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俄烏天然氣衝突之政治意涵―以2006年與2009年衝突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俄烏天然氣衝突之政治意涵―以2006年與2009年衝突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定士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論俄烏天然氣衝突之政治意涵─ 以 2006 年與 2009 年衝突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游雅韻 中華民國 99 年 7 月 I. v.

(2) 論俄烏天然氣衝突之政治意涵― 以 2006 年與 2009 年衝突為例 摘要 本研究嘗試以地緣政治研究途徑針對國際層面、國家層面來解釋俄烏天然氣 爆發的深層政治因素與俄羅斯此作為的實際目的何在。 烏克蘭擁有黑海出海口,位居歐亞大陸中心,俄羅斯若控制了烏克蘭,便可 直接與歐洲對話,因此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是不可忽視的。同時,2004 年北約東擴後,烏克蘭是俄羅斯地緣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尤申科加入北約之政 策,自然招致莫斯科反彈。綜合以上因素,可以解釋出橙色革命後,俄羅斯與烏. 政 治 大. 克蘭兩造於對外政策之矛盾,形成了天然氣衝突之背景。. 立. 從國際層面分析,長年依賴自俄羅斯進口之低廉能源導致烏國能源部門效率. ‧ 國. 學. 相對低落,加強了莫斯科對基輔的能源外交力度,故本文認為兩次天然氣衝突皆 為俄羅斯藉由天然氣議題對烏克蘭施壓。儘管斷氣風波也招致歐盟抨擊,使得俄. ‧. 烏兩國國際形象大為受損;但短期來說,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合作難以改變,但 烏克蘭之能源過境地位則可能因為替代管線投入營運因素而受到弱化。. Nat. sit. y. 從國家層面分析,烏克蘭東部與南部多數人民支持親俄政權,西部多數人民. er. io. 則支持親西方政權,究其原因可分為:語言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經濟因. al. 素、與歷史因素。本研究認為烏克蘭政治菁英之分歧導致政局動盪,同時,天然. n. v i n Ch 氣衝突給予不同政黨互相攻訐之議題,加上烏克蘭目前處於政治轉型之階段,以 engchi U 致於 2006 年至 2008 年爆發了多次政治危機。 2009 年之天然氣協議提升了兩國交易透明度,然而烏克蘭之積欠天然氣債 務問題仍為未知數,意味著未來俄羅斯依舊有再度對烏克蘭施壓之空間。. 關鍵字:天然氣衝突、能源外交、地緣政治、政治菁英、政治體制. II.

(3) A Study on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Natural Gas Conflict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The cases in 2006 and 2009 Abstract In this study, I attempt to explain the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natural gas conflict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at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by means of geopolitical approach. Ukraine faces Black Sea and possesses central location in Euro-Asia continent. Russia has an initiative to intervene in European affairs if Ukraine is under its control. In a result, Ukraine is critical to Russia in its strategic layout. Meanwhile, after NATO Enlargement, Ukraine is the last defense boundary of Russia to ensure its geopolitical security. The policy of joining NATO under Yushchenko definitely brought Russia’s objections. It shows after Orange Revolution the discrepancy in foreign policy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gave an incentive to natural gas confli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level, relying on gas imported from Russia at a low price led to relatively low-efficiency in Ukraine’s energy sections which strengthens the power of Russia’s energy diplomacy. Therefore, I believe the natural gas conflicts were aimed to put political pressure upon Ukraine. Although the interruptions brought about criticism from EC and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reputations of Russia and Ukraine, in the short term, it is unlikely to cease Russia-EC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n energy field. However, the status of Ukraine in energy transition could become less important due to the operations of alternative pipelines. In the state system level, most people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re in favor of.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pro-Russia parties or candidates and those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are in the opposite.. There are five factors that led to its discrepancy: race, religion, language, economic, and history. The political unrest in Ukraine came from disagreements among elites and gas conflicts provided a pretext for them to attack their opponents. Additionally, this country was under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Because of these elements, Ukraine suffered from several political crise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since 2006. The new contract in 2009 provided a better transparency to Russia-Ukraine gas deal, but the problem of Ukraine’s gas debts was not yet dissolved. It suggests Russia is likely to put pressure upon Ukraine by means of energy diplomac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as conflict、energy diplomacy、geopolitics、political elites、political regimes III.

(4)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假設命題與研究架構………………………………………………2. 第三節. 文獻述評與研究方法、途徑………………………………………5. 第二章.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地緣層次分析……………………………… ……13. 第一節. 俄羅斯能源戰略之形成……………………………………………13. 第二節. 俄烏地緣關係與能源安全問題……………………………………16. 第三節. 天然氣衝突之於北約-俄羅斯-烏克蘭三角關係之影響………25. 第三章.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國際層次分析………………………………… …31. 學. ‧ 國. 第四節. 政 治 大 小結…………………………………………………………………29 立. 俄歐天然氣關係……………………………………………………31. 第二節. 歐盟-俄羅斯-烏克蘭之三角關係………………………………40. 第三節. 天然氣衝突之於歐盟-俄羅斯-烏克蘭三角關係之影響………43. 第四節. 小結…………………………………………………………………49. y. sit. er.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國家層次分析…………………………………… 51. io. 第一節. Nat. 第四章. ‧. 第一節. al. 烏克蘭之內部分歧因素……………………………………………51. 第四節. 烏克蘭 2010 年總統大選及其意涵………………………… … …71. 第五節. 小結…………………………………………………………………73. 第二節. 第五章. n. 第三節. v i n Ch 獨立後烏克蘭之政治情勢發展……………………………………56 engchi U 烏克蘭之國會動盪(2006~2008) ……… ………………………… 65. 俄烏天然氣關係之遠景…………………………………………… …74. 第一節. 2006 年天然氣協議與交易機制. 第二節. 2009 年天然氣協議與交易機制……………………………………80. 第三節. 俄烏天然氣關係之潛在危機……………………………………… 81. 第四節. 小結… ………………………………………………………………82. 第六章. …………………………………74. 結論………………………… …………………………………………84. IV.

(5) 圖表目錄 表格 1-1: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對政治文化取向之運作定義……………10 表格 2-1:2004 年俄羅斯出口天然氣至部分獨立國協國家之數據………………16 表格 2-2:2003~2009 年俄烏天然氣交易與過境運輸之數據……………………20 表格 2-3:南流、北流、納布科天然氣管線示意圖………………………………24 表格 2-4:北流、南流、納布科、與烏克蘭現有管線之比較……………………24 表格 3-1:2005 年~2020 年歐盟天然氣之需求成長………………………………32 表格 3-2: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在歐盟國家天然氣領域之投資…………37. 治 政 大 圖示 3-4:歐盟東擴地圖(1973~2007)………………………………………………41 立 表格 3-5:2006 年俄烏天然氣衝突爆發之經過……………………………………44 表格 3-3:歐盟擴張之時間與加入之新成員國……………………………………41. ‧ 國. 學. 表格 3-6:2009 年俄烏天然氣衝突爆發之經過……………………………………45 圖示 3-7:2009 年俄烏天然氣衝突中因斷氣而波及的歐洲國家…………………47. ‧. 表格 4-1:烏克蘭境內烏克蘭裔與俄羅斯裔及使用語言之比例(1990 年代初期) 53. y. Nat. 表格 4-2:烏克蘭地區之劃分 (圖表 4-1 附圖) ……………………………………54. sit. 圖示 4-3:1994 年總統大選克拉夫丘克與庫其馬得票比例………………………58. er. io. 表格 4-4:1999 年第二輪總統大選庫其馬與西蒙年科得票比例…………………60. al. n. v i n Ch 圖示 4-6:烏克蘭國內生產毛額 GDP(1992~2009)………………………………63 engchi U 圖示 4-5:1999 年第二輪總統選舉庫其馬與西蒙年科得票比例…………………61. 圖示 4-7:2004 年 12 月 26 日烏克蘭總統選舉得票比例…………………………64. 表格 4-8:2006 年烏克蘭國會大選結果……………………………………………67 表格 4-9:2007 年烏克蘭國會大選結果……………………………………………69 圖示 5-1:2006 年新協議之俄烏天然氣交易框架…………………………………77. V.

