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六、律宗嚮往彌勒益於信仰的流行

唐代律學以《四分律》為正宗,又分為南山、相部、東塔三宗。另外大 乘菩薩戒也很盛行,加上義淨廣譯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典,為此期戒律五 項大事。[126]

律宗既以戒律的弘傳與研究為主,則戒律的傳授以及戒體的獲得與否,

更為其所關切的根本問題。而在經典載籍中屢可發現以彌勒菩薩為授戒 師的敘述。例如《經律異相》引《胎中女聽經》,有七十五迦羅婦因聞 佛說法,發菩薩心願轉身為男,便得男子身;白佛願作比丘,佛教彌勒 菩薩為之授戒 [127]。又如《法苑珠林》〈受戒篇〉引《普賢觀經》云: 「將 欲受菩薩戒,先請佛菩薩為師……奉請釋迦如來以為和尚,奉請文殊師 利菩薩為阿闍梨,奉請彌勒菩薩為教授師。」[128]《高僧傳》中的〈釋 慧覽傳〉也說: 「覽曾遊西域頂戴佛缽,仍於罽賓從達摩比丘諮受禪要。

達摩曾入定住兜率天從彌勒受菩薩戒,

p. 224

後以戒法授覽。」[129]

除了請慈氏授戒外,對於僧眾的得戒與否,也常需往兜率內院請教彌勒 菩薩。例如智嚴法師「嘗受五戒有所虧犯,後入道受具足,常疑不得戒,

每以為懼。積年禪觀而不能自了,遂更汎海重到天竺諮諸明達,值羅漢 比丘,具以事問羅漢。羅漢不敢判決,乃為嚴入定,往兜率宮諮彌勒,

彌勒答稱得戒。」[130]說明了已證果的羅漢尚且不敢判決,只有請教彌 勒才能確定。又如《法苑珠林》引〈齊上統師傳〉云:

魏文帝三年,內敕設無遮大會。魏帝敕問此土僧尼得戒源由,有何靈驗?

諸大德等咸皆不答。于時即有比丘請向西國問聖人得戒源由。發足長 安,到於天竺,見一羅漢,啟白:「震旦僧尼得戒以不?」羅漢曰:「我 是小聖,不知得否,汝在此住,吾為汝上兜率,奉問彌勒世尊得不來報。」

即便入定向兜率天,具問前事。彌勒答曰:「僧尼並得戒訖。」仍請靈 驗。彌勒即取金華云:「若邊地僧尼得戒,願金華入羅漢手掌,不得莫 入。」發願既訖,將華按手,其華入掌中,高一尺影現。彌勒語曰:「汝 到震旦比丘所,亦當如我此法。」羅漢下來,如彌勒法,以華按比丘手,

即入掌中,高一尺影現。瑞應既徵……即號為華手比丘。……華手比丘 獨還漢地……未到之間,魏文帝殿前有金華空中現。……大瑞既徵,故 戒福永傳也。[131]

僧尼要受具戒,傳戒師僧必需有足夠的人數才行。但是佛教初傳中國之 時,來此西僧人數不足,只能受三歸、五戒、十善而已。到 「桓帝已後,

北天竺國有五西僧來到漢地,與大僧受具足戒。」[132]但是受戒僧眾和 後來的尼眾得戒與否,畢竟沒人敢肯定。而早期傳譯的律典又多屬片 段,不明之處甚多,魏帝敕問時也沒有人回答得出來。假設中國早期僧 尼並沒有得戒,也就是戒法的傳授無效,那麼律宗的根本不是徹底動搖 了嗎?因此彌勒答稱「僧尼並得戒訖」,對於中國戒法的傳授可以說是 非常重要的一個肯定,據此即知彌勒菩薩於律宗地位之重要。

其次再來討論律宗高僧對彌勒蔀薩的信仰情形。

長安西明寺的道宣律師(596~667)是南山律宗之開祖,也是《四分律》

之集大成者。根據道宣的同學道世所撰《法苑珠林》,言道宣在乾封年 間逐靜修道, 「專念四生,

p. 225

又思三會」,臨終天人聖眾同時發聲: 「從兜率天來請律師。」道俗百 餘人皆見香花迎往昇空。[133]道宣曾經參與玄奘的譯場為綴文大德,不 知其彌勒信仰是否也受到玄奘之影響。另外還有「三生石佛」的傳說,

