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之研究"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之研究

葉興華

*

摘 要

本文目的有二:(1)了解臺北市國小教師選擇教科書時的歷程與重視的項 目。(2)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教科書的方式與困難。研究的方式主要以自 編之「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調查問卷」為工具;並在調查結果統計後, 再依地區、規模,級任與科任教師等因素,選擇五位熟稔教科書選用情形之教 師進行訪談。研究的結論為:(1)教科書選擇已經邁向制度化,但過程專業化 可再加強。(2)教師選擇時比較關注一般性的項目,關注的範圍應再擴展。(3) 教師以分工合作方式解決選擇時間不足的問題,但在團體決定的過程中仍受諸 多因素的影響。(4)教師仍苦於版本領域內容間的重複,跨領域和年段選擇組 織之間的協調統整應再加強(5)教師倚賴教科書的情形普遍,仍視其為最重要 之教學和學習素材。最後,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教師選用教科書參考。 關鍵詞:教科書選擇、教科書使用、課程實施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2)

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之研究

葉興華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新教科書的出現以及教師層級的實踐,是確保新課 程能夠落實的重要環節。雖然許多學者一再呼籲,教科書僅是教學素材的來源 之一,但 McCutcheon(2002,157)、Westbury(1985)等指出,長久以來在各 階段教育中,教科書都是教學和學習的最重要素材。未來教科書的形式雖然會 隨著科技而改變,但在課程和教學中的地位卻難以取代(Farrell,2003;Daniels & Zemelman,2004;Tanner,2003;Foster & Nicholls, 2008)。

從中西的教科書發展歷史中可以發現,教科書大致是由傳統的經籍,演化 成為專為各階段學校教育編寫的系統化教材(Tanner,2003);從單一的書本, 衍生成為在書籍之外還有多樣的輔助媒體(Farrell,2003);自單一的版本邁向 多元版本供選擇。在這樣的演化過程中,因為教科書的選擇性日漸豐富,與學 校教育績效的逐漸受到重視,使得教科書的選擇和使用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近年來,我國國小階段進行了一連串的課程改革,重視教師的賦權增能, 在教材方面的具體做法包括:開放審定本的教科書,由各校教師自行選用;鼓 勵教師自編教材、運用多元的素材等。這些做法在教育的學理上具有適應個別 差異、豐富學習經驗、促進教材品質提升等功能(林幸姿,1998),但也引發 了編審人才不足(葉文芳,2000);教科書內容與能力指標的配合度值得商榷 (謝慧伶,2003);教科書主題統整淺化知識系統(邵駿豪,2001);版本間 內容差異大(高一菁,2001;曾秀鳳,2002);更換版本頻繁,學習缺乏連貫 (張玉芳,2004)等問題。上述的這些問題固然直接曝露了教科書開放後教科 書編輯、審查的問題,但也突顯了教師教科書選擇和使用環節上的問題。如果

(3)

教師在教科書選擇的過程中,能夠謹慎而為充分了解各版本的特性;在使用的 過程中,能夠不把教科書奉為聖經,發揮專業自主的能力,做適度的增刪調整, 前述的問題就可獲得改善。 我國社會向來重視升學考試,而教科書的內容便是考試的依據。雖然近來 的教育改革強調課程鬆綁,希望在考綱不考本的情形下,賦予教師在選擇和使 用教科書的過程中更多專業自主的空間,讓教師能夠在考量學生的需求下做更 適切的選擇和使用。但在我國社會中,將教科書視為聖經的觀念根深蒂固,教 師在選擇和使用教科書的過程中,不僅面臨專業能力的考驗,也要承受廣大的 社會壓力,而教師是否能夠充分的發揮專業自主,有效的使用教科書,為學生 提供適性的教學,是需要關切的議題。臺北市是臺灣的首善之區,家長對於教 科書開放所衍生的問題更加關切,因此一綱一本的想法,或者與鄰近的臺北縣、 基隆市共選版本等提議,都一再成為選舉、和政治上所關切的議題,在這些議 題熱烈討論之時,探討臺北市的國小教師究竟如何選擇和使用教科書,應比陷 入選舉或是政治議題的討論更具意義。 此外,我國國小教科書開放審定本已有十餘年的時間,經過了這一段不算 短的時間後,學校教師究竟如何進行選擇的工作?重視的項目是哪些?選擇了 之後,教師如何使用教科書?是不是能夠符合課程改革的期待,做適度的增刪? 或者是使用是否遇到一些困難等。這些問題如能加以探討,將有助於日後教師 更有效的選擇和使用教科書,此也才是解決目前許多教科書爭議的根本之道。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有二: (一)了解臺北市國小教師選擇教科書時的歷程與重視項目。 (二)探討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教科書的方式與困難。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教師依據相關之規定進行教科書選擇和使用的歷 程。在選擇的部分主要關心的是:教師選擇教科書機制、時間、考量的重點, 結果及困難等。在使用部分則包括:選擇與使用人員的一致性、困難的領域、 使用過程,及需要的協助等。

(4)

貳、臺北市國小教科書選擇機制與教科書使用

一、臺北市國小教科書選擇機制分析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協助國小進行教科書選用,曾於八十五年頒布《臺北 市國民小學教科圖書參考事項》,並分別於八十八、九十年進行修訂,成為各 校選擇教科書的依據。在該參考事項中除了對可選擇的版本進行規範外,也對 於選擇的組織、選擇的人員、選擇的程序、考量的內容等進行說明。 在教科書選擇的組織方面,規定各校應以年級、年度或領域為單位組成教 科圖書選擇委員會,由教務主任擔任召集人。選擇的人員包括教學組長、設備 組長、領域召集人或學年代表、對該領域教材教法有深入研究的教師、任教該 年級該科全體教師、家長會代表。教科書選擇委會開會時由委員互推主席,並 得邀請學生代表參與。 在教科書選擇的規準方面,學校所設計的選擇表應包括教科圖書的物理屬 性、內容屬性、使用屬性和發行屬性等指標。另外,也規定同一年級同一科目 同一學年以採用一種版本為原則;選擇工作應在該學年七月底完成。 從前述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訂定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科圖書參考 事項》內容觀之,在組織人員方面符合將教科書的選擇權回歸於教師、採行集 體決策、避免讓教科書選擇成為少數人權力等的教改主張。重視家長意見、得 邀請學生參與的規定,則揭示了希望能夠重視學生需求的想法。在選擇規準方 面和黃政傑(1991)、歐用生(2003)所介紹的內容、教學或使用、物理、發 行等面向一致,但對於各面向的內涵,參考事項中並未詳細說明。 臺北市教育局將所訂定之《臺北市國民小學教科圖書參考事項》發函各國 小,作為各校選擇教科書的依據。許多學校更根據該參考事項訂定了:教科書 選用要點(金華國小,2003)、教科書選用實施要點(麗山國小,2001)、教 科書選擇實施方法(雙蓮國小,2003);教科圖書評審表(雙溪國小,2006) 等。

(5)

二、教科書的使用

(一)臺北市教科書使用的規定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頒布的《臺北市國民小學教科圖書參考事項》中對於教 科書的使用著墨甚少,僅規定:「各校除選用的教科圖書外,得依實際需要購 置其他版本教科圖書存放圖書館(室),以供教師研究及指導學生參考之用」、 「對於已選用之教科圖書,應隨時蒐集使用者之意見,並以學期為單位提供各 該科教學研究會議決,以作為下一學年選用之參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01)。 教科書是一種書面課程,必須經過教師的知覺轉化成為運作課程,最後才 能成為學生的經驗課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對於教師如何將書面的教科書轉化 成為運作課程,或是如何指導學生運用教科書並未詳細規定,僅規定蒐集所選 用之外的版本,或者比較消極的將使用的意見加以紀錄。而將使用的意見加以 紀錄的規定,也讓部分學校(雙蓮國小,2003)開始進行使用意見的調查。 隨著各項課程改革推動,我國教科書的定位和使用方式也產生了相當大的 變化。從統編本的唯一教材到今日的審定本參考教材,使教科書、教師、學習 者三者的關係從「由上而下」的直線靜態知識傳遞模式,轉而成為彼此交互影 響的動態循環模式。

