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Copied!
2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

策略規劃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中華民國

106 年 12 月

(2)

(國科會GRB 編號) PG10601-0661 106301070000G007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

策略規劃

受 委 託 者 : 臺灣建築學會

研究主持人 : 鄭政利

協同主持人 : 孫振義、廖婉茹

研 究 助 理 : 黃泰源、黃耀慶、溫靖儒

研 究 期 程 : 中華民國 106 年 1 月至 106 年 12 月

研 究 經 費 : 新臺幣 110 萬 8,000 元

內 政 部 建 築 研 究 所 委 託 研 究 報 告

中華民國

106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3)

目次 I

目次 

目次 ... 1 圖次 ... III 表次 ... V 摘要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和計畫執行成果彙整 ... 7 第一節 國內外智慧城市推動與成果 ... 7 第二節 低碳城市與零能源建築彙整 ... 33 第三節 專家座談會議召開與國際會議之成果說明 ... 155 第四節 WGBC 會員國對於各議題目標或政策 ... 164 第五節 發展策略分析 ... 181 第六節 未來研究課題重點彙整 ... 191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 ... 201 第一節 結論 ... 201 第二節 建議 ... 204 附錄一、經濟部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具體行政計畫 ... 205 附錄二、國際會議發展趨勢彙整 ... 235 附錄三、專家諮詢座談會議記錄 ... 251 參考文獻 ... 257

(4)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5)

圖次 III

圖次

2- 1.智慧城市三大核心與重要應用面向 ... 9 2- 2. SuBET 評比概念示意圖 ... 17 2- 3.Boyd Cohe 的智慧城市輪 ... 18 2- 4.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 21 2- 5.斯德哥爾摩皇家海港發展藍 ... 37 2- 6.真空式垃圾收集系統 ... 39 2- 7 轉型與開發中的皇家港 ... 40 2- 8. Hammarby 生態社區鳥瞰圖 ... 41 2- 9.無聲輕軌列車亭 ... 42 2- 10.Hammarby Sjöstad 的街道與建築 ... 43 2- 11. Hammarby Model... 43 2- 12. 生態社區建築與兒童遊戲場所 ... 44 2- 13.哥本哈根港口意象 ... 46 2- 14 Ørestad 地區位置圖 ... 47 2- 15 Ørestad 城區規劃示意圖 ... 47 2- 16 未來城區的空間規劃及建築 3D 圖 ... 48 2- 17.運河之城的街景 ... 49 2- 18. 未來城裡的城市建築 ... 49 2- 19. 城市裡的住宅區和商業區與校區 ... 50 2- 20. Masdar City... 51 2- 21. 未來願景圖 ... 52 2- 22.城市規劃與建築手法 ... 53 2- 23 . PRT system ... 54 2- 24.巴塞隆納智慧城市發展階段示意圖 ... 55 2- 25.巴塞隆納智慧城市框架圖 ... 56 2- 26.巴塞隆納-墓園與太陽能板的結合 ... 57 2- 27.人行道上的智能垃圾桶 ... 58 2- 28. 智慧城市四大特點 ... 59 2- 29. 智慧城市校園計畫 ... 60 2- 30. 經濟部能源局全程計畫研究內容 ... 84 

(6)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IV 圖2- 31.「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說明圖 ... 90 2- 32. 聯合國永續發展 17 項(Goals)目標 ... 100 2- 33. 國際研討會分佈圖 ... 117 2- 34.國際關於建築與建築材料的文獻相關研究趨勢連接 ... 127 2- 35.實現淨零能源建築的概念和策略 ... 133 2- 36.符合 EN 標準的能源水平 ... 134 2- 37.近 50 年熱舒適性指標之演變 ... 136 2- 38.美國 2030 挑戰計劃 ... 140 2- 39. 歐盟對 nZEB 規範 ... 141 2- 40. 日本淨零耗能住宅與建築時程規劃 ... 144 2- 41. 各國對 nZEB 定義及方針概述 ... 145 2- 42.依據總建築面積世界擁有綠建築國家排名 ... 147 2- 43.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之召開過程紀錄 ... 156 2- 44.第三次專家諮詢會議之召開過程紀錄 ... 157 2- 45.第四次專家諮詢會議之召開過程紀錄 ... 158 2- 46.大會會場與會議舉行現況 ... 161 2- 47.會議舉行現況 ... 161  圖 2-48.大會專題演講 ... 162  圖 2-49.研究團隊參與大會紀錄 ... 162 2-50. 廠商展覽會場紀錄 ... 162 2-51. 廠商展覽會場紀錄 ... 162 2- 52. 論文海報展示 ... 162 2- 53.會議現場及休息時間之互相交流 ... 162 2- 54.研究團隊參與大會紀錄 ... 162 2- 55.研究團隊參與大會紀錄 ... 162 2- 56.零碳建築外觀照片 ... 163 2- 57.當前 WGBC 會員國分佈圖 ... 164 2- 58.當前 WGBC 各區域網絡分佈圖 ... 164 2- 59. 未來研究課題發展主軸 ... 199 

(7)

表次 V

表次

2- 1.智慧城市推動政策 ... 10 2- 2.國際智慧城市評比機制表 ... 12 2- 3.歐洲智慧城市指標評比表 ... 13 2- 4.歐洲綠色城市指標 ... 14 2- 5.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 ... 21 2- 6.EEWH 評估指標內容 ... 24 2- 7.台灣綠建築政策推動方案 ... 25 2- 8.國外綠建築評估系統彙整 ... 26 2- 9.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7 大指標 ... 31 2-10.各城市對低碳城市目標與行動方案彙整 ... 34 2-11.與低碳城市相似的概念 ... 35 2- 12 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項目 ... 62 2- 13.永續智慧社區規劃建置之項目 ... 66 2- 14.內政部中程施政計畫項目 ... 68 2-15. 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項目 ... 70 2- 16. 智慧化環境科技發展推廣計畫個案計畫項目 ... 72  表 2-17.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中程個案計畫項目 ... 73  表 2-18.建築資訊整合分享與應用研發推廣計畫中程個案計畫項目 ... 74  表 2-19.智慧城市及綠建築相關研究課題彙整項目 ... 75 2-20. 經濟部能源局歷年研究項目 ... 84 2-21.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項目 ... 88 2-22. 軌道建設主軸計畫項目 ... 91 2-23. 水環境建設主軸計畫項目 ... 92 2-24. 綠能建設主軸計畫項目 ... 95 2-25. 數位建設主軸計畫項目 ... 96 2-26. 城鄉建設主軸計畫項目 ... 98 2-27. 聯合國永續發展細項目標 ... 100 2-28. CLIMA 2013 研討會主要議題 ... 114 2-29. 亞洲 nZEB 常用節能技術彙整 ... 115 2-30. 各國際研討會資訊清單 ... 118 

(8)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VI 表2- 31 已發表文獻採用 GBTs 標識的 DF 列表 ... 124 2- 32. GBT 技術的潛在策略 ... 126 2- 33.再生能源來源的結構層次 ... 153 2- 34.各分組論文發表議題 ... 159 2- 35. WGBC 會員國對於各議題與本計畫相關項目 ... 165 2- 36.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 SWOT 分析 ... 181  核心議題一 ... 205  核心議題二 ... 217  核心議題三 ... 228  國際會議彙整表 ... 235 

(9)

