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吸附氣體在鈮(100)切面上功函數與場發射電流穩定性的量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吸附氣體在鈮(100)切面上功函數與場發射電流穩定性的量測"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傅祖怡、黃英碩博士. 吸附氣體在鈮(100)切面上功函數與場 發射電流穩定性的量測 Measurement of workfunction and instability of field emission current of adsorbing inert gas on Nb(100). 研究生:游宇豐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

(2) 致謝 時間很快的,碩士班兩年的時間過去了,一直以來受到大家的幫 忙!非常感謝傅祖怡與黃英碩教授的指導,感謝石哥嚴厲的教導,讓 我能在逆境中學習,感謝勁龍哥總是能在危急時刻給予我實驗上的 幫助,感謝維哲學長能在我找尋蝕刻鈮針的參數時給予我正確的方 向,謝謝韋僑哥能讓我知道質譜儀的重要性,也謝謝偉豪哥與君岳 學長能常給予我未來的方向與實驗上的建議。 感謝好戰友柏璋,總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並且與我一起在 研究院一起並肩作戰,不管是任何的事情總是與我分享與討論,我 們也一起得到了屬於各自的榮耀!謝謝實驗室的學弟妹們,泰龍、彥 婷、詮友、琬瑜以及子韋,能在我們繁忙時能給予幫助,並且一同 創造了許多有趣好笑的回憶! 非常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爸媽一直支持我整個研究生的生涯, 現在的我已經完成碩士的學位,即將前往下一個階段目標前進!. I.

(3) 摘要 我們利用電化學蝕刻方法蝕刻純鈮針,製作出針徑接近 50nm 以 內的針尖後置入超高真空中,經過反覆加熱退火處理得到一熱穩態結 構,此結構為四個{310}皺化擠壓{100}切面。 我們利用惰性氣體(Xe、Ne)給予腔體不同的鋪覆環境,再量測由純 鈮{100}切面發射出來的電流與施加的偏壓去繪出 FN 圖,再由 FN 圖 上斜直線斜率經計算後得到鈮{100}的表面功函數。 發現鋪覆此兩種氣體後,鈮{100}切面的表面功函數會下降,下降 幅度會隨著鋪覆的環境而變化,兩種氣體有所謂的最佳鋪覆環境,而 在最佳鋪覆環境下的鈮{100}表面功函數會有最大的下降幅度,經過 三次實驗的統計結果顯示在最佳鋪覆環境下,鈮{100}面鋪覆 Xe 後的 表面功函數下降幅度比鋪覆 Ne 明顯。 並且我們量測純鈮{100}切面在最佳鋪覆環境下場發射電流三十分 鐘後的穩定性,我們調控場偏壓、平均電流並觀察穩定性上的變化, 發現純鈮{100}面的發射電流穩定性沒有比鋪覆 Xe 在最佳鋪覆環境 下的電流穩定。. 關鍵字:場發射、鋪覆氣體、鈮針 II.

(4) Abstract. We fabricate a thermally stable pure niobium tip with a small (100) facet faceting structure surrounded by four {310} surfaces by thermal treatment in UHV. We observe the thermally stable structure by field ion microscopy (FIM) and measure field emission current from the niobium (100) facet with a Faraday cup. After exposing the tips under various gas (Ne, Xe) environments(1 Langmuir), we measure the emission currents at various applied voltages. Variation of field-emission work functions due to different absorption gases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illustrated F-N plots. We find Xe gas noticeably reduces the work function of the niobium (100) facet. We measure stability of the field emission current from niobium {100} facet with Faraday cup in 30 minunits.. Key word: field emission , adsorption gases , niobium. III.

(5) 目錄 致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第二章 實驗原理.......................................................................................................... 5 2-1.場發射顯微鏡的原理.................................................................................... 5 2-2.場離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12 2-3.場離子化機制.............................................................................................. 15 2-4.場退吸附與場蒸發...................................................................................... 18 2-5.表面皺化機制.............................................................................................. 21 2-6.場離子影像說明.......................................................................................... 23 3-1.場離子顯微鏡的儀器裝置.......................................................................... 26 3-2.樣品製備...................................................................................................... 34 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分析............................................................................................ 40 4-1.成長鈮(100)................................................................................................ 40 4-2.鈮在同樣氣體在不同鋪覆環境下,(100)切面的場發射特性量測........ 50 4-3.鋪覆氣體後鈮(100)切面的場發射電流穩定性........................................ 64 第五章 結論................................................................................................................ 75 5-1.製備鈮針方法.............................................................................................. 75 5-2.成長鈮(100)切面........................................................................................ 75 5-3.鋪覆氣體的鈮(100)切面場發射功函數.................................................... 76 5-4.鋪覆氣體的鈮(100)切面發射電流穩定性................................................ 76 附錄.............................................................................................................................. 78 參考文獻...................................................................................................................... 80. IV.

(6)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動機 現今電子顯微術在觀察奈米尺度對象上是很重要的技術,例如掃描 電子顯微鏡(SEM),具有原子解析度的掃描穿隧式電子顯微鏡(STM)、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而對於解析度的重要關鍵在於我們的發射源到底有多小,目前大多 數所使用的發射器是針尖狀並且針徑為奈米尺度稱為奈米針,而奈米 針又可細分為熱穩態與非熱穩態,國外許多重要實驗室紛紛提出各種 製備單原子針或奈米針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是 利用離子轟擊法,將針削尖;第二是以熱場集結原理,在既有針尖上 再抽拉出一小尖凸;第三則是利用場效蝕刻方法,在針尖上腐蝕出一 尖凸。然而這些方法,針尖都是以人為的方式製作,並不是穩定的針 形,是非熱力學平衡針型(non-equilibrium tip shape),只不過是 整個製備過程中瞬時的一個暫態而已[1][2][3];而熱穩態的針尖是 利用化學蝕刻方式創造的尖端再經過鍍上貴金屬後反覆加熱退火處 理後得到的熱穩態結構,此即表示再繼續加熱也無法再改變其結構。 而經本實驗室所製作的覆貴金屬鎢針是具單顆原子在針尖端的奈 米針,早期鄭天佐、傅祖怡博士的方法是將化學蝕刻好的奈米鎢針 1.

(7) 置入超高真空腔體內,鍍上貴金屬[4],如把鈀、鉑、銠、銥鍍在鎢 針上後,再經由反覆加熱退火去皺化成長成金字塔狀的單原子針 尖,而郭鴻禧博士改以簡便方法在大氣環境下電鍍貴金屬[5] ,再 放入超高真空腔體內加熱皺化成長為金字塔狀的單原子針尖。 中研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實驗室曾利用單原子針對單壁的奈米碳管 進行干涉實驗,如圖 1-1 [6],就實驗結果而言顯示單原子針在空 間同調性上有著明顯干涉條紋對比,如圖 1-2 [7]。. 圖 1-1 干涉實驗裝置圖[6]. 2.

(8) 圖 1-2(a)用電子束照射奈米碳管投影的影像,紅色圈的區域為欲逼 近的區域(b)用針尖逼近後觀察到的干涉條紋[7] 以單原子針當發射器並以電子源發射的電子具有相同的相位,所以 空間同調性夠好,並且能量低、半張角小所以亮度高,對於電子顯微 術的解析度上能有效提升並且因為能量低或許可應用於化學、生物樣 品相關研究。 同調性可分為空間同調性與時間同調性兩種,空間同調性是指一波 上兩個不同位置上的相位關係,若相位差為定值,表示空間同調性極 好,例如雙狹縫干涉實驗中的干涉條紋是否明顯;時間同調性是指一 波上相同位置但不同時間下,兩者的相位關係,若相位差為定值,表 示時間同調性極好,時間同調性就是指光的單色性,時間同調性越好 表示越接近單色光,其造成的色像差越小。 但在於單原子針上的時間同調性並無超導針好,在 1969 年, Gadzuk,J.W.提出超導針所場發出來的電子束接近單色光,其能量散 3.

(9) 布<0.05eV,與單原子針相比來的小[8],而我們本文所提到的鈮針只 需要降到超導溫度 9.2K 以下就能變成超導態來使用[9]。而也有國外 研究團隊把鈮{100}拿去置入超高真空下加熱到 1000℃,維持一個小 時後,使用 STM 去掃描發現在{100}方向上有突起的形狀[10],並且 有團隊把鈮針控制溫度在超導溫度以下,形成超導針為 STM 掃描所用 [11]。在超導狀態下,從針尖所發射出來的電子具有一樣的相位,表 示具有空間同調的特性,並且 C. Oshima 的團隊發現溫度降到超導狀 態的鈮針所發射出來的電子束,拿去能譜分析後發現能量散布為 ~20meV,這表示它具有良好的時間同調特性,所以說超導針同時具有 良好的空間與時間同調性[12]。 由本實驗團隊發現,鈮經反覆加熱後,會出現皺化的(100)切面,而 且在某些論文指出鎢針在鋪覆惰性氣體時會降低特定指數面的表面 功函數[13],本文中將以惰性氣體(Ne、Xe)去鋪覆在鈮(100)切面上去 量測發射電流的場發射特性。. 4.

