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20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020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20届高三 3 月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 A 项,“《易经 系辞》中的观点认为”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 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 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 。 B项,19 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 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D 项,从原文看亨利 墨菲设计的• 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 2.C C 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没有对比论证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并无突出阐述 二者各自的特点。 3.D D 项,“中国古代不缺少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说法错误,原文 “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而且主要内 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 4.B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和图表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 和图表内容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不属于建设‘无废城市’内容的一项”。依照原文,“无废城市”要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 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而“将果蔬垃圾通过垃圾中转站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焚烧”明 显没能做到“资源化利用”,直接焚烧也未能“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命题意图: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5.C解析: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和图表进行整体的解读,又要对文章特别是图表的细部进行恰当的 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观点和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与文章和图表对应的内容仔细分析对比。C 项,“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者也难以得到经济效益”错 误。①不合逻辑,“垃圾分类不科学、不严格”与“从事回收、利用的从业者也难以得到经济效益”没 有直接因果关联;②从材料二看,回收餐饮垃圾养猪者、分拣可回收垃圾者、废旧回收站、利废加 工企业都可有收益;③此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讨作 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等的能力。 6.①化学循环再生技术。将旧衣服重新生成高质量涤纶纤维,重新使用。②借力“互联网 +”技术。 线上线下与企业和行业机构开展合作,可能多地利用和消除废旧物品。③注重科学研究。拓展回收 渠道,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研究。(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注重分析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具体做法,比如他们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在大会上宣 布的“研发基地”的具体内容等。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

(2)

力。 7. B(“对当时东德和西德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隔绝”表述有误,该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是对“东 德”产生的负面影响。) 8.(1)特点:普通而又奇特。(2)①通过极力描写“柏林墙”的普通,来反衬(突出)它给人们带 来的恐怖和灾难。②照应标题,并为下文写“柏林墙”的倒塌和消失作铺垫。(每点 2 分) 9. ①指横亘在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那座墙体的被拆除、被清理。②表达了作者对柏林墙来龙去脉 (出现和消失)的追问与思考。③流露了作者对虽然柏林墙消失但人心隔阂难以消除的担忧。④寄 寓了作者希望人们能都拆除心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10.C(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 记》。) 11.D(“阙”并非专指帝王所居之处或朝廷,也可指墓阙——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或坛庙阙—— 位于大型的坛庙大门左右的建筑物等。) 12.B(根据文意,“厚礼相待,对他委以重任”的是太祖,而不是张衮。) 13.(1)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 赋(的建议)。[关键词“衔”(怀恨)、“食”(吃食物)、“当”(充当)各 1 分,大意 2 分] (2)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关键词“答”(回 复、回击)、“乃”(竟然、却、反而)、“何若”(哪比得上)各 1 分,大意 2 分]注意:①关键词与 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崔逞,字叔祖,清河人,是曹魏时中尉崔琰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崔谅,任晋朝中书 令。祖父崔遇,曾在后赵政权做官,任特进。父亲崔瑜,任黄门郎。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 才。又遭逢战乱,幼年丧父、生活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 了上计掾,选补为著作郎,撰写《燕记》。司马昌明任他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后来崔逞被翟辽 虏获,被授以中书令之职。后燕的慕容垂消灭翟钊,任命他为秘书监。慕容宝向东逃到和龙,崔逞 任留都吏部尚书。等到慕容驎即位时,崔逞带着妻子儿女逃奔归顺北魏太祖。张衮先前极力称赞崔 逞,等太祖见到他之后,对他礼遇有加。太祖授予他尚书之职,把政事委任给他,让他总领三十六 曹,另外给予属官,在门下省办公。不久授任为御史中丞。太祖攻打中山未能取胜,六军缺乏粮食 百姓大多把谷物藏匿起来,太祖向群臣征询获取粮食的策略。崔逞说:“采摘桑椹可以增加粮食。 所以古时猫头鹰吃了桑椹而改变了叫声,《诗经》中就说到这种事。”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 恨在心,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崔逞又说:“可以让 士兵自己及时去采摘,过了季节桑椹全都会落掉。”太祖生气地说:“内部贼人尚未平定,士兵怎么

(3)

