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改變階段模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改變階段模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應用戌變游段模式於逆動行為之研究 以大學女生為例 f

應用改變階段模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

一以大學女生為例

林 it豆龍* 品昌哄料

摘要

本研究運用自我研發之結構式問每(內含 1運動車我效龍、知覺運蓋在瑋程與知覺 i運動 利品五個分量表)、 Marcus

& Símkìn ( 1993

)之運動階段分類受表作為工具,其畏的曾 在驗證跨理論模式中之改變潛段糢式應用封建動行為上時,能否區別運動負我技能、有 詞運動的決策權揍了等心理變項之義異。研究對象靜、以盟內大學女生 73 名經簽署同意害之 自賴者為對祟,接受儀~血裁之活動受消耗監聽(另搞探討)以及與本論文有 j輯之問卷 調骨。 研究結果 本研究所研發之結構式問卷 ,具有良好之內部一致性信是

(

Cronbach'sα=.87-.89 )、為建議再測信度 (Spearman rho=.77~.90) 與構念投度,可用 於影響大學女生運動行義心理變項(運動自我效能、知覺 i草動障礙與知覺運動利正在)之 花銜。 Marcus

&

Sìmkin ( 1993

)所研發之運動階段分類量在亦具有良好之內部一鼓位信 度 (ιR 20=.84) 、再測母度(

The Kappa

coe丘'icient

of

agreement計 .81 )與技度 o 為 2守主車 站模式中之改變階段模式具有良好之效度,可區別:影響運動行為之心理變項(

Pillai's

Trace=.793

,

F (

12,204) 早6.106, p<β啦,

multivariate TJ2

=.2

64

)。經比驗話結果,改變潛 式可用封建動行為影響扇子以及介入柔咯等有關之研究 G 聞聽聽:改變階段模式、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轉輯、知覺j驚動科益、決無權衡

*

關立命 ~t~雙理學說綴j控體康研究衛部教授 抖關注台灣師範大學徬教育學系教給

(2)

教育學報 品,、, 笠 、 H叩刑

IJ

j

-z

口 一、研究動機 圍內外許多先行研究業已指出選動尤其是規律運動(

regular exercise

)可蘭防慢,注 病的發生及增進身心鰱康 o 英屬筷病管制與預防心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CDC

)及運動醫學會(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

ACSM )

也建議成年人,每E3ff;寒累積 30 分鐘以土之中度身體活動整(

physical activíty)

,以維議 及促進健康( CalÐ郎,

1998; ACSM

,

1995

)。擺動的好處;不勝枚舉, {丘依捧衛生署 (2001

)

針對全省 1099 名卅歲以上民裝進行的「國人嘉軒習慣調查」嚐話訪問,結果發現, 61% 的受訪民表「坦承」間已平詩沒有規律運動習慣。以關!有 ftt歲以上約 1166 萬人口推估, 「不動族 J 柯力 1 萬人。 究竟是何聽眾囡影響人們的選動行為?人們於某種特殊情境,決定是否從事運動 ,腦筋在想什懋?為什麼這嘩想?是否有勢影響因子或決定問素?為了究朗議些影 響間子,窮;有外有許多學者利用各禪理講架構成組合許多可能影響選動行為之有關變 項一一撿譜中。一殼捕霄,為求撩解這些現象之眾龍去脈,還 i晶經由概念龍

( conceptualizatíon

)過程所羅生之理論幌式 (model) ,將有助於我們思考‘評估、規 制及評價行為改聽之介入活動,以幫助學生或幫象能夠動起來,也能夠養成持續性之 規律運動行為 o

的躍動f于為驗諦模式包括:1.由 Hochbaum,

Rosenstock

,

Kirscht

&

Becker

會心理學者於 1950 年代所發展之健康借念模式 (Health

Believe Mod

e1 ;

HB組)

;

2.

Sonstγoem 和他的問事們用發羈的「身體活動參與自甘心理學樓式 J

(Psychological Model

for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 ;

3. 由 Noland

&

Feldman (

1984) 將健康信悲憤式加以 修改即成的運動行為橫式(Exercíse

Behavior Model; EBM);

4. 由 Ajzen

&

Fishbein( 1980 )

所創造之?理性行動」理論 (Theoηof

Reason Action ; TRA) ;

5. 自理性行動理論的研

究者之-

Ajzen (

1985) 將?控制」概念授的來作為頭灘行為的一個因素'藉以延伸原

的理論亦即 的?計畫行為理論 J

(Theory of

Planned 恥havior

; TPB) ;

6. 自

Prochaska

&

DiClemente (

1982) 所發展之跨理論觀式(

Transtheoretical Model ; TTM)

,

再由 Sonstroem

( 1988

)首先引進探討還動行為汀,由 Bandura

( 1977

)閃發展出之社會 唱習理論(

Social

Leamí垮了淌。可; SLT) 以及社會認知理論(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SCT);

8. 由 Moos 於 1970 年代所發展出之生態戀樓式(

Ecological Model

)等 (Willis

&

(3)

用改變?皆在樸 動行為之研究 以大學女生為你IJ

Campbell, 1992; Glanz, Lewís

&

Rím仗,

1997; Sallis

&

Owen,

1999) 。

跨理論模式早期用於戒草行為之探討,年來則用於各著聽禮讓行為領域, 自也不{91J外。其理論住含 Y 間大部份: 1 改變階段(

The Stages of

Chan評)

