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清帝國統治與經濟發展.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清帝國統治與經濟發展.pdf"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學網站:

阿娥的歷史漫遊

(2)
(3)

一、臺灣棄留之爭辯

課本P.48

1. 時間:

1683

2. 背景:鄭氏降清,

施琅

上書詳論棄留之利害 3. 納有臺灣的立論 1) 地理位置優越 2) 物產豐富 3) 避免為不法之徒或外國勢力所據,對東南沿 海造成威脅

(4)

有關施琅攻臺的媽祖聖蹟圖

描繪施琅攻臺前,軍隊在 福建湄洲集結,水井幾乎 乾枯,施琅向媽祖祈求, 井水奇蹟似的湧出。 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 相傳媽祖派千里眼、順風 耳二神助戰,使施琅得到 勝利。 第6頁/7

(5)

第5頁/7 天后宮最早在十七世紀初即有記載。施琅在關鍵的 澎湖戰役中擊敗劉國軒,認為是受到媽祖的幫助, 之後便奏請封敕媽祖為天后,天妃宮改名天后宮。

(6)
(7)

消極治臺的措施

1.渡臺禁令

→為減少來臺移民

(1)渡臺須許可證 (2)不准攜眷、招眷 (3)不許粵人入臺 1875年解除 限制時鬆時嚴 施琅去世後,廣 東人也可入臺。

(8)

渡台禁令 嚴禁與弛禁之擺盪

1) 弛禁原因:臺灣社會秩序日益惡化

2) 雍正10年(1732),放寬攜眷、遷眷之禁

3) 林爽文事件後,解除攜眷來臺之禁

(9)

閩粵移民勇渡黑水溝

清治時期之偷渡用語

• 客頭:安排偷渡者 • 灌水:因錢財糾紛而遭船家推落海中 • 放生:船家找個島,騙偷渡者上岸 • 種芋:在離岸尚遠的地方,強迫偷渡者下船, 任其自生自滅 • 飼魚:坐視偷渡者灌飽海水

(10)

渡臺帶路切結書

偷渡客付錢給相識或值 得信任的「客頭」帶路, 雙方將渡資、交通工具 等白紙黑字註明於「渡 臺帶路切結書」中,以 免日後紛爭

(11)

消極治臺的措施

2.對官兵的防範

(1)班兵制度: A.三年輪調、臨時命官 →減少財政負擔、 避免兵將相習 B.來臺官兵須有家眷且不准攜眷 (2)駐臺官吏三年一任, 早期不准攜眷 →防範官員不受控制 苦差事

(12)

消極治臺的措施

3.不許建城垣、限制鐵器

(1)發生亂事後才建城防衛 A.康熙朱一貴事件 →府城建木柵; 鳳山、諸羅築土牆 B.乾隆林爽文事件→始築磚城 (2)鐵器、生鐵 A.限制輸入 B.禁自製、須執照 雍正年間竹塹 城以荊竹圍城

(13)

消極治臺的措施

4.定番界、封山

→禁止漢人進入番地

以「土牛紅線」為界

臺灣番界圖(大肚溪到笨港一帶) 番界 新番界 界內:漢人、熟番 道路

(14)

統治政策下的漢番關係

課本P54-55 劃界封山 保護 官府要求納餉 卻無力保護 來臺日眾 拓墾日廣 貨幣經濟 限制 渡臺 漢人 原住民

政策面

實際面

漢人 原住民 衝突、融合 遷徙

(15)

「土牛紅線」的真面目

地圖上以紅線標記的漢番界線, 實際上是以立碑或挖溝堆土的方 式區隔,因為堆土形狀遠看像倒 臥的牛,所以稱「土牛」,其溝 稱「土牛溝」。

(16)

第1頁/4

康熙年間設立的漢番界碑

(17)

三、行政體系的發展

課本P.52-53

1.地方控制力的不足

2.吏治敗壞

福建省 鳳山縣 臺灣縣 諸羅縣 臺灣府 臺廈兵備道 人力配置不足 重心置於 臺灣南部 大甲到淡水僅配置一 百二十名駐防部隊 有指揮臺灣、廈門官員兼 理行政之責,後專管臺澎政務, 純理民政,稱臺灣道。

(18)

行政體系的發展

3.行政區劃的調整

考量關鍵、次序:

(1)國防與治安

(19)

劃界治理派官吏-1

康熙 23年 雍正 五年 嘉慶 17年

1府3縣

1府4縣2廳

1府4縣3廳

諸羅縣 臺灣縣 鳳山縣 淡水廳 彰化縣 諸羅縣 臺灣縣 鳳山縣 澎湖廳 淡水廳 彰化縣 嘉義縣 臺灣縣 鳳山縣 澎湖廳 噶瑪蘭廳 • 受朱一貴事件影 響,1723增淡水 廳與彰化縣, 1727另設澎湖廳 • 林爽文事件後, 諸羅縣改嘉義縣 • 吳沙開墾東北, 增噶瑪蘭廳 • 設臺灣府,隸 屬福建省轄下

(20)