(二)國外學者的教科書使用觀點

教師如何使用教科書?Alverman (1989) 分為三種型態,第一種視教科書為 唯一的權威(text as sole authority)。在此種型態下,教師甚至會捨良好的實驗 設備,以閱讀、背誦的方式來教科學,重視課文本中的所有細節。第二種視教 科書為裝飾性文本(embellished text)教師為了要找到文本和學生生活連結的方 式,有時會刻意美化文本的內容,導致學生毫無疑問的接受文本,甚至會把不 精確的內容視為事實。第三種是討論的媒介文本(discussion-mediated ),教師 只是將文本視為引發學習動機的素材,或是學習的起點,常用討論的方式導引 學生學習。

(6)

Lemke(1989)針對教師上課所做的言談分析發現,教師上課教科書的使 用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為針對課本的內容和學生進行問答;其二是教師以教 科書的內容為經緯,將內容作言語的轉化,幫助學生學習教科書中的知識。 Apple(1992)也指出教師對於教科書內容的回應可以分為以下三種:(1) 控制的(dominated):在面對價值時會加以接受。(2)磋商的(negotiated): 會 質 疑 一 些 特 別 的 主 張 , 但 會 接 受 文 本 的 解 釋 和 意 向 。 (3 ) 抗 拒 的 (oppositional):抗拒教科書所控制的解釋和意向,並試圖改變自己和文本的 關係位置,站在抗拒的位置上。 教師使用教科書也是一種書面課程的實施過程,因此也可以採用課程實施 的觀點看待教科書的使用。若套用Snyder, Bolin & Zumwalt(1996)所提出的三 種實施觀點中。忠實觀(fidelity perspective)重視教師對於教科書內容知識傳遞 的一致性;調適觀(adaptive perspective)著重的是教師對於教科書內容的增、 删調整與轉化;締造觀(enactment)強調的是教師、學生和教科書之間如何的 互動,及所創造出的教學和學習經驗。 在前述的分類中,雖然學者描述的用語不同,但在型態上大同小異,其主 要的關鍵在於教科書、教師和學生之間角色和權力的相互消長關係。知識本身 雖有權威性,但需要透過教師的轉化學生方能有效學習(Lemke,1989);而知 識本身也具有變動性,需要與師生之間產生互動,在學生心中產生內化才可爲 知識本身注入活水。在這樣的歷程中,領域知識的性質、學生的特質,和教師 的專業能力等,都影響教科書、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權力關係,而面對如此複雜 的權利和角色關係時,Apple(1992)曾提及,沒有一種是方式或型態是最合適 的,如何恰如其分的加以融合運用才是關鍵。

(7)

參、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九十五學年度任職於臺北市公立小學的教師為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自編的「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並在問卷統計完成後,針對統計結果訪談五位臺北市國小的教師。

三、研究工具

(一)問卷編製與信效度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的內為基礎,自編「臺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選用調查問 卷」為研究工具。問卷編擬的過程為:(1)參考教科書選用的文獻編製初稿。 (2)邀請嫻熟教科書選用理論與實務之專家 5 人,和國小具課程與教學碩士學 位、刻正就讀博士班的資深教務主任各 1 人,合計 7 人,就問卷內容進行專家 效度審閱。(3)依據專家意見進行內容的修改。(4)邀請資深的國小教師進 行問卷試填,並調整用字遣詞,以避免文字問題影響問卷信度。 正式問卷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教科書的選擇,涵括組織、人員、過程、 困難等11 題;第二部分為教科書的使用,包括使用的人員、使用的情形和困難 等4 題。總計 15 題。 填答方式共分三類:其一為單選題;第二類為限制或不限制選項數目的複 選題;第三類是李克特的四點量表,各題的填答方式將在研究發現與討論中一 併說明。

(二)訪談大綱

主要是針對問卷中教科書的選擇,涵括組織、人員、過程、困難,以及使 用的人員、使用的情形和困難等,初步的統計結果研擬訪談大綱,以期就統計 結果所代表的意義進行更深的了解。

(8)

四、研究實施

本研究以九十五學年度已招生之臺北市國民小學為母群,依學校規模總計 選取34 所學校為樣本,每所學校以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普通班班級數的一半 作為問卷寄發的數量,惟考量協助施策者的負擔,最多以50 份為原則,總共寄 發問卷1,116 份。問卷於 95 年 9 月 2 日到 10 日陸續寄發,寄發前先以電話徵得 協助分發者的同意,截至9 月 30 日計回收 871 份,扣除無效問卷與填答不夠完 整者後,有效問卷為787 份,回收率為 74.65%,有效率佔問卷分發數的七成。 訪談部分則在問卷完成後,再考量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所在區域、學校 規模等因素,邀請五位熟稔教科書選擇業務之教師,分別進行 40-60 分鐘的訪 談,受邀者的化名、受訪者背景如下表: 表1 受訪者背景情形表 化 名 受 訪 者 背 景 娟娟主任 服務年資逾20 年,社教所碩士,曾擔任教學組長,當時擔任非文 教區(士林區以農業發展為主)大型學校教務主任。 秀秀組長 服務年資逾25 年,課程所碩士,曾擔任低、中、高年級教師,當 時擔任非文教區(信義區鄰近南港之老舊社區)中型學校教學組長。 璇璇組長 服務年資6 年,師資班畢、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曾擔任國中數學 代課教師、高年級級任教師,當時擔任文教區(大安區)大型學校 組長 珍珍老師 服務年資逾30 年,課程所碩士,曾擔任教學組長與一至六年級級 任教師,當時擔任文教區(大安區)中型學校教師。 琪琪老師 服務年資5 年,師院畢,曾擔任高年級級任教師,當時擔任文教區 大型學校(中正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任教師。 訪談進行前,為確保受訪者能夠掌握問題的內涵,均在事前將訪談大綱以 電子郵件方式傳送給受訪者,並確認是否了解題意,以提升回答內容的效度。 訪談進行前,研究者先說明研究的目的,與資料的處理方式,並保證受訪者對

(9)

訪談的文字稿具有修改權,以取得受訪者的信任;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會適時 的覆述回答內容確認受訪者的意思,在其再次回答的過程中,檢測回答內容的 一致性,希望藉此二種做法提高資料的可信度。

五、資料分析

(一)問卷部分

回收之問卷以SPSS 10.0 版本進行分析,統計的方法如下: 1. 描述統計:針對複選題的題目部分採行描述統計,計算其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2. 百分比適合度考驗:單選題的部分,以百分比適合度考驗,了解其選項選擇 的差異情形。 3.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採行李克特四點量表的題目,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 討題目各項目間的差異情形,在F 值達到顯著後,採最小平方差異(LSD 法) 進行事後比較。

(二)訪談部分

依據訪談的錄音紀錄整理內容,送交各受訪人員進行確認,以確保正確記 載其想法後,然後依據內容與問卷內容相關之狀況,進行資料的分類與引用。

肆、研究發現與討論

一、教科書選擇

(一)教師能透過各項相關會議進行選擇,但學年會議仍是最主要的組織,在大 型學校服務的教師更是如此 北市國小教師教科書的選用組織,及參與選用組織的數量如表1 和表 2。

(10)

表1 國小教科書選用組織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班群會議 111 14.1 2.學年會議 606 77.0 3.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365 46.4 4.課程發展委員會 257 32.7 5.教科書選用委員會 318 40.4 6.其他 8 1.0 說明:採複選未限制數目方式填寫 表2 各國小教科書選用組織數量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運用一種組織 252 32.0 2.運用二種組織 283 36.0 3.運用三種組織 176 22.4 4.運用四種組織 62 7.9 5.運用五種組織 13 1.7 6.運用六種組織 1 0.1 合 計 787 100 從表 1 可發現,「學年會議」是最普遍的選用組織;其次是「學習領域課 程小組」和「課程發展委員會」。約三分之一的學校僅用一種組織進行,交叉 分析發現,這些教師中僅有14 人佔 1.8%為 12 班以下小型學校的教師,也就是 大型學校教師在選擇教科書的過程更仰賴「學年會議」的機制。在運用兩個以 上組織的教師中,大都是以「學年會議」為主,搭配「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教科書選用委員會」、「課程發展委員會」,此結果與沈月娥(2003)的研 究一致。這樣的方式在形式上較易關照到不同年段的連貫,但有時候的運作結 果並非如此,在大型學校服務的秀秀、娟娟和琪琪老師就指出,在大型學校中

