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元文化主義與資訊服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多元文化主義與資訊服務"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SSN 1023-2125

多元文化主義與資訊服務

Multiculturalis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葉 乃 靜

Nei-Ching Yeh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hih-Hsin University E-mail:ncyeh@cc.shu.edu.tw

【摘要 Abstract】

近年來,「多元文化主義」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不論在學術界或政府政策的訂定,都有越來越 具影響力的發展。面對此一社會現象,不論在圖書資訊學術領域或資訊服務界,我們都不能自外於這股 思潮及其影響力。因此,本文主要論述多元文化的起源與內涵、多元文化與資訊服務的關係,最後,建 議台灣圖書館界不論在圖書館員的任用、館藏的徵集及服務的設計上,應反映出多元文化的思維,對於 不同信仰、族群、語言、性別、年齡、國籍的讀者,都能滿足其資訊需求。

In recent years, multicultur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popular terms. It has increasing influences on academia as well as on formulations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In Taiwan, the issue of multiculturalism is seldom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rinciple of diversity has not been fully interpreted and implemented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This article reviews related literature on multiculturalism, first to explore the origins and connot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n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culturalism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Finall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aiwan’s libraries should develop a set of multicultural policies to serve a great diversity of readers.

關鍵詞 Keyword

多元文化主義 資訊服務 多元主義

(2)

壹、前言

「多元文化」(Multi-culture)或「多元文化主 義」(Multiculturalism)(以下以學界慣用的簡稱「多 元文化」統稱之)是近年來在學術界響徹雲霄的名 詞,且不論在學術界或政府政策制定上,都有越來 越具影響力的發展,其他相關的名詞如「多樣性」 (Diversity)、「包容」(Tolerance)、「多元主義」 (Pluralism)等也常在學術著作中出現。然而在圖 書資訊學界,對這個名詞出現的緣由、意涵、多元 文化與個人或社會發展的關係,卻沒有太多的認識 與論述。作者以為不論在圖書資訊學術領域或資訊 服務界,我們都不能自外於這股思潮及其影響力, 也因此形成了本文撰寫的動機。 為什麼「多元文化」會成為那麼有影響力的思 潮呢?事實上,多元文化的現象早已存在各社會 中,只是隨著全球化現象愈來愈明顯,多元文化的 論述才在近幾年受重視,且成為影響政府決策的重 要因素。所謂的多元,指的是「差異」,多元文化 強調的是對各種不同文化的兼容並蓄,以接受代替 排斥或壓抑。換句話說,單一或獨大的思維,已不 再為社會所接受。事實上,除了「全球化」現象影 響多元文化的發展外,多元文化也符合後現代社會 的特徵,因為後現代的特色之一就是講求多元化。 (王治河,1998;葉乃靜,民 90) 因此,面對此一社會發展的現象,不論是處於 學界一環的圖書資訊學門,或是以提供資訊服務為 理念的機構,必受多元文化思維的影響。因此,本 文主要論述多元文化的內涵、與資訊服務的關係, 希望這樣的討論,能讓讀者對此一思潮及資訊服務 的發展方向,有更清楚的認識。