;

2.改臂 的方法 (The

Processes of Change ) ;

3. 皂我效能(

Self

efficacy) ;

4. 決策權實(

(Decisional

Balance)

,

J

0 TTM 是個動態的模式,將抒寫改變分為五 f師都是或過程, 段皆有其對話黯段「行為踩荷與否」之不向經驗、認知或解釋。因此耐用此模式不只 對於各階段行為影響思素提棋了重要線索,自對於衛生教育介入活動之第略選擇、介 入時點提供了 。可惜國內對於此架構成模式之研究阿姆罕見,因此引發了研 究者想…叫探究竟之動機。本研究先以關內年輕按年人 (young adults) 為對象,驗設跨 理論模式中之改變階段模式禮用至1運動行為上疇,不同揮動行為階晦之研究對象是否 自我效能興奮顯運動的決策權禽等樂項上有所差興。以下為本研究之研究目 的,茲分列如下 3 二、研究自由 i 揉討自我研發之結構式問卷之言效農 2.探討 M&S 運動階段分類最表之信效皮 3.探討五種不同提動階段研究對象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i舉動彈礙、知覺還動利益 與決第權續上之差異與關係 是.探討j舉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知覺運動科主義的關係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以寡集方式蓋全。個括國立自北護理學院、餾立台灣藝衛學院、銘 傳大學、設新大學等女生為對象共 73 名,經自願報名警部並簽署 研究對象棋盼之j皇之研究。躍動行為諧險之歸額在本研究屬於重要之自臀項。國釷分 躍於五個不時 j泰勒階段(無意 i輯期‘意閩期、讓當娟、行動期、維持期)之研究對象, 每個階段之人數必須維持 J 定的比率,不能過多或溫少,以作為分析比較之用。在經 j昌說&

S

運動階段分額最表之間卷填寫,也經過詳緝訪談 f 解日常身體活動有關細 節,最後予以確定運動階段。研究對象包括無意賢思有的名 (20.55%) ,意圖期告-

18

(4)

i 教育 名 (2μ哼.6“6 %)卜, 準準4偽鵲心期有 14 名 (仆19.1恃8 %)卜, 行豆鬱動吾諒j立鱉立有 l口2 名 (仆16 名(仆19.1恃8 %)卜。

一、研究工具

(一)的我研發之結構式悶在: 自我效能、知覺還要主譯礙、知覺擺動和益等三個分是表。 學考自有關學者之量表後,再以本研究之非研究樣本之母群中取樣,以開放式引導問 卷將所收攏之內容,設計適用設本研究之最衷,復以內部一致tH言度係數、再測信度 及因素分trr分別探討其信效度。採用Lìkert-type Scale 五點設計 o

其中運動白我效能發考自 Sall芯, Pinski , Gr的srr浴室主,

Patterson

,

&

Nader ( 1988

)熊研

,研究對象於實行中、重度以上身體活動或規律譯動之際,所知覺之咽著佳 ,自非常困難、白雪韓、說不上來容易或問難、容易、非常容易選瓊斯構成,共問題 (包括身體不舒報時、心情不好詩、疲倦時、聽力太大時、持鶴不夠用時、課業繁重 時、實習詩、有比運動更有趣的事情時、外面下雨時、天氣太冷時、外當太陽太大時、 缺乏運動設麓或器材、缺乏家人或親友之支持、得知有人喝護動前肌肉隆輯、大考來 臨時)。鞏先計分之際,採舉極法(

Uni-Polar

Metho社) ,非常困難給予 1 分、圈難給予 2 分、說不上來容易或困難給予 3 分、容易給予毒分、非常容易給予 5 分 o 得點分數愈 多者,表運動借我效能會、高; ,得點分數撤少者,表選動自我亮女能會、錯。

知:關運動障礙部分貝Ij參考自 Sa1lis

et al. (

19帥,

1992a

,

1992的所研發出之最表,研

究對象於轎蠶是否實行中、軍度以上身體活動或規律連動之際,所知覺譚礙因素之 ,由非常同意、問意、說不上來同意或不同意、不;可意、非常不;可意譯項研機成, 共 15 題其各題內 i惱與運動自我效能相胃。壘化計分之際,採單揖法(

Uni-Polar

Method)

,非常向;是:給予 5 分、同意給予 4 分、說不上來問意或不同意給予 3 分、 意給予 2 分、非常不同意給予 1 分 o 得點分數愈多者,表知覺運動障礙愈大;反之, 得點分數愈少者,表知覺運動障礙韋小。 知覺運動利益部分別參考串 Sall

is et a

l. (

1 將9) 所研發出之蠶表,研究對象於衡量 、重度J;J 上身體活動或境律連動之際,對其所知覺利益之用意,喂,由非常 、非常不同意選項研構成。共的題( 動可以使我看起來更年輕、疏解壓力、增加成就感臼{言心、 1使我精神!蠢俠、可宜洩鬱 闊的心情、使我活的東久更有品質、增加吸引力、感覺有活力、享受遇動樂趣、連我 、便在獲得別人的尊重、可以使我混汗那是一幢很

(5)

用改變階段祺 動行為之研究 以大學女生為例一

好的感覺、可以、使我暫時忘掉煩惱、使我更有精力應付周蠶的事情卜量化計分之鏢,

採單種法 (Unì喻Polar

Method)

