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調查"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

學習觀點調查

傅學海 1* 陳岸立 2 l 國立薑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 2 薑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摘要 為了解高中生使用網路在通訊、休開和學習方面的習慣,選擇三所高中共 219 位學 生(男 113 ;女 106 )參與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學生均有個人電腦也有上網, 使用網路已經成為高中生的社交、學習與娛樂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在網路的用途上是 有性別差異的:男生多用於通訊和避戲,而女生則傾向於網路漫遊和做作業 O 由於缺乏 自我學習成效,網路學習的動機不強。因此我們認為引導學生如何善用網路教材資源也 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創意教學、學習動機、批判思考、科學創造力 壹、緒言 網路學習已經是國內教育的一環,教 育部與國科會在過去十多年中也已經投入 龐大經費與人力,建立許多教育學習網站。 (例如:揭開星空的奧秘 星座探奇 http://web2.nmns.edu.tw/constellation/ ;虛擬天 文館 http://tamweb.tam.gov. tw/vtam/)

有關網路使用者的個性特徵(personality

traits) 方面的研究也逐漸增長中(例如

Hamburger & Ben-Artzi 2000; Leung 2002; Phillips & Stevenson 2002; Landers &

Lounsbury 2006) ,探討網路使用於社交、 休開和學業等三方面與個性特徵之間的關

*為本文通訊作者

聯↑生 o Landers & Lounsbury (2006) 研究 調查指出,個性外向或檀於社交者多使用 網路於聯繫,而內向者較能深入利用網路 的功能。 我們在執行尖端研究計畫「數位天文 台」時(e-Observatory) ,為了推動高中 生網路學習,亦探討「高中學生在網學習 方面的習慣與態度」。當時完成兩份網路 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網路設備、上網方 式與習慣方面,看不出性別上的差異;但 是在網路學習的認知上,男女確實有明顯 的差異,男生在認知上比較傾向電腦可以 作為主動學習 O 學習是一種態度、一種行為、一種習 慣。基本 t 學生對某一問題有所認真1日以後,

(2)

行為才可能改變,成為習慣後,學習始有 成效 o 也就是說,認知改變會帶動行為改 變。在網路學習方面,我們期待高中學生 能獨立從網路中學習所設計的單元,而不 需要像傳統教學一樣由老師主導與講授。 但是從本問卷調查中發現,約有 36% 的同 學認為網路學習需要教師從旁輔導,約有 54% 的同學認為需要朋友幫忙才能有效進 行網路學習。顯然在網路學習方面,如何 架構一個實際的社群或網路虛擬社群,是 目前推動網路學習的重要因素。 貳、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 我們規劃設計了「高中學生電腦網路 使用習價與網路學習觀點」問卷(見附錄 一) .包括了三個部份: (l)基本資料; (2) 上網的方式與習慣,有 12 個問題;

(3)

學生對於網路學習的認知,有 8 個問題。 完成問卷初稿以後,講兩位科學教育領域 之專家進行效度分析、修訂。問卷修訂完 成後,先以一班高中學生進行預試,回收 後再進行檢討修訂,最後定稿。 二、研究對象 選擇台北市區三所公立高中、一所公 立高職,桃園縣一所公立高中,共五班學 生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每班都是全班同 學填寫問卷,共回收 219 份有效問卷,問 卷回收率 100% .其中男生 113 人,女生 106 人。