貳、文化、個體與社會

在談論多元文化的意涵前,作者先說明文化的 意義及文化與個體、社會的關係,這將有助於對多 元文化的理解。早期文化的定義是狹隘的,例如英 國文化研究理論的創始人 F.R. Leavi 認為,文化是 高雅文學藝術作品,閱讀這些作品才能培養道德意 識。然而,5、60 年代興起的文化研究,已重新思 考文化的意義,將文化研究置於較廣泛的語境下考 察,使其遠離菁英文學和文化,泛指人類整體的生 活方式。(王宁,2000) Jenks(1998)以四個面向說明文化概念的起源: 1.文化是一種智識或認知的範疇:文化是人類普遍 的心態,包含對個人成就或解放的目標或渴望。 2.文化是一種更包容與集體的範疇:文化代表社 會中知識/或與道德的發展狀態。 3.文化是一個敘述與具體的範疇:文化是社會中 藝術和智識作品的集合體,蘊含獨特性、排他 性、菁英主義、專門知識與訓練或社會化過程 等意義。 4.文化是一個社會範疇:文化是一個民族整體的 生活方式。 Raymond Williams 概括學界定義文化的三種 方式:(轉引自羅鋼、劉象愚,2000) 1.理想的文化定義:將文化界定為人類完善的一 種狀態或過程,在此定義下文化指的是被稱之 為偉大傳統的優秀思想和藝術經典。 2.文獻的文化定義:此定義認為,文化是知性和 想像作品的整體。 3.文化的社會定義:根據這個定義,文化是一種 整體的生活方式。 綜合來看,文化指的是一種分享的理念(或 意識形態)、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具有了解社 會、分享集體記憶、個人接受並遵循象徵共同體 之規範,以認同自己屬於某個共同體等功能,這 也 是 個 體 融 入 社 會 及 建 構 個 人 知 識 的 前 提 。 (Berger & Luckmann, 1991)

此外,文化也影響個人自我的形塑。如同 John Mill 所說的,優勢文化(Prevail culture)(指的是

(3)

主流文化)可能影響人們的行動、對行動的反思、 認同、包容力、行為、發展、情感、期望、先見、 喜好和態度等,我們由風俗、輿論可以看到其影響 力。若由認識論的角度來看,文化提供了一個框架 或世界觀,是個人知識建構的基礎,此一框架常深 植於人心,個體往往不會意識到其影響力。(轉引 自 Danley, 1991) 我們也可以由Bonnell及Hunt(2004)提出的 圖來了解文化的意義: 文化 生活世界 意識形態 上圖由三個要素所構成:文化使人們的生活世 界獲得意義,但文化又是人們意識形態的表達。可 以說,文化是驅動行為的載體,構成社會行為者的 知識概念。Bonnell及Hunt指出,一個社會體的成 員有著典型和一貫的思維、價值形式或模式,他們 通過這些模式來理解和表現他們生活的世界,此即 文化。我們可以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文化是他們 用來描繪自己和其他群體的那些具有重要符號意 義的時刻、活動和對象的術語;人們的日常生活透 過文化獲得意義。(戴從容譯,2004) 社會本由人們及其生活所構成,而且個體是存 在差異的。如同 Malinowski(2001)所說的,個體 存在兩種差異:體質和心靈,前者指的是我們有一 群黑人、中國人、澳大利亞人、瑞典人等,體質人 類學家用了更精確的方法及定義、詞彙,依各支人 類的體形及生理特性區別,描述成不同的類型;除 了體質外,人的心靈也有差異,例如語言、習慣、 思想和信仰。差異是先天的、自然存在的事實,而 且人生而平等,在此情況下文化少數是沒有理由被 要求同化到主流文化,更何況我們可以藉由他人學 習,生活在多元的社會中可以豐富每個人的生活。 只是由歷史的發展來看,這樣的事實是被人遺 忘或扭曲的,因此有所謂的貴族和奴隸的差別。「階 級」的概念被用於描述區隔人類高低層次的現象, 也出現多數和少數、強勢和弱勢、認同與排斥等二 元對立的狀況。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出,正希望打破 這種二元對立的現象,接受社會上人種、價值觀、 理念、行為等的多樣化,反對一般化的標準規範及 其可能形成的壓抑。

參、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出

多元文化主義由於可以與其他了解人類行為 的科學理論互補,因此,它被稱為除了由心理、行 為、人性等解釋人類行為的三個層面外的第四個力 量,在現在社會普及並成了一種蔓延的力量,因為 它讓我們了解自己及在複雜社會情境中和我們一 起工作的人。(Pedersen, 1991) 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出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當 時各國都面對一個社會中存在多種族群、語言、宗 教信仰、世界觀及價值傳統等的「異質性」衝突問 題。(Bryson, 2002)面對多元異質的社會,大多數 人偏好選擇同化,熔爐就是這種同化主義的體現。 少數民族或種族被期望與教導應捨棄原有的文 化,以便成為其居住國的優秀公民。(陳一香,民 88)Bryson(2002)也說,多元文化主義通常是在 「文化衝突」(Cultural conflict)的概念下被研究, 指的是文化差異下產生的爭議如何進行協商。文化 衝突可以由文化生產(例如文學作品)、道德規律、

