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n-STEM 教學模組對學生概念知識學習的影響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En-STEM 教學模組對學生概念知識學習的影響

本節主要在探討 En-STEM 教學模組,對學生概念知識學習的影響。

依據研究工具之設計,學生 STEM 概念知識之評量分為形成性評量與總 結性評量,是故,以下將先分析學生 STEM 實作單元學習單之成績,以 了解其機構 STEM 知識建構之情形;其次,再運用不同角度分析學生機 構概念知識測驗之表現,以了解其概念知識學習的成果。

STEM 實作單元學習單表現

STEM 實作單元學習單是學生在學習三項 STEM 實作單元(槓桿秤、

齒輪測距儀、凸輪玩具)時所需填寫的學習單。其設計分為機構基本知 識、探究實驗、挑戰思考等三個小單元,本研究透過評量三份學習單之 表現,做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機構概念知識之形成性評量依據,以 3 分為 標準,進行單一樣本 t 考驗之結果,如表 4-1 所示。

表 4-1

一單元的活動。此導致部分組別在進行挑戰思考單元時較為匆促,而無 法確實完成學習單的記錄。

此外,在實施曲柄與凸輪玩具學習單元時,因考量學生專題製作所 需的時間,故此單元僅實施兩週的時間。因此,學生在進行探究實驗與 挑戰思考活動的時間較為匆促,也因此影響其學習單的記錄情形。然而,

整體而言,從學習單的分析來看,多數學生應皆能理解各 STEM 實作單 元所欲傳達之機構概念知識。

機構概念知識測驗得分概況

其次,為了解學生機構概念知識之改變情形,本研究運用相依樣本 t 考驗的方式,分析學生在「機構概念認知測驗」前、後測之表現,其結 果如表 4-2 所示。同時,透過長條圖的方式呈現其偏態與峰度的趨勢,

如圖 4-1 所示。

表 4-2

相依樣本 t 考驗(機構概念知識測驗)

機構概念知識 測驗子項目

Mean/SD (前測)

Mean/SD (後測)

前測−

後測

t

低階:機構基本知識 13.28/5.80 15.30/4.80 -2.02 -2.80**

中階:科學及數學概

念應用 13.44/5.25 18.17/5.81 -4.74 -6.65**

高階:機構設計問題

分析 14.94/7.45 21.92/9.71 -6.98 -6.91**

總分 41.66/11.44 55.40/13.46 -13.74 -9.79**

註:總樣本數為 103 人。

透過考驗結果可知,En-STEM 教學模組能幫助學生顯著提升其機構 STEM 概念知識的學習。由表 4-2 可看出,低階的基本機構概念知識、

中階的科學與數學原理應用、及高階的問題預測與分析方面的進步幅度 都達統計顯著性。

圖 4-1. 機構概念知識測驗前、後測偏態及峰度圖

從偏態與峰度的分析圖(圖 4-1)來看,學生在基本機構概念知識 1 部分的前測成績呈現略微正偏態的趨勢,顯示多數學生的得分都集中在 中間偏低的區段,僅有少數學生得分較高;而在後測成績方面,其偏態 趨勢則轉為呈現負偏態的趨勢,並形成低闊峰的圖形,顯示整體學生得 分有所提升,但得分情況仍較為分散。

其次,在中階的科學與數學原理應用方面,學生之前測成績呈現低 闊峰的趨勢,表示多數學生的得分情況較為分散,但整體而言呈現趨向 常態分配的圖形;而在後測成績方面,其趨勢轉為呈現出明顯的負偏態 趨勢,代表多數學生的得分都集中在偏高的一端,僅有少數學生得分較 低。

再者,在高階的問題預測與分析方面,以高階部分的總分來看(44 分),學生之前測成績明顯呈現低闊峰的趨勢、並集中在偏低的一端,表 示學生得分的情形較低且較為分散;而在後測成績方面,其雖仍呈現低 闊峰的情形,而其平均分數已達總分的一半(21.92 分),且高分側的學 生人數亦有明顯的增加,顯示有較多學生的成績是朝高分一側移動,代 表學生在高階的問題預測與分析方面的表現有明顯的進步。

