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苦行者的旅程—《流浪者之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苦行者的旅程—《流浪者之歌》"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卷一 03. 苦行者的旅程—《流浪者之歌》. 03. 苦行者的旅程—《流浪者之歌》 第二名 生科系 吳冠蓉. 讀罷《流浪者之歌》,思考奔騰飛馳,心中則是一片平靜。 在書中,不只是跟著主角西達塔四處流浪,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流 浪。 思想成就了許多教義,也是造成西達塔為何離開父親,離開 沙瑪納,離開如來佛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成就了一個人。思想反 映出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對善惡的批判,對世界一切的定義,如 同名言:「我思故我在。」因為有思想,而存在。在書中西達塔 一路的苦行修煉、世俗逸樂、困頓沉淪、到最後反省檢視,都是 先有了思想,再驅動著行動,然後又從行為中產生新的思想,進 而改變人生道路的走向,所以思想不只是讓我們活著,更是決定 了要怎麼活。 本 書 從 頭 到 尾 也 圍 繞 著 一 個 主 題:「 自 我 」。 這 是 個 很 重 要的課題,因為一個人若不懂自己,與其懵懂的活著,不如先好 好正視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坦然接受自己。書中有一 段文字很迷人:「世上沒有東西像『我』這樣佔據我的思想」, 這是個謎;我活著,我是一個人,我與別的每個人分開,我與他 們每個人都不同,關於我自己,關於西達塔,世上沒有東西我知 道比這更少了。這些話說入了心坎裡,因為我也想覺得不了解自 己,如西達塔一樣逃避面對真實的自我,只是一味的想探尋、熟 007.

(2) 中興大學「大學國文」閱讀心得作品集. 悉這個世界,卻沒有回頭認識自己的內心,到頭來最陌生的是自 己。所以隨著文字一行行的讀著,我也跟著西達塔一起重新檢視 自己,重新找回我該認識的自我,也會不斷的思考著我個人的信 仰、價值觀、未來方向是什麼,藉由層層深入探尋,希望有一天 我能認識全部、真實的自己。 書中還有一段我很喜歡的文字:「如果像水裡擲一塊石頭, 它會循著最短的路徑沉到水底。一旦西達塔有了目標,情況也是 如此。他被一種力量拉引著,他就任隨他自己向下沉,拉引他的 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他的目標,因為他不會讓任何與他目標相違 背的東西進入他心裡。」這些是西達塔從苦行者學來的本領,也 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他教了我對於目標要堅定、執著,並且 專注,如此不受外界干擾後,方能直接跟隨心中善的本質走,這 樣就能達到目標。這都是我還要努力之處,因為我常會設下目 標,而在實踐過程中總會有些心情的游移不定,所以這段勉勵了 我對於自己目標的堅 持和相信,會絕對影響達成度,所以我該專 注做好每件事,然後相信自己可以! 讓人縈繞心頭的另一個意象,是河流:「如果一個人在同一 時間能聽到河裡的所有一萬種不同的聲音,那時候那些聲音會匯 合成什麼聲音?」河流柔軟、多變的形象頓時溢出紙面,令人不 禁聯想到蘇軾的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 而卒莫消長也。蓋將其自變者而觀之,則天地間不能以一瞬。自. 008.

(3) 卷一 03. 苦行者的旅程—《流浪者之歌》. 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河流總是承載了好多流動 的情感和思想,多少人為此動容,或是如西達塔一樣重新找到自 我。大自然的智慧其實處處存在,只是我們是否靜下心來傾聽他 的教導?如此淡淡的文字,喚起我對大自然的欣然神往,細長雋 永,值得慢慢品味。 闔 上 了《 流 浪 者 之 歌 》, 彷 彿 經 歷 了 一 場 心 靈 的 洗 禮, 邊 讀邊沉積心情,邊回頭審視目前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或是自 己的價值觀、人生的意義在哪?不過我覺得我們不必如西達塔一 樣將自己置死地而後生,因為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經驗和自我反省 中學到教訓,如此就可以一步步修正人生的方向,朝理想目標邁 進。. 009.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兒院門口,A 一直是孤單的 一個人生活著,直到上小學 的時候認識 BC 這兩位好朋 友,ABC 之間的關係就像家 人一樣,之間一點秘密也沒

〉﹒吋己的血們的著作們。這莒言之 EHVEH~ 己的是 SEh 叫時穹 HMEgoysG\ 早閃閃叫們穹言這 E 有

他做事一向有自己的想法,從不「隨波逐流」 。 「隨波逐流」是指: (A)順著水流而行(B 比 喻事情發展起伏變化大(C)比喻氣勢的雄壯浩大(D 比喻人沒有 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

我原以為有慶一死,家珍也活不長了 ……家珍身 上一點肉 都沒有了,扶著她就跟扶著一捆柴禾 似的。.

(三) 美國著名領導力專家 John Maxwell 曾說:

。所謂「意象」,即是用文字寫出可見、可感的事物,這個事物

問題及困難,亦懂得適當地為自己訂定清晰的目標。 學者 Grotberg 曾指 出,擁有抗逆力之小朋友 (9 至 11 歲) 能認識自己的情緒、用語言及不傷

作為 19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梵高熱愛生活卻倍 感艱辛。他的畫像目光鮮明,紅髮、紅鬍子、稜角 分明的臉,浮現躁鬱不安的心情,從畫作中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