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評月刊第三卷第九期「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全文下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評月刊第三卷第九期「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全文下載"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發行人 黃政傑(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總編輯 黃政傑(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副總編輯 鄭青青(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2014 年度編輯顧問(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振輝(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李隆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 林明地(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林新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 梁忠銘(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郭昭佑(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伯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講座教授) 游自達(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秀霜(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2014 年度編輯委員(依姓氏筆劃排序) 方志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副教授) 方德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王金國(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王為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王麗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田耐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 副教授) 白亦方(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兼教務長) 江志正(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成群豪(華梵大學總務處處秘書、國立臺南大學哲學博士) 李懿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教授) 吳俊憲(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吳錦惠(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吳麗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 教授) 林亞娟(中州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胡茹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副教授) 高新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張芬芬(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陳文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 陳世聰(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校長) 許添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陳麗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麗華(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許籐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黃明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教授) 游家政(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潘文福(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劉秀曦(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潘慧玲(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 鄭淑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助理教授) 輪值主編 吳俊憲(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吳錦惠(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執行編輯 蘇元煜(臺灣教育評論學會行政助理) 文字編輯 蔡玉卿(臺灣教育評論學會行政助理) 美術編輯 紀岳錡(臺中市大肚區山陽國小教師) 封面設計 劉宛苹(靜宜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助理) 出版單位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43301 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 7 段 200 號 第二研究大樓 415 室 電話:04-26333588 FAX:04-26336101 聯絡人:蘇元煜 E-mail:ateroffice@gmail.com 出版地 臺中市 翻譯或轉載本刊文章須取得本刊書面同意

臺 灣 教 育 評 論 月 刊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Monthly

第三卷 第九期

2011 年 11 月 1 日創刊

(3)

Publisher

Hwang, Jenq-Jye (Chair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Editor-in-Chief

Hwang, Jenq-Jye (Chair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Deputy Editor

Cheng, Ching-Ching (Associate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2014 Advisory Board

Chen, Po-Chang (Chair Professo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Guo, Chao-Yu (Professor,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Huang, Hsiu-Shuang (President & Professor,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Lee, Lung-She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iang, Chung-Mi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Lin, Hsin-Fa (Professor,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Lin, Ming-Dih (Professor,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Wang, Cheng-Hui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Yiu, Tzu-Ta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14 Editorial Board

Chang, Fen-Fe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aipei ) Chen, Li-Hua (Professor, Tamkang University )

Chen, Li-Ju (Professor,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Chen, Shih-Tsung (Principal, Pingtung County Evergreen Lily Elementary School)

Chen, Wen-Yan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Cheng, Chun-Hao (Secretary & Assistant Professor, Huafan University)

Cheng, Shu-Huei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Chiang, Chih-C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head,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ang, Chih-Hua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aipei) Fang, Der-Long (Professor,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Gau, Shin-Jiann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u, Ru-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Hwang, Ming-Yueh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ee, Yi-Fa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Lin, Ya-Chuan (Assistant Professor, Chung C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ou, Hsiu-Hsi ( Assistant Researcher,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 Research)

Pai, Yi-Fong (Provost & Professor,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Pan, Hui-Ling (Professor, Tamkang University)

Pan, Wen-Fu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Sheu, Terng-Ji (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

Sheu, Tian-Ming (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Tyan, Nay-Ching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ang, Chin-Kuo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Wang, Li-Yun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Wei-Kuo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 Li-Juing (Professor,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 Chin-Hui ( Assistant Professor, Chung C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 Chun-Hsien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Yeh, Hsing-hua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aipei) Yu,Chia-Cheng ( Professor, Tam Kang University)

Editors

Wu, Chun-Hsien (Professor, Providence University)

Wu, Chin-Hui (Assistant Professor, Chung C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ing Editors

Su,Yuan-Yu ( Assistant, Association for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

Text Editor

Tsai, Yu-Ching (Assistant, Association for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Art Editor

Chi, Yueh-Chi (Teacher, Shan Yang Elementary School)

Cover Designer

Liu, Wan-Pin (Assistant,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Publishing Entity

Association for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No. 200, Sec. 7, Taiwan Boulevard, Shalu Dist., Taichung City 43301 Taiwan

Tel:+886-4-26333588 FAX:04-26336101

Publishing Entity

E-mail:ateroffice@gmail.com ( Su, Yuan-Yu )

Publication

Taichung,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 Translation or reproduction must obtain a written permit.

Taiwan Educational Review Monthly

Since November 1, 2011

Vol. 3 No. 9, Sep. 1, 2014

(4)

主編序

依據教師法第 17 條規定,教師有「輔導或管教學生,導引其適性發展,並 培養其健全人格」之義務,2006 年教育基本法第 8 條將零體罰列入條文,緣於 此,各級學校都訂有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並落實教育基本法規定,積極維 護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且維護校園安全與教學 秩序。然而,中小學輔導與管教學生問題仍層出不窮,故本期評論主題訂為「中 小學學生管教方式」,投稿者可針對管教學生的基本考量和範圍、管教學生的措 施、正向管教的作法、管教失當的法律責任、管教案例問題與檢討進行評論,希 冀藉以找出管教中小學學生應有的正確理念觀點和實際作法,提供學校和教師參 考。 本期主題公告後,投稿者極為踴躍,經審查通過,獲刊登的「主題評論」共 有 8 篇,「自由評論」共 13 篇,「專論文章」和「學術動態報導」共 4 篇,每篇 都是見解獨到、擲地有聲的大作。尤其是主題評論當中,投稿者從服務領導、阿 德勒學派觀點、管教權與隱私權、適當的管教方式等多面向來闡析中小學學生管 教方式,也有投稿者分享自己在班級裡輔導與管教學生的有效方法,均值得讀者 細細品味。本期之得以順利出刊,要感謝總編輯黃政傑講座教授的指導,行政助 理蘇元煜、蔡玉卿的全心投入和協助,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吳俊憲 第三卷第九期輪值主編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副秘書長暨行政組組長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吳錦惠 第三卷第九期輪值主編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行政組副組長 中州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5)

第三卷 第九期

本期主題: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張 德 銳 十二年國教下的學生管教-服務領導的觀點 / 1 林 耀 榮 靜思靜坐在中學生管教的應用 / 6 王 聖 元 決定中小學學生適當管教方式之前:根本議題的關注 / 10 林 俊 成 阿德勒學派「自然」與「邏輯」後果在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之運用 / 15 黃 玉 幸 教官在中學校園管教學生「點」、「線」、「面」/ 20 許 振 家 翁 福 元 從教師本位與學生本位管教談學生群性與個性的培養 / 24 薛 美 蓮 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管教權與學生隱私權衝突的解決方法 / 31 林 怡 君 我的班上有個亞斯柏格小孩 / 39

自由評論

黃 政 傑 由國際論文醜聞看我國高教學術政策 / 42 王 金 國 提昇學習成效,從培養動機與建立自信著手 / 46 李 雅 婷 論師資培育競爭型計畫資格制定的傾斜 / 48 陳 淑 美 科技與多元文化教育的對話 / 50 吳 錦 惠 學校推動高中職優質化政策下的課程概念轉變 / 55 吳 美 蘭 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的融入與實施方式 / 60 李 思 儀 行動研究品質評估與未來之展望 / 63 陳 世 育 家長會對學校發展的意義 / 71 薛 慶 友 傅 潔 琳 品德教育在國民中小學的發展現況與省思 / 73

(6)

謝 孟 芳 開啟生命另一扇窗〜推動品格教育的省思 / 80 鄭 怡 萱 美國 WASC 對我國校務評鑑的啟示 / 82 陳 盈 宏 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 / 90 張 蕙 玲 國中學生數學科之學業拖延行為 / 96

學術動態

葉 惠 珍 3C 人才培育計畫:以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課程改革為例 / 100

專論文章

黃 政 傑 十二年國教高中高職入學制度啟動的問題與展望 / 102 魏 豐 閔 施 登 堯 體育成績考查標準的選擇與設定 / 133 吳 秀 春 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 145