摘要 VII

摘要 

關鍵詞:永續發展、智慧城市、綠建築、節能、低碳 一、研究緣起 隨著《京都議定書》將於2020 年到期,在 2015 年巴黎氣候會議中,已經約 有 180 個國家提交了各國在溫室氣體減排上的自主方案,各國通過新的聯合國 氣候協議草案,主要內容包括針對減緩氣候變化、增加發展中國家相關預算等 議題。這些國際性的政策均顯示了地球環境保護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要 務。近年來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已經成為政府施政重要政策,台灣地區 對於低碳社會與永續發展理念的追求,從政府到民間已經形成明確共識,政府 相關政策、民間機構技術研發不遺餘力。因應國家「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 與社區推動方案」之推動需要,內政部建築研究持續推動「綠建築與永續環境」、 「永續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計畫,帶動國內之建築規劃設計與工法材料之課 題研究發展,提升建築技術與國人生活品質,然而,以上計畫即將在明年屆 滿,為了持續其成效並發揚光大,必須於今年研擬最新方針,以提出更前瞻之 計畫,並檢視方案推動成效,整合科技研發成果滾動檢討永續智慧城市相關政 策措施。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計畫關於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之擬議工作,將承接過去智慧 綠建築與永續環境科技計畫,就各研究領域,敷地生態環境、建築節能科技、 建築減廢科技、室內環境品質、生態城市推動、綠色評估系統、國際接軌等課 題,統整為本次計畫以「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的目標來研擬新 主軸。除了蒐研國內外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相關之資訊與發展趨勢,也 掌握近年來國際研討會研究課題及發展趨勢,包含永續、智慧、城市、綠建 築、低碳等相關課題進行了解及彙整,同時研究團隊亦往 WSBE2017 國際會議 進行資料蒐集,掌握國際發展趨勢,以及 WGBC 會員國對於各議題之目標或政

(10)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VIII 策,彙整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永續相關研討會之議題與方向。而有關本研究之 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蒐集、田野調查與統計分析,並廣邀國內外研究學者召開 共四次諮詢座談會,徵詢各方情報資訊,彙整永續城市與綠建築發展方向,對 於未來研究課題與方向同時導入SWOT 分析,提供決策與判斷之依據與參考。 三、重要發現 運用 SWOT 分析法,分析建築研究所在執行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相關環 境科技計畫時,內在條件優勢與劣勢,並且透過四場專家座談會議舉辦,邀請 各領域之綠建築學者專家卓越見解,研擬未來十二個重要研究課題領域,包含 節能減碳技術與建築碳足跡制度、建築能源標示制度與評估系統、近零耗能建 築技術、室內環境品質及健康環境技術、綠建材環境效益評估與綠建材推廣應 用、可回復設計及材料護照建置、敷地計畫與基地保水技術、水資源利用與建 築節水規劃技術、生態城市綠建築科技知識系統與生活應用推廣、都市計畫區 微氣候資料庫與預測模式建立、建築資訊系統(BIM)運用、智慧治理與物業管理 等研究課題建議。並根據上述研究課題歸類,擬定「建築節能減碳與室內環境科 技」、「循環建築工法與材料技術研發」、「綠建築宣傳推廣」、「永續城市環 境科技」未來四年研究課題發展主軸。 四、主要建議事項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針對「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草案) 之研擬、提供未來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長期研究計畫課題參考方向,以利參考 檢核未來執行績效、研提未來發展議題新方針與前瞻之計畫課題。並提出下列 具體建議。 建議一 立即可行之建議—持續滾動檢討既有研發成果,研提未來發展議題方針。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無 1. 持續邀請各領域之綠建築學者專家卓越見解。

(11)

摘要 IX 2. 彙整未來四年可行之研究課題議案,提出完善之「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 展策略規劃」(草案)以及研究時程計畫。 建議二 中長期性建議—參與國際活動並舉辦國際會議,掌握國際永續發展主流趨勢。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無 彙整全球各國最新節能減碳政策、低碳社區及零碳建築案例及研究議題, 掌握最新國際永續綠建築技術發展趨勢,以利後續研擬「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 發展策略規劃」(草案),及未來相關研究重點工作項目與中長期研究計畫課題 參考方向。

(12)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X

ABSTRACT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mart city,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low carbon With the "Kyoto Protocol" will due to expire in 2020, around 180 countries have submitted their own national program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reductions in the 2015 Paris Climate Conference. Many countries adopted the new draft UN climate agreement,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creasing the relevant budge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other issues. All these international polic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ssu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Earth's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prior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and green building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vernment policy. In pursuit of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soci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aiwan,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private sector, a clear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that government-related policies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ector spared no effort in response to the promotion needs of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Smart City - Wisdom Green Building and Community Promotion Program".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Building Research continued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s of "green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green building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domestic planning and design materials,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the above plan is about to expire next year. In order to continue its success and flourish,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up an updated policy this year so as to put forward a more forward-looking plan, and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grams to promot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rolling review of sustainable smart city policies and measures.

The proposed work on sustainable smart city and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will undertake the past wisdom green building and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including the laying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ilding energy-saving

(13)

摘要

XI

technology, building waste reduction technology,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eco-city promotion, green assessment system,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other topics, develop a new spindle with the goal of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Smart City and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researching information and trend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research topic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seminars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sustainability, wisdom, city, green building, low-carbon and other related topics to understand and re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team also gathered information from WSBE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o grasp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and WGBC's goals or policies on various topics. The topics and direction of the Symposium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re mainly literature collec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vit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to hold a total of four consultation forums to solicit information from all parties, comple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green building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and directions into the SWOT analysis,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and judgment.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rit and demerit of th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in implement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related to perpetual smart cities and green buildings. Through four expert forums held to invite experts in various fields of green architecture excellenc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field of the next twelve major research topics, including energy-saving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carbon footprint system, building energy labeling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near-zero energy building technology,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technology,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design and materials can be recycled Construction of passport, land preparation plan and base water retention technology,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building water saving planning technology, eco-city green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14)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XII

system and life application promotion, urban planning area microclimate database and forecasting model establishment, building information system ( BIM) use, wisdom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research topics such as proposal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topics, we will draw up the development theme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inclu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and Indoo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Technology", "Green Building Promotion and Promotion" and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

In this study, the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 Smart City and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draft)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direction for medium and long-term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Institute for Interior Architecture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erformance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a new policy and forward-looking program topic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two specific suggestions, divided into immediately suggestions and long-term recommendations.

1. Immediately suggestions :

We will work out the feasibility study proposals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put forward the draft "Sustainable Smart City and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 (draft) and study the time-plan project.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the search of relevant agencies, The latest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policy, low-carbon communities and zero carbon construction cases and research topics, master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trends.

2. Long-term recommendations - Review of the system of inspection and promotion of private inspection system :

We will continue to invite outstanding insights from green building experts in various fields and continue to compile the latest research upda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facilitate the follow-up study on the draft Strategic Pla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15)

摘要

XIII

and Green Buildings (draft)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projects Medium and long-term research project reference direction.

(16)
(17)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由於人類對於環境持續的過度開發使用,造成地球氣候及生態調 節失衡,大量石化燃料的消耗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急速增加,人類的經濟活動 對大自然的破壞與衝擊遠超過環境負載能力,導致地球環境持續升溫的溫暖化 現象,以及氣候變遷造成自然災害極端暴烈等異常現象。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 顯示,台灣地區過去十年的氣溫,是百年來最高的十年,台灣年平均溫度上升 1 至 1.39 度 ,因此,如何確保人類與地球環境永續發展,正是 21 世紀人類所 面對的共同課題。 民國 85 年行政院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來,因應全球環境保護的發展 趨勢,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多次揭示了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將具體理念方案納 入國家重要政策來推動。多年來「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政策」已經成為國家施 政重點,以及重要發展計畫之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因應國家節能減碳行動方 案,從民國96 年度到 103 年度執行的智慧建築與綠建築與永續環境科技計畫持 續多年期計畫,成效及立意極佳,對於落實國家節能減碳重大政策、推動綠建 築理念,以及提昇國內建築相關研究品質,做出重要且具體之貢獻。1999 年內 政部建築研究所為了積極推動綠建築政策,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並將多年 來的永續科技計畫綠建築相關研究成果,彙集編撰「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作為標章制度評估審議的依據。同時也建立「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彙編「智 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在永續科技計畫持續累積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定期 修訂更新手冊內容與版本,以因應時代的進步與社會需求。綠建築指標從原來 的七大指標,進化為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九項指標,2012 年更在原有基礎 下,進一步發展為五大家族評估系統,包括基本型、社區類、住宿類、廠房類 及舊建築改善類。國家政策目標也從綠建築邁入生態社區、生態城市。永續環 境節能減碳政策,也逐漸朝向低碳家園、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發展。以上均為 前期科技計畫累積之成果與貢獻,成績斐然效益卓著。

