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科台中園區周邊人口變遷與土地利用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科台中園區周邊人口變遷與土地利用之研究"

Copied!
1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國屏 博士. 中科台中園區周邊人口變遷與土地利用 之研究. 研 究 生:粘銧益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八月.

(2)

(3) 謝. 誌. 一直羨慕於周遭同事紛紛從研究所畢業,因此決心在離開久遠的學生年代二 十多年之後,再次重返校園;而身為一個國小老師,為了在訓勉學生「活到老, 學到老」這句話時更具說服力,並為家中即將面臨升學關卡的小孩 ,給他們一些 正向的啟發示範,毅然投入了工作、功課兩頭忙的日子裡。回想這三年研究所生 涯,過程總是漫長的,箇中甘苦也唯有親身經歷方能深刻體會 ,但當通過口試、 畢業來臨之際,回首這來時路雖有萬般感觸,卻感一切都是值得且令人振奮的 。 回憶起那醞釀思索論文期間,總難免會想像著當最後要提筆撰寫謝誌這一 刻,內心那份悸動與感恩是如何澎湃。能在離開校園青澀年華如此之久後重拾課 本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首先要感謝是辛苦指導的周國屏教授,讓我在論文撰寫 上獲益甚多,沒有他悉心審閱、修飾與鼓勵,本論文之完成恐仍在未定之天;其 次感謝口試委員羅啟宏與薛雅惠兩位教授在論文計畫審查期間與口試中不吝指 導並提供寶貴的意見及具體的建議,使論文的修正得以更為完善周延,謹此一併 表達謝忱之意;當然也要對系上在筆者求學期間賜教的所有教授們以及同窗學習 的同伴們致上崇高敬意與感謝之情 ,您們的知識、觀念與經驗對於我在論文的撰 寫上都有積極的啟發性意義 。 最後感謝我的太太及家人在我求學及論文寫作期間的支持與協助,而兩個小 孩乖巧懂事,表現可圈可點也讓我無後顧之憂,使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嘗想人生 每一個階段,每一件事情的完成總需有許多人從旁協助方能成就 一切,今天所幸 有這麼多的貴人陸續出現相助 ,使我的目標能早日達成,衷心感激所有熱心、不 經意、知名、未具名—曾經幫助我的貴人們,並祝福您們永遠順利、平安、快樂。 粘銧益 謹誌於 2010年 7月 15日.

(4) 摘. 要. 中科台中園區是透過成長中心策略,由政府引導發展,整合了高科技產業以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使產業群聚成為經濟發展的成長極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觀 之,科學園區的設立不僅能幫助高科技產業的成長 ,同時亦能帶動區域經濟發 展,並提供大量工作機會,吸引外來就業人口遷居移入,由於經濟的發展,各種 新興的經濟機會將吸引更多衍生性人口入駐周邊地區 ;新的移民基於經濟、社會 環境等不同目的之需求,表現在土地規劃的空間型態上 將產生轉變,使台中園區 周邊地區土地利用方式也隨之改變 。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於分析台中園區自 1998至 2008年設置前後,鄰近 地區人口及土地利用型態轉變情形,由研究中發現,本研究區內人口的變遷與園 區產業的擴張有密切關聯,人口不僅數量增加,品質的提高也相當明顯,由於人 口結構的年輕化及女性人口的增加,無論大雅鄉或西屯區,其撫養比與性別比逐 年下降,而人口的空間分佈亦逐漸往外擴展至鄰近台中園區周邊各村里 。 台中園區的崛起除帶動人口的引入 ,也加速地區土地開發的腳步 ,2003年 以後,除園區基地由農業生產樣貌轉化成高科技廠房林立的 現代化都市風貌 之 外,周邊地區以園區南側土地利用型態改變最大 ,由於人口的移入增加對生活空 間的需求,各式新建築紛紛與此區開展,商業空間也不斷蔓延,區域內房地價格 大幅攀升,除創造巨額的經濟價值之外,更進一步繁榮了周邊地區的經濟。. 關鍵詞:中部科學園區、成長極、人口變遷、土地利用. I.