本刊資訊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稿約 / 16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三卷第十期評論主題背景及撰稿重點說明 / 166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評論主題背景及撰稿重點說明 / 167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014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各期主題 / 168 文稿刊載授權書、公開展示授權同意書 / 169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投稿資料表 / 170 入會說明 / 171 入會申請書 / 172

(7)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十二年國教下的學生管教-服務領導的觀點

張德銳 輔仁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一、前言

我國行將於民國 103 學年開始在 高中職學生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十二年國教係我國於民國57 年 所實施具劃時代意義的九年國民義務 教育之後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其不僅 事關 全體中小學生之 教 育 權益與 幸 福,也深深影響我國未來在文化、社 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競爭力,其 各項舉措動見瞻觀,業已引起全民之 普遍重視。 在十二年國教下,學生素質異質 化之情形勢必加劇,教師除了有必要 加強實施適性化的課程與教學,以因 應學 生學習能力與需 求 的 差異化 之 外,在輔導管教上亦更需要以「適性輔 導與管教」,引領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 之路,在這一點上國內外行之有年之「 服務領導」(servant-leadership)的理念 有其參考的價值。是故,本文擬先說 明服務領導的意涵和價值,其次再論 述十二年國教後如何應用服務領導的 理念來正確輔導與管教中小學學生, 以供基層教師們參酌,最後再做一個 結語。

二、服務領導的意涵和價值

(一) 服務領導的意義 「servant-leadership」在中文上有 各種不同的翻譯,有的譯為「僕性領 導」(周守民,1999),有的譯為「僕 人式領導」(蔡進雄,2003)或「僕人 領導」(吳清山、林天祐,2004),但 本文作者認為「服務領導」之意譯, 較能彰顯「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普 世價值。 耶穌基督曾對領導者下了一個明 確的定義:「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 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 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瑪 23: 11-12) Greenleaf(1977)認為服務領導 係出自想要服務他人的自然情感,把 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自己之上,以 服務至上的理念,指引個人的領導作 為,而對被領導者產生影響力的歷程。 本 文 作 者 則 認 為 服 務 領 導 係 指 「領導者以服務第一的理念,具謙卑 和奉獻的精神,了解、關懷、服務成 員,並且協助成員成長、成功,進而 達成組織目標和培植更多領導者的一 種人性化領導歷程。」 (二) 服務領導的實質內涵 服務領導的實質內涵可以從領導 者的特質、領導角色、領導行為等三 個角度來加以說明如下: 1. 服務領導者的特質 服 務 領 導 的 二 大 基 礎 為 愛 與 信 任。什麼是愛?愛是推己及人,找尋

(8)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出別人的需求,也願意為滿足別人的 需求而努力,這便是服務領導的真義 ( Hunter, 2004/2010 ) 。 Hunter (2004/2010)更指出以愛為核心的服 務領導者具有八個特質或美德,亦即 忍耐、恩慈、謙卑、尊重、無私、寬 恕、誠實、守信,唯這些特質不一定 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可以後天發展和 培養的。 2. 服務領導的角色 Covey(2002)指出服務領導者在 組織中應扮演四種角色,亦即:典範 (example)、先導(path finding)、調 正 ( alignment )、 彰 權 益 能 (empowerment)。「典範」係指領導者 要 以 身作則,力行服 務他人的人生 觀;「先導」係指領導人要能帶領成 員,共同為組織訂出具深層價值的圖 像和願景;「調正」係指領導人需確保 組織中的所有結構與系統能回應組織 的價值和願景;最後,領導人要能賦 予 成 員專 業自 主權 之 同時 ,同 時 激 勵、增強成員的工作能力(林梅琴, 2008)。 3. 服務領導的行為特徵 服務領導的行為特徵之論述,相 當繁多,但還是以Spears(1998,2002) 在綜合歸納服務領導理念及相關文獻 後,所提出的十個特徵最為常見。張 德銳(2013)將這十個特徵歸納在「關 懷」與「倡導」二個兩個面向之下, 以收以簡馭繁之效。在關懷面向(或 關心成員面向)下,服務領導有「覺 察」、「傾聽」、「同理」、「治癒」、「說 服」等五個行為特徵。在倡導面向(或 關心工作面向),服務領導亦有「服 侍」、「對人的成長的承諾」、「概念化 」、「遠見」、「建立社群」等五個行為特 徵。 (三) 服務領導在學生輔導與管教上的 價值 服務領導在十二年國教下的學生 輔導與管教,至少有下列三點價值。 第一,服務領導所強調「愛與信任」是 一種普世的價值,將激發我國中小學 教師以「愛的教育」把每一位學生都管 教好,而愛的教育便是一個普世的教 育理想。第二,服務領導所強調的人 性化領導歷程,將可引導中小學教師 以「學生第一」的理念,具謙卑和奉 獻的精神,了解、關懷、服務學生, 並且協助學生成長、成功。第三,服 務領導落實了國父孫中山先生「人生 以服務為目的」的人生理想,不但可 以協助中小學教師找回當初為人師之 初衷,亦可以帶領學生從事服務學習 的工作。

三、服務領導在學生輔導與管教

上的應用

在本文作者與諸多中小學基層教 師接觸過程中,常聽到中小學教師表 示現在學生愈來愈難管教的心聲。誠 然在臺灣民主化、少子化以及學生日 趨異質化的歷程中,學生管教確實是 一個棘手的問題,但是如果秉持服務 領導的理念,下列作法是值得參考的: (一) 力行愛的教育

(9)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誠如故于斌樞機主教的名言:「有 了愛,一切就會活起來!」,愛的確是 宇宙人生中最無聲、最美麗、最堅實 的力量。《聖經》格林多前書(13:4-7) 便指明愛是諸德的靈魂:「愛是含忍 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 不自大,不作無禮的事, 不求己益, 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 卻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在學生心目中最令人懷念的老師 並不一定是位教學很成功的老師,但 最常見的是具有愛德的教師。本文作 者之所以年輕時就立志當中文老師, 便是受國中時期一位導師的影響。本 文作者在國一的時候,長了癩痢頭, 國一國文教師兼導師張老師每天為本 文作者敷藥,連續敷了一個多月,才 把 這 個頑疾治好。 由 於張老 師 的愛 心,本文作者更加喜歡張老師所傳授 的學科,即使在所有科目大多都不及 格的情況下,國文仍保持一定的學習 成就和動機。在張老師的身教下,本 文作者深感當老師的意義與價值,乃 在高職畢業後,立志投考師範校院。 (二) 實施正向管教 服務領導的核心理念較趨近於中 國儒學中的性善論以及管理哲學中的 「Y 理論」。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主張 人之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仁義禮智這 些道德觀念,都是良知良能(程運, 2000)。其次,管理哲學中的「Y 理論」 亦認為人性為正面的假設,亦即主張 成員熱愛工作、富創造力、能主動要 求承擔責任並自我監控(黃昆輝、張 德銳,2000)。 據此,中小學教師宜實施「正向 管教」。傅木龍(2011-11)指出,正向 管教係指「教師秉持正向之態度與方 法來指導學生,協助其發展自尊、能 夠自我控制,且能與他人建立健康和 諧之人際關係。」傅木龍(2011)並認 為中小學教師如能對學生有正向的期 望,能以同理心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 原因,並且善用記功、嘉獎、表揚、 口頭讚賞、成果表演、頒發禮物獎品 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則學生當會有較 佳的行為表現與人際關係。 (三) 時時關懷學生 誠如前述,在關懷面向(或關心 成員面向)下,服務領導有「傾聽」、「 覺察」、「同理」、「說服」,「治癒」等 五個行為特徵。因此,一位令人尊敬 的中小學教師,會時時傾聽、覺察學 生的學習需求,同理學生的學習問題 與困境,主動以說服、問題解決等積 極作為,以協助學生在學業、品行及 生涯發展上不斷的成長。 關懷學生誠為建立師生關係的最 佳途徑。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 父」,可見師生關係是人世間彌足珍惜 的關係。真誠的關懷學生,珍惜與學 生每一刻相處的當下,願意投入時間 陪伴學生學習及成長,確是贏得學生 敬重的不二法門。 (四) 處處服務學生 如前所述,在倡導面向(或關心

