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非理性信念、A型行為組型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非理性信念、A型行為組型之相關研究"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育心理學報,民 96' 38 卷, 4 期, 443-460 頁

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非理性信念、 A 型行為

組型之相關研究*

賴、正珮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學務處學生諮商組

陳慶福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本研究旨在探討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非理性信念、 A 型行為組型之關係。由於國內尚欠缺適 合評量兒童非理性信念之工具,研究者乃依研究需要,參考理性 情緒一行為治療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創始人 Ellis 之相關著作、國內外理性一情緒 行為治療之

相關文獻及實徵研究,編製「兒童生活信念量表」。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國小四年級及 六年級兒章為對象,依縣市人口比例進行分層抽樣共取得 794 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結 果發現: (一)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在非理性信念傾向上有所不同,其中以母親影響較顯 著; (二)在「忽視冷漠」父母管教方式下的兒童,其 A 型行為之「努力競爭與成就」得分最 低; (三)兒童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有顯著正相 關,而其「努力競爭與成就」傾向則與「逃避困難」有顯著負相關; (四)兒童非理性信念中 的「不當情緒」對於其「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有最高預測力;而兒童之「父親 反應」則對其「努力競爭與成就」有最高之預演IJ tJ。本研究依據研究之發現,對兒童親職教 育、輔導工作與未來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父母管教方式、兒童非理性信念、 A 型行為組型 近幾十年來,台灣地區政經結構與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生活在其中的兒童或青少年面臨許多的挫 折和壓力,衍生出一些身心適應的問題(連廷嘉,民的)。因此,許多教育、諮商的實務工作者或研 究者都不遺餘力地探討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以提供有效的輔導策略。在眾多的研究中指出 'A 型行 為組型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簡稱 TABP) 能夠預測心理健康 (D旬,

Therrien

,

&

Carroll

,

2005)

,

也就是 A 型行為會影響心理健康。大多數不耐煩、急躁、易怒的 A 型行為傾向的成人會產生一些負 向的健康症狀,例如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以及對生活滿意度降低,甚至會提升憂鬱情形 (Barling,

Bluen

,

&

Moss

,

1990) 。 同樣地,兒童之 A 型行為組型與成人具有相似的行為特徵,即會盡全力獲得環境的控制;為求 更好的表現常會不顧勞累;與其他小孩玩時,較真競爭與攻擊性;表現出較多的壓力徵候;獲得較 好的成績;在唔談中回答較多的問題,且較常會搶先回答;常表現出憤怒情緒(林一真,民 80

;

*本文係賴正珮提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部分內容,在陳慶福教授導下完成。感謝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學系連廷嘉助理教授及二位審查委員惠予寶貴修訂意見。

(2)

444 .

教育心理學報

Li

lianne

,

Gunilla

,

&

Berit

,

2004 ; Rosenman

,

1990) 。

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個體持續運用 A 型行為組型處理日常生活事務?早期的一些文獻曾將導因 指向基因或遺傳因素,但後續的研究者再進一步探討兒童環境的影響因素後,大多指出父母的管教

方式及其所傳遞的信念、價值觀是見童 A 型行為組型的重要相關因素 (Irene

&

Dorret

,

2006 ;

Pric巴,

1982 ; Robinson

,

1996) 。故本研究試圖從不同父母管教方式、非理性信念的角度來探究兒童 A 型行為 組型,並進一步分析兒童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非理性信念對國小學童 A 型行為組型的預測情 形,最後則歸納本研究結果作為未來輔導、研究之參考。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為:一、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其非理性信念上是否 有顯著差異?二、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其 A 型行為各層面(時間緊迫感、努力競爭與成就、 攻擊性與敵意)上是否有顯著差異?三、兒童之非理性信念與其 A 型行為各層面之關聯情形如何? 四、兒童之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卜其父母管教方式及兒童之非理性信念對見童之 A 型行為組型各 層面的預測解釋力如何? 一、 A 型行為組型的探討 A 型行為組型究竟會對於個體產生何種影響,國外的研究發現 A 型行為組型的特定內容,如生 氣、敵意等與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關係較強 (Palmero,

Diez

,

&

Asensio

,

2001)

0

Jamal

(2005) 則以 加拿大及中國員工為樣本,結果發現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努力競爭與成就」與工作耗 竭、健康問題及工作滿意度等皆有顯著關係。由此可見 'A 型行為組型影響個體身體、心理及社會各 層面,除了包含了與心臟病發作的關聯、低的工作及婚姻滿意度,較少的社會支持系統等(林一真, 民 82 ;楊淑蘭,民 79

; Forgays

,

1996; Jamal

,

20肘;

Riakkonen

,

1993 ; Sharpley

&

Power

,

1993)

,也涵 蓋了正向的影響,例如具成就追求特質的A 型行為者,有較佳的自我態度和自我效能,未來在事業 上可能有較好的發展(胡悅倫,民 94) 。 國內學者胡悅倫(民 93) 認為 A 型行為組型有其多向度的存在,其針對兒童所作的研究則發 現「努力競爭與成就」及「攻擊性與敵意」彼此獨立且不相干,有別於傳統A 型傾向者(高敵意高 成就)被視為不健康、有毒的形象,具備「低敵意高成就」特質者,其心理健康狀態較佳且學業表 現良好。相近的研究結果也發生在胡悅倫隔年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分析青少年A 型行為的多向性特 質之研究,其結果顯示,青少年A 型行為具多向性,不同特性的 A 型者在心理與行為的表現也有所 不同。追求成就、努力不懈的 A 型者,具備較佳的自我態度、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但是,具攻擊 性、性情急躁的 A 型者,則自我態度與自我效能較差(胡悅倫,民94) 。 二、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 A 型行為組型的關係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一個成長環境,家庭中的環境多由父母管教方式所塑造而成,而許多研究 結果也發現父母管教方式對個體影響層面廣泛,如林家興、黃詩殷、洪美玲(民94) 以台灣地方法 院裁定保護處分之少年及其家長為對象,結果發現受保護處分少年顯著地比一般少年認為父母對子女 的態度是過度保護與控制;而在吳宜貞(民9 1)以國小五年級為研究對象之研究,亦發現父母關心 孩子學業和期望變項,最能預測見童之閱讀理解能力。在過去,研究主題多半集中於父母管教方式與 兒童生活適應、學業成就、行為等結果關係上(施以鵬,民90) ,探討父母管教方式與見童或青少年 信念的相關研究並不多,研究結果則多顯示父母管教方式與非理性信念或失功能認知型態有顯著相關

(吳松林,民 79 ;楊妙芬,民 84

; McGinn

,

Cukor

,

&

Sanderson

,

2005

)。

而針對父母管教方式與 A 型行為組型的相關研究發現父母管教方式如採多批評、要求或控制, 則子女的 A 型行為傾向將越高 (Neal

&

FrickcHorbury

,

2001 ; Riakkonen

,

1993 ; Shek

,

2005)

;圍內研究

(3)

