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後冷戰時代的印、美、中三角戰略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後冷戰時代的印、美、中三角戰略關係"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後冷戰時代的印、美、中三角戰略關係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3-2414-H-004-021- 執行期間: 93 年 08 月 01 日至 94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計畫主持人: 陳文賢 計畫參與人員: 黃文傑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30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後冷戰時代的印、美、中三角戰略關係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3-2414-H-004-021-

執行期間:

93 年 8 月 1 日至 94 年 7 月 31 日

計畫主持人:陳文賢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 黃文傑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

列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3)

I

後冷戰時代之印度、美國與中國的三角戰略關係

(國科會結案中文摘要) 關鍵詞:印度、美國、中國、三角關係、戰略關係 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雖然預估於2005 年可達 180 億美元,使中國成為 印度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亦因潛在的領土爭端及 戰略競爭而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1998 年 5 月印度的核試使印中戰略關係更憑 添其複雜性。 中國自一九七○年代末採行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經濟發展上已取得相 當成就,特別是經濟的發展使中國有更多的資源用於軍事武力上,連帶使印度更 加警惕其防衛安全。印度雖從一九九○年代以來在經濟發展上也取得年達百分之 六以上的成長率,但在吸引外資方面仍遠不如中國。 印度戰略學界的現實主義派認為中國做為印度的戰略競爭者將不會在短期 內有所改變。中國在經濟及軍事力量領先印度,一旦中國需要從中東進口更多石 油時,不可避免的會將其勢力伸進印度洋,而中國屆時也將成為印度的海洋競爭 者,特別是在印度洋。中國也將阻止印度成為南亞的主導強權。 基本上,印度認為印中關係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中國的新領導人胡錦濤在 可預見的未來仍舊會盡力維持一個國內外俱為穩定的局面,因為中國最關心的仍 舊是經濟發展,因為經濟問題及其延伸而來的社會問題等都會影響甚至威脅到中 共政權的穩定。 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依在2002 年 1 月於朱鎔基訪問新德里時即說印中兩國都 正在進行現代化的建構,而最需要的正是和平與穩定。瓦杰帕依於2003 年 6 月 間訪問中國,被認為是印度務實的看待中國及印中關係邁向新里程的開始。 印度基本上是贊成中國一再強調建構一個多極體系之國際秩序的論點,但是 印度卻懷疑中國在亞洲的企圖。部分印度人士甚至認為中國在亞洲乃是要建構一 個使中國成為主要中心的單一體系。因此,弱化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被認為是印 度主要的外交目標之一。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特別是軍事方面的合作仍舊是印 度相當關切的問題。而中國則關切印美軍事合作關係的

(4)

