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4-4、4-5 的紀錄,各有自己的解讀。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頁 72-88)

貳、研究方法方面

每位班群教師對表 4- 3、4-4、4-5 的紀錄,各有自己的解讀。

91.11.26/27

以「古文明走透透」錄

資料來源:觀察文件,911025-911127

每位班群教師對表 4-3、4-4、4-5 的紀錄,各有自己的解讀。 為一種『意義的創造』( meaning-making ) ,而非某種 加工的『產品』」你們現在一定有這樣的體認…。(920120 會議)

敏珠師:經由教師協同的對話省思,我個人認為社會領域的學習是 學生經驗的累積,我們老師應協助學生生利用探究、價值

澄清等方法,作出合理的決定,並依據決定採取行動,不 只是著重知識的獲得或者是分數的高低。(920120,訪談) 雯雪師:協同教學前,對於社會領域的學習性質及意義的理解都停

留在課本及教師手冊,比較不會去思考它真正的意義,協 同教學的教學對話,讓我重新認識學生對社會現象、社會 問題的了解,培養他們懂得去反省、思考和判斷,建立正 確而合宜的個人的價值觀念。(920120,訪談)

如上所述,對學習領域內容知識方面,班群教師對於社會學習領域的結構、

原則有深入的理解,社會學習領域內容知識也有充分的認知。

(二)學習領域教學知識方面

協同教學團隊自課程設計、教學準備、課程及教學對話的過程中,熟悉教學 計畫、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知識。

研究者:……一般教師所採用的是引導性相當強的教學方式。

教師依據社會課本,說出本單元大要,然後要求學生 將重點畫下來,再告訴學生,將會考這些內容。我比 較希望學生上完學科知識後,學生可以儲備「問題解 決、發現與管理」的有能力的人。所以在教學設計中 我比較傾向讓學生透過建構論的作法來學習,以問題 取向的教學策略,提供有吸引力的、有挑戰性思考,

幫助他們深入了解社會領域的學習內容。(920120 會 議)

雯雪師:論教學,從主任、敏珠師進行教學的笑臉,我似能體 會到,活動式的學習比死板的上課方式,更能激發學 生的學習興趣。(920120,省思札記)

敏珠師:學生不應該只是被動的學習,應該也是主動的探究者,

教師協助學生發展包括學習的勳機、概念分析、選擇

及判斷等,重視歸納、分析和演繹。另外,表達的能 力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我覺得很多學生不 大會表達自己,錯誤的表達方式不僅達不到效果,可 能還會弄巧成拙,以往的教學,只強調學生知識的獲 得,上課時通常也只有老師在發表,學生難得有表遴 自己就及想法的機會,協同教學的實施有較多的機會 鼓勵學生運用文字、口語、動作…等方式來表達自己 的知識、能力、思想和情或,培養適度表達的能力,

也讓我對發表教學法有比較深入的認識與了解。

(920120,訪談)

而對評量來說,教師體認評量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工具,提供診斷與回 饋,以「多元」的方式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而採用不同的評量,包括紙筆 測驗與變通性評量。

錦楓師:其實在協同教學以前,學校就已經實施多元評量了,但 是對它還不是很了解,現在大家一起設計,也真的在實 施,就更知道多元評量可以怎樣幫助學生了解和運用領 域的學習的內容、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態度、發揮學生 自己的特質、有效了解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歷程和成果等 等,我們採用的紙筆測驗、省思、觀察、競賽遊戲、口 頭評量、訪談等方式,在工具方面有試卷、學習單、問 卷等,對於多元智慧評量完整真實的了解都很有幫助,

不過,這樣做老師真的比較累。(920120 訪談)

奕忻師:主任一定常用多元智慧教學或評量,評量寓於教學,像 光碟事件的省思,肢體運作那組看不出他們可以呈現那 樣的作品和解說內容,地理「板塊運動」和歷史「種姓 制度」學生的提問,我觀察的老師就知道您答得不充分,

但是主任技巧的變成探究性作業,這就是我佩服的地 方。敏珠老師、雯雪老師,在自己本科主講時口頭評量 的啟發性問答也很精采。(920122 訪談)

(三)學習領域課程知識方面

協同教師透過多次課程架構及評鑑對話,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知識有更進一 步了解。

雯雪師:經由協同教學的不斷對話,了解課程組織就是將不同 的教材和學習經驗加以選擇、組織或連接,目的在於達 成課程目標,我才知道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除了歷 史、地理以外還包括社會、政治、經濟、心理等知識領 域,並了解所請的敘述性、概念性及動態的課程,以前 滿固守自己歷史知識的傳遞,連教科書的選擇都很門 戶,其實這次教科書投票我並不是選這本,……

(920121 訪談)

敏珠師:以前自己對社會科的學習總是強調「背多分」,只要把 山脈、河流、年代、物產…很多名詞背熟了就可以考得 很好,所以常常考試後全還給了老師,因為學道的都是 記憶性的零碎知識或事實,之間的意義和關係是什麼也 不清楚;經過同教學和大家研討互動後,才知道原來我們 向來只著重敘述性的課程,作的只是知讖、事實和價值 的灌輪,根本談不上運用,更別說與生活結合;而我們所 說的概念性的課程,其實和主題教學很類似,也和我們 這次協同教學要抓的精神很接近,都是以一個概念為中 心,融合各科的教學,成為一個完整的學習,符合課程 統整的精神…。(920121,訪談)

