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QE 後中央銀行與銀行體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變化,推出合適合宜的政策以期對未來可能再次發生的金融危機妥善因應。

第二節 QE 後中央銀行與銀行體系 一、QE後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變化

(一)美國QE後FED資產負債表/ 泰德利差/ BBB級公司債-10 年期國債利差變 化比較(FED Balance Sheet/ 泰德利差/ BBB-10Yr TSY)

圖 4-2 FED Balance Sheet/ 泰德利差/ BBB-10Yr TSY 圖資來源: Bloomberg

從圖 4-2 可以看出,QE1-QE3 的過程中,FED 資產負債表大幅膨脹超過 4 倍,

達到 4 兆美元以上的空前水準。代表市場美元短缺指標與極端信用風險的泰德利差(Ted Spread)與低端投資等級債券/政府債券的信用利差,都隨著 FED 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得到大幅度的舒緩並回到正常水平。

(二)各主要經濟體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

至於 BOJ 則於 2014 年 10 月貨幣政策會議(monetary policy meeting)後推出了 QQE2(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主要是將每年買進政府債券的總額從 50 兆日 圓提高到 80 兆日圓,並將買進債券的平均到期年限提高到 7-10 年。預期 BOJ 此舉將 會讓其資產負債表在 2015 結束前膨脹到日本 GDP 的 70%(如圖 4-3 所示)。

歐洲央行(ECB)則繼美國與日本之後,為對抗通貨緊縮,並刺激歐洲經濟動能 轉強,在 2015 年首次利率會議後也宣布啟動購買政府債券的量化寬鬆措施(QE),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畫自 2015 年 3 月起,每月進行 600 億歐元(690 億美元)資產收購,購買時間持續到 2016 年 9 月底。ECB 總裁德拉吉表示,這項每月包含購買政府與民間部門債券的 600 億歐元資產收購,將涵蓋 ECB 先前實施的刺激措施,預估這項資產收購措施規模將達 1.14 兆歐元(約 1.3 兆美元),此一規模與美國當年的 QE2 不相上下。ECB 此舉料將 其資產負債表占歐元區 GDP 比率增加到 31%(如圖 4-3 所示)。

圖 4-3 FED/BOE/BOJ/ECB Balance Sheet 圖資來源: IMF

(三) FED 持有債券到期分布圖(TSY+MBS)

圖 4-4 Federal reserve TSY and MBS maturity profile

在 FED 超過 4 兆美元的資產中,以 TSY(Treasury)為持有大宗,並從 20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年起,每季都有可觀的 TSY 到期,預計在 2018 年將有累積超過 30%的庫存 TSY 到期(如圖 4-4 所示),倘若 FED 不以再投資的方式維持現有的數量,以美國目 前每年度都是赤字預算的型態,表示美國政府未來將以發行公債的方式向市場籌 資,而 FED 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自然縮減,代表另外一種型態的緊縮貨幣政策。

二、 QE 後的銀行體系

(一) 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銀行放存比

圖 4-5 Loan-to-Deposit Ratio(Percent) 圖資來源: IMF

從美國 2007 年下半年次貸危機逐漸浮上檯面,FED 迅速以調降 FFR 與 QE 等貨幣政策手段來平息危機,並主導美國大型銀行去槓桿化與進一步的金融改革,

從圖 4-5 可以看出已開發國家以美國為首的銀行過去數年健全存放款結構的努 力,惟開發中國家在銀行放款大幅增加下,Loan-to-Deposit Ratio 反而緩步走高。

(二) 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銀行 Tier 1 Ratio 比較(2009:20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圖 4-6 Banking System Average Regulatory Tier 1 Ratio(Percent of risk-weighted assets) 圖資來源: IMF

銀行的 Tier 1 Ratio(Percent of risk-weighted assets)是用來衡量抵抗市場風險 是否足夠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由圖 4-6 可以看出,比較 2009 美國次貸風暴席 捲全球金融市場後,大部分已開發國家的銀行體質已更為強勁,反而是一些新興 國家(特別是以原物料出口為大宗的經濟體)的銀行體質有趨弱的現象。

(三)全球銀行 ROE 走勢與已開發國家銀行 ROE 走低因素

圖 4-7 Bank Return on Equity(Percent 2002-2014) 圖資來源: IM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圖 4-8 Drivers of the Decline in Advanced Economy Bank Return on Equity(Percentage points) 圖資來源: IMF

從圖 4-7 與圖 4-8 可看出全球銀行受到 2008 年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整體 ROE 同步下跌,惟整體歐洲的銀行表現特別疲弱,反倒是美國銀行業展現出相當的韌 性與復原能力,其銀行 ROE 水準迅速回到 2008 年的水平。與此同時,已開發國 家的銀行近年來持續修補與調整其資本、資產負債結構,以因應全球銀行監理單 位的要求,並降低自營操作的部位(自營操作的收入同步降低),且提高壞帳準備 的金額。

(四) 全球銀行 ROE、 P/B 與銀行規模比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圖 4-9 Bank Return on Equity and Price-to-Book Ratio(2014) 圖資來源: IMF

以 2014 年的資料分析,銀行的 P/B 與 ROE 呈現高度的正相關,惟銀行規 模大小與 P/B 與 ROE 關係並不密切(圖 4-9 所示)。同時,歐元區各大小銀行的 P/B 與 ROE 普遍都較北美的銀行嬴弱,相較於美國總體經濟在 2008 年後迅速復 原,FED 的 QE 政策似乎在各領域都有不錯的成果,歐元區的經濟前景則黯淡許 多,此與區域內的銀行體質成密切相關,未來歐元區內大型銀行的發展似乎將影 響總體經濟復甦的力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