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草酸鐵錯離子 【單元六:氧化還原】 1. (A) 【詳解】 陽離子交換膜的電解裝置是允許鈉陽離子透過, 防止陰極的 NaOH 與陽極的 Cl2起下列的作用。
2NaOH + Cl2→ NaClO + NaCl + H2O 2. (A) 【詳解】 5Sn2+ + 2MnO4−+ 16H+→ 5Sn4+ + 2Mn2+ + 8H2O 氧化還原計量,等當量數作用 NRVR = NOVO (xM × 2) × 30 = (0.12 M × 5) × 10 xM = 0.10 M Sn2(aq+) 3. (C) 【詳解】0.1 × 5X = 0.1 × 6Y 故 X:Y = 6:5 4. (C)
【詳解】HCl 與 H2C2O4會被 KMnO4氧化,HNO3會將 sample 氧化。只有稀硫酸不影響實驗。
5. (A)(D)(E) 【詳解】 (B)每消耗 1 mol O2,可產生 4 法拉第電量。 (C)放電時,電池中之[OH−]↓(產物為 H2O(l),逐漸稀釋;若產物為 H2O(g),則[OH−]不變)。 6. (D) 【詳解】H2C2O4可除去鐵鏽,其反應為:Fe2O3 + 6H2C2O4 → 2[Fe(C O ) ] + 3H2 4 3 3- 2O + 6H + 7. (D) 【詳解】只有(D)項氧化數發生變化。 8. (1) 0.57 (2) Ni(s)→ Ni2+ +2e− (3)下降 (4) 0.99 (5) Ni2(aq+)+ 2e −→ Ni (s) (6)下降 【詳解】 (1) 0.23 + 0.34 = 0.57 V (2) Ni(s) → Ni2(aq+)+ 2e − (3) Ni + Cu2+ → Cu + Ni2+ [Cu2+] 由 1 M 減為 0.1 M,則反應左移,電壓下降。
(4) Zn∣Zn2+∥Ag+∣Ag 電池 ΔE° = 1.56 V,
Ni∣Ni2+∥Cu2+∣Cu 電池 ΔE° = 0.57 V,
上列 2 個電池反向連結時,ΔE° = 1.56 − 0.57 = 0.99 V
(5) Ni2+ + 2e−→ Ni
(6) Zn + 2Ag+ → 2Ag + Zn2+,通電時間愈久,則 [Ag+
] 減小,[Zn2+] 增加,電池電壓下降。
9. (C) 【詳解】
2Na → 2Na+ +2e− E° = 2.71 V
+ 2H2O + 2e − → 2OH− + H2 E° = − 0.83 V 2Na + 2H2O → 2Na + +2OH− + H 2 ΔE° = 1.88 V
10. (A)(B)(C) 【詳解】 (D)乳化作用是清潔劑將油污分散成微粒而懸浮在水中。 (E)中和反應:H+ + OH−→ H2O 11. (A) 【詳解】 → 06 C H12O6 碳氧化數減少,被還原。 12. (A) 【詳解】 W I t E 96500 × = 15.6 10 (96.5 60) 52 / a 96500 × × = a = 2 13. (C)(D) 【詳解】
(A) MnO4−微鹼中產物為 MnO2,強鹼中產物為 MnO42−
(C) Cr2O27− + 2OH − → 2CrO2− 4 + H2O,Cr2O − 2 7 在酸中安定。
(D) Fe2+ + Fe(CN)36− → Fe3+ + Fe(CN)46− → Fe4[Fe(CN)6]3(s) 14. (1) 4Ag + 2H2S + O2(g)→ 2Ag2S + 2H2O (2) 0.124 克 (3) Ag2S,10−3 (4) − 0.69 V 【詳解】 (2)∵ H2S 為限量試劑,且 H2S = 34,Ag2S = 248 ∴ AgS 2 n = HS 2 n = 34 0170 . 0 = 5 × 10−4(mol) ∴ AgS 2 W = 5 × 10−4 × 248 = 0.124(g) (3)Ag S 12 + → 2 0 Ag ,氧化數減少,故 Ag2S 為氧化劑。 其當量數 = 莫耳數 × 2 = 5 × 10−4 × 2 = 10−3 (4) Ag2S(s) + 2e−→ 2Ag(s) + S2(aq−)
