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之啟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之啟示"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3 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 第六卷第一期 2015 年 5 月 頁 23~40

日本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之啟示

施秀青1

摘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人力資源成為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各國遂將人才培 育列為重要教育政策,因此,本文以日本職業教育為楔子,以文件分析法探討日 本職業教育發展,發現日本職業教育是全面性、計劃性的透過各階段學制之各項 制度,推動職業生涯教育的組織架構,整合國內教育資源與職場需求,促進企業 經營活絡。臺灣技職教育易流於理論與形式,缺乏學校與產業之密切銜接與合作。 本研究整理分析日本職業教育與職業能力開發的現況,歸納重點有(一)推動職 業生涯教育,結合產官學制定人力培訓機制;(二)職業教育與訓練之行政主管機 關分工明確;(三)日本職業教育強調職場體驗與企業實習外更重視職能開發;(四) 落實產學雙元職業生涯教育,兼顧橫向連結職業訓練及人格培育;縱向推動培育 具備現代生活力的職業人才。綜合上述,日本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應用動向可以作 為臺灣技職教育參考。 關鍵字:日本職業生涯教育、職能開發、職業教育 1 施秀青:德霖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系暨外語科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電子郵件:daphne568@gmail.com 收件日期:2014.12.22;接受日期:2015.05.07

(2)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y , 2015, Vol.6 No.1, pp.23~40

The Inspiration of Cultivation of Talent on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siu-Ching Shih1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being in transition to knowledge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have inevitably become a key to a nation'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and consequently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has become the utmost task for every education policy maker. This research uses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mprehensive in essence with careful planning through step-by-step implementation with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ts ultimate goal is to establish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of career education, to coordinate domestic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job market demand and finally in an effort to activate the dynamics of the enterprise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aiwan is apt to be excellent in theory yet impractical, often resulting in a mere formality. There is only a weak link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the industries. This study, after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has concluded: 1. To promote career education, the integrated efforts from the industries, governments and school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training mechanism. 2.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need to join forces with each other and yet individu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3.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emphasize not only the job site experience but also vocat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4. Strengthen vocational career education

1 Hsiu-Ching Shih: Lecturer, Department of Applied English, De 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octoral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maill: daphne568@gmail.com

(3)

by cementing the industries and the academia(dual system and internship). Focus on capability training crossing disciplines, and on character development. Foster career talents suitable for modern living as a long-term goal. Based on the above, th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s of the "Japa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ld well be an excellent reference for Taiwan's counterpart.

Keywords: Japanese vocational career education, vocat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4)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技職教育對於各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 因此,各先進國家皆投入大量心力研訂政策,無不希望能獲致最佳的發展利基(江 宜樺,2014;教育部,2011)。然近年來由於產業變遷升級,基層勞動人力短缺, 以及傳統社會的價值觀等因素造成產業面臨創新研發人力資源的缺口,間接導致 技職體系與實務脫節,乃為當前技職教育最大的問題(教育部,2009)。 為減少全球化衝擊及因應產業社會需求,我國遂將人才培育列為重要政策, 教育部第一期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在產學各界支持及參與下,已經獲得許多良好的 績效和成果,然而,技職體系受到投入資源相對不足影響與限制,教育部自 2013 年起為加速強化技職教育發展與深化,推動第 2 期技職教育再造方案,就制度調 整、課程活化及就業促進 3 面相,發展出相關因應策略,包括實務選才、課程彈 性、實務增能、就業接軌等,落實技職教育政策整體化,培育國家所需就業人力, 在未來四年內投入新臺幣 200 億元,提出希望至 2019 年,強化技職學生實習經驗, 全面參與校外實習,強化技職教育與產業界的結合(蔡佩芳,2012)。有效提高技 職學生就業力,並促進產業結合需求之就業率。 國家人力資本應同時考量人力之境內進用與境外發展,以促進人才國際流通 及我國人才之國際就業競爭力(科技部,2009)。日本職業教育即從德國職業培訓

的雙重系統(dualens systems der Berufsausbildung)發展到多元化的職業教育體系

(施秀青、徐昊杲、龔雅雯,2012)。面對產業經濟流通,技術人才培育更需要以 鄰近國家的經驗與視野來規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以探討日本職業教育發展與規劃為目標,期能從日本職業教育 的特色吸取經驗,作為我國推動技職再造發展的契機。故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為: 1. 日本職業教育之制度調整現況發展情形為何? 2. 日本職業教育之就業促進現況發展情形為何?

