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低壓整合

第四章 模擬結果與討論

4.2.1 高低壓整合

在 LDMOS,SA-LIGBT 的結構中由於陽極與 N+相接,如圖 4.19 所示,

因此當陽極電壓低於陰極電壓時,會造成本體二極體導通,並與低壓電路 的高電位端形成寄生的 NPN 電晶體,使電子載子經由基板流至低壓電路 高電位端,如圖 4.20 所示。漏電流成份以電子為主。以下為各種隔離方法 的分析與討論:

C a th o d e

An o d e

Ga te

N M OS

C a th o d e

An o d e

Ga te

PN P

N M OS RN - buffer

(a) LDMOS (b) SA-LIGBT 圖 4.19 等效電路圖

C MOS Structure LDMOS VDD

GND Cathode

(a) LDMOS

CMOS Structure SA-LIGBT VDD

GND Cathode Anode

(b) SA-LIGBT

圖 4.20 高低壓整合,高壓元件反向偏壓下電流流密圖

1. 調變 P-sink 寬度及高低壓元件間距離:由圖 4.21 中可發現當 P-sink 寬 度越長,漏電流越小。P-sink 寬度可視為寄生電晶體基極的寬度,當基極 寬度越寬,越多流經基板的電子復合,這兩項將造成圖 4.20 的寄生電晶體 的

α

值下降,因而漏電流減小。由圖 4.22 中可發現改變高低壓元件間距離 對於漏電流的影響並不大。圖中 leakage_300 及 leakage_400 分別表示溫度 在 300K 及 400K 的 I(VDD)/I(Anode)。溫度上升使載子遷移率下降,使漏 電流減少。

0.0000E+00 5.0000E-02 1.0000E-01 1.5000E-01 2.0000E-01 2.5000E-0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P-sink(um)

I( VDD) /I (a no de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0.0000E+00 5.0000E-02 1.0000E-01 1.5000E-01 2.0000E-01 2.5000E-0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P-sink(um)

I(V D D )/ I(a no de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21 高低壓整合,P-sink 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5.0000E-02 1.0000E-01 1.5000E-01 2.0000E-01 2.5000E-0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Distance(um)

I(V D D )/ I(a no de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0.0000E+00 5.0000E-02 1.0000E-01 1.5000E-01 2.0000E-01 2.5000E-01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Distance(um)

I( VDD) /I (a no de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22 高低壓整合,高低壓元件距離與漏電流關係圖

2. 改變 N 型保護環及 P 型保護環偏壓:當 N 型保護環偏壓在 5V,P 型保 護環不外加任何偏壓的情況下,可以擁有較佳的隔離效果,如圖 4.23 所 示,圖中縱軸 I(VDD)為低壓電路高電位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V(Anode)為 高壓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從表 4.3 中可知,在高低壓整合,高壓元件

(a) LDMOS

(b) SA-LIGBT

圖 4.23 高低壓整合,隔離結構在不同偏壓下陽極偏壓與漏電流關係圖

表 4.3 不同偏壓的漏電流比較 (a)LDMOS

N 型保護環 P 型保護環 I(VDD)/I(Anode) 浮接 浮接 7.2753E-02 浮接 接地 1.0386E-01 5V 浮接 1.5238E-02 5V 接地 3.1125E-02

(b)SA-LIGBT

N 型保護環 P 型保護環 I(VDD)/I(Anode) 浮接 浮接 7.3978E-02 浮接 接地 1.0844E-01 5V 浮接 1.2569E-02 5V 接地 3.0832E-02

當 N 型保護環偏壓在 5V 時,它的操作行為如圖 4.24 所示的寄生 BJT 的另一個集極,可大量吸收本體二極體導通(也是寄生 BJT 的 B-E 兩極)時 所產生的電子漏電流,其隔離效果顯著。從圖 4.25 中可知,當 P 型保護環 接地時,會使寄生 BJT 的 P 型基極的電位較浮接時高,造成更多的電子向 低壓電路移動,而使漏電流變多。