(4)

階級等不同面向來探討。 然而,「多元文化主義」這個字出現的時間並 不長,多元文化思潮是 1960、70 年代,在美國、 歐洲蓬勃的社會運動刺激下應運而生。學者從種 族、性別、語言、族群、移民、宗教等議題出發, 對傳統一元式的歷史觀、文化觀和價值觀提出挑 戰,強調多元文化的理念和價值。(中研院多元文 化計畫辦公室介紹,民 93) Bryson(2002)則提到,多元文化主義首次出 現於 1971 年教育方面的文獻,當加拿大採用此字 以描述其在文化和語言差異上的政策時,該字被廣 為使用。加拿大被視為是最早採用多元文化主義為 政府政策的國家,用於宣揚加拿大肯定所有加拿大 公民的價值和尊嚴,不論其屬於那個種族或階級, 不論其使用那一國語言或崇拜那個宗教信仰。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2004)但在美國地區 被注意到則是其出現在英語課程上帶來的爭議,幾 乎同時美國境內英語文學出現多元文化主義的問 題,例如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美學及文學上的 研究等。(Bryson, 2002) 事實上我們所處的台灣社會正是一個多族 裔、多文化的社會,充塞著閩南、客家、外省、原 住民、外籍移民….等各族群,近幾年來族群衝突 的現象愈來愈明顯,引發不少人擔憂。可見,不論 是政府或社會大眾都不能忽略這個問題,這也是多 元文化主義值得我們重視的地方。因為它關注的議 題,並非僅囿於學院中的泛論空言,更與我們的日 常生活和實踐密切相關。(中研院多元文化計畫辦 公室介紹,民 93)

肆、多元文化主義的內涵

「差異、認同」可以說是多元文化的兩個核心 概念。由於「差異」產生的影響不只是「了解不相 同」此一個事實,由於「不認同」使得不一樣具有 層級性,使得社會長期存在二元對立排他的邏輯, 例如「白人/有色人種」、「我族/他族」,而主流 文化為鞏固既有主流的層級關係,出現了歧視或侵 犯弱勢少數族群文化的現象,形成所謂文化壓迫與 文化強制性,更嚴重的是造成弱勢者錯誤的認同和 承認。(游美惠,民 89) 多元文化正是以抵制「同質化」、保障不同文 化的認同、強調權利平等、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為 主要的訴求。因為生而劣勢者不應為此付出因為劣 勢的代價,文化是生活的環境,不是選擇的結果, 所以應受到保護。(Danley, 1991)可以說多元文化 旨在探究,一個社會中存在數個歧異甚大的文化群 體(例如族群、語言、社會習俗等)時,如何建立 群體間對等關係的論述。(蕭高彥,民 85)多元文 化主義至少有三個基本元素:第一是階級和種族的 社會情況,或是因為移民導致的文化多元;第二是 複雜的法律和政策網絡,以管理多元;第三是一種 自由和多元社會的遠見,人民在人人平等的基礎上 和平共處。(Forbes, 2004) 更細步而言,多元文化主義強調的不只是多元 論者認為的個人權利系統的保護,因為這種看法忽 略了個人與國家間仍有一個極重要的單位,各種不 同的社群,如種族、民族、性別、年齡、宗教、文化 語言等所構成的不同社區或團體。這些共同的團體 對個人生命價值與生活意義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 此政治領域中若消除這些差異,即可能對某些族群 造成壓抑宰制或邊緣化的後果。(張錦華,民 85) 因此,多元文化也重視社會種族的關係,強調 族群間的相互尊重,鼓舞種族間相互承認,追求差 異,不要用同一來壓抑別人。但有人認為這是狹義 的多元文化主義,只是指種族、階級上的少數,廣 義的多元文化主義則含概性傾向上的少數。(Pope, 1995)例如加拿大對什麼是構成多元的概念就很 廣,他們認為多元超越語言、種族、階級、宗教, 包括其他特質如性別、性傾向、能力和年齡範圍。 (Canadian diversity, 2004)