(18)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2 隨著《京都議定書》將於2020 年到期,在 2016 年巴黎氣候會議中,已經約 有 180 個國家提交了各國在溫室氣體減排上的自主方案,各國通過新的聯合國 氣候協議草案,主要內容包括針對減緩氣候變化、增加發展中國家相關預算等 議題。這些國際性的政策均顯示了地球環境保護的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要 務。近年來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已經成為政府施政重要政策,台灣地區 對於低碳社會與永續發展理念的追求,從政府到民間已經形成明確共識,政府 相關政策、民間機構技術研發不遺餘力。因應國家「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 與社區推動方案」之推動需要,必須持續推動「智慧綠建築與永續環境」、「永 續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計畫,來帶動國內之建築規劃設計與工法材料之課題 研究發展,提升建築技術與國人生活品質,並檢視方案推動成效,整合科技研 發成果滾動檢討永續智慧城市相關政策措施。

(19)

第一章 緒論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因應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政府部門帶領民間企業參與建造永續智慧城 市與綠色建築,推行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的概念,藉由課題研究與政策推 動達成承先啓後的功能,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過去執行的智慧建築與綠建築永續 環境科技計畫成績斐然,帶動國內之永續智慧城市與建築規劃設計、建築工法 材料之課題研究發展,提升國內建築技術與國人生活品質。本研究擬廣泛蒐集 國內外最新之建築相關研究課題趨勢,透過學者專家諮詢會議,並探訪建築實 務業界實質問題,彙整歸納後,據以制訂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本 研究將針對「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之課題方向進行研析,研究 目的包括: 一、 蒐研國內外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相關之資訊與發展趨勢,參與國 際重要活動會議,彙整全球氣候變遷與國際永續相關研討會之議題與方 向。 二、 檢視「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政策措施與綠建築節 能減碳科技計畫成果,滾動式檢討既有計畫成果配合政策推動之成效與對 社會環境之影響。 三、 研析國內推行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政策發展與執行措施的障礙及挑 戰,包括永續環境、創新科技、生態社區以及高性能建築技術等面向,提 出未來政策滾動調整方向與科技研發整合策略。

(20)

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永續智慧城市的發展關連國家政策之擬定,以及相關施政方針之執行策 略,應該維持並配合其一貫性與持續之國家政策綱領與原則。配合行政院核定 之「黃金十年國家願景」計畫,以及智慧綠建築與綠能減碳施政主軸之標竿計 畫,並以國發會之「2020 創意台灣政策白皮書」所規劃之「智慧國土」構面, 繼續推動智慧化相關城市創新實證示範計畫,落實完成網路智慧新台灣之政策 目標,是永續智慧城市既定之發展原則。在國家重點政策與相關資源的投入 下,近年來各地方建設與相關公共工程規劃,以及城鄉社區發展計畫,已經累 積相當之永續智慧城市與社區案例。104 年開始推動之永續智慧社區實證場域 補助計畫,以有限之經費資源,結合中央與地方已經投入之相關努力與成果, 進一步深化落實驗證,已經有相當之經驗與績效累積,中央所屬機關部會與各 地方政府挹注之實證案例,政策效益也逐漸呈現。相關既有永續智慧城市政策 執行成果,迫切需要整合檢討,重新彙整修訂必要之執行方針與發展策略。本 計劃除了檢討過去智慧綠建築相關科技計畫成果,也擬從過去遴選執行中之永 續智慧社區實證場域,滾動式檢討發展策略與釐清關鍵技術瓶頸課題,同時研 提有助於修訂推動策略及相關法制計畫建議。本計劃將針對中央及地方政府過 去之投入資源,以及執行成效進行實證調查,掌握政策實施之關鍵課題與發展 策略之優先順位。透過實證場域之檢討與落實,同時建立永續智慧城市典範標 竿,做為未來發展之學習示範基地,將可大幅提昇政策落實效率。 本計畫關於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之擬議工作,將承接過去智慧 綠建築與永續環境科技計畫,就各研究領域,敷地生態環境、建築節能科技、 建築減廢科技、室內環境品質、生態城市推動、綠色評估系統、國際接軌等課 題,統整為本次計畫以「永續智慧城市與綠建築發展策略規劃」的目標來研擬新 主軸。而有關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蒐集、田野調查與統計分析,對於 未來研究課題與方向同時導入 SWOT 分析,提供決策與判斷之依據與參考。本計 劃主要工作內容,茲簡要分述如下。

(21)

第一章 緒論 5 一、蒐集國內外最新永續智慧城市與節能減碳綠建築環境的研究議題與方向, 追蹤有關永續智慧綠建築國際會議之主題潮流與發展趨勢。 二、彙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有關永續智慧綠建築相關之既有課題與成果,分類 解析課題績效與影響效益。 三、廣邀國內外研究學者召開諮詢座談會,徵詢各方情報資訊,彙整永續城市 與綠建築發展方向,尋求研究方向建議。 四、進行優勢、劣勢、威脅與機會交叉 SWOT 分析,研擬關鍵性評估指標與基準 要項,作為既有研究成果與未來研究課題預期成效之評估依據。

(22)
(23)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和計畫執行成果彙整

第一節 國內外智慧城市推動與成果

壹、台灣智慧城市政策推動與策略

「綠建築」是將永續環保概念融入建築設計,使建築物在整體生命週期中, 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維護到廢棄拆除的過程,均達到省能源、省資源、 低污染及低廢棄物之目標。根據我國綠建築評估系統顯示,「綠建築」亦即具生 態、節能、減廢、健康之建築物。在國際上,綠建築概念從1970 年代兩次石油 危機開始萌芽,迄今30 餘年,經各國積極投入研究發展,業已研訂完成綠建築 評估系統20 餘種,強調節能環保之永續發展設計理念刻已席捲全球,國際間已

成立「世界綠建築協會」 (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 [WGBC])及「永續建 築環境國際促進組織」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IISBE])兩大綠建築國際組織,我國於 94 年加入「世界綠建築協會」成為會員 國,並取得理事國席次。 我國於86 年即進行綠建築科技技術研究,並於88 年開始,賡續訂定台灣亞 熱帶氣候區專屬綠建築評估系統、建立綠建築標章制度、實施「綠建築推動方 案」及「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建立綠建材標章制度、完成綠建築法制化 並分階段實施,政策措施規劃完備。截至101 年 12 月底止,累計已評定通過綠 建築案例 3,684 案,透過其節能、節水設計水準之提升,預估每年可省電 10.78 億度,省水4,799 萬噸,合計減少 CO2 排放量約為 72.5 萬噸,約等於 4.87 萬公 頃人造林所吸收的CO2 量,每年節省之水電費約達 30.8 億元,成果豐碩。另我 國自 94 年開始,依據行政院2005 與 2006 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SRB)決議, 推動智慧化居住空間產業發展政策及概念。而所謂「智慧化居住空間」,係指在 建築物內導入永續環保與智慧化相關產業技術,建構機械感知、及滿足使用者 需求之建築空間。其目的在創造安全健康、便利舒適、及節能永續的工作及生 活環境。

(24)