貳、研究方法

為達本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透過質性資料蒐集之文件分析法(Strauss & Cobin, 1990)分析資料主要是官方出國考察報告及日本教育制度相關法規、日本職業教育 體制、職業教育之進路銜接、選才機制與就業促進等相關文獻與書籍,整理出日

(5)

本職業人才培育之特色,並解析出日本職業教育產官學現況與課題,以作為臺灣 教育技職再造方案推動之參考。

參、日本職業教育之制度調整現況發展

日本職業教育與訓練在制度上,統整中央與地方行政組織分工,配合產業需 求實務彈性調整學校系科發展;日本職業教育是全面性、計畫性的透過部會組織 相互連結,由政府制定教育白皮書,有計畫推動職業訓練相關政策讓技術人力能 更加活絡。 一、日本職業教育系統之中央與地方行政架構與權責 日本的教育行政機關,以現況而言,區分(梁忠銘,2014): (一)高等職業教育階段 1. 如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含短大) 其行政管轄單位為文部科學省,負責有關教育文化科學的行政事務。 2. 公立大學 管轄單位為都道府縣。 3. 私立專修學校及各種學校 都道府縣設有私學振興局(室),負責管理有關教育文化科學的行政事務。 (二)中等職業教育階段 如高等專門學校(五專)、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其行政主管機關區分: 1. 國立高等專門學校、國立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管轄單位為文部科學省。 2. 公立所屬高等學校:為教育委員會。 3. 私立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為都道府縣。 (三)職業訓練中心 公辦民營的法人組織,由政府授權勞動省負責管轄。依據職業能力開發促進 法第三條第二款解釋,職業訓練定義為避免與學校教育重複,但又必須緊密結合 的必要訓練方式。特別是因應勞動者的職業需求,所施行的一種職業能力開發訓 練(文部科學省,2015)。 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由中央與地方(都道府縣)負責辦理;民間教育訓練機 構則須經政府認定授權辦理,稱為授權職業訓練,訓練職種涵蓋各級產業人力。 職業訓練方面,依據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第 15 條第 6 款)規定,公共職業 能力開發設施,包括職業能力開發校、職業能力開發大學校、以及職業能力開發

(6)

短期大學校、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殘障者職業能力開發學校。職業訓練課程 分為普通職業訓練與高級職業訓練。 二、日本產業技術人力需求與供給之政府行政分工 日本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是多元化的。學校內職教機構由文部科學省管理, 而公共職業訓練和企業內職業訓練,則由厚生勞動省(以下簡稱勞動省)統一管 轄。 (一)產業技術人力「需求」調查之政府機構 為因應產業人力需求,平成 18 年(2006 年)修訂教育基本法第二條,增列教 育目標「重視職業及生活的關聯性、養成勤勞態度」等文字,內容包括尊重個人 價值,發展其潛能,培養其創造性和自主自律精神,重視職業與生活的關連性等 文字(文部科學省,2008;文部科學省,2009;林明煌,2009;施秀青、張素惠、 饒達欽,2009)。為了充實職業教育,除增訂教育白皮書內容外,政府有計劃透過 相關機關推展職業教育。 分別就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大學「學士力的培育」、國立教育政策研 究所「職業的(進路)能力」、厚生勞動省「就職基礎能力」、及經濟産業省「社 會人基礎力」,分述如後。 2007 年 12 月日本公布新教育基本法,隔年 12 月文部科學省於中央教育審議 會中,就因應國際市場活絡及全球化經濟社會影響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 UNESCO)與 OECD 共同發表跨國界高等教育的指導原則,定義教育成果應包含 4 項內容,其分別為: (1)對異國文化、社會與自然知識與理解;(2)溝通、數量處理、資訊讀寫、論理及 問題解決等廣泛的能力;(3)自我管理、團隊合作暨領導、倫理觀、社會責任、生 涯學習等,態度及志向;(4)統合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思考(施秀青等,2012;文部 科學省,2014)。提供學生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保護,定義教育成果,轉化課程 能力標的。 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02),為支援學生職業發展,學校教育必須以社會自 立為導向,提出培育職業觀、勤勞觀的職業(進路)能力等 4 領域、8 能力訴求, 包括(1)形成能力:理解能力、溝通能力;(2)資訊活用能力:資訊收集.探索能力、 職業理解能力;(3)未來設計能力:角色掌握.認識能力、計畫實行能力;(4)意志 決定力:選擇能力、課題解決能力。 厚生勞動省(2004),為因應社會自立為導向的職場能力,訂定「就職基礎能 力」(若年者の就職能力に関する実態調査)包括:(1)溝通能力:意志疏通、協調

(7)