(10) 第二章 實驗原理 2-1.場發射顯微鏡的原理 電子場發射理論最早是在 1928 年由 R. H. Fowler 與 L. W. Nordheim 共同提出,其原理如圖 2-1-1,當在兩導電體間施加高電壓, 電子在陰極表面與真空區的位能會降低,同時位能障壁厚度減小,當 電壓很大時,位障厚度(Δx)小到電子可以不必越過位障高度(ΔE), 便可直接穿隧障壁進入真空中,電子便可大量自陰極表面發射出來, 此即場發射的基本機制。 在 1936 年 E.W.Müller 時他將一根針尖狀的金屬置入真空腔體並 對其施予負偏壓,使電子發生穿隧效應並沿著場線飛向螢幕而像,這 就是所謂的場發射顯微鏡(FEM) ,如圖 2-1-2,是場發射顯微鏡影像。. 圖 2-1-1 電子發射位能圖[14]圖 2-1-2 場發射顯微鏡上影像 由於使用電子成像,而其解析度最高只能到 20Å。一般來說,原子 5.

(11) 子大小為 30–300× 10−12 m,所以沒有辦法到達原子解析度的等級。 場發射顯微鏡的機制是由量子力學中的穿隧效應所導致的,若無施加 任何外加電場時,導體表面電子的費米能階(𝐸𝐹 )與真空能階(𝐸𝑉 )之間 的差值就是導體的表面功函數(𝜙) (𝜙 = 𝐸𝑉 − 𝐸𝐹 ),,此為功函數定義。 對於一般的金屬與真空能階之間功函數大約在 2-5eV,在如此高的能 障限制下,電子要穿隧出的去的機率相當低,若在無外加電場時(𝐹 = 0),電場是不會額外提供電子能量,所以電子幾乎無法穿透能障,但 若施予足夠的電壓時,就會使導體表面的真空能階減少−𝑒𝐹𝑥;𝑥為導 體表面與導體外距離,F 為外加偏壓,此時導體表面功函數也被減小 至𝜑𝑒𝑓𝑓 ,電子的穿隧能障會變小,所以可以提高電子的穿隧機率,隨 著外加電場增加則能障也會隨著降低,最後使得電子穿隧機率變大, 如圖 2-1-2[14]。. 6.

(12) 圖 2-1-2 場發射電子穿隧能障圖[14] 根據 1928 年時,Fowler 和 Nordheim 利用量子力學電子穿隧效應 解釋場發射現象,並寫下了場發射電流與電壓的關 FowlerNordheim equation(F-N equation)[14],而 F-N equation 是考慮 一維的三角位障,並有以下三點假設: (1) 將針尖視為一維空間,而電子的行為屬於 Fermi-Dirac 統 計中溫度為 0 K 類型。 (2) 將針尖表面視為一無限大的平坦面(對電子而言)。 (3) 假設金屬功函數在整個針尖表面上都是具有均勻且等向。 有了以上三點假設後,由圖 2-1-2 可以得知在外加電場時位能會有 所改變,以下寫下薛丁格方程式: 當 x>0 7.

(13) 𝑑2 𝛹 + 𝜅 2 (𝑊 − 𝜙 + 𝐸𝑥 )𝛹 = 0 𝑑𝑥 2 當 x< 0 𝑑2 𝛹 + 𝜅 2 𝑊𝛹 = 0 𝑑𝑥 2 8𝜋 2 𝑚 2 𝜅 = ℎ2 𝑊:電子動能 𝜙:金屬表面功函數. E:外加電場 而電子的穿隧機率 D 為: 1 8𝑚 1 𝑥2 𝐷(𝐸, 𝑉 (𝑥 )) = 𝑒𝑥𝑝{−( 2 )2 ∫ (𝑉(𝑥) − 𝐸)2 𝑑𝑥} ℏ 𝑥1. 𝑉 (𝑥 ): 電子位能. E: 電子動能 𝑚:電子質量 ℏ : 普郎克常數除以2π 𝑥1 、𝑥2 : 為穿隧電子的初、末位置 由量子力學穿隧效應理論可以得出穿隧電流密度大小為: ∞. 𝐽(𝐸, 𝑇) ≡ 𝑒 ∫ 𝑁(𝑊, 𝑇)𝐷(𝑊 )𝑑𝑊 0. e:基本電荷量 𝑁(𝑊, 𝑇):擁有 W 能量下的電子分布 8.

(14) 𝐷(𝑊 ):電子穿透的機率 將上式作積分並整理後可以得到: 1. 3. 𝑒 3𝐸2 𝜋𝑐0 𝑘𝑏 𝑇 −4 2𝑚 2 𝜙2 ( ) 𝐽 𝐸, 𝑇 = 𝑒𝑥𝑝 [ ( 2 ) 𝑣(𝑦) ] 16𝜋 2 ℏ𝜙𝑡 2 (𝑦) 𝑠𝑖𝑛(𝜋𝑐0 𝑘𝑏 𝑇) 3𝑒 ℏ 𝐸 1. 𝐸2 𝑦 = 3.79 × 10−5 𝜙. v、t:與變數 y 有關的 tabulated functions 考慮此狀態在低溫時,πc0 k b T ≪ 1,上式經過化簡後就成為大家所 熟知 F-N equation: 3. 𝐴𝐸 2 −𝐵𝑣(𝑦)𝜙 2 ( ) 𝐽 𝐸, 𝑇 = 𝑒𝑥𝑝 [ ] 𝜙𝑡(𝑦)2 𝐸 𝐽:發射該區域的電流密度 𝐸:垂直表面的電場 𝜙:功函數 𝑒3 𝐴≡ = 1.5414 × 10−6 2 16𝜋 ℏ 1. 4 2𝑚 2 𝐵≡ ( 2 ) = 6.8308 × 109 3𝑒 ℏ 𝑡 2 (𝑦) ≅ 1.1 𝑣 (𝑦) ≅ 0.95 − 𝑦 2 將上述簡化再帶入 F-N equation,而電場實際量測的函數為: 𝐸𝑒𝑓𝑓 = βE = 𝐸𝑒𝑓𝑓 :有效電場 9. 𝛽𝑉 𝑟.

(15) E:外加電場 V:外加電壓 r:針尖半徑 β:場增益係數 最後經整理後得出方程式: I = a𝑉 2 exp (. −𝑏 ) 𝑉. 𝑉 2 𝛼𝐴 (β ) 𝐵(1.44 × 10−9 ) 𝑟 a= 𝑒𝑥𝑝 [ ] 1 1.1𝜙 𝜙2 3. 0.95β𝐵𝜙 2 b= 1 𝑟 藉由上述式子,我們可以看出場發射電流大小是與外加偏壓、場 發射的面積以及表面功函數都相關,我們再將式子𝑙𝑛 (. 𝐼. 1. ) 對 𝑉作 𝑉2. 圖,即可得出一場發射曲線圖(俗稱 F-N plot),如圖 2-1-3。 𝐼 𝑏 𝑙𝑛 ( 2 ) = − + 𝑙𝑛 𝑎 𝑉 𝑉. 10.

(16) 圖 2-1-3 場發射特性曲線[15] 因此我們若想要量測一未知金屬晶體的電流發射特性,可以先 量測此金屬的電流及電壓值,再利用 F-N equation 做運算後並將其 整理成 𝑙𝑛 (. 𝐼 𝑉2. 1. ) 對 𝑉的作圖,便可瞭解其場發射性質。. 11.

(17) 2-2.場離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在 16 世紀時,世界上出現第一台光學顯微鏡,能觀察到一般肉眼 無法辨別的跳蚤,而傳統上的光學顯微鏡存在著其繞射極限,解析度 最多只有到~300nm。 場離子顯微鏡(FIM)是世界上第一台能達到原子解析度的顯微鏡, 而 它 也 是 由 改 良 場 發 射 顯 微 鏡 (FEM) 而 來 的 。 在 1936 年 時 , E.W.Müller 發明了場發射顯微鏡,在實驗環境為超高真空下,使用針 型樣品並對它施加負偏壓,使針尖射出電子,電子經光電倍增管飛向 螢光屏成像。由於電子的側向速度大,所以使場發射顯微鏡未能達到 原子解析度。在 1951 年時,E.W.Müller 為了提高解析度,去改進場 發射顯微鏡的缺點,他嘗試先降低樣品溫度,而降低樣品的溫度可以 減少熱擾動的影響,再來將氫氣體通入腔體內,並對樣品針尖施予正 高壓,正高壓會使得吸附在針尖附近的氫氣離子化,而被離子化後的 氣體會沿著場線飛往螢光屏而成像。由於離子的重量比起電子大上許 多並且在低溫環境下原子會減少熱擾動,所以使得離子在飛向螢幕時 大大的降低了側向速度,這也造就場離子顯微鏡能具有原子解析度, 而具有原子解析度是場離子顯微鏡最大的優點。 場離子顯微鏡必須先讓實驗環境溫度接近 20 K,所以會使用封閉 式循環冷凍機,再來會在腔體內通入成像氣體,大約通入2.66 × 10−3 12.