(10)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工作面向),服務領導亦有「對人的成 長的承諾」、「遠見」、「概念化」、「建 立社群」、「服侍」等五個行為特徵。 因此,一位成功的中小學教師,會時 時 以 學生 在德 智體 群 美上 的成 長 為 念,並且能從長期眼光和寬廣視野, 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展願景。遇 到學生問題時,能結合過去的知識或 經驗,及對當下情境或事件的了解, 協 助 學生 及時 做出 合 理的 選擇 或 決 定。當然,除了運用個別輔導外,亦 可採用同儕輔導的方式,協助學生建 立學習的社群。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以僕人的態 度,主動服侍學生,從身教中對學生 服務人群的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作 用。本文作者近年來在輔仁大學師資 培育中心任教,最感動的是輔大師培 中心每年為結業生所進行的「承諾派 遣禮」,在典禮中效法耶穌基督的懿 行,由授業教授對所指導的結業生進 行「洗腳」的儀式,然後再由結業生 宣讀服務承諾書,從儀式中無形感召 了結業生未來至中小學服務時,要以 服務學生至上的理念服務教育界。

四、結語

因材施教,誠為教師教學的不二 法門;適性輔導,誠為教師管教的終 極指南。我國十二年國教的發展,已 為不可逆的教育改革運動,有理想有 遠見的教師,會更加力行愛的教育與 正向管教,時時關懷學生,處處服侍 學 生 。從 服務 中體 會 教職 工作 的 真 諦,從領導中引領學生走向服務人群 的康莊大道。服務領導在十二年國教 下的學生輔導與管教,確有其深意, 值得教育學界與實務界進一步探討與 應用。 參考文獻  吳清山、林天祐(2004)。僕人領 導。教育研究月刊,120,154。  林梅琴(2008)。學校領導人實踐 服務領 導作法的探 究 。 教師 天地, 152,18-25。  周守民(1999)。新世紀的管理── 談僕性領導。護理雜誌,46(2),72-76。  張德銳(2013)。服務領導在教學 輔導教師制度中的應用。教育資料與 研究,109,107-138。  程運(2000)。性善說。載於國立 編譯館(主編),教育大辭書(四)(頁 438-439)。臺北市:文景書局。  傅木龍(2011)。談「學生管教與 師生關係」-專訪教育部訓委會傅木 龍專門 委員兼秘書 。 中等 教育, 62 (1),8-19。  黃昆輝、張德銳(2000)。Y理論 Theory Y。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 教育大辭書(十)(頁1086-1087)。臺 北市:文景。  蔡進雄(2003)。走入心靈深處: 僕人式領導的意涵及其對中小學校長 領導的啟示。教育政策論壇,6(2), 69-83。

(1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 Covey, S. R. (2002). Servant-leadership and community leadership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L. C. Spears & M. Lawrence (Eds.),

Focus on leadership: Servant-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27-34).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 Greenleaf, P. K. (1977). Servant

leadership: 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legitimate power and greatness. New

York, NY: Paulist.

Hunter, J. C. (2010). 僕人II-修

練與實踐(李紹廷譯)。臺北市:商周 出版(原著出版於2004)。

Spears, L. C. (1998). The power

of servant-leadership. Essays, CA: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 Spears, L. C. (2002). Introduction: tracing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servant-leadership. In L. C. Spears & M. Lawrence (Eds.). Focus on leadership:

Servant-leadership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p. 1-18). New York, NY: John

(1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6-9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靜思靜坐在中學生管教的應用

林耀榮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一、前言

學生輔導管教一直以來在中學裡 係 為重 要的 學生 事務 問 題, 教 育部 (2007)曾頒佈「推動校園正向管教 工作計畫」,期望學校能重視不當體罰 的嚴重性,改採其他正向管教方式, 以 合 法方 式導 正學 生 偏差 行為 的 發 生。而近年,國內諸多學術期刊論文 亦針對正向管教提出各項的觀點與策 略,包含正向管教的詞彙介紹(吳清 山、林天祐,2008),學理基礎的探究 (陳麒龍,2011),實施推動策略的倡 議(林信志、劉藍芳,2011;陳寧容, 2011;曾連珠,2013),以及實際於班 級經營的應用等(柯至芸 、 吳俊憲, 2013)。有鑑於此,筆者以過去服務學 校「臺中市立后綜高級中學」擔任學 務主任期間,推行學生正向管教的「靜 思靜坐活動」,對於改善學生課堂教學 或集體集會活動的品質頗有成效。據 此 為 文, 期望 作為 正 向管 教事 例 之 一,以供諸位教育先進參酌。

二、靜思靜坐活動

靜思靜坐活動的推動大致可區分 為四個部分:「靜思語情境布置」、「校 園靜思語卡」、「課前靜坐活動」以及 「集會靜坐活動」。靜思語的情境布置 和靜思語卡片的製作屬於靜思情境教 育的範疇,期望藉由活化空間裝飾與 個人隨身運用的方式,以深化靜思語 句的吸收內化。而課前的靜坐活動和 各項集會前的靜坐則是為學生集體行 動前的秩序管控作為,以靜坐的方式 協助教師和學務管理同仁保持課程或 活動前的良好秩序,以利教學與活動 的順利進行。 (一) 靜思語情境布置 校園的空間規劃以「靜思語」作 為裝置點綴,期以內化學生品德教育 觀念,如圖 1 所示。圖中靜思語「貼 心的兒女永遠是母親的康乃馨」強調 孝順雙親的重要性,非必需於母親節 或父親節等節日才應著重孝順的意義 宣導, 於平日經由 靜 思語 的 情 境布 置,即能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情境教 育。 圖 1 校園靜思語的情境布置 (二) 校園靜思語卡 選定三十六條適合中學生理解體 會的靜思語,製成兩張四頁的靜思語 卡片,如圖 2 所示。新生自入學始即 無償擁有一份,閱讀保管至三年後畢 業。靜思語卡片的應用可分為三個部 分,首先,在隨後將介紹的靜坐的歷 程裡,學生可內心默頌靜思語,深化 其智慧語句的內涵;其次,升旗集會

(1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6-9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時,將抽點部分學生至司令台前,向 全體師生報告其最喜愛的靜思語,期 以鼓勵學生能自我詮釋靜思語和培養 人前發言的台風;第三,學生違犯校 規或不服管教時,以靜思語的背誦取 代一般的懲罰處分,試圖使學生增加 接觸靜思語裡的智慧,以靜思語教導 善化學生,收德化育才之效。 圖 2 靜思語卡片範本 (三) 課前靜坐活動 為使學生能於上課時儘速收心, 做好學習準備,進行課前靜坐,以利 教師課堂教學,如圖 3 所示。學生於 上課鐘響,迅速將該節所需學習教材 準備妥當放置桌上,爾後由各班風紀 股長帶領同學進行靜坐。靜坐姿勢需 保持上半身正直,兩眼闔眼,深呼吸 三至五次,歷經時程約五分鐘,待教 師進入教室後,結束靜坐開始上課。 靜坐活動不定期由各處室行政同仁與 校安隊學生巡察並評定成績,表現優 異班級予以獎狀獎勵,而待改進班級 則於午間予以加強靜坐訓練。 圖 3 學生課前進行靜坐情形 (四) 集會靜坐活動 學生集會秩序往往最難以掌控, 特別是自律情形較差的班級學生,更 為嚴重,需要教師或學務人員以斥責 或懲罰的管教方式維持秩序。倘若於 集 會活動進 行前, 施 予學生靜坐 活 動,實可收良好秩序的成效,如圖 4 所示。在活動開始前五至十分鐘,由 活動主持人帶領全體學生進行靜坐, 請導師、任課教師或風紀股長協助管 理學生靜坐秩序,以靜座的方式讓集 會喧囂轉化為寧靜平和,更為有利於 隨後的活動推行。 圖 4 新生訓練禮堂集會學生靜坐一隅