性、自己表現力;(2)職業人意識:責任感、向上心、探求心、職業意識、勤勞觀; (3)基礎學力:讀寫能力、計算數學思考力、社會人常識;(4)商業行為規範:基本 態度,5.資格取得:資訊技術、會計、財務、語學力(英語等活用知識與能力)(厚 生勞動省,2014),提供產業社會基本能力參考。 職業教育除了在學校課堂上培養專門知識、技能外,必須透過職業生涯教育 觀點,將專門知識、技能,從學校教育轉移至社會職場中,為此經濟産業省(2006), 提出「社會人基礎力」,涵蓋地域社會、職場能力,內容為(1)「職前準備行動力」: 主體性、推動力、實行力;(2)「思考力」:發現課題能力、計畫力、創造力;(3) 「團隊工作力」:訊息傳達、傾聽力、圓融力、情勢掌握能力、倫理規範性、抗壓 性等。提供學校培育職業人才所需(3 大能力 12 要點)的基本訴求(施秀青等, 2012;經濟産業省,2014)。 日本職業教育發展,即透過上述部會組織相互連結,有計畫推動職業訓練相 關政策,共同培育多樣性人才。 (二)產業技術人才「供給」之機構 如大學(含短大)、專門學校、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以及依職業能力開 發促進法第 15 條第 6 款規定,設置之法人機構如,職業能力開發校、職業能力開 發大學校、以及職業能力開發短期大學校、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殘障者職業 能力開發學校(文部科學省,2015),以及企業內部訓練等。分述如下: 1. 體制內學校教育-文部科學省 日本中央教育行政機構為文部科學省,掌管全國所有教育機構,包括學 校職業教育的高等學校專門科、高等專門學校、短期大學和專修學校、各種 學校等。另外,日本的地方行政分為都道府縣和市町村兩級,均設有教育委 員會,負責管理有關教育文化科學的行政事務。 2. 體制外職業教育訓練 除文部科學省所屬的學校職業教育機構外,日本職業教育機構中還有如 公共職業訓練、企業內職業訓練和各省廳有關的一些學校。就勞動省管理的 職業訓練而言,其管理機構大體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勞動省設有職業能力開 發局,二是勞動省所屬的一些事業團體。其中如雇用促進事業團,具體經營 職業能力開發大學校、技能開發中心和高等職業訓練設施;中央職業能力開 發協會,具體負責技能檢定和中小企業職業訓練的指導工作。三是地方政府 勞動部門均設有職業訓練機構,包括各級附屬事業團體。

(8)

三、日本職業教育之選才機制與進路銜接 近年來為強化職業教育,學校各種推甄制度、申請入學紛紛出爐,除了增加 多元入學管道外,活化課程與職業生涯教育結合職場體驗、產業社會結合教育活 動、強化產官學合作等,透過各項活動與機制,以因應產業社會變化及職業人力 需求。 (一)日本職業教育選才機制 日本高職(高等學校專門科)之招生選才有推甄(【推薦入試】:書類審查與 面試,另外依各校需求可加考學科性向測驗(適性檢查)或作文),以及入學考試 (【一般入試】:學科測驗,另外依各校需求可加考作文或面試);大學、短大招生 方式,有大學統一入學測驗(國立大學則依各校選才機制加考二次測驗)、推甄入 學(指定校制、公募制)、與申請入學(自己推薦入試、或依各校需求採用 AO 入 試、社會人入試)等方式辦理;此外,專門學校、專修學校選才機制,則以免試 入學為主。 1. 職業高中及高等專門學校:公立高中職與高等專門學校一律以都道府縣為 單位,舉行「入學考試(一般入試)+推甄(推薦入試)」方式進行。目前 日本有全日制、定時制、學分制等不同學制,可依個人需求提供彈性的選 擇。 2. 專修學校:一般採申請入學,或免試入學招生。 3. 短期大學:大致與一般大學招生方式相近,不過,近年來受少子化衝擊, 學生人數減少,入學方式更加多元,逐漸採用個別招生、推薦入學之輔助 方式。 (二)日本職業教育進路 職業教育銜接,在日本專門高校(高職)之後,並設有大學(含短大)、專門 學校,以及法人機構,如職業能力開發校、職業能力開發大學校、以及職業能力 開發短期大學校、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殘障者職業能力開發學校,提供升學 進修之進路銜接(王家通,2005;文部科學省,2015)。

肆、日本職業教育之就業促進現況發展

職業教育是指從事特定職業必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其能力養成需透過 以社會自立為導向的基本能力與態度的培育,即透過學校課程提供專門知識外, 藉由職業生涯教育的各項活動導入,或特定活動實踐,讓學校教育與產業社會產 生連結。特別是職場體驗不但可以活化課程減少學用落差,同時可以增加學生的

(9)