(11)

教師雖然會藉由各種組織的參與以選擇教科書,但「學年會議」仍是最主要的 機制,雖然在「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會有一些爭議,但仍尊重「學年會議」的 決議。琪琪和珍珍老師兩位老師就具體說到: 選書比較會有爭議是在學習領課程小組,通常學年會議選完書就會安排領 域課程小組會議,有時各年級老師使用(版本)的習慣用會不一樣,彼此 會提供一些意見,但基本上還會尊重各學年會議的決議(琪琪)。 小型學校因為級任老師教授的科目較多,所以常在學年會議上就做選用決 定 像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就由領域老師做決定,至於會不會顧及到連貫 性, 其實我自己也很懷疑(珍珍)。 (二)教師在教科書選擇過程中具有專業主導權,家長的參與也受到重視,但學 生是受到忽視的一群 參與教科書選擇人員的類別與類別數量統計如表3 和表 4。 表3 各種不同身分人員參與情形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校長 101 12.8 2.教師 785 99.7 3.學生 6 0.8 4.家長 497 63.2 5.校外專家學者 32 4.1 6.其他 3 0.4 說明:採複選未限制數目方式填寫 表4 不同身分人員參與數量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 勾選一個選項 267 33.9 2. 勾選二個選項 413 52.5

(12)

表4 不同身分人員參與數量統計表(續)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3. 勾選三個選項 96 12.3 4. 勾選四個選項 10 1.3 合計 786 100 表 3 不同身分參與選擇過程的情形以教師、家長參與比例最高。如果進一 步交叉分析發現,同時選「家長」、「教師」二者有 496 人次,佔有效樣本的 63.0%。故可推測在各校教科書選用的過程中,家長意見雖受到重視,但教師是 主要的選擇人員,而學生則是受忽視的一群,此與莊敬一(2004)、吳靜惠 (2005)、宋開元(2006)等人的研究一致。在部分文教區的學校中,家長也 會透過家長會的安排積極參與教科書的選擇,璇璇老師指出: 家長會大會召開時,就會選出各個年級教科書的選擇是由哪位家長參與, 學期末召開教科書選擇會時,家長就會進來開會(璇璇)。 學生在教科書選擇中之所以是受到忽視的一群,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就 學生本身的特性而言,因為身心尚未成熟,表達能力也有限,對於所將選擇教 科書的內容也不熟悉,似乎不容易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其二,因為家長已經普 遍受邀參與,便認為家長可以反應學生的想法。其實,雖然家長可以反應一些 學生的心聲,但是仍就無法完全代表學生想法;學生雖小但也不完全無法表達 自己的想法,對於未學習的內容固然不熟悉,但對於學習過的內容仍能進行判 斷。未來如果能遴選一些表達能力表較佳的高年級學生,對於比較低年級已經 學過的教科書內容表達想法,應該也是一種可以考慮的選項。 (三)教師認為教科書的選擇是多數教師專業判斷下結果,受校外及少數人影響 的情形少見,但受訪者的看法不同 影響教科書選用人員,及人員數量如表5、6。

(13)

表5 教科書選擇影響力情形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大多數教師的專業判斷 759 96.4 2.教師中意見領袖的想法 162 20.6 3.家長的意見 158 20.1 4.校外專家學者的建議 22 2.8 5.校長或主任的想法 21 2.7 6.書商提供的課程計畫(光碟片)完善與否 202 25.7 7.其他(請說明) 14 1.8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表6 教科書選擇具影響力人員數量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勾選一個選項 376 48.0 2.勾選二個選項 269 34.3 3.勾選三個選項 138 17.6 合計 783 100 從表5、表 6 可知,認為教科書選擇是教師專業判斷下結果的比例為 96.4%, 黃鈺婷(2004)的研究也顯示,教師認為自己的最主要的選用人員。同時,只 勾選一個選項的約一半,故似可推知,教師認為在教科書選的過程中,外力介 入,或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情形並不普遍。另外「書商提供的課程計畫(光 碟片)完善與否」,約有四分之一的教師勾選。林建能(2002)便指出九年一 貫課程後,教師基於撰寫課程計畫的需求,書商提供的課程計畫(光碟片)完 善與否成為教師選用教科書的考量因素,而從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此種現象。 但雖然由教師主導,但決定過程是否專業琪琪老師、娟娟主任,和應用數學研 究所畢業負責學年初選數學領域教科書的璇璇老師,也分別提出不同的看法:

(14)

在選擇過程中,很多人談的比較表象,比較少針對組織架構作深入的討論, 離我想像中的專業還有一點距離(琪琪)。 老師很可愛,覺得通過審定是經過專家看過的,好用比較重要。字要大大 的,不要太花俏,課本不要拿起來圖很多內容很少,感覺很雜亂,會影響 小朋友的專心度,對於書的內容組織好像不是那麼重視(娟娟)。 我應數所畢業,數學教的比較熟,那時三人一組選數學。我從(五年級) 要準備國中課程銜接做考慮,推薦一個比較有脈絡的、結構比較清楚的版 本,當我把數學這一科比較做簡報提出建議後,有些老師覺得,那個版本 作業量太多的,其實我覺得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票選的結果沒有採 用我評析的版本,有時候雖然自己比較專精,但也不見得受到大家的認 同……。事後我想一想,如果哪個領域我比較不專精,我可能也不希望作 業量太多,像有些老師著重其他的教學,如靜思語教學,他也不希望數學 作業比較多(璇璇)。 從統計與訪談中可以發現,目前教師教科書的選用是否符合專業的標準, 出現了看法不一致的現象。其實何謂「專業判斷」與「專業」的標準固然不易 明確的界定,但是教師在判斷自身是否專業時,更涉及自身對於專業的認知。 亦即教師的專業知能較高時,對何謂專業常會訂定較高的標準;反之,所訂定 的標準則可能較低,但受試者的專業知能究竟為何,值得未來的研究深入探討。 (四)多數的教師在二至四週內完成教科書的選擇工作 本問卷第四題為單選題,統計如表7。 表7 教師選用教科書時間的百分比適合度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χ df 1. 1-7 天 82 10.9 261.058*** 3 2. 8-14 天 290 38.4 3. 15-30 天 309 40.9 4. 31 天以上 74 9.4 ***p<.001

(15)

教師選用教科書的時間以「8-14 天」和「15-30 天」居多,亦即二週以內和 以上的約各佔一半。教師的工作忙碌,一週或是兩週以內的時間對於忙碌的教 師而言似乎略顯倉卒(訪琪琪、璇璇),而游家政指出,教師在教科書選用過 程常出現所謂的「大拇指」效應(高一菁,2000),也就是在時間的壓力下, 教師倉促的選擇做成決定。在教科書選擇過程中,時間和專業知能是兩個關鍵 的因素。如果教師有足夠的知能又能有充裕的時間,自然容易選擇比較適切的 教科書,如果不容兼顧時,則必須爭取較充裕的時間,或是提升教師的專業知 能。如果從爭取充裕時間而言,就統計結果觀之應是可為。 (五)七成教師表示學校在選擇教科書時會提供使用經驗供參考,但使用經驗也 可能讓老師慣於沿用同一版本 教科書的「選擇」與「使用」是密不可分的,之前的使用經驗常成為教科 書選擇過程考量的因素。教師選擇教科書時,學校提供使用經驗之統計如表8。 表8 學校提供教科書使用經驗情形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χ df 1.會 548 70.8 512.403*** 2 2.不會 58 7.5 3.有時會、有時不會 168 21.7 ***p<.001 表示學校會固定提供的教師約佔七成,可見大多的教師在選擇教科書時都 會參考過去的使用經驗,葉彭鈞(2003)的研究指出:「前一學年所使用的版 本」是影響教師選用時的重要因素;宋開元(2006)的研究也發現:教師選用 的教科書版本大都與前一年一致。使用經驗的提供雖有助教科書的選擇,但是 也可能讓老師為圖省事不須重新備課而選用固定版本,珍珍老師在訪談中透露: 對有些老師來說,我上一次這個年級用○□版,下一次我再教這個年級時 也會再用○□版,因為備課比較方便(珍珍)。