也發現類似結果,如許瑛珀(民的)以 1065 位國小五六年級學童進行調查,結果發現 A 型行為傾向 較高之兒童知覺到其母親多採控制及權威之權力方式;在另一篇李桐蕙(民的)以 831 名國小四、 六年級學章為對象的研究中也發現父母管教方式為嚴厲者,子女 A 型行為分數較溺愛型父母高。 因此,父母管教方式分別與兒童信念及 A 型行為組型有明顯的關係存在,但較少研究同時探討 其關聯性如何。另現今家庭結構和過去已有相當大的不同,父母親在親職教養的型態上亦有所轉變, 其對子女信念之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行為影響如何?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組型的關係 理性一情緒一行為治療之成效在過去已受廣泛研究探討,實徵研究亦大多肯定其成效 (Ellis

&

MacLar,凹, 1998) 。近年 Go田a1ez 等人 (2004) 針對 19 篇以理性一情緒一行為治療對兒童及青少年處 遇研究之整合分析則發現,理性一情緒一行為治療對見童及青少年處遇之正向及顯著成效,這些主要 成效可歸納於五個範疇:焦慮、破壞行為、非理性信念、自我概念及學業表現。

Price

(1982) 指出社會、文化透過家庭、學校、傳播媒體培養了個人的信念,而 A 型行為組型 的形成,乃源自於個人必須能證明自己價值的信念,以及此信念所衍生害怕自己不夠有價值的恐懼; 此與 Ellis (1994) 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理性與非理性的思想之傾向雖有所差異,然相同的二者皆認為個 體的行為乃受到其所抱持的信念所影響。進一步查閱國內外文獻發現,研究非理性信念與兒童 A 型 行為組型實徵研究較少,僅 Burke (1985) 以 137 名的大學男女為對象,驗證 7 Price 所提出的 A 型 行為認知學習模式,結果發現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敵意與信念及恐懼有顯著關係;其他研究 則多以實際處遇的方式來探討認知信念對於 A 型行為組型的改善效果,如 lenni 及 Wollersheim 曾於 1979 年以理情團體諮商對 38 位 A 型行為中年人從事研究,受試者被隨機分派至「理情治療組」、「壓 力管理組」、「不做任何處理的控制組J '諮商結果發現「理情治療組」降低 A 型行為的立即效果最佳 (宋秋萍,民的) ;國內學者楊淑蘭(民 79) 以 28 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為期十週、每週 150 分鍾的團體諮商,結果發現「認知一行為取向團體諮商方案」對 A 型人格取向大學生之非理性信念 不具立即效果,在時間緊迫感上不能察見長期效果,但在攻擊性與敵意上,可以察見其長期效果。雖 然,相關的研究雖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結果多顯示 A 型行為組型中的「攻擊性與敵意」似乎與信 念有較強之關聯。 此外,在過去兒童非理性信念的研究,僅限於以 Ellis 的十項非理性信念為架構所發展之評量工 其;且近來教育課程翻新,國內近五年尚無承接之前的相關研究所發展之較適應現代兒童之信念評量 工具,故本研究亦同時編製一套評量現代兒童非理性信念之工具,以供見童輔導人員或教育工作者, 能有效評估診斷,以提供有效的輔導策略。

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高雄縣市、屏東縣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的男、女兒童為對象,依各縣市人口比例進行 分層抽樣,抽樣比例分別為: 41% 、 34% 、 25% '共選取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市三十二個國小班 級,發出 1120 份問卷,回收 876 份問卷(回收率為 78.21%) ,剔除無效問卷後,最後有效問卷為 794 份(問卷有效率為 90.64%) ,樣本詳細分配情形如下表 1

:

(4)

446

年齡 父母婚姻狀態 排行 合計 教育心理學報 表 1 有效樣本背景資料表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女生

379

47.7

男生

415

52.3

10 歲 (4 年級)

378

47.6

12 歲 (6 年級)

416

52

.4 雙親教養

732

92.2

母親教養

18

2.3

父親教養

10

1.3 其他

2

0.3

未填答

32

4.0

老大(含獨生子女)

327

4

1.

2

老二

295

37.2

老 一一一

119

15.0

老四

33

4.2

老五及以上

18

2.3

未填答

2

0.3

794

100

二、研究工具 (一)父母管教方式量表 本量表是由學者王鐘和(民 82) 以 Maccoby 及 Martin 的父母管教類型理論所編製而成,其編 製之初先以開放式問卷,針對國小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給予反應及要求或規定的情況,整理為 123 題之父母管教方式問卷,並以團小五、六年級共 280 人為預試樣本,保留與其他因素間特徵值

(eigen

values) 有顯著差異之因素一「反應」向度與因素二「要求」向度,並分別選擇父親及母親皆 採用的共同要求及共同反應題目各 15 題,並分為父親版本及母親版本而設計,二版本的內容完全相 同,依此將管教方式分為四種類,分別為「專制權威」、「開明權威」、「忽視冷漠」及「寬鬆放任」。 本研究的父母管教方式之分類乃同時考量受試者之父親及母親管教方式管教方式,將其區分為 「專制權威」、「開明權威」、「忽視冷漠」、「寬鬆放任」及「不一致」等五種類。計分方式分為三個等 級,分別為「常常」、「有時」及「從不J '分別給予 3 、 2 、 1 分,總分越高表示父母越採用此方式。 此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onbachα 係數為 .94 (父親)

;

.92

(母親)。 (二)兒童生活信盡量表

研究者依據 Ellis (1994) 所提十一個非理性信念為基礎,並參考 Ellis (1996) 、 Bern訂d 與 Joyce

(1984)

,吳松林(民 79 卜蕭見文(民的卜宋秋萍(民83) 等兒童非理性信念相關文獻編製而 成,並邀請國內對理性一情緒一行為治療理論有專門研究及曾編製非理性信念量表研究領域之六位學 者,針對初編量表進行審查。量表採Likert 五點量表格式計分,由「非常符合」至IJ r 非常不符合J

'

分別給予 5 至 1 分計分方式之正向計分方式計分,分數越高者代表該類非理性信念出現頻率越高。為 避免量表名稱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乃將本量表稱為「兒童生活信念量表」。 1.預試的實施 自高雄縣市及屏東縣市四、六年級兒童各抽取一個班級,共抽取八個班級的國小見童為對象,進 行預試,共回收 271 份問卷,剔除有明顯反應型態及漏答者,共得 254 份有效問卷,其中男生有 121

(5)

人,女生為 133 人。

2. 項目分析與選題 研究者進行題項的試題篩選標準有四: (I)計算各分量表總分高分組 (27%) 與低分組 (27%) 兩組間的差異,以分析各題項之鑑別度,在刪除鑑別度t 值小於 3.5 者(王保進,民 89) 0 (2) 該題 與所屬分量表總分校正後之相關 r 值小於 2.0 者,即刪除之。 (3 )若刪除該題項後其所屬分層之內部 一致性 Cronbachα 係數將提高者,該題項亦刪除之。 (4) 以前三種標準刪題後,再針對各分層面進