CMOS Structure

Pring Nring C athode Anode LDMOS

GND VDD

Vanode

5V of CM OS

RNepi

RPsink+RPsub RNepi+RNwell

(a) N 型保護環浮接,P 型保護環浮接

C MOS Structure

Pring Nring C athode Anode LDMOS

GND VDD

Vanode 5V of CM OS

RNepi

RNepi+RNwell RNring

RPsink+RPsub 5V of Nring

(b) N 型保護環偏壓 5V,P 型保護環浮接

圖 4.24 LDMOS 高低壓整合含隔離結構,N 型保護環不同偏壓電流流密 圖及寄生等效電路圖

PMOS NMOS

Pring Nring P-sink N-epi

P-sub

0V 5V 5V 0V -1V

Vanode 5V of CM OS

RNepi

RNepi+RNwell RNring

RPsink+RPsub 5V of Nring

(a)N 型保護環偏壓 5V,P 型保護環偏壓浮接

PMOS NMOS

Pring Nring P-sink N-epi

P-sub

0V 5V 0V 5V 0V -1V

Vanode 5V of CMOS

RNepi

RNepi+RNwell RNring

5V of Nring

RPsink+RPsub

使流至低壓電路高電位端的漏電流減小。圖中 leakage_300 及 leakage_400 分別表示溫度在 300K 及 400K 的 I(VDD)/I(Anode)。在相同的面積下,增 加 N 型保護環的寬度較能使漏電流減少,其餘依序分別為 P 型保護環寬 度,P-sink 寬度(含隔離結構),P-sink 寬度,高低壓元件間距離,如圖 4.29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26 高低壓整合含隔離結構,P-sink 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27 高低壓整合含隔離結構,N 型保護環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28 高低壓整合含隔離結構,P 型保護環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a) LDMOS

(b) SA-LIGBT

圖 4.29 相同面積下,高低壓整合,不同佈局參數隔離效果比較 註:PSL 表 P-sink 寬度,D 表元件間距離,NL 表 N 型保護環寬度,PL 表 P 型保護環寬度

4. 比較一組及兩組隔離結構:由於在反向偏壓下,隔離結構中 N 型保護 環偏壓在 5V 有較佳的隔離效果。我們依表 4.4 改變 P 型保護環的偏壓,

比較在何種組合的偏壓可以得到較好的隔離效果,其中第一組 N 型及 P 型 保護環為靠近高壓元件的隔離結構,而第二組 N 型及 P 型保護環為靠近低 壓電路的隔離結構。

表 4.4 兩組隔離結構的不同偏壓組合 第二組 P 型

保護環

第二組 N 型 保護環

第一組 P 型保護環

第一組 N 型 保護環

第一種 浮接 5V 浮接 5V

第二種 浮接 5V 接地 5V

第三種 接地 5V 浮接 5V

第四種 接地 5V 接地 5V

在不同的偏壓組合中,以第一種偏壓,N 型保護環偏壓在 5V,P 型保 護環浮接,可以得到較佳的隔離效果,第二種偏壓次之,如圖 4.30 所示,

圖中縱軸 I(VDD)為低壓電路高電位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V(Anode)為高壓 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

(a) LDMOS

(b) SA-LIGBT

圖 4.30 高低壓整合,兩組隔離結構不同偏壓組合比較

在相同面積下,使用單組隔離結構與雙組效果差不多,但單組隔離結 構的隔離效果略好一點,如圖 4.31 所示,圖中縱軸 I(VDD)為低壓電路高 電位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I(Anode)為高壓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

(a) LDMOS

(b) SA-LIGBT

圖 4.31 單組隔離結構與雙組隔離結構的比較

4.2.2 高壓整合

當 LDMOS,SA-LIGBT 的陽極電壓低於陰極電壓時,會造成本體二極 體導通,並與相鄰高壓元件的陽極端形成寄生 NPN 電晶體,使電子載子 經由基板流至鄰近高壓元件的陽極端,如圖 4.32 所示。隔離方法的分析及 討論如下:

Anode1 C athode1 C athode Anode

Adjacent LDMOS Main LD MOS

(a) LDMOS

Anode1 C athode1 C athode Anode

Adjacent SA-LIGBT Main SA-LIGBT

(b) SA-LIGBT

圖 4.32 高壓整合,反向偏壓電流流密圖

1. 改變 N 型磊晶層的偏壓:在高壓元件間的 N 型磊晶層偏壓在 5V 時,隔 離效果較佳,如圖 4.33 所示,圖中縱軸 I(ANODE1)為相鄰高壓元件陽極 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I(Anode)為主要高壓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因為當 N 型磊晶層偏壓在 5V 時,形成寄生 BJT 的另一集極有助於吸收高壓元件 本體二極體導通所產生的漏電流,由圖 4.34 所示的流密模擬及等效電路,