,非常,語意給予 5 分、 i可意給予 4 分、

自意給予 3 分、不同意結予 2 分、非常不同意給予 1 分。 得點分數愈多者, 動利益愈大;反之,得點分數愈少者,表知覺運動利益會、小。

三個分覽表之內部一致性信度及關調後再測信度結果如苦笑 l 所示。

度以 Cronbach'sα 表之:至於再制偕度方面,因為部分欖樹於母群體是否為常態分布

之撿定中, 態分布之前搜假設,為求一致,說一以其奇皮爾曼等級指臨{系數

(Spearman

ra械 ω悅latìon

coefficìent

)表之。?是表 i

式施割階段,皆有良好之內部一致性信度及再混信度。 多無請在讀試或是正 在 l 自我效能、知覺運動 、知覺運動利 Ä 之內部 致性信度及再現,] 分量表名稱 目數 Cronbach'sα

Test-Retest

( Spearman rho )

施輯時憫 運動自我殼能

15

.89***

.89***

頭試 知覺運動蟑礙

15

.89***

.93***

知覺運動手立益

15

.93***

.75***

j運動皂我效能

15

.88***

.90***

正式施瀾 知覺運動障礙

15

.87***

.86***

知覺運動利益

15

.89* 料

.77***

***p<.OOI

(共 45 輯)接以發語式思素分軒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分稍早摺因素,復經最大變與轉輯後,第一個闊葉之特歡值為 8.3414

'

釋 18.54% 之難與壤,第二個菌素之特徽融為 7.1939 '可解釋 15.99% 之變異量, 因素之特徵怕的 5.6728 '可解釋 12.61%之變異量,累積之解釋變異量為 47.13%0 轉軸後之三度空間因素分布置(

Component plot in rotated space

)觀之,亦可清晰器出 量表 45 題中可歸入三個不再之豆豆素。才又問素分析也確證了三鵲共同因素為原先之三次儲

構念:連對自我效能、知覺運動聽罷與知覺運動利益。

均具有吳好之構念效,度。(林旭龍,

2000)

c-二) M&S 運動階段分類蠶豆賢( Exercise Stage Instrument) :

由 Marcus

& Simkin ( 1993

)所研礎,被許多研究者所引用,共有五題(括:1. 我最近有在還動; 2.我打算在未來 6 個月 1有運動; 3.我最泣有在做規律運動; 4.我燒律 地在做草動已輯進 6 個月; 5.我曾經在攝去菜-時期 , i史學規律運動至少,于']3 個月)

,

分別 [61 答:γ f 每題均要回答。 5 題是揉昌、;令,無故態復萌(

lapse or

rela抖的

(6)

衛生教育 現象,本研究不予以分析。第 l 、 2 、 3 、 4 題都問答「否」臂,運動階段歸類為「 圖期 J' 第 1 、 3 、 4 「否 J '第 2 題回答「是 J 菇, ;i軍動階段歸類為「意鹽期 J ' 第 1 、 2 聽聞答「是 J' 第 3 、 4 題lD] 答「否 l 者, .ì護動階段歸額為 r ì準備罵 J' 第 i 、 2 、 3 題回答「是 J '第 4 題回答「否 J 者,運動聽段歸類為句子動期一j' 第 1 、 2 、 3 、 4 害p 莒答「是 j 者, .ì棄義b 階段歸類為「維持其惡 J D r潛第 3 題?我最近有在f按規律運動 j 分關「無意攝罵、意幫輯、準髓期」與「行動期、維持期 j 之切割點(

cutting point

)。 各題間若有違反常理成邏輯現象時(如第 1 、 2 題問答「否 J '第 3 、 4 題卻自答?結 J

者) ,則藉由訪誠予以澄清 (Marc肘, Sel旬,

Niaura

&

Rossi

,

1992; Marcus

&

Simkin,

1993

)。

因本運動階段分類量表屬於「是、否 J 之二分類別體項(

díchotomous

vari的les) 。 於內部機致d控分析之際,採舟芷-R

20 (Kuder-Richardson 20)

,而非 Cronbach'sα , 過分軒結泉,其 K-R20=

.84

'具有良好之內都一致性 Q 其二道後再灑嘻皮L.-~ Kappa 一 致,建信賴係數 (The

Kappa coefficìent of

agreement) 寫之,讀試詩寫.丸,正式擁tßU將 為 .81 '芬,顯示有良好之再濟信度。

三、研究步驟

由開放式引蹲問卷之調查結果,並參考有關決;獻,編擬成一綜合預試問卷。內 容包含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知覺擺動手 fj誰各分量表各 30 題, 分鐘量表 (5 器)及基本資料研構成 3 以社綜合式預試問卷為藍本,經過高{瓜分組之鑑 別度分析、項目分支持後,將運動自我效龍、知覺還動障礙、知覺運動利益三摺分議表 之題數自 30 攝縮議為 15 題。?菱蠶確認式菌素分析,證明其子王長好之構念效纜。 T 配合另第探討之儀器配戴身體活動蠶監湖之實踐,在訪視員之安排下每謂搗觀 11 名,時卷{革以問我填答方式( self-repo前ed) 為之,前於爾週後再施以 式施湖時間為 1999 年 12 月 3 日'"" 2000 年 1 月 31 日。

