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們所不知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九一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們所不知的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九一四》"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卷五 . 153. 我們所不知的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農藝系 裴昭如. 西元一九四九年,有別於我們所生長的年代,是個戰亂的時代,「和平」這 個名詞在這個時代音訊杳然。龍應台女士以她精湛的文筆,娓娓道來我們所不知 的一九四九。夾雜在字裡行間的情感,不僅撼動了讀者們的心,也反映出龍應台 對一九四九的感慨。 這本書由七十三個故事緊密架構而成,前半部是龍應台自己的故事,大部 分是二次大戰那代的過去。生長在和平環境的我們,對殘酷戰爭的體悟又有多少 呢?其中讓我感觸良多的是〈追火車的女人〉這篇文章,龍應台用其母親的視角, 記錄下戰亂時期離別即是永遠的悲痛。戰亂的烽火無情,不禁使我聯想到遠從山 東逃到台灣的爺爺,以及被迫和家人分隔兩岸的奶奶。 另一令我印象深刻的篇目是〈兩個小男孩〉,此篇敘述王曉波的母親是白色 恐怖的受害者,慘遭虐殺。王曉波並不因為自己被稱為「匪諜」的兒子而噤口, 當他談起這番往事,總能開朗的面對。還記得小時候常看奶奶在外奔走,也常去 財團法人基金會,她正是為了替自己受白色恐怖殺害的父親討回公道。奶奶奮不 顧身為父親爭取公益的無畏精神,每每令我潸然淚下。茂密的銀白色卷髮中,藏 著溫和蘊藉的勇氣,帶著奶奶走出白色恐怖的陰霾。 此外,我認為在這部著作中,龍應台並不贊同「募兵」這件事。漫天烽火之 下,兵力不可或缺,募兵是必然的,但國家不擇手段,哄騙了熱血為國的青年們。 正如王鼎鈞曾說:「這是以國家之名行騙。」我心中也深有同感,替那些為國捐 軀的青年默哀,同時也感到悲憤,夾雜著不少對當時政府的失望。我的爺爺十五 歲就被迫從軍,而爺爺的父親也在戰火中犧牲。至今,爺爺仍記得從軍時的焦慮,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彷彿命在旦夕。戰爭的慘烈,絕對是我們無法承受的夢魘。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 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反戰思想充分地反映在歷史上。無論在哪 個年代,戰火總使生靈塗炭,增添更多傷心欲絕的人們,甚至只留下孤苦伶仃的 孩子。身處和平年代,我感謝上一代在戰火中為我們開創和諧,也心疼他們承擔 了戰火所帶來的悲痛。身為他們的後代,我懷著感恩的心,願為維持安穩的世局 盡一份心力,用愛為那些仍在動盪不安中的國家禱告。 219.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陶淵明(365-427?),一說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就難以攻克,縱使克之也難於守之。所以,「從當時的環境條件觀之,一二四○年遠征(實 為一二三九年發兵,一二四○年焚寺)主要目標是偵察」

歷史上許多大地接均顯示,火災所造成的災害遠比震動所造成者為慘烈。如一九 O

佛教歷史上最具改革代表人物的太虛大師 [註 28]

4.1.2 從一九九七年起,某些課題曾在一些學校進行試教(有關試教 課題/教學策略見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