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野外觀察需要半 天至一天,分 組報告約 2 小

料印證觀察所 得。

4. 透過資料整合 對河川的上中 下游環境進行 比較。

2. 能用簡易方法估計河 川上中下游流水速度 和流量。

3. 透過實地觀察、資料 蒐集和討論提出攔河 堰對民生的功能及其 對河川的影響。

4. 透過實地觀察、資料 蒐集和討論提出濕地 的主要功能與生態特 性。

5. 能觀察不同河段,不 同功能的橋樑的差 異。

6. 透過實地觀察、資料 蒐集和討論提出橋墩 對河道的影響。

7.比較不同河段的動植物 差異。

4. 採集河水進行水質分析(選用項目)。

5. 觀察與紀錄高屏溪的流速(可以漂流木簡單 估計速度)。

6. 觀察高屏大橋或縱貫線鐵道橋樑,其橋墩有 何特徵,附近有哪些沉積現象。

分組二(中游河段):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旁南二高 斜張橋觀景處

1. 觀察高屏溪內沉積物,河床邊具有那些動植 物,拍照記錄。

2. 觀察與紀錄高屏溪的流速(可以漂流木簡單 估計速度)。

3. 採集河水進行水質分析(選用項目)。

4. 觀察南二高斜張橋,其橋墩有何特徵,附近 有哪些沉積和侵蝕現象

5. 沿路是否有採砂石區?附近河道有哪些特 徵?

分組三(上游河段):茂林遊客中心

1. 觀察高屏溪上游荖濃溪內沉積物,河床邊具 有那些動植物,並拍照記錄。

2. 觀察與紀錄高屏溪上游荖濃溪的流速(可以 漂流木簡單估計速度)。

3. 採集河水進行水質分析(選用項目)。

4. 由茂林遊客中心旁可以到達濁口溪的河曲 處,觀察河曲兩岸的河道有何差異?

5. 繞過河曲可以看到濁口溪上台 27 線上的大

6. 能欣賞自然之 美。

式。

4. 透過攝影作品的票 選,欣賞大自然的 美。

考察路線可以教師實際勘查或教學需要另行設 計,以下教學觀察點僅供參考:

1.南口停車場:在停車場前可眺望龍洞灣和龍洞 峽角,龍洞峽角和鼻頭角隔著龍洞灣互相對望,

龍洞峽岩層屬於四稜砂岩相對於鼻頭角的鼻頭 層是比較古老的,現在二者卻同在海平面,中間 隔著一個凹入的龍洞灣,這樣的觀察所獲得的 資料,可以提出甚麼樣的主張?有何理由和支持 的論點?

2.公園入口處的海蝕平台上,可以觀察岩層的 褶皺(此一褶皺為倒轉褶皺,進階教學可以說 明),並有海膽化石的碎片,以及許多生痕化石,

海岸邊並有許多現生的無脊椎動物(請記錄種 類並拍照),這些證據有可以提出甚麼樣的主 張?論證的理由和支持的論點為何?

資料 主張

理由

支持

3.觀察鼻頭角的海蝕崖,下方常堆積著崩落下

解、發現新知、解決

2. 生物採樣技術 與方法。

3. 實驗設計與數 據分析。

4. 統計圖表製 作。

2. 哪種植物長的比較 快?(延伸性實作:

一學期多次操作)

3. 建物周圍(東南西 北)的植物種類有何 不同?為什麼?

4. 不同月份有哪些鳥 類、兩生類、爬蟲類 或昆蟲會出現或鳴 叫?(延伸性實作:

一學期多次操作)

5. 校園周圍有多少鳥 類、兩生類、爬蟲類 或昆蟲?

6. 校園池塘或附近溪流 有哪些魚、蝦或貝 類?

6. 將自己探究的結果和同學的結果或其它相 關的資訊比較對照,相互檢核,確認結 果。

人工造雲(體積變 化對水氣凝結的 影響)

【學習重點】

1.能尋找問題的 變因或條件。

2.根據變因設計 實驗。

3.透過討論改進 實驗方式。

【探究問題】

1. 為什麼會下雨?

2. 水蒸氣在何種條件下 會凝結成水?

