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7 藍光主發光體之文獻回顧

藍光主發光體主要為由碳、氫為主之芳香族基團所組成,可分為三類:

(1) diarylanthracene、(2) fluorene 和(3) pyrene,另外還有(4) 是較特殊的藍光

主發光體材料。

(1) Diarylanthracene 衍生物:

2003 年時,本實驗室沈汶鍵發表了一系列第三丁基(t-butyl)取代的 9,10-di(2-naphthyl)anthracene (ADN)衍生物[15]。從 SEM 的觀察中,發現第

三丁基的取代,可增加 ADN 的薄膜穩定性,使得原本薄膜穩定性不佳的

ADN,變成即使在 90℃一小時的退火(annealing)後,薄膜型態仍保持平整 (ADN 薄膜即使在常溫下,仍會因分子堆疊而變得表面不平整)。以元件結 構ITO/CuPc(15 nm)/NPB(40 nm)/Blue Host(20 nm)/Alq3(20 nm)/LiF(1 nm)/

Al(200 nm)測試此四個衍生物,由圖 1-4 的元件效率可知,當取代的第三丁 基數目增加時,元件的驅動電壓會變大,發光效率會降低,且光色會紅位 移。

1-4、第三丁基取代之 ADN 衍生物及其元件效率

R1

R3

R4

R2

R1 = R2 = R3 = R4 = H (ADN) R1 = t-butyl, R2 = R3 = R4 = H (TBADN) R1 = R3 = t-butyl, R2 = R4 = H (DTBADN) R1 = R2 = R3 = R4 = t-butyl (TTBADN)

2004 年時,Y. Qiu 等人合成出以 ADN 為基礎且具有四個甲基取代於 anthracene 主體上之藍光主發光體材料[16]2,3,6,7-tetramethyl-9,10-di(1- naphthyl)anthracene (α-TMADN) 和 2,3,6,7-tetramethyl-9,10-di(2-naphthyl) anthracene (β-TMADN) , 如 圖 1-5 所 示 。 當 元 件 結 構 為 ITO/NPB(50 nm)/α-TMADN or β-TMADN(15 nm)/BPhen(15 nm)/Mg:Ag 時,α-TMADN 元 件之發光效率為3 cd/A,色度座標為(0.15, 0.21),而 β-TMADN 之發光效率 為 4.5 cd/A,色度座標為(0.16, 0.22),當以 10%的 β-TMADN 摻雜於 α-TMADN 中時,其元件之發光效率可達 5.2 cd/A,色度座標為(0.15, 0.23)。

另外,作者也經由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y,簡稱 AFM)的量 測,證明四個甲基取代之TMADN 的確有助於改善 ADN 之薄膜穩定性[17]

1-5、α-TMADN 和 β-TMADN 的分子結構

(2) Fluorene 為主體的主發光體:

2002 年時,台灣大學的吳忠幟教授等人以 spirofluorene 為主體的 TBPSF 為 藍 光 主 發 光 體[18], 在 元 件 結 構 為 ITO/PEDT-PSS(30nm)/NCB(45nm)/

α-TMADN β-TMADN

TBPSF:perylene(30nm)/Alq3(20nm) /LiF (0.5nm)/Al (TBPSF 和 NCB 的分子結 構見圖1-6)時,其元件最高亮度可達 80000 cd/m2。值得注意的是,TBPSF 的玻璃轉移溫度( Tg )高達 195 °C,而固態薄膜的螢光量子效率高達 80 %,

顯見此材料的確擁有非常好的熱性質及良好的成膜性,由於這些優良特 性,TBPSF 的元件更能承受高達 5000 mA/cm2的操作電流密度。

1-6、(a)TBPSF 結構圖;(b)TBPSF 分子立體結構圖(c);NCB 結構圖

同年台大吳忠幟教授等人又發表了一系列和9,9’-spirobifluorene 有關的 衍生材料[19],如圖1-7。這一系列材料的固態螢光量子效率均高於 66 %、

玻璃轉移溫度( Tg )也在 189°C 至 231°C,是相當高的溫度範圍,更重要的 是ter(9,9-diaryfluorene)系列材料有良好的熱性質及成膜性。將這系列材料 以ITO/PEDT-PSS(30 nm)/ter(9,9-diaryfluorene)(50 nm)/TPBI(37 nm)/LiF(0.5 nm)/Al 的結構製成元件,在 100 cd/m2亮度下,元件操作電壓在6V 左右,

而元件最大亮度也達5000 cd/m2

1-7、Ter(9,9-diaryfluorene)系列材料的結構圖

(3) Pyrene 為主體的主發光體:

在pyrene 衍生物中,1,3,6,8-tetra(phenyl)pyrene (TPP)[20]具有高螢光效率 (ηf = 0.90)且發光位置在深藍光區域(420 nm),此化合物應該是非常適合做 為藍光主發光體材料的,但是由於分子本身的高對稱性,TPP 在固態薄膜 時,分子間容易產生活化複體(excimer),造成放射波峰紅位移的問題,使其 在OLED 上的應用受到限制。在 2003 年 SID 會議上[21],富士電機首次提出

