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之省思/5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原住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之省思/51"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原住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之省思

何國旭 臺中市立和平國民中學校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博士生

一、前言

科技的進步帶動人類文明的提升,也改變了人類生活的習慣與方式,國際競 爭的激烈,突顯了全球人才培育的重要性與急迫性。世界公民的觀念逐漸為國人 所重視,為了要與國際接軌,教育部於 2011 年 4 月公佈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白 皮書》,以做為國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的重要依據,扎根培育 21 世紀國際化人 才為我國推展國際教育之願景。我國原住民中小學在推動民族教育與發展各項與 民族議題相關的課程與活動成效不錯,但在推展國際教育方面卻面臨了不少困境 與壓力。然而「全球化」的國際教育視野事實上與「本土化」的原住民教育內涵 是不相衝突的,國際教育最重要的內涵是讓學生懂得尊重、包容與欣賞多元文 化,這個目標與原住民中小學推動民族教育的目標是一致。全球化對各國民族文 化與國家教育最大的提醒,就是告訴我們在浸潤與欣賞不同文化之餘,亦要開始 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積極追求與捍衛屬於自己族群的特色。

二、本文

(一) 原住民中小學教育 1.原住民中小學 本文所稱原住民中小學,係依據 2004 年 8 月 29 日「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 通過後,其第四條第六款所定原住民學生達一定人數或比例之中小學,在原住民 族地區,指該校原住民學生人數達學生總數三分之一以上者,包含新北市烏來 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桃源區、那瑪夏區及茂林區、宜蘭縣 大同鄉及南澳鄉、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及關西鎮、苗栗縣泰安、南庄及獅潭鄉 等、南投縣仁愛、信義及魚池鄉等、嘉義縣阿里山鄉、屏東縣三地門、霧臺、瑪 家、泰武、來義、春日、獅子、牡丹及滿州鄉等、臺東縣以及花蓮縣等國民中小 學校。 2.原住民族教育重要政策 「原住民族教育法」於 87 年公布施行,對於原住民學生教育機會均等的保 障、就學、課程與教材的選編、原住民教育師資的培育等相關議題,都有詳細的 規範。該法除了提供各級學校在推動原住民族教育的法源依據外,也確立我國原

(2)

住民教育政策較完整的樣貌。早在民國 81 年教育部就提出「發展與改進原住民 教育五年計畫」,迄今已進入第五期(105 年至 109 年),以「培養具原住民族文化 內涵與族群認同為本體,並結合民族智慧與一般教育,形塑社會競爭力之下一代」 為主軸,同時以「回歸法制基本權利,堅固基礎學習素養,開創民族教育新局, 實踐多元文化理想」為目標(教育部,2017)。 民國 99 年政府公佈《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希望能致力於提升原住民 族學生在各級教育的學習競爭力,以發揮原住民族學生多元潛能,培育原住民族 多樣人才。白皮書的公佈,使得原住民族教育事務從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施政 計畫乃至配套規劃等均有法律保障與規範。其中民族教育發展策略之一係規劃設 立民族實驗學校及特色學校及建構民族教育體系,尤其近二年在教育部國民及學 前教署與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支持推動下,學校型態原住民實驗學校如雨後春筍般 的設立,截至 107 學年度為止,通過審議的國中小已達 28 所之多(教育部,2018)。 我國推展原住民族教育多年,大幅促進了原住民籍學生的就學率,根據民國 107 年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近五年我國國小以上原住民學生由約 12.5 萬人增加 至 13.6 萬人,占全國學生總數的比率 3.2%;原住民教育總經費占中央主管教育 機關預算比例,從過去的 1%,逐步提升至 107 年度的 1.9%(教育部,2018), 顯示原住民教育的推展,逐年受到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 (二) 原住民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推展 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教育部於 2011 年 4 月公佈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以做為國中小推展 國際教育的重要依據,其目標是培育我國中小學生具備「國際認同」、「國際素 養」、「全球競合力」與「全球責任感」等四個具國際化的特質。在白皮書第四章 有關教育部協助及支援計畫,諸如:國際教育中心計畫、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 計畫、國際教育海外參訪計畫、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計畫、國際教育資訊網計畫, 以及國際教育績優獎計畫等來輔助,期能強化中小學生國際教育的深廣度。 2.原住民族參與國際活動 民國 89 年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加強原住民族學生教育」,目標 在提升原住民學生的教育品質,在此之前,原住民相關的教育政策,有關國際教 育或國際人才培育的的論述鮮少被提及。教育部 99 年頒佈之「發展原住民族教 育五年中程個案計畫(100 年至 104 年度)」中,已考量到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發 展趨勢,期待原住民的文化特色,能夠突破疆域的限制,散佈與流動至世界各地, 已明文將教育政策融入國際教育的精神與內涵。該計畫在問題評析部份更是直接 點出原住民族國際交流與教育研究問題,期待能增加原住民學生的國際交流機