(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俄烏兩國文化同源,又同屬前蘇聯加盟國,因此在政治、經濟、外交、 文化各個層面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2004 年顏色革命後親美的尤申科上台, 烏克蘭試圖脫離俄羅斯的掌控,在政治上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摩爾多瓦 組成了「古阿姆集團(ГУАМ)」,經濟上則與其他國家共同成立了「民主選擇. 治 政 大 後,俄烏兩國衝突更加激烈 。 立. 共同體(Содружество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ого Выбора)」 ,從 2004 年 11 月發生橙色革命 1. 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在 2005 年年底因為制定明年天然氣價格無法達成. ‧ 國. 學. 共識,雙方僵持不下,2006 年 1 月 1 日,俄羅斯便切斷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 供應,三天之後雙方達成協議並簽訂五年的合約,俄羅斯始恢復輸往烏克蘭. ‧. 的天然氣。在此次的俄烏能源衝突之外,受到波及的,還有俄羅斯天然氣輸. y. Nat. 出量最大的歐盟各國。雙方協調後簽訂了五年的天然氣合約,約定以「俄烏. io. sit. 天然氣公司」為媒介進行天然氣交易。. n. al. er. 到 2009 年年初,俄羅斯再次切斷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然而此次影響的. i n U. v. 層面與範圍更大。同樣的能源爭議一再浮現,在普京(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Ch. engchi. Путин)與麥德維傑夫 (Дмитр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Медведев)任內都發生過一次危 及歐洲能源安全的斷氣事件。俄烏關係從烏克蘭「橙色革命」後就變得緊繃, 烏克蘭又多次公開表明欲加入歐盟與北約的意圖,若由地緣戰略角度來看, 北約東擴已經造成俄羅斯的危機意識,這使得俄羅斯開始對近鄰關係重新思 考。也就是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中,天然氣衝突被視為俄羅斯利用能源武器對 烏克蘭西傾政策表達不滿。然而,這樣的說法不足以為一再發生的天然氣衝 突提供完整的解釋;因為,製造衝突事端,不僅可能無法改善俄烏關係,也 可能導致歐盟將俄羅斯視為一個不可靠的能源供應國,但為何俄烏衝突一再 發生?因此本研究認為,天然氣衝突之爭執點為其背後的政治目的,尋求隱 藏在天然氣價格問題下之政治意涵即為本文之研究動機。                                                         1.   除了天然氣進口價格衝突之外,尚有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問題、雅爾塔燈塔歸屬爭議、俄羅 斯黑海艦隊租金、肉類與奶類禁運事件等等的雙邊問題。  1   .

(7) 研究目的 本研究欲從兩次俄烏天然氣衝突的發生、過程、與最後所達成的協議中, 找出隱含在其中之政治關聯,從而推論俄烏天然氣衝突達成協議之相關要 件。 以下為本研究試圖解釋之子問題: 1.. 從地緣政治分析,本研究欲探討北約東擴後,烏克蘭作為俄羅 斯地緣戰略的最後一道防線,俄羅斯是否利用能源籌碼牽制烏 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以維護地緣安全?俄烏天然氣衝突對俄 羅斯—烏克蘭—北約三角戰略關係帶來何種啟示?兩次天然氣. 治 政 題影響烏克蘭之政局之手段? 大 立. 衝突是否為俄羅斯反制烏克蘭之傾西政策,同時企圖以能源議. 2.. 從國際層次分析,烏克蘭獲得獨立後,與俄羅斯之能源關係便. ‧ 國. 學. 成為兩者糾纏難解的問題之一。筆者欲逐一檢視烏克蘭內部能 源部門之窠臼,與其對俄烏能源關係之影響;繼而再以俄羅斯—. ‧. 烏克蘭—歐盟三角框架為基礎,逐一推論天然氣衝突所造成的. y. sit. 3.. Nat. 政治效應為何?. 從國家層面分析,亞努科維奇領導的地區黨在 2006 年 3 月的. io. n. al. er. 國會大選中大獲全勝,是否體現了俄羅斯之所願?若然,2009. i n U. v. 年再度發生的天然氣衝突,對 2010 年烏克蘭總統大選有何作 用?. Ch. engchi. 第二節 假設命題與研究架構 假設命題 從地緣安全層面分析,俄烏天然氣衝突是俄羅斯藉由能源外交,維護地 緣安全與能源戰略需求;並企圖製造政治議題,以影響烏克蘭國內政局穩定。 能源外交是外交戰略的一部分,普欽的能源外交對外最終目標是要使俄 羅斯在國際局勢佔有一席不容忽視的地位;因此更加需要維護俄羅斯與鄰近 國家的傳統地緣關係,確保俄羅斯不會因為外交上的挫折而危及到地緣政治 安全;而烏克蘭擁有黑海出海口,位居歐亞大陸中心,俄羅斯若控制了烏克 2   .

(8) 蘭,便可直接與歐洲對話。同時,烏克蘭也是俄羅斯的地緣安全屏障,2004 年北約東擴後,烏克蘭是俄羅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尤申科加入北約 之政策,自然招致莫斯科反彈;由此清楚顯示出橙色革命後俄烏對外政策之 矛盾。因此,本研究認為 2006 年與 2009 年兩次衝突為俄羅斯天然氣外交之 一環,除了要遏阻烏克蘭向北約與歐盟靠攏,亦企圖影響烏克蘭國內政治情 勢,重振克里姆林宮在烏克蘭之影響力。 從國際層面分析,俄羅斯與歐盟近年來已成為互賴的能源合作夥伴,衝 突爆發雖然招致歐盟對於俄烏兩方之批評,未來歐俄之能源合作關係仍舊難 以改變,烏克蘭在能源戰略中居於劣勢。 烏克蘭在蘇聯時期計畫經濟體制下,長年由蘇維埃政府分配能源,故並. 政 治 大. 未發生過能源短缺問題;烏國除了依賴進口天然氣,亦擔任主要之能源過境 國。在蘇聯瓦解之後,俄烏兩國便開始為了天然氣問題時有摩擦。時至今日,. 立. 烏克蘭負責運輸俄羅斯出售至歐盟國家約 80%之天然氣,而俄羅斯為歐盟最. ‧ 國. 學. 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足見其運輸管線對歐盟天然氣安全之重要性。本研究認 為,在兩次天然氣衝突後,俄烏之能源可靠性雖然大受影響,然而長期來看, 俄歐之能源合作難以改變,而烏克蘭之能源過境地位可能因替代管線投入營. ‧. 運而弱化;未來烏克蘭應在兩強之間尋求平衡點,以鞏固其特殊的樞紐地位。. Nat. sit. y. 從國家層面分析,烏克蘭政治菁英分歧甚深,天然氣衝突期間亦企圖利. er. io. 用議定條約之內容攻擊對立政黨,加深政局不穩定度。. al. n. v i n Ch 定的政治環境以實現政治改革與經濟轉型,兩次天然氣衝突間接促使烏克蘭 engchi U 選情起了相當程度之動盪。2006 年俄烏天然氣衝突,表面上原因是起於烏克 天然氣關係為俄烏雙方敏感問題之一,橙色革命後的烏克蘭需要一個穩. 蘭積欠之天然氣債務以及來年價格調漲糾紛,實際上為俄羅斯試圖藉由天然 氣議題干涉烏克蘭內政之行動。因為,2006 年新國會選舉是其民主轉型的轉 捩點,新憲法將烏克蘭政權從「大總統小國會制」修改為「大國會小總統制」, 議會席次過半之政黨可推舉總理,總理成為擁有實權之最高首長,相對地削 減了總統權力,所以莫斯科勢必要幫助親俄黨派在 2006 的國會大選取得多數 席次。然而,亞努科維奇隨後成為總理主因並非源自於天然氣衝突所帶來的 政治效應;本研究認為實質上來自於是烏克蘭國會內部利益平衡後之結果。 2008 年 3 月開始,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與總理季末申科便針對俄烏天然氣 公司中介角色意見不合,季末申科極力反對此公司繼續擔任兩國天然氣交易 中介商,亞努科維奇則反對此提議,基輔政治菁英鬥爭使得政體轉型更加不 3   .