-

16-三、資料分析 對於問卷中的每個問題男女分開統 計,先將問題中的每個選項被勾選的次數 加總,再除以各選項加總次數的總和,即 得到各選項所佔的比例。 參、結果分析 問卷回收後的統計結果見附錄二。在 上網方式與習慣的問卷統計中,男生 113 人,女生 106 人 O 除了網咖、上網做什麼、 上網買東西散樣以外,其他並沒有性別差 異。 幾乎所有學生家中都有電腦,可以上 網,幾乎都為寬頻。原先以為多數家長會 管制學生上網的時間,問卷結果顯示可以 自由上網的同學約為 75%' 要比預期的多。 上網廠商以中華電信 Hinet 與東森為主, 分別為 78% 與 13% 。女生在家上網的高達 94% 、在學校 6% '而男生在家、在學校上 網分別為 79% 與 7% 。有趣的是有 10% 的 男生在網咖上網,女生則無。 有 94% 的學生使用「即時通 J .集中 在 Yahoo 即時通與微軟的 MSN· 顯示網路 即時交談是目前學生上網的重要需求 o 而 在上網時數方面,半數學生平均每天不到 一小時,三成不到兩小時;而每天超過 4 小時的重度上網者,男生為 14% .比女生 多了 10% 。有 24% 的學生每次上網超過 3 小時。這情形顯示電腦網路在高中生中, 已經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上網行為上, 即時通占了最大部分(

22%)

,在玩遊戲 方面,男生( 17%) 比女生多了 9% 。值得

(3)

注意的是約有的%聽音樂,顯示音樂在年 輕人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網路購物方面,超過五成的學生在 網路上買過東西,而且女生比男生多 11% 。 但是在網路上賣東西方面,則只有一成的 學生,而且男女差不多。不到一半的人在 網路上發表過作品,但只有兩成的人擁有 個人網頁,而其中又有一半的網頁已經掛 了。有趣的是,男生掛的多,可能是女生 比較有心經營個人網頁,而男生比較不能 持續。 在網路學習認知上,則顯現出性別的 差異。超過八成以上的多數同意任何知識 都可以從網路上獲得,在「非常同意」部 分,男 (27% )稍多於女( 23%) ,但在 「同意」部分,女生 (68% )則比男生多 13% 。 在網路輔導方面,大都同意需要輔以 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女生在需要老師、同 學或朋友輔導的傾向(50% 、 45% )多於 男生,男生超過半數認為不需要同學或朋 友的幫忙。男生有41% 、女生有 34%認為 沒有老師指導或幫助,也能有效從網路學 習。 在天文觀測方面,約有半數學生認為 適合在網路上學習,但也有二成以上(男 24% 、女 37%) 認為不適合。但是在單一 科學單元(例如日耳觀測或青蛙生態) 則認同的學生超過 65% '顯示部分學生在 此問題的認知上稍有衝突。另外,值得注 意的是無意見的人數也達到兩成左右,顯 示約有 20%的學生對於從網路學習科學技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調查 能沒有意見或是不會主動。 最後,約有 12%的學生有參加過網路 課程,沒有參加過的學生中約35%有意願 參加網路課程,顯示網路學習仍有相當努 力的空間,也值得大力發展與推動有價值 的網路學習網站或平台。 肆、討論與結論 原先預期在上網與使用電腦方面,男 生人數會比較多,但是問卷統計卻顯示沒 有性別差異。這結果符合時代的趨勢一電 腦已融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份,近幾年來 的調查顯示性別上的差異在消滅中(Losh, 2004) ,或已經消失 (Stanford Internet Study, 2000 ; UCLA Internet Project ' 2000 ,2001 ,2003 ; USC The Digital Future Report' 2004)。但是我們觀察到在使用 .網路的用途上,如通訊、上網閒逛、玩避 戲和做作業等,綜合章節「參、結果分析」 中第三段的結果顯示有性別差異的存在, 這現象在其他的研究報告中也同樣存在 (其比較如下) 地區 通訊 上網閒逛 玩遊戲 做作業 香港

(Ho & Lee M<F M<F 此1>F 恥1<F

2001) 英國(Joiner 此1>F 恥1>F M>F et al. 2005) 臺北、桃園 M>F 此1<F 此1>F 此1<F (本研究) 註: M<F 表示使用率男生小於女生。

(4)

