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白話單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白話單元"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i

編輯說明 ... i 考核重點及選文表 ... iv

應試攻略

文憑試閱讀能力概覽 ... 1 閱讀能力應試技巧 ... 5

白話單元

單元一 歸納段旨或段落層次 ... 11

重點解說 11

能力策略 13

常犯錯誤 13 應試訓練 22

單元二 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 26

重點解說 26

能力策略 27

常犯錯誤 27 應試訓練 34

單元三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 40

重點解說 40

能力策略 41

常犯錯誤 40 應試訓練 44

單元四 分析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 50

重點解說 50

能力策略 51

常犯錯誤 51 應試訓練 61

單元五 分析標題與文章內容的關係 ... 69

重點解說 69

能力策略 70

常犯錯誤 70 應試訓練 74

單元六 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感情 ... 81

重點解說 81

能力策略 83

常犯錯誤 83 應試訓練 88

(2)

iii

文言單元

單元七 認識文言虛詞 ... 96

重點解說 96

文言知識速遞 100 能力策略 115

常犯錯誤 99

應試訓練 119

單元八 認識常見文言句式 ... 122

重點解說 122

文言知識速遞 123 能力策略 125

常犯錯誤 122

應試訓練 131

單元九 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 137

重點解說 137

能力策略 138

常犯錯誤 138 應試訓練 144

單元十 分析人物的性格與形象 ... 150

重點解說 150

能力策略 151

常犯錯誤 151 應試訓練 157

單元十一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思想 ... 163

重點解說 163

能力策略 164

常犯錯誤 164 應試訓練 170

附錄

登分表 ... 177 全書重點表(初階篇及進階篇) ... 178

(見另冊)

模擬試卷

模擬試卷(一)

模擬試卷(二)

(3)

iv

核重點及選文表

單元 考核重點 文言知識 速遞

選文

訓練一 訓練二 訓練三

單元一

歸 納 段 旨 或 段

落層次 ╱

秦 牧《「 曲 突 徙 薪 」的 思 想 藝 術》(節錄)

吳晗《談框框》 ╱

單元二

篩 選 並 整 合 文

中的信息 ╱ 俞 平 伯《 讀 書 的 意義》

周 有 光《 漢 字 的 技 術 性 和 藝 術 性》(節錄)

單元三

歸 納 內 容 要 點 , 概 括 中 心 思想

╱ 梁實秋《廉》 曾 敏 之 《 談

「諫」》(節錄) ╱

單元四

分 析 段 落 或 句 子 在 文 章 中 的 作用

╱ 畢 淑 敏《 閱 讀 是 一種孤獨》

張 抗 抗《 建 築 的

閱讀》(節錄) ╱

單元五

分 析 標 題 與 文

章內容的關係 ╱ 謝 雲《 自 甘 做 牛 與叫人做牛》

廬 隱《 吹 牛 的 妙

用》 ╱

單元六

分 析 作 者 的 觀 點 態 度 或 思 想 感情

╱ 王 世 穎《 放 生 日

的東湖》 陸蠡《囚綠記》 ╱

單元七

認識文言虛詞 虛詞 《吳子治兵》 《 孫 子 兵 法謀 攻》

《 孫 子 兵 法虛 實》

單元八

認 識 常 見 文 言 句式

判斷句 被動句 省略句

司 馬 遷《 史 記 高祖本紀》

司 馬 遷《 史 記 項羽本紀》

《 左 傳宣 公 二 年》

單元九

篩 選 並 整 合 文

中的信息 ╱ 《 戰 國 策秦 策 一》

《 呂 氏 春 秋貴 公》

《 戰 國 策燕 策 一》

單元十

分 析 人 物 的 性

格與形象 ╱ 司 馬 光《 資 治 通 鑒周紀》

陳 壽《 三 國 志

吳書》

《 宋 史岳 飛 列 傳》

單元十一

歸 納 內 容 要 點 , 概 括 中 心 思想

╱ 蘇洵《心術》 柳宗元《鞭賈》 王安石《興賢》

模擬試卷

(一)

梁 遇 春《 滑 稽 與

愁悶》 魯迅《經驗》

《 呂 氏 春 秋異 寶》

比 較 閱 讀 :《 莊 子人間世》

模擬試卷 (二)

羅 蘭《 中 國 人 與 山水》

應 劭《 風 俗 通 義窮通》

比 較 閱 讀 :《 孟 子滕文公下》

(4)

1 應試攻略

文憑試閱讀能力概覽

1. 基本資料

項目 說明

卷別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考試時間 1 小時 15 分鐘

佔分 2014 - 2015 年文憑試,佔全科總分 20 % 2016 年文憑試開始,佔分增加至 24 %

考材類型 白話文 1 - 2 篇 及 文言文 1 - 2 篇(共 2 - 4 篇不等)