(9) 易。本研究認為 2006 年之天然氣協議遺續,導致 2009 年烏克蘭政治菁英對 天然氣議題之利益衝突,爾後 2010 年總統大選亞努科維奇勝出,意味烏克蘭 政府在東西方搖擺不定的政黨輪替中,終究再度回到親俄之政治勢力。. 研究架構: 第一章 緒論,包括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述評、研究方法與 研究途徑、以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 筆者欲以俄羅斯能源戰略之形成為背景,再檢視烏克蘭對於俄羅 斯之地緣影響力,推論兩國能源關係中所隱藏之政治因素。繼之以俄羅斯— 烏克蘭—北約三角關係為核心,闡述天然氣衝突對此三角關係之作用。. 政 治 大 之深度。繼而論述俄羅斯—烏克蘭—歐盟三方在能源領域之競合,並推論天 立. 第三章 首先針對俄歐能源合作關係作一具體之分析,以理解其能源互賴. 然衝突對此三角關係之作用。. ‧ 國. 學. 第四章 筆者將從烏克蘭歷史脈絡為背景,來解釋其東西部分裂原因與影. ‧. 響其選舉之固有因素,再以烏克蘭國內政治生態與其憲政體制作為導因,以 分析 2006 年後之兩次國會選舉與 2010 年之總統大選,釐清俄羅斯利用天然. sit. io. er. 的。. y. Nat. 氣衝突影響其內政之程度,同時試圖解釋俄羅斯天然氣外交所欲達成之目. 第五章 筆者欲比對 2006 年與 2009 年之天然氣協議,並尋找出兩國天然. n. al. Ch. i n U. v. 氣關係之癥結為何,繼而分析未來兩國再度爆發天然氣危機之潛在因素。. engchi. 第六章 筆者將綜合各章節之論點與分析,作一完整扼要之結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假設命題與研究架構. 第三節. 文獻述評與研究方法、途徑. 第二章.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地緣層次分析. 第一節. 俄羅斯能源戰略之形成. 第二節. 俄烏地緣關係與能源安全問題. 第三節. 天然氣衝突之於北約-俄羅斯-烏克蘭三角關係之影響 4 .  .

(10) 第四節 第三章. 小結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國際層次分析. 第一節. 俄歐天然氣關係. 第二節. 歐盟-俄羅斯-烏克蘭之三角關係. 第三節. 天然氣衝突之於歐盟-俄羅斯-烏克蘭三角關係之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國家層次分析. 第一節. 烏克蘭之內部分歧因素. 第二節. 獨立後烏克蘭之政治情勢發展. 第三節. 烏克蘭之國會動盪(2006~2008). 第四節. 烏克蘭 2010 年總統大選及其意涵.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節. 小結. 2009 年天然氣協議與交易機制. ‧. 俄烏天然氣關係之潛在危機. sit. y. Nat. 第六章. 2006 年天然氣協議與交易機制. 結論. io. n. al. er. 第二節. 學. 第三節. 第一節. 立. 俄烏天然氣關係之遠景. ‧ 國. 第五章. 政 治 大. i n U. Ch. v. engchi 第三節 文獻述評與研究方法、途徑 文獻述評: 國際層次之文獻. 俄羅斯能源專家日茲寧(Станислав З. Жизнин,Stanislav Z. Zhiznin)在「俄 羅斯能源外交」一書中認為︰俄羅斯能源外交的形成因素包含了經濟問題與 地緣政治問題,前者的具體方針為:確保出口能源安全、維護俄羅斯國外能 源公司的利益、與外國與國際組織積極展開能源對話;後者的具體方針則為: 在蘇後時期利用能源議題提升俄羅斯的國際地位,並且在歐亞大陸國家試圖 一體化的進程中,發揮俄羅斯的關鍵作用,也就是藉由能源外交與歐亞國家 5   .

(11) 進行雙邊與多邊合作。日玆寧也認為在俄羅斯與歐盟、美國的能源對話中, 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是一體兩面的 2。日玆寧的能源外交理論給予本研究 的國際層次分析的基礎架構,筆者也由此觀點展開兩個框架的三角關係論述, 其一為俄羅斯—烏克蘭—歐盟,其二為俄羅斯—烏克蘭—北約,筆者試圖找 出俄羅斯在天然氣衝突中與歐盟、北約的競合,而烏克蘭在其中所面臨的困 境為何。 地緣政治專家王定士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議的觀察」一文中認 為:俄烏天然氣衝突的癥結在於地緣政治的衝突,斷氣危機雖暫時解除,然 而背後的政治與戰略衝突問題,卻是懸而未決。受到波及的歐盟會加速尋找 替代管線,避免再次陷入天然氣危機。本篇文章幫助筆者了解此議題在能源 戰略與地緣政治層面的完整背景 3 。. 政 治 大. 白俄羅斯學者鮑樂維(Borovoi Vitali Rostislavovich)在「俄羅斯與烏克蘭:. 立. 什麼才是關鍵?」一文中指出雖然能源衝突帶給獨立國協內部更深的分裂,. ‧ 國. 學. 然而獨立國協作為一個無效率的區域整合體,已不符合俄羅斯的對外政策, 因此俄羅斯必須展開新的區域整合方式,能源外交為近年莫斯科對近鄰國家 採用的戰略手段;俄羅斯試圖與歐盟尋找共同利益以限制美國在烏克蘭的作. ‧. 為,而衝突結束後,俄羅斯是否成功讓烏克蘭改變外交取向,尚有待觀察;. y. Nat. 作者認為俄烏天然氣衝突的關鍵在於俄羅斯正設法取回在烏克蘭的傳統勢力,. n. al. er. io. 研究途徑之導因 4 。. sit. 並阻擋北約趁虛而入,此文章之論點為筆者所沿用,同時為本研究採用地緣. Ch. i n U. v. 中國俄羅斯研究學者成鍵在「俄羅斯天然氣外交」一文中指出︰俄羅斯. engchi. 憑藉豐富的能源藏量,以能源制衡前蘇聯地區,企圖打造以俄羅斯、白俄羅 斯與烏克蘭以東正教為核心的國家集團,以及一個由哈薩克、土庫曼、格魯 吉亞等的前蘇聯伊斯蘭國家組成的緩衝地帶,由此觀之,俄烏天然氣衝突也 是俄羅斯實踐天然氣外交的一環。而俄羅斯對於歐盟國家的能源戰略是採取 分而治之,利用歐盟成員國間不同的政治經濟考量進行分化歐盟,導致歐盟 無法形成統一的對俄能源政策,以擴大俄羅斯之能源利益 5 。                                                         2. 日玆寧著,王海運、石澤譯,俄羅斯能源外交,p.96-p.108,人民出版社,2006 年 11 月第 1 版。 3 王定士, 「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議的觀察」 ,亞太和平月刊,第 1 卷第 2 期,2009 年 2 月 13 日。 4 鮑樂維, 「俄羅斯與烏克蘭:什麼才是關鍵」,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2009 年 2 月 23 日, 見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83010&ctNode=6708&mp=4。 5 成鍵,「俄羅斯天然氣外交」,俄羅斯研究,2006 年第 1 期。 6   .