8 鑑於我國推動綠建築政策行之有年,除完成綠建築法制化,累積節能節 水、生態環保績效顯著外,如今更進一步邁入生態城市政策的階段。而政府積 極推動之智慧化居住空間、智慧台灣等計畫,藉由導入智慧化 ICT 系統及設備 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機械感知之智慧化功能。因此,為使我國推動之綠 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並考量結合綠建築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兩者間之交集部 分,進一步提升綠建築效益及 ICT 產業優勢,實有賴推動綠建築與 ICT 產業結 合之新興建築產業—「智慧綠建築」方能達成此一目的。因此,「智慧綠建築」 當是結合 ICT 產業之綠建築。亦即:「以建築物為載體,導入綠建築設計與智 慧型高科技技術、材料及產品之應用,使建築物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 減碳又環保」。 近年來各國政府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高齡少子化問題,同時因 ICT 科技發展,智慧網路、雲端技術與物連網之應用,紛紛提出智慧建築、綠 建築、永續智慧社區及智慧城市等創新規劃理念與對策議題。我國政府亦於民 國 90 年開始將綠建築納入發展重點,行政院於 90 年核定實施「綠建築推動方 案」,其後於97 年擴大實施「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而後行政院更於 99 年12 月核定實施「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並由內政部與經濟部共同推動。推 動方案自99 年執行迄今,在相關部會及民間業界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均順利 推動中,其中多項工作並超越原訂成效, 102 年之績效並獲行政院評選為優 等,成效頗獲各界肯定。 另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99 年核定之「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及 101 年 行政院核定之「黃金十年國家願景」102-105 年計畫,均將推動智慧綠建築列為 綠能減碳施政主軸之標竿型計畫,顯示推動智慧綠建築不僅為建築發展同時亦 為國家整體發展之重要工作。 此外,為使政府施政更具前瞻性,院長指示國發 會研訂「網路智慧新台灣政策白皮書」,做為未來政府推動相關政策及網路世代 全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指導原則。本政策白皮書將涵蓋「基礎環境」、「透明治 理」、「智慧生活」、「網路經濟」、「智慧國土」等5 大構面,而本「永續智 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亦將配合「智慧國土」構面進行與智慧

(25)

9 化相關之城市創新實證示範計畫,以由點擴展到面的方式結合本政策,支持推 動完成網路智慧新台灣之政策目標。 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即將於 104 年屆滿,為延續並擴大其相關成果,本計 畫以上開方案為基礎,除延續發展智慧綠建築外,並考慮我國整體環境發展及 遵循行政院當前智慧城市之重點政策,以提升人民福祉、環境永續發展及創造 資通科技(ICT)產業新出路,同時發展國際市場,以『智慧生活創造者』作為台 灣國際市場的新品牌,達成智慧生活產業化為目標;另並規劃以城市、智慧臺 灣為中長程發展目標,運用智慧創新技術,建立對城市治理及其他智慧應用領 域,從機械即時偵測覺知變異、進而進行資訊分析反應城市動態形勢,而後能 整合做出調適療癒之智慧決定與回應能力,提供我國政府與業界未來在自然與 社會環境變遷之挑戰下,具備更符合民眾需求之公共服務與治理能力,以更有 效回應如醫療照護、交通、教育、永續環境等各項課題。 本計畫推動初期將先盤點智慧城市相關建設資源與成果,納入國家地理資 訊系統(NGIS),並以空間整合,從城市及離島偏鄉中之較小規模地區著手, 選擇適當之區域或社區進行示範實證,將各部門全面向之資源,整合納入集中 示範,再結合中央及部會及地方政府與民間業界,共同推動以民眾需求為出發 點的幸福永續生活環境,並建立永續之經營模式,以促進環境永續發展、建立 幸福有感之生活環境及藉由實證場域之驗證,讓國內業界得以發揮整合實力, 作為未來整廠輸出之基礎,達到環境、民眾與業界三贏之目標。 圖 2‐ 1.智慧城市三大核心與重要應用面向 (資料來源: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26)

10 表 2‐ 1. 智慧城市推動政策 政策 期程 推動策略 智慧綠建築推動 方案 民國99-104 年 1. 進行創新技術研發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2. 健全法制規範以消弭產業發展限制 3. 培訓專業人才以滿足產業發展所需 4. 辦理示範應用推廣以帶動產業發展 永續智慧城市 -智慧綠建築與社 區推動方案 民國105-108 年 1. 提升智慧綠色科技應用創新技術研發競 爭力 2. 健全法制及技術規範消弭發展限制 3. 培養跨領域人才及建構產學研發展平台 4. 推動永續智慧社區創新實證示範計畫 5. 宣導推廣與拓展產業國際化 6. 提升智慧綠色科技應用創新技術研發競 爭力 7. 健全法制及技術規範消弭發展限制 8. 培養跨領域人才及建構產學研發展平台 9. 推動普及智慧綠建築 10. 展示推廣與拓展產業國際化 (資料來源: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 為了使臺灣的智慧建築規劃設計有明確的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民國 92 年就已經發展了智慧建築評估系統,符合該系統所設訂各項基準的新建建築 物,可申請頒發「智慧建築標章證書」。 智慧建築標章制度在設計上包括了針對完工建築物頒發之「智慧建築標 章」、以及針對規劃設計完成以書圖評定方式通過的「候選智慧建築證書」兩項, 主要是希望藉由候選證書的評定,提供建築物設計方案評估並調整不適當設計 的機會,減少建築物開工後修改必須耗費更大成本之可能。 智慧建築標章評估內容在民國92 年訂定之「智慧建築標章評估手冊 2003 年 版」,以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設備節能、綜合佈線、系統整合及設 施管理七項指標作為評估內容。隨後於100 年修訂訂定「智慧建築標章解說與評 估手冊2011 年版」,將原始之七項評估指標擴充為八項,增設「貼心便利」指 標及將原「設備節能」更名為「節能管理」指標,並參考綠建築之作法,將智慧 建築標章分為五等級,分別為: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由於

(27)

11 「智慧建築標章解說與評估手冊2011 年版」內容較為繁雜,且智慧相關技術進 步快速,同時國內法令如無障礙環境等相關規定均有大幅修訂,為加強推動普 及智慧建築並與時代密切接軌,於105 年訂定「智慧建築評估手冊 2016 年版」, 主要將分級方式由指標數改為總分制、調整指標項目、簡化評估內容、鼓勵智 慧創新、明確說明各評估項目應檢附之圖說文件與鼓勵項目之計分標準等。 要通過評定取得「智慧建築標章」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須依照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2016 年版智慧建築評估手冊」評估內容進行評定。評估內容依其 性質分為八項指標,分別為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 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各評估指標內之評估項目,分成基本 規定與鼓勵項目兩種:基本規定為智慧建築之門檻,各項目均不計分,符合所 有基本規定之要求者為合格級,至於鼓勵項目總分為 200 分。推行至 105 年 8 月底止,國內已有165 件智慧建築標章或候選智慧建築證書。

(28)

12

貳、國際智慧城市推動及評比機制彙整

在過去十幾年中,智慧城市各式的方案可用性迅速增長。因此,每個城市 都有其獨特的技術解決方案使其變得更具智慧。城市的「智慧」是在「問題」發 生時可以迅速處理,甚至在問題產生前就加以預防。現今的挑戰主要是有效地 實施適當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關注於新技術之開發。智慧城市不能通過拼湊 的方法來開發,應逐步採用漸進的方式達到改進的目地(IEC,2014)。而各國智慧 城市評比機制主要如下表: 表2- 2.國際智慧城市評比機制表 評比內容 起始時間 創始地 評比發起機構 歐 洲 智 慧 城 市 指 標 European Smart City Index

2007

奧地利/斯 洛維尼亞/

荷蘭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Ljubljana, Delft Unveristy of Technology

歐 洲 綠 色 城 市 指 標 European Green City Index

2009 英國 Simens, Economist Intelligent Unit 永續居住環境工具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Tool, SuBET 2009 英國 HILSON MORAN,University of