(5) Abstract Taichung Science Park,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the growth center strategy of the government, integrates the Hi-Tech industry to bring the releva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become the growth pol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aichung Science Park can not merely help the Hi -Tech industry grow, but it can also br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it can offer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from othe r places and attract the employees to settle there. Based on the various demands of econom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land planning will be changed and the pattern of the land use will be also changed in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Taichung Science Park.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in the areas surrounding the Taichung Science Park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8 to 2008.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we find that population growth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industry expansion in Taichung Science Park.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are obvious increasing. As the ag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tends to be younger and the femal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the dependency ratio and sex ratio decrease year by year in Daya and Situn distri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both districts gradually expands outward to the areas near Taichung Science Park. The rise of Taichung Science Park not only attracts the inflow of populati on, but it also accelerates the speed of l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year of 2003, the landscape of land use in Taichung Science Park has greatly change d from agricultural land to modern buildings.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in the southan part of. II.

(6) Taichung Science Park is guite obvious. Due to the move -in population, the demands for living space are also increasing. Many new buildings keep expanding in this area, so the prices of house and land have greatly risen in the region. It has produced a huge economic profit and has brought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Keywords:Central Taiwan Science Park, growth poles, population change, land use. III.

(7)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相關理論探討·············································································11. 第二節. 實證文獻回顧············································································· 27. 第三章 中部科學園區的發展現況與優勢 第一節. 國內科學園區的發展脈絡·························································32. 第二節. 中部科學園區的設置與發展現 況·············································36. 第三節. 台中園區的發展優勢································································· 47. 第四章. 台中園區設置前後鄰近地區之人口變遷. 第一節. 大雅鄉之人口變遷·····································································52. 第二節. 西屯區之人口變遷·····································································66. 第三節. 台中園區對鄰近地區人口變遷之影響·····································82. IV.

(8) 第五章. 台中園區與周邊地區的土地 利用轉變情形. 第一節. 台中園區的土地利用情形·························································86. 第二節 台中園區周邊土地的利用情形··················································94 第三節 台中園區開發對於地區土地利用 之影響································10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2. 第二節. 建議····························································································115.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117 西文部份···························································································· ··········120 相關網路資料·························· ····································································123. 附錄 附錄一. 中部科學園區有效核准廠商一覽表 ··········································125. 附錄二. 台中園區南側各區段土地 87-97年之公告現值·······················130. V.

(9) 表. 次. 表 3-1 中部科學園區分期擴建情形······························································ 37 表 3-2 中科廠商進駐家數及投資情形 ···························································40 表 3-3 中科三大園區從業人員人數統計 ·········· · ············································44 表 3-4 大台中地區就業人口之教育程度比例···············································49 表 3-5 中部地區大專院校一覽表··································································· 49 表 4-1 大雅鄉、台中縣民國 87-97年人口成長率比較··································53 表 4-2 台中園區從業人員居住於台中縣人數統計表 ···································54 表 4-3 大雅鄉人口成長概況··········································································· 54 表 4-4 大雅鄉 87〜97年人口性別比例及撫養比··········································56 表 4-5 大雅鄉 87年底及 97年底 15歲以上人口之教育組合························57 表 4-6 大雅鄉各村人口分佈變化··································································· 60 表 4-7 大雅鄉各村 87-97年人口增減率之比較············································62 表 4-8 大雅鄉各村人口數及密度··································································· 65 表 4-9 大雅鄉各村人口密度增減之比較 ·······················································65 表 4-10西屯區、台中市民國 87-97年人口成長率比較··································66 表 4-11台中園區從業人員居住於台中市人數統計表 ···································67 表 4-12西屯區人口成長概況································································ ···········68. VI.