行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抽取最大的主成份,以考驗分層面各題項對主成份

的因素負荷量,並考量題意以作為整題篩選的標準。最後共保留66 題作為正式量表,分為十一個向 度,分別命名為「強求讚許」、「過高期許」、「過度非難」、「挫折反應」、「不當情緒」、「過度憂慮」、 「逃避困難」、「過度依賴」、「固著難辨」、「過度關切」及「力求完美」。 3. 信度分析 本量表以 Cronbachα 係數考驗信度,經統計分析後,其內部一致性呈現如表2 所示,由表 2 可 知各分層的內部一致性 α 值介於 .52 ~ .74 之間,總量表 Cronbachα 係數為 .91 。 表 2 r 見童生活信念量表」信度資料一覽表 分層面名稱 原題數 修訂後題數 修訂量表 Cronbachα 值 強求贊許 10

6

.69

過高期許 10

6

74

過度非難 10

6

70

挫折反應 10

6

.72

不當情緒 10

6

.68

過度憂慮 I仇U

6

.70

逃避困難 10

6

.63

過度依賴 10

6

.60

固著難辨 10

6

.64

過度關切 10

6

.52

力求完美 10

6

.55

總量表

10

6

91

4. 效度分析 在效度分析部分以建構效度蒐集效度憑證。因所測層面較多,以 110 題之題項直接進行因素分析 結果發現命名上頗有困難,故研究者首先以各分量表為單位,以 254 位有效預試樣本之資料進行因素 分析,採用主成份分析法,並依據理論每一層面應測量單一向度,故採取事先決定因素個數方式,每 一層面抽取一個主要因素,並選取能解釋該主要因素之最高六題題目,共得 66 題題項,十一個分層 面之主要因素解釋變異量介於 3 1.036%

- 42.678%

'各分層的特質大致符合主要向度之條件。 研究者再進一步以254 位預試受試者在 66 題 '11 個分量表的 11 各分層得分,採用主成分分析 法進行分析,因過去文獻顯示理論上所抽取的因素間非全然無相關,故使用斜交轉軸法(prom阻)。 抽取因素標準乃保留特徵值大於1 的主要成份及陡坡考驗 (scree t的d' 結果顯示共可抽取兩個因 素,特徵值分別為 5.736 及1.213 '可解釋總變異量達63.173% 。其中因素一包含:層面一「強求贊 許」、層面二「過高期許」、層面三「過度非難」、層面四「挫折反應」、層面五「不當情緒」、層面六 「過度憂慮」、層面十「過度關切」、層面十一「力求完美J '經分析此八層面的共同特性,故將此因

(6)

448 .

教育心理學報 素命名為「干責極強求信念」。因素二則包含層面七「逃避困難」、層面八「過度依賴」、層面九「固著 難變 J '經分析此三層面因素將之命名為「消極強求信念」。上述之結構矩陣結果呈現如下表 3 。 分層面 力求完美(十一) 過度關切(十) 不當情緒(五) 過高期許(二) 強求贊許(一) 過度憂慮(六) 過度非難(三) 挫折反應(四) 逃避困難(七) 圍著難變(九) 過度依賴(八)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表 3 兒童生活信念量表斜交轉軸的因素結構矩陣 因素一:積極強求信念 因素二:消極強求信念

.770

.249

.766

.201

.766

.4

93

.742

.623

.714

.579

.708

.595

.701

.614

.684

,

.658

.377

.870

.4

42

.818

.381

.813

5.736

1.

213

52.148%

1

1.

025%

(三)自陳式兒童 A 型量表完整版 自陳式「見童 A 型量表」完整版是國內學者林一真(民 80) 參考我國及西方有關見童 A 型行為 組型的研究文獻及理論,再觀察我國國情及兒童生活行為觀察,所編製而成。共有 29 個題目,分為 三個分量表,分別為「時間緊迫感 J 10 題、「努力競爭與成就 J 10 題、「攻擊性與敵意 J 9 題;量表 計分方式採用「是」與「否」之 1 、 0 計分,共得一個總分及三個分量表分數。總分越高代表受試者 的 A 型行為程度越高;分量表分數越高,代表受試者該項 A 型行為特質越高。本量表之內部一致性 。onbachα 係數為 .72 '各分量表的 Cronbachα 係數介於 .58 一 .64 '再測信度為 .64 一 .77 間,評分 者信度介於 .84 一 .94 間;在效度上編製者請兩位心理學教授審查其適當性,再請兩位小學生及兩位老 師做可讀性及觀察性檢查,故本量表應具有相當之內容效度,另以教師評定及家長評定量表為效標, 所得之相關介於為 .83 至 .85 間。 結果與討論 一、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差異 (一)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差異情形 表 4 的結果顯示,不同父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在其非理性信念整體上達顯著水準 (A

=

.937'

P

<

.05)

,顯示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整體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進一步以單變量變異 數分析來了解差異來源,結果在各層面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p

>

.05111 二 .0045) 。此說明 7 不同父 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其非理性信念整體上是有顯著差異,但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統計方法檢測時,尚未 能檢測出其差異所在。

(7)

表 4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非理性信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單變量 念量表

(

103 人) (1 67 人) (368 人) (1個人) A (F)

M

SD

M

SD

M

SD

M

SD

強求贊許

16.23

3.84

16.21

4.44

16.08

3.89

16.30

3.95

.937*

.10

過高期許

16.20

4.08

15.61

4.55

15.62

4.04

15.82

4.03

.59

過度非難

15.20

4.52

14.86

4.65

15.23

4.22

15

.4

5

3.95

.4

5

挫折反應

15

.4

9

3.94

15.14

4.50

15.60

4.19

15

.4

2

3.90

.4

7

不當情緒

17.63

4.61

17.00

4.61

17.23

4.21

17.13

4.09

.4

6

過度憂慮

16.66

4.62

16.35

4.38

16.08

4.03

16.05

3.94

.62

逃避困難

12.07

4.50

12.08

4.83

13.13

4.50

13.32

4.82

3.25

過度依賴

13.56

4

.4

3

14.07

4.90

14.66

4.29

14.25

4.39

1.84

固著難變

14.50

4

.4

7

14.02

4.95

14.67

4.20

14.04

4.38

1.1

1

過度關切

18.93

4.13

18.68

4.57

18.71

4.22

19.03

3.68

.23

力求完美

20.03

3.76

19.05

4.16

18.87

3.90

19.37

3

.4

9

2.66

*

p<

.05

(二)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差異情形 表 5 的結果可知,不同母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在其非理性信念整體上達顯著水準 (A

=

.928'

p

<

.05)' 顯示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整體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再以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 7解差異來源,結果發現不同母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在非理性信念「逃避困難」的分量表上達顯著 差異水準 (p

<

.05/11

=

.0045)

,其餘未達顯著差異;進一步針對「逃避困難」的分量表進行事後比 較,其結果顯示母親持「開明權威」管教方式者,其在「逃避困難」的層面上得分顯著低於母親持 「忽視冷漠」者。 逃避困難