一新型之藍光客發光體材料以 TPP 為主體結構之衍生物,摻雜於一主發光

體材料 4,4’-bis(9-carbazoyl)-biphenyl (CBP)中,此元件之發光效率為 1.9 cd/A,色度座標為(0.17, 0.09)。

為了使 TPP 能夠將其具有之大能隙和高螢光效率之特點發揮在藍光主

發光體材料上,在 2004 年 SID 會議上交大 OLED 實驗室成功將鄰-甲苯基 導入pyrene 主體,並將其命名為 TOTP[22],如圖 1-8 所示,利用分子間立體

阻礙效應有效抑制活化複體的形成,且能保有 TPP 之高螢光效率。在元件 結構為ITO/NPB(70 nm)/TOTP(40 nm)/Alq3(10 nm)/LiF(1 nm)/Al(200 nm),

其發光效率為 1.1 cd/A,色度座標為(0.15, 0.07),相較於 ADN 或 TBADN 的元件具有更飽和之色純度。

1-8、Pyrene 衍生物之藍光螢光材料

(4) 其他藍光主發光體材料

2001 年時,中研院陳錦地教授等人發表一系列具有 tetraphenylsilane 的 材料-TPAOXD[23],如圖1-9 所示。這系列材料皆具有良好的熱性質,由微 差掃瞄卡計(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簡稱 DSC)顯示這系列材料均屬 非 晶 性(amorphous) 材 料 。 以 ITO/ NPB(40 nm)/Ph3Si(Ph-TPAOXD)(20 nm)/Alq3(40 nm)/Mg:Ag(50 nm)的結構製成 OLED 元件,元件色度座標為 (0.17, 0.17);且在 20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元件發光效率為2 cd/A;元 件最大亮度高達20000 cd/m2

R R

R R

R = phenyl (TPP) R = o-tolyl (TOTP)

1-9、TPAOXD 之藍光螢光材料

2002 年時,Y. Qiu 等人發表一新藍光材料 NND[24],其分子結構如圖 1-10 所示。將NPB 的 biphenyl group 改成 naphthalene group,可將原本的玻璃 轉移溫度( Tg

)由 96

oC 提升至 127 oC,且仍保有電洞傳輸的能力。由原子力 顯 微 鏡 可 發 現 此 材 料 的 成 膜 性 非 常 好 , 以 ITO/NPB(30 nm)/NND(30 nm)/PBD (20 nm)/Mg:Ag 的元件結構製成元件,其電激發光波長位置在 432 nm、在 14 V 的操作電壓下亮度為 250 cd/m2,元件色度座標為(0.17, 0.13)。

1-10、NND 的結構圖

n=0 Si(PhTPAOXD)4

n=1 PhSi(PhTPAOXD)3

n=2 Ph2Si(PhTPAOXD)2

n=3 Ph3Si(PhTPAOXD)

同年,清華大學鄭建鴻教授等人亦發表一新穎藍光材料BTP[25],其結構 如圖 1-11 所示。BTP 擁有非常好的熱性質,其熔點(Tm)高達 348 oC。BTP 的固態薄膜螢光最大放射波長在440 nm、分子能隙(energy gap)有 3.2 eV。

若以ITO/CuPc(15 nm)/NPB(40 nm)/BTP(40 nm)/Alq3(40 nm)/Mg:Ag 的結構 製成元件,在2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元件發光效率為3.3 cd/A、色度座 標為(0.16, 0.19);若以 TPBI 取代 Alq3在相同的元件結構下,發光效率則為 3.0 cd/A,而光色變為較深藍的(0.15, 0.10),藍光 OLED 元件能有如此飽和 的色度座標相當不容易。若用 ITO/TPD(40 nm)/BTP(20 nm)/TPBI(40 nm)/

Mg:Ag 的元件結構,則元件效率提高為 4.0 cd/A、色度座標則維持在(0.15, 0.12)。

1-11、BTP 分子結構與元件電激發光圖譜

2003 年時,陳錦地教授等人又發表將 arylamine 取代基接在 coumarins 及 stilbenes 上可以提高材料的溶液及固態螢光效率並使螢光波長產生藍位 移,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材料為 MeC1 及 XTPS[26],結構如圖 1-12 所示。以

BTP

ITO/NPB(40 nm)/MeC1(30 nm)/TPBI(40 nm)/Mg:Ag 結構將 MeC1 製成元 件,在20 mA/cm2的電流密度下,元件亮度為640 cd/m2;若以ITO/XTPS (60nm)/TPBI(40nm)/Mg:Ag 的結構將 XTPS 製成元件,在 20 mA/cm2的電流 密度下,元件亮度達940 cd/m2

1-12、MeC1 和 XTPS 的分子結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