職業觀與勤勞觀。

日本的教育體制規劃有「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國小、國中學生職業試探,並

在高中教育階段分別設有 super 專門高校、專門高校(dual system)、高等專門學校

等,針對產業特殊需求類科等提供國中畢業學生選擇具備技藝傾向或修習技藝教 育之進路銜接。在高職及大學階段,主要是對大學企業實習(internship)與高職 雙元制之職業生涯教育的支援(文部科學省,2009)。 因此,學校在課程及特定活動上,必須將地域文化、地方產業透過職業生涯 教育互相支援,推動產學合作並建立教育夥伴關係。 一、日本職業教育之產學合作實施 日本的職業教育之產學合作實施現況,在高職及大學階段,主要是高職雙元 制之職業生涯教育的支援與對大學企業實習(internship)(文部科學省,2009)。 (一)高職雙元制之職業教育 根據專門高校「日本版產學雙元系統」推進事業調研究者會議,產學雙元系統 (dual system)為德國所開發出來職業教育系統,結合學校教育與職場實地訓練的 一套教育體制,學生白天在工廠實習,晚上到學校上課。日本版的產學雙元系統 因學校與產業合作的不同,每學年採 1 週到 2 個月不等的工廠實習(internship), 其餘時間在學校上課(楊明煌,2009)。 以文部科學省、農林水產省連携事業(地域産業の担い手育成プロジェクト』) 實施報告書(平成 20 年度)為例,實施雙元制的學校包含熊本県立菊池農業高等 學校、鹿本農業高等學校、阿蘇清峰高等學校等,為有效結合學校教育與職場實 地訓練:一、學生方面,培養其勤勞觀與職業觀,採長期校外實習制(長期實習 制),以一週實習一次,一學年 14 次為目標。二、學校方面,聘請農業經營者擔 任業界講師,進行實務上的指導,以增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術。三、教師方面,定 期與農業經營者進行技術研修與交流,以提升教學技能與研發能力。除此之外, 學校亦結合社區產業環境,共同開發地方產業,發揮社區學校的教育功能(文部 科學省,2015)。 1. 日本專門高校職業生涯教育 日本專門高校以職業訓練為主,因此技術人力的培育為當前教育發展的 重要課題,除規劃有「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學生職業試探,並在高中教育階

段分別設有 super 專門高校、專門高校(dual systeam)、高等專門學校(相當 於五專)等,針對產業特殊需求類科等提供技藝教育之進路銜接(文部科學

(10)

業,更應掌握國際社會脈動,定期由文部科學省與厚生勞動省、經濟産業省

共同辦理「職業教育推進產學連携研討會」(キャリア教育推進連携シンポジ

ウム),推動產學連携發展建立教育夥伴關係,並隨時調整技職課程的結構, 培養未來的產業技術人才。

根據 2012 年 PISA(The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調 查顯示,21 世紀日本隨著技術革新及勞動市場變化,未來教育必須透過「職 涯生活教育」強化技能習得,將地域文化與企業實習緊密結合融入課程中(長 田徹 a,2014)。 以北海道清里高等學校為例(文部科学省 2013 年‧高校生社会参画に係 る実踐力育成のための調査研究),該校基於永續教育發展 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結合愛奴文化特色,讓學生體驗民族音樂、 舞蹈及在地風味料理,藉由異族文化認識,了解多元文化共存重要性,學生 經由不同課程體驗,培養自律心、判斷力、責任感等。即透過地域文化發展, 強化產業社會基本能力(樋口雅夫,2014)。 日本職涯教育實踐,即學校生活、社會生活與職業生活連結,透過特定 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意願。依據 2014 年 3 月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 徒指導‧進路指導研究中心」(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徒指導‧進路指導研 究センター」)針對全國小學、中等學校、高等學校等 2500 校約一萬三千人 (2013 年 3 月畢業生),進行「職業教育進路指導的總合實態調查」(キャリ ア教育‧進路指導に関する総合的実態調查)顯示(1)透過『產業社會人間課 程』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增進日常生活的積極度;(2)在教授學習過程 中,透過案例介紹,可以有效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未來職業進路;(3)學生透過 企業體驗活動,可以強化職業生涯教育成效;(4)職涯試探學習活動,可提升 學習意願(長田徹,2014b)。其中第(4)點鼓勵各校能活化職業試探的學習活 動,學生透過職業發展課題,對自我職涯規劃產生正向積極性,願意付出更 多努力在相關課程中,並間接影響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效。 2. 企業實習 在企業實習制度方面由各校制定。以長野高等專門學校専攻科(五年制 +2 年専攻科)為例,設有「校外實習」的 必修科。學生在一年級的後期課 程、必需具備 15 週的企業(長野縣)或公家機關(官公庁)的實習經驗。主 要以技術内容為主,培養學生實踐力、及體験企業組織成員的自覺力與責任 感等。為因應文部科學省現代教育需求計劃(「現代的教育ニーズ取組支援プ ログラム(現代 GP)」),該校企業實習方案從平成 16 度(2004)開始,將一