(18) Pa,並同時在針尖施加正高壓,此時通入的成像氣體會吸附在針尖上, 且具有平均動能為: 1 3 𝐸𝑘 = 𝛼𝐹 2 + 𝑘𝑇 2 2. k:波茲曼常數 T:成像氣體的溫度 𝛼:氣體的極化率. F:施加在針尖的電場強度 因為在室溫下的溫度相較高,會使成像氣體離子的側向速度受到 影響,而讓熱動能增大,因此我們藉由降低樣品溫度來降低側向速 度影響,藉以提高影像的解析度。利用冷凍機降低針尖樣品溫度, 當氣體離子受到電場影響而吸附在針尖表面時,會不斷與樣品針發 生非完全彈性碰撞,導致氣體離子溫度與動能降低,使得氣體側向 速度下降,則提高場離子影像解析度。而氣體溫度為: 𝑇𝑛 = (𝑇0 − 𝑇𝑠 )(1 − 𝑎)𝑛 + 𝑇𝑠 𝑇𝑛 :第 n 次碰撞後的成像氣體溫度 𝑇0 :初始的成像氣體溫度 𝑇𝑠 :針尖溫度. a:調節因子 a= 𝑙𝑖𝑚. 𝑇𝑖 −𝑇𝑟. ∆𝑇→0 𝑇𝑖 −𝑇𝑠. 𝑇𝑖 :第 i 次碰撞的成像氣體入射溫度 𝑇𝑟 :第 i 次碰撞的成像氣體反射溫度 13.

(19) 經過上述過程,氣體原子不斷的碰撞損失動能後,針尖表面上最後 會吸附單層成像氣體,形成離子化圓盤,而其餘的氣體原子碰撞到 此圓盤時,成像氣體可能會被離子化為正離子並沿著場線飛行,最 後撞擊到螢光屏(phosphor screen),如圖 2-2-1[16]。. 圖 2-2-1 氣體離子吸附在針尖,落在離子化圓盤內失去電子變成離 子的過程[16]. 14.

(20) 2-3.場離子化機制 在 FIM 實驗中,場離子化是一重要環節。未加入任何電場,氣體原 子為自由原子,而自由原子的電子是被困在位能井中的,如圖 2-3-1 (a),若要使電子脫離束縛穿隧出去,自由原子游離為正離子,就必 須提供大於 I 的游離能量,。假如加入一電場影響,則位能井一端會 抬升一端降低,如圖 2-3-1(b),而當氣體原子與針尖表面的金屬原子 距離越來越遠,此時電子位能則逐漸增高,若距離恰巧為xc 時,氣體 分子的能階就會剛好與此金屬表面的費米能階相同,如圖 2-3-1(c), 此時在費米能階以下能階軌域皆為填滿,所以沒有辦法提供空軌域給 電子發生穿隧效應如圖 2-3-1[17]為描述離子化的過程,所以當吸附 氣體的電子能階高過此結構的費米能階時,便會產生穿隧效應,如圖 2-3-2[17]。 由量子力學的 Wentzel-Kramer-Brillouin(WKB)計算得知電子穿隧位 障的機率為: 1 8𝑚 1 𝑥2 𝐷(𝐸, 𝑉 (𝑥 )) = 𝑒𝑥𝑝{−( 2 )2 ∫ (𝑉(𝑥) − 𝐸)2 𝑑𝑥} ℏ 𝑥1. 𝑉 (𝑥 ): 電子位能. E: 電子動能 m: 電子質量 15.

(21) ℏ : 普郎克常數除以2π 𝑥1 、𝑥2 : 為穿隧電子的初、末位置 而當氣體原子接近金屬表面時,上述的電子的位能描述可以近似成: 𝑒2 𝑒2 𝑒2 𝑉 (𝑥 ) = − + 𝑒𝐹𝑥 − + |𝑥𝑖 − 𝑥 | 4𝑥 𝑥𝑖 + 𝑥. F:電場的強度 x:電子到金屬間距離 𝑥𝑖 :離子到金屬間距離 第一項為電子和離子造成的庫倫位能,第二項為針尖電場在 x 處貢獻 的位能,第三項、四項考慮電子鏡像電荷的位能。 由原子與表面的距離恰大於𝑥𝑐 時,剛好電子能階高度大過此結構晶體 的費米能階,則電子就有機會從氣體原子穿隧到結構晶體上,而以下 是電子位能與臨界距離𝑥𝑐 的關係式: 𝑒2 1 𝑒𝐹𝑥𝑐 = 𝐼 − 𝜙 − + (𝛼𝑎 − 𝛼𝑖 )𝐹 2 ≅ 𝐼 − 𝜙 4𝑥𝑐 2 αa :原子的極化率 𝛼𝑖 :離子的極化率. F:外加電場 I: 𝑥𝑐 時的等效離子化能量(即原子的游離能) Φ:金屬的功函數 16.

(22) 圖 2-3-1 (a)為氣體原子被束縛在位能井的情形(b)當外加電場時造 成位能井扭曲(c)氣體吸附於針尖表面的位能圖[17]. 圖 2-3-2 氣體分子場離子化的過程[17] 17.

(23) 2-4.場退吸附與場蒸發 由前一節已知,外加電場可以抬升針尖表面上的吸附氣體的電子位 能,當電場持續升高到一定程度,可以使電子位能高於此晶體結構的 費米能階,此時吸附於金屬表面的氣體原子便會產生離子化。如圖 24-1(a)[17]。為吸附一層氣體原子受到外加電場影響,電子位能得到 抬升但未高於此晶體費米能階之情形,(b)持續提高針尖上外加電場, 則會造成電子位能抬升到高於此晶體費米能階,進而使電子發生穿隧 效應,導致吸附氣體游離的現象,此被稱為場退吸附。. 圖 2-4-1 (a)吸附氣體電子能階低於表面金屬費米能階(b)吸附氣體 電子能階高於表面金屬能階[17] 場蒸發是使基底原子發生離子化現象,而場退吸附是使基底原子外 的吸附氣體原子離子化。所以說我們可以知道場蒸發與場退吸附兩者 18.

(24) 原理並無差異,最大差異在於游離對象上的不同。藉由場蒸發的方式, 一層一層的往下拔除基底原子後,不只可以觀察到下層原子排列,也 可以觀察晶體較內層的原子影像並且可去除晶體內的雜質。但也因為 不斷的拔除表面的原子,會使針尖不斷的被破壞,最後造成樣品的針 尖越來越鈍,這也就表示樣品本身一定會有所謂的壽命限制。 E. W. Müller 提出場蒸發機制鏡向-跳躍模型(Image-hump model)。 在這先討論鏡向跳躍模型,若考慮一個沒有任何外加電場的形況,此 晶體的基底原子失去一個電子成為n+ ,所需要的能量為: 𝑄0 = 𝛬 + ∑ 𝐼𝑖 − 𝑛𝜙𝑒𝑚 𝑖. 𝛬:晶體原子脫離晶格所需的能量(稱脫離能) 𝐼𝑖 :第 i 個電子所需要的游離能 𝑛𝜙𝑒𝑚 :游離 n 個電子進入晶體表面得到的能量 在考慮有外加電場時的情形,所需要的能量修正為 2 1. 𝑄𝑛 (𝐹) = 𝑄0 − (𝑛𝑒)3 𝐹 2 上式右邊的第二項為外加電場所造成的電位能與映像電荷疊加的縮 2. 1. 減值(𝑛𝑒)3 𝐹 2 ,由此式可以得知當外加電場越大時,場蒸發越容易發 生,而𝑄0 隨著晶體的基底原子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數值,離子化的 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如圖 2-4-2[17]。. 19.

(25) 圖 2-4-2 外加一電場使基底金屬離子化所需要克服的位能[17]. 20.