這次網路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高中 生家中都有電腦與寬頻上綱, r 即時通」 已經是年輕學子的重要網路溝通與交流方 式,電腦也已經成為高中生的交友、學習 與娛樂的重要工具之一。雖是如此,在網 路學習方面,利用網路的主動學習動機仍 不強。畢竟多數的高中生認為需藉由他人 的協助,網路學習才能有成效,這也顯示 在學習訓練的過程中缺乏獨立性。誠如本 文開端所述,歷年來有許多教育機構致力 於數位學習教材的開發,倘若這些網路知 識鮮為學子所利用,那將有辜負原創作之 美意。因此我們深覺在推動網路學習的同 時,引導學生如何善用網路教材資源也是 一個重要的課題,這仍有待學術與教育單 位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推動。 誌謝 戚謝為國科會科教處計畫「數位天文台lIJ 計畫所給予的經費支助,計畫編號 NSC94-2520-S003-0 10 。也廠謝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張俊彥教授對本計畫的建言。 參考文獻

Losh, S.C., 2004, Gender,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digital gaps-1983-2002,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2, 152-166.

Richard Joiner, et aI., 2005, Gender,

Internet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et Anxiety: Correlates of Internet Use,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8,

371-378.

Richard N. Lande間, snd John W. Lounsbury, 2006, An investigation of Big Five and narrow personality

18

-traits in relation to Internet usag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2,

283-293.

Samuel M.Y. Ho & Datia M.C. Lee, 2001,

Computer Usag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dolescent Lifestyle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9,258-266. Stanford Internet Study, 2000, Internet and

society; a preliminary report, Palo Alto, CA: Stanford Institute for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Society (SIQSS). Available: http://www. stanford. ed u/gro up/siq ss/Pre ssRe lea se/Preliminary_ Report. pdf.

UCLA Internet Project, 2000, UCLA Internet report, 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 Los Angeles: UCLA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Policy. Available: http://www.digitalcenter.

org/pdf/InternetReportYearOne. pdf UCLA Internet Project, 2001, UCLA

Internet report 2001, 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year two, Los Angeles: UCLA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Policy. Available: http://www .digitalcenter.org/pdf/Int ernetReportYearTwo.pdf

UCLA Internet Project, 2003, UCLA Internet report, 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 year three, Los Angeles: UCLA Centre for Communication Policy. Available: http://www .digitalcenter.org/pdf

/InternetReportYearThree. pdf UCLA Internet Project, 2004, The Digital

Future Report,Surveying the Digital Future, year four, Ten Years, Ten Trends, Los Angeles: USC Annenberg School Center for the Digital Future. Available: http:// www.digitaIcenter.org/downloads/D igitalFutureReport- Year4-2004. pdf

投稿日期: 97 年的月 28 日

(5)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調查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on Internet Use and

e-Learning for High School

Hsieh-Hai Fu

lw

and An-Le Chen

2

'Department ofEarth Sciences

,

National Taiwan Nonnal University

2Taipei Astronomical Museum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use in communication

,

leisure and e-learning

,

the

survey involved 219 students

(1

13 males and 106 females) in three high schoo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most all students have a computer and use internet at home. They

use internet as an important implement in social

,

leisure and academic. There is a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internet usage: males use it more for communication and

playing games; Females intend to use computers more for internet surfing and doing

homewor

k.

Although the students do apply the internet to do assignments

,

the

motivation of e-learning is not strong because of lack of self-efficacy. Thus we suggest

that it is

necessa可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e-learning resources in efficient way.