II 推進,深恐中美因台海問題而發生衝突時,印度可能倒向美國。 美國與印度雖同為民主國家,但是在冷戰的國際局勢下卻是涇渭分明。冷戰 的結束提供美印兩國修好的機會,蘇聯的崩潰對印度形成一項重大的戰略衝擊, 因為印度頓失一個最強大的盟友,而必須在後冷戰的新局勢中採行必要的戰略調 整。特別是中國於一九七○年代末採取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在九○年代初期已 經取得顯著的經改成果,也給予印度相當大的衝擊。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提供美印以反恐做為主軸的合作機會。 印度本身因喀什米爾的問題長年深受恐怖主義之害,由於印度在南亞地區是主要 的強權,印度與阿富汗為鄰,也與中亞國家有密切關係,同時印度與巴基斯坦的 關係亦會影響到美國在中亞地區反恐行動的成敗,也因此提供印美兩國進一步合 作的契機。 印度總理辛恩更於2005 年 7 月到美國作為期四天的訪問,除接受布希總統 的國宴款待並於7 月 18 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美國已經成為印度最重要的貿 易夥伴,2004 年的雙邊貿易額已達 200 億美元,印度則享有將近 50 億美元的順 差。 布希政府未上台即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後又因EP-3 軍機擦撞 事件,使美中關係跌落谷底。美國遭受九一一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為了打擊國 際恐怖主義及防止大規模殺傷力武器落入恐怖組織之手,或被擴及到支助恐怖組 織的國家,而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協助,也因此提供了美中改善關係的機會。特別 是在以外交途徑解決北韓核武的問題上,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協助,包括美國、中 國、日本、俄羅斯及南北韓在內的六邊會談也已經舉行了四次。 中國的軍經實力尚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求取 與美國關係的穩定發展對中國的戰略與經貿利益而言具有重大的利益。中國更發 現,透過美國對台灣的壓力可以有效阻止台灣逐漸走向台獨之路,因此與美國發 展良好的關係,藉此透過美國向台灣施壓也逐漸變成北京對台工作的重要一環。 但是美國對於一個在軍事上及對外關係上更具自信及更具進逼性作為的中 國,亦有許多戒心,美國自不願看到亞洲受制於不民主之中國。印度為民主國家 又是崛起中的另一大國,就自然成為美國強化關係並作為平衡中國在亞洲勢力的 合作對象。 未來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仍舊充滿許多變數。未來印美安全關係的發展會 是冷戰時代所無法想像,而近鄰中國的崛起又是印度所必須面對的事實。印度政 府必因中國勢力的崛起而調整其對中策略。美中兩國對印度的重要性會是有增無

(5)

III

(6)

IV

Strategic Triangular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Key words: India,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triangular relations, strategic relat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bilateral trade amount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will reach $18 billion in 2005.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p trade partners to India. Yet, uncertainties about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n the future remain because of their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 India-China relations became even more complicated because of India’s nuclear tests in May 1998.

Realists in India’s strategic community perceive that China is and will be India’s strategic competitor. China will try to thrust its military might into the India Ocean as its demands for more energy to sustai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that context, China will compete with India for more influence in the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regions. China, according to Indian realists, will prevent India from becoming a predominant power in South Asia.

However, India perceives that there will not be any dramatic change in

India-China relations because stability in the Asia-Pacific will be a top priority for the Chinese leadership to pursue. Former India Prime Minister Vajpayee’s visit to China in June 2003 has been regarded as a new milestone for a more constructive and friendl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India share a common interest with China in shaping a new world order of multipolarity, India is suspicious of China’s real intention toward Asia. To balance China’s influence in South Asia becomes one of India’s major goals of its external policy. India is still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China’s collaboration with Pakistan whereas China is keen to India’s position when a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aiwan erupts.

Although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hare common values of democracy, they were at distance during the Cold War years when India’s policy was tilt towar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provided India and the U.S. opportunities to amending their rough relations. The 911 events draw India and the U.S. even closer on the fight of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dia’s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 paid a state visit to the U.S. in July 2005. He met President Bush and gave a speech at the U.S. Congress.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India’s top

(7)

V

trading partner with a bilateral trade amount of $20 billion. India enjoyed $5 billion trade surplus.

With regard to Sino-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first Bush

administrati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were at the lower ebb because of the EP-3 incident.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improved after the 911 events because the two countries worked together in fighting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addition, both the U.S. and China have been collaborating on a solution of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s.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U.S. now is China’s most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Chinese leaders may realize that it would be detrimental to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 to inflict a conflict with the U.S. over Taiwan, especially when China’s military strength is still no comparison to the U.S. Beijing may have also realized that the best way for them to deter Taiwan from going independence may be through American pressure. The U.S. will not be happy to see that an undemocratic China becomes a predominant power in Asia. It seems to be logic for the U.S. to have India join its efforts to balance Chinese power in Asia.

There are still full of uncertainti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riangular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ear future. India’s security

relations with the U.S. may be developed to a level that we were unable to imagine in the Cold War. Yet, an emerging China will certainly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to both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will be a serious challenge to India to maintain a careful equilibrium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China.