(12) 中國學者田燕在「從俄烏天然氣之爭看俄羅斯能源戰略的意圖」一文中 強調俄羅斯的能源在全球需求之下,已經佔有能源大國的地位,並指出俄羅 斯能源外交的矛頭不只指向以往蘇聯勢力範圍的獨立國協國家,還包含了歐 盟,充分顯示出俄羅斯試圖藉由能源這張王牌恢復俄羅斯以往在國際政治關 係的大國地位 6 。此篇文章提及俄羅斯在全球能源的戰略思考,但限於篇幅, 討論到的層面並無深入分析。 中國學者史春陽 (Chunyang Shi) 在「Perspective on natural ga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一文中認為俄烏天然氣衝突中美國的角色不可忽視;因 為烏克蘭身為能源過境國,若烏克蘭為俄羅斯所控制,代表歐盟也連帶受到 俄羅斯影響,美國想在歐亞大陸發揮其力量便可能受阻。事實上,美國希望 在烏克蘭與喬治亞培養親西方之政權,以幫助獨立國協國家擺脫俄羅斯的掌. 政 治 大 是美國的野心所在,藉由掌握能源資本、再掌握歐盟。此篇文章對俄烏天然 立 氣衝突有細膩獨到的分析,並且針對美俄雙方地緣政治之角力深入淺出,本 握,俄烏天然氣衝突期間便可明顯觀察出美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同時裏海也. ‧ 國. 學. 研究以此文章作為地緣政治分析之藍圖,復加以深入探討此問題 7 。 國家層次之文獻. ‧. 外交議題專家蘇武在「解析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衝突」一文中指出:. Nat. sit. y. 烏克蘭總統尤申科企圖操作2009年之天然氣衝突,並阻止總理季末申科與莫. er. io. 斯科達成共識,然而最終季氏依然代表烏克蘭與俄羅斯簽訂的新的合約;這 代表了烏克蘭內部決策菁英不一致,總統或總理任一方皆欲從中獲得俄羅斯. n. al. i n U. v. 之支持,以襄助自身在2010年總統大選獲得勝利 8。由此觀之,本研究亦認為. Ch. engchi. 基輔內部政治分歧導致烏克蘭無法形成一致的共識,皆不外乎企圖藉由能源 衝突之議題謀求自身之利益;兩次天然氣爭議皆清楚顯示,烏克蘭對外政策 最終無法排除俄羅斯之因素。 波蘭學者Andrzej Szeptycki在其文章「The Putin–Tymoshenko Gas Agreemen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Ukraine」一文中指出:2008 年 8 月俄 格衝突期間,季末申科一反其親西立場未對俄羅斯強烈抨擊,一般認為是季 末申科為了取得東南部選民之支持而做出的政治策略,同時,季末申科政治                                                         6. 田燕, 「從俄烏天然氣之爭看俄羅斯能源戰略的意圖」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 年第 4 期。 7 史春陽, 「Perspective on natural gas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 第一卷第一期,2009 年 6 月。 8 蘇武,「解析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衝突」,p.11,中華民國太平洋企業論壇簡訊,2009 年 4 月。 7   .

(13) 勢力逐漸崛起,威脅到尤申科競選總統之前景。2009 年之天然氣衝突中,季 末申科陣營聲稱烏克蘭獲得了與俄方拉鋸戰之勝利,儘管尤申科陣營再度批 評季氏對俄羅斯作了過多之讓步。此篇文章針對烏克蘭總統尤申科與總理季 末申科之政治鬥爭有清楚完整之描述 9 。 德國籍烏克蘭能源學者Margarita M. Balmaceda在其專書「Energy dependency, politics and corruption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ussian’s power, oligarch’s profits and Ukrainian’s missing energy policy 1995-2006」指出:在烏 克蘭,能源部門屬於不法利潤最為豐厚的領域,從庫其馬時期即充斥著各種 利益團體之尋利行為,且庫其馬政府任內,貪污情形日益加深,且由於能源 利益牽涉的範圍極廣,2005 年季末申科擔任總理期間曾推動的能源改革接連 受阻。此外,Margarita M. Balmaceda認為俄烏能源公司必然隱含寡頭之利益. 政 治 大 之不法利潤。然而,此篇研究僅就烏克蘭之貪腐情形做出概略之描述,關於 立 俄烏能源公司之暗箱操作並未有具體之說明,因此仍無法得知烏克蘭內部具. 輸送,2006 年天然氣協議此公司的中介地位,使得既得利益者得以取得鉅額. ‧ 國. 學. 體的利益輸送途徑為何;但此篇文章仍對獨立後烏克蘭能源部門之發展有相 當詳盡的觀察 10 。. ‧. 俄烏天然氣協議內容之文獻. Nat. sit. y. 烏克蘭經濟學學者Ildar Gazizullin在其文章「A Ukrainian perspective of the. er. io. 2009 gas dispute」一文中闡述 11:2009年之新協議帶給俄烏兩國較為透明、具 體之交易框架,然而兩國交涉後由官方公布的合約版本,經常有未出現在其. n. al. Ch. i n U. v. 中之秘密協議,比如像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得以進入烏克蘭國內銷售. engchi. 天然氣起初並未在官方公佈的內容中被提及,更為複雜的是,排除中介商俄 烏能源公司之後,後續相關之債權問題亦難以釐清,故未來俄烏能源關係仍 有潛在之危機因素。 烏克蘭籍學者Tetiana Polyvana於其文章「The 2010 Gas Conflict: To be or not to be?」 中對於2009年初俄烏再次擬定新的天然氣交易細節有詳細的描述, 並且針對俄烏天然氣關係中再次爆發天然氣衝突之可能性有相關之研究,此                                                         9. Andrzej Szeptycki,「The Putin–Tymoshenko Gas Agreement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s in Ukraine」,The Pol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09年 1月23日。 10   Margarita M. Balmaceda,「Energy dependency, politics and corruption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ussian’s power, oligarch’s profits and Ukrainian’s missing energy policy 1995-2006」 , p.119-p.127, London: Routledge, 2008。  11 Ildar Gazizullin,「A Ukrainian perspective of the 2009 gas dispute」,ISS Opinion,2009 年 2 月。 8   .

(14) 學者認為最有可能引發兩國再度爆發爭議來自於烏克蘭所積欠的天然氣債務, 關於其他相關因素作者亦作了完整詳細之分析 12,此文章幫助筆者深入瞭解兩 國中、短期內能源關係之不穩定因素。. 研究方法 1..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是有系統地收集與客觀的評鑑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料,. 藉由敘述事件的原因、結果、與影響,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其目的在於 解釋現況、預測未來。研究者可以藉由歷史分析法提出決策之參考,了解過 去措施之錯誤與負面影響,避免重蹈覆轍,亦可用以前瞻未來之發展。筆者. 治 政 大 具有無法忽略的地位,而歷史研究法提供了符合此議題的研究方式。 立. 以為,歷史的發展必定是有脈絡可循,俄烏天然氣衝突在雙方的外交歷史上. 2. 文獻分析法:. ‧ 國. 學. 文獻分析法是「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綜括證明的方法,以確定. ‧. 過去事件的確實性和結論。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過去、洞察未來、預測將 來 13。」文獻分析法是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時最為普遍的研究方法,其優點. sit. y. Nat. 是從不同領域的學者針對同一研究主題所撰寫的文獻資料,找出最為客觀與 最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加以引述評論,並且匯集筆者自身的見解,以釐清研. io. n. al. er. 究主題所提出的問題。本研究主題為 2006 年與 2009 年兩次天然氣衝突,筆. i n U. v. 者欲試圖由蒐集、整理、分析文獻資料的過程當中,整理出一套清楚合乎邏. Ch. engchi. 輯的概念,來解釋兩國天然氣衝突各方面的潛在政治因素。 3. 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把將國際關係之研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為國際層次 (International system level),第二類為國家層次(state system level),第三類為決 策層次(decision-making level)。根據本研究之藍圖,筆者以國家為主體的互動 列為國際層次分析,並以兩種三角框架為背景、討論俄烏天然氣衝突對俄— 烏—歐盟與俄—烏—北約帶來的政治效應。其次為國家層次研究,此層次以 烏克蘭分歧的政治文化為背景,逐一檢視烏克蘭國內之政治勢力消長與衝突 事件之關連,再藉以歸納出操縱烏克蘭政治局勢走向之關鍵因素為何。最後,                                                         12.   Tetiana Polyvana, 「The 2010 Gas Conflict: To be or not to be?」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Policy Studies(ICPS),2009 年 12 月。  13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p.139,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 9   .