12.15

4

.4

8

11.80

4.98

13.21

4.51

12

.4

8

4.65

過度依賴

14.03

4.57

13.73

5.10

14.67

4.27

13.25

4.63

固著難變

14.75

4

.4

8

13.70

5.10

14.71

4.13

13.25

4.63

過度關切

18.79

4.05

18.70

4

.4

9

18.76

4.13

19.01

4.15

力求完美

19.83

3.75

18.96

4.14

19.07

3.80

18.80

3.95

*

p

<

.05

非理性信 念量表 強求贊許 過高期許 過度非難 挫折反應 不當情緒 過度憂慮 表 5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見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I 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U旦}...)一

(

118 人) (481 人) -(盟主上 A

M

ID

M

ID

M

ID

M

ID

16.38

4.03

16.08

4.52

16.26

3.89

15.61

4.01

.928*

16

.4

2

4.01

15.61

4.81

15.78

3.95

15.24

4.55

15.93

4

.4

3

14

.4

3

4.61

15.27

4.23

14.54

3.94

15.89

4.27

15.08

4.51

15.65

4.08

14.54

3.94

18.06

4.23

16

.4

7

4.91

17.95

4.21

16.50

4.12

17.21

4.33

16

.4

7

4.91

17.35

4.21

15.83

4.38

軍變章 (F)

.71

1.33

2.76

2.35

3.36

2.23

3.97*

開明權威〈 忽視冷漠

3.17

3.83

10

1.44

(8)

450 .

教育心理學報 (三)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差異情形 表 6 的結果顯示,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就整體的非理性信念而言差異達顯著水準 (A

=

.917 '

p

<

.05)

,顯示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整體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進一步以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了解差異來源,結果發現在各層面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p

>

.05/11

=

.0045) 。因此可 以了解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見畫其理性信念整體上是有顯著差異,但以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統計 方法檢測時,未能檢測出其差異所在。 表 6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非理性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5. 不一致 單變量 信念量表 (32 人)

(

81 人) (312 人) (26 人) (282 人)

A

(F)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強求贊許

16.94

4.13

16.17

4.68

16.10

3.91

16.19

4

.4

0

16.13

3.88

.917*

.32

過高期許

16

.4

1

4

.4

0

15.56

5.05

15.71

4.06

15

.5

4

5.14

15.77

3.86

.27

過度非難

16.22

5.96

14.52

4.64

15.30

4.22

15.77

4.23

15.07

4.26

1.1

6

挫折反應

15.88

3.90

14.96

4.72

15.69

4.17

15.35

3.80

15.29

4.09

.72

不當情緒

17.66

4

.4

7

16.64

5.11

17.33

4.16

16.69

4.51

16.39

4.19

.61

過度憂慮

17.38

4.78

15.72

4

.4

8

16.07

3.99

16.27

4.22

16.39

4.19

1.1

4

逃避困難

12.31

5.07

12.02

4.90

13.39

4

.4

9

13.35

4.95

12.28

4

.4

7

2.90

過度依賴

13.81

4.80

13.75

5.01

14.86

4.25

13.77

5.08

14.03

4

.4

4

1.92

固著難變

15.03

5.13

13.63

5.13

14.77

4.22

13.08

5.10

14.29

4.18

.60

過度關切

18.75

3.83

18.68

4.72

18.69

4.25

20.00

3.50

18.83

4.09

.60

力求完美

20.97

3.63

18.84

4.33

18.98

3.85

19.77

3.55

19.20

3.69

2.28

*

p<

.05

(四)綜合討論 由上述的結果可知,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就整體的非理性信念而言有顯著不同 (p

<

.05)

,然以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時,在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十一個層面上差異均未達顯著水準(p

>

.05/11

=

.0045)

,無法檢測出其差異所在。依據Stevens (1992) 指出當組內的相關高,而組間的相 關低時即易於單因子變項變異數分析時難以看出顯著差異。因此,雖在整體上達到顯著支持,但可能 因不同父親與父母管教方式於各組的差異分數低,其與非理性信念的關聯性不強,故難於單因子變項 變異數分析時看出其其差異。 而不同母親管教方式的兒童發現母親採「忽視冷漠」管教方式之見童,其在「逃避困難」之非理 性信念得分顯著高於母親採「開明權威J '此與過去研究結果類似(吳松林,民79 ;楊妙芬,民84

;

蕭見文,民 85 )。探究其原因, r逃避困難」之非理性信念為「逃避個人無法面對的生活責任和困難比 面對它們容易 J '而個體傾向採用逃避信念時,可能會採用忽視或不去解決的方式面對其所應處理的困 難,而此反應與採用「忽視冷漠」的不反應行為表現方式類似。此結果似乎可以 Bandura 及 Walters 於 1963 年的研究結果解釋:父母為兒童行為最源頭之角色示範者及增強者,因兒童模仿最多的對象,多 半是具有威信與權力、能照顧他們,且引導其學會社會期望行為或技巧的人(張春興,民 89) 。 另外,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到父親管教方式雖於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整體考驗獲得支持,但相較於母 親管教方式,雖無法在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時看出其差異所在,卻看出父親管教方式與兒童之 非理性信念的關聯性相較於母親低。近年來母職的角色雖慢慢轉向於父親與母親共同分擔,但研究者

(9)

仍觀察到許多家庭中負責兒童的課業、放學後接送、陪伴的工作,仍以母親為主要承擔者,相較於父 親,母親更多與兒童相處時間,此或許可解釋母親相較於父親與兒童信念關聯性較強之結果。 二、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 A 型行為組型各面向上的差異 (一)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 A 型行為組型各面上的差異情形 表 7 的結果顯示,不同父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在其 A 型行為整體上達顯著水準 (A

=

.864'

p

<

.00

I)

,顯示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A 型行為整體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了解差異來源,結果發現其差異主要來自「努力競爭與成就」上(p

<

.05/3

=

.0167)

;而在「時間緊 迫感」與「攻擊性與敵意」未見顯著不同;進一步針對「努力競爭與成就」的分量表進行事後比較, 發現,父親採忽視冷漠的管教方式之兒童,其在「努力競爭與成就」的得分顯著低於採專制權威、開 明權威及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者。 表 7 A 型行為量表 時間緊迫感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A 型行為組型各面向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單變量 A Q盟主」 (167 人) (369 人) 」盟主.Al.- (F) M

SD

M

SD

M

SD

M

SD

3.98

2.18

3.14

2.08

3.30

2.19

3

.4

1

2.31

.864***

3

.4

2

3ο.78* 努力競爭與成就 忽視冷漠〈專制

4.58

2.66

5.28

2.58

3.28

2.27

4.70

2

.4

2

權威、開明權威、 寬鬆放任 攻擊性與敵意

5.22

2.18

4

.4

9

2

.4

6

4.79

2.33

4.33

2.12

3.28

* p

<

.05

,

***p

<

.001

(二)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 A 型行為組型各面上的差異情形 表 8 可知不同母親管教方式的兒童,在其 A 型行為整體差異上達顯著水準 (A

=

.881

'p

<

.001)

,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了解差異來源,結果發現不同的母親管教方式於A 型行為分量表中的 「努力競爭與成就」上達顯著差異(p

<

.05/3

=

.0167)

;但在「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上 未達顯著不同。;進一步針對「努力競爭與成就」的分量表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母親採專制權 威、開明權威與寬鬆放任管教方式的兒童,均較母親採忽視冷漠者得分明顯較高。 單變量 (F) A 表 8 A 型行為量表 時間緊迫感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 A 型行為組型音面向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u盟主上一 (118 人) (483 人) -(盟主i M

SD

M

SD

M

SD

M

SD

3.96

2.28

3.37

2.10

3.32

2.19

3.15

2.05

.881***

2.83

27

.4

2*

努力競爭與成就 4.57 忽視冷漠〈專制

2

.4

6

5

.4

7

2.58

3.52

2

.3

7

5.13

2.62

權威、開明權 威、寬鬆放任 攻擊性與敵意

5.16

2.37

4.19

2.39

4.79

2.27

4.64

2.34

3

.4

3

* p<

.05

,

***p <

.001

(10)

452 .