(3)

會,以及增進學生的外語能力等有關國際教育的議題。

近年來原住民參與國際事務的管道逐年增多,原住民族委員會從民國 92 年 起陸續辦理原住民國際事務人才培訓,並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實習結合,增進民 族的交流與合作。期間政府也遴選代表團參與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 (United Nations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 UNPFII)、辦理「原住民 青年部落行動國際發聲計畫」等促進國際連結的相關計畫,其它諸如原住民公費 留學生的名額保障以及補助個人或團體國際交流。此外,原住民社會與相關非營 利組織亦積極致力於與世界南島語族國家的接觸,努力開拓台灣與南島的國際關 係與文化交流,並試圖跨越與連結更多國際社會的多元文化脈絡(楊振賢, 2015)。民國 106 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訂定「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學 生國際交流作業要點」,並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學生青年領袖培育等計畫, 隱約可以看到原住民國際人才的培育已開始向下紮根。 3.原住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的困境 (1)教師流動率高、員額編制受限 原住民地區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佳,且學校規模較小,受限 於教育部規範之教師員額編制,導致人力不足。教師本身扮演課程與教學的催化 者,位居辦學品質的靈魂人物,因此如何瞭解與解決偏鄉教師人力所遭遇的困 境,將是思考維持偏鄉教育品質的根本議題(范熾文、張文權,2015)。教師員 額編制係因學校規模與班級數訂之,原住民中小學校多屬偏鄉小校,教師員額編 制本就不足。這群教師除了負責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推展的各項行 政業務,若還需要發展學校民族教育工作,實在很難再積極推動國際教育發展。 民國 106 年通過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雖然對於偏鄉學校教師培 育與甄選有相關規劃,也鼓勵具原住民籍教師回部落服務,但依目前師資培育法 之制度,顯然若干年後原住民籍青年投入教育之人數將逐年降低(鍾興華, 2009)。原住民族籍的教師數目逐年銳減的原因,與師資培育制度調節培用功能 失調有關之外,師資培育大學所提供的教育專業課程或許也和原鄉所強調的文化 浸潤式課程有極大的落差,使得原住民族地區學生投入師資行列的狀況不如以往 (葉川榮、陳盛賢、楊思偉,2014)。依據教育部資料顯示,106 學年各級學校(不 含幼兒園)教師具原住民身分者計 2,445 人,占全國教師數 1.0%(教育部,2018), 所以增加公費生的名額以提升原住民籍教師的人數,並且積極鼓勵他們回原鄉服 務,是現階段原住民教育政策的重點。 (2)教師推動意願及其國際教育知能仍待提升

(4)