(10) 表 4-13西屯區 87〜97年人口性別比例及撫養比··········································70 表 4-14西屯區 87年及 97年 15歲以上人口之教育組合································7 1 表 4-15西屯區各里人口分佈變化··································································· 74 表 4-16西屯區各里 87-97年人口增減率之比較············································76 表 4-17西屯區各里人口數及密度··································································· 80 表 4-18西屯區各里人口密度增減之比較 ·······················································81 表 4-19台中園區從業人員居住地區分布比較表 ···········································83 表 4-20中部科學園區歷年就業人數與教育程度統計表 ·······························84 表 5-1 台中園區基地行政區域轄屬及原所有權屬面積表 ···························87 表 5-2 台中園區土地使用分區面積表 ···························································87 表 5-3 園區事業專用區土地開發租用現況 ···················································88 表 5-4 中科特定區土地使用分區計畫表 ·······················································96 表 5-5 台中市各行政區 87-97年公告土地現值調幅一覽表 ······················106 附表 2-1信安段 87-97年之公告土地現值····················································130 附表 2-2民安段 87-97年之公告土地現值····················································130 附表 2-3國安段 87-97年之公告土地現值····················································131. VII.

(11) 圖. 次. 圖 1-1 中部科學園區地理位置······································································· ··3 圖 1-2 研究架構圖····························································································· 6 圖 1-3 研究流程圖····························································································· 7 圖 1-4. 研究區域································································································· 9. 圖 3-1 新竹科學園區歷年營業額趨勢圖 ·······················································33 圖 3-2 台南科學園區歷年營業額趨勢圖 ·······················································35 圖 3-3 台中園區地理位置與聯外交通路線圖 ···············································39 圖 3-4 中部科學園區累積投資金額變化 ·······················································41 圖 3-5 中部科學園區歷年總營業額成長趨勢圖 ···········································42 圖 3-6 中部科學園區各產業營業額比較 ·······················································43 圖 3-7 中部科學園區各產業就業人數 ···························································43 圖 3-8 中部科學園區從業人員教育程度比例圖 ···········································44 圖 3-9 台灣西部高科技產業走廊··································································· 46 圖 3-10台中縣市工業區分佈圖······································································· 50 圖 4-1 大雅鄉人口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與總增加率變遷圖 ·················55 圖 4-2 大雅鄉 87年底及 97年底 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變遷····················58 圖 4-3 大雅鄉各村行政區域圖·······································································59. VIII.

(12) 圖 4-4 西屯區人口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與總增加率變遷圖 ·················68 圖 4-5 西屯區 87年底及 97年底 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變遷····················71 圖 4-6 西屯區各里行政區域圖······································································· 72 圖 5-1 台中園區動土前大肚山台地原貌 ·······················································86 圖 5-2 台中園區內中科路上··········································································· 86 圖 5-3 民國 92年底之台中園區······································································ 89 圖 5-4 完工後的友達廠房···············································································89 圖 5-5 管理行政大樓外貌··············································································· 90 圖 5-6 中科路、科雅路交會路口····································································· 90 圖 5-7 台中園區土地使用示意圖··································································· 92 圖 5-8 南區的高架水塔··················································································· 93 圖 5-9 西區的高架水塔···································································· ···············93 圖 5-10中科特定區計畫範圍示意圖······························································· 95 圖 5-11中科特定區土地使用分區計畫圖 ·······················································97 圖 5-12台中園區鄰近新興商圈·······································································99 圖 5-13愛買-薇風商圈商店分布示意圖·······················································100 圖 5-14薇風生活廣場商店分布示意圖 ·························································101 圖 5-15中科購物廣場(TechMall)商圈商店分布示意圖························103. IX.

(13) 圖 5-16全國與台中縣、市 87-97年公告土地現值調幅比較························105 圖 5-17台中縣、市與大雅鄉、西屯區 87-97年公告土地現值調幅比較······105 圖 5-18西屯區與台中園區鄰近區段 87-97年公告土地現值調幅比較······107 圖 5-19民國 88年台中園區南側周邊土地航照圖像 ····································110 圖 5-20民國 92年台中園區南側周邊土地航照圖像 ····································110 圖 5-21民國 94年台中園區南側周邊土地航照圖像 ····································111 圖 5-22民國 97年台中園區南側周邊土地航照圖像 ····································111 附圖 2-1台中園區南側各區段土地分佈示意圖 ············································132. X.