(26) 2-5.表面皺化機制 在 1997 年時 J.G.Ge 等人利用 First Principle Compute 方法 去針對金屬表面原子皺化行為上提供解釋[18],在樣品的針尖表面 是由許多密勒指數面所構成,而每個指數面上的原子排列情形也都 不同,故各個表面自由能也都不相同。當我們對樣品針尖加熱時, 熱能提供能量給予表面原子移動,並使原子的移動趨向表面自由能 最低的排列方式,即自由能最低的排列型態。而總表面的自由能可 由下式表示: 𝐸𝑡𝑜𝑡 = ∑ 𝑆ℎ𝑘𝑙 × 𝛾ℎ𝑘𝑙 𝐸𝑡𝑜𝑡 :總表面自由能 𝑆ℎ𝑘𝑙 :(hkl)面的面積 𝛾ℎ𝑘𝑙 : (hkl)面的單位面積表面自由能 因此可由上式可得知,為了降低總表面自由能,表面自由能較 低的指數面會趨向擴張,而自由能較高的指數面,其面積會趨向縮 小,此過程即為晶體表面發生皺化(faceting)行為[19],若對樣品 不斷加熱後,最後會形成穩定晶型排列,此時再加熱也不影響晶型 排列,即熱穩態。 考慮面因擴張進而取代其他面的現象,除了考量表面積與表面. 21.

(27) 自由能外,還要考慮面與面之間的夾角,假設. → = [ℎ𝑘𝑙]𝑎 軸向面之 𝑎. 總表面自由能表示為𝛾𝑎 𝑆,其中𝛾𝑎 為(ℎ𝑘𝑙)𝑎 面的單位面積表面能,S → = [ℎ𝑘𝑙]𝑏 面時,忽略平台邊 𝑏 → 緣的表面自由能,則轉變後的表面能為𝛾𝑏 (𝑆/𝑐𝑜𝑠𝜃),其中𝛾𝑏 為 軸 𝑏 → → 向面的單位面積表面能,𝜃為 與 夾角。而轉變的能差為下式: 𝑎 𝑏 為其總面積,當該面轉變為另一軸向. ∆E=(. 𝛾𝑏. 𝑐𝑜𝑠𝜃. 而當(. 𝛾𝑏. 𝑐𝑜𝑠𝜃. -𝛾𝑎 )S. -𝛾𝑎 )<0,則上式代表總表面能趨向最小的行為[20],而下. 圖 2-5-1 及 2-5-2 為示意圖。. 圖 2-5-1 皺化示意圖,(ℎ𝑘𝑙)𝑎 表示自由能高的切面;而(ℎ𝑘𝑙)𝑏 表示自 由能低的切面,而𝜃為兩切面夾角. 圖 2-5-2 由以上金字塔的示意圖表示自由能低的平面{121}完全取 22.

(28) 代自由能高的平面{111}。. 2-6.場離子影像說明 進行場離子實驗時,對於密勒指數面的判別是很重要的部分,在 針尖最尖端的部分可視為一半球形發射面,由吸附成像氣體在針尖 上形成離子圓盤後,額外的吸附氣體離子會再沿著場線分布方向打 在螢光屏幕上成像。由於針尖半球面上存在許多不同方向的指數切 面,所以場離子影像上面也會有許多的指數切面,再由投影的方式 讓三維空間影像轉變成二維空間影像。 在早期是利用排列硬球模型來了解個切面的情況,如圖 2-51[21]。. 圖 2-6-1 硬球模型圖[21]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在我們為了瞭解不同指數面間的相對位 23.

(29) 置,我們利用電腦模擬投影出各個面的相對位置及大小,可以使得 我們在觀察場離子影像時,可以更加簡潔且便利。在我們實驗中所 使用的材料為金屬鈮(Niobium),其為 BCC 結構,如圖 2-5-2、2-53,為 BCC 結構之電腦模擬圖,以及投影圖。. 圖 2-6-2 體心立方(BCC)的電腦模擬投影圖[22]. 24.

(30) 圖 2-6-3 以(110)面體心立方(BCC)的各指數面投影圖[22]. 25.

(31) 第三章 實驗儀器與步驟 3-1.場離子顯微鏡的儀器裝置 利用場離子顯微鏡去觀察樣品表面原子結構與量測電性,其構造 單純,易操作,如圖 。其結構可區分為真空系統、低溫系統、高電 壓系統、成像系統與法拉第杯(Faraday cup)等五大部分,如圖 31-1(a)和(b)。. 圖 3-1-1(a) FIM 構造示意圖. 圖 3-1-1(b) FIM 實體外部構造圖. 26.

(32) 真空系統: 我們的實驗環境處在超高真空10−8 pa 下進行,那由於渦輪分子幫 浦只能在分子流的真空度環境運作,所以它需要與機械式幫浦串聯使 用,那第一步先打開機械式乾式幫浦做初抽到~10−1 pa 後,再打開 渦輪分子幫浦直到全速運作,此時真空度約為10−4 pa。 除此之外,我們設定鈦昇華幫浦每隔 6 小時運作一次,每次運作時 間維持 90 秒,鈦金屬活性很大,利用鈦燈絲加熱昇華與氣體形成化 學結拖,再讓渦輪分子幫浦排出,達到改善真空度狀況。 我們在進行實驗前,會先用杜爾瓶裝滿液態𝑁2 放在低溫吸附幫浦上, 藉著低溫吸附特性,讓腔體內氣體暫時吸附在吸附幫浦上或是利用超 低溫方式將氣體冷凍成固體,以致降低氣體壓力,得以達到更高真空 度環境。 綜合以上幫浦,再搭配纏繞加熱帶在腔體上,烘烤(bake)腔體,使 物理吸附在腔體上的氣體被排出,使真空度再提升到~10−8 pa。 低溫系統: 為了要得到好的離子解析度,就需要降低成像氣體的側向速度,在 實驗上需要降低樣品溫度,如圖 3-1-2(a),可以瞭解在同樣的成像氣 體與同樣針尖半徑下,當溫度越低,則離子影像解析度會上升。. 27.

(33) 圖 3-1-2(a)通入 He 氣為成像氣體,在相同針尖半徑下,在針尖不 同溫度的解析度的關係圖(b)常用的成像氣體,在相同針尖半徑下與 針尖溫度的解析度關係圖[23] 我 們 使 針 座 上 導 熱 性 極 佳 的 藍 寶 石 ( 化 學 式 : 𝐴𝑙2 𝑂3 俗 稱 sapphire),與冷凍機的冷頭接觸,以至於讓針型樣品溫度能降至 25K 附近,如圖 3-1-3[24]。. 圖 3-1-3 針座示意圖[24] 28.

(34) 成像系統: 成像系統可以區分為成像氣體、微通道板、螢光屏、CCD 攝影機, 在選取成像氣體時,須要讓氣體的最佳成像電場小於金屬針尖表面場 蒸發電場值,否則在看清楚場離子影像前,樣品表面就被場蒸發。 而且針尖半徑的大小也是會影響成像電壓值。一般而言,當針尖半 徑越大,其需要被提供的成像電壓越高,反之針尖半徑越小所需要被 提供的成像電壓值會下降。當同一針尖半徑通入不一樣的成像氣體會 導致成像電壓值的不同。以下列表各種氣體游離能與有效直徑和最佳 成像電場值。 如表 3-1-1,其中 He 的游離能大並且原子半徑小,所 以離子解析度較好,為常用的氣體:其缺點為成像電場較高。而 Ne 最 佳成像電場較低,游離能稍低於 He,所以 Ne 也為常用的成像氣體。 氣體. 游離能(eV). 有效直徑Å. 最佳成像電場(MV/cm). He. 24.5. 1.9. 440. Ne. 21.5. 2.3. 350. Ar. 15.7. 2.8. 220. H2. 15.6. 2.2. 220. O2. 13.6. 3. 170. 表 3-1-1 常用的成像氣體相關係數[23]. 29.

(35) 場蒸發電場 金屬 (MV/cm) W. 560~580. Ta. 480~530. Mo. 490~510. Nb. 405~450. 表 3-1-2 常用針尖金屬場蒸發電場[26] 對針尖施加高電壓時,針尖會發射出電子或離子並飛到螢光屏上, 但是訊號太小以至於不易被肉眼辨別,所以中間需要經過一放大訊號 的裝置,即微通道板(MCP;Micro Channel Plate)。 而微通道板是由數個微小圓管所構成的平板狀,當電子或離子進入到 圓管中,撞擊加了高電壓的管壁之後會撞出二次電子,經過反覆多次 的撞擊造成訊號放大的效果,此裝置約可放大訊號一萬倍,使得我們 能在螢光屏上看到清晰影像,如圖 3-1-4[24]。. 30.