(8)

1 後冷戰時代的印美中三角戰略關係 (國科會結案成果報告) 一、 前言 如何解釋印度與美國在冷戰時代的戰略利益與政策途徑為何無法交集,但在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911 事件之後印美之間的合作關係卻有迥異於冷戰時代的兩 國關係之處,一直是令學術界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的人員或政策制訂方面的相關官 員感到好奇之處。 印度與中國的關係從一九六二年的中印戰爭以來即種下疑慮及互不信任的 根源,印度又感到中國是其國家安全最大的威脅,尤其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更 令印度擔心。但是印中兩國因經濟關係帶動的政治及安全互動,使印中關係又有 了變化。加上美國的因素,使印美中的三角戰略關係又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二、研究目的 印度與美國俱為民主國家,一個為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美國則為最先進的 民主國家之一,印美兩國俱為市場經濟,雖然印度長期在國大黨之下經濟上採行 自給自足的政策而帶有中央計畫經濟的色彩,但是冷戰時代,印度不是時而偏向 蘇聯就是印度要走出兩大敵對陣營之外的不結盟運動路線,印度從1947 年脫離 英國統治,即一再堅持走戰略自主外交獨立的路線。但是在冷戰結束之後,印度 雖對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感到不滿意,但印度與美國關係的進展,卻是前所未 見。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在冷戰期間有所謂的美中聯合制俄,但冷戰結束中國也對 於新的世界秩序由美國獨大感到憂心。雖然中國領導人一再向美國宣稱,「台灣 問題」是中美關係進展的障礙,美國卻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且中國享有一 千億美元以上的順差,迫使中國必須更務實的接受中美關係的現實。美國在可預 見的未來仍是獨強,而中國及印度被認為是崛起中的強權,三國的互動必對亞洲 甚至國際秩序產生衝擊。因此,印美中三個國家如何在三邊關係中謀求對自己最 大的利益又維持一個穩定的區域秩序,亦令研究者好奇。而上述問題即為本研究 的目的所在。 三、問題探討 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雖然預估於2005 年可達 180 億美元,使中國成為 印度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亦因潛在的領土爭端及

(9)

2 戰略競爭而存在著不確定性。1998 年 5 月印度的核試使中印戰略關係憑添一份 複雜性。 中國自一九七○年代末採行經濟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經濟發展上已取得相 當成就,特別是經濟的發展使中國有更多的資源用於國防現代化上,連帶使印度 更加警惕其在軍事力量上與中國的比較。印度雖在經濟發展上從一九九○年代以 來也取得年達百分之六以上的成長率,但在吸引外資方面仍遠不如中國。 印度戰略學界的現實主義派認為中國做為印度的戰略競爭者將不會在短期 內有所改變。中國在經濟及軍事力量領先印度,一旦中國需要從中東進口更多石 油時,不可避免的會將其勢力伸進印度洋,而中國屆時也將成為印度的海洋競爭 者,特別是在印度洋。基本上,印度的戰略現實主義者認為中國將持續圍堵及制 衡印度的策略,同時藉此阻止印度成為南亞次大陸的主導強權。此一對中國的觀 點將會促使印度對於中國勢力的逐漸崛起而調整其對中策略。 基本上,印度認為中印關係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中國的新領導人胡錦濤在 可預見的未來仍舊會盡力維持一個國內外俱為穩定的局面,因為中國最關心的仍 舊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及其延伸而來的社會問題等都會影響甚至威脅到中共政 權的穩定及中國政治及社會的安定。 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依於2003 年 6 月 22 日至 26 日的訪問中國,被認為是印 度務實的看待中國及印中關係邁向新里程的開始。特別是在九一一事件及美伊戰 爭之後,在此世界局勢的變化之下,瓦杰帕依成為過去十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 印度領導人。瓦杰帕依在2002 年 1 月於朱鎔基訪問新德里時即說印中兩國都正 在進行現代化的建構最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 印度對於中國一再強調的建構一個多極體系的國際秩序基本上是贊成的,但 是卻懷疑中國在亞洲的企圖,部分印度人士甚至認為中國在亞洲乃是要建構使中 國成為主要中心的單一體系。因此,弱化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被認為是印度的外 交目標之一。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特別是軍事方面的合作是印度相當關切的問 題。而中國則關切印美軍事合作關係的推進,深恐中美因台灣問題衝突時,印度 可能倒向美國。 美國與印度雖同為民主國家,但是在冷戰的國際局勢下卻是涇渭分明。冷戰 的結束提供美印兩國修好的機會,蘇聯的崩潰對印度形成一項重大的戰略衝擊, 因為印度頓失一個最強大的盟友,而必須在後冷戰的新局勢中採行必要的戰略調 整。特別是中國於一九七○年代末採取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在九○年代初期已 經取得顯著的經改成果,也給予印度相當大的衝擊。