四、資料處理與分析

各分量表之各題加總接得對一原始分數,並據以求得標準化之 Z 分數,再將 z 分 數柔以 10 拙的得到標準化之 T 分數以作為比較分新用。只有得資料以 Microsoft

Office

2000 之五XCEL 試算表軟體鍵入資料及訪主任分析,話:以 SPSS

9.0

生可 Q

(

.)敘 ill統訐: 以干的數、 、最小值、最大值、 ﹒描述樣本之年齡、 、體

-

24

(7)

用改變?會段模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一以大學女生為今i 、 BMI; 運動皂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缸|覺運動利益之原始總分、 I 分數及再說分 轍。 (二)推論統計: 先以共體數矩揮自賞,除考驗 (B侃 'sM 考驗)及變異數同賀,性考驗,檢定有無違反 母數分析之前援假設 (assumptíon) ,再以 MANOVA 分析三個故變禎整體問言 同之運動行為階段有情差異,若整體聾至自顯著水準,持以個別之變異數分析分別探討 三個依變頂之是與情形。馬峰(惡112

Type 1

error 之機率,本研究之 α 值均以聽費洛用校

正法為之 (Bonferroní

adjustment ofthe

alpha) 。

參有結果與討論

一、研究對象搭惡 本研究對象平均年齡 2 1. 5 歲,標準差1. 3 歲。平均身高 159 .4公兮,標準差 5 .4公 分。平均體重 5 1.5 公斤,標準若 7.3 公斤。 i掌聲自我效能之原拉總分、再測總分、 τ 分 數、 T 分數再湖;知覺揮動障礙之原話隸、分、再測總分、 T 分數、 T 分數再測與知覺運 動利論之,原始釋、分、再測總分、 T 分數、 T 分數得調等各變項之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最小值、最大值、變異f芽、數010 '主主結果如表 2 所示。各分量表之原始分數之理論值自 5~75 分 ;T 分數理論(隨之平均數為 50 分, 10 分。 表 2 惡本資料與三個分量表之敘述統 人數芋,均儷標單謹最小值最大值變異係數% 年齡〈歲)

73

21.5

1.3

19.4

27.1

5.8

身高(

cm)

73

159.是

5.4

147.0

176.0

3尋 體重 (kg)

73

51.5

7.3

4

1.0

82.0

14.2

BMI (kg/m

2 )

73

20.3

2.4

16.9

30.5

11.8

自我故能累始總分

73

42.2

8.8

20.。

60.0

20.9

自我效能再測總分

73

43.8

9.7

15.0

60.0

22.2

運動自我效能 T 分數

73

50.0

10.0

24.8

70.2

20‘。

運動自我效能 T 分數阿潤

73

50.0

10.0

20.4

66.7

20.0

錯覺運動障礙關始總分

73

47.5

8.7

29.0

70.0

18.4

知覺運動障礙再藹,總分

73

尋6.2

9.3

26.0

73.0

20.2

知覺運動障礙 T 分數

73

50.0

10.0

立在 .8

75.8

20.0

生自覺運動障礙 T 分數再瀾

73

50‘。

10.0

28

.4

78.8

20.0

知覺j麗動利益潔、始總分

73

59.2

7.0

38.0

75.0

11.8

知覺;學點幸iJ童話再測捕、分

73

58.9

6.8

是4.0

75.0

11.6

知費;軍動利益 1、分數

73

50.0

10.0

19.6

72.6

20.0

知覺運動利益 T 分數再 1ft1J

73

50.0

10.0

28.2

73.7

20.0

(8)

衛生教育學報

二、不同運動行為階段之心理變項差異性分析

(一)共變數矩陣同質性考驗 (Box's M 考驗)

Box's M=42

.433

, F (24,11160)

=1.

592, p=

.033 。當 α 值設定為 0.05 時, ltt結果違 反了依變項間母群(變異數-共變數矩陣)同質之前提假設,加上本研究五個不同運動 階段人數並不相同,整體之樣本數也不是很多。因此參考 Tabachnick

( 1996

)的建議, 於多變項在某一自變項不同類別間有無顯著差異之判讀時,採用 Pillai

's

Trace 取代 Will佑,八予以判讀之 (Tabachni仗,

1996, p.382

)。 (二)變異數同質性考驗 運動自我效能 T 分數 'F

(4,68)

=1.

11

,

p=.36; 知覺運動障礙 T 分數,

F

(4,68)

=0.72 ' p=.59

;知覺運動利益 T 分數 'F

(4,68)

=1.

11

,

p=.36; 三個依變項之 p 值均大 於 .05 '並無還反變異數同質之前提假設。 (三)三個依變項之整體性變異數分析

Pillai's Trace=.793,

F

(12,204) =6.106,

p< .001

,

multivariate

T]

2

=.264 。整體而言,

三個依變項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其平均值確實有顯著差異,詳細結果如表 3 所示。另 者,依據 Cohen

( 1988

)之建議,

effect

size 於 η2 或 ω2 有關統計量大小之探討時,可 以以下之指標觀之:在 .01 左右時為小(

small ) ,

.06 左右時為中 (medium)' .14 左右時 為大 (Iarge)

(Cohen,

1988, pp. 283-288; Green, Salkind, & Akey, 2000, p.190 )

0 26 .4%高

於 Cohen (1988) 所建議之高標:

.1

4

'表示運動階段與三個心理變項間有高度之關聯 性 o 表 3 不同運動階段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知覺運動利孟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df

SSCP

Pillai's Trace

STAGES

4485.776

-4437.802

2486.132

(組間)

4

-4437.802

4575.881

國240 1. 815

0.793***

2486.132

-240

1.