教育心理學報 攻擊性與敵意

4.88

2

.2

8

4.06

2

.4

2

4.74

2.35

3.77

2.03

4.91

4.91

努力競爭與成就 4.22

2.56

5.59

2.64

3.14

2.23

4.85

2.60

4.72

2

.4

9

(三)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 A 型行為組型各面上的差異情形 表 9 可知,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在其 A 型行為量表整體上差異達顯著水準 (A

=

.852 '

p

<

.oo

l)

,顯示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A 型行為整體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再以單因子變異數7 解差異來源可知不同的父母管教方式於A 型行為分量表中的「努力競爭與成就」上達顯著差異(p

<

.05/3

=

.0167)

;於「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貝IJ未見顯著差異。進一步針對「努力競爭與 成就」的分量表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在努力競爭與成就的量表得分上,父母採專制權威、開明 權威、寬鬆放任及不一致的管教方式之兒童,其在該量表上的得分明顯高於父母採忽視冷漠管教方式 者。 表 9 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兒童在A 型行為組型各面向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5. 不一致 單變量 A 型行為量表 臼UL_(旦l.A.L-l旦~--.J1豆.AL-l盟主~

A

(F)

M

W

M

W

M

W

M

W

M

W

時間緊迫感

4.09

2.44

3.19

2.17

3.26

2.20

3.00

2.18

3

.4

9

2.18

.852*料

1.

61

25.57*

忽視冷漠〈專制 權威、開明權 威、寬鬆放任 、不一致

3.26

*p

<.肘,料中 <.001 (四)綜合討論 此部分主要在探討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其在A 型行為量表上的差異情形,由上述的結果 可知,不同父親、母親或同時考量父母管教方式時的兒童,就整體之A 型行為量表上皆達顯著不同

(p

<

.ool)

;進一步以單因子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時,可發現到不論兒童知覺到父親、母親或父母採 「專制權威」、「開明權威」、「寬鬆放任」或二者「不一致」之管教方式者,其A 型行為中的「努力 競爭與成就」顯著高於「忽視冷漠」者(p

< .05/3

=

.0167)

,本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部分相符(許

瑛昭,民的;

Kwok-wai

&

Siu叩ui.

2005)

0 r努力競爭與成就J 之分量表為 A 型行為組型中較為社會

肯定及期待的特質,由研究可知不論父親、母親、或父母親一致地採取「忽視冷漠」之反應低、要求 亦低的管教方式,其將不利於兒童發展較符社會期待之 A 型行為特質,而採「忽視冷漠」管教方式 之父母,其多表現對於子女的行為給予較少要求,監控與反應,以不反應的態度面對孩子的表現,不 常與孩子互動;在此過程中將不利於兒童對於行為背後原因之了解,由文獻可知當兒童越了解其行為 之邏輯後果時,其也越能表現出較適應社會之特質,反之亦然。綜上所述,可知父母適度地反應及適 度的要求是較利於兒童發展適應社會期待的管教方式。 三、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組型之相關分析 (一)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組型之典型相關分析 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組型之典型相關如表 10 0

(11)

表 10 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Cn

=

792)

非理性信念 典型因素 A 型行為 典型因素 Xl X2 X3 η1 η 2 η3 強求贊許

-.22

.21

-.22

時間緊迫感

-.84

-.14

-.52

過高期許

-.45

.02

-.15

努力競爭與成就

-.34

93

-.14

過度非難

-.34

-.09

-.29

攻擊性與敵意

-.88

-.16

.44

挫折反應

-.41

-.16

-.08

不當情緒

-.75

-.34

-.05

過度憂慮

-.57

-.03

-.19

逃避困難

-.07

-.59

-.32

抽出變異量(%)

53.30

30.42

16.27

過度依賴

01

-.29

-.46

固著難變

-.15

-.38

.01

重疊變異量(%)

9.97

1.95

.33

過度關切

-.48

-.01

-.65

力求完美

-.62

.16

-.36

抽出變異量(%)

18.59

7.29

9.68

解釋變異量(%)

.19

.06

.02

典型相關

43

.25

.14

重疊變異量(%)

3.48

47

19

顯著性

00

00

.07

由表 10 典型相關的結果可知第一個典型相關係數為.4 3' 可相互解釋 19% 的變異量,第二個典 型相關係數為 .25 '可相互解釋 6% 的變異量,而第三個典型相關係數未達顯著,此結果顯示第一、 二組的典型變項能解釋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兩組變項間的顯著關係。 兩個理性信念的典型變項共可解釋十一個非理性信念分量 25.88% 的變異量(其中第一個典型 變項解釋 18.599忌,第二個解釋 7.29%) ;兩個 A 型行為的典型變項可解釋十一個非理性信念分量表 3.949毛的變異量(其中第一個典型變項解釋 3 .48% '第二個解釋.4 7%) 。兩個 A 型行為的典型變項共 可解釋三個 A 型行為分量表的 83.73% 的變異量(其中第一個典型變項可解釋 53.30% '第二個可解 釋 30 .42%) ;兩個非理性信念的典型變項可解釋三個 A 型行為分量表 1 1. 92% 的變異量(其中第一個 典型變項解釋 9.97% '第二個解釋1. 95% )。 檢視結構係數(典型變項與各變項之相關)大於.4 0 的變項,發現非理性信念中「過高期許」、 「挫折反應」、「不當情緒」、「過度憂慮」、「過度關切」及「力求完美」均與第一個典型變項有負向的 高相關(最低相關係數為-.4 1) ,而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也與第一個典 型變項有負向的高相關(最低相關係數為 -.84) ,兩組的典型變項的典型相關為.4 3' 顯示兒童在「過 高期許」、「挫折反應」、「不當情緒」、「過度憂慮」、「過度關切」及「力求完美」等信念量表得分越 高,其在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得分也越高。 另外非理性信念中「逃避困難」與第二個典型因素有負向的中度相關(相關係數為

-.5

9)

,而 A 型行為中「努力競爭與成就」與第二個典型因素有正向的高相關(相關係數為.93) ,顯示兒童其在 「逃避困難」的信念得分越高,則在「努力競爭與成就」的得分則越低。整體而言,依據簡單相關及 典型相關的結果,其皆支持兒童之非理性信念與A 型行為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二)綜合討論 以線性多元相關 (multiple correlation) 了解「非理性信念」與 fA 型行為」兩群組間的關係可發 現到兒童在「過高期許」、「挫折反應」、「不當情緒」、「過度憂慮」、「過度關切」及「力求完美」等信 念量表得分越高,其在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得分也越高,其典型相關

(12)

454 .