(16)

假設教師此種固定選擇特定版本的做法,僅是從教師的備課方便出發,而 非從學生學習的教度做考量時,其實就枉費了每年的教科書選擇工作。但教師 也並非不可以選擇相同的版本,只是使用的過程中,必須要配合學生的需求做 適切的使用。 (六)「內容難度」、「學生經驗符合度」、「內容份量」是教師選擇教科書時 比較重視的內容屬性 「內容屬性」是教科書選擇的重要向度(黃政傑,1991;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2001)教師在此向度中著重的項目如表 9。 表9 「內容屬性」各項目選填情形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內容難度 521 66.2 2.內容份量 358 45.5 3.涵蓋能力指標的情形 282 35.8 4.學生經驗符合度 545 69.3 5.和社會生活結合的情形 161 20.5 6.學習領域間的統整性 232 29.5 7.是否具偏見(如性別、種族) 37 4.7 8.其他(請說明) 9 1.1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自表9 可知最多教師重視的項目為「學生經驗符合度」、「內容難易度」, 都高達六成以上,這些項目比較屬於學生取向,在「內容難易度」方面,老師 在不同的考量因素下有時會選擇較易或較難的版本,同在都會中心任教的珍 珍、琪琪老師分別指出: 有些老師選教科書不會刻意選難的,有時會選比較簡單的,但是補充比較 難的,這樣可以顯示自己很認真,具很高的專業能力(珍珍)。

(17)

選用時數學會挑偏難的,因為大部分的家長喜歡老師教難一點,而學生的 程度也不錯,國語文就選中等難度,自然就不明顯看(教師)個人偏好(琪 琪)。 其次,是「內容份量」、「涵蓋能力指標的情形」比較偏向於學科知識取向 的部分。林倩瑜(2005)的研究也發現:臺北市國小教師在選用數學教科書時, 課本和習作練習題的多寡與好壞,教材內容有無符合學生的能力和程度為兩大重 要因素。教師在考量內容份量有時會受到學生年級的限制,至於「涵蓋能力指標 的情形」雖會考慮,但比例上偏低,擔任教學組長的秀秀老師訪談時曾說到: 在內容份量方面,聽中、低年級老師說還好,比較多的是高年級,也可能 是學校中的許多活動都要高年級的學生參與,會耽誤到許多的時間,會來 不及複習,就會覺得學生有學習困難……。老師在選書時比較從教材、媒 體考慮,較少考慮課程結構,也不太會把能力指標放進來(秀秀)。 「和社會生活結合的情形」、「是否具偏見(如性別、種族)」等較傾向 社會取向的部分是教師比較上較不重視的。Apple(1992)指出教科書中得知識 不是中立的,書中存在的性別、種族、宗教意識型態應該受到重視。前述那些 在 美 國 教 科 書 選 用 的 過 程 中 是 許 多 州 或 學 區 選 用 教 科 書 關 注 的 重 要 項 目 (Thomas B. Fordham Institute , 2004)。陳錦波(1990)十餘年前的研究便指出, 性別、人權等議題是教師在選擇教科書時較不重視的部分;十餘年後本研究仍 顯示,在臺北市教師心中此項的重要性相對上是較低,或許在不同的文化背景 下,我國現行的審定本教科書中這樣的衝突比較不明顯。但隨著新興課程議題 的出現,以及九年一貫課程主張以融入的方式進行六大議題教學,這些議題是 應該值得重視的。 (七)「教學活動設計」、「習作內容和份量」、「教學媒體提供」是教師選用 教科書時比較重視的教學屬性 在教學屬性方面,教師選擇情形統計如表10。

(18)

表10 「教學屬性」各項目選填情形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教學活動設計 628 79.8 2.評量設計 199 25.3 3.補充資料提供 236 30.0 4.教學媒體教具提供 372 47.3 5.習作內容和份量 425 54.0 6.是否提供銜接教材 197 25.0 7.其他 24 3.0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選項中比例相對較高的為「教學活動設計」、「習作內容和份量」、「教 學媒體教具提供」三項。其中選填「教學活動設計」者更近八成,此或許可顯 示,教師對於教師手冊仍存在著高度的倚賴。而「教學媒體教具提供」一項, 沈月娥(2003)、許寶慧(2003)的研究都發現教具的實用和份量是非常受到 選擇人員重視的,但李麗娥(2003)的也指出:教具贈送是影響因素但非萬靈 丹。教具和教學媒體的適切使用可以促進「教」與「學」,但是如果過度倚賴 廠商所提供的教具和教學媒體,反而容易受限並讓學習和生活脫節。對於教具 的贈送,娟娟主任提到: 老師會重視教具,比較新穎的教具老師就比不用花時間製作……,教科書 剛開放的時候教具很多樣,還有很多的玩具、骰子,只要課本出現的各種 花樣都有,玩偶、錢幣,各式各樣的,現在是課本放大的海報或光碟比較 多……(娟娟)。 至於在習作的內容份量方面,形式簡單好改常是老師考慮的重點,璇璇說 到: 在內容難易度方面,我們會選這個版本,內容難度是老師的主觀經驗,很 多人認為習作簡單、好改、好操作就好(璇璇)。

(19)

(八)「前一年或階段所使用的版本」、「售後服務」、「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能」 是教師選用教科書時比較重視的「出版屬性」 在出版屬性方面,教師在最多選擇三項的情形下之選擇情形如表11。 表11 「出版屬性」各項目選擇情形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前一年或階段所使用的版本 591 75.1 2.出版商信譽 289 36.7 3.售後服務 448 56.9 4.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能 400 50.8 5.編輯人員組成 52 6.6 6.參考書或測驗卷價格 30 3.8 7.有無實驗或試用過程 102 13.0 8.建立專屬網站 59 7.5 9.其他(請說明) 32 4.1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在所列的項目中相對比較高的為「前一年或階段所使用的版本」、「售後 服務」、「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能」、「出版商信譽」等四項。尤其是「前一年 或階段所使用的版本」一項,受到超過四分之三教師的重視。葉彭鈞(2003) 的研究指出:教師選用教科書時重視課程銜接的問題。擔任教學組長的秀秀, 和璇璇老師在訪談時都說到: 我們學校年段內原則上不換版本,有一次三年級(升四年級)要換,學校 就要求寫理由(秀秀)。 經常教某一年段的老師常會固定使用一版本,我帶過高年級兩輪,這兩輪 都用一樣的版本,我想和老師的熟悉內容和一貫作業方便有關,這也讓老 師不願意改變(璇璇)。

(20)

書商的「售後服務」教師重視的程度居次。對於教師而言有其迫切性,因 為教學歷程中常須使用到許多的資源,良好的售後服務,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 負擔,李麗娥(2003)的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結果。此外,「編輯人員的專業 知能」、「出版商的信譽」兩項均直接攸關教科書的品質,此兩項的受到重視, 尤其「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能」的比例接近「售後服務」,似乎顯示教師選擇教 科書時已經能慢慢關照到的專業層次,不再以業務員的服務好不好、贈送的教 具多不多等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編輯人員的專業知能固然影響教科書的品質,但教科書編寫時課程實驗也 很重要。珍珍老師訪談中特別提到: 廠商在找編輯群的時候可能考慮到名氣,而不是考慮有沒有現場的實務經 驗,所以有時候編出來的內容不適合學生使用……還有很多補充資料根本 不適合學生,甚至國中、高中才會用到,根本不考慮是否符合學生程度, 當老師看到這麼多資料時會很惶恐,所以也常常教太深(珍珍)。 近來「修辭格」教學的爭議似乎也反應了珍珍老師所提到的問題,編者在 教師手冊和備課用書中提供了許多修辭的補充資料,而未真正考量到是否符合 課程綱要的規定,或者實際教學的可行性,引起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困擾。 (九)「版面的設計」、「圖片的拍攝和繪製」、「印刷和裝訂的品質」是教師 比較重視的「物理屬性」 麥昌仁(2003)的研究顯示,教師選用數學教科書時,對於教科書物理屬 性的評價最高。教師在「物理屬性」各項目的選擇情形如表12。 表12 「物理屬性」各項目選擇情形表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1.印刷的紙質 366 46.5 2.圖片的拍攝和繪製 428 54.4 3.版面的設計 558 70.9 4.書籍的重量 77 9.8