(1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6-9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三、反思與建議

靜 思 靜 坐 活 動 的 推 行 , 立 意 良 善,實有益於學生的輔導管教。以靜 思語推動校園情境教育和品德教育, 淨化青年學子衝動暴戾之氣,而運用 靜坐活動,以平和的方式進行學生秩 序管理的預防性管教,能夠降低師生 之間的衝突,創造校園和諧寧靜的氛 圍。雖說靜思靜坐等活動的辦理能具 備上述各項優點,經由筆者對於推動 過程的反思,發現可能潛在的一些問 題,如「宗教傳播疑慮」、「教師抗拒 心理」、「教學融入薄弱」以及「學生 管教成效」等,並試圖提出改進建議, 以供各位教育先進參考。 (一) 宗教傳播疑慮 靜思語源自於佛教「證嚴上人」 講道時的智慧語集錄,雖其內容均為 教 人 為善,發揚倫 理 孝 德 的 優 良風 俗,然而畢竟仍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參雜其中,運用於中學難免有宗教傳 播的疑慮。故應於靜思語宣導時避免 提及宗教相關議題,並與師生誠摯說 明取其智慧語句,無關任何宗教宣講 或傳播事宜。倘若少數師生對於靜思 語有任何宗教上的不適應或排斥,則 充分尊重其意願停止他們的靜思語活 動,不影響正常教學的進行,如此既 能達成正向的品德教育宣導,亦能尊 重少數的多元宗教差異。 (二) 教師抗拒心理 一般來說,學校教師對於正常教 學外的活動或不熟悉的工作任務,大 多並不感興趣,甚或可能造成其工作 額外負擔的部分,往往產生抗拒的心 理,這些現象對於學校辦理各項活動 的教師同仁感觸最深。因而,推廣靜 思靜坐活動必須事先與教師進行活動 內容的宣導,可於導師會報、行政會 報或校務會議上公開說明辦理該活動 之目的與益處,並規劃教師知能研習 聘請種子講師帶領教師們實地進行靜 思語的學習和靜坐的實作,以化解教 師的疑慮不安,並有助於未來活動實 施的順利進行。 (三) 教學融入薄弱 教育活動辦理的效果往往僅限於 辦理當下,倘若未能延續於教學課程 裡,其成效將極其有限,靜思靜坐活 動亦為如此。假使靜思靜坐活動內涵 不能融入學生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其 所 應發揮之 影響力 將 相當薄弱。 因 此,建議將靜思靜坐內容融入性質相 近的國文課程之中,預先與國文科教 師進行溝通討論,可運用作文撰寫、 戲劇表演或專題報告等方式,豐富學 生的國文課程學習,內化靜思語的智 慧內涵與體會靜坐的祥和氛圍。 (四) 學生管教成效 靜思靜坐活動的辦理,正如例行 計畫的施行,亦應當重視其績效成果 的呈現。若未能建立有效的績效檢核 機制,將無法確實得知活動辦理的成 果,甚或其亦將淪為短命的臨時過客 式活動。由於靜思靜坐活動係屬學生 正向管教的性質,需規劃正向管教的 績效檢核機制,由學務人員與導師進

(15)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6-9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行編組,進行校本自主管理,定期評 核 辦 理成 效及 檢討 改 善需 調整 的 部 分,以使靜思靜坐能具備效能、永續 發展,以發揮學生正向管教的積極影 響力。

四、結語

中學生的管教需對應於其心智年 齡而採取適宜的措施,傳統的打罵方 式或許有其效果,然而因手段激烈, 有違法之虞,實非長久之計。本文所 介紹的靜思靜坐活動乃期待跳脫傳統 管 教 模式,以預防 性 的 正向管 教 辦 法,運用靜思語的品德情境教育,教 化 學 生倫理道德觀 念 與 待人接 物 方 式;實施靜坐活動,安定學生浮躁不 安情緒,使其切身體驗寧靜平和的氛 圍。靜思與靜坐活動兩者相輔相成, 在校 園裡 以祥 和的 氛 圍傳 遞善 的知 識,期以呈現學生正向管教的積極作 為。 參考文獻  吳清山、林天祐(2008)。正向管 教。教育研究月刊,176,133。  林信志、劉藍芳(2011)。國民中 學班級經營之正向管教策略。中等教 育,62(1), 122-131 。  柯至芸 、 吳俊憲(2013)。多元 智能與 正向管教在 班 級經營 上的應 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9),52-54。  教育部(2007)。推動校園正向管 教 工 作 計 畫 。 2014/07/07 取 自 http://www.tyc.edu.tw/des/files/otherwor k/%E6%95%99%E8%82%B2%E9%83 %A8%E6%8E%A8%E5%8B%95%E6 %A0%A1%E5%9C%92%E6%AD%A3 %E5%90%91%E7%AE%A1%E6%95% 99%E5%B7%A5%E4%BD%9C%E8% A8%88%E7%95%AB.doc  陳寧容(2011)。幼教師對正向管 教之教學信念與策略研究。長庚科技 學刊,15, 63-80。  陳麒龍(2011)。從正向心理學出 發談霸凌的正向管教。諮商與輔導, 304,24-27。  曾連珠(2013)。學生事務處對正 向管教的因應策略之我見。臺灣教育 評論月刊,2(9),55-57。

(16)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0-14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決定中小學學生適當管教方式之前:根本議題的關注

王聖元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碩士班研究生

一、前言

教師在管教中小學生時,是依據 什麼判準與知能?通常應來自師資培 育 課 程與 其他 資深 教 師、 專家 的 傳 承。雖然透過集思廣益,可以討論出 立 馬 能夠 運用 在現 場 的學 生管 教 方 式,但筆者不希望是「已經成為老師」 的老師才會懂,枉費師培光陰。因此, 本文嘗試往前討論,就教師職前訓練 的 問 題現 況、 社會 大 眾對 教育 的 觀 感、教師對教育本身「專業形象」認 可程度、專家的理論與實務、近年研 究結果等做一析論,期許能帶來一些 不同的想法。

二、討論「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之前──職前訓練與專業形

象現況

討論「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之 前,我們應當將視野往後拉,整體看 待職前訓練與教育專業觀現況,這是 培養教師的階段,故應是更需要去專 注的議題。以下針對「師培機構」、「社 會大眾」與「教育工作者」三方面稍 做評論。 (一) 師資培育之學用落差 當今師資培育課程中,會被師培 生詬 病的其中一個現 象 是 「學用 落 差」。若以管教中小學生這個議題來 看,國內師資培育課程最直接對應的 便是「班級經營」、與學習有關的「教 育心理學」還有教師須具備的「諮商 與輔導」。 我們要思考的是,教授「班級經 營」的老師們,多久沒有處在第一線 的教育現場?又例如「教學實習」或 「教育實習」,一樣會有師培生反應學 用落差的問題,甚至覺得現場的在職 教師傳授的東西較具實用性,僅此我 們應得反思:現在師培課程出了什麼 問題?修讀教育學程,結果還是感到 學用落差?師培課程所應聘之教師, 究竟要具怎樣的條件?不在第一線但 是有教育博士學位,還是在職教師但 學歷只有學、碩士?如果我們是師培 生,我們會想要哪類的教師來傳授我 們教育知能?身為教授該如何與第一 線結合?在職教師又應當可以怎樣幫 助師培生?這一些,都是在我們討論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之前,可以 先行探究的議題。 (二) 教育可以接受爛攤子,但坐而言 不如起而行 社會上,很多人也常把問題歸因 於「教育」。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羅德水 先生針對大 家 把責任 推給教 育,也提出「在討論臺灣教育前,必 須先釐清的是,當前臺灣社會究竟出 現什麼問題?這些問題真的都是因為 教 育惹的禍 ?」的 主 張(羅德水 , 2014)。 今 天 有 青 少 年 犯 罪 ,「 教 育 失