(11)

年期間擴展為兩年,並深得文部科學省好評。另外久留米高専,以 4 年(5 年 制)的學生為對象,採長期校外實習為主(長期学外実習),於 4 年級下學期, 毎週選擇特定一日,赴企業或公家機關實習(全日制)。平成 23 年度(2011) 該校計有 5 名學生參與,於實習結束後依照學校規定將其實習內容撰寫成評 價報告書,並進行發表(日本高等學校教育機構,2014)。 為培育產業技術人才,日本政府除了長期推動專門高校「日本版產學雙 元系統」外,平成 26 年度(2014 年)針對「教育再生」議題,編列產業教育 相關經費(133,000,000 日圓),強化五年一貫特色課程(3 年+專攻科 2 年), 透過「高等學校新教育改革調查研究」(高等学校新たな教育改革に向けた調 查研究)了解產業社會動向、學生課程需求,除增進高等學校、大學(短大)、 研究機關、企業主等的產學連攜外(中等教育資料,2014),主要目的透過產 官學關係發展具備特色與創意的職業課程。 (二)日本大學產學連攜推動 日本產學合作在大學階段,主要是對大學企業實習(internship)及強化產學 合作。日本強化產學合作主要措施包括:頒佈各項法律為產學合作提供保障、建 立媒介機構為產學合作提供平臺與及實施優惠政策促進產學合作施行(智瑞芝, 2009)。 日本政府自 1990 年代開始循立法程序促進大學與業界的合作,鼓勵大學研究 對外開放,政策面包括,產學官的共同研究、技術轉移驗證機構(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簡稱 TLO)的設立、產學計畫、委託研究、大學的技術轉 移與專利讓渡等。1997 年教育改革中,提出四個重點:(1)規劃 21 世紀大學理想藍 圖;(2)實現彈性化高等教育;(3)推動學術研究及科學技術研究的綜合發展;(4)藉 由產學合作促進研究的活性化。其中第 3 點及第 4 點相互結合,將日本大學帶向 創投性,企業型大學。 日本在 2010 年 9 月 7 日公告的產學官連攜基本戰略,明確指出以教育(人才 育成)研究(知識的創造),以及社會經濟的價值創出的三位為一體的目標全力推 進。「大學機構等技術轉移促進法」目的在鼓勵各區域大學群設立技術轉移機構, 推進研究成果商業化,並將商業化成果反饋,從而激勵其進一步致力於有市場應 用前景的科技研發活動(林騰蛟、林逸棟,2008;徐昊杲、林騰蛟、林志城、施 秀青,2012)。 在日本科學技術轉移體制中,以為大學提供技術中介服務的 TLO 最具代表 性。TLO 是受文部科學省及經濟產業省的支助,其中文部科學省以大學為主,經 濟產業省的對象是企業界。TLO 所扮演的角色包括下列 8 項:1.大學研究成果之

(12)

收集、評價及選取。2.對民間企業提供研究成果。3.與民間企業洽談專利權之實施 合約,以及業務之交涉。4.權利金的收取以及對大學的對帳。5.經營面的協助,包 括稅務、會計及法務。6.技術指導,包括轉移的技術以及週邊相關技術。7.金融面 的支援,包括資金需求的介紹等。8.其他有關之必要業務的協助(教育部,2010)。 以東北大學為例,東北泰克諾亞奇股份有限公司是 TLO 機構,依「大學等技術移 轉促進法」以企業組織成立,受東北大學、文部科學省及經濟產業省的認同與支 持,公司的活動特徵是受理協助東北大學及東北大學以外的其他地區的大學技術 移轉到企業界。技術移轉的利益可以回饋到研究室,發明者個人和發明者所屬大 學。事業內容主要是「評估發明」和「促進知識產權應用」。從發明的發掘、移 轉契約的成立一連貫的責任工作。公司的未來活動方針是培育青年人才,進出國 際市場,並經由專利取得強化商品的企業化機能(教育部,2011)。 二、日本職業教育之技術證照實施模式 日本是世界上少數具有健全職業證照制度的國家之一。日本職業證照制度, 大致可分為:1.按國家法規舉行考試並授予資格的國家證照;2.是商界團體、民間 企業獨自舉行考試並授予民間證照,3.根據『學校教育法』設置的職業教育機構所 授予的證照(楊思偉,2014)。 日本職業訓練,不僅隨時修訂職業訓練法,對辦理職業訓練機構和受訓對象, 也因應時空環境而調變。日本職業訓練體系分為公立與私立機構,其訓練內容, 由二級產業之技術人力擴展到當前三級產業的服務業。公立職業訓練機構,由中 央與地方負責辦理;私立職業訓練機構則須經政府認定授權辦理,稱為授權職業 訓練(公辦民營的法人組織,由政府授權勞動省負責企劃,訓練職種涵蓋各級產 業人力,職業訓練分為高級職業訓練與普通職業訓練)。依日本職業能力開發促進 法第 15 條第 6 款規定,設置之法人機構有,職業能力開發校、職業能力開發大學 校、以及職業能力開發短期大學校、職業能力開發促進中心、殘障者職業能力開 發學校(文部科學省,2015),使受訓對象也由初次就業,到晉升專業、離職與再 度就業訓練。以 2007 年為例,由都道府縣知事所實施辦理職業類別中(包括指定 機關實施 9 項職種)檢定項目別,包括:建築關係 37 項、窯業土石 4 項、金屬加 工 22 項、一般機械器具 13 項、電機精密機械器具 10 項、食品關係 7 項、衣服纖 維製品 8 項、木材及紙加工製品 9 項、塑膠製品 2 項、貴金屬裝身具 2 項、印刷 製本 3 項、其他 12 項,共 129 項職業類別,通過檢定人數已達 296 萬人,加深增 廣受訓對象深獲社會各界好評(厚生勞動省,2007)。 在檢定職種方面,技能檢定制度從昭和 34 年(1969 年)五種類開始實施,截