影響國際教育推行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即在於教師本身對於國際教育的推 動意願高低與否(黃乃熒,2011)。新課綱即將上路,為了培育學生學習九項核 心素養,所有教師在發展校訂課程、主題式統整課程以及推展本身民族教育課程 上就已耗費很多心力,所以學校是否能將國際教育議題與校本課程結合會是影響 國際教育在原住民中小學推展的關鍵。此外,讓教師清楚理解國際教育政策實質 內涵,使教師具備關注國關議題的能力,應能提升其國際教育的知能。 (三) 原住民中小學推展國際教育的省思 「全球化」的國際教育視野,事實上與「本土化」的原住民教育精神是不衝 突的,重點在原住民中小學落實民族教育以及推展國際教育中間如何找到一個平 衡點,以下六點省思提供原住民中小學校欲推展國際教育時的參考: 1.臺灣本身就是學習多元文化的最佳場所 國際教育課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礎,臺灣蘊含原住民十六族群、閩南以及 客家族群的多元文化色彩,如果再融合添加新住民的生活與文化特色,就是學生 學習多元文人的最佳場所。透過引導與介紹,必能幫助學生建立多元文化觀念, 學習理解、尊重與欣賞族群文化的差異。 2.從認同自己的族群文化開始 全球化的過程重新引燃了人們對文化認同、民族團結的興趣,不論防禦性的 國家民族主義,或是極端的排外主義,都顯現出民族認同仍然是一種強而有力的 歸屬方式(陳枝烈,1999)。民族認同不是在於民族文化或歌舞的傳承,而是能 夠願意了解與追尋自我民族文化的價值。全球化對各國民族文化與國家教育最大 的提醒,就是我們在浸潤與欣賞不同文化之餘,亦要開始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 積極追求與捍衛屬於自己族群的特色。原住民中小學在教育推展上要能夠協助學 生從認識民族文化開始,能先認同自己的身份與族群文化,能學會自己的母語, 並且要不斷地提醒學生在漢化與融入主流族群的過程中,如何保持與發展原住民 族群的獨特性。 3.全球責任感是民族責任感的延伸 民族教育與國際教育皆強調尊重與包容進而欣賞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國際教 育的內涵,正好與原住民教育在維護民族尊嚴、延續民族命脈、增進民族福祉、 促進族群共榮的目的一致。原住民中小學要能夠教導學生認識及尊重不同族群的 異質文化,重視人權與世界和平的價值,強調環境生態與永續的觀念,進而產生

(5)

對整個地球村的責任感,這本來就與原住民十六族群傳統文化價值相符合。非常 期待原住民學生能夠在維護自我族群尊嚴之下,同時維護其它民族的尊嚴;在延 續自我民族命脈之下,也能夠保護其它民族的命脈;在增進自我民族的福祉同 時,也能顧及其它民族的福祉,而達到多元族群共榮的目標。 四、兼顧「雙語」學習 「振興族語」是目前原住民中小學努力深耕與發展的目標,民國 106 年通過 公佈的「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第 19 條規定:「學校應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本 土語文課程綱要規定,提供原住民族語言課程,以因應原住民學生修習需要,並 鼓勵以原住民族語言進行教學。」族語學習的重要性在促進各族語言之保存與發 展,並且保障語言之使用及傳承。英語為第一國際共通語言,英(外)語聽、說、 讀、寫、譯能力的有效培養,與教育國際化的成效,有密切之關聯(李振清,2010)。 所以學校如何建置一個「雙語」共學(英文及族語)的校園環境,而能夠確保學 生在雙語言的學習上有所成效,是原住民中小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與規劃的。 全球概念與國際意識已列為課綱之重要內涵,但學校端應思考如何透過融入 課程的方式,將全球性議題、外語及文化學習,融入在現有的課程領域中,以擴 展學習者國際視野(朱啟華,2013)。因此,原住民中小學校課程發展委員可以 思考,如何以民族教育為本位來融入其它國家原住民文化相關課程,進而培養學 生具備多元文化的概念。在教師部份,除了也要提升其外語能力外,同時也要增 進教師多元文化的知能。 五、建立有「原味」的國際交流 學校會以姐妹校締結或出國參訪的方式來進行國際交流,讓學生透過實際參 訪體驗來拓展國際視野。學校可藉由原住民族的族群文化外交來形塑台灣海洋風 貌意象、南島語族文化特色、促進社群良性互動、提昇國民多元族群國族認同, 並促進台灣與國際世界的合作機制(楊振賢,2015)。依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 資料顯示,在漢人大規模遷居台灣之前,台灣早已為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民族所居住。南島語系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 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 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原住民族委員會,2019)。以原住民文化與教育的 本位來思考,建議原住民中小學若發展國際交流,可考慮以南島語系文化的國家 為對象,進行以「原住民文化本位」的交流參訪,應該能對原住民學生會更有感。 目前原住民學校推動傳統文化或國際交流最大的隱憂,就是學校經營者誤把 參與原住民文化的競賽或表演當成學校發展的亮點(許添明、蘇美琅,2007)。 要提醒原住民中小學在以原住民文化作為國際交流的主軸的同時,也要能夠清楚