教育心理學報 係數為.43' 相E解釋 19% 的變異量。而 A 型行為「努力競爭與成就」中得分則越高,目IJ 兒童其在 「逃避困難」的信念得分越低,其典型相關為.話,相互解釋 6% 的變異量。本研究中兒童非理性信 念與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的相關性較高,其中當兒童抱持著「過高期 許一一個人必須在所有重要面向都具有充分的能力、成就,否則就是沒有價值的人」、「挫折反應一當 事情不如預期,那將會是非常糟糕及可怕的」、「不當情緒 情緒困擾主要是因為外在因素所致,人們 幾乎無法掌握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過度憂慮一對於一些危險或可怕的事,人們必須時時擔心它可能 會發生」、「過度關切一一個人必須為他人的困擾或難題感到煩惱」及「力求完美一人類所有的問題都 必須有一個精確、完美的解答,若找不到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J '傾向於外在歸因、外在控制的信念 且較積極地尋求一個明確的解決方式或答案時,其越會知覺到自己的時間緊迫感,且對於他人越表現 出攻擊及敵意,此或許與當兒童傾向於外在歸因卻又自我要求高時,其常將焦點放於與他人的比較 上,如同 Price (1982) 所提到的「所有的資源都是不足的,很容易轉換為你得到,就是我失去 J '因 此當其抱持著這些信念時,很容易知覺到自己必須汲汲營營去追求其生活中所有細節的事物,因此常 會知覺到時間不夠,再加上對於自我的期待高,當他人超越自己時,很容易將這些結果轉變為對於他 人的敵意及攻擊。 另外一個研究結果可知「努力競爭與成就」的 A 型行為與非理性信念中的「逃避困難一逃避個 人無法面對的生活責任和困難比面對它們容易」呈現負向的典型相關,即當兒童越是抱持著逃避生活 中所應面對的困難比面對它越容易時,兒童越不會積極投入與他人的競爭及成就感的追尋。吾人可知 當兒童將問題或困難視為挑戰之正向信念時,其所採取的行動會是較傾向於面對它並試圖解決它,反 之,當個體評估此困難是一痛苦或挫折時,個體會傾向於逃跑的行動策略,而本研究結果亦發現同樣 的情形。 四、兒童之背景變項、其父母管教方式、兒童之非理性信念對 A 型行為組型的預測分析 此部分主要在探討兒童之背景變項、其父母管教方式、見童之非理性信念對 A 型行為的預測情 形。首先研究者逐一將類別變項轉換為虛擬變項 (dummy

variable)

,轉換之變項分別為性別(男生為

1

'非男生為 0) 、年級(六年級為 1 '非六年級為 0) ;另外考量父母管教方式若轉為虛擬變項進行解 釋,將會遺失與本研究目的有關的訊息,故直接以父母管教方式量表之原始分數投入,包含「父親要 求」、「父親回應」、「母親要求」及「母親回應 J '其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背景變I頁、父母管教方式、理性信念聯合預測 A 型行為組型之多元迴歸分析 由表 11 結果可知共有七個變項能聯合預測 A 型行為之「時間緊迫感 J '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 方程模式 (F

(7

,

731)

=

16.98

,

p

<

.05)' 其多元相關係數 (R) 為.376 '可解釋 14.1% 的變異量;以 「不當情緒」的解釋力最高,可以解釋 7 .5%的變異量,其他可有效預測的變項有「過度關切」、「過 度依賴」、「性別」、「力求完美」、「強求贊許」、「過度憂慮」。 在預測 A 型行為之「努力競爭與成就」上可知共有八個變項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模式 (F

(8

,

73

1)

=

29.86

,

p

<

.05)

,其多元相關係數 (R) 為.498 '能聯合預測 A 型行為之努力競爭與成就 24.89毛的變異量;以「父親反應」的解釋力最高,可解釋13.59毛的變異量,其他可有效預測的變項為 「年級」、「母親要求」、「力求完美」、「逃避困難」、「過度非難」、「固著難變」、「過度憂慮」。 在預測 A 型行為之「攻擊性與敵意」上共有六個變項達到顯著水準進入迴歸方程模式(F (6

73

1)

=

23.70

,

p

<

.05)

,其多元相關係數 (R) 為.405 '可解釋 16.4%的變異量。以「不當情緒」的解 釋力最高,可以解釋9.3% 的變異量,其他為「過度依賴」、「過度憂慮J 、「母親反應」、「力求完美」、 「強求贊許」等變項。

(13)

表 11 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理性信念聯合預測A 型行為組型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N=73t) 預測變項時間緊迫感

選入

多兀相關 決定係數 增加解釋 模式 原始 B 標準 t1直 變項 係數 R

R

2 !'1

R

2 F值 β 不當情緒

.270

.075

075

62.16*

.114

.225

4.63*

過度關切

.303

.092

017

36.72*

.063

121

2.89*

過度依賴

327

.107

.015

29.14*

-.068

-.141

-3.13*

性別

344

.118

011

24.32*

.4

30

099

2.83*

力求完美

.355

.126

008

20.96*

.071

.125

2.73*

強求贊許

.366

.134

.008

18.74*

-.080

-.147

-2.99*

過度憂慮

.376

.141

.007

16.98*

.061

.116

2.38*

預測變項努力競爭與成就 父親反應

.368

.135

.135

114.09*

.096

.267

7.38*

年級

.4

16

.173

.038

76.19*

-.941

-.183

c5.54*

母親要求

448

.201

038

6

1.1

0*

.070

.151

4.13*

力求完美 .4

61

.213

012

49.15*

.062

.093

2.35*

逃避困難 .4

78

228

015

42.98*

.082

-.150

-3

.4

7*

過度非難 .4

84

.235

007

37.02*

.072

.122

2.68*

固著難變 .4

92

242

00

弓,

33.05*

-.086

-.148

-3.26*

過度憂慮 .4

98

.248

006

29.86*

.067

.108

2

.4

4*

預測變項攻擊性與敵意 不當情緒

.306

.093

093

75.28*

.165

.307

6.39*

過度依賴

.360

.130

.037

54.23*

-.126

-.245

-5.50*

過度憂慮

.380

.145

015

4

1.

01 *

.089

.159

3.35*

母親反應

.392

154

.009

32.96*

-.037

-.097

-2.81 *

力求完美

.399

.159

005

27.55*

071

118

2.65*

強求贊許 .4

05

.164

005

23.70*

-.056

-.096

-1.