(14)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1980年12月,新竹科學園區正式成立,藉著優良的投資環境,陸續引進高科 技廠商、技術與人才,20多年來,資訊科技產業已成為台灣產業的主力 ,資訊產 品的出口值更躍居世界前茅,新竹科學園區被譽為「亞洲最成功的一個科學園區」 (Castells,1998),科學園區的角色正是目前帶動台灣產業前進的火車頭。為 積極建設台灣成為科技島,促進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並落實地方區域均衡發展的 目標,政府繼新竹科學園區之後,1996年7月著手開發台南科學園區,幾年來隨 著廠商陸續進駐,產業聚落形成,南科的營收也逐年呈跳躍式的成長 。有了新竹 與台南科學園區開發成功的經驗,加上衡量全球科技產業發展趨 勢及產業分工角 色演變,政府決定在中部設置第三個科學園區 。2001年9月24日國科會經過多次 評選,宣佈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圖1-1)落腳於台中縣大雅鄉與台中市西屯 地區交界處1,並於20 03年7月動工,廠商亦隨之進駐建廠陸續開發。六年多來, 中部科學園區已成功打造為中部地區高科技發展的核心,帶動中台灣高科技產業 蓬勃發展,協助中部傳統產業轉型與升級,並連結了新竹、台南科學園區形成一 條綿密的台灣西部科技走廊,奠定台灣成為綠色矽島的基礎 。 中部科學園區無論就其規劃開發時程,建廠、招商速度,以及投資金額、營 業收入的攀升等,可說是台灣科學園區發展史上一個典範 。以台中園區為例,其 累計投資金額從 2003年底的新台幣 4255.6億躍升為 2007年底的 17132.91億 元,產值也從 2004年的 0.5億攀升至 2007年為 2563.77億元,並創造就業機會 1. 中部科學園區前三期包括台中縣大雅鄉與台中市西屯區交界 的台中園區、台中縣后里園區及雲林縣 虎尾 園區。第一期先行開發台中縣大雅鄉與台中市西屯區土地 ,第二期擴大開發台中基地及雲林縣虎尾園區 部分,第三期開發后里園區部分 。. -1-.

(15) 達 19,321人2,推估每年將以 1000億的營收成長以及創造 50 00個工作機會的速 度擴展。因園區發展迅速,用地不敷廠商需求,台中園區與后里園區土地核配率 至 97年底分別為 99. 74%、99.29%,而虎尾園區也有 79.17%3,可出租土地面 積僅剩 10.27公頃,近期規劃的第四期擴建工程4,更說明這一個中部科技產業重 鎮其發展的潛能。 科學園區允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推手,由政府引導發展的中部科學園區,乃是 透過成長中心的策略,於適當地點設置核心園區後,再加以鄰近地區衛星園區之 建置,整合產業供應鏈帶動附近相關產業之發展 ,使產業群聚成為經濟發展的成 長極,促進中部地區的成長。以區域發展的角度觀之,科學園區的設立不僅能帶 動區域性經濟及地方發展,同時亦幫助高科技產業的成長,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並培育創新研發專業人才,更能提升當地的經濟生活水平,吸引外來人口的大量 移入。 從成長極的概念中可得知,地區發展會因某些發展核心之影響而造成空間差 異(鄒克萬、黃書偉,2003),因此,投資金額龐大,廠商營收屢創新高的中部 科學園區與地方變遷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高科技產業吸納較高所得員工進 駐,更創造高水平的生活,無數的工作機會吸引大量人口的移入,而因應人口的 快速增加帶動住屋的需求及生活所需的商機,也牽引了當地土地的利用方式,所 有的經濟、產業、社會、環境空間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與影響 。因此,允為中部 地區高科技產業成長中心的 中部科學園區,透過政策的引導,環境的創造,吸引 許多高科技產業、人才的投入,形成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區域。園區這幾年的變 遷其產業發展狀況如何?是否形成了產業聚落的型態?聚集經濟帶來的人口動 態又出現怎麼樣的樣貌?而園區設立前後周邊地區的土地使用方式如何轉變? 這些都是本研究想要了解與探討的問題 。 2.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 「 中部科學園區建設計劃 」 ,網址:ht t p : / / t h e me . c e p d . g o v . t w/ c e p d _ p l a n / ma i n 0 6 _ 5 . h t ml 。.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 0 0 8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97 年年報」,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第四期基地位址於 9 7年 8月 2 0日落腳彰化縣二林鎮。. 4. -2-.