3. 水蒸氣和雲霧有何不 同?

【探究活動】

1. 能準備實驗器材並予 以組裝。

2. 能探討影響水氣凝結 的因素。

1. 教師準備實驗器材:透明寶特瓶(含蓋子),線 香,打火機,水槽。

2. 討論水氣凝結須具備那些條件?如何達到這 些條件?

3. 在寶特瓶中裝入約 5ml~10ml 60℃(以上)熱 水,充分搖晃,使水氣達到飽和,在寶特瓶 中點燃線香,讓煙進入數秒鐘,可以問同學 這兩個動作的意義。

4. 討論若要使瓶中水氣產生凝結和可以如何 處理?請同學自行實驗。

1. 實驗報告或學習單。

2. 小組實驗設計。

【跨科概念】

1.物質與能量 2.改變與穩定

【建議時數】

2 小時

3. 能由實驗了解體積變 化對水氣凝結產生哪 些影響。

4.能推論自然界中那些情 形會造成雲霧。

5. 讓各小組提出可以最方便讓寶特瓶產生雲 霧的方法。

臺灣的氣候真的 改變了嗎?

【學習重點】

1. 提出問題或批 判。

2. 分析數據判斷 趨勢。

3. 利用口語、繪 圖等呈現探究 之成果。

4. 氣候與氣象的 差異。

【探究問題】

1. 臺灣氣候是否改變了?

2. 臺灣地區三十年來颱 風數量、降雨量和溫 度有何變化趨勢?

【探究活動】

1. 透過長時間統計探討 變化之趨勢。

2. 透過問題討論釐清問 題的本質和定義。

3.. 根據距平圖說明其意 義。

4. 將統計資料轉換成為 圖表並說明其意義。

i. 討論天氣和氣候的差異。

ii. 要多長的時間以及多大的變化才能說氣候 改變了?

引導問題

2-1 很多報導說地球的氣候變得更惡劣了!你認 為這是事實嗎?

2-2(從同學發表的意見中找問題)某年颱風比前 一年多或少就可以證明氣候改變了?

2-3 某年氣溫比前一年平均高出 0.1 度,可以 算是氣候改變嗎?

2-4 若過去五年中有三年降雨量增加,但有兩 年降雨量下降,可以算是氣候改變了嗎?

2-5 提供案例,如何看長時間的趨勢?

2-6 提供案例,如何看距平圖的意義?

iii. 近三十年那些氣候改變了

分組數據分析:可由老師提供原始資料,學生 練習整理資料並作成報告,說明氣候變化 的趨勢。

3-1 近三十年西太平洋地區形成颱風的數量變

1. 討論過程。

2. 氣候資料分析報告。

3. 互評表。

【跨科概念】

1. 改變與穩定 2. 資源與永續

【建議時數】

2-4 小時

化。

3-2 近三十年臺灣地區某城市(可選擇不同區域 城市以便對照比較)年降雨量的變化。

3-3 近三十年臺灣地區某城市的年均溫(或月均 溫,月均溫可以看不同季節的差異)變化。

如何確定水質?

【學習重點】

1. 理化檢測、分 析。

2. 學習優養化、

熱污染、濁 度、酸鹼度、

導電度及溶氧 度對水質的影 響。

【探究問題】

1. 如何了解學校附近自 然環境的水質?

2. 有哪些基本水質可能 會影響健康?

3. 何謂優養化、熱污 染、水的濁度、酸鹼 度、導電度及溶氧 度?不好的水質,這 些參數如何變化?

4. 在野外或無儀器檢驗 時,如何確定水能不 能喝?

【探究活動】

1. 有魚在游的水乾不乾 淨?

2. 什麼生物可當作水質 的生物指標?為什 麼?