(36) 圖 3-1-4(a)為通道板的剖面圖 (b) 入射電子或離子會產生大量二 次電子。[24] 高電壓系統: 在場離子顯微鏡中有三大部分需要用到高電壓,第一部分為加高電 壓到針尖上使成像氣體離子化後射出到螢光屏上成像,工作電壓為 3000V-14000V,但由於訊號強度不高,所以使離子中途經過微通道板 (MCP),此為第二部分,分為接地(IN)為 0V 與輸出端(OUT)為 750V900V。再來是第三部分,螢光屏的工作電壓即為 1500V-1800V,如圖 3-1-5[27]。. 31.

(37) 圖 3-1-5 高壓源裝置圖[27]. 法拉第杯: 目前法拉第杯被廣泛應用於量測電子電流與離子電流的分析儀器 上,雖然說法拉第杯的靈敏度比不上其它帶電粒子量測儀器,但是由 於它的錐形設計讓它不容易散失二次電子訊號,所以還是可以量測到 較為準確的電流訊號大小,如圖 3-1-6[24]. 32.

(38) (a). (b). 圖3-1-6 (a)入射電子直接型接受器,無法接受二次電子散射 (b)入射電子撞擊法拉第杯後產生的二次散射電子也能被法第杯接收 [24]. 33.

(39) 3-2.樣品製備 由於我們的樣品針是安裝在針座上的沙凡部分(藍寶石),而沙凡上 有兩個圓柱形洞口,為了能讓樣品針架能固定在針座上,我們會在插 入針架後,再多插上插梢,使樣品針與沙凡緊密接觸,可增加導熱能 力。 我們使用純度 99.99%的鎢線,取下 4cm 長度,並依順序 1.2cm、 1.3cm 及 1.5cm 去折成ㄇ字型,再利用純度同為 99.99%的鈮線取約為 0.75-1cm 長度,拉直後並點焊於ㄇ字形架的中心處。如圖 3-2-1 之 後再依順序使用丙酮、酒精、去離子水置入超音波震洗機分別震洗 10 minutes-15minutes 後即完成。. 圖 3-2-1 ㄇ字型針架示意圖 34.

(40) 蝕刻針尖: 本實驗所使用的樣品針只有鈮針,由純度 99.99%的多晶鈮線,線徑 為 0.10mm 所蝕刻成,而鈮針的蝕刻是使用 KOH 水溶液的電化學氧化 還原方法[28]。方法為配置 5M 的 KOH 水溶液後,裝置陰極為石墨碳 棒及陽極為鈮針架如圖 3-2-2,圖 3-2-3 為蝕刻針尖順序示意圖。首 先利用 AC power supply 設定在 15-16V 讓鈮針架頸化(necking)到 一定程度後,如圖 3-2-4,把 neck 部分沁入溶液中後設定小電壓 27V,蝕刻 neck 部分變細到一定程度(約為比一根毛粗一點),這也是 為了避免是由重力扯斷所造成不平整的斷面導致無法製作出針尖,如 圖 3-2-5。此時再換成波型產生器(function generator)產生方波繼 續蝕刻,設定參數為 1Hz,DC offset=0.35-0.40V,duty=99.5%、 Vpp=2.6-3.3vpp 的方波如圖 3-2-6,掌握斷針時機所創造出的針尖如 圖 3-2-7 與 3-2-8 (由中研院張維哲博士提供) 。. AC power supply. Nb. Carbon rod KOH 5M 圖 3-2-2 用 AC 交流電 necking 裝置示意圖[28] 35.

(41) 圖 3-2-3 蝕刻針尖順序示意圖. 圖 3-2-4. Nb 針架 頸化圖. 圖 3-2-5(a) 重力扯斷不理想針尖[28] 圖 3-2-5(b) 由重力扯斷不理想針尖. 36.

(42) 漸尖型的針尖. 圖 3-2-8 利用 SEM 看正確製作後的鈮針尖. 圖 3-2-6(a) 在斷針下的氧化電位 圖 3-2-6(b) 在斷針參數下的還原電位. × 590 圖 3-2-6(c) 方波型圖(由中研院張維哲博士提供) 37.

(43) 圖 3-2-7 在不同放大倍率下的鈮針尖 SEM 影像 38.

(44) 另一種鈮針蝕刻方式為熔融態蝕刻,利用氫氧化鈉與硝酸鈉以 1:1 的 比例加入坩鍋,再以瓦斯槍加熱至熔融態後,以 AC 交流電給予蝕刻, 如圖 3-2-8。過程中,需時時注意蝕刻反映大小,避免液面產生泡沫 影響針形,藉此調控火焰大小、電壓大小以及注意安全。. 圖 3-2-8 熔融態蝕刻鈮針示意圖[29] 實驗步驟:. 39.

(45) 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分析 4-1.成長鈮(100) 我使用多晶鈮線材(即 Niobium,簡稱 Nb),由於對 Nb 線材做加熱 處理後,線材上的鈮晶粒會聚合變大,線材表面也會較光滑[26],而 經過 KOH 氧化還原蝕刻方式作出來的針也不會是崎嶇不平整的表面, 其導致針尖部分的外加場線不平均,所以會對鈮線材做熱處理,而我 提供加熱溫度到大約為 900℃左右、加熱時間多達 20 小時之久,腔體 內真空度達 9.4× 10−9 Torr。 經過多次成長下,發現在使用同一熱處理後的多晶鈮線材,去成長 成四個{310}切面擴張去擠壓{100}切面的過程,這是一個熱穩態的結 構,而在成長的時間上會有很大差異。有的成長較快的,半小時內就 可以得到,但是慢的時間最久也可以到兩個小時以上。 以下是拿其中三次成長 Nb(100)切面的例子: (1) 花費時間短的,大約為 30~40 分鐘 當一開始看 FIM 影像,無任何加熱時,看的出來影像非常亂,如圖 4-1-1. 40.

(46) 圖 4-1-1 外加偏壓為近 7KV 當連續加熱在 750℃左右、累積時間為 34 分鐘時,可以看到右下角 的是{110}基底切面,如圖 4-1-2. 圖 4-1-2 外加偏壓為 9KV 再繼續加熱到 870℃並維持 3 分鐘後,可以明顯看到大部分切面開始 擴張,有皺化行為,如圖 4-1-3. 41.

(47) 圖 4-1-3 外加偏壓為 8KV 左右 再繼續加熱到 850℃,維持 3 分鐘後,如圖 4-1-4. 圖 4-1-4 外加偏壓為 8.25KV 此時把 MCP 往右上移動後,發現有四個{310}切面再擠壓{100}切 面,如圖 4-1-5. 42.

(48) {310} {310}. (100) {310} {310}. 圖 4-1-5 外加偏壓為 7.25KV 再 outgas 5 分鐘後可以從 FEM 上看到一個較亮的亮點,如圖 4-1-6. (100). 圖 4-1-6 外加負偏壓為-0.76KV (2) 花費時間最久約為 120 分鐘以上 經過十分鐘的加熱時間,加熱溫度達到~820℃,可以從影像上看到 無規則排列混亂的切面,這個很有可能是一些鈮的氧化物或是吸附 物所造成的,如圖 4-1-7. 43.

(49) 圖 4-1-7 外加偏壓為 7.68KV. 再持續加熱到~830℃並維持 10 分鐘後,可以明顯的看到切面再擴 張。如圖 再加熱 3 分鐘到 880℃,如圖 4-1-8、4-1-9 與 4-1-10. 圖 4-1-8 外加偏壓為 8.97KV. 圖 4-1-9 外加偏壓 9.11KV. 44.

(50) 圖 4-1-10 MCP 往下移動 偏壓為 9.0KV 反覆加熱到~890℃左右且累積時間達 93 分鐘後,如圖 4-1-11. 圖 4-1-11 外加偏壓 9.68KV,MCP 朝向下 再加熱到~940℃並維持 2 分鐘後,可以在 MCP 朝向下發現被四個 {310}切面擠壓的(100)切面,如圖 4-1-12. 45.

(51) {310} {310} {310}. (100) {310}. 圖 4-1-12 外加偏壓為 10.40KV 再做 outgas 處理後,可以看到由 Nb(100)切面所發射的電子影像, 如圖 4-1-13. (100). 圖 4-1-13 外加負偏壓 -0.85KV 由以上鈮(100)FEM 可以知道通常長成出四個{310}擠壓一個(100) 時,由(100)切面所發射出來的電子影像是方形接近圓形,這樣的鈮 (100)可以連續操作發射到達最多一個月,但是如果鈮(100)切面所發 46.