98*

*

p< .05

(二)綜合討論 由上述的研究結果可知兒童非理性信念中的「不當情緒」、「過度關切」、「過度依賴」、「力求完 美」、「強求贊許」、「過度憂慮」等六個信念及「性別」可有效預測兒童之「時間緊迫感」的 A 型行 為,而其中以「不當情緒」的預測力最高。兒童「不當情緒一即情緒困擾主要是因為外在因素所致, 人們幾乎無法掌握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J '因此兒童其信念上若呈現外控的狀態則其越會感覺時間的緊 迫感。此可由 Friedman 及Ul mer 於 1984 年指出多數的 A 型者害怕他們無法因應事務、書怕自己缺

乏智慧、教育、訓練、彈性或勇氣,因此試著不斷奮鬥以補償安全感(引自楊淑蘭,民 79) ,研究者 認為當兒童抱持著極度的關切及憂慮環境、期待求取完美等信念、卻又認為自己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 行為及情緒時,其不安全感會增加,故其可能以不斷工作的方式來增加其安全感,以企圖獲得對於環 境的更多控制力,當一個個體試圖要控制週遭的所有環境時,其必然會擔心到環境週遭的許多事物, 因而常覺得時間不夠,不足以完成其許多控制的行動。 在預測見童「努力競爭與成就」的 A 型行為上可知父母管教方式中的「父親反應」、「母親要

(14)

456

教育心理學報 求 J '見童非理性信念中的「力求完美」、「逃避困難」、「過度非難」、「固著難變」及「過度憂慮」等 信念及「年級」皆可以有效預測;其中以「父親反應」對努力競爭與成就的預測力最高。研究者觀察 現代家庭的互動中,母親常擔任兒童課業的主要督促者,而父親卻常扮演獎勵者或陪伴遊戲者的角 色,此或許可解釋在努力競爭與成就的 A 型行為上,父親是反應向度,而母親卻是要求向度進入模 式中。另外可發現到當兒童越求取完美、有較多的擔心,但其對於問題解決採、取不逃避困難、較有彈 性的信念,則其越能夠去追求課業的表現,其與成功者的人格特質十分相符。 在預測兒童「攻擊性與敵意J 的 A 型行為中,父母管教方式中的「母親反應J '兒童非理性信念 中的「不當情緒」、「過度依賴」、「過度憂慮」、「力求完美」及「強求贊許」等信念皆可有效預測,與 「時間緊迫感」相同的以「不當情緒」最可以有效預測兒童「攻擊性與敵意」的A 型行為。研究者 認為當個體知覺到無法全然控制其週遭的環境、自身的情緒、行為時,其會越感不安,其不安全感會 增高,但其卻又抱持著他人應為其自身結果或情緒負責的信念時,其常會表現的是對於他人的憤怒情 緒,因而行為上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性與敵意。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不同父親、母親及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在非理性信念傾向上有所不同,以母親影響較顯 著。 (二)採「忽視冷漠」父母管教方式的兒童在 A 型行為之「努力競爭與成就」得分最低。 (三)兒童非理性信念中的「不當情緒」與 A 型行為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 有顯著正相關;而「努力競爭與成就」則與「逃避困難」有顯著負相關。 (四)兒童之「不當情緒」非理性信念對 A 型行為組型中的「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 意」最具預測力;而「父親反應」則對「努力競爭與成就」有較高的預測力。 二、建議 (一)親職教育方面-父母應給予見童適度的要求及反應,以提升兒童努力競爭與成就的正向A 型行為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論父親或母親採取同時給予要求及反應的「開明樟威」管教方式者,其子女在 「努力競爭與成就」的 A 型行為特質上,得分最高;而當父親、母親採取反應及要求皆少的「忽視 冷漠」管教方式時,其在此向度上的得分最低。依據本研究的結果可知,若父母期待子女發展較符合 社會期待的「努力競爭與成就」的 A 型行為,不能僅僅是給予嚴厲的要求或僅僅是給予正負向的回 饋反應,兩者應同時具備,如在與見童互動時,給予適度的設限;在子女行為過程及結果,給予適切 的反應,使其明白其行為的邏輯後果,將有助於兒童發展有利於社會價值的「努力競爭與成就」的A 型特質。 (二)兒童輔導方面一對於兒童「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之A 型行為,可加強對其 「不當情緒」非理性信念處理:針對成就動機低落兒童,可增加見童對民「逃避困難」非理性信念的 處理 針對「時間緊迫感」及「攻擊性與敵意」傾向高的兒童,輔導工作者可增加兒童對於「不當情 緒」非理性信念的駁斥及處理活動;而針對成就動機低落兒童,輔導工作者除可增加兒童對於「逃避 困難」非理性信念的駁斥及處理活動,應將針對父母設計相關方案,以將管教方式做調整。另外建議

(15)

學校可多開辦兒童理情團體,以協助有 A 型行為傾向但校園生活適應不佳的見童建立合理的信念, 以改善行為。 (三)未來研究方面一包含更多因素之探討 本研究發現兒童的性別及年級、其父母管教方式、兒童本身的非理性信念皆可預測兒童的 A 型 行為,但其預測力僅介於 14.1%-24.8% '顯見其應尚有其他重要變項存在,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在進 行相關變項的探討時,可將「父母親與兒童相處的時間」、「家庭的結構」、「父母親之非理性信念」、 「父母親之 A 型行為」、「兒童本身氣質 J 列入討論外,可增加與學校有關的變項,如「同儕信念及 行為」、「教師信念及行為」的影響,應可增加對於相關研究的週延性。

參考文獻

王鐘和(民 82) :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 文。 王保進(民 89) :視窗版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宋秋萍(民的) :理情團體諮商對國小敵意兒童輔導效采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 李國司蕙(民的) :國小兒童 A 型行為組型與其家庭氣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松林(民 79) :我國青少年非理性觀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宜貞(民 9 1) :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 34 卷, 5 期, 1-20 頁。 林一真(民 80) :見童 A 型量表編製初步報告。測驗年刊, 38 輯, 171-188 頁。 林一真(民 82) :國小見童敵意 'A 型人格和身心適應。中華輔導學報, 1 期, 25-57 頁。 林家興、黃詩殷、洪美玲(民 94) :受保護處分少年家長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家庭環境之調查研 究。教育心理學報, 37 卷, 1 期, 23-39 頁。 施以鵬(民 90) :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同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 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分班碩士論文。 胡脫倫(民的) :優質的 A 型兒童存在嗎?以自我態度、自我效能、學業成就分析之。教育與心理研 究, 27 卷, 1 期, 1-28 頁。 胡悅倫(民 94) :探討青少年 A 型量表之多向性特質。教育與心理研究, 28 卷, 1 期, 75-100 頁。 張春興(民 89) :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許瑛昭(民的) :國小兒童的 A 型傾向與其母親教美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碩士論文。 連廷嘉(民的) :高危險群青少年衡鑑量表編製及其應用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 論文。 楊淑蘭(民 79) :認知一行為取向團體諮商方案對 A 型人格傾向大學生非理性信念、行為組型、壓力 知覺輔導效采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妙芬(民 84) :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采師院學 報, 8 期, 73-102 頁。 蕭見文(民的) :國小學生非理性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Bernard

,

M. E.

, &

Joyc巴,

M.

R.