815

1453.941

Error

2714.224

-1890.150

686.675

(組內)

68

-1890.150

2624.119

-314.268

686.675

-314.268

5746.059

Tota!

7200.000

-6327.951

3172.808

(全體)

72

-6327.951

7200.000

-2716.084

3172.808

-2716.084

7200.000

***p<.OOI

(四)二個依變項之個別性變異數分析 從表 4 中得知,三個依變項單獨來看,亦可發現在不同運動階段,其心理變項確 實有顯著差異(均小於所設定之 α 值 β17

)

0 其 ifl 運動自我效能 F

(4,68) =28.096

26

(9)

應用改變 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竟 以大學女生為發生 (籽 .001)' 0/=0.601 可解釋 60.1%之變異;蹺,統計決策力 (power) 為 100% ;知覺 運動障礙 F

(4,68) =29.644 (p< .001)

,

(1)

2=0.614

'可解釋 61 .4%之變異蠢,統計決裝 力為 100% ;知覺運動利益 F

(

4,68 ) =4.302 (

p=O.O斜, p<

.017)'

(1)

2=0.155

'可解釋 15.5% '說計決策力為 8 1. 8% (亦即把築二類型 p 錯誤之譏率高連 19.2% )。 動利益在某些文獻中起Armstrong

( 1998)

,並未發現在不問 i運動措段其平均值有顯著 差異;雖然本研究發現有顯著差藥,但其 F 11直與可解釋之變與最及稅計決策力自較運 自我效能與組覺運動路觀為低。 持 不同 i運動階段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 i運動障礙、知 變與來源 故發項 STAGES 運動告我做能 T 分數 (組聞) 知覺運動障礙 T 分數 知覺運動科益 T 分數

Error

擺動自我效能 T 分數 (組內) 知覺還護車譚礙 T 分數 知覺揮動利建 T 分數

Total

運動白說效能了分數

SS

4485.776

4575.881

1453.941

2714

.2

24

2624.119

5746.059

7200.000

df

4

4

68

68

68

72

(全體〉 知覺運動障磁 7 分數

7200.QOO 72

知覺i軍重主利益了分數

7200.000 72

MS

1121

.4

44

1143.970

363

.4

85

39.915

38.590

84.501

變異數分析摘要在

F

P

刀“

(,)

2

Power

28.096 0.0000.623 0.601

1.

000

29.644 0.0000.636

0.61 尋

1.000

4

.3

02 0.0040.202

0.155 0.818

:

1要用 Bonferroni adjustm叫t

ofthe

alpha J;)降低把 Type

1

error 之機事。本研究之 α 值設定。那 7' 亦即 a=0.05/3=.017

'

3 係三個故變琪,在整體 MANOVA 達到顯著水準下,以此三個故變項分別 進行 ANOVA 分析 (Cardinal,

1995

)。 (五)多鑿,事後比較 為了與其備先行研究之結果比較,加入「知覺躍動手自接一知覺 j運動障礙 J 新合成 o 從表 5rþ 得知,

Jt

F (4,68)

=20 .4的 (p<

.001)

, ω2=0.52。可解釋 52.0%之變 異量。還動自我效能蠻項中,

10

f頭配對中 6 鎖在頭著差異 (6/10 ) 。亦即除了( 期興準儷期)、(意圖期興準儲期)、(譯攝其嘉興行動期)與(行動期與維持期)外,其 餘各配對問均發現有顯著差異 (p< .001 7)。知覺運動轉嘩變項中, 10 倡舊己對中 8 個有

(8110

)。亦即除了(意幫窮與準備期)與(行動期與維持期)外,其餘各配 對間均發現在顯著差異 (p< .001 7)。但如覺運動手IJ接變項中,

10

f固配對中並無發現有

(p>

.0017) 。至於新合成之「知覺躍動手Ij益,知覺擺動障礙 J 纜瑣,從表 5 中顯示出此軒合成變項在不同運當階段間呈現,自無意圖期至準備藹,其衡聾做決定 (知覺還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均呈現與憫,亦即尚未准備好要做擺動行為改變(障 礙因素大於利益因素) ,但負分子j漸次減少之現象。另….罷,行動朗與維持期,其衡

(10)

衛生教育學報 量做決定(知覺運動利益一知覺運動障礙)之得點均呈現正值(亦即利益因素大於障 礙因素) ,且維持期大於行動期 0 多重事後比較結果, r 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 變項中 '10 個配對中 4 個有顯著差異 (4110) 。亦即除了(無意圖期與意圖期)、(無意 圖期與準備期)、(意圖期與準備期)、(意圖期與行動期)、(準備期與行動期)與(行 動期與維持期)外,其餘各配對間均發現有顯著差異 (p< .001 7)。 表 5 不同運動階段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知覺運動利益之多重事後比較 依變項 無意圖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

F

P

η2ωz 運動自我效能

M 39.2a

48.09bc 46.31ab 57.27cd 6

1.

48cd

(T

值)

SD

6.66

5

.4

3

6.96

7.37

5.30

28.0960.0000.623 0.601

知覺運動障礙

M 6

1.