在總分方面,學生之表現,由前測集中在 40~50 分的區間,得分趨 勢分散,僅有 5 位學生得分高於 60 分的情形;轉為於後測時共有 35 位 學生之得分高於 60 分以上,且得分趨勢集中,多數學生成績皆落於 50~70 分的區間。由此可見,學生於各子項目之表現皆有明顯的成長,而其中 成長較為明顯的部分,即是中階的科學及數學概念應用、及高階的問題 預測與分析。

機構概念知識測驗答題情況分析

除前述之描述統計外,本研究進一步從各題項之答對百分比來看學 生之答題表現,以深入探討學生對機構知識的理解情形。如表 4-3 所示,

學生於前測答對率較高的是齒輪相關的題目,此應是國中理化科已有相 關課程,因此對齒輪轉速之換算較有基礎的概念。除此之外,其他題項 之答對率多皆低於 50%,代表多數學生不熟悉其他機構知識。

而在參與教學實驗後,多數學生之答題正確率皆有提升(如表 4-4 所示),在機構基本知識方面,學生後測答錯率較高的問題多是未被設計 為 STEM 實作單元之機構,如皮帶傳動、摩擦傳動等。這些機構雖同樣 為學生進行玩具專題時可能運用的機構種類,然而本研究僅有約 15 節 課之時間限制,故在 STEM 實作單元的設計上,僅能選擇最為常用的機 構為主題(連桿、齒輪、凸輪)。其他種類的機構在教學過程中雖亦有簡 單的說明、並提供學生額外的參考資料,但倘若學生未積極主動參閱相 關資料,則對這些機構的概念可能仍較為模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 更能確認 STEM 實作單元規劃之重要性。

其次,在中階的科學及數學概念應用方面,由後測分析可以看出多 數題項之答對率高於 50%,代表學生對於機構相關之科學與數學概念亦

有所成長。然而,在曲柄連桿的應用計算上答對率仍是略低,其原因可

表 4-4

小結

綜合第一節之分析結果,階段三學生於機構概念知識的表現可歸納 如下:

1. 從學習單之分析來看,多數學生應皆能理解各 STEM 實作單元所教 學之機構概念知識,並完成相關的實作活動與設計挑戰,以累積後 續工程設計專題所需的知識、經驗與能力。

2. 在課堂時間與器材輔具有限的情況下,部分學生在進行探究實驗與 挑戰思考的過程可能受到影響,而無法深入的探索與思考。

3. 在測驗分數方面,學生之各子項目平均分數皆有所成長,透過相依 樣本 t 考驗結果可知,其低階、中階、高階各項測驗成績改變之幅度 皆達到顯著差異,代表學生在學習完 En-STEM 教學模組後,其機構 概念知識有顯著的提升。

4. 從學生之答題表現來看,在教學實驗後,學生之科學及數學概念知 識及機構設計問題分析的表現皆有明顯的提升,顯示本研究之 En-STEM 教學模組可有效強化學生的 En-STEM 概念知識,與分析設計問 題的應用能力。

本研究之結果,與國外多數以工程設計為主軸之 STEM 教學實驗結 果相呼應。如同許多研究所證實,運用工程設計概念設計之 STEM 整合 課程,能提升學生概念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實際應用科學與數學知識以 解決問題的能力(劉一慧,2012;Cantrell et al., 2006; Mehalik et al., 2008;

Olivarez, 2012; Schnittka & Bell, 2011; Wendell & Rogers, 2013)。

更進一步來看,如同許多工程與科技教育領域之所學者指出,其課 程設計之關鍵,在於針對重要的數理知識及工程設計核心能力,規劃可

有效強化的教學策略、活動及輔具。例如運用數位虛擬建模或實體模型 的方式提供學生具體的工程設計範例(Clark & Ernst, 2008; Schnittka &

Bell, 2011)、針對科學及數學知識規劃獨立之教學活動(Burghardt &

Hacker, 2004)、或在專題活動前就關鍵的工程設計步驟設計獨立之學習 單元(Dixon & Brown, 2012; Moore et al., 2013)。換言之,以本研究之研 究結果來看,En-STEM 教學模組中的 STEM 實作單元,確實可幫助學生 理解機構相關的 STEM 知識,並強化其問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