Dundee, Unveristy of Reading

ICF 智慧城市獎

Intelligent Community Awards

1985 美國 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

WTA OCED 美好生活指數

Your Better Life Index 2011 美國

Organization for Ec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未來政府獎

FutureGov Awards 2007 新加坡 FutureGov

亞太未來城市

Asia-Pacific Cites of the Future

2007 英國 fDi Intelligence

(29)

13

以下僅列舉與永續、智慧城市較為相關且較為著名的評比機制介紹: 一、歐洲智慧城市指標 (European Smart City Index)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ia)區域科學中心 與斯洛維尼亞盧比安納大學(University of Ljubljana, Slovenia)地理系以及荷蘭台 夫特科技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建築都市移動研究院合 作的三個研究單位所組成。評比主要著重於中型城市(但中型城市無專門定 義)。中型城市條件: (1)人口數在 10-50 萬 (2)城市內必須至少有一所大學 (3)通勤於郊區的人口數必須小於 50 萬 這些城市必須被含括在城市審計(Urban Audit)的資料庫內 表2- 3.歐洲智慧城市指標評比表 評比面向 評比內容 對應 智慧經濟 (Smart Economy) 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經濟印 象與特徵、生產力、勞動市場之 彈性、跨國市場之產業連結與整 合、產業轉型能力 城市競爭力 智慧市民 (Smart People) 市民的素質、終身學習的程度、 社會與族群的多元性、靈活度、 創造力、世界觀、思想開放性、 市民參與公共生活之情形 社會人力資本 智慧治理 (Smart Governance) 市民參與公共決策情形、政府提 供公共和社會服務情形、政府的 行政功能與透明度、政策策略與 願景 民眾參與 智慧行動 (Samrt Mobility) 地方與國際城市之可及性、資訊 和通訊科技基礎建設水準、永續 創新與安全的交通系統 交通和資訊通訊 科技 智慧環境 (Smart Environment) 自然條件的吸引力、環境汙染情 形、環境保護、資源永續管理 自然資源 智慧生活 (Smart Living) 文化設施、健康條件、個人安全、 住宅品質、教育設施、觀光吸引 力和社會凝聚力 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資訊科技策進會,智慧城市導入參考手冊,2013)

(30)

14 二、歐洲綠色城市指標

歐洲綠色城市指標為 Simens 委託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開發出的一套指標系統,用以進行綠色城市表現或其在面臨環境挑戰上的 調查。此套指標是由一群獨立的國際都市永續專家進行挑選,提供給受調查的 30 個城市重要的洞悉與見解。在每個分類比較他們與其他城市的整體表現,使 其對綠色城市有更深的了解及進而提升決策的能力。 依不同區域所需擬定八大類別共約 30 項指標,涵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能 源、建築、土地使用、交通、水資源 和衛生設施、廢棄物管理、空氣品質和環 境治理等面向。約有一半的指標 是以官方公開的數據為基礎,如:人均 CO2 排放量、人均用水量、廢棄物 回收利用率、空氣污染物濃度等。此外,綠色城 市指標也包含了對城市環境政策的定性評估,例如:永續城市的宣言、提升再 生能源使用比例之策略、降低交通擁塞策略、CO2 減量策略等。以定量、定性 兩種類型之指標來評估城市目前的環保永續程度,及城市推動永續低碳的企圖 心。 為進行跨國比較,並替每個城市建構一個總評分機制,評比的第一步必須 對量化指標進行標準化(0-10 分)。標準化過程是利用國際或歐洲指令作為基 準。每個指標有不同的基準,例如,「廢棄物回收」這項指標以歐盟2020 年所 訂定的要 50%廢棄物須備回收作為上基準(Upper benchmark),達到此標準或超 過的城市即給予10 分,其餘城市則依照個別廢棄物回收程度與基準的距離給予 0-10 間的分數。相反地空氣汙染指標如「二氧化氮(NO2)」濃度則設下基準(lower benchmark)40ug/m2,因此若城市高於此標準則得到 0 分,濃度最低城市得到 10 分。 表2- 4.歐洲綠色城市指標 類別 No. 指標 型式 加權 描述 二氧 化碳 1 CO2排放量 定量 33%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噸/人)。 2 CO2排放強度 定量 33% 每 GDP 的 CO2 排放量計 (g/GDP),以 2000 年為基

(31)

15 準。 3 CO2減量策略 定性 33% 評估二氧化碳減量政策的企圖 心。 能源 4 能源使用量 定量 25% 能源消費總量(GJ/人)。 5 能源強度 定量 25% 每 GDP 的能源使用總量 (MJ/GDP),以 2000 年為基 準年。 6 再生能源使用 量 定量 25% 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市總消費 能源的比例。 7 清潔且高效能 的能源政策 定性 25% 評估推廣使用清潔、高效能源 政 策的全面性。 建築 8 住宅建築能源 使用量 定量 33% 住宅部門每平方公尺建築面積 的能源使用總量。 9 建築能效標準 定性 33% 評估城市建築物能源效率的全 面 性。 10 建築能效倡議 定性 33% 評估推動建築能源效率努力程 度的全面性。 交通 11 使用非自用汽 車運輸 定量 29% 外出就業的勞動人口利用大眾 運輸工具、自行車、步行的比 例。 12 非自用汽車運 輸網絡 定量 14% 城市每平方公尺面積的自行車 道和大眾運輸網絡長度。 (km/m2 ) 13 綠色交通推廣 定性 29% 評估增加使用綠色交通工具的 努力程度。 14 預防塞車政策 定性 29% 評估減少城市內交通工具的努 力程度。 水資源 15 用水量 定量 25% 全年總用水量(m3 /人) 16 輸水系統漏水 定量 25% 輸水系統中的漏水比例 17 廢水處理 定量 25% 住宅污水接管比例。 18 供水效率及處 理政策 定性 25% 評估提高用水效率及污水處理 的全面性。 廢棄物 與土地 利用 19 城市廢棄物 產生量 定量 25% 每年城市廢棄物總清運量(kg/ 人) 20 資源回收量 定量 25% 城市廢棄物回收比例。

(32)

16 21 廢棄物減量政 策 定性 25% 評估減少廢棄物產生、回收和 再 利用的全面性。 22 綠色的土地使 用政策 定性 25% 評估抑制城市擴張,並推廣綠 色空間的全面性。 空氣 品質 23 二氧化氮 定量 20% 全年二氧化氮日均排放量。 24 臭氧 定量 20% 全年臭氧日均排放量。 25 懸浮顆粒物濃 度 (PM10) 定量 20% 全年懸浮顆粒物濃度(PM10) 日 均排放量。 26 二氧化硫 定量 20% 全年二氧化硫日均排放量。 27 清潔空氣政策 定性 20% 評估改善空氣品質政策的全面 性。 環境 治理 28 綠色行動計畫 定性 33% 評估改善策略和監測環境表現 的全面性及野心。 29 綠色管理 定性 33% 對環境議題及承諾達到國際環 境標準之評估。 30 公眾參與環保 政策 定性 33% 評估民眾參與環境決策的程 度。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資訊科技策進會,智慧城市導入參考手冊,2013;EIU, 2009、The Green City Index-A summary of the Green City Index research series,2012) 三、永續居住環境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t Tool)

永續居住環境工具(簡稱 SuBET)費時八年的發展,正式在西元 2009 年 10 月提出, 由 HILSON MORAN 執行長 Matthew Kitson 和英國 Dundee 大 學可持續性建築講師及可持續性 評估研究團隊執行長 Husam Al Waer 博士, 與 Reading 大學智慧建築研究團隊執行長 Derek Clements-Croome 教授所合作 發展的一套方法。(財團法人資訊科技策進會,智慧城市導入參考手冊,2010)

SuBET 是用以評估居住環境的每個環節面,不僅個別建築物、其中的空 間,還包括整體基礎建設及更廣的整體規劃面。SuBET 創新的原因在於其整合 了 整 體 規 劃 的 考 量 , 而 非 像 英 國 綠 建 築 認 證 (Th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 Assessment Method, BREEAM),或美國能源與環境 先導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僅針對環境面 向評估。此高度複雜評估工具將整體規劃方法超越狹隘的綠色設計和能源效率