(5)

加拿大對多元的態度是:相信當每個人被接受 和尊重後,自然能貢獻於公益,並將社會建構在較 和諧、有創造力的基礎上。他們相信多元的價值在 於尊重文化差異,因為這種差異是根深蒂固於個人 對自我價值和認同的感覺,一個能協調人人平等的 社會,必鼓勵參與、發展國家建設。(Canadian diversity, 2004)可以說,加拿大政府視多元為國家 的資產,加拿大人民會說不同的語言,了解不同的 文化,讓加拿大在參與全球的教育、貿易和外交事 務 、 接 觸 全 球 市 場 上 更 為 容 易 。(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2004) 可以說,多元文化主義是加拿大認為所有公民 是平等之信念的基礎,它確定所有公民能保有自己 的認同,以自己的祖先為榮,並保有歸屬感。「接 受」讓加拿大公民有安全感、自信,也讓他們對多 元文化採取較為開放、接受的態度。多元文化主義 鼓勵階級和種族協調和跨文化的了解,反對分離、 歧視和暴力。因為多元文化主義,加拿大了解其公 民的潛能,鼓勵他們將能力貢獻於社會,參與各方 事務,並受到法律保障的平等權,加拿大政府也幫 助 人 民 克 服 參 與 社 會 的 阻 礙 。(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2004) 然而,在一片強調多元文化的聲浪中,我們也 可以聽到對當前多元文化論述的批評。這些批評不 僅有助於我們對多元文化的內涵有更深層的了 解,也可以提供我們更多元的思考角度,提出更完 善適切的因應多元化趨勢的學術研究或工作、政府 政策實務上的計畫。例如趙剛(民 93)指出,現 階段多元文化的主張是忽略一些事實的,例如多元 文化強調少數和多數的問題,卻避談階級問題。以 黑人而言,在西方世界他們仍是被歧視的一群,他 們一樣面臨無法取得公民身分的困境,他們並沒有 因為多元文化主義的盛行,改善長久以來不平等的 狀況。各國政府在制度上造成對此問題的漠視,表 面上是歌頌差異,以差異為差異,卻忽略差異的影 響。他也提醒說,台灣談多元文化比較像美國談多 元文化,希望台灣的原住民、外省人、客家人等不 同種族,大家都能和平共處,與歐洲由全球化架構 下談多元文化是不同的。 除了批評現有的多元文化主義壓制並沈默於 階級宰制此一事實外,趙剛(民 93)對現有多元 文化論述的批評還包括以下幾點: 1.多元文化的基礎是物化社會學範疇:指的是我 們在談論多元文化時,只是將社會學概念重新 排列組合,切割成很多樣,就稱為多元,但實 質內容在生活世界展現的結果被忽略了。例如 不同文化各自美學的差異不見了,台灣客家人 的文化在那兒?眷村文化呢?他們似乎都不 存在了。 2.資本主義、市場關係對真實文化差異與價值的 摧毀沒有分析:例如很多人口頭上會說愛台 灣,但台灣文化的內容是什麼呢?沒有很多人 知道,台灣電影觀看的人也不多。顯然多元文 化對真實的差異,那些現象被保存或被威脅,並 沒有說明,可以說只是在同質性空間行走而已。 3.多元文化無法陳述真正的差異或另類選擇:在 此情況下反而戕害了少數的文化。例如鹿港原 保有自己文化的特色,但為了社區營造,出現 了文化對象化和消費化的現象。「摸乳巷前方二 百公尺」這樣的標示,明顯的張貼著,這種情 況炒作了商業空間,而不是創造多元文化空間。 4.多元化實施的不徹底:現在多元文化的論述是 停留在某個種族的框架下思考個體,而不是由 群體角度思考。 趙剛(民 93)覺得除了考量上述問題外,在 論述多元文化時也要注意以下三點: 1.歷史的多元:由時間、歷史的縱深考量多元文 化。 2.多重尺度的空間多元:將空間尺度拉開,例如 身體、社區、國家、全球等,又如在論述台灣