(52) 射的電流影像 FEM 變成有破洞時,表示在鈮中心處快出現暗點,就像 破一個洞一樣,如圖 4-1-14;而對應的 FIM 影像,如圖 4-1-15。這很 有可能是長針過程中加熱幅度太大或是量測發射電流一段時間後,中 心(100)切面功函數上升導致亮度降低與周圍{310}面間的稜線場發 的亮度比低許多,所以導致會形成破洞的 FEM 像。. 圖 4-1-14 破洞的鈮(100)切面 當成功皺化(100)切面後,加熱到(100)周圍面都擴張如圖 4-1-15. {310}. {121}. (100). {310}. {310} {310}. {110} {121}. 圖 4-1-15 鈮(100)切面與其他附近切面關係 47.

(53) 以下是形成熱穩態的(100)與平衡晶型對照圖: (a)與(b)圖為皺化(100)切面與周圍切面關係的 FIM 影像,(c)與(d) 圖為對應(a)與(b)圖之模擬平衡晶型圖。. 圖 4-1-16 (a)Nb 針於真空中退火 950~1300K,10~30 分鐘後可見到 由 4 個{310}擴張而堆疊出[100]軸向之熱穩定態方島。(b)往(a)圖 左上方移動觀察,可見到其他熱穩態結構,如{110}、{123}、 {111}。(c)為(a)圖對應之晶面分布。(d)為(b)圖對應之晶面分布。. 48.

(54) 圖 4-1-17 (e)Nb 晶體在[100]軸向為四重對稱,故由(a) 、(b)所得 之結構分布即可推出 Nb 針頂之熱穩定態結構分布,左圖為上視圖, 右圖為側視圖。. 49.

(55) 4-2.鈮在同樣氣體在不同鋪覆環境下,(100)切面的場發射 特性量測 我們以負高壓源連接到針架上,施以一負偏壓使得針尖發射出電 子,利用法拉第杯收集電子,途中電流訊號經由 current preamplifier,最後由示波器顯示電流訊號並記錄下來,如圖 4-21。. 圖 4-2-1 量測電流訊號的儀器架構 我們設計一實驗去探討在同一氣體但是不同鋪覆環境下,氣體對於 Nb(100)切面的場發射功函數影響。使用不同氣體(Ne,Xe)去量測 I-V curve 並且進階的由 FN Plot 去計算出功函數的變化趨勢,藉以找到 下降最多功函數的鋪量,即最佳鋪覆環境。 實驗過程中,我們使用不同氣體,例如氖氣、氙氣鋪覆在整個腔體 環境,使得整個腔體環境充滿該氣體,使氣體能覆蓋在樣品針尖上面, 再去觀察 Nb(100) 上 FIM 跟 FEM 上的變化,發現鋪覆氣體後,FEM 影 50.

(56) 像的亮點會更加明亮,這也就表示場發射電子的數量增加,場發射電 流增大。 以下是以 Xe 為鋪覆氣體,整個實驗流程圖:. 圖 4-2-2. 鋪覆 Xe 氣體實驗的流程圖. 一開始我需要先量測一次純 Nb 的 I-V curve 記錄 FEM 影像,再來 做 outgas(釋氣)處理約 2-3 分鐘後,開始做鋪覆氣體處理。我會先 設定 ion gauge 的修正值[詳見附錄],鎖上大閥後再開始鋪覆氣 體,鋪覆到 1 langmuir。 而一個 langmuir (以 1L 表示)的定義是真空環境為10−6 torr 維 持一秒,那我們為了方便,我們設定在 10−7 torr 維持十秒。 等鋪覆時間到,馬上開啟大閥抽掉鋪覆氣體,此時開始做場發射電 流量測,照同樣步驟完成 3L、5L、7L、9L 的鋪覆情況下電流量測, 51.

(57) 而每一組數據經過 FN 方程式計算都會得到相關的場增益係數與(100) 表面功函數,如圖 4-2-2 。 因為實驗時間拉長會造成針形慢慢的小幅度改變,所以累積時間長 了,容易使針形改變幅度增大,為了避免針形的問體,整個實驗我們 在五六個小時內完成。 𝐼. 𝑏. 𝑉. 𝑉. 我們可以藉由 FN equation,對它取自然對數,得到 𝑙𝑛 ( 2) = − + 𝑙𝑛 𝑎 ,再由前面剛剛已量測到的外加偏壓 V 與場發射電流值 I,取 𝐼. 1. 𝑉. 𝑉. 𝑙𝑛 ( 2) 對. 作圖,可以得到 FN Plot,此為一直線方程式 。而當中. 的斜率 b 與場增益系數及表面功函數相關並且式子簡單,所以我們利 用此斜率式子去做計算,進而得到功函數變化與表面功函數值。 計算過程如下: 下式為斜率式子 b:. b  0.95 B. 3. 2. . b:斜率 β:場增益系數 我們以𝑏0 為純 Nb 所對應的斜率式子,𝑏𝑥 為鋪覆某氣體下所對應的斜 率式子. b0 . 0.95 B0. 3. 2. bx . ;. 0. 0.95 B x. 3. 2. x. 因為整個實驗過程,我們只做低溫加熱處理,所以我們視針形變化 52. (if. 0   x ).

(58) 極小,取β一近似相等. 並把兩斜率式子相除,可得到兩不同情況下的功函數比例與斜率關 係.  x  bx     0  b0 . 2. 3. 作移項處理,可以得到. b  x   x  b0. 2.  3  0 . 再由此篇論文[27]告訴我們 Nb(100)切面上的表面功函數值為 4.02eV,帶入到上式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鋪覆氣體狀況下的 Nb(100) 切面的功函數變化及其值為何。 以其中一次鋪覆 Xe 實驗為例,以下是 I-V curve 與其對應的 FEM 圖, 如圖 4-2-2. 53.

(59) 54.

(60) 圖 4-2-2(a)在不同 Xe 鋪覆環境下的 FEM 與其對應偏壓 55.

(61) 圖 4-2-2(b)所有 Xe 鋪覆環境下的 FEM 與其對應偏壓. 圖 4-2-3 鋪覆 Xe 下的所有鋪覆環境的 I-V curve 56.

(62) 以下為以上述 I-V curve 經計算畫出 FN Plot. 圖 4-2-4 鋪覆 Xe 下的 FN Plot 由 FN Plot 可以得到斜率值,如表 4-2-1 T=25K. Slope. Nb. -34327. Nb (Xe 1L/2.9). -30375. Nb (Xe 3L/2.9). -29192. Nb (Xe 5L/2.9). -27332. Nb (Xe 7L/2.9). -30102. Nb (Xe 9L/2.9). -31932. 表 4-2-1 鋪覆 Xe 下所對應斜率值 57.

(63) 由斜率比值可以進一步得到各鋪覆環境下的功函數,如表 4-2-2 T=25K. (𝜑𝑥 /𝜑0 ). 𝜑𝑥 (eV). Nb. 1. 4.02. Nb (Xe 1L/2.9). 0.9217. 3.71. Nb (Xe 3L/2.9). 0.8976. 3.61. Nb (Xe 5L/2.9). 0.8590. 3.45. Nb (Xe 7L/2.9). 0.9162. 3.68. Nb (Xe 9L/2.9). 0.9529. 3.83. 表 4-2-2 不同 Xe 鋪覆環境下的功函數 我們再收集三次獨立實驗後,平均三次獨立的鋪覆氣體實驗,得到 平均功函數值,如下表 4-2-3. 表 4-2-3 平均三次實驗得到的平均功函數值與其標準誤差 在對上表作圖成平均功函數對鋪覆環境的關係圖,如下圖 4-2-5. 58.

(64) T = 25K. 圖 4-2-5 平均功函數對鋪覆量的關係 由上表可以看的出來,鋪覆 Xe 氣體後會使 Nb(100)的表面功函數 下降,而且在 1.7 langmuir 時會有最多的下降的幅度,此時是在它 的最佳鋪覆環境;最佳鋪覆環境指的是能降低最大幅度的功函數的鋪 覆情形,而下降幅度為 0.52±0.04eV,也就是表面功函數可以降到約 3.5±0.04 eV。 以下為鋪覆 Ne 氣體的結果,I-V 圖及 FN 圖,如圖 4-2-6、4-2-7. 59.

(65) 圖 4-2-6 鋪覆 Ne 下的 I-V 關係圖. 圖 4-2-7 鋪覆 Ne 的 FN Plot. 60.

(66) 同樣由 FN Plot 可以知道斜率值,如表 4-2-4 T=25K. Slope. Nb. -14352. Nb (Ne 1L). -13677. Nb (Ne 3L). -13105. Nb (Ne 5L). -12765. Nb (Ne 7L). -13490. Nb (Ne 9L). -13866. 表 4-2-4 鋪覆 Ne 下所對應斜率值 再由斜率比值一樣可以知道各鋪覆環境下的功函數,如表 4-2-5 T=25K. (𝜑𝑥 /𝜑0 ). 𝜑𝑥 (eV). Nb. 1.0000. 4.02. Nb (Ne 1L). 0.9684. 3.89. Nb (Ne 3L). 0.9412. 3.78. Nb (Ne 5L). 0.9249. 3.72. Nb (Ne 7L). 0.9595. 3.86. Nb (Ne 9L). 0.9773. 3.93. 表 4-2-5 不同 Ne 鋪覆環境下的功函數. 61.