(33)

17 政策,進一步檢視對社區長期發展深具影響的社會和經濟因子。評比分為三大 面向下又可分為 10 大類別,三大面向分別是: (1)環境層面:土地利用與生態、水、交通運輸與移動、能源與氣候變遷、污 染、材料、回收和廢棄物。 (2)社會文化層面:利用性、地點塑造、文化和感性。 (3)經濟層面:成本與經濟。 圖2- 2. SuBET 評比概念示意圖 四、智慧城市輪 國際知名城市策略師和智慧城市權威 Boyd Cohe 在參考各項主要指數和排

名,於2012 年提出「智慧城市輪」(Boyd Cohen, “What Exactly Is A Smart City?” (19 Sep 2012) & “Basic Smart City Indicators” (2011).),其列出智慧城市的特徵、 功能和目標,涵蓋「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智慧市民」(Smart People)、「智慧行動」(Smart Mobility)、

(34)

18

「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和「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等六大範疇 18 個分領域,並以此為基礎,聯同其它研究和推動智慧城市的代表人士,共同 制定 62 項具體評核指標。 圖2- 3.Boyd Cohe 的智慧城市輪 (資料來源:http://www.smart-circle.org/smart-city/boyd-cohen-smart-city-wheel/) 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是企業,當局,研究機構和阿姆斯特丹人民,共有 70 多個合作夥伴,包括CISCO 和 IBM。倡議的主要主題是生活,工作,流動,公

共設施和開放數據(Amsterdam Smart City,2013)。該項目涉及阿姆斯特丹的 32 個地區項目社區,關注能源轉型和開放連通性。這些項目最初是小規模測 試,後來被擴大到更廣泛的領域。項目幫助公民監測他們的私人消費,從而鼓 勵他們更好地管理它。其中最知名的是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項目是氣候街,其

(35)

19 節能技術在街上,在其公眾中引入空間和在它的私人企業:智能電錶,能源顯 示器,智能插頭和智能照明。在程序結束時,氣候街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最終結 果估計減少了 8%(節能)和 10%(通過轉換為綠色能源實現節約)(Sauer, 2012)。另一個典型的項目是西橙項目,在阿姆斯特丹的 400 戶家庭配備新的能 源管理系統,使居民更多意識到他們的能源消耗,並幫助他們節省能源。能量 管理系統包括無線能量顯示器,連接到數字氣體和能量計。目標是降低能耗至 少 14%,同時達到等量的二氧化碳減排量(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2013)。阿 姆斯特丹智慧城市已獲得國際認可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智慧城市計畫之一;它是提 名2014 年歐洲第二聰明的城市(酋長數字官員俱樂部官方網站,2014),而它 贏得了世界2012 年智能城市獎和 2011 年歐洲城市之星獎。 巴塞隆那在智慧城市戰略的背景下的使命,巴塞隆那是以一個“人民之城” 這一概念為中心。它是一個尋求提高公民福利和生活質量的城市以促進經濟進 步。在巴塞隆那城市的智慧聰明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城市實踐發展的手法 (Barcelona,2014)。城市利用知識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旨在支持生產和在地 方一級的人才的產生(Bakici;Almirall;Wareham,2012)。私營部門和公民的參與 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城市戰略的主要關注。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創造了私人 - 公共夥伴關係(PPPs)的友好氣氛蓬勃發展,即提供必要的法律框架這些合作夥 伴關係的空間。因此,巴塞羅那智能城市計劃的關鍵,城市帶領促進利益相關 者(企業,學術機構,政府當局和居民),同時允許合作夥伴盡可能獨立地運作 並確保他們活動符合智慧城市創業的目標(Lee ;Bakici; Almirall&Wareham, 2012)。總共有 100 多個水平被認為是巴塞羅那智慧城市戰略一部分的項目並且 它們中的許多具有物理和數字維度,因為巴塞羅那是一個特別關注的城市之 一。到城市創新的領土維度。實現後者通過高質量的城市規劃和城市更新項 目,以及保護城市的歷史遺產。總的來說,巴塞隆那的戰略非常重視人力和社 會資本,然而,城市面臨挑戰提供準確和適當的基礎設施。如無線網絡的部署 和管理,跨部門的合作一直是具有挑戰性的。難以清楚地界定每個人的角色和 責任人和權威(Bakici et al.,2012)。

(36)

20

五、

中國智慧城市相關政策及指標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國土資 源部、住建部、交通部、農業部等八大部委分為三組推進智慧城市: (一)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 統籌規劃和指導智慧城市領域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研究制定我國智慧城市 標準化戰略及政策措施,協調處理標準制修訂和應用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 (二)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 在協調組指導下,負責擬定我國智慧城市標準化戰略和推進措施,制定我國 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協調我國智慧城市相關標準的技術內容和技術歸口,指 導總體組下設各項目組開展智慧城市國家標準制定、國際標準化和標準應用實施 等工作。 (三)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專家諮詢組 配合協調組,提供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技術方面的諮詢,對智慧城市標準化 試點工作進行指導,提出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重大問題建議。 總體組在智慧城市標準和評價體系方面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如下所述。 (一) 建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推動標準應用及試點示範 提出智慧城市標準的總體布局和重點領域;從建設與宜居、管理與服務、產 業與經濟、安全與保障等7 個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標準體系框架,重點推動 參考模型、評價指標、數據融合等31 項國家標準的立項。 (二) 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共4 個能力類、5 個成效類的一級分類和 36 個二級分類的指標體系;會同住 建、公安、交通、測繪等部門,完善各個領域的分項評價指標。

(37)

21 圖2- 4.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三)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 深化與歐盟國家、國際城市間的標準合作,推動三大國際標準組織聯合制定 智慧城市基礎通用類標準。 表2- 5. 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保障體系與基礎設 施 保障體系 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綱要及實施方案 組織機構 政策法規 經費規劃和持續保障 運行管理 網路基礎設施 無線網路 寬頻網路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 公共平臺與資 料庫 城市公共基礎資料庫 城市公共資訊平臺 資訊安全 智慧建設與宜居 城市建設管理 城鄉規劃 數位化城市管理 建築市場管理 房產管理 園林綠化 歷史文化保護 建築節能

(38)

22 綠色建築 城市功能提升 供水系統 排水系統 節水應用 燃氣系統 垃圾分類與處理 供熱系統 照明系統 地下管線與空間綜合管理 智慧管理與服務 政務服務 決策支援 資訊公開 網上辦事 政務服務體系 基本公共服務 基本公共教育 勞動就業服務 社會保險 社會服務 醫療衛生 公共文化體育 殘疾人服務 基本住房保障 專項應用 智慧交通 智慧能源 智慧環保 智慧國土 智慧應急 智慧安全 智慧物流 智慧社區 智能家居 智慧支付 智能金融 智慧產業與經濟 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 創新投入 產業升級 產業要素聚集 傳統產業改造 新興產業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 現代服務業 其它新興產業

(39)

23

叄、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與工具彙整

近年來,人類因長期無限制的使用環境資源,造成全球暖化速度加劇。根據 2007 年氣候變遷綜合報告(IPCC,2007)指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築被列為排 放量最高的產業之一,因此,希望透過建築物生命週期碳排放減量控制,達到降 低產業環境衝擊的目的。 根據文獻資料指出,1990 年英國首先公布的全球第一個綠建築評估系統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開啟使用永續綠建築評估系統工具的新頁。隨後美國於 1996 年公布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草案,此系統目前已成為世

界最為廣泛使用的評估工具。而我國亦於1999 年公布僅適用於本地亞熱帶氣候

區之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 其後各國亦先後推出因應本國環境特性建立之綠建築評估工具,擬定相關的法令