(17)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0-14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敗」;學生考試考不好,「教育失敗」; 升學主義盛行,「教育失敗」;大學生 22k,「教育失敗」;碩博士過剩,「教 育失敗」……好多的「教育失敗」! 從評斷學校老師、國家教育制度,到 個人的成績、行為乃至德行,通通都 可以用「教育」當藉口,都是教育的 問題,自己完全不用反省。 沒錯,教育其實有「安慰人心」 的作用,至少十之八九推給教育沒有 人會 說 什麼。身為教 育 工 作者的 我 們,有著寬容與慈悲心,我認為可以 接受爛攤子,都算在教育頭上並沒有 什麼問題。可是,那些批評的人們、 有著高見的人們,或者官大學問大的 人們,「行動力」在哪裡?我們需要「行 動」,因為有行動才會有結果。教育可 以接受爛攤子,但教育不僅僅是少數 人的事情,「家長」與這些「很有想法」 的人們,應該與我們一起「行動」,來 改善大家所不滿的現況。不然,只出 一張嘴,大家都擅長。如果大家都盡 自己的努力,不就可以讓教育更「面 面俱到」? (三) 教育本身就是「專業」,不容踐踏 「教育」暨廣泛,卻又「專業」。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有自信,教 育本身就是專業,不容踐踏。所謂的 踐踏,是指當今不少人認為教育非專 業,甚至有人人可以當老師的想法。 例如家長好像比老師會教、有一點想 法的人似乎就是教育部長一般。不可 否認我國教育要繼續進步,但不能忘 記教育就是專業,雖然人人都處在其 中,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適任教育工作 者的角色。 極 端 一 點 , 如 果 大 家 都 是 教 育 家,那要學校做什麼?非教育專長之 大眾,不少見樹不見林,只看到一點 或少部分的視野,就開始「高談闊論」 起來,搭配上段落所述之「教育失敗」 的萬用句型,完美「評析」教育的不 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有理想、 熱情、耐心、愛心。重要的是,我們 有「見林又見樹」的本事,這是暨宏 觀又微觀的「全觀」專業,要有自信, 不能被人輕視。

三、「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以師長層面論之

前段乃針對現況作描述,而本段 以師長的層面論之,包括「教師自我 心態調適與同儕動力」、「『親師聯合』 是中小學生管教的上上策」、「專家長 期於第一線親身觀察,發展具創見的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三者。 (一) 教師自我心態調適與同儕動力 零體罰的時代到來,導致教師的 工具又少了一樣。當今的學者們,也 是過去「體罰時代」成長過來的人們, 如今也 有一番事業 與 風光。 反思過 往,體罰有壞處,但或許也有好處。 如今沒有了體罰,部分學童變得越來 越不受管教了。教師本身專業不夠或 許是原因之一,但體罰的取消也一定 是一項原因。 「XXX 老師只會摔課本,拍桌子,拿 小手也嚇人而已啊!」

(18)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0-14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上 述 是 我 於 某 間 國 小 協 助 課 輔 時,聽到學生所講的話,當然也還有 其他的案例。他們天真活潑,但學生 會影響別的學生,他們具有觀察力, 於是就驗證了這些「觀點」,也就越來 越不怕老師(當然仍會害怕老師對自 己 嚴 厲的斥責,但 比 起 體罰的 嚇 阻 力,就少了些)。 這樣的法規之下,教師自我心態 調適就很重要,同儕之間也要互相支 持。身為學生比較怕的教師,即可多 多支持新任教師或者「溫柔」的教師, 甚至能夠在自己的管教職責內,好好 指導學生們常規。由資深協助資淺教 師,大家同心去管教學生,也能期許 學生能夠真正的改變。當今有些教師 各顧各的事,勿忘了,學生是會串連、 互通資訊的,那我們老師呢?也要團 結起來,將學校作為「整體」,一起教 導學生。畢竟,秩序管理或班級經營, 是 平 均需要實務磨 練 三 、五年 的 能 力,有些還需要更久時間呢! (二) 「親師聯合」是中小學生管教的 上上策 李永龍(2008)的研究指出,家 長 希 望教師以正面 的 態 度來管 教 學 生,且期望教師適當介入學生校外不 良行為之管教,同時高度認同教師採 取懲罰方式來管教學生。此外。親師 雙方多聯繫溝通,使雙方瞭解學生的 校內外生活與管教的方式,可避免雙 方在管教上的落差與誤解。研究中另 有八成以上的家長認同「管教室」的 設立。 學生待在家中的時間大多比 在學校還多,家庭與親人從學生生命 早 期便開始 發揮影 響 ,甚至根深 蒂 固。視情況,學生與家人之間的情份 應 會比學生 與教師 之 間還多。 簡 言 之,「親師聯合」是中小學生管教的上 上策,不是教師管理的很辛苦,回到 家又沉浸於不適當的環境中;或者家 長管教很好,但學校的老師擺爛,可 能學生之間發生事情也不理採,那也 會出問題。唯有兩者「家庭」──「學 校」一齊努力,學生才會最有效率的 成長,也替彼此分勞解憂。 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身為 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同時也是一位家 長,也同時也會是許多家長(我們的 朋友)的朋友。當我們是家長時,就 可以與孩子的學校老師好好合作(注 意!我們要尊重教師專業!),同時也 可以和朋友分享一些教育的觀念,不 要讓朋友變成「怪獸家長」了!從自 己做起,就可以影響身旁的人,毎個 人都這樣子做,「親師聯合」就不是夢 想了。 (三) 專家長期於第一線親身觀察,發 展具創見的「中小學學生管教方 式」 目前學校現場,多是資深教師傳 承經驗給新任教師。呼籲大學的專家 們不能只待在學術的象牙塔內,要多 多來現場觀察。不是偶爾當「專家」 或「指導教授」,是能夠長期於第一線 親身觀察,收集這些「最新第一手資 料」,在配合專家本來就有的「學術能 力」,努力發展一套符應現代與有創見

(19)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0-14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的「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這才是專 家應該做的。不能學歷高就不深入現 場,一套教法用萬年,是絕對真理一 樣。這樣不願接受沒有學術聲望、比 自己學歷低的人的建議,自以為理論 不會因時代改變的「專家」們,「我執」 過強,反而會阻撓教育的進步。

四、現有研究成果顯示教育政策

調整的迫切需求

除了上述職前與師資培育現況, 以及從師長層面來討論對於「中小學 生管教方式」可以做得事情外,從最 近的研究來看,會發現「教育政策」 也是急需關注的議題。 王中興(2009)研究指出,研究 發現目前管教法制普遍存在空白授權 之現象,不符法明確性原則。以授權 命令規範強制性管教措施,法令層級 過低;未明文確認教師具有管教權與 懲戒權,造成解釋上之爭議;各校制 訂之輔導管教辦法,係由行政機關以 行政命令架構管教法制,不符法律保 留原則而有違憲之疑慮;對家長的配 合學校管教義務,缺乏法令強制規定。 林家蔚(2010)的研究過程中, 教 師 面對零體罰是充 滿焦慮的。師 生、家長共同建構的體罰默認體制被 打破,有效的管教新制度尚未建立, 面對校園權力的失衡與教學現場的脫 序混亂,教師常感到有心卻是無力做 為。 早在2006 年,林斌比較中美學生 管教制度時,即指出我國國民中小學 學生管教爭議層出不窮,相關研究卻 往往聚焦於體罰之禁止與否,忽略了 整體管教法制之結構性缺失。 林斌的研究從教育法學之觀點, 提出具體之政策原則:(1)儘速推動 修改國民教育法及教師法(例如:教 育人員管教權責、管教措施類型、家 長義務、替代教育、經費來源);(2) 授權地方政府制訂自治條例,因地制 宜整合制度與資源(例如:建立體罰 認定標準、增加學生行為懲戒處分類 型,並對重大懲戒處分建立學校及教 育局二級申訴處理機制、於自治條例 中明定 家長配合學 校 管教學 生之義 務,並訂定罰則、增加專業人員(學 校諮商員、心理師、社工師、助理教 師等)編制);(3)編訂家長及教師手 冊, 提 供管教 法 令及 司法判決之指 導;(4)學校應訂定詳細之學生行為 管教章則。相關研究結果與建議可詳 見林斌(2006)的研究。 筆者提出近年研究結果,乃是說 明當今教育研究非常的多,然而毎一 個研究之「建議」應是政府、學者、 教育工作者要去關心的,不然就枉費 了這些研究。

五、結論:什麼是管教的「正確

觀念」?