(6)

原住民時,也可以與澳洲原住民一併討論。 3.批判理性:若只是由理性和科學談論多元,反 而會壓制多元,由批判理性介入,才不會屈服 文化霸權。 成露茜(民 93)也提到,現在大家都在談多 元文化和包容,多元文化論述在現在好像是個發展 契機,形成一個國家意識形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 到反動的影子,例如當論述只與空間結合在一起 時,可能是一種反動、一種分隔,以中國文化為例, 若在中國外的其他國家裏,中國文化都只有在 China Town 看到、日本文化只在 Japan Town 看到, 這樣並不是多元文化的本質。 此外,多元文化的促進策略,或是將多元文化 的理念應用在政策的擬定上,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才不致於讓多元文化的論述成為空談或只是一種 表象。例如談多元文化不能只是給人民該有的承 認,也不是政府做為消除、收編、籠絡異己的工具。 以台灣的政府為例,也許政府在回應多元文化主義 上,開始有物質資源分配的策略,例如客家電台成 立等,但是比較深層的問題是,不同團體間的衝突 與歧視仍處處可見,不同政黨支持者間的互不相容 是一例,外籍新娘(包括其孕育的台灣下一代)受 到歧視則是另一例子。 對此現象,夏曉鵑(民 92)認為,多元文化 的促進必須面對不同社群間的偏見和歧視,人與人 之間的殘忍、傷害,必須放置在更大的歷史與結構 脈絡,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例如外籍新娘子女就 學產生的適應不良等問題,其實反應的是整體教 育、社會環境對弱勢者的不友善,而非素質低落; 此外,教師也缺乏多元文化的養成,語言行為間透 露出對移民的偏見和歧視,其他幼童也可能常聽到 不利於移民子女的說法。 總之,多元文化不只是在廣告或文宣上呈現, 不只是不同族群的碰面握握手和微笑,也不只是口 號而已。其本質在於相信,沒有那種價值觀或語 言、宗教、文化等是最好的,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價 值獨裁者」,任何的文化和差異都值得尊重,即便 我們不同意他們。(McKinnon, 2002)

伍、多元文化與資訊服務

那麼,在圖書資訊學界該如何應用多元文化的 概念,落實於資訊服務呢?其實主要有兩個層面, 其一是不論是學界的研究者或實務界的資訊服務 人員,都應用跨文化的認知;其次則是將多元文化 理念融入研究、教學與服務中,本段討論則以多元 文化如何應用於資訊服務為主。 近年來與圖書資訊學界相關且聞名的例子,以 美國在 1980 年出現所謂「史丹佛風格多元文化課 程」(Stanford-styl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的爭 議,又稱為「經典戰爭」(Cannon Wars)莫屬了。 該事件爭議對象雖是課程內容,但其涉及圖書館館 藏內涵,及讀者的閱讀,因此,圖書資訊學界也應 對此事件有些認識。這個事件主要源自史丹佛大學 宣佈一套由 15 冊「偉大圖書」構成的經典,作為 大學部學生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課程內容,這些偉 大圖書的作者不外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荷馬、 阿奎奈、馬克思、佛洛依德等。1987 年「彩虹聯 盟」(Rainbow Coalition)要求史丹佛大學修正三 項西方文化課程,其中包括放棄必讀這 15 冊書, 因為這些書傳達以白人、男性、歐洲人為主的偏 見,否定了其他人種、婦人及其他被壓迫者對歷史 和思想的貢獻。彩虹聯盟的行動因此使得其他非歐 洲文化,種族和性別的議題,才得以出現在課程 中。(Gould, 1995; Bryson, 2002) 至於圖書館界與多元文化的關係又如何呢? 1960 年代黑人民權運動的出現,使美國圖書館界 開始正視少數民族的存在。以美國為例,主要的幾 項影響深遠政策如下,1964 年「圖書館服務和建 築法案」(Library Service and Construction Act),法 案中明訂圖書館應為少數民族服務;1976 年第一