(21)

表12 「物理屬性」各項目選擇情形表(續)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5.印刷和裝訂的品質 418 53.1 6.其他(請說明) 8 1.0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版面的設計」、「圖片的拍攝和繪製」、「印刷和裝訂的品質」、「印 刷的紙質」等四項是比較上較為重視的項目,其中「版面的設計」、「圖片的 拍攝和繪製上」 是教科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對於學生而言,是吸引學生影響學 生動機的重要因素,圖片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在國小教科書的編輯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單一冊的教科書使用頻率很高「印 刷和裝訂的品質」、「印刷的紙質」如不佳,不耐使用造成書籍的破損、脫頁 等在使用上都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十)「單冊式的審查和出版,無法瞭解各冊的系統性」是教師選擇教科書時面 臨的最大的困難 在教師選擇教科書所面臨的困難方面,問卷中臚列出八個項目,教師就「總 是」、「經常」、「偶爾」、「未曾」等四個連續選項進行勾選,各項的平均、 標準差,及變異數分析的情形如表13。 表13 教師教科書選擇困難之平均數、標準差和變異數分析表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1. 出版社提供的資料不足 2.19 .59 受試者 SSs 1154.516 771 1.497 2. 單冊式的審查和出版, 無法瞭解各冊的系統性 2.76 .80 自變項 SSa 814.688 7 116.384 313.661*** 2>1、3>7>66>5>4>8 3. 選擇時間倉促,無法仔 細比較 2.22 .82 誤差項SSsa 2002.562 5397 0.371 4. 選擇教科書的專業知能 不夠,不知如何選擇 1.65 .66

(22)

表13 教師教科書選擇困難之平均數、標準差和變異數分析表(續)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5. 學習領域知識不足,難 以比較和判斷不同版本 間的差異 1.71 .68 6. 缺乏過去的使用經驗作 為選擇的參考 1.88 .71 7. 受限於之前使用的版 本,無法更換版本 2.06 .78 8. 少數人堅持的意見,左右 大家的選擇 1.58 .64 ***p<.001 各項目的平均數在1.58-2.76 之間,標準差在 0.59-0.78 之間,經相依樣本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後 F 值達到顯著,再經事後比較發現「單冊式的審查和出版, 無法瞭解各冊的系統性」是教師感到最為困擾的事項 現行的教科書審查採單冊送審的方式進行,審查執照的有效期限為六年。 就國小階段而言,同一領域十二冊的書籍都逐年出版完成後,最先送審冊別的 審定執照也即將到期,新的課程可能也要實施,希望選書時都能看到不同領域 不同年段的全套完整教科書,並不容易達成。 其實從前面教師所重視的出版屬性的統計結果觀之,「前一年或階段所使 用的版本」已是教師在出版屬性中最為重視的項目,但仍苦於單冊式的出版審 查方式,是不是顯示教科書冊與冊之間在教學和內容兩方面的屬性有著頗大的 差異,或者各冊間的品質並不穩定,值得未來進行分析研究。 「出版社提供的資料不足」、「選擇時間倉促,無法仔細比較」同時位居 第二位。就前者而論,書商於選書時所提供的資料大都包括教師手冊、教科書、 和學生習作,全套的編輯計畫則甚為少見,教具、教學媒體等也不一定整套具 全;就書商的角度來說,全臺的學校眾多,各校選書的時間差不多,要同時提 供那麼多的樣書、教具、教學媒體,經費上實非書商所能負擔。秀秀老師也在

(23)

訪談特別指出,出版商介紹就科書時,多偏重教具媒體的說明,很少觸及教材 內容的介紹(訪秀秀組長)。 「選擇時間倉促,無法仔細比較」的統計結果如和第二題「教科書選用時 間」的統計比較,約八成的教師在二至四週內完成教科書的選用工作;二週以 內和兩週以上完成者佔各半。而教師選擇教選書須具備學科和教科書選擇兩部 分的知識,但本題中的選項顯示「選擇教科書的專業知能不夠,不知如何選擇」、 「學習領域知識不足,難以比較和判斷不同版本間的差異」等兩項的困難程度 都比較低,也就是教師自認為具備相當程度的教科書選擇和學科知識,所以雖 然學校給教師選擇的時間並非很短,有可能因教師工作忙碌能投入的時間有 限,進而造成選擇過程中的困難。 在「受限於之前使用的版本,無法更換版本」的困難程度居第四,因為教 師在選用教科書時達八成的教師都認為前一階段或年級所使用的版本是一很重 要的考量項目。或許從此可推知,部分教師在轉換版本的過程中可能面臨了一 些掙扎,版本的轉換也可能是在不得已或是考量教與學下的結果。「少數人堅 持的意見,左右大家的選擇」的困難程度是最低的,而這樣的結果與研究的第 三題教師認為教書選擇的結果為大多數人的專業判斷,比較少受少數人意見影 響的結果頗為一致。 (十一)教科書版本更換比較常發生於年段的轉換,同一年級使用三個以上版本 的情形也較為普遍 在選擇結果方面,各題選擇結果的平均數、標準,及變異數分析表如表14。 表14 教科書選擇結果各項目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變異數分析表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1. 低、中、高年段更換版 本 2.37 0.23 受試者SSs 559.81 761 0.736 2. 同一年級所有學習領域 選擇同一版本 1.90 0.39 自變項SSa 488.10 4 122.03 190.45*** 1>3>2、4>5

(24)

表14 教科書選擇結果各項目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變異數分析表(續)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3. 同一年級使用三個或三 個以上的版本 2.24 0.32 誤差項SSsa 1950.301 3044 0.641 4. 全校部分學習領域選擇 同一版本 1.91 0.28 5. 全校所有年級所有學習 領域使用同一版本 1.34 0.22 說明:1.每一題的選項有「總是」、「經常」、「偶爾」、「未曾」四個 2.***p<.001 「低、中、高年段更換版本」、「同一年級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版本」 等選擇結果是較常出現的情形。雖然有 75%左右的教師在選擇教科書時會考量 前一年或階段所使用的版本,但即使在這樣的情形下,還是會出現不同年段間 版本的更換,及同一個年級出現三個或三個以上版本的情形,所以現行國小所 使用的教科書版本確實有些紛亂,也符應了游家政所說的「版本大拼湊」(高 一菁,2000),當然在這種情形下「同一年級所有學習領域選擇同一版本」、 「全校部分學習領域選擇同一版本」、「全校部分學習領域選擇同一版本」的 情形相對就比較少見。璇璇老師訪談時也談到版本的選擇情形。 我們平均都有三版本在考慮,大家都有默契從五、六個版本先挑三個,各 領域選下來通常都會跨到至少三家……這麼多年下來,我們也發現某家出 版社在某一科特別強,另一家又在另一科特別強,這種狀況很難避免,選 書實在很難某一個年級都選一個版本……還有,很少學校一到六年級同一 領域的書都一樣,有時同一年段都想變,因為有時不是自己選的,就覺得 不好用啊……(璇璇)。 「版本大拼湊」雖然可以說使用時可以取各家之長,但是不是也反應了教 師對於教科書的過度倚賴,希望藉著更換版本而非藉由調適的觀點讓教科書更 為適用。審定本的教科書雖然較為多樣,但還是不可能為特定學校的學生量身 打造,如果僅靠換版本解決教科書無法完全適用的問題,實非有效的方式。

(25)