(13)

至 2014 年為止,已達 141 種職類,各職種的技能内容區分特級、1 級、2 級及 3 級或單 1 等級,形成多元、多樣適切,以因應當事者需要的職業訓練(厚生勞動 省,2014)。

伍、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日本職業教育所重視的是全面性與計畫性,培育具備「生活力」(生活所需 職能)的現代職業人才;教育改革正透過學校與企業雙管體制推動職業訓練相關 政策。本研究整理分析日本職業教育人才培育的現況,發現: (一)推動職業生涯教育,結合產官學制定人力培訓機制 日本職業教育是透過部會組織相互連結,由政府制定教育白皮書,由厚生勞 動省的中央能力開發協會及經濟産業省支援人力培訓機制,在大學制度上不分技 職與研究型教育,而以「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結合區域發展條件,透過學校 與企業雙管體制推動職業訓練相關政策。 (二)職業教育與訓練之行政主管機關分工明確 日本的教育行政機關,在國立、私立大學(含短大)方面,其行政管轄單位 為文部科學大臣負責;公立大學管轄單位為都道府縣知事、私立專修學校及各種 學校為都道府縣所設之私學振興局(室)負責管理。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之國立高 等專門學校、國立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管轄單位為文部科學省大臣;公立所 屬高等學校為教育委員會;私立高等學校專門科(高職)為都道府縣知事。職業 訓練中心公辦民營的法人組織,由政府授權勞動省負責管轄。公立職業訓練機構, 由中央與地方負責辦理;私立職業訓練機構則須經政府認定授權辦理,稱為授權 職業訓練,訓練職種涵蓋各級產業人力,職業訓練分為高級職業訓練與普通職業 訓練。 (三)規劃縱向職業生涯教育,推動雙元制產學連攜,暢通活化多元入學管道與 方式 日本的教育體制規劃有「職業生涯教育」,提供國小、國中學生職業試探,並 在高中教育階段,針對產業特殊需求類科等提供國中畢業學生選擇具備技藝傾向 或修習技藝教育之進路銜接;在高職及大學階段,主要則是對大學企業實習與高 職雙元制之職業生涯教育。日本高等學校(高職)招生選才有推甄(推薦入試), 或學科測驗的申請入學(一般入試);大學(含短大)招生選才,採大學統一入學 測驗、推甄與申請入學等方式招生,專門學校及專修學校則另設有免試入學方式。

(14)