什麼是管教的「正確觀念」?筆 者認為只有「適當」沒有「正確」。教 育是百年大計,不經過個十年、二十 年,被打罵的孩子與被寵的孩子,誰 的成就較佳沒人知道。總之,針對中 小 學生管教 方式的 討 論是永無止 盡

(20)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0-14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的,但我們都能看到目前的師培課程 現況、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觀感現況, 以及家長對教師的態度、模糊的政策 等,這些都有關注的急需。 說穿了,教師管得再好、再創新, 家長唱反調、行政壓迫、大學學者自 以為是、政策不清等等,讓教師情何 以堪?教育應走向合作路線而非「自 以為最行路線」。先從職前反思、改 進,教育價值的釐清與自己對教育專 業的認同,同時針對政策下手,權責 劃分清楚。大家各盡職責,絕對可以 扭轉現況。屆時,「管教中小學學生適 當方式」也一定會自然地彰顯在世人 的面前。 參考文獻  王中興(2009)。現行公立國民中 學管教學生法制之研究。國立台東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李永龍(2008)。家長對國中教師 管教行為的看法之分析—以屏東縣萬 丹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 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林 斌(2006)。中美學生管教制 度之比較研究:教育法學之觀點。稻 江學報,1,1-26。  林家慰(2010)。國中體罰文化與 班級領導問題之探討。 南台科技大學 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 羅德水(2014)。又是教育惹的 禍 ? 2014 年 7 月 17 日 取 自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6 6/article/1311

(2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19

中小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阿德勒學派「自然」與「邏輯」後果

在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之運用

林俊成 彰化縣大興國小校長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

一、前言

日前就讀國小五年級女兒,因班 上部分男同學上課講話,導師處罰次 日全班所有同學整天戴口罩上課。女 兒氣憤向家人抱怨,直罵教師變態、 沒人性、不尊重人權。事後,同樣擔 任教職的內人,委婉打電話向導師表 達,一人犯錯全體同學的處罰及要求 學生整日載口罩上課(含下課)之處 罰方式並不恰當,孩童會認為我沒犯 錯,為何要與其它犯錯學童接受相同 的羞辱處罰呢?以後我乾脆不用遵守 班級規範之錯誤認知。隔日導師仍執 意執行,表示要教導學生班級團體的 觀念。身為教師在處理偏差行為時, 若仍採用管教錯誤態樣,因孩童懼於 教師權威,雖能暫時停止偏差行為, 但恐無法令該行為徹底改善,日後該 行為仍會持續出現。 有感於教學現場之教師,對於學 生處罰之內容及時機常遭誤用仍不自 知,本文擬從阿德勒學派主張的「自 然後果」(natural consequence)與「邏 輯後果」(logical consequence),說明 教師處理學生偏差行為,應有正確輔 導與管教作為,如此對學童良善行為 塑造才會有所助益。

二、自然與邏輯後果之概念

阿德勒學派對人性是持較樂觀的 看法,認為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而非潛 意識所掌握,重視推及己人,兼善天 下的「社會興趣」,人之作為均朝向成 功目標,所作所為均是有目的而非盲 目,重視人整體性與潛能發揮(王文 秀,2011)。 對於學童偏差行為輔導,阿德勒 學派提出「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 的訓練模式,必須教導孩子行為和行 為結果間的關係,培養符合社會規範 的態度和行為能力,期能在社會生活 中有良好的適應。其中,「自然後果」 是由盧梭所提出,德瑞克期(Dreikurs) 主張用「邏輯後果」代替處罰。「自然 後果」與「邏輯後果」的概念如下(曾 端 真 、 曾 玲 岷 譯 ,2004、曾端真, 2007): (一) 自然後果之概念 「自然後果」是指因行為本身所 導致的自然結果,此結果是孩子事先 未預期到的,如跑步跌倒,導致膝蓋 瘀傷,孩子可以從此自然結果的經驗 中,學會內在自我控制的行為,處罰 只會讓他的內心自尊受傷,並無法改 善偏差行為。 (二) 邏輯後果之概念 「邏輯後果」是指經過人為安排

(2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19

中小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附加在行為之後的結果,目的在協助 孩子逐漸學會自我負責的行為,透過 合作態度討論,被孩子所瞭解與接受 才能實施,若逕由成人外加在孩子行 為之後,會成為處罰,無法讓孩子學 到行為與結果間的關聯,並為自己的 行為負責。 因此,自然後果強調要學會內在 自我控制的行為,而邏輯後果強調要 學會自我負責的行為。此理念與傳統 嚴厲、壓迫式管教有很大差異,孩子 要能自我控制行為,並需為其行為後 果勇於負責承擔。

三、運用自然與邏輯後果於學生

輔導與管教應有之理念

處罰和負面的行為後果,其實只 是管教的形式之一,且通常不是最有 效的形式。而於偏差行為,並非是不 符合教師期待,就可被認定為偏差行 為,應具備下列特性:侵犯他人的權 利、不安全的、會對環境造成不必要 的傷害(林俊成,2014)。教師處罰學 生,應讓孩童知道自己的行為偏差不 當處,並協助改善才是輔導管教之目 標。教師採用自然與邏輯後果於輔導 管教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一) 以「社會興趣」為基礎,建立良 好的師生關係 「社會興趣」是指個人與他人合 作、達成個人與社會目標先天的特質 (陳正文等譯,1997)。師生若能以社 會興趣為基礎,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 關 係 ,否則當教師 是 立 於 權威者 位 置,孩子只是懼怕權威,無法從經驗 中學習效果。 (二) 瞭解偏差行為之「錯誤目標」,提 供適切行為輔導機制 阿德勒學派認為兒童偏差行為來 自使用「錯誤目標」,其項目有:(1) 獲取過度的注意;(2)爭取權力;(3) 尋求報復或爭取公平;(4)無能化或 自暴自棄(曾端真、曾玲岷譯,2004)。 而細項又可分為四種型態:(1)主動— 建設型;(2)主動—破壞型;(3)被 動—建設型;(4)被動—破壞型等。 但因「錯誤目標」被兒童交叉使用著, 而產生各種偏差行為。教師應具備及 時判斷其錯誤目標與類型之能力,並 提供適切、有效之行為輔導機制。 (三) 懲罰內容應符合行為本身與結果 的關聯性,才會助於改善行為 Kohn(2006)指出,邏輯後果比 懲罰更具教育價值。邏輯後果除具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行為因果 關係外,更重要的是對於學童的懲罰 內容必須與行為本身建立邏輯關聯性 (魏宗明,2013)。如果行為與結果之 間的連結沒有必須性,增強與懲罰, 落入一種不確性的偶然性,而不良行 為後的懲罰內容又與錯誤行為沒有邏 輯關聯,其效果將大打折扣。

