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TAM 科技接受模式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TAM 科技接受模式理論

為了達到快速引入新科技推廣之目的,以及影響個人使用者對科技的接受程 度其因素很多。被許多研究所廣為採用,可以來預測與解釋新資訊科技的接受。

Davis(1989)提出「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以使用 者的內在認知觀點出發進而解釋一科技下,其使用者對於使用該科技的接受行為,

是目前常被許多學者用來研究使用者科技接受的理論模式之一。特別針對人的科 技使用行為而發展,從使用者的認知與情感因素探討使用者與科技使用之間的關 係。是預測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的行為意願的有效工具(Szajna, 1996)。

壹、理性行為理論

根據 Fishbein and Ajzen(1975)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模式。其基本假設是認為人是理性的,在做出某一行為前會綜合各 種訊息來考慮自身行為的意義和後果。主要基礎在於社會心理學,過程是先了解 個人的使用態度與意願後,接著進行預測實際執行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在 某種程度上可以由行為意圖合理地推斷,而個體的行為意向又是由對行為的態度 和主觀規範決定的。這三個因素相互間的關係可由下圖表示。

圖 2-3 理性行為理論模式

Davis(1989)的研究顯示人的行為表示個體覺得某行為易於行動的程度以及 對行為結果的評估,當使用某項新科技,個體存在主觀的心理因素,這會影響該

使用態度

主觀規範

行為意圖 行為

24

個體對於科技的感覺是如何。亦會影響所持有的態度;進一步觸及可能發生的結 果,各項因素牽扯到接受此科技的意願,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便產生了行為意向 (傾向),最終導致了行為改變。

TRA 的模型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主要原因是強調外在的影響因素,會受到 個體內部心理因素所影響,進而導致最終實際行為。整體來說,當人們對行為有 正面評估、也有正面期許,便會傾向表現行為。因此,當研究的行為是屬於自我 意識程度高的時候,應可利用 TRA 方法來預測未來執行的行為。

貳、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為 Ajzen(1985)所提出,此理 論是由 Fishbein 與 Ajzen 於 1975 年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演變而來,進而提出的一個架構。理性行為理論(TRA)主要是可以預 測和解釋個人所執行的行為,建立在「行為的發生是基於個人的意識控制」下。

然而,由於 TRA 假定個體對於是否採行某一特定行為是出自於完全的自主控制,

忽 略 了 使 用 者 所 作 之 其 餘 倫 理 道 德 決 定 , 特 別 是 個 人 特 點 被 忽 視 。 於 是 Ajzen(1985)增添第三個元素:認知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所謂 認知行為控制是指個人認知到完成某一行為的難易程度。表示出個人對某一行為 的認知與內在以及外在因素限制下的結果。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人實際的行為會 受到內在或外在的自我意識影響,而導致所採取的實際行為會有所不同。因此 Ajzen(1985)提出倘若要預測不完全受自我意志控制下的行為,需要增加「認知行 為控制」這個因素,以臻預測結果的完善度。

圖 2-4 計劃行為理論模式

參、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 Davis(1989)依據理性 行為理論與計劃行為理論加以研究所提出。從使用者的認知與情感因素,探討使 用者與科技使用之間的關係。其目的在於解釋一般人對於科技接受的決定因素;

跨越終端使用族群的界線以解釋使用者行為。

根據理性行為理論和計劃行為理論進一步將個人對特定行為的認知與評價,

導入兩個認知信念因素:認知實用(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perceived ease of use)。認為認知實用因素與認知易用是會影響使用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的重要因素。對「認知實用」定義為: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新科技工具對 其工作表現及未來績效的助益性。因此,在認知實用的前提下,當使用者對科技 的實用認知程度高,表示其使用的意願相對會提升。產生正向顯著的關係。

Davis(1989)對「認知易用」的定義為:使用者認知到新科技容易使用的程度。

亦即使用者相信使用新科技所能省時省力的程度。當有新科技、新技術引進時,

使用者普遍不太適應可能會遭遇到的困難程度。這會影響使用者採用新科技的意 願。若新技術、新科技太難以操作,可能導致對新技術、新科技的排斥。使用意 願降低。因此可知,認知易用會影響使用新科技或新技術的意圖。

使用態度

主觀規範 行為意圖 行為

認知行為控制

26

在 TAM 模式行中,主要對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會產生影響的 是認知實用與認知易用的程度。使用者受到認知實用與認知易用的影響,對於新 P erceived Eas e of Us e P erceived Us efulnes s

認知易用

圖 2-6 修正後之 TAM 模型

修正模型之中,使用意圖會受到認知實用性還有認知易用性所影響。並且成 為足以決定使用者是否採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將使用者傾向的使用 態度從 Davis(1989)所提出的原始 TAM 模型中刪除。

肆、科技接受模式、理性行為理論與計劃行為理論三者的關 係比較

TAM 雖然承襲自 TRA 與 TPB 理論而來,但三者仍有所不同。根據陳焜元

(2006)之研究,其關係與比較整理如表:

表 2-1 TAM、TRA、TPB 之比較表

TAM、TRA、TPB 之比較表

TAM科技接受模

28

言 訊、軟體使用時,TAM的預測力比TRA強。

就理論的簡潔性 在理論的簡潔性上TAM比TRA為佳。但是Taylor&Todd(1995)也提 出TAM為了維持高度簡潔性,勢必犧牲對於行為的解釋力(如省 略社會變項)。且TAM不若TPB需視情況而有不同的設計內容。

社會變項 TAM並未包括社會變項,因為Davis認為社會規範並不像實用性

那樣有直接的關連在工作相關的連結上

共同點 皆主張個人不論是接受或抗拒資訊科技的使用都是建基於個人

對科技的信念與規範。

資料來源:行政院管理資訊系統使用者參與效果之研究─技術接受性模式驗證 陳焜元(2006)。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