Al(OH)3(s) + 3e−→ Al(s) + 3OH−(aq) ΔE° = − 2.31 V
3Ag2S(s) + 2Al(s) + 6OH−(aq) → 6Ag(s) + 3S − 2 ) aq ( + 2Al(OH)3(s) ΔE° = 1.62 V ΔE° = 1.62 = (2.31) + x ∴ x = − 0.69(V) 15. (1) 2H2O(l) + 2e− → H2(g) + 2OH−(aq) (2) Cl2,(∵ 2Cl−→ Cl2 + 2e−)呈酸性(同(3)) (3) Cl2(g) + H2O(l) HOCl(aq) + H+(aq)+ Cl − ) aq (
16. (C) 【詳解】
甲、2HNO3(aq) + H2S(g) → S(s) + 2NO2(g)+ 2H2O(l)
+5 +4 氧化數改變 1
乙、2HNO3(aq) + 3H2S(g) → 3S(s)+ 2NO(g)+ 4H2O(l)
+5 +2 氧化數改變 3
丙、2HNO3(aq) + 4H2S(g) → 4S(s)+ NH4NO3(aq) + 3H2O(l)
+5 −3 氧化數改變 8 丁、2HNO3(aq) + 5H2S(g) → 5S(s)+ N2(g) + 6H2O(l) +5 0 氧化數改變 5 ∴氮原子的氧化數改變的差距,由大至小依序排列為丙丁乙甲 17. (A) 【詳解】 同溫同壓時,氣體莫耳數比等於體積比。設 NO 莫耳數為 x,則 NO2莫耳數為 (3-x) 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劑當量數=還原劑當量數 2 2 0 NO N + → 還原反應,氧化數改變 −2 2 2 4 0 NO N + → 還原反應,氧化數改變 −4 3 2 -3 0 NH →N 氧化反應,氧化數改變 +3 NO 的 Es + NO2的 Es = NH3的 Es ( Es = n × a ) x × 2 + (3−x) × 4 = 3 × 3 x = 1.5(mol) 莫耳數比 NO:NO2 = 1.5:(3−1.5) = 1:1 18. (D) 【詳解】 (1)判斷反應是否進行,不是只考慮反應熱與電位差,尚須考慮活化能的高低 (2)由還原電位表,氧化能力 O2與 H2O2 大於 ClO−(漂白水),故(A)不選
(3)由 H2O2(l)+2H+ (aq)+2e−→ 2H2O(l) E° = 1.77 V 知,雙氧水在酸中氧化力比在鹼中強,
故(B)不選 (4)空氣中,氧的含量約 21%,含量相當多,故(C)不選。 (5)漂白水對人體及皮膚有刺激作用,故(E)不選。 (6)利用排除法,剩下(D),故選(D)。 (7)本題選答,有點心虛,因由題目或其他線索,均無法判斷雙氧水和氧氣因活化能過高, 亦即(D)選項不是一個好選項。 19. (C) 【詳解】 (1)E=hν=h×C λ =6.626×10 −34× 8 9 3 10 400 10 × × - =4.97×10 −19 (J) 19 19 4.97 10 1.602 10 × × - - =3.1(eV) 1eV=1.602×10−19 (J) (參考資料中缺少 1eV=1.602×10−19J) (2)OH 為強氧化劑非還原劑 (3)奈米為長度單位,1 奈米=10−9m (4)‧OH 自由基中的氧只有 7 個電子 (5)氫氧根為 OH−,氫氧自由基為‧OH,題目敘述為氫氧根自由基,應無此說法。