能放下盔甲武器去山林里采收桑椹呢?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由于中山还没有攻克,所以没有治崔 逞的罪。天兴初年,后秦姚兴发兵侵犯东晋司马德宗所属的襄阳军营,东晋戍将郗恢迅速派使者骑 马前往常山王拓跋遵那里请求援兵,拓跋遵将此事报告给太祖。太祖令崔逞和张衮替拓跋遵写信答 复。起初,郗恢在给拓跋遵的信里说“贤兄称雄中原”,太祖认为这句话有悖于君臣的体统,就令崔 逞、张衮在回信中也贬抑他的君主的称号来报复他。崔逞、张衮在信中却称“贵主”。太祖大怒道: “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你竟然称呼‘贵主’,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 于是赐崔逞死。后来, 司马德宗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被桓玄驱逐,都打算前来投奔,他们到达陈留南边,就把人 分成两批,一批投奔长安,一批归附广固。太祖起初听说司马休之等人归降,心中大喜,后来因他 没有到来而感到奇怪,就令兖州地方官四处寻访。找到了几个司马休之的随从,问其不来的缘故, 都说:“魏国声威远播四方,因此司马休之等人都想要归附朝廷,等到听说崔逞被杀,因而投奔了 那两处。”太祖对自己做法深有悔意。从此以后,有过失的士人,多受到太祖优厚宽容。 14.B(“浑疑”表明是诗人的怀疑,而非画家写实) 15.第一问:神游画境,诗人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成群的仙人就在枕边。(2 分)第二问:这幅 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令人玩味(陶醉)不已。(4 分) 16.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②酿泉为酒 山肴野蔌。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7.B(A 项句式杂糅,C 项成分残缺,被纳入文化发展战略,D 项“发展……成为……支柱,并被逐 步纳入……”搭配不当。) 18.C(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不用作形容时代潮流;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 新事物、新气象。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用于文章、运动、潮流等;气势磅礴形容宏 伟壮观。席卷形容全部占有,也形容迅速有力地掠过或气势迅猛;包罗就是包含、包括。反映:① 反照、反射,比喻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反应:事物所 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19.A(逻辑应是“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派、传播中国文化”,且这是是当代文艺引领时代文化 方向的具体做法,承接前文,保持一致。) 20.①把握了病因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②保护好正气才能抵御疾病;③这两类人群应格外重视 预防(重点要做好这两类人群的防护) (共 6 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21.①2019年,5G 室内基站参考设计公布;②基站将成 5G 室内通信重要解决方案且不会带来巨量 电磁辐射;③ Wi-Fi 技术无法从根本上代替它(共 5 分。答出 1 点给 1 分,答出 2 点给 3 分,答出 3 点给 5 分;超出字数酌情扣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提示】这是典型的给定情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为辩论会,任务为写辩论词,既要辩护

(4)

即立论,又要驳斥即驳论;选择辩论方即确定文章立意、观点。两则材料各有所指,材料一指向 “呐喊”,材料二指向“行动”,而论题中的“比……更重要”则是对此二者的一种选择;一旦选择,即为 文章立意,且在文中必须对二者进行比较,为选择的进行辩护,对未选择的进行批驳。标题可以是 论题,也可以自拟。写作内容要体现材料内容,但可以不止于材料内容。 辩论是双方互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去说明一定的事情和问题,以图战胜对方,有时还要揭 露对方的矛盾,驳斥对方的错误,力求最后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格式为:主持人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我方观点)是……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观点……。写好辩论 词要有例证、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逻辑,经得起推敲,如果一辩稿中逻辑漏 洞太大就容易被对方攻击。 【审题】第一则情境材料是瑞典少女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面斥各国领导人后,拥有了超过 430 万的 粉丝,登上了杂志封面,被评为“2019 年影响世界的 100 人”的事件,由此彰显出“呐喊”的作用,它 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任何一件事所取得的非凡效果都是从宣传开始的。 第二则情境材料是“蚂蚁森林”通过“绿色出行攒能量,从而转化为种植真树”的方式号召人们行 动起来,目前已带动了 5 亿人参与低碳生活,种植了 1.22 亿棵真树,这一系列数据表明“蚂蚁森林” 通过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是任务指令。由“为此,励志中学团委举办了一次辩论赛”可知,辩论的起点是上述两 个材料,“环保”也应成为写作的起点,文章不能脱离此内容指令。其次,考生必须围绕“呐喊和行动 谁更重要”这一辩题进行写作,且必须选择其中一方(不可写两者皆重要),辩词中既要为本方观 点进行辩护,又要有驳斥对方观点。另还需要明确对象指令,要有角色意识,凸显“中国青年”的角 色。 其二是体式指令:写一篇辩论稿,文章语言符合辩论稿的特点,如:对方辩友等。 据此,文章可做如下立论: 1.呐喊比行动更重要:励志中学的一部分同学钦佩瑞典少女的敢于呐喊,为何钦佩,应该是源于生 活中少有“针对全球生态问题”敢于发声的人,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也因此现实 生活中少有注意保护环境、讲究绿色生活的人,这就证明“呐喊”本身就是一种号召、一种唤醒,它 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要害,从而使更多的人行动起来。这远比一个人默默地为地球种树所带 来的实际效应更大。 2.行动比呐喊更重要: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呐喊”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衡量全球生态是 否有所好转,还是要看有多少人在“行动”。由此可知,“呐喊”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行动”才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适当结合材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微信扫一扫

piramide_cestia.jpg..  Recent study shows that quite a n umber of Graeco Roman papyri reco rded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 n Greek culture and Egyptian cult ure. Th ere are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觀察一下月亮,你覺得月亮有哪些特質

觀察一下月亮,你覺得月亮有哪些特質

佩佩走路去 1.5 公里遠的學校上學,放學再 照著原路回家,請問佩佩今天上下學走多少 公里?.

•  三分搜在有水平線的情況下,如果可以確定水平線的地方一定是 答案的話,才可以用三分搜找極值。..

從「【A Story】 以巴衝突介紹」的圖片及故事中,你覺得最特別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