(15) 決策層次討論範圍則是影響衝突事件之個人因素。然而,本研究發現:決策 者在競選時期為了提升自身支持度,往往攻擊競爭者之弱點以達到目的,此 現象在烏克蘭國內亦不例外。2009 年底俄烏天然氣衝突爆發後,季末申科 (Tymoshenko)與尤申科(Yushchenko)互相攻訐,同時指稱對方私下與俄烏天然 氣公司利益輸送,諸如此類之說法不盡相同。但由於資料缺乏可信度、相關 報導亦有失偏頗,難以蒐集到可供參考之學術文獻,故無法具體分析決策層 面之要件,此為本研究之侷限。. 研究途徑 1. 政治文化研究途徑:. 治 政 大 Abraham Almond)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之概念。而後阿爾蒙德在與佛巴(S. Verba) 立(The Civic Culture)」一書中提到,政治文化是政治系 共同著作的「公民文化 當代政治文化研究起源於 1956 年,由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Gabriel. ‧ 國. 學. 統中一些特定的取向的分配樣式,包括認知取向(cognitive orientation)、情感 取向(affective orientation)與評價取向(evaluational orientation)三個層面 14。斐魯. ‧. 恂(Lucian W. Pye)與佛巴(S. Verba)共同著作「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一書中又定義政治文化為「政體中心理與主. sit. y. Nat. 觀層面的整體宣示,是政治系統的集體歷史,以及系統中成員在其中的生活 史的產物,跟基於公共事務與個人經驗 15 。」1975 年羅森邦(Walter A.. io. al. n. (見表 1-1):. er. Rosenbaum)將政治文化取向作了系統化的運作定義,將此現象分為七類取向. Ch. engchi. i n U. v. 表 1-1: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對政治文化取向之運作定義. 取向. 運作定義. 政治認同. 有公民權的國民;對政治單位和團體持積極或消極的感覺,最常參與 的政治單位和團體。.                                                         14. Gabriel A. Almond and Sidney Verba, 「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p.15,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年。 15. Lucian W. Pye and S. Verba,「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p.218,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年。 10   .

(16) 政治信任. 願意在不同社會行動方式下與不同團體合作,以值得信任、政治動機、 會員類型等觀點把團體分等級。. 政權取向. 相信政權的合法性,對主要政治職位和政權符號的感覺和評價,參加 支持或反對政權的政治活動。. 遊戲規則. 認為政治意見應如何表達,對本人和他人所負政治義務的概念,政府 應如何作政治決策的概念,對政治脫軌行為和爭議行為的態度。. 政治效能. 相信政府是英對人民的意見作反應,相信公民的行動和參與具有重要 性,相信政治變遷的可能性。. 政治能力. 投票和其它種政治活動的頻率,知道政治事件及其對本人的影響,對. 政 治 大. 政治事務有興趣。. 立. 對政府的政策感到滿意,知道如何對政府提出政治需求,相信政策輸 出和輸入的效率。. 學. ‧ 國. 輸入與輸出的取向. 資料來源:羅森邦著、陳鴻瑜譯,政治文化,p.10,桂冠圖書,1984 年初版。. ‧. Nat. sit. y. 總體而言,政治文化涵蓋個人經驗、意識型態、價值觀等等因素,反. io. er. 映在客觀的政治環境上,因此不同的政治文化對於同樣之決策將抱持不同 的立場與觀點。筆者以為烏克蘭政治文化分歧與其獨立後之政治情勢息息. n. al. i n U. v. 相關;因此,欲釐清天然氣衝突對烏克蘭政治局勢所帶來之影響,必須先. Ch. engchi. 以政治文化研究途徑檢視烏克蘭內在之相關要素,方可清楚劃分與選舉相 關的內部與外部因素,避免模糊本文之研究結論。 2. 地緣政治研究途徑: 地緣政治也叫做地理政治,亦可以說,當政治地理被政治領袖利用時, 它就變成地緣政治。地理政治是研究國家地理環境狀況,地緣政治則是從地 理環境研究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需要 16。1899 年,瑞典學者謝倫(Kjellen, R.) 正式使用「地緣政治(Geopolitics)」一詞,並且在歐洲開創了地緣政治研究的 時代,促使 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期間,歐洲國家學者紛紛投入地緣政治研究 17 。                                                         16. 沈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p.9-p.10 三民書局,1979 年。. 17. Klaus Dodds, David Atkinson「Geopolitical traditions: a century of geopolitical thought 」 ,part1:. Rethinking geopolitical histories,p.27-p.28,Routledge:New York,2000 年。 11   .

(17) 德國地緣政治學者豪斯霍夫(Karl Haushofer)曾說: 「地緣政治是產自政治 地理,地理政治是把政治地理的知識加以組織,以供政治領袖的使用。」而 後於 1970 年,美國地理學家格拉瑟(Glaser)提出一篇之論文,將一個國家的 地緣政治利益以同心圓的概念來解釋,他認為:一個國家的地緣政治利益, 可以一連串的同心圓或區域來加以區分,這些圓的實際形成,是由地理因素 來決定,它們很可能是一種不規則的圓形,它們的區別如下 18 : 1.. 第一層為核心區或本土區,包括國家自身之領土,涵蓋了一些其他 國家或合法政府世紀既成事實的區域。. 2.. 第二層為內圈或盟主所轄區域,鄰近核心地區,但不在其範圍內之 領域。. 政 治 大. 3.. 第三層為中圈,為了地緣安全,應為友好的鄰國所佔領。. 4.. 第四層為外圈區域,極為不受重視之區域,由何人支配並不重要。. 立. ‧ 國. 學. 無論時代之推移轉換,地緣政治研究途徑仍舊為相當實用之理論;因為, 沒有任何國家在維護地緣安全、甚至發展成強權國家的企圖下,可以忽略地. ‧. 緣政治之重要性,今日之俄烏關係亦如是。因此,筆者認為,地緣政治研究 途徑可在分析俄烏地緣安全與戰略之觀點提供完整之分析框架,此為本研究. Nat. n. al. er. io. sit. y. 採用此研究途徑之主因。. Ch. engchi. i n U. v.                                                         18.  .   蔣君章, 「政治地理學原理」,p.8,三民書局,民國 65 年 3 月初版。  12 .

(18) 第二章 俄烏天然氣衝突之地緣層次分析 普欽時期確定了能源戰略的政策,其中一環即是以能源手段制衡美歐在 獨立國協的作用。本研究認為,橙色革命後的基輔對外奉行親美排俄,與莫 斯科力求的獨協一體化政策背道而馳,俄烏關係開始產生摩擦。2005 年俄羅 斯在喀山會議公開宣布,將不再對獨立國協國家提供低廉的能源,目的便是 欲藉由能源反制疏遠俄羅斯的成員國。因此筆者認為,以此為背景下引發的 俄烏天然氣衝突實質上隱藏著政治因素,而本章將依據地緣政治研究途徑, 針對北約—烏克蘭—俄羅斯框架下的三角關係進行剖析。 第一節筆者欲以克里姆林宮能源戰略之形成為核心,逐一檢視俄羅斯天 然氣外交之政治因素;第二節筆者將針對俄烏地緣關係推演兩國歷史上之牽. 政 治 大 兩國因天然氣問題屢起爭端,大致上可分為兩部分,一為天然氣債務問題, 立. 連,以及蘇聯瓦解後,烏克蘭領導人之對外政策與俄烏關係。1990 年代以來,. ‧ 國. 學. 一為天然氣過境問題,前者為俄烏兩邊關係,後者則牽連到歐洲國家進口天 然氣的能源安全問題;俄烏雙方由此衍生的不對稱互賴,使得天然氣關係隱 含了政治上的考量與較勁。此節將以俄烏之天然氣領域之競合為主軸,作一. ‧. 完整之回顧與結論;而關於歐盟與俄羅斯、烏克蘭的三角關係,筆者將於第. y. Nat. 三章再行作論述。第三節筆者將從地緣政治角度剖析烏克蘭對於俄羅斯地緣. sit. 安全戰略之重要性,包括: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防堵北約的包圍下如何維. al. er. io. 護自身的地緣利益、尤申科政府的親西排俄政策對獨立國協內部所帶來的負. v. n. 面效應、加之 2008 年的俄格衝突對俄烏關係產生何種作用。第四節則針對前. Ch. 述論點歸納出本章之小結。. engchi. i n U. 第一節 俄羅斯能源戰略之形成 俄羅斯能源戰略基礎從1992年便開始制訂,並基於此基礎逐步形成能源發展 戰略與能源安全的基本構想。第一段始於1992年9月,俄羅斯聯邦政府批准了 「新的經濟條件下能源政策構想基本原則」,形成國家能源政策的下一個階 段是完成關於俄羅斯能源戰略的制訂,1995年通過了「2010年前俄羅斯聯邦 能源戰略基本方向(Основные Направлени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Политики РФ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10 Года )」、與「俄羅斯能源政策基本方針(Основные Положен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Стратеги России )」等文件,然而當時俄羅斯政治 13   .