也與道宣的彌勒信仰有關。相傳道宣的前身為梁朝僧祐律師(445~

518),僧祐則為南齊剡溪僧護。[134]僧護於剡縣石城山見青壁光如佛 焰,又聞有絃管歌讚之音,於是鐫造十丈彌勒石佛,以期有緣同睹三會,

但是才成面像,即遇疾而亡。後有僧淑繼其業,而資力不足,未能成辦。

至梁天監六年,建安王染疾,夢三沙門告曰: 「若能完成剡縣僧護所造 彌勒像,必獲康復。」故敕遣僧祐專任像事,以天監十二年畢功。因為 石像歷僧護、 僧淑、 僧祐三世始得成就, 故稱 「三生石佛」[135]。

道宣不但受法傳教弟子可千百人,而其謝世,高宗並下詔令天下寺院圖 形奉祀,[136]可見其聲教廣被中國。由其臨終百餘人見其上生,加上「三 生石佛」之傳說,即可反映出道宣律師的彌勒信仰在當時必然是普受宣 揚的。

屬於南山宗系下的還有釋鑑真和釋大義。

揚州大雲寺釋鑑真(687~763),應日本國沙門之請,東渡傳法。鑑真 欲下廣州,有憑都督來送行云: 「古璞與大和上,終至彌勒天宮相見。」

[137]既然信士與約天宮相見,則鑑真平時極可能是求生兜率的了。而他 在天寶十二年東渡日本所帶的經像之中也包含有彌勒菩薩的瑞像一 軀。[138]

越州稱心寺釋大義(691~779),《宋高僧傳》說他 「終時室中聞天樂 聲,驗乎生,誦《法華經》、《大涅槃經》、大小乘戒本,以為口業德 行非歸兜率、不往淨土,未可議其生處也。」[139]

其次來看義淨(635~713)的彌勒信仰。義淨因為仰慕法顯、玄奘的高 行,志遊西域,是玄奘之後最有名的佛經翻譯家。他所翻譯的典籍雖然 遍及三藏,卻專攻律部。他出國後曾考西方當時所尚戒律,作傳四十條 寄歸,是為《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其中第三十八條評論「燒身不合」

所言 「理應堅修戒品,酬惠四恩,固想定門,

p. 226

冀拔三有,小愆大懼,若越深海之護浮囊,行惠堅防,等履薄冰而策奔 駿,然後憑善友力,臨終助不心驚,正念翹懷,當來願見慈氏。若希小 果,即八聖可求,如學大因,則三祇斯始。」又於文末頌讚師恩所云: 「願 在在遭會而延慶,代代奉訓以成褫積義利乎同岳,委淨定也如池。冀龍 花之初會,聽慈氏之玄漪,肩四生而運想,滿三大之長祇。」[140]另外 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末也說: 「所有福田,共相資濟,龍華初會,

俱出塵勞耳。」[141]由此可如,義淨認為除非是捨己利生的菩薩行,否 則不僅不合燒身,反該珍惜人身,勤修戒定,臨終正念,當來願見慈氏;

這是小乘行者和大乘行者皆應奉行的。雖然此處的「當來願見慈氏」無 法判斷是命終上生兜率見慈氏,還是五十六億萬年後彌勒下生時才見慈 氏,但是依他對龍華初會的希冀,至少他的下生信仰是可以獲得肯定 的。義淨既然志慕玄奘的行誼,那麼他的彌勒信仰或許信仰也會受到玄 奘的影響。此外義淨還譯有《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一卷,是以他的彌 勒可能直接承自經典而來。而在敦煌石窟第五十五窟南壁東側所繪的彌 勒淨土變相圖即是根據義淨此一譯本繪成的下生經變。

總此而言,戒律的傳授以及得戒與否既然都與彌勒菩薩有著緊密的關 係,自然會加深律宗對彌勒菩薩的崇仰,而律宗高僧兜率淨土和龍華三 會的嚮往,也有助於彌勒信仰的流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