二、教科書的使用

(一)選擇和使用人員一致的情形接近一半 教科書的選與用是密不可分的兩個環節,選擇與使用人員一致情形如表15。 表15 教科書「選」與「用」人員一致情形的百分比適合度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χ df 1.完全參與 360 46.3 307.884 2 2.曾參與部分領域 388 49.9 3.完全未參與 29 3.7 教科書在選擇時常以使用為前提。如果選與用的人員不一致,使用時便會 遇到許多困難,「更換版本」也可能隨之而來。選與用人員的不一致常導因於 學校的職務分配,璇璇和珍珍老師訪談時說到: 我去年帶六年級,帶完六年級的老師就選五年級的書,後來我跑到行政去 所以選書和用書的人會有落差的,這種情形比較會發生在年段的轉換,因 為職務的選填關係。我們學校直到到七月才完全確定職務,比較積極的書 商在五月樣書就送來,我們一直要到職務選填完畢才會知道要用什麼版本 (璇旋)。 現在學校常面臨人事擺不平的困難,職務的發佈應該在期末就要完成,暑 假就是要給老師備課,可是很多學校人事甚至到八月才定下來,又要配合 局裡的規定送出課程計畫,就可能三年級的老師做四年級的課程計畫,但 後來卻去教高年級,所以書和課程計畫和都是別人選的、做的(珍珍)。 實際使用教科書的人員是選擇教科書的最適切人選,近來在少子化的影響 下,學校人員日趨穩定,未來學校職務分派的時程應考量提前配合教科書的選 擇,和課程計畫的撰寫時間。至於實在無法配合時,未能參與選擇的教師亦可 多徵詢負責選擇教師擇定的理由,以作為使用時候的參考。

(26)

(二)「數學」領域是教師使用時最常遇到困難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健 康與體育」是比較不困難的領域 教師對於各領域教科書使用感到困難的情形如表16。 表16 教師使用教科書時感到較困難的領域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國語 212 26.9 2.鄉土語言 165 21.0 3.英語 80 10.2 4.數學 328 41.7 5.自然與生活科技 65 8.3 6.社會 134 17.9 7.藝術與人文 103 13.1 8.健康與體育 63 8.0 9.綜合活動 183 23.3 10.生活 85 10.8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表16 顯示:「數學」是教師感覺到困難的比例最高者超過四成;勾選比例 最低的是「自然與生活科技」、「健康與體育」都不足一成。「數學」領域近 年引發了複雜的學習問題,不僅是舊課程和九年一貫課程之間,在各個版本之 間;暫綱、正綱和新綱之間,課本不斷的修訂,學生不斷的銜接補強,教師的 教和學生的學都不斷在嘗試,每年的縫縫補補確實引發教師的使用困難。 至於「自然與生活科技」和「健康與體育」是兩個困難比例比較低的領域。 在課程綱要中提供了詳細的教材內容要項,或是能力指標的補充說明對於教科 書的編輯、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指引。同時,健康與體育領域並非教 師、家長、大眾心目中「主科」,學生是否在學習中學會能力指標所受到的關 注較少,教師比較不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壓力,所以覺得有使用困難的比例也較 低。

(27)

(三)教師使用教科書前常會仔細分析內容;使用時也常運用出版商提供的教學 媒體和教具

教師對於教科書的使用,其實可以借用課程實施的觀點加以解釋。早期對 於課程實施採行「忠實觀」和「調適觀」兩種方式加以解釋(黃政傑,1991), 近來更加入「締造觀」(enactment)的觀念(Snyder, et al. , 1996;Cho,1998)。 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採階段能力指標的概念,賦予教師某種程 度的專業自主,教科書在課程中的地位已不再是過去需忠實實施的「聖經」, 因此在編輯和審查過程中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因此「調適觀」的使用觀念便有 其必要。教師在使用相關敘述的統計如表17。 表17 「教師使用教科書」經驗各項目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變異數分析表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1.在學期前仔細分析全冊教 科書的內容 3.02 0.25 受試者SSs 798.427 781 1.02 2.紀錄教科書使用的情形 2.48 0.26 自變項SSa 852.38 6 142.06 366.31*** 1、7>3>2、6>5>4 3.增添教材補充不足之處 2.85 0.24 誤差項 SSsa 1817.34 4686 0.39 4.省略教科書部分內容 1.95 0.26 5.調整各課/單元的順序 2.23 0.23 6.應用出版商的網路資源 2.38 0.25 7.應用出版商提供的教學媒 體、教具 3.10 0.24 說明:1.項為「總是」、「經常」、「偶爾」、「未曾」四個 2.***p<.01 在本題所列的七個項目中,「應用出版商提供的教學媒體、教具」、「學 期前仔細分析全冊教科書的內容」的情形最為普遍。就前者而言,顯示出版商 所提供的教學媒體和教具已經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後 者方面似乎代表能夠在課程進行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或許是現行課程計畫的撰 寫,提供了教師在課前仔細分析教科書內容的機會。

(28)

「增添教材補充不足之處」是次於前述兩項;「紀錄教科書使用的情形」、 「應用出版商的網路資源」也在其後;「調整各課/單元的順序」、「省略教科 書部分內容」兩項則居末。其實在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傾向「調適觀」的使用 觀念下,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應該視實際的需求增加、刪減、替代、調整。但 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師比較會補充教材,刪減、調整則比較少。對於這些部分, 娟娟主任和琪琪老師曾經提到: 老師大致都會按情形運用補充教材,我觀察大概有四分之三的老師會用, 補充的教材可能是自行設計的學習單,也可能是外面買的……月前考的練 習卷,學年會統一(娟娟)。 大幅度增刪會引起家長和安親班老師的恐慌,老師最多就是調整順序,增 加的部分要很就早明確告訴家長,其實老師不會真的刪,就算要刪的也是 屬於比較活動性質,不採紙筆測驗的內容(琪琪)。 不論從調查或是訪談中的資料都顯示,教師使用教科書時鮮少變動,以及 倚賴現成補充教材的情況甚為明顯,對照Alverman(1989)、Lemke(1989)、 Apple(1992)、Synder, et al.(1996)等對於教科書使用的看法,似乎臺北市教 師教科書的使用都比較偏向於權威的、控制的、忠實的想法或做法,此與洪若 烈(2003)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樣的想法或做法,在教科書審定制及近來的課 程改革趨勢下,似乎並不完全適切。 (四)不同領域和不同版本前後冊之間出現重複,是教師使用教科書時面臨的最 大困難 教師使用教科書所面臨的困難,各項目的統計如表18。

(29)

表18 「教師使用教科書」經驗各項目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變異數分析表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1. 課本內容份量過多 2.02 0.21 受試者SSs 976.21 769 1.269 2. 課本內容過於簡單 2.18 0.21 自變項SSa 459.22 10 45.92 155.426*** 7、9>2、4、6、10 3. 課本內容和能力指標間對 應模糊 2.00 0.20 誤差項SSsa 2272.06 7690 0.295 2、4、6>1、3、8 1、3、8>5、11 4.習作內容過於簡單 2.13 0.22 5. 習作內容份量過多 1.79 0.21 6. 出版商所提供的教學媒體 不足 2.18 0.22 7. 不同學習領域內容出現重 複 2.44 0.25 8. 內容不正確或具爭議性 1.99 0.18 9. 不同版本前後冊之間出現 重複情形 2.41 0.24 10.經常變換版本,備課不易 2.04 0.29 11.印刷和裝訂品質不佳 1.60 0.21 說明:1.項為「總是」、「經常」、「偶爾」、「未曾」四個 2.***p<.001 從表18 可知「不同學習領域內容出現重複」、「不同版本前後冊之間出現 重複情形」是教師比較常面臨的困難。當教師遇到課程重複時,不僅會面臨「多 出的時間」要上些什麼,更要憂心的是學生學習遺漏了什麼。 在「課本內容過於簡單」、「習作內容過於簡單」、「出版商所提供的教 學媒體不足」、「經常變換版本,備課不易」等四個項目,在教師使用困難的 情形中是居次的。此結果似與前一題使用情形「增添教材補充內容不足之處」 項目頗常出現的情形一致,這些結果似乎顯現了教師對於教科書內容患寡不患 多的心態。至於「經常變換版本,備課不易」其實是與內容重複彼此相伴而生 的。

(30)