劃界治理派官吏-2

2府8縣4廳

• 受牡丹社事件影響, 清廷派沈葆楨來臺, 為有效治理臺灣而增 加行政區劃 • 因清法戰爭,致使臺灣建省 • 劉銘傳來臺任巡撫,因轄區 太廣無法有效管控而再次調 整行政區劃 光緒 元年 光緒 13年

3府11縣3廳1直隸州

(21)

四、漢人移民的原鄉與分布

課本P.57-58

(1)來臺人數:泉州人 > 漳州人 > 客家人

(22)

團結力量大──合股經營

(1)原因:開墾執照核可面積大→需龐大資金 (2)例子:

漢人移民的遷徙與開墾

時間 開發地區 合作方式 合作者 十九世 紀中期 新竹東南 山區 金廣福墾號: 閩客合作 姜秀鑾(客) 周邦正(閩) 十八世 紀末 宜蘭 結首制: 小經營者合股 結 → 圍 小結首 → 大結首

(23)

時間 拓墾地區 入墾者 十八世紀初 (康熙晚期) 新竹 王世傑 大佳臘 (臺北) 陳賴章墾號 乾隆年間 (1736-1795) 雲、彰、 中、竹 嘉慶年間 (1796-1820) 屏東地區

漢人移民的遷徙與開墾

開墾區域的拓展: 南北東北、山區

(24)

(4)非法開墾: A.侵奪熟番土地(熟番已繳稅) B.越番界開墾→清廷多次重定番界→成效有限 C.例子:1790年代,吳沙招徠漳、泉、客人 入墾蛤仔難(宜蘭)

漢人移民的遷徙與開墾

清帝國十九世 紀才發給墾照,承 認拓墾行為。

(25)

與開墾相關的地名

• 和墾戶分配股份有關:如七

、頭

、九

• 和土地單位有關:六

張犁

、七

、六

• 蘭陽平原開墾:頭

、五

• 漢人興建工事防禦原住民:竹圍、壯圍、木柵、土城、五

• 大地主收租辦公:臺北、苗栗的

公館

(26)

一田多主

(27)

1.特點:利潤高、風險高、不易維持 →由有錢有力的民間人士主導 2.重要水圳:高雄曹公圳 、彰化八堡圳、 臺中貓霧捒圳、臺北瑠公圳 3.影響:不再只能看天吃飯, 農作收穫更穩定

水利建設與農業發展

課本P.60-61圖

(28)

兩岸分工,各司其職

1.臺灣經濟特色: 2.與中國貿易商品:

五、區域分工的商業貿易

課本P.62-63 國際貿易 荷治時期 清帝國沿海貿易圈 納入清帝國版圖後 日本對外貿 易限制多 中國 臺灣 米、糖 日用品:棉布、絲織品、 針線、乾貨、鐵器 區域分工使臺灣資金及勞力專注 農業生產→使臺灣農業相當發達 男耕女不織 →手工業不發達

(29)
(30)

清代臺灣與中

國的對渡口岸

與往來物資

(31)

正港:一府二鹿三艋舺

1.港市熱鬧興盛

區域分工的商業貿易

開發 淤淺 (臺南) →港口淤積沒落 ◎

臺灣開發

由南到北

的概況

平埔族語「獨木舟」音譯 北部港市轉移:八里坌 → 新莊 → 艋舺 (臺北萬華)

(32)

郊商

(1)定義:港口市街的商業團體 (2)目的:維護共同商業利益 (3)命名原則 A.以貿易地為名:臺南三郊 鹿港泉郊 泉州、廈郊 廈門 B.以特定商品命名:糖郊、布郊 (4)輸出品:米、糖等農產品 (5)輸入品:日常用品

區域分工的商業貿易

北郊 浙江以北 南郊 福建、廣東 糖郊 臺灣各港

(33)
(34)

鹿港泉郊會館

創設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員以「日茂行」、 「長發行」、「泉勝行」等為主。鹿港原有八郊, 後因港口淤積而沒落,僅存泉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 史國政府之主管機關:史國商工暨貿易部代表政府於上 年與 A-eTrade Group 簽署有關「主辦非南地區電子貿 易區域辦公室(The Hosting of the African Electronic

為協助我國產業拓銷海外市場及增加我國國際專業展能見度,經濟部委託財

為順利完成民間參與營運「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暨台北 國際會議中心」目標,借重專業服務廠商規劃能力,爰依據「政 府採購法」第 22 條第 1 項第 9

(2) 勾稽公協會是否同時向貿易局及其他政府機關申請同項補助 案件:審理公協會補助申請案及核銷案時,透過「民間團體

(三) 第三章:廠商規模及履約能力 1、 近 5 年相關專案之經驗或實績 2、 公司整體說明、財務及商譽 3、 公司資源及支援能力.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局長 江文若 2021年3月12日..

,最長一邊(或直徑)不超過150公分,厚度15公分(含)以上 Stone sheets or slabs, for the assembly of stone tables, not combined with other parts, the largest side of every

園區內廠商 科技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加工出口區內廠商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課稅區所有出口人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