 2013-2014

直接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維持香港殖民政府的日常開支,欲開徵各項稅種如地稅、專利稅、財產稅、

奢侈稅 (鴉片) 、酒稅等,即受到許多商人的反對,且商界特別反對開徵酒稅,

認為這違反了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其次,香港殖民政府在建制的早期亦無建議 開徵如利得稅或薪俸稅等的直接稅,是因為當時香港的人口不多,且在香港的 工商界及外籍僱員,也不願意負擔直接稅的稅負,故大力反對開徵直接稅,使 得香港未能建立一個完整的直接稅制度42

二、1947年至1959年時期-間接稅衰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國民黨與共產黨開始內戰,1949年國民黨政府 退守臺灣,而數以萬計的人為了逃避新成立的共產黨政府,從中國大陸逃到香 港。於是香港人口數急速成長,而這些新移民不但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更重 要的是把技術和資金也帶至香港。加上共產黨推行國有化政策,因此,不少公 司把辦事處從中國大陸各大城市搬遷至香港,此成為香港的經濟迅速發展的條 件之一。1951年,因韓戰開打,聯合國宣布對中國大陸實施禁運,使得香港連 帶受到影響43,當時社會呈現經濟不景氣之情況,因此,香港殖民政府的財政 收入下降,出現財政赤字,而為了改善財政狀況,香港殖民政府決定增加直接 稅的課徵,以挹注財政收入,故此時期的直接稅比重增加。

三、1960年至1969年時期-直接稅起飛

此時香港經濟改以轉口貿易為主,工業部分則是以航運業,如造船業、維 修船隻等為主,於是在香港設立公司經營貿易或設廠從事生產的工商家數愈來 愈多,因此,公司利得稅稅收因而增加。加上1965年香港地區出現銀行擠提風 潮,導致經濟低迷,為免影響財政狀況,所以香港殖民政府把薪俸稅標準稅率 由12.5%調高至15%44,故直接稅收入迅速增長。

四、1970年至1979年時期-以直接稅為主

在此時期直接稅的比重逐年上升,並首次超過間接稅,而且一直保持領先 地位。主要是因為1973年發生世界能源危機,除汽車首次登記稅稅收減少外,

42 參閱鄧樹雄 (2003) 。

43 參閱鄧樹雄 (2003) 。

44 參閱 Michael Littlewood (2010)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香港的經濟亦受到影響,於是在1974年及1975年連續2年出現衰退現象,為確 保財政收支平衡,除1973年薪俸稅由按上年度所得改按當年度所得課稅,並採 用暫繳制度外,於1975年利得稅由按上年度所得改按當年度所得課稅,亦採用 暫繳制度。其次,香港殖民政府於1975-76年及1976-77年預算案分別開徵利得 稅附加稅率1.5%及0.5%。再加上1974年4月1日恢復新界地區課徵物業稅,並擴 及至全香港45。加上1970年後期,香港的土地價格開始上漲,房屋地產成為了 新興的商業活動,原本預留作興建工廠的土地都被改為興建住屋及大型商場之 用,故物業稅收入遽增,使得直接稅比重增加。

五、1980年至1989年時期-兩稅互有增減,仍以直接稅為主

中國與英國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將新界地區以99年為期租借給 英國,而此時香港憑藉地理上的便利,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轉運站,其次,

於1982年及1983年分別取消存放於香港金融機構之外幣存款及港幣存款之利 息稅,於是至香港設立公司或辦事處的家數增加,故利得稅收入增加。又自1984 年4月1日起,物業稅改以實際租金為應課稅所得,扣除20%修繕費用乘以16%

的比例稅率,於1988年將稅率提升至16.5%,物業稅收入增加。在各種因素之 影響下,使得直接稅占總稅收的比重居高不下,因此,香港殖民政府開始擔心 倘發生經濟危機時,將產生租稅收入大幅減少,可能會危及財政的平衡與社會 穩定,於是在租稅政策上推動課徵間接稅的稅源,以適度提高間接稅的比重。

六、1990年至1999年時期-直接稅持續增加

香港殖民政府為避免直接稅與間接稅比例失衡,於 1993 年將公司利得稅 稅率由原本 16.5%提高至 17.5%,同時亦調整差餉稅率由應課差餉租值的 5.5%

提高至 6%;博彩及彩票稅的普通稅率由 10.5%提高至 11.5%,而特別投注稅 率由 17%提高至 17.5%;菸酒及碳氫油稅增加 10%。因此,當期的間接稅比重 略有增加。其次,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由於政治情勢不明,加上 10 月 份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香港的投資、消費急速萎縮,香港經濟的各個環節,

包括百貨零售、飲食、酒樓、酒店以至旅遊業等,均受到嚴重影響,整體經濟

45 資料來源: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2012)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急轉直下,因此,間接稅的比重降低。

七、2000年以後時期-直接稅居高不下

香港的經濟在2000年穩定地復甦,因此,當年度的直接稅較上年度增加70 億元,但股票交投量減少,加上股票交易印花稅率調降,印花稅收入減少12 億元;2004年香港政府實行第一階段加稅措施 (薪俸稅標準稅率2003-04由15%

調高至15.5%;法團業務利得稅2003-04由16%調高至17.5%、非法團業務利得 稅與物業稅稅率調至薪俸稅標準稅率) ,故直接稅收入較上年度增加74億元,

印花稅因物業移轉及股票交易案件大幅增加,稅收增加38億元。而2005年實行 第二次階段加稅措施 (薪俸稅標準稅率2005-06由15.5%調高至16%;非法團業 務利得稅與物業稅稅率調至同薪俸稅標準稅率) ,直接稅收入攀上新高,整體 收入增加162億元;印花稅稅收亦因物業及股票交易旺盛而增加46億元。2006 年2月取消課徵遺產稅,香港政府預估每年將減少直接稅稅收15億元。2007年,

香港經濟蓬勃發展,在2007-08年度的稅收再一次創新高。在經濟成長的帶動 下,公司盈利顯著上升,就業人士收入亦普遍增加,加上股票和物業市場交投 量大增,使直接稅和印花稅 (間接稅) 的稅收大幅上升,較上年度分別增加184

香港經濟蓬勃發展,在2007-08年度的稅收再一次創新高。在經濟成長的帶動 下,公司盈利顯著上升,就業人士收入亦普遍增加,加上股票和物業市場交投 量大增,使直接稅和印花稅 (間接稅) 的稅收大幅上升,較上年度分別增加18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