(16) 圖 1-1中部科學園區地理位置圖. 二、研究目的 政府設立科學園區作為區域發展的目的,乃基於成長極的策略,經由科學園 區衍生的波及效應,透過對特定地區的投資建設 ,帶動地區間關聯產業的成長 , 達到聚集經濟的效果,並促進產業的發展,帶動人口的遷移,進而促進區域經濟 的成長。隨著國內外經濟、產業型態的快速演變,學界對科學園區的研究人數 漸 多,研究的主題也呈現多向性的樣貌 ,目前國內對科學園區的研究,大致集中在 對新竹、台南兩園區的探討,而討論的內容大致可分為(1)對園區產業發展、 績效評估與競爭力的分析, (2)從空間結構、區域發展角度,分析園區設立前後 的演變, (3)剖析科學園區對於居民生活、地方產業的影響情形, (4)從環境保 護的觀點來討論園區設置的正當性等幾類 (詳見第二章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 -3-.

(17) 至於中部科學園區由於設置較晚,相關的研究仍屬零星,探討的主題也僅限 於幾個議題上,例如研究中部科學園區設置後對鄰近地區大氣懸浮微粒的影響以 及針對土地開發對環境衝擊評估提出看法建議等,然而這些研究並無涉入討論中 部科學園區與區域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台中園區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其 產業區域範圍內人口的變遷與土地利用型態的變動情形 。許多文獻也指出,科學 園區的設置除了帶動科技產業的成長之外 ,其所引發的經濟擴散效應,也會導致 地區的空間結構產生了轉化作用 ,並影響區域內的土地利用、產業結構、人口動 態的變遷(楊長青,2005;梁鳳如,2006),因此科學園區的設立將是區域變化 的原動力。 一項重大建設的投入,不應只對國家經濟或週遭環境造成影響衝擊,對於地 方與區域的發展亦應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尤其中部科學園區在經歷這幾年的發 展,區內外的土地使用形態和周圍地區的人口組成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而這 些轉變對於中部科學園區的發展而言,是循著竹科、南科發展模式的再複製,抑 或是中部科學園區正進行著另一種發展樣貌,這些都將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 1.瞭解中部科學園區設立的過程 與台中園區產業發展及產業聚落形成狀 況。 2.分析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設置前後地方人口變遷的情況。 3.探討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設立前後周邊地區土地利用的轉變情形。. -4-.

(1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基於前述之目的,本研究擬將分析對象界定在中部科學園區最早設置的台中 園區,將交互運用文獻、理論的整理閱讀及相關統計資料的蒐集分析,並配合田 野實地訪查紀錄,以便能清楚描繪出台中園區形塑的過程與 鄰近地區發展變遷的 情況。 (1)文獻回顧法 研究中將蒐集過去關於科學園區與地方發展關係之相關研究論著 ,其次 分析國內外與本文相關理論及文獻,並透過相關書籍、期刊論文、研究報 告加以分析整理,以瞭解過去對於科學園區與地方發展之關係,進而建立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對台中園區的發展現況加以分析 。 (2)統計圖表分析法 次級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主要來自於各級政府的統計資料與中部科學工業 區管理局出版或網站公佈的各項統計數據 ,參酌上述的相關文獻理論與 實地訪查整理成統計資料,並將相關數據繪成統計圖表,作為本文分析 的基礎。而統計圖表能將抽象數據以具體圖示的方式清楚表達出 ,故在 對現況資料分析時,以圖表方式表現,可以清楚掌握研究目的之意涵, 藉以了解台中園區目前的產業成長脈絡與 園區設置前後周邊地區人口發 展及土地利用的情形。 (3)實地觀察與訪問 為了補足統計資料上的不足,故採用實地觀察與訪問,透過實地的勘察訪 問,了解台中園區與周邊地區的土地規劃利用情形。 茲將本研究之架構表示於圖 1-2。. -5-.