四、運用自然與邏輯效果於教師

輔導管教學生之具體作為

處理學生偏差行為需要具備高度 的專業知能,雖教育部曾於2007 年訂

(2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19

中小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頒「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 法注意事項」,並明訂 16 項的一般管 教措施,及教師違法處罰類型之行為 錯誤態樣,以供進行輔導與管教學生 時,應有之認知,若教師違法使用不 當管教或體罰,加諸於學生時,恐會 面臨《民法》、《刑法》,及行政懲處之 虞。 當教師進行班級經營,對學生偏 差行為實施處罰之際,若處罰之內容 及時機,未能得到學生認同,常會導 致師生間關係緊張,甚至產生衝突對 立。教師若欲將「自然後果」與「邏 輯後果」的行為訓練,運用於班級輔 導管教中,其具體運用策略如下: (一) 澄清並引導「錯誤目標」之改善, 建立正確的行為價值觀 從 阿 德 勒 學 派 主 張 的 偏 差 行 為 「錯誤目標」之類型,若學生以努力 表現以討得師長歡心是屬於「獲取過 度的注意」中的主動—建設型;愛告 狀是主動—破壞型;愛黏人的小孩屬 於被動—建設型;懶惰、依賴的孩子 通常是被動—破壞型。在小學階段, 「獲取過度的注意」是最常見的,而 「尋求報復」的行為最難改變,也需 要最長的時間來改變(曾端真、曾玲 岷譯,2004)。對於每種「錯誤目標」 行為出現,教師應加以正視,並立即 處理,才能讓不受歡迎之行為早日消 弭,更不會發生同儕學習之情形。 (二) 處理學童偏差行為先採用自然後 果,後採用邏輯後果 自然後果主張對於學生的偏差行 為不要過於及早介入,對於學生偏差 行為,德瑞克期(Dreikurs)建議先使 用自然後果,若無自然後果時,再使 用邏輯後果,只要成人能先克制怒氣 (曾端真、曾玲岷譯,2004)。讓孩子 學會自 我約束行為 , 若未能 改善行 為,再由自行負擔其責任後果。但教 師也應 明瞭,利用 自 然後果 處罰學 生,有時是可遇不可求,並非每件偏 差行為都會伴隨後果,如上課偷吃零 食,不一定都會拉肚子,教師可採合 理邏輯方法,處理偏差行為,才能確 保教學秩序維持。 (三) 透過團體討論建立班規,共同找 出「邏輯後果」的處理方式 班規應在教師接新班級時,立即 著手訂定,讓同學共同討論。教師應 先將訂立班規的原因詳細說明,共同 找出對違記者合理的處置原則(常雅 珍,2005)。教師要扮演的不是權威 者,而 是催化孩子 遵 守社會 規範的 人,師生要共同遵守邏輯規則,這些 規則必須經過討論,被孩子瞭解和接 受,而非強制性的要求,建立學生自 主性及責任感(曾端真、曾玲岷譯, 2004)。非由教師個人決定處罰方式與 時機,更嚴重是懲罰標準因人而異。 (四) 邏輯後果的訂立,要秉持「相關 性」與「合理性」 當孩子亂丟垃圾時,如果罰孩子 抄寫課文 5 遍,孩子可能手很酸,又 未必能切實反省,若是處罰學生改跑 操場 5 圈,對亂丟垃圾行為亦無助於

(2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19

中小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改善。若能全班一起討論,找出和行 為有關邏輯關係的處理方式,學生可 以從中學到更多,如亂丟垃圾就當一 日清潔隊員,幫全班打掃環境和撿垃 圾,活動中孩子可以切身體會蚊蟲滋 生、環境髒亂的苦楚,下次要亂丟垃 圾之前就會三思。 另 當 學 生 討 論 對 於 偷 竊 行 為 處 理,若是採用「打手心」、「罰跪」等, 這都是不符「合理性」的原則,需加 以澄清(常雅珍,2013)。惟有行為與 行為結果具關聯性及合理性,才能符 合行為改變目標。 (五) 藉多元參與觀察,肯定學生正向 行為,給予正向回饋和鼓勵 教師班級經營,應主動為學生規 劃多樣性教學活動,實際參與、觀察、 瞭解學生表現,當行為達到切合、實 際的期望,應給予正面評語。鼓勵是 透過自然與邏輯後果代替處罰。藉由 教師多元正向回饋,學生成長更能令 人期待。當孩童行為因表現好,而感 受到教師的欣賞、關心及鼓勵支持, 就比較不會從事負面偏差行為。

五、結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有不同的遺傳特性、氣質、人格、家 庭型態,以及其它經歷。在發展歷程 中,偶會做出不同程度之偏差行為。 教師有義務、責任協助其改善不當行 為。處理學生行為輔導管理時,教師 應具備尊重、真誠、接納、溫暖及支 持,並展現同理心及觀察力,讓兒童 感受到教師是關心自己,才能讓兒童 卸下防衛,真實地面對自我,以有效 改善偏差行為。惟有善用「自然後果」 與「邏輯後果」的行為訓練模式,嚴 禁不當管教、體罰,教導孩子知道行 為和行為結果間的關係,做好自我行 為約束,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才 能培養符合社會規範的態度和行為能 力,而能適應班級、學校及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 王文秀(2011)。兒童諮商與心理 治療之理論。輯於廖鳳池主編,兒童 輔導原理(頁111-152)。台北市:心理。  林俊成(2014)。幼兒行為發展與 輔導。輯於顏士程主編,幼兒園課室 經營(頁41-82)。台北市:華騰。  陳 正 文 等 譯 (1997 )。 Duane Schultz, Sydney Ellen Schultz著。人格 理論。台北市:揚智。  常雅珍(2005)。全腦開發記憶策 略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 常雅珍(2013)。教保領域-兒童 發展與輔導。輯於劉世雄主編,課後 照顧服務(二版)(頁3-1-3-30)。台北 市:心理。  曾端真、曾玲岷譯(2004)。R. Dreikurs, B. B. Grunwald, & F. C. Pepper著。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台北 市:天馬。

(25)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15-19

中小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輔導-阿德勒心理治療學派的觀點。 國民教育月刊,48(1),28-35。  魏宗明(2013)。教保領域-班級 經營。輯於劉世雄主編,課後照顧服 務(二版)(頁6-1-6-27)。台北市:心 理。

Kohn, A. (2006). Beyond Discipli-

ne : From Compliance to Community: A Provocative Challenge to the Field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 opment. Retrived June 12, 2009, from http://lib.Myilibrary.com/Brow se/open.- as p? ID=92862&loc=41

(26)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20-23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教官在中學校園管教學生「點」

「線」

「面」

黃玉幸 正修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一、教官在中學校園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之學生 事務及校園安全組下設校園安全防護 科,業務內容包括軍訓人事管理、全 民國防教育、高中職校軍訓教官員額 編配、重大(甲級、緊急)校安事件通 報、尿液篩檢、藥物濫用輔導戒治督 導及管制、不良組織進入校園、友善 校 園 、 紫 錐 花 運 動 等 (http://www.k12ea.gov.tw/ap/index.asp x)。從正式組織編制,教官在中學校 園,除授課國防課程外,大多擔任學 務處生活輔導組、訓育組長,綜理校 園安全及學生管教業務。 清早,迎接學生進入校園;集會 時,團體訓練學生常規;平時,糾正 學生 違 規行為、 協 助 處理親 師 生衝 突、維護校園安全;放學後,巡邏校 外學生出入場所、觀察學生在社區活 動情形;假日,值勤且及時處理校安 通報事件等。無論校園內外,只要有 學生,就有教官。他/她們穿著軍服、 表情嚴肅、執行校規及象徵威權,第 一線接觸學生,近距離認識學生,時 而訓斥學生遵守校規,時而同理學生 眼前困境;既擔負管教學生重責,又 扮演輔導學生的多重角色。 中 學 校 長 倚 重 教 官 維 繫 學 生 紀 律,導師期盼教官馴服學生違規,輔 導教師排斥教官軍職身分管教學生權 威作風,社會質疑教官管教學生適當 性。校園外的人,對於「教官」有許 多期待,也有更多憂慮;校園裡的人, 對於「教官」有先入的刻板印象,也 有相處的感動經驗。 無庸置疑,「教官」在中學校園, 「教官」在中學校園管教學生,在此 前提 下,教官散 發教 育愛 之人格特 質,協同輔導人員處理學生問題,擴 充正向管教力量,共同醞釀校園尊重 學生個別差異,適性輔導學生良好適 應校園生活,協助學生正常身心發展 之氣氛。茲舉三位教官(區教官、馮 教官、穆教官)為例,描述她/他們在 中學校園管教之理念與做法,不同層 面管教,以管教的「點」,與輔導連成 「線」,再譜織成學生安心到校學習的 「面」,作為教官在中學校園管教學生 之參考。