66

52.87a

5

1.

48a

40.74b

40.26b

(T

值)

SD

6.32

6.23

6.25

7.74

4.29

29.6440.0000.636 0.614

*知覺運動利益

M 44.62

48.17

48.25

52

.4

3

57.77

(T

值)

SD

9.38

8.29

10.81

9.52

7.98

4.302 0.0040.202 0.155

知覺運動利益一障礙 M

-17.04ab -4.70acd -3.23bce 1

1.

69def 17.51f

(T

值)

SD

6.95

12.16

14.05

13.36

9.91

20

.4

650.0000.546 0.520

註 1 :相同字串 abc 表示不同運動階段其平均值間無顯著差異(適用於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 障礙、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

註 2:*表示知覺運動利益在不同運動階段其平均值間無發現有任何顯著差異

註 3: 使用 Bonferroni

Post Hoc Method

0α 值設定為 0.0017

(=0.017110'

10 係有 10 個配對)

另者由圖 l 可發現知覺運動利益變項中,隨著不同運動階段(由無意圖期到維持 期) ,曲線呈現上揚趨勢,雖然在無意圖期、意圖期與準備期之曲線較為平緩。另一方 面,在知覺運動障礙變項中,隨著不同運動階段(由無意圖期到維持期) ,曲線則呈現 下滑趨勢,雖然在意圖期與準備期以及在行動期與維持期之曲線較為平緩。另者,對 於新合成變項之「知覺運動利益一知覺運動障礙」之線形中,準備期雖然呈現負值但 接近 T 分數之 O 分(亦即利益因素與障礙因素衡量之下達到平衡之處)。以此準備期為 切割點,呈現行動期與維持期為正分,無意圖期與意圖期呈現負分之現象。換言之, 無意圖期與意圖期仍未準備好做運動行為之改變(障礙因素大於利益因素) ,但行動期 與維持期則認為運動之利益因素遠大於障礙因素,故呈現正分現象。至於位於切割點 之準備期,雖然仍為負分,但因為接近 O 分之關係'代表隨時準備做運動行為之改變。 觀之整條線形,由隨著不同運動階段(由無意圖期到維持期) ,曲線呈現上揚趨勢,雖 然在意圖期與準備期之曲線較為平緩。

28

(11)

雇用改變 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 以大學女生為今j

三、還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彈接及知覺選動幸自益之相關分析

動利益相關係數矩淳 週勵自我效能知覺運動譚毒是知覺擺動到益 Spearman' 日 rho 運動自我效偕 錯覺還動關離 -0 , 89 叫椒 知覺運動利益

0.50***

一0.41 輛**

***p<.OOI

由表 6 之相關碎、數矩捧得知, 我效能興知覺運動障礙之斯皮轎曼等級相關 f係菜數為罵弋.89 (p< 帳β肋O∞01竹) ,繭者閒果現高 吾駕昌曼等級相關f揉菜數為 .5叩o (p<.βO∞01υ) ,兩者問貼呈現正相關;知覺運動障礙與知覺連動利 益之斯皮爾漿等級種關係數為-.4 1 (妒 .001) ,兩者閱當果現負相關。

80

5

叭MGG

Fda-Ea "宙間 Mean 知覺運動j諱:從7 分數 制命岫 Mean 全u 緩麗動利益T 分數 ~ Me 祖 n 吉、iI含量運動手持主左派 L 障礙

-40

E 側的均j Zi副局! 現在辦那 行動如 餘的朋 圈 l 不同運動;唸段在知覺運動!擎街、知覺 i草動手IJ 主主與 決裝權衡(如覺還動利益一知覺運動璋礙)之線形囂 跨理論模式中,理論上認為自我效能會隨著無意闢期、意圈罵、單備期、行動期 以迄維持期, 1輯次增加其皂信心,或單影響茶種行為困難之掌握度也會臨之提高;知 覺科益也一樣隨著五備階段漸次增加其用知覺的採佇某撞行為之利益;持知覺障躍卻

(12)

生教育學報 會隨著五摺階段無次;成少其所知覺踩抒某種行為的障礙。西釷'幸?於與健康有麗的佇 為, í去讀此理論應有“指{臨意i蝠,其一,立體心理變項(自我效龍、知覺譚礙與知覺利 益)在不冉的階段應有所差與;其二,自我效能與知覺利益閱歷呈現正相關, 礙貝司與自我效能或女[J覺利發間應接現負相暉, ,ì軍動行爵赤復如是。根據本研究之差異 性分析結果(請譽閱眾卜眾 4 、我 5 及圖1),及相關,性分軒結果(請參閱表 6)' 持了此一理論,亦即:擺動行為改蠻階段憤式具有良好之效度。 在 7 先行研 動 本研究 依變項

刀 2

以)2 運動自我效能

.62

.60

知覺i草動障礙

.64

.61

知覺運動利論

20

.16

b: 為 Marcus, Rakow咐, et

a

l.

(1

992)

本研究與Armstrong

( 1998 )

Rakowski et al.

