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構架子結構模擬

3.3 梁柱接頭子結構模型之建立

3.3.3 梁柱交會區

connection) 取代剛性接頭放入子結構模型分析,由分析結果來探討 梁柱交會區對於整體梁柱接頭之影響性。

由於交會區為剪力變形,而DRAIN-2DX 之半剛性接頭為旋轉彈 簧,須將實驗或理論公式之交會區剪力-剪力變形關係轉換為交會區 彎矩-旋轉角,才可使用 DRAIIN-2DX 之旋轉彈簧為交會區模型。半 剛性接頭於DRAIN-2DX 中之輸入分為幾個主要參數:彈性勁度K 、θ

非彈性段勁度與彈性勁度比Kinelastic,θ/Kθ、正負彎矩方向之降伏彎矩

下翼板產生一對作用力偶傳遞至交會區,導致梁柱交會區承受剪力而

能量法將彎矩-旋轉角關係曲線化為等值雙線性曲線,即可輸入至 DRAIN-2DX 進行分析。

3.3.4 翼板貫入式接頭交會區理論模型

梁柱交會區之強度由剪力強度所控制,若接頭之剪力強度無法抵 抗由梁及柱傳來之剪力時,即於梁柱交會區產生大量剪力變形。鋼管 混凝土之梁柱交會區強度乃是由鋼管與混凝土所共同提供之,故欲建 立交會區理論模型乃需瞭解梁柱交會區整體力量傳遞機制與其剪力 強度之發展模式,本節針對 CFT 柱貫穿翼板式接頭之交會區理論模 型詳細論述。

梁柱交會區剪力

一般內梁柱接頭區於受側向力作用之力量分佈情形如圖 3.15 所 示。梁於貫穿翼板末端延伸四分之一梁深之位置產生塑性鉸,此時於 塑鉸處有一撓曲彎矩Mb及一梁剪力Vb,而CFT 柱之兩端有柱彎矩Mc 及柱端剪力Vcol。故於此梁柱子結構之自由體,當由撓曲彎矩Mb及梁 剪力Vb構成一柱面彎矩Mf,而此柱面彎矩經轉換為一組剪力Vf,此 剪力經貫穿翼板導入梁柱接頭,再扣除柱剪力即可得梁柱交會區之剪 力Vu

由梁之撓曲彎矩經梁翼藉由貫穿翼板導入接頭區之剪力Vf 可由 下式表示:

p b

f

f d t

V M

=

+ (3.23)

其中db為梁深,tp為貫穿翼板厚度。

由圖 3.15 所示,作用於貫穿翼板接頭之梁柱交會區之水平總剪 驗 (Fukumoto and Morita 2000)可發現,交會區混凝土會先受剪開 裂,爾後交會區之鋼管再達剪力降伏,繼而交會區之混凝土受剪壓

剪力強度。於上述本文中,已簡略說明鋼管混凝土之接頭剪力強乃由 鋼管與交會區混凝土疊加而成,以下就分此二部份詳細敘述:

A. 鋼管

於模擬鋼管之應力與應變關係,如圖3.17 所示,乃參考 Fukumoto 和 Morita (2000)所建議鋼管三線性之應力與應變模型建立鋼管剪力 強度-剪力變形曲線,如圖 3.18 所示。鋼管之三線性剪力與剪應變關 係 包 括 降 伏 點 (Yield Point) 、 塑 性 勁 度 退 化 點 (Plastic Stiffness Degradation Point)及極限強度點 (Ultimate Strength Point),以下就此 模型作一詳細描述:

3

3 2

點 (Cracking Strength Point)及極限強度點 (Ultimate Strength Point)兩 Mander (1988)所提出之公式來計算,而其所對應之剪應變如下所示:

c

及混凝土受拉開裂後,混凝土之圍束會有衰退現象,於將此現象視為 混凝土之軟化行為,以Hwang and Lee (2000)所提之軟化理論以評估 之。於內壓桿區之混凝土水平剪力Vc,ui可由下式表示之:

於外壓桿區 (Outer Compression Strut Zone)考慮混凝土軟化行 為,由於鋼管之圍束對內壓桿區之混凝土 (即核心混凝土)較具效果,

⎟⎟⎠

柱350×350×9×9 mm (D/t= 39)搭配鋼梁為 H450×200×9×14 組成;另 一 組 採 鋼 管 柱 350×350×12×12 mm (D/t=29) 搭 配 鋼 梁 為 H500×200×10×16 組成。所採用混凝土強度共有四種,分別為 fc′為20.7 MPa、27.6 MPa、34.5 MPa 及 41.3 MPa。圖 3.24 為分析結果,如圖 所示,於固定一組鋼管之徑厚比時,隨著混凝土強度之增加,交會區 強度與起始勁度亦隨之增加,另一組之結果亦是如此,由此可知鋼管 之徑厚比與混凝土強度是交會區強度之最大影響參數。

3.3.5 收斂性分析

收斂性對分析結果有著重要影響,本節之斷面分析法須注意其收 斂性。桿件也有桿件切段 (segment) 收斂性之問題。本節分為兩部分 討論斷面與桿件收斂性。

(一) 斷面收斂性

斷面分析法須先確定斷面收斂性,必須確定一個斷面需要切片至 若干個纖維元素才能使其行為收斂。如果纖維元素數量不夠,將使斷 面性質不準確,有可能會錯估斷面強度與勁度;如果數量過多則為不 必要,故確定斷面收斂性有其必要性。

計算斷面性質時,因中性軸位置與最外緣應變使每一高度之應變 不同,亦使每一高度之應力不同。為了使用程式計算斷面性質,斷面 切片成若干個纖維元素。如圖 3.25 所示,可觀察出纖維元素之數量 影響斷面性質甚鉅。於彈性狀況,應變為線性分布,應力也隨之線性 分布。圖3.25 (a) 中,將斷面分成兩塊纖維元素,雖然應變隨著高度 呈線性變化,但由於纖維元素僅分為兩塊,於同一塊纖維元素之應力 均為等值,使應力分佈與實際有出入,使本為承受拉應力區域因為纖

維元素切不夠細而被視為承受壓應力,反之亦然。圖3.25 (b) 中將斷 面分為四塊纖維元素,可觀察出其應力分布情形比斷面只有兩塊纖維 元素時較符合真實應力分部情形;圖3.25 (c) 將斷面分為八塊纖維元 素,可以看出較 (a) 以及 (b) 更符合真實應力分布情形。故可由圖 3.25 之趨勢可以推測,當斷面纖維元素數量越高,越能表現出斷面真 實之應力分布情況,故以纖維元素數量為參數進行一系列分析與比 較。

以陳誠直與林南交 (2003) 之 CFT 柱斷面為分析對象,鋼管尺寸 為350×350×9 mm,初始將斷面分為 5 塊纖維元素,進行斷面收斂性 分析。圖 3.26 看出在纖維元素數量少時,進入非線性段時強度明顯 被低估,如圖中之纖維元素數量N=5 以及 N=10 時,非線性強度明顯 比 N=35 為低。由圖中也可看出纖維元素數量自 N=35 開始,強度與 勁度已慢慢趨於定值,至N=70 時,其曲線已幾乎趨於一致,則可稱 當斷面纖維元素數量達30~40 塊時,斷面已達收斂。

(二) 桿件收斂性

使用DRAIN-2DX 建立梁柱桿件時,採用雙線性梁柱元素。當力 量作用於梁上,並非整根梁同時進入非線性段,為隨著力量增加而降 伏區域隨之增加。若只以一個梁柱元素定義一個梁柱桿件,則只要有 一端塑性鉸降伏,整個梁柱桿件將被視為進入非彈性階段,與實際上 僅有部分區域進入非彈性階段相差許多。故將一個梁柱桿件定義為若 干個切段元素所組成,如此較符合實際受力分佈情形。若梁柱桿件切 段過少,則會低估其非彈性強度,若切段過多,則為不必要,故需要 作桿件之切段元素收斂性之分析。