(67) 我們收集三次獨立實驗後,平均三次獨立的鋪覆氣體實驗後可以得 到平均功函數值,如下表 4-2-6. 表 4-2-6 平均三次實驗得到的平均功函數值與其標準誤差 同樣在對上表作圖成平均功函數對鋪覆環境關係圖,如下圖 4-2-8. T = 25K. 圖 4-2-8 平均功函數對鋪覆量的關係 從結果上我們可以知道鋪覆 Ne 氣體,也可以使 Nb(100)表面功函 數下降,在 5 langmuir 情況下功函數會下降最多幅度,此時是它的 最佳鋪覆環境,下降幅度約為 0.39±0.08eV,而在(100)切面的功函 62.

(68) 數可以降至 3.63±0.08eV。 總合以上鋪覆氣體(Xe、Ne)的功函數變化,我們可以知道 Xe 跟 Ne 兩種氣體都可以使 Nb(100)切面上的表面功函數下降,而使用 Xe 在 最佳鋪覆環境時所下降功函數的幅度比使用 Ne 在最佳鋪覆環境時較 多,幅度可以達到 0.52±0.04eV,表面功函數可以降到約 3.5±0.04 eV。 Xe 與 Ne 的原子半徑分別為 0.108nm 與 0.038nm[30][31],我們知 道 Xe 的原子半徑與 Ne 相比,差上 2.84 倍;Xe 的最佳舖覆環境與 Ne 相比為 2.90 倍。假如鋪滿一層氣體在 BCC 結構表面上是可以下降最 多的表面功函數,若原子半徑越小,需要鋪滿表面所需要的氣體原子 數目越多,表示舖覆量提高;反之,半徑越大的氣體需舖覆的氣體量 較小,這也許就是 Ne 的鋪覆量比 Xe 的鋪覆量多的原因。 關於這種鋪覆氣體實驗的誤差,主要來自控制壓力,由於調控壓力 上 是 有 困 難 , 一 般 而 言 , 一 個 langmuir 是 定 義 在 真 空 環 境 為 10−6 torr 下維持一秒,可是因為鋪覆時間若多出零點五秒以上,就 會多出大概 50%以上的誤差。而其解決方法為把鋪覆時間拉長,例如 在真空環境10−7 torr 下維持十秒,若把時間拉長,多出零點五秒後, 誤差落在 5%左右;另一解決方法為收集多組實驗數據做統計進而減 少其隨機誤差產生。 63.

(69) 4-3.鋪覆氣體後鈮(100)切面的場發射電流穩定性 對於電子顯微術來說,場發射源的電流穩定性是很重要部分,因為 發射源要能提供長時間穩定的訊號才能在應用發展上有所貢獻。而由 前一節我們知道 Xe 與 Ne 氣體會助益 Nb(100)表面功函數降低,並且 有著所謂最佳鋪覆環境,而我們嘗試鋪覆在最佳鋪覆環境下去量測 Nb(100)發射電流的電流穩定性並與純 Nb 的發射電流做比較。 實驗過程中我們是以法拉地杯去做接收電流訊號,先紀錄量測前純 Nb 的 FEM 影像並再量測電流穩定性半個小時後,再記錄一次 FEM 的 影像,看看 Nb(100)切面的變化。 以下是純 Nb(100)切面場發射電流的穩定性量測: 針上電壓 (kV). 平均電流 (pA). 穩定率 (%). -1.64. 30.9. 7.31. -1.65. 40.2. 12.0. -1.66. 47.9. 10.8. -1.68. 98.8. 16.6. 表 4-3-1 純 Nb(100)發射電流的 instability、平均電流 及對應偏壓. 64.

(70) 圖 4-3-1 純 Nb(100)的發射電流穩定性 以下是純鈮 30 分鐘量測前後的 FEM 影像:. 偏壓為-1.64KV,平均電流為 3.09× 10−11 A. 65.

(71) 偏壓為-1.65KV,平均電流為 4.02× 10−11 A. 偏壓為-1.66KV,平均電流為 4.79× 10−11 A 圖 4-3-2 量測前後且 instability 為 10%以內的純鈮(100)切面的場 發射影像 由上表 4-3-1 可以看出當我們供應越高的偏壓下,提供的場發射平 均電流會越大並且穩定性也越來越低,如果平均電流提供到 30.9pA, instability 為 7.31%,但如果提供到 50pA 以上的平均電流, instbility 會上升到 16.56%,而如圖 4-3-2 為 instability 10%以 內的量測前後場發射影像。 66.

(72) 這是鋪覆 5 L 的 Ne,Nb(100)切面的發射電流穩定性量測:. 針上電壓 (kV). 平均電流 (pA). 穩定率 (%). -1.64. 105. 6.36. -1.65. 210. 7.04. -1.70. 275. 13.6. -1.76. 444. 15.5. 表 4-3-2 在 5L 的 Ne 下,Nb(100)發射電流的 instability、 平均電流及對應偏壓。. 圖 4-3-3 在 5L 的 Ne 下,Nb(100)的發射電流穩定性. 67.

(73) 以下是鋪覆 Ne 5L,30 分鐘量測前後的 FEM 影像:. 偏壓為-1.64KV,平均電流為 1.05× 10−10 A. 偏壓為-1.65KV,平均電流為 2.10× 10−10 A 圖 4-3-4 鋪覆 5 langmuir Ne 氣體,量測前後且 instability 為 10% 以內的鈮(100)切面的場發射影像 由上表 4-3-2 可以看出來,若我們提供場發射電流到 210pA 的話, instability 為 7%左右,但是當把偏壓繼續往上增加,使得供應的場 發射平均電流到接近~300pA,此時 instability 會上升到 14%左右。. 68.

(74) 這是鋪覆 1.7 L 的 Xe,Nb(100)切面的發射電流穩定性測: 針上電壓. 平均電流. 穩定率. (kV). (nA). (%). -1.64. 0.51. 3.80. -1.66. 0.62. 2.09. -1.68. 0.85. 4.82. -1.70. 0.96. 3.28. -1.70. 0.96. 3.00. -1.73. 1.27. 3.65. -1.75. 2.08. 2.93. -1.97. 10.2. 4.17. -2.07. 18.2. 6.30. -2.08. 18.7. 13.1. -2.10. 23.8. 12.0. -2.12. 35.7. 16.5. 表 4-3-3 在 5L 的 Xe 下,Nb(100)發射電流的 instability、 平均電流及對應偏壓. 69.

(75) 圖 4-3-5 在 1.7L 的 Xe 下,Nb(100)的發射電流穩定性. 以下是鋪覆 Xe 1.7L,30 分鐘量測前後的 FEM 影像:. 偏壓為-1.64KV,平均電流為 5.15× 10−10 A. 70.

(76) 偏壓為-1.66KV,平均電流為 6.20× 10−10 A. 偏壓為-1.68KV,平均電流為 8.57× 10−10 A. 偏壓為-1.70KV,平均電流為 9.60× 10−10 A. 71.

(77) 偏壓為-1.70KV,平均電流為 9.67× 10−10 A. 偏壓為-1.73KV,平均電流為 1.27× 10−9 A. 偏壓為-1.75KV,平均電流為 2.08× 10−9 A. 72.

(78) 偏壓為-1.97KV,平均電流為 1.02× 10−8 A. 偏壓為-2.07KV,平均電流為 1.82× 10−8 A 圖 4-3-6 鋪覆 Xe1.7L 後,量測前後且 instability 為 10%以內的純 鈮(100)切面的場發射影像 從以上表 4-3-3 可以得知鋪覆 Xe 後的 Nb(100)面,當把負偏壓往 上 加 到 ~2070V 時 , 平 均 發 射 電 流 可 以 提 供 到 接 近 ~20nA 時 , instability 還可以維持在 6%左右。 綜合上述,得知純 Nb(100)所發射的平均電流供應到接近~50pA, instbility 會升到 16%,鋪覆 5L 的 Ne 氣體時,當 Nb(100)所發射的 73.

(79) 平均電流供應到接近~300pA,instbility 才會升到 14%,明顯發現鋪 覆 Ne 氣體後能改善發射源 Nb(100)的電流穩定度。而鋪覆 1.7L 的 Xe 氣體時,當 Nb(100)所發射的平均電流供應到接近~20nA,instbility 才會上升到 12%左右而已,所以比較起來,鋪覆 1.7L 的 Xe 氣體可以 讓發射源 Nb(100)的供應最多平均發射電流(~20nA)並且其發射電流 的穩定性也是三者中最好的。. 74.

