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文部分

于曉平(1998)。雙親在資優生生涯發展中的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文科(1994)。國中資優班學生家庭環境、親子關係與其人格特質相關之研 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未出版之成果報告(NSC 83-0301 -H-018-005) 王文科(2000)。資優學生家庭動力現況之分析。載於資優教育的全方位發

展,99-133。中華資優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心理。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娟(2001)。"家"對智障者之成年手足的意涵。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佩玲(1993)。父親角色與兒童發展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2,52-57。

王釗文(2001)。單親家庭成年子女手足關係互動行為及其互動意義之建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麗玲(1996)。南區大專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態度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 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玟儀(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關係與其情緒調整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麗玲(1995)。智障兒童青少年手足與一般家庭青少年親子關係與生活適 應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慧平(1990)。資優生和重要他人之資優知覺與資優生創造力、學業成就 及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昆壽(2000)。資優障礙學生家庭生態系統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1),

85-110。

吳昆壽(2006)。資優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吳虹妮(1998)。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 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美賢(2002)。國小資優學生生態環境系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雅雯(2006)。智能障礙學生國小手足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 持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東。

余巧芸(1995)。兒童之手足關係研究:知覺、期待、問題、策略。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4-2412-H031-004-H3),未出版。

余巧芸(1997)。從兒童手足關係探討促進家庭教育功能措施。載於謝秀芬

(主編):爭議年代中家庭福利與家庭政策論文集(頁 65-118)。台北: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何華國(1996)。特殊兒童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宋博鳳(2002)。成年前期手足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幸台(民 86)。資優學生需要特殊教育服務。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

會(主編):資優教育的革新與展望—開發潛能培育人才(頁 65-72)。

台北:心理。

林芳韻(2008)。中學資優生家人互動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瑞基(2004)。國小資優生背景變項、手足關係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雅娟(2007,3 月 15 日)。親職角色之探討。網路通訊社會學通訊期刊,

61。2008 年 5 月 3 日,取自www.nhu.edu.tw/~society/e-j/61/61_89.htm 林聰池(1996)。國中資賦優異學生家庭動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三版)。台北:五南。

花敬凱(譯)(2007)。啟迪資優-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台北:心理。(Clark, B. 6th ed, 2002)

風笑天(2000)。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中國社會科學,6,

118-131。

洪蘭(譯)(1999)。活用智慧。台北:遠流。(Sternberg, R. J., 1986)。

涂筱姍(2005)。「資優生手足」手足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生活 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南。

高源令(1986)。父母─資優兒童家庭中的教師。資優教育季刊,20,7-9。

高翠霞(1987)。「資賦優異」,這個品牌的價位?。優教育季刊,22,23-26。

高慧芬、黃倩儀、張斯寧、廖信達編著(2001)。親職教育實務。台北:永大。

馬傳鎮(1982)。少年犯的親子關係、家長社經地位、家庭背景與學校背景 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5,177-224。

柴蘭芬(2006)。高中生親子三角關係、手足關係與情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章昆超(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怡冰(1993)。親子關係與兒童社會技巧之相關研究─單雙親家庭比較。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若男(1993)。兒童手足關係與友誼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昌蘭(2002)。兒童手足關係之探討。國教之聲,34(2),49-55。

陳俐君(2002)。青少年自尊、親子關係、性態度與性行為之關係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春秀(2001)。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昭儀(1996)。父母-資優生的最佳輔導者。優教育季刊,61,13-18。

陳淑美(1984)。資賦優異兒童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學系教育心裡學報,17,131-151。

張怡貞(1998)。國小學童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儕關係及其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教育部。

陳正文、車先蕙、李燦如、帥文慧、劉南琦(譯)(2004)。人格理論。臺北:

揚智。(Schultz, D. & Schultz, S. E., 1994)

陳貞蓉(1993)。國中資優班學生家庭環境、親子關係與其人格特質相關之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美芳(1996)。資優學生身心特質與評量。教育資料集刊,21,13-26。

陳富美(2002)。母親的權威教養、民主教養、與放縱教養的交互作用與幼 兒社會行為之探討。中華家政學刊,32,75-93。

郭為藩(1992)。從人文主義觀點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42,1-6。

郭靜姿(2000)。資優學生的特質。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2009 年 1 月 20 日,取自,http://trcgt.ck.tp.edu.tw/introduction_topic_3.aspx

莊雪芳(2004,4 月 15 日)。台灣母親「母職角色」的兩難-現代與傳統的 衝擊。網路通訊社會學通訊期刊,38。2008 年 5 月 3 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8/38-10.htm

莊麗雯(2002)。國小學童的家庭狀況、親子互動與依附風格之相關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文玟(2004)。普通班同儕對資優生人際知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朗文(1999)。青少年與手足互動關係之研究。東吳社會學報,8,123-154。

黃春枝(1986)。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 研究,9,83-96。

黃淑惠(2005,1 月 15 日)。談現代父親參與子女教養的重要性。網路通訊 社會學通訊期刊,44。2008 年 5 月 3 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4/44-27.htm

黃堅厚(1983)。我國資優兒童的身心發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 會主編:瞭解與支持特殊兒童(頁 38-55)。台北:師大特殊教育中心。

楊青雲(2003)。兒童收看電視、親子共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關聯性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秋紅(1993)。單親家庭國中生親子互動關係、自我尊重、社會支持與寂 寞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偉琪(1994)。「自閉症兒童之手足」的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佳宜(2000)。兒童知覺父親角色涉入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典謨(1996)。協助孩子出類拔萃。台北:心理。

蔡典謨(1996)。資優生親職教育─透過家庭影響提高孩子的成就。教育資 料集刊, 63,13-17。

蔡典謨(1999)。低成就資優學生的家庭影響。資優教育季刊,72,1-9。

蔡典謨(2001)。低成就資優學生家庭影響之質的研究。資優教育研究,1(1),

57-81。

蔡崇建(1989)。資優父母的三角習題。資優教育季刊,32,6-7。

蔡順良(1985)。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學生自我肯 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

報,18,239-264。

蔡筱葳(2006)。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 分離-個體化與生活型態、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茂發、蔡崇建、陳玉珍(1997)。資優概念探析。資優教育季刊,57,1-7。

詹秀美(1988)。資優生的親職教育。資優教育季刊,28,6-9。

詹珮宜(2000)。智障學生之國小正常手足之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 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新竹。

趙詩瑄(1998)。父母親介入子女衝突之方式與手足攻擊行為相關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裕豐(1999)。啟發兒童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論在資優教育上的應用。2008 年 12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spc.ntnu.edu.tw/files

潘裕豐(2001,4 月 10 日)。資優教育的迷思。自由時報。2009 年 1 月 20 日,取自 http://o2utown.org/pyf001/modules/tinyd0/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雙葉。

賴美秀(2006,10 月 15 日)。手足關係之探究。網路通訊社會學通訊期刊,

57。2008 年 4 月 30 日,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7/

盧雪梅(譯) (1994)。資優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心理。(Webb, J. T., Meckstroth,

盧雪梅(譯) (1994)。資優兒童親職教育。台北:心理。(Webb, J. T., Meckstroth,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