(7)

所亞裔社區圖書館成立;1980 年「國家圖書館與 資 訊 科 學 委 員 會 」(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成立「圖書館為 文 化 少 數 族 群 服 務 工 作 小 組 」( Task Force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Cultural Minorities),除了定義少數民族外,也完成美國當 時公共圖書館對少數民族服務情況之調查報告; 1985 年後美國圖書館學會舉辦 40 次以上的與少數 民族相關會議;(卞雨宏,民 80)其他圖書館組織 也常舉辦以「多元化」為主題的會議。(Ward, 2003 ; Simmons-Welburn & Welburn, 2001;Eberhart, Flagg, Kniffel, Kristl & Dorman, 2000)

以美國圖書館界資訊服務落實多元文化主義 實際作法為例,他們主要為移民提供有關職業、法 律、居所、消費、健康諮詢和轉介服務,子女教育 及英文學習,及移民者本國文化和本國文字書寫的 資料,以滿足其精神生活和在異國文化生活可能碰 到的問題。(卞雨宏,民 80)就全球圖書館界而言, 有兩個有關多元文化服務的標準,為資訊服務提供 了理念和實務上的指引,它們分別為「澳大利亞規 則」和「多元文化社會」(1987, 1998 年版)。這些 標準不僅說明圖書館如何公正、公平的為多民族、 多語言、多文化背景的少數讀者服務,且強調這樣 的服務不是常規服務中附加的,而是圖書館服務中 不可或缺的。 (深井耀子著;鮑延明譯,民 89) 就圖書資訊學界探討多元文化議題的累積成 果來看,除了 Novotny(2003)回顧美國 1900-1920 年間,圖書館界對移民服務的爭論外,我們約可將 探討的文獻分為以下四個主題,如探討圖書館中多 元工作人員的任用,及圖書館在多元學術環境中的 角色(Goss, 2003;Hankins, Saunders, & Situ, 2003; Winston, 2001;Winston & Li, 2000;Coats, Goodwin & Bangs, 2000;Gandhi, 2000 等)、圖書館服務如 何考慮種族平衡(Pateman & Pothen, 2002;Winston & Li, 2000 等)、館藏發展上的多元爭議(Davis,

1998;Barter, 1996 等)、美國圖書館學會等組織在 推動多元文化上的努力。(Martinez, 1997;Whitwell, 1996 等) 反觀國內圖書資訊學界不論在學理或實務工 作上,有關多元文化議題的討論甚少,僅見卞雨宏 (民 80)簡介美國公共圖書館對種族文化少數民 族之服務;陳楝(民 91)說明南投縣原住民文化與 公共圖書館之關係;曾詩穎(民 93)探討臺灣地區 原住民圖書館服務現況;葉乃靜(民 93)由「文化」 觀點探討台灣阿里山鄒族原住民的資訊行為等。