(6)

附錄一: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問卷 親愛的同學,您好: 網路學習已經是一種趨勢與時霆,我們在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處所支助 的計畫下,成立了「數位天文台」網站,設置7 一些學習單元,讓對天文有興趣 的人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學習。我們想要了解高中生對電腦網路的使用習慣與網路 學習觀點,作為修訂網站設計的參考。 本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上網習慣,第三部分為 網路學習觀點,請用勾選方式在問卷上直接作答。問卷中的題目只是調查您個人 的意見,請選擇最符合您狀況的答案詳實作答。 您的協助與寶貴的意見,對我們的網站更新有莫大幫助,非常謝謝你。 台灣師大地球科學系敬上 2006 年 4 月 第一部分:基本資料 1.姓名: 3. 班級: 2 性別:口男 4. 座號: 口女 第二部分:上網習慣 是否擁有自己的電腦? 口我有電腦 口我家人有電腦 口我家沒有電腦 !家裡上網方式 家裡可以上網嗎? 口可以 口不可以 如果可以上網的話,上網時間為 口自由 口假日 口每天固定時段口其他 何? 口電話撥接口ADSL 口 Cable 寬頻口光纖口其 他 採用的網際網路提供者(ISP) 通常在哪裡上網 是否使用「即時通J (可複選)

口 Hinet 口 Sonet 口 Seednet 口 GiGa 口東森口

其他

口家裡口學校口網咖 口親戚家 口閉友家

口其他

口是.口Yahoo 即時通口MSN 口 ICQ 口 Skype 口其 他

口否

(7)

20-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絡學習觀點調查 每週平均上網累積時數(不含掛口少於 7 小時口 7-14 小時口 15-30 小時口超過 網) 30 小時 平均每次上網多久(不合掛網) 通常上網做什麼(可複選,至多三 樣) 口少於一小時 口約一小時 口約兩小時 口三小 時以上 口上聊天室 口上 BBS 口「即時通」 口搜尋資料 口閒逛口玩遊戲 口作學校作業口畫圖口聽音樂口看影片 口 其他 曾經上網買過東西 口經常 口定期口偶而口無 曾經上網賣過東西 口經常 口定期口偶而 口無 曾經在網路上發表作品 口經常 口定期口偶而口無 是否擁有個人相簿或部落格 口有:口常更新口己一個月未更新 口已經掛了 口無 是否擁有個人網頁(不包含個人相有.口常更新 口己三個月未更新 口已經掛了 簿) 口無 第 部分:網路學習的觀點 問 非常同意 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無意見 一個人想要學習任何知識,內容都可以在 口 口 口 口 口 網路上獲得。(包含其他國家的語吉) 任何網路教學,即使網頁內容充分、多 元,仍應該輔以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含 口 口 口 口 口 及時視訊教學方式) 如果沒有老師指導或幫助,網路學習很難 口 口 口 口 口 有成效 如果沒有同學或間友幫忙,網路學習很難 口 口 口 口 口 有成效 天文觀測非常適合在網路上學習 口 口 口 口 口 對一個學習網站來說,其中某一單元例如 日耳觀測或青蛙生態,則所有相關學習的 口 口 口 口 口 內容都應該放置在在此學習網站中。 你認為網路學習最適合多少人一起學習 口一人口小組 (4 人以內)口大組( 4-10 人) 口全班口其他理由: 你曾參與過任何網路課程嗎 口有: 口無:你會想參加網路學習或網路合作嗎? 口非常想口有點想口曾經想過口不想

(8)

附錄二: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問卷結果 上網習慣問卷調查結果 我有 我家 我家 人有 人沒 是否擁有自己的電 電腦 電腦 有電 腦? 的% 32% 4% 女 50% 50% 0% 可以 不可 以 家裡可以上網嗎? 男 92% 8% 女 100% 0% 每天 自由 假日 固定 其他 如果可以上網的話, 時段 上網時間為何7 74% 15% 6% 6% 女 77% 16% 5% 3% 電 話 ADS Cable 光纖 其他 撥接 L 寬頻 家裡上網方式 1% 86% 9% 1% 3% 女 4% 的% 11% 0% 2%