「課本內容和能力指標間對應模糊」、「內容不正確或具爭議性」、「印 刷和裝訂品質不佳」三項讓教師感覺到使用困難的程度是比較低的。其中「課 本內容和能力指標間對應模糊」一項有些令人意外,其也可能反應的是教師對 於該項的關注不足,秀秀老師曾說到: 很多老師並不太了解如要把能力指標考慮進去,以前我在選時比較不會把 能力指標扣上去,直到我要寫碩士論文,我才知道內容要還扣上能力指標, 很多老師只是想到書裡要有哪些內容(秀秀)。 課本內容與能力指標之間的對應,是幫助教師掌握教學目標或者調整教科 書使用的重要參考,但統計中顯示教師對於此現象的意識度似不高,因此容易 為領域間的重複內容所苦。其實,領域間的內容儘管重複,但相同的素材若是 達到不同的目標時,其教學方式必須配合調整,但若教師無法關注教科書內容 與能力指標間的關係時,為領域間內容重複所苦的現象則難以避免。 (五)教師認為同儕間使用經驗的分享、公正專業團體提供的分析報告,加強審 查制度等是比較能夠幫助教師選用教科書的做法 教師認為比較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教科書選用做法之統計如表19。 表19 協助教師選用教科書做法的平均數、標準差和變異數分析表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1.加強教科書的審查制度 3.20 0.27 受試者SSs 1382.94 766 1.81 2.由公正專業團體提供詳細 的內容分析報告 3.27 0.27 自變項SSa 328.438 7 46.92 103.25*** 8>2>1>6、7 7>5>4>3 3.由市政府教育局選用統一 版本 2.90 0.35 誤差項SSsa 2436.562 5362 0.45 6>4>3 4.辦理教科書選擇和使用的 相關研習 2.71 0.31 5.一次選定一個年段版本的 教科書 2.97 0.29

(31)

表19 協助教師選用教科書做法的平均數、標準差和變異數分析表(續) 項 目 M SD 變 異 數 分 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值 事後比較 6.出版社提供詳細完整的編 輯計畫 3.03 0.28 7.建立教科書使用的紀錄 3.08 0.28 8.同儕間的使用經驗分享 3.51 0.23 說明:1.項為「很大」、「有些」、「很小」、「沒有」四個 2.***p<.001 從統計可知「同儕間的使用經驗分享」是教師認為最有助於選用教科書的 做法,其平均數高達3.51(最高為 4),這也顯示教師已經感知自身在教科書選 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公正專業團體提供詳細的內容分析報告」、「加 強教科書的審查制度」、「建立教科書使用的紀錄」、「出版社提供詳細完整 的編輯計畫」四項的平均數也在3.0 以上顯示教師對於這些做法也有需求,擔任 教學組長的秀秀老師就指出: 老師在選用的教科書的過程中,還是需要一些幫忙,像我之前曾經參加教 科書評鑑結果發表的研討會就很好,我聽到很多專家對於現在使用版本的 分析,回學校之後,我馬上就把報告內容光碟拿去給設備組長,請他拷貝 給每一學年的老師(秀秀)。 此外,「由市政府教育局選用統一版本」、「一次選定一個年段版本的教 科書」、「辦理教科書選擇和使用的相關研習」等做法均是教師認為效果比較 不明顯的做法。尤其「由市政府教育局選用統一版本」選項中,社會大眾或行 政首長似乎認為統一版本就可以解決現行許多教科書使用的問題,但就教師的 觀點似乎並非如此。

(32)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教師教科書的選擇已具專業的形式機制,但在專業的判斷方面可再強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及許多學校對於教科書的選用都訂定了相關的辦法甚 至選擇表格,讓學校和教師都能有所依循,而各校也能運用各種會議進行選擇。 但是理想的教科書選擇除了形式上的機制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機制所進行的專 業判斷。雖然相當高比例的教師都認為教科書選用是自己專業判斷的結果,但 從訪談中及教師在選擇所關注的事項來看,教師心目中的專業判斷似仍有努力 的空間。 (二)教師選擇教科書時比較關注一般性的項目,關注的範圍應再擴展 教師選擇教科書時所關注的屬於較為一般性的項目,例如難度、習作份量、 學生經驗符合度、教學活動設計、教具提供,甚至是教學時容易操作及個人和 家長的喜好等。至於能力指標的對應符合情形、課程的結構、學習領域間的統 整度、內容的意識型態和偏見等關注程度都較為不足,而這些對於學生的學習 亦有其重要性,故未來教師選擇所關注的範圍應再擴展。 (三)教師以分工合作方式解決選擇時間不足的問題,但在團體決定的過程中仍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教師的工作繁忙,即使多數學校都有 2 到 4 週的教科書選擇時間,但對於 多數教師而言仍嫌不足,因此依據專長分工提供選擇建議遂成為變通方式,但 最後的決策仍是教師集體決定的結果,其中還受到教師使用習慣、偏好、前一 階段版本、售後服務等因素的影響。 (四)教師仍苦於版本領域內容間的重複,跨領域和年段選擇組織之間的協調統 整應再加強

(33)

雖然大多數的學校會由橫向的學年會議,及縱向的領域會議同時進行教科 書的選擇,但基於彼此的專業,級任教師的部分仍由學年會議決定;科任部分 則由領域會議決定,「不同版本前後冊重複」、「不同學習領內容重複」便成 為教科書使用最為困擾的問題。因此,在現有的縱向和橫向的選擇機制下,除 了尊重彼此的專業,如何強化之間的統整協調仍有待努力。 (五)教師倚賴教科書的情形普遍,仍視其為最重要之教學和學習素材 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媒體的提供、教科書和習作份量、售後服務等,都 是教師選擇教科書時最為重視的部分;教師也經常運用教科書商所提供的教學 媒體;以教科書內容進行增刪調整的情形則不常見。因此,教科書仍是教學和 學習的重要素材,教師倚賴教科書的情形普遍。

二、研究建議

(一)強化學年教師分工的選擇機制,以促進選擇的專業化與解決時間不足的窘 境 運用領域分工的方式,由部分教師進行初步的版本比較,已經成為同學年 教師無足夠時間仔細比較教科書下的變通方式。目前的分工僅限於初步審閱意 見的提供,以致專業能發揮影響力有限。未來可強化此種機制,負責的教師在 原有的工作外,若能加上平日校內外使用意見的蒐集、整理,選擇時則能提供 更為專業、具體的意見供教師參考。 (二)加強校內選擇組織間選擇和使用經驗的交流,讓全校的教科書選擇形成更 為綿密的網絡 現行各校雖然有縱向和橫向的教科書選擇機制,但此機制仍僅限於形式的 運作,在「相互尊重」的美名下,發揮的功能十分有限,以至於教師還是常為 內容重複所困擾。未來領域之間和學年之間可以在週三下午或寒暑假備課期 間,進行選用經驗的交流,協助教師跳脫年級 (段)或領域的思維,從學生整 體學習的角度思考,讓年級(段)與領域教科書間的選用形成更為綿密的網絡。

(34)

(三)充實教師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專業知能,讓教科書的選擇由形式的注重邁向 品質的關注 適切的選用教科書需要以厚實的專業知能做為基礎,而教師專業知能的充 實須歷經理論與實務不斷交融,這是一條遙遠而漫長的路。雖然我國的教科書 開放教師選用已有十餘年,各校教科書選擇的機制已建立,但運作品質仍有許 多可改進之處。教師課程與教學的專業知能仍須不斷充實,讓教科書的選擇更 邁向專業化。 (四)建立教科書使用經驗的交流臺,協助教師更為靈活的使用教科書 教科書的選用除了仰賴教師的專業知能之外,若能參考使用的經驗,則更 有助於做出專業的判斷。教科書的版本眾多,若要從學生整體學習的角度思考, 對於教科書不同領域、不同版本使用經驗的需求則更為迫切,但一位老師不可 能同時具備這麼多的使用經驗。因此如能建立教科書使用經驗的交流平臺,促 使經驗的交流,則必定更能為教師使用教科書提供更實質的幫助。 (五)培養教師使用教科書時增刪、轉化內容的能力,以免受限於選擇過程的諸 多限制 教科書的選擇過程常會受到課程政策、審查制度、學校行政運作等因素的 影響,以至於面臨難窺整套教科書全貌、選用人員常無法合一等問題。這些問 題除了希望調整目前的相關運作外,培養教師教科書使用的能力,能以課程綱 要為基準,學生學習為依歸,增刪、轉化教科書的內容,可能是更為有效的問 題解決方式。 (六)研發高品質的教科書有待各界努力,以協助教師更有效的使用教科書 儘管課程改革的潮流希望教師能夠不要過度倚賴教科書,但是教科書截至 目前為止仍是教學最重要的素材,如果教科書的編、審查,與專業評鑑作業能 夠嚴格把關,研發高品質的教科書,不僅可以減輕教師選擇教科書的負擔,也 可以在教科書的使用上投注更多的心力。