20. (E) 【詳解】 (1)AgCl 照光時,產生高活性的氯原子與銀原子,前者還原電位為 3.8V, 亞銅離子還原電位為 0.52V,因此產下列反應 Cl(AgCl) + Cu+ → Cl− + Cu2+ (2)可以預測 Ag 為陰極,AgCl 會被還原 (3)電子由 B→A,故(E)為錯誤 (4)Cu+被氧化成 Cu2+,電池內會產生 Cu2+離子。 (5)題目已暗示此電池受光照射時,氯化銀會立即轉變成銀原子與氯原子, 而氯原子會暫時吸附在氯化銀上(簡記為 Cl(AgCl)),即考慮 Cl 與 Cu+間的反應 21. (D) 【詳解】 (1)由前題分析,電池照光,氯化銀與氯化亞銅會產生下列反應: AgCl+Cu+Cu2++Ag+Cl− (2)電池受光照射時,氯化銀大部分會立即轉變成銀原子與氯原子,故呈現黑褐色 (3)但除去光,平衡左移,Ag 減少,AgCl(透明)粒子增加,鏡片會變透明 (4)AgCl→Ag++Cl− 無法消減 Ag 粒子
(5)Ag+Cu+→Ag++Cu ∆E0=−0.94V,無法發生反應
(6)Cl+Cu+→Cl−+Cu2+不照光,Cl 不會產生
(7)AgCl+2Cu+→Ag++Cl−+Cu2++Cu 無法消減 Ag 粒子
22. (C)(D) 【詳解】
草酸鐵(FeC2O4‧2H2O)放入試管,用酒精燈加熱,首先分解產生 FeC2O4(s) + 2H2O(g),
FeC2O4會再分解產生 Fe(s) + 2CO2(g),因此從試管口逸出的氣體為 CO2、H2O 23. (A)(B)(D)(E) 【詳解】 Fe 的氧化數有+2、+3 二種。鐵沒有過氧化物,不可能為過氧化亞鐵 FeO2,若為氧化物, 鐵的氧化數+4 不合理,試管內的黑色粉未,有可能含有(A)Fe、(B)FeO、(D)Fe2O3、(E)Fe3O4 24. (A) 【詳解】 燃燒為氧化反應,因此氧化數最低的 Fe 最有可能產生火花。(註:鐵粉是可燃的!) 25. (B)(E) 【詳解】 (1)本題組雖宣稱與「反應速率」或「秒錶反應」所做的實驗有關,但由題目來看, 其實只是很單純的考碘的化學,即考碘元素在不同情況下的反應 甲:I2 + HSO3− + H2O → 2I− + SO42− + 3H+ 溶液呈無色 乙:3I2 + 6OH− → 5I− + IO3− + 3H2O 溶液呈無色 丙:2I− + H2O2 + 2H+ → I2 + 2H2O 溶液呈黃褐色 丁:不反應,溶液呈無色 戊:不反應,溶液呈無色 己:5I− + IO3−+6H+ → 3I2 + 3H2O 溶液呈黃褐色 (2)雙氧水在酸中當氧化劑:H2O2+2H++2e−→H2O 在鹼中當還原劑:H2O2→O2+2H++2e−
26. (B)(E) 【詳解】
碘酒的水溶液加入亞硫酸氫鈉溶液後,反應如下: I2+HSO3−+H2O→2I−+SO42−+3H+
故溶液中含有 I−、SO42−。 27. (B)(C) 【詳解】 碘酒水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則碘產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式如下 3I2+6OH−→ 5I−+IO3−+3H2O 故溶液中含有 (B)I− (C)IO3− 28. (B) 【詳解】 此題為基本題型,測驗是否能判斷電解質在電解時,陰陽極的個別產物。 2 2 3 2H O O 4H 4e Au 3e Au → → 陽極氧化 陰極還原 + - + - : + + : + 29. (D) 【詳解】從國中就學習,Cu 的金屬活性很小,不易反應,因此本題應可輕鬆得分。 30. (A)(E) 【詳解】 此題甚為靈活,測驗學生是否瞭解碘分子的穩定性受 pH 值的影響。 I2在鹼性的環境中,會自身氧化還原成 IO3−及 I−;相反地 IO3−及 I−在酸性的環境中,能產生 I2。 即 I2在酸性的環境中能穩定存在。因此將食鹽加入食醋後,再以碘化鉀澱粉試紙試驗, 若呈現藍色,就表示食鹽中含有碘酸鉀存在。 31. (A) 【詳解】 首先,硫酸銅與碘化鉀可能發生知反應為: (1)Cu2++2I−→Cu+I2 或
(2)2Cu2++2I−→2Cu++I2
但題目中沒有紅色沉澱,故(1)不可能。 (A)銅離子發生了還原反應是正確的
(B)硫酸鉀是可溶解之無色液體,試管底灰白色的沉澱可能是 CuI
(C)I2+I−→I3−(黃褐色澄清溶液),此反應不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
