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tride Length

在文檔中 IR:Item 987654321/4185 (頁 55-59)

Stride Length

由圖 17 中可看出,運動員經過訓練後在實施前手翻團身前空翻

(HS)動作時,訓練前運動員的步幅較小只有 1.42±0.10m,但是在 第四次測驗時已達 1.76±0.14m 呈現明顯的加大。而在步頻部分由於 步幅加大的原因,所以造成步頻的變慢,尤其從第二測時因為步幅改 變較大運動員還未適應動作型態,因此造成步頻明顯的變慢,但是實 際速度並未因此變慢,直到第三測與第四測時運動員就已經調整適當 的步幅與步頻,因此速度就明顯獲得提升。

(二)個人最高起評分(HV)動作助跑過程步幅與步頻之比較分析 圖 18 為訓練前後四次測驗( Test)區間的個人最高起評分( HV)

動作助跑過程中步幅、步頻的平均數與標準差曲線圖。研究結果中發 現,運動員經過訓練後在實施個人最高起評分動作時,第四次測驗助 跑 的 步 幅 1.83±0.15m 顯 著 大 於 訓 練 前 第 一 次 測 驗 助 跑 的 步 幅 1.48±0.16m(F(3,21)=18.381,p<.05,?2=.724,Power=1.00)。另外,研 究結果中亦發現,訓練前第一次測驗助跑的步頻 4.02±0.42Hz 亦顯著 大於訓練後的第四次測驗助跑的步頻 2.95±0.22Hz(F(3,21)=24.686,

p<.05,?2=.779,Power=1.00)。

圖 18:個人最高起評分(HV)動作在訓練前後各測驗(Test)

區間步幅、步頻平均數與標準差曲線圖。*p<.05

由圖 18 中可看出,運動員經過訓練後在實施個人最高起評分動 作時,訓練前運動員的步幅較小只有 1.48±0.16m,但是在第四次測驗 時已達 1.83±0.15m 呈現明顯的加大。而在步頻部分由於步幅加大的

test1 test2 test3 test4

0

Stride Rate (Hz)

Stride Rate

0.0

Stride Length (m)

Stride Length

第二節 短跑訓練介入對動作技術在質方面的探討

一 、 訓 練 前 後 動 作 起 評 分 的 變 化

本節主要針對短跑訓練的介入後,對於運動員在跳馬動作技術上 的改變進行質的探討。張涵勁( 2000)研究中發現要在國際賽上取得 好的跳馬成績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掌握 10 分起評的不同結 構動作;(二)掌握姿態美、騰空高、落地穩的指標。以韓國為例,

曾經只要韓國選手出場就可預知金牌花落誰家,因為韓國選手充分掌 握以上兩種原則,而且他們先利用跳馬項目打響自己的知名度,進而 在全能及團體部分將成績往上提升,並獲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在 2001 年規則修訂中將動作難度大幅降低,落地部分採連續扣 分方式,因此增加選手獲取高分的困難度,選手要實施 10 分起評分 的難度動作並不容易,例如:之前選手最常實施的前手翻團身前空翻 兩周(Roche)原本為 10 分起評,現在降為 9.8 分起評。因此郭榮全

(2002)認為國內選手及教練若想在跳馬訓練上能有所突破,就必須 特別針對助跑速度、推撐及落地能力來加強訓練。

在跳馬項目中決定分數高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起評分』,參加 本實驗的運動員在經過一個半月的助跑技術訓練後,除了踏板速度明 顯提升外,對於成績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起評分的提升,由圖 19 中可

以發現幾乎所有的運動員在經過訓練後,最高起評分的能力都往上提

Value (point)

Player

前測

在文檔中 IR:Item 987654321/4185 (頁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