陸、結論

多元文化主義讓我們注意到人與人間不平等 的現象和問題,喚起對弱勢族群的重視。但因為多 數人習於接受「相同」的人事物,對差異較容易出 現排斥的狀況。事實上,除了平等的理念是多元文 化所強調的外,多元也是創造力的來源,並讓每天 例行的生活變的有趣而豐富。以移民為例,他們往 往為停留國社會帶來貢獻,例如經濟上補足國內人 才短缺、透過對海外市場知識、企業文化和語言的 了解強化國際貿易、政府有其稅入,他們較少使用 政府資源,也帶來生產和服務。所以,移民若管理 的有效,社會在多語言、多文化狀況下,也有助於 增加生產和競爭優勢。(HREOC Website, 2004) 圖書館是較貼近人們生活的場域,與人們的生 活世界息息相關。圖書館要受到重視,當然要滿足 人們的生活需求,不論是對知識或資訊的渴求,還 是心靈、休閒娛樂方面的需要。因此,當社會的人 口結構或人們的生活形態產生變化時,圖書館都應 在服務和館藏上調整,以因應社會變化的需要,圖 書館才可能得到人們的肯定及認同。 過去,台灣的圖書館界較少正視並回應社會環 境結構上的改變,以至於在人們生活需要的滿足 上,無法突顯其重要性。台灣目前已是多元文化的 社會,圖書館界對於不同族群、宗教信仰、性傾向、

(8)

性別、年齡和階級者,都應當一視同仁,且反應在 圖書館員的任用、館藏的徵集和資訊服務的設計等 方面。例如在當前外籍勞力及跨國婚姻愈來愈興盛 的情況下,外籍新娘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在當前 的社會日益受到重視,圖書館界也應思考到如何為 這群台灣新移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資訊。同樣 的,台灣的原住民能得到的圖書館服務仍少之又 少,至今仍有原住民居住部落沒有一所圖書館。 當然,正視且落實多元文化的理念和價值,不 只是呈現圖書館界資訊服務的多元風貌,更重要的 是它表達出對人的平等關懷,這也是本文最真誠的 期望。 (收稿日期:2004 年 7 月 22 日)

參考書目:

Berger, P.L. & Luckmann, T. (1991). 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鄒理民譯)。台北市:巨流。

Bonnell, Victoria E. & Hunt, Lynn A. (2004). 文化轉向:當代文化史概覽(The cultural turn)(戴從容譯)。南京市:江 蘇人民出版社。

Jenks, Chris. (1998). 文化(Culture)(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台北市:巨流。

Malinowski, B. (2001). 文化論(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費孝通譯)。北京市:華夏出版社。 卞雨宏(民 80)。簡介美國公共圖書館對種族文化少數民族之服務。書苑,11,89-94。 王宁(2000)。文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西方與中國。在陶東風、金元浦、高丙中主編,文化研究第一輯。天津市: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王治河(1998)。後現代主義與建設性。在D.R. Griffin編,後現代精神(王成兵譯)。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社。 中 研 院 多 元 文 化 計 畫 辦 公 室 介 紹 。 上 網 日 期 : 民 93 年 6 月 7 日 。 網 址 : http://www.sinica.edu.tw/~ htliedu/data/mcpintorduce.htm 成露茜(民 93,6 月)。尋找自己的聲音:移工、媒體與國家。在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主辦,跨界流離:全球化 時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夏曉鵑(民 92)。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2003 年全球客家文化會議論文,民國 92 年 11 月 13-14 日。 張錦華(民 86)。多元文化主義與我國廣播政策:以台灣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為例。廣播與電視,3(1),1-23。 深井耀子著;鮑延明譯(民 89)。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的目標與策略--從「澳大利亞規則」到IFLA「多元文化社會:圖 書館服務指導方針」 (1998 年版) 。圖書館雜誌(大陸),108,13-15。 陳一香(民 88)。媒介多元化意涵之初探。新聞學研究,58,141-169。 陳楝(民 91)。淺談南投縣原住民文化與公共圖書館之關係。社教資料雜誌,285,7-10。 曾詩穎(民 93)。臺灣地區原住民圖書館服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游美惠(民 89)。多元文化女性主義。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4,30-36。 葉乃靜(民 90)。後現代與圖書資訊服務。台北市:文華。 葉乃靜(民 93)。由文化觀點探討台灣阿里山原住民的資訊行為。在資訊傳播學術研究會論文集-2004(頁 149-163)。 台北市: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趙剛(民 93)。多元文化該支持嗎?(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演講內容,民 93 年 4 月 29 日)。 羅鋼、劉象愚(2000)。文化研究讀本。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Bryson, Bethany. (2002). Working definition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22, 175-207.