(D)滴入澱粉液後呈現藍色是澱粉與 I2反應的表現
(E)所產生的 I2為非極性分子,不易溶於水中,易與 I−形成 I3− (I2+I−→I3−),
呈黃褐色澄清液溶於水中達平衡,不是酸鹼中和反應。 32. (C)(D)(E) 【詳解】 (1)H2O2中,氧原子的氧化數是−1 (2)雙氧水在空氣中,本身會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而分解產生泡泡(氧氣) H2O2→H2O+ 1 2O2 但雙氧水在空氣中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緩慢, 可加入二氧化錳或鐵離子等催化劑加速反應。
33. (B) 【詳解】 W I t E 96500 × = n a I t 96500 × × = CM V a I t 96500 × × × = CM I t V a × ∝ × (A)Ag+,CM ∝ 1 2 0.25 1 × × = 2 0.25=8 (B)Cu 2+,C M ∝ 2 4 0.25 2 × × = 4 0.25=16 (C)Al3+,CM ∝ 3 6 0.50 3 × × = 3 0.25=12 (D)Pt 4+,C M ∝ 4 6 1 4 × × =6 ∴原始濃度(B)最大。 34. (B)(C)(D) 【詳解】
(A) ∵Zn 的氧化電位(E°=0.76V)>H2的氧化電位(E°=0V)
∴Zn 是比 H2強的還原劑 (C) ∵∆E°=0.76>0,為自發性反應 (D) Zn+2H+→Zn2++H2 降低溶液 pH 值則[H+] ↑ ∴平衡向右移動 ∴電池之電動勢↑ (E) [H+]應改為 1.0M 35. (C)(D)(E) 【詳解】 電解 陽 陰 (A)CuSO4(aq) (B)AgNO3(aq) (C)KI(aq) (D)NaCl(aq) (E)H2SO4(aq) O2 O2 I2(I3−) Cl2 O2 Cu Ag H2 H2 H2 36. (E) 【詳解】 鍵結後常見氧化數(例子)分別有 (A)鈉:+1(NaCl) (B)氧:−2(MgO)、−1(H2O2)、−1/2(KO2) (C)氟:−1(HF) (D)銅:+1(CuCl)、+2(CuCl2)
(E)氯:−1(NaCl)、+1(HClO)、+3(HClO2)、+5(HClO3)、+7(HClO4)
37. (B)(D) 【詳解】 銅的活性大於銀,可將銀離子還原:2Ag+ + Cu → Cu2+(藍色)+ 2Ag (A)銅線發生氧化,應為還原劑 (B)溶液顏色逐漸由無色變藍色 (C)銀離子發生還原,為氧化劑 (D)(E)析出的銀和溶解的銅莫耳數比為 2:1,又銀的原子量>銅, 故固體質量漸增,溶液中液體的質量應漸減
38. (B) 【詳解】 Ag++e−→Ag E0=x Cu2++2 e−→Cu E0=y Zn2++2 e−→Zn E0=z 電池電位=陰極的還原電位-陽極的還原電位 Zn-Ag 電池電位:x−z=1.56 (1) Zn-Cu 電池電位:y−z=1.10 (2) (1) − (2) x−y=0.46,當 y=0 時,x=0.46 39. (A)(B)(D) 【詳解】
(A) 氧化電位:Zn>H2O>Au,Zn(s)→ Zn2+ (aq) + 2e− (B) Zn + 2OH− + 2 H2O → Zn(OH)42−+ H2 (C) 不反應 (D) Zn(s)+ 2H+ (aq)→ H2(g)+ Zn2+ (aq) (E) 金與鋅皆可溶於王水 40. (C)(E) 【詳解】 (A) 由 CH4 + 2O2→ CO2 + 2H2O 及甲烷氧化方程式:CH4 + 2H2O → CO2 + 8H+ + 8e− 可知每產生 1 莫耳水需要 4.0 莫耳電子轉移 (B) 2O2(g) + 8H+(aq) + 8e− → 4H2O(l) E°= 1.23 V ➀(係數乘 2 電位不變) CH4(g) + 