(19) 經濟環境使葉爾欽政府對於能源產業之政策致力於擺脫危機、如何確保國內 之能源安全、與能源產業之改革,因此能源戰略政策在此時期並未形成具體 之概念;直到普欽時期,俄羅斯的能源外交完整架構才逐步呈現。 普欽任內經過了數年的能源產業鬥爭,重新將能源資源國有化,並制訂 一系列之能源相關法案:2003 年 5 月,俄羅斯政府制訂了「2020 年前俄羅斯 能源戰略(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 19 」;第 一章「能源戰略目的與重點」便提出:能源是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基礎、推行 內外政策的工具,要從對外經濟活動中獲取最大利益。可以看出能源出口所 帶來之收益於俄羅斯近期與中期經濟發展之重要性。第六章「對外能源政策」 中指出:鞏固俄羅斯在國際能源市場之地位,有效實現俄羅斯能源綜合體出 口潛力,從對外經濟活動中獲取最大國家利益,而能源出口安全必須具備穩. 政 治 大 源戰略是以維護國家經濟利益與地緣能源安全為基礎,實現俄羅斯能源出口 立 多元化。 定的能源運輸系統,也就是建立穩固的能源過境運輸網絡。可以說俄羅斯能. ‧ 國. 學. 俄羅斯能源專家日茲寧(Станислав З. Жизнин,Stanislav Z. Zhiznin)認為, 能源外交的實踐包括兩方面的目的:第一、為了保障國家在能源開採、運輸. ‧. 與消費領域的經濟利益而採取的外交行動;第二、能源外交也可能具有某種. y. Nat. 政治因素,因為能源問題亦常被利用以達到某種外交目的的手段。因此,可. sit. 以說對外能源政治中的具體可分為帶有經濟目的與政治目的兩種因素 20,能源. al. er. io. 成為實現俄羅斯恢復國際大國地位的重要籌碼。普欽的能源外交即是利用能. n. v i n Ch 顯著的經濟成長,2006 年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部門營收約佔政府預算之 48%、 engchi U 源手段以體現俄羅斯最大利益。普欽任內出口能源所帶來的收益帶給俄羅斯 出口的 46%與GDP的 27% 21.                                                         19. 見「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я Росс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20 Года」,РОССИИСАЯ ГАЗЕТА, 2003 年 10 月 7 日,http://www.rg.ru/2003/10/07/energetika.html。 20 2005 年 8 月,聯合國承認土庫曼之中立國地位,故土庫曼至今尚未批准加入獨立國協之條 約,法律上而言並非獨立國協之會員國;同時,2006 年 3 月,格魯吉亞總統沙卡希維利(Михаил Саакашвили,Mikheil Saakashvili)公開宣佈: 「格國正在展開加入北約之進程,但不能同時 加入兩個軍事組織。」接著在 2008 年 8 月俄格戰爭爆發不久,格魯吉亞宣布推出獨立國協。 參見「Georgia opts out of ex-Soviet military coopration body 」 , Pravda,2006 年 3 月 2 日,http://english.pravda.ru/news/world/03-02-2006/75406-georgia-0。本 研究不考慮之後兩國退出獨立國協之問題,僅以獨立國協成立時之成員國加以區分。 21 歐陽承新,「俄羅斯能源戰略之變遷—從葉爾欽到普亭」,p.66,經濟前瞻,2008 年 9 月。 14   .

(20) 俄羅斯與獨立國協國家之天然氣能源關係 普欽的能源外交有很大一部份著重於維護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安全;因為 北約兩次東擴後,北約影響力已經推進到獨立國協邊界,該區域成為俄羅斯 與北約最後一環的緩衝地區。獨立國協國家儘管各自獨立後經濟自主,事實 上,當中大部分國家與俄羅斯之關係是倚賴在能源供應的;緊密的地緣聯繫 使得俄羅斯得以利用能源優勢交換其他國家政治上的讓步:除了與烏克蘭的 天然氣衝突之外,2007 年初俄羅斯亦對一向友好的白俄羅斯中斷供氣,經過 雙方協議,俄羅斯取得了一半的白俄羅斯之天然氣管線股份 22,不僅可以保障 出口至歐洲的能源,同時也涉足白俄羅斯國內之能源政策。普欽的能源戰略 追求的首要目標為發揮國家最大利益;俄羅斯為了達到獨立國協一體化之目. 政 治 大 獨立國協國家依照天然氣生產能力共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天然氣出口 立. 標,出於政治考量、以能源手段干涉獨立國協成員國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強。. ‧ 國. 學. 國:可供給國內需求亦從事對外天然氣貿易的國家,如:俄羅斯、哈薩克、 土庫曼、亞塞拜然與烏茲別克 23。第二類是依賴進口天然氣之國家,包括烏克 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塔吉克、亞美尼亞與格魯吉亞,下表 2-1 為俄羅. ‧. 斯出口天然氣至以上國家之數據。. sit. y. Nat. 俄羅斯為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與出口國,由於液化天然氣技術尚 未成熟,相關法案政策亦不完整。目前俄羅斯輸送天然氣至歐洲有賴於陸上. io. n. al. er. 管線,管線主要經過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兩國。烏國境內有三條天然氣管線,. i n U. v. 負責俄羅斯輸往歐盟約 80%的天然氣,其餘 20%的天然氣由白俄羅斯的亞瑪. Ch. engchi. 爾(Yamal—Europe)經波蘭與德國通往歐洲;因兩者同時具有能源進口國的雙 重身份,所以,在俄羅斯中斷對其供應天然氣之時,亦可能牽連到歐盟國家; 所以,俄羅斯在試圖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取得穩定的能源合作關係之餘,也 積極建立新的天然氣替代管線。.                                                         22. Katja Yafimava、Janathan Stern, 「The 2007 Russia-Belarus gas agreement」 ,p.1,Oxford Energy Comment,2007 年 1 月。  23   獨立國協國家中,除了俄羅斯之外,中亞國家中天然氣產量足以自給,並且尚可對外輸出 的國家有哈薩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外高加索僅僅亞塞拜然有豐富的天然氣蘊藏量,以上 五國為獨立國協中具有天然氣輸出能力的國家。  15   .

(21) 表格 2-1:2004 年俄羅斯出口天然氣至部分獨立國協國家之數據. 國家. 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總量. 佔國內消費比例(%). (bcm/十億立方公尺). 烏克蘭. 24.07. 35. 白俄羅斯. 19.51. 99. 摩爾多瓦. 1.8. 100. 亞美尼亞. 立. 格魯吉亞. 政 治 1.3 大. 100. 1.04. 100. ‧ 國. 學. 資料來源:http://www.ng.ru/economics/2005-12-16/1_partners.html,獨立報官方網站;Bernard. 年 5 月 1 日。. ‧. A. Gelb,「Russian Natural Gas: Regional Dependence」 , p.3,CRS Report for Congress,2007. y. Nat. sit. 由上表顯示獨立國協國家中,烏克蘭與白俄羅斯並非能源依存度最高的. er. io. 國家,但兩國在俄歐天然氣關係中卻為轉運之樞紐國家;原因在於,歐盟是 俄羅斯的最大能源消費經濟體,而天然氣主要經由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管線輸. n. al. Ch. i n U. v. 送至歐盟,尤以烏國佔俄氣總輸送量之80%,因此俄烏能源關係穩定與維護. engchi. 歐盟能源安全具有直接之關聯性。本研究之研究途徑之一為地緣政治途徑 (geopolitical approach),故筆者在針對俄烏兩國之天然氣關係之前,必須就獨 立後烏克蘭之對外路線作一整理,並分析烏克蘭之外交政策如何牽動俄羅斯 之地緣安全,以釐清俄羅斯能源外交之政治目的為何。. 第二節 俄烏地緣關係與能源安全問題 烏克蘭地緣政治定位 二十世紀初,一位著名地緣戰略學者的哈洛德.麥金德(Harold Mackinder) 提出「世界島」與「心臟地帶」學說,他認為從東歐到西伯利亞為國際政治 的樞紐地帶(Pivot Area),並對世界島提出以下的理論:「統治東歐就控制心 16   .