可說明當元件間 N 型磊晶層偏壓在 5V 時具有隔離效果。

(a) LDMOS

(b) SA-LIGBT

圖 4.33 高壓整合,元件間 N 型磊晶層不同偏壓比較

Anode1 C athode1 C athode Anode

Adjacent LDMOS N-epi Main LDMOS

Vanode Vanode1

RNepi

RNepi+RN-buffer

RPsink+RPsub

RPsink+RPsub1

(a) N 型磊晶層浮接

Anode1 C athode1 C athode Anode

Adjacent LDMOS N-epi Main LDMOS

Vanode Vanode1

RNepi

RNepi+RN-buffer RNring

5V of Nring

RPsink+RPsub

RPsink+RPsub1

(b) N 型磊晶層偏壓 5V 的寄生電路的雙集極的分流得知。圖中 leakage_300 及 leakage_400 分別表 示溫度在 300K 及 400K 的 I(Cathode1)/I(Anode)。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35 高壓整合,P-sink 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36 高壓整合,元件間距離與漏電流關係圖

3. 改變 N 型保護環及 P 型保護環偏壓:高壓整合中,在高壓元件陽極反 偏時,N 型保護環偏壓在 5V,P 型保護環接地可使漏電流較小,如圖 4.37 所示,圖中縱軸 I(ANODE1)為相鄰高壓元件陽極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I(Anode)為主要高壓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從表 4.5 中可知,N 型保護環

(a) LDMOS

(b) SA-LIGBT

圖 4.37 高壓整合,隔離結構不同偏壓下,陽極偏壓與漏電流關係圖

表 4.5 不同偏壓的漏電流比較 (a)LDMOS

N 型保護環 P 型保護環 I(Anode1)/I(Anode) 浮接 浮接 6.0754E-02 浮接 接地 6.4704E-02 5V 浮接 8.9843E-03 5V 接地 7.9750E-03

(b)SA-LIGBT

N 型保護環 P 型保護環 I(Anode1)/I(Anode) 浮接 浮接 6.1816E-02 浮接 接地 6.5814E-02 5V 浮接 8.7112E-03 5V 接地 7.5575E-03

由於漏電流以電子為主,所以 N 型保護環偏壓在 5V 可形成雙集極,

有助於吸收高壓元件本體二極體導通時所產生的電子漏電流,如圖 4.38。

寄生電晶體的基極長,電子-電洞復合對漏電流的大小會產生影響,因此 P 型保護環接地可以提供電洞注入使電子復合,使漏電流略小。圖中寄生 BJT 電路指出 P 型保護環接地能使 BJT 的復合電流略增,其效果可由表 4.5 看 出。

Anode1Adjacent LDMOSCathode1Nring1 PringNringCathodeMain LDMOSAnode

Van od e RNepi

RPsin k+RPsub

RPsin k+RPsub 1 VAn od e1

RNepi+RN- b uf f er

(a)N 型保護環浮接,P 型保護環浮接

Anode1Adjacent LDMOSCathode1Nring1PringNringCathodeMain LDMOSAnode

Anode1Adjacent LDMOSCathode1Nring1PringNringCathodeMain LDMOSAnode

Vano de

Adjacent LDMOS Main LDMOS Anode1 Cathode1Nring1PringNringCathode Anode

Vano de

4. 調變 P-sink、N 型保護環及 P 型保護環寬度:從圖 4.39~圖 4.41 可知,

增加 P-sink 寬度、N 型保護環及 P 型保護環均可大幅減少漏電流,其中又 以增加 N 型保護環寬度效果最好,因為 N 型保護環會吸收由本體二極體產 生的電子漏電流,有效地減少流至鄰近元件陽極端的漏電流。圖中

leakage_300 及 leakage_400 分別表示溫度在 300K 及 400K 的

I(Cathode1)/I(Anode)。在相同面積下,增加 N 型保護環寬度得到效益最大,

其餘依序分別為兩元件間距離,P 型保護環寬度,P-sink 寬度(含隔離結 構),P-sink 寬度,如圖 4.42 所示,圖中縱軸 I(ANODE1)為相鄰高壓元件 陽極端的電流流密,橫軸 I(Anode)為主要高壓元件陽極端的反向偏壓。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39 高壓整合含隔離結構,P-sink 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40 高壓整合含隔離結構,N 型保護環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0.0000E+00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a) LDMOS

leakage_300 leakage_400

(b) SA-LIGBT

圖 4.41 高壓整合含隔離結構,P 型保護環寬度與漏電流關係圖

(a) LDMOS

(b) SA-LIGBT

圖 4.42 相同面積下,高壓整合,不同佈局參數隔離效果比較 註:PSL 表 P-sink 寬度,D 表元件間距離,NL 表 N 型保護環寬度,PL 表 P 型保護環寬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