Hinet Sonet Seedn GiGa 東森 其他

採用的網際網路提 男 78% 5% 3% 0% 10% 4% 供者(ISP) 女 77% 3% 2% 0% 16% 2% 家裡 學校 網咖 親戚 其他 家 通常在哪裡上網 79% 7% 10% 1% 2% 2% 女 94% 6% 0% 0% 0% 0% Yaho 否 是 O 即 MSN 1CQ Skyp 時通 e 是否使用「即時通」 (可複選) 7% 的% 59% 34% 0% 7% 女 5% 95% 59% 36% 1% 5% 22

(9)

-高中學生電腦網路使用習慣與網路學習觀點調查 少於 7-14 15-3 超過 每週平均上網累積 7 小 小時 O小 30 小 時數 時 時 時 (不合掛網〉 男 49% 27% 10% 14% 女 50% 30% 16% 4% 少於 約 l 約 2 時以3 小 平均每次上網多久 時 小日寄 小日寺 (不合掛網) 男 17% 28% 30% 25% 女 7% 25% 45% 22% 上聊 上 即時 搜尋 玩遊 作學 聽音 看影 閒逛 校作 畫圖 其他 通常上網做什麼 天室

BBS

通 資料 戲 樂 片 (可複選) 2% 4% 22% 11% 12% 17% 8% 1% 14% 9% 1% 女 1% 1% 22% 13% 6% 8% 13% 1% 16% 6% 2% 經常 定期 偶而 曾經上網買過東西 4% 0% 29% 66% 女 5% 1% 39% 55% 經常 定期 偶而 鈕 曾經上網賣過東西 男 4% 0% 7% 89% 女 2% 0% 7% 91% 經常 定期 偶而 曾經在網路上發表 作品 男 5% 4% 37% 54% 女 9% 7% 30% 54% 已 無 有 常更 個月 已經 是否擁有個人網頁 新 未更 掛 7 新 (不合個人相簿) 男 78% 22% 25% 21% 54% 女 81% 19% 53% 11% 37%

(10)

網路學習之調查結果 一個人想要學習任何知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識,內容都可以在網路 上獲得。(包含其他國家 男 27% 55% 12% 1% 5% 的語言) 女 23% 68% 8% 0% 2% 任何網路教學,即使網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頁內容充分、多元,仍 應該輔以面對面的課堂 男 24% 56% 6% 1% 13% 教學。(含及時視訊教學 方式) 女 27% 56% 6% 0% 11% 如果沒有老師指導或幫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助,網路學習很難有成 12% 38% 33% 8% 11 % 7% 50% 27% 7% 9% 如果沒有同學或朋友幫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忙,網路學習很難有成 男 8% 25% 49% 7% 12% 效 6% 45% 31 % 7% 11 %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天文觀測非常適合在網 男 13% 39% 20% 4% 24% 路上學習 女 6% 41% 31% 6% 17% 對一個學習網站來說, 非常同意 同意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無意見 其中某一單元例如日耳 觀測或青蛙生態,則所 20% 45% 14% 2% 19% 有相關學習的內容都應 該放置在在此學習網站 女 149{ 52% 17% 1% 17% 中。 無.你會 想參加網 有 路學習或 非常想 有點想 曾經想過 不想 你曾參與過任何網路課 網路合作 程嗎? 嗎? 男 11 % 89% 6% 27% 41 % 26% 女 12% 88% 2% 34% 34% 30%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 每間學校訂購 myTV SUPER 應用程式版 /網頁版 通行證最 低限額: 50張。.. 1 OTT 網路串流平台

在網路數位的時代,人們將面對越來越多資訊安全的威脅,對於此行政院將 特別在今年

• 1961 年Lawrence Roberts使用低速網路線 將劍橋與加州的電腦相連,展示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的概念..

全方位學習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以達至在課堂

‧相信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透過閱讀 能達到培養學生樂善勇敢,有自學的能力

•比起單調地教授語音知識,不同的聽、説 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把語音

Selcuk Candan, ”GMP: Distributed Geographic Multicas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