(1992)

動利益之 ω2 心互攻變項肉之蟬聯(彙整分析表) Armstro些g,

C

.A. 先行研究 刀恥 包)2 刀 2 (.)2

.59

.56

28

a

.37

.33

.12

b

.12

.07

.16

b

Marc啦,

Selby

et

祉. (1992) 、胡arcus, ,發琨運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與美[1覺運 ,又傾心理變嗔分量表於各研究問並非輯用, 研究對象也不筒, 度均在水準以上, 自然 o 但又拉研究之內起一致,性信度、再到信度與構念效 {堇接道U 1O~ 11 名,布在 3 「較謹慎、不敷衍憲章 j 與 ω2 較運動自 類似,是否為該分量表;有 待進一步之牽證與探究 o 一、結論 依據本研究發現, (一) 與構念效度, 身!聽參加本研究,其動機原本較強,也可能每單 ,以及研究寄給喜之約束下,自然琵紫形成一 。另者,知覺運動和益之 η2 ,其結果與Arms紋。ng

(

1998) 之研究結果 品(想當然聞之題目) ,干擾了研究結果,有

肆、結論與建議

'具有良好之內部一致性信度、再測信度 (溫動自我效能、知覺運動障礙

30

(13)

雇用改變階段模式於運動行為之研究 以大學,可俊生為侈'J 與知覺運動利論)之磕頭1 。

(二)

Marcus

&

Simkin ( 1993

)用研發之運動階段分類量表具有良好之內部一致 、再測信度與效度。 (主)跨理論模式中之改變階段模式應用到運動行為時具有良好之效嫂,可臣別 影響運動行為之心理變填(譯動自我效能、知覺i護動障礙及知覺j滾動利益)。 (四)運動日晨效能與決策權籠中之知覺運動障礙果現負相關,與知覺運動利謊 間接現正相關 G 知彎路動障礙與知覺瘟動利主主問呈現負相關。 (五)在決策權衡中,知覺運動障礙興知覺運動利益在豆豆館不同運動階段間,需 者均呈現轄,盟關係'而指據交叉於準備期,其分數略{g於平均倍。此意味著位於單備 期之研究對象雖尚未謀瑕規律連動,但即將產生行為改變。

p義

依據上議結論,提f共具體建議如 f: (一)本研究業己證實改攪階段模式具有良好之信度與效蔥,未來於鼓動型性、 社區居民力行運動行為、促進身心體壤之際,或於輔導甜案、介入社攝;草動行為改變 之鏢,可考慮導入 f 改蠻方法( process的 of

change )

J '將問題1萬案之運動階段予以釐 清歸類後,巧妙運用適合某一體藩動階段之改變方法(共十想方法) ,讓不運酷的人能 開始動起來,做讓動起來的人不會回復到不動的階段,成為故態複萌者( 1叩ser

or

relapser) 。 (二)將跨理論模式中之改變路段橫式、自我效能理論、決裝權衡等推廣介招至 各級學校,讓第一線之音 11 導工作人員(包括體育老師、儸嫂教荐者師、校韓、輔導老 師、導師等) ,以及第二線之所有教師,均能了解過動行為或其總興體康有聽之行為, 均有其不同之!晉級與階段,哇,且能針對不同階段之行為作用者,採取不同之因應策略, j兵連對行為改變之百鏢,進而達到 f 揭才施教 J 與「咨教無額」之崇高教宵理想。 (王)將跨理論橫式引進至~,話區、體院及工作場所,作路行露改變之 A重要參考 價式,以嘉馨、社攝居民、醫院持人以及所有工作場所之生產者與消贊者 o (四)以本研究鑄藍本,叮以以男大學生為對象進行額似之研究,讓將研究對象 擴大至成年,以仁,之各餾年齡層(如社遍婦女、老年人、續建中之馬人等)。 註→:是餾觀念原是 Janis 與 Mann (1977) 所創,他們認為,人們在決定是否要 採取佇寫改變峙,會先簣量這明改變對自己與他人的利弊得失;在跨彈。誰模式中,經

(14)

衛生教育 驗證後,將這個概念醫化為利品 (pros) 與代價 (cons) 或所謂的利益及障礙。個人模 最採取行為改變的利岔開障礙後,如果和j 金大於障礙,則較高可能採取行揖改變; 之,則較不易有所改變。如以運動行馬來看,從事運動的科鑫是運動後所獲得的愉快、 壓力的將解及預防痕病等;而代價則是可能會浩成運動梅害等。最後對利往及代價這 兩者的衛選結果使產生是否要採取從事講動的行為。

誌謝

感謝國科會 NSC 紗-2413 社心。3-014 計畫攜助經費,也謝謝參與本研究之 73 位直 同學,更感謝兩位審篇委員提供許多實貴意見。

參考文獻

一、中文章5份

( 1997)亟荳童裝議(l:曾訂新飯) ,台北市:五南星星蕾 c 林j@龍 (2000 )應用跨理論欖式較大學女生身體括學主客觀評價的研霓 c 大學衛生教育系博士論文(朱出按)。 郭生玉( 1998)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 衛生署 (2001 )盟人溫動習罷譚查。 二、英文部份 泊是沒)。中和市: :衛生響全蓋室 c :國立台灣舖範

Arnerican ColIeεe of Sports Medicine ( 1995) .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堅 andPrescrìption.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

Arrnstro泣巨,

c.

}丸. (1998) . Ihe Sta!!.e of cha益重ein exercise adontion and adherence: Evaluation of rneasures with self-r叩ort 品dobiective datj!.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 悶,San Diego.