(9)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14(3), 148-154.

Danley, John R. (1991). Liberalism, aboriginal rights, and cultural minorities. Philosophy & Public Affairs, 20(2), 168-185. Dervin, Brenda. (1994). Information democracy: an examination of underlying assump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5, 369-385.

Draft, Preliminary. (2003). Value-pluralism: some implications for multiculturalism. Conference: What’s the culture in multiculturalism-what’s the difference of identities. University of Aarhus, Denmark. May 22-24, 2003.

Eberhart, G., Flagg, G., Kniffel, L., Kristl, C. & Dorman, D. (2000). ALA finds sunny San Antonio ‘muy Simpatico’. American Libraries, 31(3), 56-59, 61-63, 65.

Ford, H. Donald. (2004). What is multiculturalism? A political answer. Retrieved June 21, 2004, from http://www.utoronto.ca/ethnicstudies/Forbes-Multiculturalism.pdf

Gandhi, S. (2000).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ibraries: reaching the goal. Current Studies in Librarianship, 24(1 and 2), 55-65. Goss, Harold. (2003). Diversity: it’s not just the right thing to do.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64(9), 594-595, 605. Gould, Ketayun H. (1995). The misconstruing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Stanford debate and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40(2),

198-205.

Hankins, Rebecca, Saunders, Michele & Situ, Ping. (2003). Diversity initiatives vs. residency programs.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64(5), 308-310, 315.

Herr, Ranjoo Seodu. (2004). A third world feminist defense of multiculturalism. 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30(1), 73-103. HREOC Website: Face the facts. Retrieved June 18, 2004, from http://www.hreoc.gov.au/racial_discrimination/

face_facts/mig_htm.htm

McKinnon, Rt Hon Don. (2002). Multilater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the commonw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Lecture on the Oxford Centre for Islamic Studies—Rhodes Trust. October 23, 2002.

Multiculturalism. Canadian diversity: respecting our differences. Retrieved June 18, 2004, from http://www.canadianheritage.gc.ca/progs/multi/respecte.cfm

Multiculturalism.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n inclusive citizenship. Retrieved June 18, 2004, from http://www.canadianheritage.gc.ca/progs/multi/inclusivee.cfm

Novotny, Eric. (2003). Library services to immigrants: the debate in the library literature, 1900-1920, and a Chicago case study.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42(4), 342-352.

Pedersen, Paul B. (1991). Multiculturalism as a generic approach to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0(1), 6-12.

Peteman, J. & Pothen, P. (2002). Count in everybody. Public Library Journal, 17(2), 38-39.

Pope, Mark. (1995). The “salad bowl” is big enough for us all: an argument for the inclusion of lesbians and gay men in any defini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73(3), 301-304.

Simmons-Welburn, J. & Welburn, W.C. (2001). Cultivating partnerships/realizing diversity.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33(1/2), 5-19.

Ward, Patricia Layzell. (2003). Diversity: ALA holds 5th Annual diversity fair in Atlanta, June 2002. Library Management, 24(1/2), 91-92.

Winston, M.D. & Li, H. (2000). Managing diversity in liberal arts college libraries.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61(3), 205-215.

Winston, M.D. (2001). The importance of leadership divers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ty and organizational success i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62(6), 517-5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closing inventory value calculated under the Absorption Costing method is higher than Marginal Costing, as fixed production costs are treated as product and costs will be carried

The second question in this paper is raised from the first question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ng Fo Guang Pure Land and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beginn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tate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texts in the early translator Zhu-Fahu's biography and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his translate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safety for the buildings under comprehensive reviews on fire prevention and evacuation and compares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the check items

This research first analyzed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industry, and then studied the literature on ver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Thus, this study argued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through evolution of local innovation system first; and then, this study analyzed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ical firms and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re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stock selection and timing, (2)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iming and stock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