研究者:教人比教書重要,社會考一百分,不代表孩子就能把生

活過得很好,動態的課程強調教育只是一個過程,在這 個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獲得如何學習的能力,發展他 們的認知,增進批判能力,成為有彈性、有適應能力的 個人,就是我常說的「會生活」。知識的獲得很重要,但 是怎麼獲得?所以獲得知識的方法更要學會,而學了會 不會用到生活上,我在協同教學對話中,一直和大家論 辯的就是這個堅持,很謝謝能得到你們的認同…。

(920120,會議)

(四)課程設計與教材編選能力

班群教師共同對話、質疑、辯論來設計教學單元,除把握教學目標外,我們 相當考量學生的先備知能,為設計教學單元都以學生為中心考量,所以我們才會 加入「歲月台灣」這個銜接課程。

敏珠師:在協同教學之前,比較少有機會做課程設計或改編教材 更不會去什麼自編教材,都嘛用現成的教科書以教科書 的內容為主,要我們什教麼就教什麼。實施協同教學後,

課程設計我們是經過討論了又討論以後,了解學生已經 具備的能力基礎和根據我們所選的社會領域版本的單元 來做調整,最佩服主任,還去了解××、××、××國小四年 級到六年級的版本教的內容缺什麼?最侯還帶我們編銜 接課程,這雖然題外話,但是也是我為什麼願意加入協 同教師教學團的原因…。我們編小單元時,我的想法是 看看有沒有適合做教學活勳的一些內容,適合的先挑起 來設計,可能變成活動式或者是趣味化一點去設計,經 教學後我們也會檢討修正做為下個活動設計的參考,當 然經過一學期,我自己覺得能力也有增加;在選擇教科書 部分我們現在就會注意教材內容、活動與教學目標是否

一致,是否重是社會問題與實踐能力…,總之,現在要 自己做課程或教學設計會比以前更能深入剖新,而不是 應付了事,或人云亦云。(920122 訪談)

一學期的協同教學,班群教師對於教學單元所包含的要素如目標、內容、活 動、資源、媒體、評鑑等要素,也較能掌握,例如:

雯雪師:在課程的安排設計方面,我覺得學校賦予我們相當大 自主輿彈性的空間,尤其現在的校長,只要符合實際 教學的需要都支持,所以我們可以儘量嘗試,你看,

我們能依實際教學情況增加或減少課程,教學的內容 也是一樣,我們依據教學目標,考量學區環境和資 源,做為我們的教材取捨標準,我們的活動式的課程 設計,和採用各種多元化、多樣化的評量方式,學生 的學習很有興趣,我自己還覺得很有成就感呢。

(920122,訪談)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一綱多本的教科書市場,讓教師們眼花撩亂,黃政傑

(1999)認為教科書再怎麼選擇,都無法完全滿足教學的需求,而本研究透過協 同教學的實施,研究者依學者專家題級的教科書選擇規準及各校自編評鑑規準經 四次對話後,完成了我們需求的社會領域教材選編規準,比較能落實班群教師依 據教學需求來選擇教材內容,如:

雯雪師:我知道九年一貫很強調老師可以選擇、決定教學的內 容。以前沒有人會 care 有沒有共識,也不願自找麻 煩,搞不好被行政人員認為是異端或領域老師把一堆 事都推給你,甚至惹來家長質疑的的風險,現在只要 依教學需求就可以全權做主,我們在做教學準備時,

加了很多生活經驗作教材,使教學更生活化,貼近學 生的學習,不僅能達成我們的預期目標,在課程設計

方面也兼顧了教學實務面、理論面。(920l22 訪談) 研究者:為什麼和大家再談教科書的選擇規準?原因是我們教

學幾乎由教科書的內容所決定,學生與教科書互動的 時間,遠多於和我們老師互動的時間,你們想想教科 書是不是一向是師生使用最多的教材,現在依同一分 段能力指標編出來的教科書,其內容範圍可能有實質 上的差異,而我們常常在選定某種版本的教科書教學 時,就幾乎意指其他版本不會被使用,那學生接觸其 他版本的機會大幅減少或完全沒有。教科書代表課程 潛能(curriculum potential)。也就是它包括了什麼 內容,學生就可能學到什麼內容,即使教師實施教學

學幾乎由教科書的內容所決定,學生與教科書互動的 時間,遠多於和我們老師互動的時間,你們想想教科 書是不是一向是師生使用最多的教材,現在依同一分 段能力指標編出來的教科書,其內容範圍可能有實質 上的差異,而我們常常在選定某種版本的教科書教學 時,就幾乎意指其他版本不會被使用,那學生接觸其 他版本的機會大幅減少或完全沒有。教科書代表課程 潛能(curriculum potential)。也就是它包括了什麼 內容,學生就可能學到什麼內容,即使教師實施教學

在文檔中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頁 72-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