(6)

的認知到原住民文化是價值,而非行銷產品。

三、結語

部落是原住民文化的容器,原住民文化則是部落的靈魂。原住民中小學在部 落是教育與資源的中心,是培育原住民學生成為世界公民的搖籃,國際教育的內 涵,是希望學生尊重多元、欣賞差異以及重視永續,這些與原住民十六族群的傳 統文化價值完全相符,所以原住民中小學應思考規劃以原住民文化為本位的國際 教育,以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為主軸,以南島語系國家或世界其它族群的民族文化 為枝幹,拓展學生「世界民族觀」,培育多元文化思維,發展具原民風味的國際 交流與連結。 參考文獻  教 育 部 ( 2017 ) 原 住 民 族 教 育 施 政 計 畫 。 取 自 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0/1192/224b20a9-0d16-42ea-802d-6a959 d2011be.pdf。  教 育 部 ( 2018 ), 106 學 年 原 住 民 族 教 育 概 況 分 析 。 取 自 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ommon/HitCount.ashx?p=41EF76E649FDF3EC 21079C6F8C4EB9E165EC33B6B9D5ED38CD4FFDF86B4EBCD2704236D85E28F D973EA8895C589FE63B3B8D278F2489AAE5&type=FB01D469347C76A7&s=15 A3E210FE052D02。  李振清(2010)。提昇教育國際化與競爭力的共識與策略。臺灣教育,663, 3-4。  朱啟華(2013)。台灣國際教育的反思-以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為例。嘉 大教育研究學刊,30,1-20。  范熾文、張文權(2015)。花蓮縣偏鄉地區國小教師流動問題與改進策略。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6),74-77。  原 住 民 族 委 員 會 ( 2019 )。 南 島 語 族 介 紹 。 取 自 : 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49744114ECE41D1F。  許添明、蘇美琅(2007)。 教育政策在學校執行之研究:以原住民學校推動

(7)

傳統文化之教育政策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55-82。  陳枝烈(1999)。部落學校設立之可能探討。原住民課程發展與教學策略研 討會 ,219-240。  黃乃熒(2009)。臺灣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行動建構。教育資料集刊,42, 1-23。  教 育 部 ( 2011 ) 。 中 小 學 國 際 教 育 白 皮 書 。 取 自 http://ietw.cityweb.com.tw/GoWeb/include/pdf/whitepaperfull.pdf  葉川榮、陳盛賢、楊思偉(2014)。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師資專業成長需求之 研究-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教師與主管人員之觀點。教師專業研究期刊,8,85-108。  楊振賢(2015)。原住民族國際交流的回顧、現況與展望。台灣原住民族研 究學報,5(1),95-104。  鍾興華(2009)。原住民學校的校長與原住民教育。原教評論,25,6-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總說明 總說明 總說明 總說明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103 年度 年度

中華民國 104 年度 年度 年度 年度

2051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豐原區翁子國民小學 徐維浩 蔡宜青 2052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民小學

西屯區 國安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3 西屯區 永安國小 阿美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南屯區 惠文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豐原區 豐原國小 阿美族/海岸阿美族

第二十六條之一 參加全國技能競賽青少年組之選手來源,為教育部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