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駐波型超音波馬達

1.2 文獻回顧

1.2.1 超音波馬達

1.2.1.1 駐波型超音波馬達

駐波型式超音波馬達的定子以反覆方式振動,定子與轉子作間歇式的接觸,接觸點 為一橢圓運動軌跡,以推動轉子移動。參考圖1.1 所示之圓柱型定子,在階段(1)時,扭 轉速度向右,縱向振動位移為最大正值,使定子膨脹伸長接觸到轉子,並將切線方向振 動傳至轉子使其旋轉。在階段(2)時,縱向振動位移為零,轉子與定子分開,此時切線方 向振動為最大值,速度為零。在階段(3)時,定子軸向長度縮短,縱向振動位移為最大負 值,切線方向振動位移為零,扭轉速度向左,並開始返回到原點。在階段(4)時,縱向振 動位移為零,切線方向振動位移為最大負值,速度為零,此時圓柱體定子保持原來大小,

未與轉子接觸。如此週而復始,便能帶動馬達作單一方向旋轉運動。一般而言,駐波式 超音波馬達的成本低(只需一個振動源)、高效率(理論上可達 90%),但方向不易控制。

在1973 年,Barth[1]提出一種壓電馬達,利用壓電的高能量密度(理論上可達 100

4

W/cm2)作振動子,以驅動轉子。左右兩邊的振動子分別控制順時針(CW)方向與逆時針 (CCW)方向的旋轉,如圖 1.2 所示。此致動機制受限於磨耗(wear)、撕裂(tear)及溫度上 升後難以維持穩定運轉等缺點,沒有付諸實際應用。

Sashida[4]於 1982 年,提出一種駐波式超音波馬達,如圖 1.3(a)與(b)所示,振動片 的前端與轉子面有一6 度的傾斜角,當振動片伸長時,前端有向上的分量,隨轉子的轉

1985 年,Kumada[9]設計一特殊結構之扭轉耦合子(torsional coupler),如圖 1.4 所示,

利用藍杰文振盪動子為振動源,當振動子上下振動時,同時激發結構體的彎曲模態與扭

1991 年,為了使轉子具有正反向旋轉的能力,Nakamura et al [18]設計一扭轉型藍杰 文轉換器(torsional Langevin transducer),如圖 1.6 所示。以扭轉致動器(torsional actuator) 結合縱向致動器(longitudinal actuator),在定子接觸點處產生縱向與橫向位移,結合成橢

5

兩腳間有一積層式壓電材料(multilayer piezoelectric material)控制兩腳作水平方向的振 動。當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之振動相位差為90 度時,兩腳尖端呈橢圓形軌跡運動。

Aoyagi et al [20, 21]於 1992 年,使用縱向(longitudinal)加上彎曲(bending)雙模態產生 模態耦合(mode coupling)振動,並以單相驅動方式讓四方形板振動器推動轉子轉動之超 音波旋轉馬達,如圖1.8 所示。

1998 年,Li 與 Zhao[22]提出如圖 1.9 所示的超音波馬達,以相同的共振頻率及相位 差90 度的電壓激振兩組壓電片,結合縱向模態與第三彎曲模態在振動子端點作橢圓形 軌跡運動,並藉相位的領先與落後控制滑動平台的運動方向。

2000 年,德國帕德柏恩大學(University of Paderborn)的 Hemsel 與 Wallaschek [23]

設計一線性超音波馬達,如圖1.10 所示,將板結構之縱向振動與彎曲振動的模態耦合,

使接觸端點作橢圓形軌跡運動。支撐點與振動子的節點重合及雙向輸出的設計,提高馬 達的推力與效率,減少預壓力所造成的影響。由於振動子的運動方式類似划槳(rowing),

因此命名為帕德柏恩划槳馬達(Paderborn rowing motor)。

Wen et al [24-26]於 2003 年,在蜂鳴片上釘三根釘子改變共振模態,成功開發側推 式與軸推式兩種簡便型超音波馬達,如圖1.11 與圖 1.12 所示。以單相電源驅動並變換 不同頻率方式改變轉向,結構簡單易於控制,只是輸出功率與機電轉換效率不高。

Vyshnevskyy et al [27, 28]於 2005 年,以 3 相驅動方式在壓電中空圓柱上產生切線方 向與軸向(tangential-axial)共振模態耦合驅動的超音波旋轉馬達,如圖 1.13 所示。有兩種 不同尺寸,外徑20 mm、內徑 15 mm、長 20 mm 的定子在驅動電壓 15 Vrms、驅動頻率 95.6 kHz 之下產生 400 rpm 的轉速與 0.04 Nm 的轉矩。外徑 3 mm、內徑 2 mm、長 3 mm 的定子在驅動電壓3.5 Vrms、驅動頻率 685 kHz 之下產生 2000 rpm 的轉速與 4 μN-m 的 轉矩。

Yi et al [29]於 2005 年,以雙相驅動方式激振出縱向模態(longitudinal mode)與扭曲 模態(torsional mode)組合之雙定子超音波旋轉馬達,如圖 1.14 所示,轉速最快 92 rpm。

Lim et al [30]於 2006 年,使用徑向模態(radial mode)加上彎曲模態(bending mode)以 雙相驅動方式,研發環形(ring-type)線性超音波馬達,如圖 1.15 所示。應用在 X-Y 平台 上,最快速度為100 mm/s。

6

蔡慶芳[31]於 2011 年,提出一種雙模態耦合驅動的超音波馬達,三角形定子的側邊 或角端處之水平開槽可減弱定子的縱向剛性,使得縱向與扭轉共振頻率重合,如圖1.16 所示。原型機的定子採用鋁合金,轉子為不鏽鋼,最大轉速為142 rpm,最大扭矩 3.17 N-cm。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