與政策,以強制性或獎勵性的推廣產業使用。表2-8.為國外綠建築評估系統比

較。表2-9.為中國綠建築相關政策及評估指標。

我國的綠建築係以台灣亞熱帶高溫高濕氣候特性,掌握國內建築物對生態 (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健康(Health) 之需求,訂定我國的綠建築(EEWH)評估系統及標章制度,並自 1999 年 9 月 開始實施,為僅次於美國LEED 標章制度,全世界第二個實施的系統。原本的評 估系統有「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 減量」、「廢棄物減量」、及「污水垃圾改善」等七項指標,而在2003 年又修 訂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兩項指標,便組成現今我們所謂的「綠建 築九大評估指標系統(EEWH)」,如表 2-6 所示。另為提昇國內綠建築水準, 與國際綠建築接軌,激發民間企業競相提升綠建築設計水準,2007 年又增訂完 成「綠建築分級評估制度」,其綠建築等級由合格至最優等依序為合格級、銅級、 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等五級,而該分級評估制度除與國際趨勢同步,也是提升 綠建築水準的有效策略,同時我國的「綠建築」可重新定義為「生態、節能、減 廢、健康的建築物」。

(40)

24 表2- 6.EEWH 評估指標內容 大指標群 指 標 內 容 指標名稱 評估要項 生態 1.生物多樣性指標 生態綠網、小生物棲地、 植物 多樣化、土壤生態 2.綠化量指標 綠化量、CO2固定量 3.基地保水指標 保水、儲留滲透、軟性防洪 節能 4.日常節能指標(必要) 外殼、空調、照明節能 減廢 5. CO2減量指標 建材CO2排放量 6.廢棄物減量指標 土方平衡、廢棄物減量 健康 7.室內環境指標 隔音、採光、通風、建材 8.水資源指標(必要) 節水器具、雨水、中水再利用 9.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雨水污水分流、垃圾分類、堆肥 綠建築標章制度在設計上包括了針對完工建築物頒發之「綠建築標章」、以 及針對規劃設計完成以書圖評定方式通過的「候選綠建築證書」兩項,主要是希 望藉由候選證書的評定,提供事先評估並調整不適當設計的機會,減少建築物完 成後無法修改或必須耗費更大成本改正的狀況,是一個獨步全球的設計,也成為 後續綠建築政策推動的重要工具,若要通過評定取得「綠建築標章」或「候選綠 建築證書」,至少須取得四項指標,包括「日常節能」及「水資源」二項必要指 標,及由其他七項指標任選兩項之選項指標。而取得綠建築評定之建築物,原則 可保證未來大約40 年的使用階段,提供使用者省電 20%、省水 30%、省資源且 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推行至2013 年 12 月底止,國內已有 4,300 件綠建築標章 或候選綠建築證書,累積之綠建築審查案件,於使用階段每年可節省大量水電使 用量,減輕興建發電廠之需求,預估每年可省電約12.13 億度,省水約 5,549 萬 噸(相當於22,196 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容量),其減少之 CO2排放量約為6.91

(41)

25 億公斤,這個量約等於4.64 萬公頃人造林(約等於 1,785 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 所吸收的CO2量。 至申請程序,因綠建築標章之評定審查作業已於2010 年 1 月 1 日起,改以 指定評定專業機構方式辦理,採技術許可與核發標章之行政作業分階段方式處 理,故需由申請人檢具申請書及經本部指定為綠建築標章評定專業機構(現已公 告指定有「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出具之評定書,向本部申請,相關規定請 依本部訂定之「綠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此外,為擴大我國綠建築EEWH 評估系統評估範疇,2012 年本所著手建立 我國綠建築評估家族制度,完成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EEWH-BC)、住宿 類(EEWH-RS)、廠房類(EEWH-GF)、舊建築改善類(EEWH-RN)及社區 類(EEWH-EC)等 5 類不同建築分類之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修訂,擴大我國綠 建築EEWH 評估系統評估範疇,同時配合制度之實施於 2012 年 3 月 1 日完成「綠 建築標章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修正發布,及於2012 年 4 月 26 日重新 公告指定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為綠建築標章評定專業機構,自2012 年 5 月 1 日開始實施綠建築評估家族制度,使我國正式邁入綠建築分類評估時代。表2-7. 台灣綠建築政策推動方案 表2- 7.台灣綠建築政策推動方案 政策 期程 推動策略 綠建築推動方案 民國 90-96 年 1. 強制工程造價在五千萬以上之公有新建建築 物,要求綠建築標章認證。 2. 建築節約能源設計列為建照執照必須抽查項 目。 3. 編列預算對政府舊有廳舍進行綠建築改善工 程。 4. 建立綠建材標章制度。 5. 舉辦「優良綠建築競賽」以鼓勵綠建築設計。 6. 舉辦綠建築設計講習、綠建築作品參觀活動以 落實綠建築教育。 7. 建立國家實驗室檢測綠建築相關性能。 8. 把部分綠建築技術納入強制型建築法規之中 生態城市綠建築 推動方案 民國 97-100 1. 辦理建築外殼節能設計法令增修訂作業與擴大 管制範疇

(42)

26 年 2. 推動新建建築物採行綠建築設計及辦理綠建築 標章制度 3. 推動綠廳舍及空調節能暨外殼節能改善計畫 4. 舉辦綠建築博覽會及教育講習訓練 5. 推動台灣綠建築國際接軌 6. 推動再生綠建材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 7. 舉辦優良綠建築設計評選 8. 推動室內環境品質改善計畫 9. 建立綠建材標章制度 10. 推動綠建築法令分階段全面實施 表2- 8.國外綠建築評估系統彙整

標章 CASBEE Green Mark Green Star

適用 國家 日本 新加坡 澳洲、紐西蘭(此採澳 洲介紹) 執行 組織 新加坡建築與營造署 BAC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

澳洲綠色建築委員會 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Australia (GBCA)

簡介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 是一個評估 建築物的環保性能和 建 築 環 境 的 方 法 。 CASBEE 提高人們的 生活品質,減少資源消 耗與環境負荷,範圍從 單個家庭到整個城市。 推動新加坡建築行業 更加環保、促進建築永 續發展,提高開發商, 設計師和建設者的環 保意識。 針對永續建築、社區設 計、建設和運營,值得 信任、高品質的標章。 選為人們創造一個健 康舒適的環境,最大限 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 響,並建立一個更美好 的未來。 評估 指標 1. 能量效率 2. 資源效率 3. 本地環境 4. 室內環境 1. 能源效率 2. 水效率 3. 環境保護 4. 室內環境品質 5. 其他綠色特點與創 新 設計建造:(1)管理(2) 室內環境品質(3)能源 (4)運輸(5)水(6)材料(7) 土地使用及生態(8)排 放(9)創新 社區:(1)治理(2)設計 (3)適宜居住性(4)經濟 繁榮(5)環境(6)創新 評估 方式 CASBEE 分為內部和 外部。 Q(質量):內 部環境質量評估「改善 開發商、業主和政府機 構必須提交一份申請 表給 BCA 登記。BCA 先註冊,證明你的建築 或社區符Green Star 的 永續發展標準並準備

(43)

27 居住舒適性的建築用 戶」、L(負載):建 築環境負荷「外部空間 (公共財產)的環境影 響的負面影響」。評分 表 分 別 有 Q1~3 、 L1~3。 評估小組實際評估,包 括設計和紀錄片評論 以及現場核查。一旦完 成評估,獲獎及認證等 級的信件將被發送給 團隊。 需要的文件。提交文件 至GBCA Green Star 評 估。由永續發展專家組 成的獨立小組審查和 給分。 評估 類型 基本類型:設計規劃、 新建築、既有建築、改 修特殊類型:(1)獨 立式住宅(2)臨時施 工(3)簡要版本(4) 地方政府版本(5)熱 島效應(6)城市發展 (7)城市(8)市場推 廣 非住宅建築、非住宅新 建築、住宅、住宅新建 築、非住宅新建築物、 住宅新建築物、現有非 住宅樓宇、既有建築、 既有居住建築、現有學 校、醫療設施、辦公室 內部、基礎設施、區、 餐廳、超市、現有資訊 中心、新資訊中心、零 售業、新公園、現有公 園 1. Communities 社區 2. Design & As Built