(19) 科學園區設立的背景. 科學園區設立的階段劃分. 中部科學園區設置. 中部科學園區發展現況檢視. 中科台中園區鄰近地. 區環境的轉變情形. 中部科學園區產業特. 色與產業聚落的發展. 國內科學園區發展概. 述及產業發展動態. 人口成長、分佈與變遷. 土地利用型態變遷. 結論. 圖 1-2研究架構圖. -6-.

(20) 二、研究流程 根據上述之研究架構,本研究擬以下列流程進行(圖 1-3). 研究動機. 確立研究目的. 確立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擬定研究範圍 文獻與次級資料的蒐集. 相關文獻資料匯整研讀. 實地調查訪問. 資料整理與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討論與修正 結論. 圖 1-3研究流程圖. -7-.

(2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1) 時間範圍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自 1999年開始籌設,20 03年 3月奉行政院核定成立 中科籌備處,2003年 7月即正式動工開發。本研究擬以 2003年 11月 第一家核備獲准進駐園區的友達光電公司建廠開發 5之前後五年(1998 年-2008年)為研究分析的時間範圍,以該期間內有關中科台中園區設 立過程、產業發展概況加以篩選,蒐集與研究目的相關之資料,並彙整 有關園區發展與鄰近區域人口、土地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調查、報導 與統計資料進行分析,以利進行後續的歸納探討。所選定的該時間範圍 內可以客觀觀察出台中園區的發展情況並比較出台中園區設置前後對 周邊地區人口、土地的變動情形與影響程度 。 (2) 空間範圍 本研究透過探討中部科學園區的設置及產業發展成長過程,來分析高科 技產業的投資建設對地區人口、土地變遷的影響。由於中部科學園區基 地範圍分布於中部多個縣市,限於研究時間及人力、經費因素,本研究 無法將整個中部科學園區納入研究範圍,在考量研究對象並檢視過研究 目的之必要性後,選擇以台中園區所在的台中市西屯區與台中縣大雅鄉 為主要研究區域,以期歸納整理出台中園區的設置對鄰近地區 人口變遷 的綜合影響;此外,爰於園區外圍周邊土地由於中科特定區之劃設 ,目 前仍在禁限建期間,土地的開發轉變仍屬有限,故台中園區設置後其鄰 近土地利用型態轉變之效應,目前仍偏重於南側特定區外的西屯地區 , 因此本文論述周邊土地利用情形之轉變,乃以此範圍為主要區域。 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 0 0 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9 2年年報」,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8-.

(22) 茲以圖 1-4標示本文研究範圍的相關位置如下所示。. 圖 1-4研究區域. -9-.

(23) 二、研究限制 (1) 一個龐大的投資建設所影響的層面範圍是相當廣泛的,並非僅限與所在 地區產生關聯,和鄰近的鄉鎮亦可能產生連動影響,其範圍可能遍及整 個台灣,甚至全球,但是本研究無法對台中園區確實影響的空間範圍做 清楚的界定。 (2) 檢視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台中園區的設立 前後對地區人口變遷以及土 地利用型態的轉變,但是地區人口、土地的演變除了受成長中心設立的 影響外,地方產業的榮枯、交通建設的投入、區域經濟的發展乃至於公 共部門政策的制定,亦可能是其中的因素,因此很難明確描繪出其演變 是受到台中園區發展的影響或其他因素所共同造成的,也很難評估這些 因素彼此影響的程度。 (3) 本研究的主題將範圍界定在中 部科學園區台中園區為研究對象,但中部 科學園區基地分佈甚廣,研究中未將整個中部科學園區對中部地區的影 響納入分析探討,使本研究仍有不足之處。 基於上述的限制與不足處,因此本研究關心的議題是比較一個重大投資設置 前後其周邊土地利用及人口發展的轉變情形 ,至於這些轉變究係成長中心本身或 與其他相關因素所共同造成的,則非本研究之主要宗旨與目的。. - 10 -.