(四)落實產學雙元職業生涯教育,兼顧橫向連結職業訓練及人格培育,並縱向 推動培育具備現代生活力的職業人才 鼓勵設置高成本之製造業與特殊需求產業類日本的產學雙元系統因學校與產 業合作的不同,每學年採 1 週到 2 個月不等的工廠實習,其餘時間在學校上課。 日本人才培育計畫是透過各階段學制之各項制度,推動系統化職業生涯教育的組 織架構,在橫向連結方面配合社會需求致力於課程修訂,以符合學生職業訓練及 人格培育。縱向方面,推動職業教育的政策、相關法規,系統性地發展職業教育 一貫課程,培育具備現代「生活力」的職業人才。 (五)獎勵連結產官學技術轉移,提高產學科技研發績效 日本產學合作在大學階段是強化對企業實習及產學合作,日本強化產學合作 主要措施包括頒佈各項法律為產學合作提供保障、建立媒介機構為產學合作提供 平臺與及實施優惠政策促進產學合作施行等。日本政府自 1990 年代開始鼓勵大學 研究對外開放產學官技術轉移驗證設立、產學計畫、委託研究等,在 2001 年期間 極力推動產學合作,構築以大學等組織為核心的新產學研合作體系,促進大學技 術向產業的轉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六)重視職業技能證照制度,獎勵透過參與檢定以增廣專業訓練 日本職業證照制度,共分為國家證照制度、民間證照制度,及其他證照制度 三種。日本職業訓練體系分為公立與私立機構,公立職業訓練機構,由中央與地 方負責辦理;私立職業訓練機構則須經政府認定授權辦理,稱為授權職業訓練; 受訓對象也由初次就業,到晉升專業、離職與再度就業訓練,以及在職之加深增 廣專業訓練。 二、 研究建議 綜合研究結論發現,日本職業教育與訓練在制度上均能統整中央與地方行政 組織分工,配合產業需求實務彈性調整學校系科發展,建立常設機構定期彙整產 業需求修訂技職教育課程發展,並訂定能力資格檢定標準,有效拉近學用技術落 差,促進產學技術無縫接軌,本研究並據以提出相關之建議供做相關技職教育政 策訂定之參酌: (一)統整行政權責,結合產業需求適性培育人才 結合教考訓用職責,建立技術人才培育之跨部門產官學合作機制;緊密連結 產業人力需求,獎勵引導學校調整系科,避免人才培育與人力需求的結構落差; 強化適性選才機制,引導增強技術實務能力之培養。

(15)

1. 統整行政權責 訂定技術職業教育專法,建立中央與地方推動技職教育之平臺,統整權 責並有效連結產業脈動趨勢,提高技職教育培育人才之就業力,促進技術人 才積極參與產業之就業率。 2. 適性培育人才 落實職業生涯教育,輔導學生適性選讀技職校院群科,調整科技校院多 元選才管道。 (二)活化技職課程,充實教學設備連結產業實務 1. 活化技職課程 因應產業發展趨勢培育群科核心能力,鼓勵學校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規畫 特色校本課程,彈性技職課程規劃,建立高職學校技術專業導向與就業導向 雙軌課程,有效提高就業力之培養。 2. 連結產業實務 結合產業實務經驗,引進業師協同教學,評估優先聘任具備產業實務之 合格教師,提高教師實務教學能力,納入獎勵科技校院教師參與產業技術研 發成果之評鑑,推動學生校外實務實習機制。 (三)學用無縫接軌,延伸技術創新增能職涯認證 1. 學用無縫接軌 推動產業客製化技術人才之實務培育機制,提高職場實習參與率,紮根 生涯發展適性輔導之宣導作為,規劃獎勵學生就業措施,有效提高產業人力 之活絡。 2. 延伸技術創新 建立高職與科技校院之產學合作創新推動平臺與機制,結合專業技術研 發與產業實務之發展,協助彰顯區域產業特色與經濟發展,促進整體教育產 業之開展。 3. 增能職涯認證 檢討建立職場工作技術標準,推動產官學用同建立技術專業認證機制, 整合人才培育之跨部會協調平臺。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目標在於增進高職、科 技校院畢業學生都具備立即就業的能力,提供充足的優質技術人才,以行動 力改變社會對技職教育的觀點,以提升技職教育整體競爭力,開展國家經濟 建設與發展的新契機。

(16)

參考文獻

王家通(2005)。我國與日本、韓國之大學入學制度比較研究。教育學刊,24, l-2l。 江宜樺(2014,6 月)。強化技職教育資源。中央通訊社。2014 年 10 月 25 日, 取自 http://www.cna.com.tw/news/aipl/201406100161-1.aspx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 林明煌(2009)。日本專門高校職業教育改革的現況與特色。教育資料集刊,43, 107-142。 林騰蛟、林逸棟(2008)。日本技術轉移機構的制度與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 刊,84,95-114。 姜大源(2007)。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施秀青、徐昊杲、龔雅雯(2012)。從日本職能教育發展談臺灣技職教育。技術 及職業教育季刊,4(2),62-71。 施秀青、張素惠、饒達欽(2009)。日本高等學校技職教育課程改革,教育資料集 刊,43,143-165。 科技部(2009)。第八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報告。臺北市:第八次全國科學 技術會議。 教育部(2010)。教育部 99 年度「技專校院赴日本產學合作交流考察團」出國報 告。臺北市:教育部。 徐昊杲、林騰蛟、林志城、施秀青(2012)。以日本產學連攜模式發展看臺灣生技 產業的產學合作。管理創新與教育研究,7,1-18。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87-120。 教育部(2009)。培育量足質精的優質人力。臺北市:全國人才培育會議。 教育部(2011)。建國百年技職教育專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99 年度技專校院赴日本產學合作交流考察團出國報告,未出版, 臺北市。 教育部(2013)。102 年度德澳日三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現況之探討期末報告書,未 出版,臺北市。 梁忠銘(2014)。日本教育。載於楊深坑、王秋絨、李奉儒(主編),比較與國際 教育(第 3 版,11 章)。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 智瑞芝(2009)。日本產學合作演變及政府的主要措施。現代日本經濟,165(3), 34-39。 楊思偉(2014,10 月)。日本技職教育 。2014 年 10 月 20 日,取自 http://www.ntcu.edu.tw/hsin_hong/200802dissertation/23_14.DOC.