(10)

3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發生,又進一步提供美印以反恐做為主軸的合作機 會。印度本身因喀什米爾的問題長年深受恐怖主義之害,由於印度在南亞地區是 主要的強權,印度與阿富汗為鄰,也與中亞國家有密切關係,同時印度與巴基斯 坦的關係亦會影響到美國在中亞地區反恐行動的成敗,也因此提供印美兩國進一 步合作的契機。 印度總理辛恩更於2005 年 7 月到美國作為期四天的訪問,除接受布希總統 的國宴款待並於7 月 18 日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美國已經成為印度最重要的貿 易夥伴,2004 年的雙邊貿易額達 200 億美元,印度享有將近 50 億美元的順差。 布希政府未上台即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後又因EP-3 軍機擦撞 事件,使美中關係跌落谷底。美國遭受九一一的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為了打擊國 際恐怖主義及防止大規模殺傷力武器落入恐怖組織之手,或被擴及到支助恐怖組 織的國家,而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協助,也因此提供了美中改關係的機會。特別是 在以外交途徑解決北韓核武的問題上,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協助,而曾舉行了四次 包括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及南北韓在內的六邊會談。 中國的軍經實力尚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求取 與美國關係的穩定發展對中國的戰略與經貿利益而言具有重大的利益。中國更發 現,透過美國對台灣的壓力可以有效阻止台灣逐漸走向台獨之路,因此與美國發 展良好的關係,藉此透過美國向台灣施壓的政策論點也逐漸變成北京對台工作的 重要一環。 四、結論 美國對於一個在軍事上及對外關係上更具自信及更具進逼性作為的中國,亦 有許多戒心。美國自不願看到一個完全由強權中國主導的亞洲。因此,另外一個 崛起中的亞洲大國印度,特別是印度為民主國家,就更自然成為美國強化關係並 作為平衡中國在亞洲勢力的合作對象。 未來印美中三邊關係的發展仍舊充滿許多變數,印美安全關係的發展會是冷 戰時代所無法想像,而近鄰中國的崛起又是印度所必須面對的事實。美中兩國對 印度的重要性會是有增無減,但印度要維持一個對美中兩國等距的外交卻會是一 項高難度的挑戰。 五、成果自評 本研究計畫因有國科會至實地訪談的經費補助,計畫主持人得以至印度新德

(11)

4 里、馬德拉斯、邦加羅爾等地,與當地的印度學者方面請益及訪談,對於本研究 報告的接近真實面有很大的幫助。就提供給有關單位參考的意義而言,不致於流 於空言或喪失焦點,因此應有作為對印度或相關政策思考及制訂的價值。本文再 經三邊戰略理論的強化,應也有助於讀者對世界秩序型塑或強國互動關係,在學 術論理方面的助益。本報告再經補充後,擬計畫送請相關期刊審核出版。

(12)

5 參考文獻 孫晉忠(2003)「美國對印度的政策與美印關係」,國際問題研究,第四期。 陳文賢(1999)「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核武競爭」,問題與研究 ,第三十八卷第十 二期。 張力(2003)「印俄關係的近期發展:戰略與安全考量」,國際政治,第七期。 新華月報(2003)「印度總理瓦杰帕依訪問我國」,第八期。

Bradsher, Keith and Joseph Kahn(2003). “Running for Re-Election, Taiwan Leader Takes on China,”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6.