2H2O(l) → CO2(g) + 8H+ + 8e− E°= −0.17 V ➁(式子反寫電位變號) CH4 + 2O2 → CO2 + 2H2O ΔE°= 1.23−0.17 = 1.06 (V) ➀+➁ (C) 2H2 + O2 → 2H2O ΔE° = 1.23−0.0 = 1.23 (V) (D) W = −nFE = − ×8 96500 1.06 10× × −3 = −818 kJ (E) W = −nFE = − ×2 96500 1.23 10× × −3 = −237 kJ 41. (A)(B)(C)(E)或(A)(B)(C) 【詳解】 (A) 傳統火力發電效率近幾年提高甚多,但也僅約七成 (B) 氫氧燃料電池效能: 100% 83% 286 237 = × (C) 甲烷燃料電池效能: 100% 92% 890 818 = × (D) 氫氧燃料電池效能為 83%,未達 90% (E) 莫耳發電效率:甲烷 > 氫氧;若為單位質量產生電能: 甲烷為 16 818 = 51.1 (kJ/g)、氫氣為 2 237 = 118.5 (kJ/g),則氫氣優於甲烷
42. (C) 【詳解】 反應式 Cd(s)→2F Cd(OH)2(s) 氧化數改變量 a = 2 I t 96500 × =W = × n a E ,設需 x 小時 2 (x 60 60) 5 2 96500 112.4 × × × = × x=1.19hr≒1.2hr 43. (E) 【詳解】 (1) C 為 IVA 族,最高氧化數為+4;N、P、As 屬於 VA 族,最高氧化數為+5; S 為 VIA 族,最高氧化數為+6。已達最高氧化數者,無法再被氧化。 (2) (A) C 的氧化數+2;(B) N 的氧化數+1;(C) As 的氧化數+3; (D) P 的氧化數+3,均未達最高,因此可再與氧氣反應。 (3) (E) S 的氧化數+6,已達最高氧數,無法再與氧氣反應。 44. (C) 【詳解】 電解過程中,陰、陽極通過的電量相同。 陽極半反應:CH3OH + H2O → CO2 + 6e– + 6H+ × 2⇒ 2CH3OH + 2H2O → 2CO2 + 12e– + 12H+ 陰極半反應:O2 + 4H+ + 4e– → 2H2O × 3⇒ 3O2 + 12H+ + 12e– → 6H2O ∴ 2 2 CO H O n : n =2 : 6 1: 3= 45. (A) 【詳解】 (A)因為必須將金屬陽離子還原成金屬原子,故需要有還原劑。 (B)塑膠物質多為絕緣材質,化學電鍍能提供絕緣材質的電鍍。 (C)(D)(E)均屬於需通電的電解電鍍方式,與題意不合。 46. (A)(D)(E) 【詳解】 由於產物中含 H2O,可推斷化合物 G 必含有 H 元素,則(B)(C)兩選項即可剔除。 再者 NO2變成 N2是為還原反應,∴需找還原劑(找氧化數可上升者) N 的氧化數–3~+5,∴NH3 (–3)可上升 O 的氧化數–2~0,∴H2O2 (–1)可上升 C 的氧化數–4~+4,∴CH3CH2OH (–1)可上升
47. (B) 【詳解】 根據原子不滅,反應式平衡如下: 2KNO3(s)+3C(s)+S(s) → K2S(s)+N2 (g)+3CO2(g) 故 X=CO2 48. (D) 【詳解】 還原劑還原物質,本身氧化,氧化數增加;C 的氧化數由 C 中的 0 增加到 CO2中的+4, 故 C 為還原劑。 49. (D) 【詳解】 氧化還原滴定最常使用稀 H2SO4(既是強酸又不具氧化力與還原力)提供酸性條件。 HF 為弱酸且會腐蝕玻璃,HNO3與 HClO4具氧化力,H2S2O3具還原力。 50. (B) 【詳解】 電量= I t 0.3 3 60 60 0.0336 F 96500 96500 × × × × = = ne = 0.0336(mol) nc = 0.0336 × 6 = 0.2(mol) Wc = 0.2×12 = 2.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