(17)

經濟産業省(2014, 10 月)。社会人基礎力。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meti.go.jp/policy/kisoryoku/ 蔡佩芳(2012,12 月)。技職再造 政院:紮實投入 200 億。聯合晚報。12 月 20 日,取自 http://mag.udn.com/ 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26759 中等教育資料(2014)。平成 26 年度予算額における産業教育関係経費について。 中等教育資料,4 月号,86-87。 日本高等学校教育機構(2014,10 月)。開かれた高専ものづくり技術支援事業: インターンシップ。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kosen-k.go.jp/mono_internship.html 文部科学省(2008)。今後の学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職業教育の在り方につ いて。文部科學白書第 2 部第 1 章。2015 年 2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a200901/detail/1283376.htm 文部科学省(2009,5 月)。特集:初等中等教育局教育課程課,高等學校學習指 導要領の改訂。文部科学省時報, 5,6-28。 文部科学省(2014, 10 月)。我が国の基礎科学力の強化に向けて。研究振興局 振興企画課学術企画室。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inkou/018/gaiyou/1283175.htm 文部科学省(2014, 5 月)。「学校教育」と「職業訓練」の関係について。2015 年 5 月 8 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result.html?q=%E8%81%B7%E6%A5%AD%E6%95%99 %E8%82%B2%E8%A8%93%E7%B7%B4 文部科学省(2014,10 月)。進路指導・キャリア教育等の施策の推進について。 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a_menu/ikusei/wakamono/index_h17.htm. 文部科学省(2015, 1 月)。地域産業の担い手育成プロジェクト。文部科學省、 農林水產省連携事業。2015 年 1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1/03/1259492.htm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徒指導研究センター(2002)。児童生徒の職業観‧勤労 観を育む教育の推進について。東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長田徹(2014a)。キャリア教育の一層の充実を求めて。中等教育資料,5 月号, 82-83 。 長田徹(2014b)。特別活動‧進路指導の一層の充実を求めて。中等教育資料, 12 月号,76-77 。 厚生労働省(2007)。職業能力評価ダイジエスト平成 19 年度版。東京:職業能 力開発局能力評価課。 厚生労働省(2014, 10 月)。技能検定制度。 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mhlw.go.jp/general/seido/syokunou/ginou/aramashi/syokusyu.html

(18)

厚生労働省(2014, 10 月))。若年者の就職能力に関する実態調査。2014 年 10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mhlw.go.jp/houdou/2004/01/h0129-3.html

樋口雅夫(2014)。地域とのつながりを重視した主権者意識の涵養を図る教育実 践について。中等教育資料,12 月号,28-33 。

BMBF (2007). Infopaket Ausbildung.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9, from http://www.bmbf.de/pub/Sammelmappe-Infopaket-April_2007.pdf

Dybowski, G. (2005, April). The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German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Dual Vocational Train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5, Taiwan.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1st Ed.). London: Sage.

Rütters, K. (2007, November). European Universities Continuing Education Network

ifbe. Institut für Berufspädagogik und Erwachsenenbildu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4th EUCEN Conference, 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

Strauss, A., & Co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Government also established the Task Force on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pril 2018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During early childhood, developing proficiency in the mother-tongue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Cantonese is most Hong Kong children’s mother-tongue and should also be the medium

Schools may first relate the four basic learning areas (personal, social, academic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the personal level of students and then extend to the family and

As schools were provided with additional resources under different modes, some schools (e.g. those adopting IRTP) were not required to report to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We need a whole-school approach, together with joint efforts made at different levels, ranging from the system to the school organisation,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se programmes are operated by 11 degree-awarding self-financing institutions registered under the Post Secondary Colleges Ordinance (Cap. 320) or statu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