Chen, Vincent Wen-Hsien (August 2003)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India’s “Look East” Policy for East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DSA-IIR Dialogue on “Economic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Asia,” in New Delhi, India. Cohen, Stephen P. (2002) India: Emerging Pow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arver, John W.(1997). Face Off.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Glaser, Bonnie S.(2002). “China’s Taiwan Policy in the Wake of ‘One Country on

Each Sid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Vol. 24, No. 6: 516. Hoffmann, Steven (2002) “Indo-US Strategic Worldviews,” pp. 216-244, in Ashok

Kapur, Y.K Malik, Harold A. Gould and Arthur R. Rubinoff, eds.,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Jaswant Singh, Defending India, 1999.

Jayapalan, N. (2001) Foreign Policy of India, New Delhi: Atlantic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Kagan, Robert(2001). “Bush’s Straight Talk on China.” Washington Post, April 30: A17.

Kapur, Ashok. (2002)“Postcript The Aftermath of 11 September: Changing

Geo-political Equations and Indo-US Relations,” pp. 533-543, in Ashok Kapur, Y.K Malik, Harold A. Gould and Arthur R. Rubinoff, eds.,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Kapur, Ashok ., Y.K. Malik , Harold A. Gould and Arthur R. Rubinoff, eds.(2002)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Kapur, Ashok ., and Y.K. Malik (2002)“Introduction: India and America—Engaging

Each Other in a Changing World,” pp. 13-41, in Ashok Kapur, Y.K Malik, Harold A. Gould and Arthur R. Rubinoff, eds.,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2002.

Kurian, Nimimi. (2001) Emerging China and India’s Policy Options. New Delhi: Lancer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

Lanpher, Edward Gibson (2000) “South Asia: Back to Basics,” Strategic Forum,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p. 1-4. Malik, Y.K., and Ashok Kaper (2002). “ Introduction: India and America----

(13)

6

Gould and Arthur G. Rabinoff, eds.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Marble, Andrew D.(2002). “Introduction: the ‘Taiwan Threat’ Hypothesis.” Issues & Studies, Vol. 38,No.1: 1-16.

Mohite, Dilip H. and Amit Dholakia, eds. (2001) India and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Foreign Policy and Security Perspectives, New Delhi: Kalinga Publications. Pathak, Devavrat N. (2001)“India and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Context of

India-US Relations,” pp. 181-186. in Dilip H. Mohite and Amit Dholakia, eds. India and the Emerging World Order: Foreign Policy and Security Perspectives, New Delhi: Kalinga Publications.

Ranganathan, C.V. (1997) “India-China Relations: Res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S. Subramanian, ed. 50 Years of India’s Independence. New Delhi: Manas

Publications, pp.177-179.

Washman, Alan M.(2002). “Credibility and the U.S. Defense of Taiwan: Nullifying the Notion of a ‘Taiwan Threat.’” Issues & Studies, Vol.38, No.1: 200-2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8 The most pertin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exts that extoll the three pilgrims who traveled to India in search of the dharma and translat- ed sacred

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 is currently the third tallest skyscrap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illis Tower and Trump International Hotel and Tower, both in Chicago), and the

Fauvel, John and Jeremy Gray eds, (1987)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 Reader, London: The Open University. Y.: Dover

(A) South Korea sends the second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to America.. (B) Indi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eds.), Personal Identity,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Raymond Martin, John Barresi, The Rise and Fall of

[r]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

Chow (Eds.), Changing classroom and changing schools: Study of good practices in using ICT in Hong Kong schools(pp. Hong Kong: 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