以全梁貫入式梁柱接頭H4BT 之梁為分析模型,以一懸臂梁模型 分析桿件收斂性。懸臂梁由於靠近固定端處之彎矩最大,故節點分佈 理應依據彎矩梯度分布,靠固定端處節點多,靠自由端處節點少。為 求分析之便利性,先將懸臂梁切段成若干個等長度梁柱元素。

圖 3.27 為等長度桿件切段收斂性模型懸臂梁示意圖,將懸臂梁 構桿件以等長度分為若干個梁柱元素。圖 3.28 為等長度切段元素梁 端強度-梁端位移收斂性比較圖,由圖 3.28 看出當桿件切細量過少會 導致低估桿件非線性強度。當元素數量達6 之後,曲線已趨定型,故 當一根構件之桿件切段元素數量在6 之後即已趨收斂。在確定收斂性 後,再將節點分布依照彎矩梯度作分布,圖 3.29 為非等長度切段元 素收斂性模型示意圖,圖 3.30 為等長度與非等長度切段元素收斂性 比較圖,可以看出無論切段元素是否等長度,其梁端強度-梁端位移 關係均收斂。

3.3.6 子結構模型細節

完成以上子結構參數研究後開始建立子結構模型,圖 3.31 為交 會區視為剛接之 T 型外部接頭子結構模型圖;圖 3.32 為交會區以半 剛性接頭表示之T 型外部接頭子結構模型圖,圖中交會區半剛性接頭 放大圖中3 個實心節點重合於同一座標位置,節點與彈簧所連結之虛 線長度為0,代表梁與柱交會處以半剛性接頭作連結。CFT 柱桿件由 6 個梁柱元素組成,梁桿件由 7 個梁柱桿件組成。邊界條件為柱頂以 滾接模擬,柱底以鉸接模擬,梁端則為自由端,以此邊界條件模擬梁 柱接頭子結構之梁柱中點為結構反曲點。梁柱交會區以剛性棒連接交 會區節點與桿件,代表實際梁長與柱長為端點至交會區表面,交會區 除半剛接並無多餘桿件變形導致梁端變位。施加力量由梁端承受一集

中力,分析過程為位移控制。

3.4 模擬結果與比較

為了確定子結構模擬分析之正確性,必須與實驗結果作比較,如 子結構模擬分析結果能和實驗結果吻合,再將子結構模型放入實尺寸 構架模擬分析。

實驗過程採用位移控制進行往覆載重試驗,經由量測儀器得到試 體於反覆載重之梁端力量-梁端位移遲滯迴圈與其他實驗數據。為了 探討實驗與分析之遲滯迴圈之差異性,將三種梁柱接頭各取一支試體 進行往覆載重分析,並將結果與實驗作一比較。由圖3.33 可以看出,

三種梁柱接頭之分析結果均十分相近,於初始彈性段之勁度模擬十分 不錯,前幾個迴圈之強度均有模擬到,卸載段勁度也與實驗十分接 近;但在後面幾個迴圈中,實驗強度下降,但於分析之迴圈強度卻繼 續上升。由此可知實驗可能會產生局部破壞,如鋼梁挫屈而導致強度 降低,或交會區混凝土產生剪力裂縫使得試體勁度衰減,亦或試體遲 滯迴圈產生束縮現象;但DRAIN-2DX 程式並未考慮鋼材料挫屈之行 為,且未對混凝土有合理假設其複雜之力學以及破壞模式,使得程式 無法模擬出上述因往覆載重而產生影響遲滯迴圈曲線之行為。故於本 章採用梁端力量-位移強度包絡曲線,取每一迴圈最大位移時之力量 與位移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並僅採用強度尚未降低時之遲滯迴圈位 移與力量。

(一) 交會區為剛性接頭

將交會區視為剛性接頭,即交會區使用剛節點表示。圖3.34 為 T 字型全梁貫穿式梁柱接頭模擬與實驗結果比較,圖 3.35 與圖 3.36 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