(80) 第五章 結論 5-1.製備鈮針方法 在本實驗中使用的樣品為鈮針,而鈮針的蝕刻使用氧化還原方法, 配置 5M 的 KOH 水溶液後,裝置陰極為石墨碳棒及陽極為鈮針架。先 利用 AC 交流電 設定在 15-16V 讓鈮針出現 neck ,而到一定程度後, 把 neck 部分沁入溶液中後改以小電壓 2-7V,蝕刻 neck 部分到更細, 同時這也是為了避免頸部與頸部以下大小相比甚小而導致重力扯斷 後,造成不平整的斷面導致無法製作出針尖,此時再換成波型產生器 繼續蝕刻,設定參數為 1Hz,DC offset=0.35-0.40V,duty=99.5%、 Vpp=2.6-3.3vpp 的方波繼續蝕刻直到斷針為止,如此以來可以得到 針徑為 50nm 左右的針尖。. 5-2.成長鈮(100)切面 鈮針經過反覆的加熱,而加熱幅度為 800℃~950℃左右的處理後可 以得到由四個{310}圍繞著一個(100)切面的情形,而加熱時間有常有 短,最短時間為 40 分鐘左右,而最長時間可能到兩三天左右,但要 注意的是若加熱過頭在(100)切面上會出現破洞,所以必須時時關注 (100)切面的成長情況。 75.

(81) 5-3.鋪覆氣體的鈮(100)切面場發射功函數 我們量測由鈮(100)切面所發射的電流,經過計算後可以得到 FN Plot,再由 FN Plot 的斜率可以經計算得到功函數值。我們在不同的 鋪覆氣體(Ne、Xe)的環境下發現在鈮(100)切面上的功函數會降低, 並且會隨著不同的鋪覆的環境,下降程度會有所不同,而在功函數下 降最多幅度時稱此鋪覆環境為最佳鋪覆環境。對 Xe 氣體來說,最佳 鋪覆環境會出現在 1.7 L,功函數可以下降約 0.52±0.04eV;對 Ne 氣 體來說,最佳鋪覆環境會出現在 5 L,功函數可以下降約 0.39±0.08eV,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 Xe 氣體助益於鈮(100)切面上功函數降低是明顯 的。. 5-4.鋪覆氣體的鈮(100)切面發射電流穩定性 經過 5-3 得知有最佳鋪覆環境,所以我們鋪覆兩種氣體(Xe、Ne)在 最佳鋪覆環境下,量測由鈮(100)切面上的場發射電流,量測時間為 半小時。當純鈮(100)所發射的平均電流接近~50pA 時,不穩定率會上 升到接近 15%;而鋪覆 5 L 的 Ne 氣體,15%左右的不穩定度對應到鈮 (100)切面所發射的平均電流能供應到約~300pA; 鋪覆 1.7 L 的 Xe 氣體,同樣 15%左右的不穩定度對應到鈮(100)切面所發射的平均電 流能供應到約~20nA,幾乎是純 Nb(100)發射電流的 400 倍,所以明 76.

(82) 顯可以知道與 Ne 氣體比較下,Xe 氣體除了能降低較多幅度的功函數 並且對於鈮(100)切面發射電流上的穩定度能提升。. 77.

(83) 附錄 Ion Gauge 的氣體修正表. 78.

(84) 79.

(85) 參考文獻 [1] 郭鴻曦、黃英碩、傅祖怡、鄭天佐,物理雙月刊 29(2007)1 [2] 單原子電子源與離子源之應用,科儀新知 31(2009)2 [3] 傅祖怡、吳俊毅、郭鴻曦、黃英碩、張哲誠、鄭天佐,修正數理科學 18(2005)131 [4]T. Y. Fu, l. C. Cheng, C. H. Nien, and T. T. Tsong, Phys. Rev. B, 64(2001) 113401 [5] H.-S. Kuo, I.-S.Hwang, T. –Y. Fu, J. –Y. Wu, C.-C. Chang, and T. T. Tsong, NANO Lett.,4 (2004)2379 [6] Chang C-C, Kuo H-S, Tsong T T and Hwang I-S , “A fully coherent electron beam from a noble-metal covered W(111)single-atom emitter” ,Nano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20 (2009) 115401 [7] I.-S. Hwang,H.-S. Kuo, C.-C. Chang, and T. T. Tsong, Noble-Metal Covered W(111) Single-Atom Electron Sources, 157(2010)7-12 [8]Gadzuk, J. W. “Many-body tunneling-theory approach to field emission of electrons from solids,Surface Science”15(1969) 3 [9] K. Nagaoka, T. Yamashita, M. Yamada, H. Fujii, R. Seo, K. Matsuda,S. Uchiyama, C. Oshima , Field emission energy spectra from superconducting and normal states of a niobium tip ,Ultramicroscopy 79 (1999) 51-57 [10] Y. Uehara , T. Fujita, M. Iwami, S. Ushioda , Single NbO nano-crystal formation on low temperature annealed Nb(0 0 1) surface , Surface Science 472 (2001) 59-62 [11] Ryota Shimizu, Taro Hitosugi, Tomihiro Hashizume, Noritaka Fukuo, and Tetsuya Hasegawa ,Preparation of Superconducting Niobium Tips for AtomicResolution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pectroscopy,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49 (2010) 028004 [12] Nagaoka, T. Yamashita, S. Uchiyama, M. Yamada, H. Fujii & C. Oshima, Monochromatic electron emiss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quantum state of a superconductor,K,Nature 396 (1998) 557-559 [13] G.Oxinos and A.Modinos ,The polarization of physisorbed inert atoms due to the short range interaction with the metal substrate , , Surface Science 89 (1979) 292-303 [14] Fowler, Ralph Howard, and L. Nordheim. “Electron emission in intense electric field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Containing Papers of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 (1928) [15] Che, J. G., et al. “Faceting induced by ultrathin metal films: A first principles stud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9 (1997) 21 [16] 陳晏清,“鋪覆超薄膜於針狀金屬表面之現象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 士論文(2011) 80.

(86) [17] E. W. Müller , T. T. Tsong,. “Field. Ion. Microscop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American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1969) [18] Szczepkowicz, Andrzej, et al. “A comparison of adsorbate-induced faceting on flat and curved crystal surfaces.”Surface science 599 (2005) 1 [19] Tsong, Tien T. “Atom-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Field Ion Emission, and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at Atomic Resol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0] 侯勁龍,“覆鈀鉭針之皺化結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21] 林砡君,“覆銠、銥於鎢針上產生的皺化行為及其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22] Che, J. G., et al. “Faceting induced by ultrathin metal films: A first principles stud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9 (1997) 21 [23] Tsong, Tien T. “Field Ion Emission, and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at Atomic Resolution.”Cambridge University,(2005) [24] 蘇冠宇,“場離子顯微鏡研究(1)量測覆銥單原子針場發射與場離子電流(2) 鈮(100)表面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25] E. W. Muller, T. T. Tsong, “Field Ion Microscop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American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1969) [26] Nakamura, Shogo,“Field Evaporation of Metals in Field Ion Microscope.”Journal of Electron Microscopy 15 (1966) 4 [27] 李育賢,“以蝕刻吸附法備製覆銥鎢單原子級針尖與場發射電子電流量測.”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28] 石智強,“溫度與吸附氣體對鈮針場發射特性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2014) [29]GH.T ahmasebipour. Y.Hojjat, V. Ahmadi.and A.Abduallah, Scanning,31(2009)2 [30] J.C. Slater, 《化學物理期刊》(J. Chem. Phys)41(1964)3199 [31] E. Clementi, D.L.Raimondi, 和 W.P. Reinhardt, 《化學物理期刊》(J. Chem. Phys)38(1963)2686. 81.

(8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QCSE and band-bending are induced by polarization field in C-plane InGaN/GaN and create triangular energy barrier in active region, which favors electron overflow. •

雙極性接面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 場效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 FET).

Wi-Fi Supported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Cloud-based Technology to Enhanc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r]

A periodic layered medium with unit cells composed of dielectric (e.g., GaAs) and EIT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atomic vapor is suggested and the

There are two main topics in this thesis: personalized mechanisms for exhibitions and interfaces equipped with cyber-physical concept and the services supporting for this

In short-term forecasting, it is better to apply Grey Prediction Model on Steer-By-Wire and Carbon NanoTube-Field Emission Displays; and to apply Holt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

本研究在有機物部分,除藉由螢光光譜儀進行螢光激發發射光 譜圖(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t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