(22) 臟地帶,統治心臟地帶就控制世界島,統治世界島就駕馭世界。」而烏克蘭 正是處於麥金德所指之樞紐地帶,並且處於心臟地帶之邊緣;有相同觀點尚 有美國地緣政治專家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他在大棋盤一書中指 出:「從地緣政治上來看,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只有歐亞大陸,在此板塊 有五個關鍵性的地緣戰略角色:法國、德國、俄羅斯、印度與及中國;同時, 烏克蘭扮演地緣政治極重要的關鍵角色,它可能扮演一個重要國家甚至區域 的的防務盾牌。24 」這說明了起源起烏克蘭敏感的地緣戰略地位,烏克蘭的政 治傾向將會影響整個東歐的地緣關係;此外,由於烏克蘭在歐亞大陸的地緣 政治中具有「戰略支軸」作用,又是支持獨立國協存在的重要國家,所以烏 克蘭的內政外交的變化會直接衝擊原蘇聯地緣政治空間內現存的穩定結構, 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原蘇聯地緣政治空間的重組,從而引發歐亞地區政治格局. 政 治 大 此外,蘇聯解體後至今,獨立國協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立 Государств,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簡稱 СНГ 或 CIS) 構成了 的變化 25 。. ‧ 國. 學. 俄羅斯地緣安全的核心地帶,尤其烏克蘭作為獨協內第二大國,對於俄羅斯 維護獨立國協完整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然而,在美國主導的顏色革命後,. ‧. 獨立國協的地緣發展逐漸轉向多元化,加上北約東擴使俄羅斯警覺到俄羅斯 的地緣安全正在面臨新的危機;因此,俄羅斯開始思考以更有效率的政策重. y. Nat. n. al. er. io. 石。. sit. 新建立與近鄰國家的關係,同時欲整合獨立國協以作為抗衡歐盟與美國的基. 俄烏關係. Ch. engchi. i n U. v. 烏克蘭位居歐亞大陸中心,國土面積約與法國相等,北面與俄羅斯相鄰, 處於地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烏克蘭在歷史上多次面臨領土被瓜分的困境。 冷戰時期,烏克蘭作為蘇聯體系西南邊陲地帶的地緣安全屏障;對歐洲與北 約來說,烏克蘭是維護蘇聯地緣安全的一部份。冷戰結束後,前蘇聯成員國 和前華沙公約成員國家同時形成了地緣權力的真空狀態,北約便開始進行滲 透此一地帶的活動 26 。                                                         24.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p,49,林添貴譯,立緒出版社,民國 87 年 4 月 初版。 25 顧志紅,普京安邦之道—俄羅斯近鄰外交,p, 2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年 11 月初 版。 26   蘇聯解體後,北約共進行了兩次東擴,第一次於 1999 年,前華沙公約組織的波蘭、匈牙 利、捷克加入,普遍被視為北約對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的滲透;2004 年北約第二次大幅度東 擴,波羅的海三小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皆成為其成員,無疑地帶 17   .

(23) 烏克蘭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地緣政治實體之後,牽動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政 治關係,無論是歐洲國家或是俄羅斯都必須調整自身的地緣安全政策。對歐 盟國家來說,烏克蘭是它們與俄羅斯地緣安全的緩衝區,如果烏克蘭在國際 體系中無法成為一個穩固、獨立的實體,就無法抑制俄羅斯再度重振為世界 強權的意圖;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是維繫傳統地緣安全的關鍵之一,失去 了烏克蘭的俄羅斯就只是一個區域大國,無法重新恢復國際強國的局面。處 於地緣戰略敏感地帶的烏克蘭,東西方政治競逐的角力使得烏克蘭無法完全 擺脫國際強權之影響力。 1991年蘇聯解體,俄烏談判蘇聯繼承問題時,正是由於烏克蘭的主動, 帶動地緣政治效應,促使獨立國協的誕生 27。因而俄羅斯與烏克蘭緊密的地緣 政治關係,不僅因為俄羅斯與北約的地緣戰略攻防戰,烏克蘭為獨立國協第. 政 治 大 羅斯與烏克蘭為了分割蘇聯遺產屢起爭執,使得兩國關係在獨立初期十分疏 立 遠。 二大國、基輔羅斯的發源地,維繫獨立國協完整的關鍵。蘇聯解體之初,俄. ‧ 國. 學. 烏克蘭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Leonid Kravchuk),出身於烏克蘭 西部地區,被認為是傳統黨派與改革黨派的妥協結果,他藉由與加強西方國. ‧. 家之關係以強化烏克蘭的獨立主權;並且以強烈的烏克蘭民族主義以引起國. y. Nat. 內共鳴,包括處理國內的核子武器、宣布自行建軍、黑海艦隊歸屬、前蘇聯. sit. 的資產分配與債務分攤等等 28,和俄羅斯屢起爭執。但是由於經濟轉型的表現. al. er. io. 不佳,民生困厄,俄羅斯又要求提高能源價格,使得克拉夫丘克的政治聲望. n. v i n Ch Treaty)與國會拒絕通過加入獨立國協之章程,也使俄烏關係更加冷淡。 engchi U. 下跌 29 。之後,烏克蘭未加入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CIS Collective Security. 繼任的庫其馬吸取了克氏之歷史教訓,修正了烏克蘭的對俄政策;其任 期間未曾放棄融入西方的宗旨,但將此目標建構在務實的外交路線上。1995 年2月,俄烏簽署了「俄烏友好、合作伙伴條約(Russian-Ukrainian Treaty of Friendship,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在此之前,兩國對於俄羅斯黑海艦                                                                                                                                                       給俄羅斯地緣安全的壓縮,北約在立陶宛的常設基地,使俄羅斯提高了軍事安全之警惕。同 時受到關注的是,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國家戰略安全最後一道防線,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近程 不若想像中快速,除了俄羅斯從中阻撓外,烏克蘭國內意見不一致,歐洲各國反對烏克蘭之 加入皆為烏克蘭融入北約之障礙。  27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p,121,林添貴譯,立緒出版社,民國 87 年 4 月 初版。  28   張深俊,烏克蘭的獨立與政經情勢,p.44,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國際及中國大 陸情勢專題報告,民國 82 國 4 月。  29   吳玉山, 「顏色革命的承諾與侷限」 ,p.78,台灣民主季刊,第四卷第二期,2007 年 6 月。  18   .

(24) 隊的駐紮談判已達成共識,意味著雙方關係正在破冰階段;至1998年,庫其 馬首次拜訪俄羅斯,雙方又簽訂了「1998~2007年之經濟合作協定(The agreement on economic co-operation from 1998 to 2007)」30,進一步擴大兩邊經 貿合作關係;雖然庫其馬執政期間對於加入北約與歐盟仍不遺餘力,但庫其 馬仍試圖以東西平衡外交之中間政策,以爭取烏克蘭最大利益;加上秉持靈 活務實的雙面外交,俄烏關係在庫其馬時期獲得部分改善。 在庫其馬任期即將屆滿,欲爭取俄羅斯支持幫助屬意之候選人—亞努科 維奇坐上總統之位之際,一場橙色革命促使烏克蘭總統大選結果翻盤;尤申 科上任之後,俄烏關係即開始倒退。尤申科奉行一貫的「親西排俄」政策, 包括參與「古阿姆」組織、申請成為北約會員國、與美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使得俄羅斯大為不滿;尤其,2008 年 8 月俄格衝突期間,烏克蘭公開表明立. 政 治 大 強烈譴責,更加深俄羅斯對尤申科政府之不滿 。尤申科政府極端的親美路線, 立 與俄羅斯利益格格不入,因此,克里姆林宮在無法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武力之 場,並且提供軍事戰略武器至格魯吉亞;此事件遭到俄羅斯總統麥德維傑夫 31. ‧ 國. 學. 干涉下,即採用一貫能源手段反制烏克蘭,以脅迫烏克蘭在政治議題上做出 讓步。. ‧. 事實上,俄羅斯與前蘇聯加盟國能源關係並不穩定,每逢政治摩擦,俄. y. Nat. 羅斯便可能中斷能源供應作為鉗制。1998 年至 2000 年,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 sit. Transneft曾針對立陶宛中止石油輸送,立陶宛方面便轉而與美國能源公司合. er. io. 作,分散對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依賴;2003 年,俄羅斯又對拉脫維亞故技重施。. al. n. v i n Ch Beltransgaz一半股份以換取低廉天然氣;2007 U e n g c h i 年,愛沙尼亞撤除位於首都塔. 2006 年底,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天然氣協定中,前者同意出售國有天然氣公司 林(Tallian)的紅軍紀念碑,俄羅斯隨即中斷其石油供應 32 。諸多現象顯示,俄 羅斯為了建立其能源版圖與鞏固國際強權地位,在處理對外能源關係時必然 包含了複雜的政治因素。有鑑於此,本研究認為 2006 年與 2009 年之天然氣 衝突絕非單純的能源債務問題,而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所採取的能源策略戰爭; 俄羅斯欲藉此警惕烏克蘭,一味追求融入西方,欲脫離俄羅斯所將面臨之潛 在能源危機。                                                         30. Tadeusz Andrzej OlszaÄski,「Ukraine and Russia:mutual relations and the conditions that. determine them」p.35,CEC Studies No.3,2001年11月。 31.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yrpPV6nJ4Qk. 32. Jeronim Perovic、Robert W. Orttung、Andreas Wenger,Russian energy power and foreign. relations: implication fo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p.93,Routledge UK,2009 年。 19   .