設計建造 3. Interiors 室內裝修 4. Performance 性能 (舊版:辦公設計、辦 事處作為內置、辦公 室、教育、醫療保健、 工業、多單元住宅、公 共建築、零售中心) 分級 S、A、B+、B-、C Certified、Gold、Gold plus、Platinum 1~6 星 圖示

標章 LEED Green Globes BREEAM

適用 國家 美國 加拿大、美國 英國全球78 國家 執行 組織 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EC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anada Ltd

英國綠色建築委員會 (UK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簡介 在推動建築物能夠具 有永續設計與建造。宗 旨為改變建築物、社區 被設計、建造與運作的 方法,賦予具備環境與 它提供在線評估,評級 制度和指導綠色建築 設計、運營和管理。它 是互動、彈性、可負擔 得起,且為市場上所認 BREEAM 鼓勵在考量 能源效率與低碳技術 之前先思考低碳與低 衝擊設計如何能使建 築導致的能源需求最

(44)

28 社會責任、健康並富足 的環境,促進生活品 質。 可。類似於LEED 和世 界各地許多其他系統 的起源是 BREEAM。 小。 BREEAM 是世界最早 的建築物環境評估方 法與分級系統。 自施 行以來,已有250,000 建築具有BREEAM 認證,並有百萬以上建 築註冊申請BREEAM 認證。為永續建築設 計、營造、及運作最佳 措施的標準,並已成為 建築物環境績效量測 最全面與最廣泛的方 法之一。 評估 指標 1.永續性建址 (Sustainable Site) 2.用水效率(Water Efficiency) 3.能源和大氣(Energy and Atmosphere) 4.材料和資源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5.室內環境品質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6.革新和設計過程 (Innovation and Design Process) 7.區域優先性 (Regional Priority) 1.Project Management 2.Site 3.Energy 4.Water 5.Materials & Resources 6.Emissions 7.Indoor Environment (1) 能源:操作能源和 二氧化碳(CO2) (2) 管理:管理政策、委 託、現場管理和採購 (3) 健康和福利:室內 和外部問題(聲音、光 線、空氣品質等) (4) 交通運輸:運輸相 關的二氧化碳和位置 的相關因素 (5) 水的消耗和效率 (6) 材料:建築材料包 含的影響,包括生命週 期的影響,例如包含的 二氧化碳 (7) 廢棄物:施工資源 效率和操作廢棄物管 理和縮小化 (8) 污染:外部空氣和 水的污染 (9) 土地利用:位置和 建築足跡的類型 (10) 生態:位置生態價 值、保護與增進

(45)

29 評估 方式 1.註冊 申請LEED 認證,項目 團隊必須填寫項目登 記表並在GBCI 網站上 進行註冊,獲得信息。 申請認證的項目必須 完全滿足LEED 評分 標準中規定的前提條 件和最低得分。在準備 申請文件過程中,根據 每個評價指標的要 求,項目團隊必須收集 有關信息並進行計 算,分別按照各個指標 的要求準備有關資料。 2.提交申請文件 項目團隊應將完整的 申請文件上傳,然後啟 動審查程序。 3.審核申請文件 不同的認證體系審核 不相同。一般包括文件 審查和技術審查。 GBCI 在收到申請書的 一個星期之內會完成 對申請書的文件審 查,審查文件是否合格 並且完整。合格後,便 可以開始技術審查。向 團隊出具一份LEED 初審文件,30 天的時間 對申請書進行修正和 補充。LEED 指導委員 會建議一個最終分 數,在兩個星期之內對 這個最終得分做出表 態,並通知項目團隊認 證結果。 4.頒證 在接到LEED 認證通 1. 完成施工文件調 查。2.發送文檔(電 子格式)包括:圖 紙、規格、能源建 模專家名單、生命 週期評估。可能需 要進一步核實,如 一體化設計會議, 產品環境聲明和等 景觀規劃,照明設 計報告3.驗證審核 您提交的設計並完 成施工文件的調 查,給基於設計的 審查Green Globes 評級。4.收到最初的 綠色地球設計認證 文件5.完成後建設 自我評估問卷。 6. 提交後建設自我評 估問卷進行審核 有關於申請BREEAM 綠色建築項目的評估 須由至少兩位經過 BRE 專門培訓的、持有 BRE 執照的 BREEAM 註冊評估師操作完成。 評估師將在評估結束 後出具評估報告,詳細 指出項目中每一部分 的表現和存在的問 題,並根據總體表現打 分和評級。 評估完成後,委託人將 收到經認證的 BREEAM 評級報告。 評估師越早參與到設 計的流程中,就越容易 通過經濟有效的方式 獲得更高的評級。

(46)

30 知後一定時間內,項目 團隊可以對認證結果 有所回應,如無異議, 認證過程結束。 評估 類型 1.LEED-NC:新建建築 2.LEED-CS:核心和外 圍 3.LEED-CI:商業內部 4.LEED-Home:住宅 5.LEED-School:學校 6.LEED-EB:既有建築 7.LEED-ND:社區 8.LEED-Retail:零售 1. Design of New Buildings or Significant Renovation 2.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3. Sustainable Interiors 4. Green + Productive Workplace(sustaina bility and wellness for portfolios) 1. 社區(Community) 2. 基礎設施 3. 既有建築(In-Use) 4. 新建築 (New Construction) 5. 改修與翻新 (Refurbishment) 分級 Certified、Silver、 Gold、Platinum 1~5 等級 OUTSTANDING、 EXCELLENT、VERY GOOD、GOOD、 PASS、 UNCLASSIFIED 圖示

(47)

31 表2- 9.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7 大指標 指標 控制項 1.節地與室 外環境 1、項目選址應符合所在地城鄉規劃,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文物古蹟 保護的建設控制要求。 2、場地應無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無危險化學品、 易燃易爆危險源的威脅,無電磁輻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3、場地內不應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 4、建築規劃佈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建築的日照標準。 2.節能與能 源利用 1、建築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 定。 2、不應採用電直接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空調系統的供暖熱源和空氣加濕 熱源。 3、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4、各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於現行國家標準《建築照明 設計標準》GB50034 中的現行值規定。 3.節水與水 資源利用 1、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 2、給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全。 3、應採用節水器具。 4.節材與材 料資源利 用 1、不得採用國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築材料及製品。 2、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採用不低於 400MPa 級的 熱軋帶肋鋼筋。 3、建築造型要素應簡約,且無大量裝飾性構件。 5.室內環境 質量 1、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築隔聲設 計規範》GB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2、主要功能房間的外牆、隔牆、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 家標準《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GB50118 中的低限要求。 3、建築照明數量和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築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 的規定。 4、採用集中供暖空調系統的建築,房間內的溫度、濕度、新風量等設 計參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 GB50736 的規定。 5、在室內設計溫、濕度條件下,建築圍護結構內表面不得結露。 6、屋頂和東西外牆隔熱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築熱工設計 規範》GB50176 的要求。 7、室內空氣中的氨、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氡等污染物濃度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Graphene: leading the way i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2010 Nobel Prize

此計劃主要包含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習展覽,再附以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

Source: The House News. Source:

• develop students’ metacognitive skills (e.g. knowledge management skill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future studies or work and lifelong learning, by allowing them to take charge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assessment, SBA refers to assessments administered in schools and marked by the student’s own teachers. The primary rationale for SBA in ICT is to enhance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unction Toward a The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Assessment.”,

This study will use BIM, Web-base, RFID, Wireless Network, ER Model,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 develop “Electronic Building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