(35)

附註:本文係根據作者於 2006, 10.20-21 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院主辦之 「教科書制度的回顧前瞻研討會」,發表之〈從教科書選用看我國未來 的教科書制度〉一文改寫。

參考文獻

沈月娥(2003)。國小教師選用教科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以新 新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宋開元(2006)。臺中縣國民小學選用教科書現況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 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靜惠(2005)。高雄市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教科書選用現況與影響因素之 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麗娥(2003)。國民小學國語科教科書選用之行動研究—以新新國小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幸姿(1998)。教科書審定制度對教師專業自主的意義。課程與教學,1(1), 27-40。 林倩瑜(2005)。臺北市國小教師選用數學教科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建能(2002)。九年一貫教科書問題。師友月刊,420,38-40。 金華國小(2003)。臺北市大安區金華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要點。臺北市:同 作者。 洪若烈(2003)。國小教師之教科書使用方式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教學報, 175-192。

(36)

邵俊豪(2000)。以數學科為例—訪鍾靜談九年一貫教科書的審定與選用。教 育研究月刊,81,16-20。 紀薇婷(2005)。南投縣國小健康與體育領域教科書選用考量因素及版本滿意 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高一菁(2000)。專訪海洋大學教育學程中新游家政教授—選你所愛—九年一 貫教科書選用。教育研究月刊,86,11-15。 陳正宗(2005)。國小教師根據教材本身選用數學科教科書之關鍵因素分析。 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麥昌仁(2003)。國小數學科教科書評鑑研究—以九年一貫第二學習階段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寶慧(2003)。桃園縣國小國語科教科書之選擇現況調查與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玉芳、張萼洲(2004)。國小英語教師教材選用行為及高使用頻率教科書之 內容分析。中等教育,55(2),82-94。 張玉芳(2004)。國小英語教科書選用現況之分析。課程與教學,7(3),107-128。 張祝芬(1995)。如何選用教科書。臺北市:漢文書店。 張美齡(2005)。花蓮市國民中學數學科教科書選用歷程之探討。慈濟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明耀(2000)。臺北市國小體育科教科書使用現況。國民體育季刊,29(3), 34-41。 陳錦波(1990)。國小數學科教科書選用規準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 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37)

曾秀鳳(2002)。國小教科書選用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9, 15-45。 黃鈺婷(2004)。國小教師對於國語科教科書選擇規準及選擇相關建議。國立 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志成、游家政(1998)。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課程與教學,1(1),57-76。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儒傑(1996)。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式及其合理性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 例之初步調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市。 莊敬一(2004)。國小綜合活動教科書選用政策之執行研究—以花蓮市國小為 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選用教科圖書參考事項。臺北市: 同作者。 葉文芳(2000)。專訪國立編譯館藍順德館長—百家爭鳴的盛宴:談九年一貫 教科書的編與審。教育研究月刊,86,5-10。 歐用生(2003)。教科書之旅。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發展學會。 葉彭鈞(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科書選用狀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雙溪國小(2006)。臺北市士林區雙溪國小教科圖書選用辦法。臺北市:同作 者。 雙蓮國小(2003)。臺北市大同區雙蓮國民小學教科圖書選用辦法。臺北市: 同作者。

(38)

謝慧伶(2003)。雲嘉地區小學教科書選用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麗山國小(2001)。臺北市內湖區麗山國小教科書選用實施要點。臺北市:同 作者。

Alverman, D.E. (1989). Teacher-student mediation of content area texts. Theory into Practice, 28(2),142-147.

Apple, M. W. (1992). The text and cultural politic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1(7), 4-19.

Cho, J. (1998). Rethink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paradigm, model, and teachers’ wor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21767).

Daniels, H., & Zemelman, S. (2004). Out with textbooks, in with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4), 36-40.

Farrell, J. P. (2003). Textbooks. In J.W. Guthrie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pp.2551-2554). New York : Macmilliam

Foster, S. & Nicholls, J. (2008). Textbook. In G. H., McCulloch, & D. Crook (Eds.), The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pp.598-599). New York: Routledge.

Lemke, J. L. (1989). Theory into practice. Learning Through Text, 28(2), 136-141. McCutcheon, G. (2002).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solo and group deliberation.

New York: Educator’s International Press, Inc.

Snyder, J. , Bolin. F., & Zumwalt, K. (1996).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39)

Tanner, D. (2003). School textbook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J. W. Guthrie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pp.2554-2560). New York : Macmilliam Thomas B. Fordham Institute(2004). The mad, mad world of textbook adoption.

Washington D.C.:Thomas B. Fordham Institute.

Westbury, I. (1985).Textbook selection: pedagogical consideration. In T. Huse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pp.5231-5233).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40)

Research on Textbook Selection and Use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Shing-Hua Yeh

*

Abstract

There are two purposes in the paper. The first is to understand how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elect textbooks and the matters they pay attention to. The second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difficulties in using textbook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wa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fter the data were analyzed, five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 resul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textbook selection institution has been installed, but it needs to be professionalized.(2)When teachers select textbooks concerning the general items, the scope of items should be enlarged. (3)Teachers re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 selection time by cooperation. Many factors influenced the decision process. (4)Teachers are concerned by the content overlap between subjects. The committees of subjects and grades should communicate. (5)Teachers rely on textbooks and think t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material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selection and usage of textbook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extbook selection, textbook us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Taipei Municipal University of

數據

表 1  國小教科書選用組織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班群會議  111 14.1  2.學年會議  606 77.0  3.學習領域課程小組  365 46.4  4.課程發展委員會  257 32.7  5.教科書選用委員會  318 40.4  6.其他  8 1.0  說明:採複選未限制數目方式填寫  表 2  各國小教科書選用組織數量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運用一種組織  252 32.0  2.運用二種組織  283 36.0
表 5  教科書選擇影響力情形統計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大多數教師的專業判斷  759 96.4  2.教師中意見領袖的想法  162 20.6  3.家長的意見  158 20.1  4.校外專家學者的建議  22 2.8  5.校長或主任的想法  21 2.7  6.書商提供的課程計畫(光碟片)完善與否  202 25.7  7.其他(請說明)  14 1.8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表 6  教科書選擇具影響力人員數量統計表  項
表 10  「教學屬性」各項目選填情形表  項              目  次數  百分比  1.教學活動設計  628 79.8  2.評量設計  199 25.3  3.補充資料提供  236 30.0  4.教學媒體教具提供  372 47.3  5.習作內容和份量  425 54.0  6.是否提供銜接教材  197 25.0  7.其他  24 3.0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選項中比例相對較高的為「教學活動設計」、「習作內容和份量」、「教 學媒體教具提供」三項。其中選填「教學活動設計」者更
表 12  「物理屬性」各項目選擇情形表(續)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5.印刷和裝訂的品質  418 53.1  6.其他(請說明)  8 1.0  說明:採複選最多三項  「版面的設計」、「圖片的拍攝和繪製」、「印刷和裝訂的品質」、「印 刷的紙質」等四項是比較上較為重視的項目,其中「版面的設計」、「圖片的 拍攝和繪製上」  是教科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對於學生而言,是吸引學生影響學 生動機的重要因素,圖片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 在國小教科書的編輯中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單一冊的教科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perating mode After SCAN_N has been selected as the current instruction, when in SHIFT-DR state, the scan chain select register is selected as the serial path between TDI and

• Lorem Ipsum has been the industry's standard dummy text ever since the 1500s, when an unknown printer took a galley of type and scrambled it to make a type specimen book. It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It also follows the general direction set out in the Person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 – Secondary 3) (CDC, 2002) and extend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

It also follows the general direction set out in the Personal, Social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 – Secondary 3) (CDC, 2002) and extends

Strands (or learning dimensions) are categori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concepts for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organize mathema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