Calfas. K. J. ( 1998) . Physical Activity. In 紋 Sheinfeld Gordin, and 1. Arnold (Eds.) , Health Prornotion

a輸血鎧& (pp. 185-213) . St. Louis: Mosby.

Cardinal, B. J.( 1995). The stages of exercise scale and stages of exercise behavior in fernale adults. Jour臨w

Snorts Medicine and Phvsical Fitnes言。 3~,87-92.

Cohen

,

J. ( 1988)

..s

tatistical Pow巴r Anal甘心 forthe Behavioral Scíence~ (2nd ed. ) . Hillsdale

,

NJ: Erlbaurn. Glanz

,

K.

,

Lewi草,F. M.

,

& Rirner可 B.K. ( 1997) . Health 俗的前的rand Health Educ挂ti Ol1,.SanFrancisco

,

CA:

Jossev-Bass

。reen ‘ S. 紋,Salkind

,

N. J刊&Akey

,

T. M. (2000)‘iJsing SPSS for Windows - Analyzin直在給dUnderstanding

(15)

應用改變?如划策式於i草動行為之研究一以大學女生為例一 拉茲蟲 (2nd ed 寧) • New Jersey: Prentíce-Hall Inc.

Janis, 1.. L., & Mann,仁 (1977) .12ecision Mal~ì旦起,New Y ork: Macmíllan.

Marcus,諒,仗,Selby, V. c., Nìaura 訣. S., & Rossì, J. S. (1992) . Self-efficacy and the stages of exercìse behavior change. Research Ou在rterlv for 包xerciseand Soort. 6

.1. (

1 ) ,60-66.

Marc肘, 8.H. , f克揖kwosl口,W., & Rossi, J.S. ( 1992). Assessing motìvational readíness and decision酬makingfor

exercise. Health Psvcholo!Zv 叭, 257-26 1.

Marcus‘ B. 悅, &Simkí衍. L. R. ( 1993 ) . The stages of exercÎse behavior. ηle JolJmal of Snorts Medícine and

phvsical Fitness‘ 3

.1. (

1 ) , 83-88

Prochaska、1.

0.

, & DiClemen仗,c. c. (1982)τranstheoretical therapy: Towa叫 amore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 .esvchother益。vτneorvResearch and Practice 12, 27谷-288.

Sallis, J.卡, &Owe口,Nevi\le ( 1999 )“Phvsical Activitv & 8ehavioral Medicìn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nc.

S車11 惚,J. F., Hovell, M. 卡,Hofstetter, W. L., Faucher, P., Elder, J. P., 81anchar祉, J. ,Caspersen, C. J., PowelJ,

K. E., & Christenson, G.M. (1989) . A multiv挂riatestudy of determínants of vigorous exercíse in a community

sample.

.e

reventive Medicine‘時, 20-34.

Sallis, 1. F., Hovell, M.F., Hofstetter, C. R., & 8arrington, E. (1992b) . Explanation of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two years of using socialle敏ni時 variables.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

:1,

25-32.

Sallís, J. F., Hovll, M. 衍,& Hofstetter, C. 訣. (1 會92a) . Predictors of adoptíon and maintenance of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in men and women.

.e

reventive Medícin巳針, 237-25 1.

Sal 恥,1. F., Pinsikí, R. E去,Grossman, R. M可 h般認on,T. L., & Nader, P. R. (1988) ‘甘ledevelopment of

self-efficacy scal 的 forhealth-related diet and exercise behaviors. Health Education and Research. :1, 283雌292‘

Tabachnick, B.G. & Fídell, L.S. ( 1996) .1J~ím! Multív在riateStatistic:ï (3rd ed.) . NY: HarperCollins CoJlege Publìsher Inc.

Will的,1. 跤,& Campbell,

L

F.( 1992)εxercise Psvcholo草Y,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90/08/20 f~t高 90/09/26 修正

(16)

衛生教育學報

Application of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 1 to

exercise behavior among college female students

Shiuh-Long Lin

,

Chang-Ming L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and utility of the Stage of Change

Mode

l.

A self-develop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scale

,

perceived barriers to exercise scale

,

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scale

,

with Exercise Stage

instrument created by Marcus

&

Simkin were used to this research. 73 female col1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n this study have excellent intemal consistency (Conbach'

sα=.87-.89)

,

test-retest reliability (Spearman's rho=.77-.90) and construct validity. The Exercise Stage

Instrument also has excellent intemal consistency (K-R 20=.84)

,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The Kappa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81) . Meanwhile,

the validity of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l was verified.

Signi日cant

differences were revealed in three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

perceived barriers to exercise

,

and 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 (Pillai'sTrace= .793

,

F (12

,

204) =6.106

,

p< .001

,

multivariate

η2

= .264) .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l can be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health behavior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Stages of Change Mode 1. se

1f

effi cacy for exerci se. percei ved barri ers

to exercise. 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decisional balanc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employers generally perceived all aspects were of above average importance, with Management Skills receiving the lowest score of 3.75 and

Applicants are therefore advised to exercise extreme care in selecting premises for school use, as the presence of unauthorized building works, such as unauthorized sub-division of

• Most children with heart diseases can enjoy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its research foundation, added with dimension of perceived value as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tourists’ multi-phase recreation experience of railway tourism,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dimensions, including customers’ involvement, perceived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requency and lifting/lowering heights on the maximal acceptable weight of handling (MAWH) and perceived exertion when wearing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