1. 學生課前先蒐集水質相關的定義與檢測方 式。

2. 考量該水質檢測之普及性與試劑使用之安 全性,以及全球同步測值比較之方便性,採 用美國 清水 基金 會所 推薦 的簡易 檢測包

(WWMD test kits,LaMotte 公司產品)進 行檢測。

3. 就學校附近水源(河川、湖泊、濕地或生態池 等) 進行採樣,以理化方法檢測水質-以試 劑檢測為主,檢測:(1)溫度、(2)酸鹼值、(3) 水體溶氧、(4)濁度及(5)生物指標方法(觀 察、採集……)為輔。

4. 也可考慮學習正確使用 pH 計、導電計、或 各種試紙檢測濁度、酸鹼度、導電度及溶氧 度等水質檢驗。

5. 訂出合格水質的安全參數。

6. 探究學校附近水源(河川、湖泊、濕地或生態 池等)在下大雨或颱風前後(或其它重要事 件)水質變化情形,並將調查結果繪製成圖 表及附上調查過程照片,進而討論影響的原

1. 蒐 集 或 觀 察 的 參 與 及資料的確實與否。

2. 實驗操作是否確實。

3. 小組實察的學習單。

4. 成果報告。

【跨科概念】

1. 改變與穩定 2. 交互作用 3. 科學與生活 4. 資源與永續

【建議時數】

4-6 小時

因。

7. 將水蚤(節肢動物)、渦蟲(扁形動物)、螺

(軟體動物)或魚(脊椎動物)等水生動物 放入待監測水中(例如:早上的自來水或隔 夜水、含有洗碗精的水、學校附近水溝的水 等),然後觀察並記錄它們的行為。

8. 分析與比較不同水質對生物活動的影響。

如何淨化水質?

【學習重點】

1. 製作淨水器的 技能。

2. 合乎衛生飲水 的標準。

3. 淨水的程序。

4. 簡易淨水器的 模型與標準淨 水的功能比 較。

【探究問題】

1. 標準的都市淨水包含 哪些關鍵程序?

2. 家居飲用自來水的清 潔指標為何?

3. 煮沸飲水的原因為何?

【探究活動】

1. 探討自製簡易淨水器 的原理與方法。

2. 設計簡易淨水器。

3. 汙水處理過程與測量 水質。

4. 實作成品改進方法。

1. 學生事先蒐集自製簡易淨水器相關資料。

2. 教師播放相關實驗影片與簡單說明淨水原 理。

3. 學生依照實前的蒐集資料,進行小組討論,

規畫出簡易淨水器的設計圖。

4. 老師可提供市售飲料的寶特瓶、棉花、海棉、

活性碳粉和其他所需材料。

5. 學生根據小組設計圖,利用先前的討論,製 作一個可攜式的濾水器。

6. 學生使用的簡易檢測包(WWMD)先檢測老 師提供的汙水之水質數據。

7. 學生利用自製簡易淨水器進行汙水淨化,並 檢測淨化後的水質。

8. 比較淨水前後酸鹼度、濁度和水體溶氧等水 質的差異。

9. 各組改善自製簡易淨水器,再比較不同設計 的淨水能力。

10. 各小組展示自製簡易淨水器,比較各組淨水

1. 小組發表。

2. 實作成品。

3. 學習單:設計想法、

設計圖、改良方法、

水 質 淨 化 前 後 的 水 質檢測數據。

【跨科概念】

1. 交互作用 2. 科學與生活 3. 資源與永續

【建議時數】

2-4 小時

效果,說明設計、功效與改善的方法。

法。

2. 能 以 客 觀 標 準衡量事物。

3. 針對社會議題 並根據科學理 論提出個人看 法。

4. 能尊重他人的 觀點但也能客 觀評價。

5. 碳循環過程。

6. 碳 足 跡 的 意 義。

3. 如何降低碳足跡?

【探究活動】

1. 繪製概念圖表達對某 一概念的想法。

2. 比較自己和專家的碳 循環模式並討論觀點 的差異性。

3. 一定的標準計算生活 中一天的碳排放量。

4. 關心社會的重要議題 並能根據科學理論提 出看法。

5. 根據科學理論檢視他 人的論述。

2. 計算碳足跡

2-1 碳足跡的意義說明。

2-2 將個人一天中發生的重要排碳事件查詢出 碳足跡並予以計算。(參考:

http://cfp.epa.gov.tw/carbon/defaultPage.aspx)

http://cfp.epa.gov.tw/carbon/defaultPage.aspx)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