(24)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相關理論探討. 一、科學園區的設置與定義 科學園區的設立,成為近年來許多國家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主要策略。從 1970 年代開始,隨著資訊、通訊科技的發達帶動國際間的交流更為頻繁 ,競爭也日益 激烈,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外 ,對於其經濟發展的影響更 加顯著,因此各國無不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 ,期望透過科技技術的提升,來帶動 國內經濟的發展。本段擬先透過對科學園區的設置與各機構組織和專家學者對科 學園區的定義之回顧,來探討科學園區的特性。. (一)科學園區的設置 科學工業園區(science-basedindustrialpark)又稱科學園區(science park)或科技園區(technologypark),是高度結合資金、技術與研發資源,以 加速技術的創新及其成果應用的一種科技型經濟特區 。這種型態的園區最早形成 於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美國,由史丹福大學於舊金山設立史丹福研究園 區(StanfordResearchPark)開始,70年代後逐漸在世界各國興起,80年代末以 來,西方經濟處於長期衰退之中,但同時期科學工業園區卻迅速成長 ,90年代進 入高峰期。這期間美國園區數量已達300多個,法國有35個,日本也有22個(高 洪深、楊宏志,2003)。而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工業園區也不斷興起 ,僅印度就有 19個,而中國大陸將陸續完成152個高科技園區最為驚人。目前世界各國發展成 功的科學園區相當多,例如美國舊金山的史丹福研究園區(矽谷) 、波士頓的128 號公路園區,英國的劍橋科學園區,日本的筑波科學城、新加坡的新加坡科學園 以及我國的新竹科學園區等 (李育良,20 06)。. - 11 -.

(25) (二)科學園區的定義 根據國際科學園區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cienceParks; IASP)的定義,科學園區是由一群特殊的專業人員來經營管理的組織 ,其主要目 標在強化結合研發與產業發展之企業組織的競爭力與創新文化的發揚 ,來增加社 會共同體的財富。為達成這個目標,科學園區必須促進大學、研究機構、公司、 市場之間的知識與科技交流,透過培育計畫與資產分派的過程,促進具有創新能 力之廠商的形成與成長。此外,也必須提供其他結合高品質的空間與設施之附加 價值服務。 美國大學研究園區學會(AssociationofUniversityResearchParks ;AURP) 定義科學園區為一種促使產業與大學、公私部門高等研究機構或研究中心間的合 作連結,進而協助大學與廠商進行技術 與經營管理技巧之移轉,並扮演促進研 發、協助新公司成長與經濟提昇的機構 。 英國科學園區協會(UKScienceParkAssociation;UKSPA)解釋科學園區 為具有下列功能的資產機構:與大學、高等教育機構或研究中心存在正式或作業 上之連結,用來鼓勵知識密集的企業形成與成長 ,並具備有將技術與經營策略移 轉給企業之管理功能。 Chorda (1996)認為科學園區是一個高度創新網路的集合體 ,提供了科學、 技術、教育和企業的連結,同時也提昇地區的競爭力;而科學園區的功能有協助 新公司的成立與發展,促進技術移轉並達到研究機構與企業共同研發的 成效。 LuisSanz(2001)將科學園區定義為一個由提供附加價值服務的特殊專業團隊 所經營管理之實體空間,而其主要宗旨在增加園區內部廠商、研發機構以及積極 提升品質與革新的企業團體之競爭力 1。李國鼎與陳木在(1987)認為科學工業園 區成立的目的在於集中國內工業界的菁華,引進高級技術工業與技術人才,激勵. 1. 轉引自吳敏華(2 0 0 2),頁 2 9 。. - 12 -.

