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勃豪斯拉夫.馬悌努(Bohuslav Martinů, 1890-1959)於一八九○年生於波希 米亞的摩拉維亞(Bohemian-Moravian)邊境內小市鎮-波里契卡(Polička),出 順利通過入學考試進入布拉格音樂學院(Prague Conservatory),開啟未來的音樂 之路。

雖然馬悌努進入了音樂學院,但是在求學過程並不順遂,好幾次因為缺席太 多而遭到停學處份,甚至遭到勒令退學。因此馬悌努決定要開始尋找布拉格文化 中人文生活方面令人著迷的地方。在這期間,馬悌努遇見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史坦尼斯拉夫.諾瓦克(Stanislav Novák),諾瓦克是一位小提琴家而且對馬悌 努的影響極深。馬悌努為了能夠擁有更精進、專業的技巧與教學資格便參加正式 團(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中,經常代理第二小提琴的首席職位,更於 之後六年的春天跟隨樂團到各地去旅行。因此在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期間成 為全職的樂團成員,而此時期作曲方面則是向布拉格音樂學院裡的約瑟夫.蘇克

(Josef Suk, 1874-1935)教授學習創作。

一九二三年十月馬悌努因為被巴黎的美麗與浪漫吸引,進而轉向艾伯特.盧 賽爾(Albert Roussel, 1869-1937)學習作曲。在巴黎,馬悌努的音樂迅速成長,

一方面是向盧賽爾學習;另一方面則是聆聽許多伊戈.斯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法國六人組(Les Six)2 以及爵士方面的音樂,當時俄 國指揮家瑟季.庫瑟維茲基(Sergei Koussevitzky, 1874-1951)3 也因此對馬悌努 讚譽有加。一九二○年末期,庫瑟維茲基與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於波士頓成功地首演了馬悌努的音樂作品《騷動》(La Bagarre),也 讓馬悌努的音樂開始受到大家的重視。一九三○年馬悌努遇見了他的妻子夏洛 特.奎娜漢(Charlotte Quennehen, 1894-1978),因為愛情的力量使馬悌努寫作出 不同類型的音樂,包括:室內樂、歌劇,還有一系列以爵士為音樂素材的創作,

其中《第二號絃樂四重奏》(Second String Quartet)被後世認為是室內樂作品的 重要之作。從多數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馬悌努在音樂風格上有著不同觀點

2 法國六人組成員包括:阿瑟.奧內格(Arthur Honegger, 1892-1955)、喬治.歐瑞克(Georges Auric, 1899-1983)、路易士.杜瑞(Louis Durey, 1899-1983)、傑曼妮.戴耶費爾(Germaine Tailleferre, 1892-1983)、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çis Poulenc, 1899-1963)和達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 1982-1974)。法國六人組是以艾里克.薩悌(Erik Satie, 1688-1925)作為他們的精神領袖。初期 時,曲風大多趨向於薩悌崇尚自然簡樸的風格,後來有逐漸加入爵士元素並成為當時主流。

夾雜著鄉愁與沮喪的複雜情緒之下,依然能夠迅速重拾對於音樂的創作。 念念不忘的美國,此時開始著手創作《第六號交響曲「幻想」》(Symphnoy No.6

“Fantaisies”)

。隨著古根漢獎學金(Guggenheim Scholarship)的幫助,馬悌努於 一九五三年五月順利回到歐洲,居住於法國尼斯(Nice)期間作品大多以喜歌劇 與清唱劇為主,除了《雙簧管協奏曲》之外,還有以當時小說家尼可斯.卡山札 基斯(Nikos Kazantzakis)《基督的最後誘惑》(Christ Recrucified)為基礎創作出 來的歌劇《希臘受難記》(The Greek Passion),這些都是屬於晚年作品。馬悌努 於一九五五年十月才又回到美國任教。

甚至直接以爵士來取名,這首作品在模仿且追隨著保羅.懷特曼(Paul Whiteman, 1890-1967)在樂團中所要的豐富和聲織度。馬悌努從早期音樂家們的作品深刻 體會到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將早期音樂作品中的特色做持續擴展,甚至加 入自己的音樂想法。一九二二年,馬悌努在創作英國牧歌時遭遇到瓶頸,也因此 激勵他學習了文藝復興時期複音音樂的對位法。

一九三○年開始,馬悌努分別從巴洛克時期音樂家約翰.塞巴斯倩.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阿爾坎傑羅.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和安東尼奧.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大協奏曲作品 中獲得許多創作靈感,同時在交響樂的創作上也以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作為模範。另外,一九四○年晚期運用了諾特丹時期

(Notre Dame)的複調性音樂創作技巧,這是因為受到當時作曲家克勞迪歐.蒙 台威爾第(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的音樂作品而激發出的靈感。許多早 期的音樂作品特色及音樂曲式影響馬悌努在音樂創作靈感上的發揮,如:《雙簧 管協奏曲》中的合頭曲式(Ritornello form)4 和華彩樂段(coloratura)。雖然受 到早期音樂家的影響,但是從馬悌努的音樂作品中經常會發現到有傳統的大協奏

5 “…Rhythmic vit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zech music, so I compose with vital rhythms.

Sometimes I use Czech folk songs as themes, but more often I create thematic material colored by the style and spirit of the Czech folk idiom.” Michael Beckerman, ‘In Search of Czechness in Music’

19th-Century Music, Vol. 10 No.1 (1986), 64.

6 “…From a theorectical point of view, it seems highly unlikely we should find specifically Czech musical elements. For example, let us postulate that “Czechness” is composed of certain musical traits which can be objectively verified and analytically defined, such as: 1. First beat accent (related to speech and folk song). 2. Syncopated rhythms (often related to characteristic dances). 3. Lyrical passages, often as a trio in a dancelike scherzo. 4. Harmonic movement outlining triads a major third apart. 5. Two-part writing involving parallel thirds and sixths. 6. Oscillation between parallel major and

簧管協奏曲》中,也出現以下幾點特色:第一,加重第一拍。例如:第一樂章;

第二,切分音律動的節奏。這樣的節奏型態,同樣是較常出現於第一樂章中

(117-124 小節);第三,抒情的樂段,猶如跳舞般詼諧曲中的中段部份;第四,

和聲的傾向主要是由分散和弦的方式三個音一組所構成,通常是以三度音為主。

這個特點在《雙簧管協奏曲》的第一樂章(95-100 小節)和第三樂章(51-58 小 節、66-72 小節)都有明顯例子;第五,使用旋律中的素材並在五度音上重複。

可以發現到,馬悌努使用的節奏音型以切分音型 (syncopation)和跳躍節奏

(sprung rhythms)居多(譜例 2)。

【譜例 1】利用主調上屬十三和弦的最高音修飾變格終止。

7 又稱之為阿門終止式。

8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being a modified plagal cadence formed by a chord of the dominant thirteenth (e.g. with its bass on G) resolving on to the major chord a 4th lower (bass on D), sometimes known as the Moravian cadence. He also showed a predilection for harmonizing themes in 6ths and 3rds, and his pervasive use of second-inversion chords often seems to ascribe to them the tonic functio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 (2001), s.v. “ Martinů, Bohuslav §2:

Music,” by Jan Smaczny.

【譜例 2】馬悌努《雙簧管協奏曲》中普遍使用的節奏音型。

(a) 切分音型:第二樂章,雙簧管部份,33 小節;第三樂章,絃樂聲部,19-21 小節。

(b) 跳躍節奏:第一樂章,雙簧管部份,80-83 小節;第三樂章,雙簧管部份,

66-69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