(1

984). Rational-emotive theory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6)

458

教育心理學報

Burke

,

R. J.

(1

985). Beliefs and fears underlying Type A behavior: Correlates of time urgency and hostility

The Journal ofGeneral Psychology

,

112(2)

,

133-145.

Barlin

,

J.

,

Bl

uen

,

S.

,

&

Moss

,

V.

(1

990). Type A behavior and marital dissatisfaction:

se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achievement striving and impatience-irritability.

Journal ofPsychology

,

l2

4{

3)

,

311-320

Day

,

A.

L.,

Therrien

,

D.

L.,

&

Carroll

,

S. A. (2005). Predict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Assessing the

increm巴ntal

valid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eyond personality

,

Type A behavior

,

and daily hassles.

European Journal ofPersonality

,

19

,

519-536.

Ellis

,

A.

(1994).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 A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treating human

disturbances revised and updated. New Yor

k:

Birch Lane Press.

Ellis

,

A.

(1996).

Betti吭 deepe几個d

more enduring brieftherapy. New Yark: Brunner

lM

aze

l.

Ellis

,

A.

,

&

MacLaren

,

C.

(1

998).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New York: Albert Ellis Institute.

Forgays

,

D. K.

(1

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A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amily

environmen

t.

Adolescence

,

31 (124)

,

841-862.

Gonzalez

,

J. E.

,

Ron

,

N. J.

,

Gutkin

,

T. B.

,

Saunders

, A.,

Galloway

, A.,

&

Shwery

,

C.

S. (2004).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motive

& Behavioral

Disorders

,

12(4)

,

222-235.

Irene

,

R.

,

&

Dorret

,

B. (2006). Genetic analysis of anger: Genetic dominance or competitive sibling

interaction.

Behavior Genetics

,

36(2)

,

216-228.

Jamal

,

M. (2005).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related to job stress and Type A behavior: A study of

Canadian and Chinese employees.

Stress and

Heal,的, 21,

129-137.

Kwok-wai

, c.,

&

Siu-mui

,

C.

(2005).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and goal orientations.

Research in Education

,

74,

9-2

1.

Li

lianne

,

N.

,

Gunilla

,

B.

,

&

Berit

,

H. (2004). Assessing Type A behavior in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 of the overlap between type behavior and hyperactivit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

45(2)

,

145-156.

McGinn

, L.,

Cukor

,

D.

,

&

Sanderson

,

W.

C.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

cognitive style

,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oes

incr巴ased

early adversity influence symptom severity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gnitive style?

Cognitive Therapy

&

Research

,

29(2)

,

2 時-242.

Neal

,

J.

,

&

Frick-Horbury

,

D. (2001).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styles and childhood attachment patterns on

intimate relat

(17)

Shek

,

D. T.

L.

(2005). Perceived parental control processes

,

parent-chilf relational

qualiti巴s ,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

Journal of Genetics

Psychology

,

166(2)

,

171-188.

St巴vens ,

J. (1992).

Applied multivariate

s仿的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N油wah,

NJ: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收稿日期: 2006 年 04 月 14 日 一稿修訂日期: 2006 年的月 04 日 二稿修訂日期: 2006 年 10 月 26 日 三稿修訂日期: 2006 年 11 月 14 日 接受刊登日期: 2007 年 01 月 21 日

(18)

460

教育心理學報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2007

,

38 (4)

,

443-460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Taipei

,

Taiwan

, R.O.

c.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ildren's

Irrational Beliefs

,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Parenting Styles

Jam干eie

Lai

Student Counseling Center

National Kaoshiung Marine University

Ching-Fu Che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hep凹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切n

different parenting styles

,

irrational beliefs

and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Due to a lack of suitable research measures in this

coun訂y

in assessing children' s

irrational beliefs

,

we consulted the works of Albert Ellis' Rational-Emotive-Behavioral

Th

erapy (REBT ) and

other literature both domestic and aboard and developed a Scale of Irrational Beliefs. Fourth and sixth graders

were surveyed using

th巴 Parenting

Style and Degree of Satisfaction Scale

,

the Child Life Beliefs Scale and the

Child Type A Behavior Scale. Based on valid data from 794 participants

,

the important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a)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m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and paternal parenting styles had different irrational

belie品,

with the mothers influence being stronger; (b) Children with neglectful parenting style scored lowest on the item

of Diligent Competition and Achievement; (c) Children' s irrational belief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Tim巴 Sense

of Urgency and

Aggr,巴ssiveness

and Hostility in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Diligent Competi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voids Difficulty in irrational beliefs;

(d) Mood Disorders in irrational belief was most predictive of Time Sense of Urgency and Aggressiveness

and Hostility in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Father Response in parenting style was most

pr'叫ictive

of Diligent

Competi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These research results may be useful to future studies

on parenting education and

childr凹,

s

counseli月﹒

數據

表 4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兒童在非理性信念上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非理性信 1.專制權威 2. 開明權威 3. 忽視冷漠 4. 寬鬆放任 單變量 念量表 ( 103 人) (1 67 人) (368 人) (1個人) A (F) M SD M SD M SD M SD 強求贊許 16.23 3.84 16.21 4.44 16.08 3.89 16.30 3.95 .937* .10 過高期許 16.20 4.08 15.61 4.55 15.62 4.04 15.82 4.03 .59 過度非難 15.20
表 10 非理性信念與 A 型行為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Cn = 792) 非理性信念 典型因素 A 型行為 典型因素 Xl X 2 X 3 η1 η 2 η3 強求贊許 -.22 .21 -.22 時間緊迫感 -.84 -.14 -.52 過高期許 -.45 .02 -.15 努力競爭與成就 -.34 93 -.14 過度非難 -.34 -.09 -.29 攻擊性與敵意 -.88 -.16 .44 挫折反應 -.41 -.16 -.08 不當情緒 -.75 -.34 -.05 過度憂慮 -.57 -.03
表 11 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理性信念聯合預測A 型行為組型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N=73t) 預測變項時間緊迫感 選入 多兀相關 決定係數 增加解釋 模式 原始 B 標準 t1直 變項 係數 R R 2 !'1 R 2 F 值 化 β 不當情緒 .270 .075 075 62.16* .114 .225 4.63* 過度關切 .303 .092 017 36.72* .063 121 2.89* 過度依賴 327 .107 .015 29.14* -.068 -.141 -3.13* 性別 34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light beam incident on a small circular aperture becomes diffracted and its light intensity pattern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aperture is a diffraction pattern with circular

In summary,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new family of smoothing functions and correct a flaw in an algorithm studied in [13], which is used to guarantee

Mathematical theories explain the relations among patterns; functions and maps, operators and morphisms bind one type of pattern to another to yield lasting

• A cell array is a data type with indexed data containers called cells, and each cell can contain any type of data. • Cell arrays commonly contain either lists of text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ype case as pattern matching on values Type safe dynamic value (existential types).. How can we

Subsequently, the relationship study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culture, quality consciousness, service behavior and two type performances (subjective performance and relative

Measures of driver behavior and cognitive workload in a driving simulator and in real traffic environment - Experiences from two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sweden,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