(26) 國內工業技術的研究創新,促進高級技術工業的發展,並明確指出科學園區的精 神在於產品研究發展,創新能力的建立與帶動我國尖端科技的發展。孔憲法 (1996)則將科學園區定義為經由規劃開發的產業地區 ,其基本目的在培育、聚 集重視研究發展活動的廠商與機構 ,以發達高科技產業。 而我國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一條規定 :「為引進高級技術工業及科 學技術人才,以激勵國內工業技術之研究創新,並促進高級技術工業之發展,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依本條例之規定,得選擇適當地點,報請行政院核定設置科 學工業園區。」同法第三條亦規定:「本條例所稱科學工業,指經核准在園區內 成立從事高級技術工業產品之開發製造或研究發展 之事業。...,其投資計畫 須能配合我國工業之發展、使用或能培養較多之本國科學技術人員,且投入研發 經費佔營業額一定比例以上 ,並具有相當之研究實驗儀器設備 ...」。 綜合上述各機構組織與專家學者對科學園區之定義,本研究認為科學園區設 置的目的是提供科技產業一個優良的 發展環境及完整的軟硬體設施,並促進與大 學、研究機構的交流,將研究與生產結合,藉由產與學的連結使技術移轉,提昇 工業技術水準,同時引進高級技術工業與科技人才創新研發 ,以促進高科技產業 的發展。而科學園區之功能在於提供育成環境 ,並有效率的使用研發資源,使科 學研究能進一步轉為科技創新與實際產出 ,創造就業機會並增進產業競爭力,進 而對於區域經濟甚至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有所貢獻 。. 二、群聚效應理論(ClusteringEffectTheory) (一)產業聚落(IndustrialCluster) 產業聚落有數種型態,其中科學園區即屬於產業群聚的一種典型模式,台灣 自 1980年開始設立科學園區以來,園區不但逐漸成為我國產業群聚的地理場所 , 也是帶動各地經濟發展的成長動力,並發揮著積極的推動和擴散效應,因此國科. - 13 -.

(27) 會依據我國「科技白皮書」的規劃2,針對高科技產業長期發展的需求,於全國各 縣市適當地點設置科學園區,並採適度分散核心科學園區所在地 方式,在核心園 區周邊發展各類型衛星園區,以期能形成高科技產業聚落,帶動傳統產業升級, 達成區域均衡發展與提升國家競爭力之長遠目標 。. (1)產業聚落的定義 Poter (1990)對於產業群體的概念定義為: 「產業或企業緊密聯結在一起 , 透過產品或資訊流通,使彼此的利益能夠互補。群體中的成員通常包括生產者 , 消費者以及競爭者,基於地理上的接近促進了彼此的生產效率與專業性 」 。因此, 產業聚落通常是指一群專業化廠商,基於地理上鄰近性、產業技術鏈、相關同業 等因素,組織成複雜的網絡運作,在競爭和合作中享有降低生產成本、交易成本 的利益,並能取得專業勞工及知識技術等競爭優勢的特定領域產業群體 (Amin& Thrift,1995;Storper,1997; Gertler,2003);Hill&Brennan(2000)進一 步指出,以核心產業及其完整的上下游產業所組成的產業聚落往往具有競爭優 勢,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提升區域的競爭優勢。而這些地理上集中,相互 獨立又相互關連的企業和機構,由於市場與非市場的連結而相互依賴,彼此有相 同性,也有互補性(Cooketal.,2001)。 因此,產業聚落並非僅在地理上集中的外在現象,其在內部的關係,彼此的 交流、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才是產業聚落的本質 ;聚落內相關產業聚集,除了有利 於彼此技術與知識交流,並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藉此達到相互依存 產業的連鎖聚集。Por ter結合產業聚落與競爭優勢的概念,提出了一個具有競爭 優勢的產業發展環境架構,包括:優勢的群聚產業、良好的經濟基礎以及優質的 生活與工作環境;而產業聚落的現象除了對企業的競爭力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 9 9 7 ) , 「中華民國科技白皮書-科技化國家宏圖」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 0 0 3 ) ,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白皮書-科技發展遠景與策略」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 - 14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se programmes are operated by 11 degree-awarding self-financing institutions registered under the Post Secondary Colleges Ordinance (Cap. 320) or statutory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專案執 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