二、教官管教學生的輔導特質

區 教 官 在 完 全 中 學 擔 任 教 官 五 年,深知學生不喜歡到教官室,討厭 找教官,他把握每次學生主動到教官 室的機會,也就是找教官辦理請假手 續,簡單的請假主動手續,蓋章核可 的事,有時暗藏學生的身心狀況。一 般 而言,學 生總是 下 課時間來去 匆 匆,他請學生在午餐後到教官室找他 辦理請假。 學生遞請假單時,他不急著低頭 蓋完章結束請假手續,常起身邀學生 坐下,先認識學生,談些生活瑣事, 再探詢學生請假原因,可能是打工影

(27)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20-23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響生活作息,可能是家庭變故,從不 同角度解讀學生表情,分析學生請假 原因,以親切態度及傾聽技巧,讓學 生感受教官像朋友般真誠對待,漸而 柔軟對教官「剛強」印象,不再以到 教官室為畏途,當有困擾時,願意找 教官協助解決問題。 區教官轉任校園工作,經常參加 輔導知能研習或業務研討,了解教官 為學校一級輔導工作人員,著重愛心 陪伴、主動關心之發展性輔導,他管 教學生,話不多,但能打動學生的心。 他認為贏得學生信任,建立與學生之 間良好的互動關係,才能適時糾正學 生違規行為。他與生俱來沉穩內斂特 質,遇到桀敖不馴的學生、難以溝通 的家長或急躁不安的老師,都能以真 誠眼神和平和語氣,慢慢引導對方穩 住慌亂的心,難怪校長向外人介紹他 時,總以「最會輔導」的教官稱許。

三、教官與輔導人員相輔相成

馮教官任職私立高職進修學校多 年,學生的問題伴隨家庭功能不彰以 及白天工作職場類型,顯得更複雜而 棘手,教官室經常同時處理不同學生 多重問題,糾眾鬥毆、喝酒鬧事、未 成年懷孕或濫用藥物等,幾乎每週都 有校安通報事件。校長要求教官維護 校譽為先,不能因學生行為問題登上 媒體,造成學校負面形象。 大多數教官任職一年半載就想辦 法請調他校,他留校原因無他,因為 這所學校是他的母校。 他處理學生問題,不是找不到家 長,就是週旋怒斥謾罵、暴跳如雷或 張惶失措、無力管教孩子的家長;他 接到學生違規案件,不是導師連絡不 到 學生,就 是師生 在 教室為了滑 手 機、點名、不舉手講話、考試作弊等 看似芝麻小事引發激烈言語或肢體衝 突……。教官有限的心力與時間,只 能疲於奔命解決當下的衝突或問題, 跑警察局領學生回校、聯絡少年隊共 同規範學生法律分際,到醫院協助學 生驗傷、處理交通意外,而每件校安 通報的學生偏差行為背後,糾結著學 生心理深層的焦慮、不安和徬徨,不 是教官可以個人獨自解決,更不是一 次說教就能免於不再發生。 馮教官管教學生除了善用集會, 公開表揚班級或學生優良事蹟外,也 在課後邀導師進行高危險群學生家庭 訪問,了解學生成長環境,指導家長 親職功能。他不輕易提報學生違規行 為到獎懲委員會,就算有懲罰,也告 訴學生銷過方法,他在學生身上看到 青少年時期叛逆的自己,也感受學生 需要學校師長給予正向能量。管教學 生有如特效藥,即時遏止學生「看得 見」違規行為,輔導學生須長期且專 業協助歷程,層層抽絲剝繭學生「潛 藏」心理困擾。他協助學生轉介輔導 教師,尋找社區輔導資源網絡,尊重 輔導人員,連結管教與輔導不同工作 特質,共同預防學生偏差行為發生。

四、教官與學校人員共織校園安

全網

穆教官職階中校,擔任私立高中

(28)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20-23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主任教官,與生活輔導組長和 10 位教 官執行校園安全業務,從軍中轉入校 園,她關心校園安全包含物理環境與 心理安全,校園平面配置與動線規劃 影響人際互動與校園氛圍,而學生在 校心理安全感,緊扣學業成就與學習 表現。校園安全網不能只依靠「教官 們」,防制校園霸凌、處理交通意外、 受理校園性別窗口、管制藥物濫用及 宣 導 反毒 等業 務, 有 賴學 校行 政 體 系、授課教師、導師與輔導人員,各 司職掌,運用適當途徑,一起協助學 生身心良好適應。 她強調學生是校園的「主角」,青 少年在學校次級社會化過程,尋找自 我定位,學習成人世界運作方式,學 校 人 員是 否共 識管教 學生 非 教官專 屬,而是全體學校教育人員職責,決 定校務經營團隊永續發展的契機,影 響學校教育品質關鍵。教官在校園定 位不僅是師生衝突的和事佬、親子關 係的修補者及校園危機處理本壘手, 教官在校園須尊重教育傳承與校園文 化,教官與導師、輔導人員須連結管 教學生的「鐵三角」,協助學生在校園 安心學習;教官室與校外機構須串成 更 大 的社 區安 全網 , 支 持 學 生 在家 庭、社區生活良好適應。 穆教官分析學務工作首重預防或 處理學生外顯行為與內在心理危機, 管教學生無時無刻在校園、教室、社 區發生,輔導學生點點滴滴在師生互 動、同儕交往匯聚。校園安全對她而 言,消極方面是學生到校免於恐懼、 威脅、恐嚇,積極方面是學生喜歡到 校,在各項學習活動累積自信,發展 潛能。她穿透校園各種力量,教師上 課之班級經營、行政體系推動各項計 畫,校務團隊軟硬體建設,織成校園 安全網。

五、結語

友善校園是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 校園,是關注學生受教權、培養公民 素養的校園,教官在中學校園擔負管 教學生與校園安全,因不同人格特質 與校園氛圍交互影響,展現不同風貌 與作為。如果教官在校園受到友善對 待 , 如果教官勤於參 加輔導專業研 習、敏銳察覺管教學生處置措施和檢 討反省個人考績背後的人性關懷,每 位教官在校園如銀河星空,發出點點 閃爍亮光,陪伴青少年學子正向發展。 教 官 著 軍 裝 , 校 園 畢 竟 不 同 部 隊,學生終究不是軍人,管教輔導迥 異於帶兵操練。軍服不是意識型態的 操弄工具,更不是唯我獨尊的發號命 令;穿著軍服的教官,是學生他律進 入自律的轉化者,以真誠關懷取代控 制操縱的引導者,是輔導室的合作夥 伴,是學校行政體系的後勤單位。學 生喜歡上學的校園,是教官與導師保 持良性互動,是管教與輔導專業協調 合作,適時處理學生成長危機的堅固 堡壘。 軍 職 體 系 強 調 忠 誠 、 服 從 與 紀 律,捍衛國家安全與層級節制、依法 行事。教官耳濡威權,難免講究職權 行事;教官身歷意志操練,也會轉移 管教學生恨鐵不成鋼;教官熟悉團體 規訓,無意中疏忽管教學生之個別關

(29)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9),頁 20-23

中小學學生管教方式 主題評論 懷與柔軟身段。 如果教官在校園,擴大教官室業 務功能,與治安機構、輔導資源連結 校園安全網,發揮三級輔導功能;如 果教官走出校園,關心學生問題的家 庭、社會因素,攜手校內外不同角色 的人,協助中學生在校園安心學習; 如果教官轉任校園,多接觸不同單位 與人員,多參與學生事務研討,多進 修教育新知,將能贏得中學生的心。 教官在教學校園擔負校園安全工 作,以輔導理念從事正向管教,與輔 導專業人員相輔相成,預防學生偏差 行為發生,與社區心理資源或社工機 構、少年隊等校園內外組織連線,關 照學生校園內外之物理、心理安全。 如此一來,教官在校園管教中學生, 由教育愛的「點」,連成協助青少年良 好發展的「線」,編織中學生在校身心 安全網的「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Cheng 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