(25) 俄烏天然氣關係 俄烏在天然氣關係上呈現不對稱依賴,因為俄羅斯擁有不可再生的天然 氣能源,同時在市場經濟的規則下,俄羅斯可以完全制訂天然氣價格,但烏 克蘭擁有通往歐盟國家的天然氣管線,因此,俄烏天然氣關係可從兩個層面 切入: 一、能源供應問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基於地緣政治因素依舊以優惠的價格出售天然氣給 烏克蘭;烏克蘭政府為了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混亂,同時為了保護國內的 能源產業與一般消費者,以國家補助津貼的政策提供能源給國內之使用者 33 ;. 治 政 大 (energy-intense)之產業效率低落,以西邊的波蘭來說,在同單位國內生產毛額 立 的標準下,烏克蘭需要較波蘭所需要兩倍強之能源消耗 ,不健全的能源政策 但這樣的政策未能促使烏克蘭國內能源節約,反而導致烏克蘭能源密集 34. ‧ 國. 學. 使得烏克蘭積欠之能源債務與日遽增。. 烏克蘭是一個以重工業為經濟重心的國家,天然氣需求主要從俄羅斯進. ‧. 口,烏克蘭與俄羅斯經常為了天然氣債務清償問題引發衝突,爭執的內容不. y. Nat. 外乎:制訂天然氣價格、債務清償問題、天然氣管線過境費用、烏克蘭竊取. n. a. er. io. 以下為俄烏近年天然氣交易之數據(表格2-2):. sit. 天然氣、以及交易方式,這些不穩定之因素破壞了穩定的俄烏能源合作關係。. v. l C 表格2-2:2003~2009年俄烏天然氣交易與過境運輸之數據 ni. hengchi U.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估 計). 烏國內天然. 68.7. 68.1. 68.9. 65.9. 62.8. 59.3. 58. 氣消費量 (bcm).                                                         33.   Margarita M. Balmaceda,「Energy dependency, politics and corruption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ussian’s power, oligarch’s profits and Ukrainian’s missing energy policy 1995-2006」 , p.143, London: Routledge, 2008。  34 參見 Steven Pifer, Anders Aslund and Jonathan Elkind, 「Engaging Ukraine in 2009」 ,p.8,Policy Paper No.13,2009.3。 20   .

(26) 烏運作管線. 7.6. 7.6. 7.4. 8.1. 7.0. 7.0. 7.0. 56.9. 55.4. 55.8. 53.3. 49.1. 54.5. 40. 19.4. 20.3. 20.5. 20.7. 20.7. 20. 20. $50. $50. $44—80. $95. $130. $179.5. $175—360. $8.44. $7.0—14.4. 116.9. 117. 消耗量 (bcm) 烏進口天然 氣量(bcm) 烏國內天然 氣產量 (bcm). 價格(美元/ 每千立方公. 立. 烏管線轉運. 112.4. $6.38. 121.5. 113.8. 112.1. 120.3. io. 天然氣至歐. $5.06. al. n. 洲總量 (bcm/年) 烏克蘭管線. 俄方以天然. 俄方以天氣. 過境費(美. 氣支付. 支付. $1.48. (N/A). y. 元). $3.2. ‧. (十億美. $2.77. sit. 然氣價格. 學. $2.84. Nat. 總體進口天. ‧ 國. 尺). 政 治 大. er. 天然氣進口. Ch. engchi. i n U. v. $1.09. $1.6. $1.6. $1.7. $1.7. $1.5. $2.2. $2.1. $2.2. $2.35. 元/百公里 /mcm) 過境費用總 收益(十億 美元) 資料來源:Simon Pirani. Jonathan Stern and Katja Yafimava,「The Russo-Ukrainian gas dispute of January 2009: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p.6,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2009 年 2 月。 21   .

(27) 由上表筆者作出以下結論: (1) 烏克蘭國內天然氣生產量尚不及總體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從2003年至2008 年進口天然氣比例約在80%上下,可見烏克蘭天然氣自給能力低落,十分 依賴進口來源。此外,烏克蘭天然氣進口多來自俄羅斯與土庫曼;在俄羅 斯還與土庫曼、哈薩克、烏茲別克組成「四國天然氣聯盟」之後,2006年, 俄土簽署天然氣買賣合同,俄羅斯將在未來五年內購買大量土庫曼之天然 氣,雙方交易量幾乎是土國總出口量,並且與吉爾吉斯、塔吉克就天然氣 領域的戰略合作,簽署類似的協定 35。 由此得知,最符合烏克蘭地緣經濟 考量的的能源來源—中亞,也將融入俄羅斯的能源規劃之內。意味著烏克 蘭未來欲尋求進口能源多元化,以避免俄羅斯的天然氣壟斷更為困難。. 政 治 大. (2) 2005年,俄羅斯杜馬(Дума,Duma)通過了不再對獨立國協國家提供低廉 能源之法案,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格魯吉亞等國家都面臨. 立. 能源價格上漲的經濟壓力。由此,俄烏兩國內工業用戶之天然氣價格相差. ‧ 國. 學. 越見擴大,到了2009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用戶價格為90美元(每百萬立方 公尺),但烏克蘭方面卻要負擔323美元(每百萬立方公尺)36,相當於前 者近四倍的高價,對烏克蘭的能源產業來說,無疑是一項相當沈重的負擔。. ‧. 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烏克蘭的國家財政幾乎瀕臨破產的邊緣,. y. Nat. 同年10月,國際貨幣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同意在未來兩年貸款. sit. 165億美元給烏國;烏克蘭除了要處理國內的經濟衰退,連帶著全球鋼鐵. n. al. er. io. 需求下降的情況,烏克蘭的能源產業出口受到嚴重波及。. Ch. i n U. v. (3) 2004年前,俄羅斯支付天然氣過境費用是以折合等價天然氣給烏克蘭,以. engchi. 物易物的買賣規則隔離了烏克蘭轉軌到自由能源市場的機制;同時因為進 口能源價格遠低於市場價格,導致烏克蘭國內的能源部門效率低落,在同 單位國內生產毛額的標準下,烏克蘭需要較波蘭所需兩倍強之能源消耗 37。 因此,為了要擺脫俄羅斯的能源控制,提升能源產業效率是烏克蘭的首要 任務。 二、能源過境問題                                                         35. 吳福成, 「大國之間爭奪中亞能源戰略」 ,p.4,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2005 年 11 月 24 日。 36 「The Russian-Ukrainian gas conflict」,p.8,Russia Analytical Digest No.53,2009 年 1 月 20 日。 37 Steven Pifer, Anders Aslund and Jonathan Elkind, 「Engaging Ukraine in 2009」 ,p.8,Policy Paper No.13,2009 年 3 月,。  22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rough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lichen planus (OLP) and lichenoid lesions (OLL) in

Tokyo: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Soka University, 2006.. “A Preliminary Study on Meditation and the Beginnings of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s from books, pamphle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etc.) of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our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The study finds that in 2009, the average number of household subscribers per cable system was 88,000, and the average revenue per system was NTD620 million; the total revenue of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legal ca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wage from different agent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judicial authorities,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