考核重點 理解、分析、感受、鑒賞、運用不同策略等能力

考核形式 選擇、判斷、填表、填充、短答、長答等題型,所有試題必須作答

2. 試題分析

(1) 考核重點

考核重點

2013 文憑

2012 文憑

文憑 練習

2011 會考

2010 會考

2009 會考

文憑 樣本 試卷

2008 會考

2007 會考

白 話 文

初 階 篇

1 . 歸納段旨或段落層次 3 3 3 3 3 2 . 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

息 3 3 3 3 3 3 3

3 .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

中心思想 3 3 3 3 3 3

4 . 分析段落或句子在文

章中的作用 3 3 3 3 3 3 3 3

5 . 分析標題與文章內容

的關係 3 3

6 . 分析作者的觀點態度

或思想感情 3 3 3 3 3 3 3

進 階 篇

7 .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或

句子的深層含意 3 3 3 3 3 3 3

8 . 鑒賞評價作品的表達

技巧或寫作手法 3 3 3 3 3 3

9 . 鑒賞評價作品的思想 內容、作者的觀點態 度

3 3 3 3 3 3

(5)

4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5) 閱讀能力考材

年份 作者╱篇章名稱 文體 字數 題材

2013 年 文憑試

1 . 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白話 約 1700 字 親情 2 . 黃國彬《說誓》 白話 約 1300 字 誠信 3 . 《呂氏春秋士節》(節錄) 文言 約 400 字 節操 2012 年

文憑試

1 . 曾敏之《橋》 白話 約 2800 字 家國情懷 2 . 《韓非子五蠹》(節錄) 文言 約 290 字 法家思想 文憑試

練習卷

1 . 龍應台《目送》 白話 約 1400 字 親情 2 . 龍應台《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白話 約 1900 字 親情 3 . 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節錄) 文言 約 400 字 人物傳記 2011 年

會考

1 . 魯迅《二十四孝圖》(節錄) 白話 約 1900 字 文化:孝 2 . 古文兩則:

(1)《孔子家語六本》(節錄)

(2)《孝經諫諍章》

文言 約 500 字 文化:孝

2010 年 會考

1 . 張中行《自嘲》 白話

約 3000 字

(有 480 字是 文言)

處世態度

2 . 《列子說符》 文言 約 250 字 軼事 2009 年

會考

1 . 佚名《民以食為天》 白話 約 2400 字 文化:節儉 2 . 司馬光《訓儉示康》 文言 約 1100 字 文化:節儉 文憑試

樣本試卷

1 . 佚名《自然與異常》 白話 約 950 字 哲理 2 . 余光中《借錢的境界》 白話 約 1200 字 幽默小品 3 .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兩則) 文言 約 400 字 志怪 4 . 《墨子公輸》 文言 約 550 字 人物傳記 2008 年

會考

1 . 向華《探月感言》 白話 約 800 字 隨筆 2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文言 約 250 字 哲理、抒情 3 . 佚名《不圓亦圓》 白話 約 900 字 哲理 2007 年

會考

1 . 林思華《冥王星的最後一夜》 白話 約 1400 字 科普 2 . 游宇明《只能陪你一程》 白話 約 600 字 哲理 3 . 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節錄) 文言 約 700 字 人物傳記 小分析: 近年的白話選文,會選取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而不會刻意選擇佚名或無名作家的作品。

白話文的長度,一般都有二千多字至三千字,篇幅較長。文言文方面,較多選取先秦兩漢 的文言篇章,篇幅雖短,但多另設文言文比較閱讀題目。

(6)

5 應試攻略

閱讀能力應試技巧

一︑應試重要細節

要在文憑試取得理想成績,考生不但要具備紮實的語文知識,還需要有良好的考試態度和臨場發 揮。然而,這些應試的基本功常常被忽略或被遺忘,以致影響分數的高低,考生須詳加留意。

1. 絕不輕易留下空白

答題時,難免遇到不會作答或不肯定答案的題目。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先把題目漏空,待 稍後才翻看、推敲答案?固然,考生不應絞盡腦汁把時間都花在這道題目上,但也不建議漏空。因 為考試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比賽,每道題目或許只有一次的作答機會,後面可能是一些更花時間的題 目,因此考生未必再有時間翻看漏空了的題目。

如果是長答題,建議盡量寫下片言隻語,並在旁邊打上記號,表示這道題目的答案不太肯定。

即使所寫的答案很差,或許還是會得到一些分數;而有時間翻看題目時,也能從中提醒自己思考的 方向,節省時間。

如果是多項選擇題,考生或會遇上十分類近的選項,無論如何,也應先填上一個答案,並在旁 邊打上記號。因為只要填上答案,就有一定的得分機率,但如果漏空了,就絕對不會得分,回答判 斷題時亦然。總而言之,絕對不要輕易漏空。

2. 加快閱讀及寫字的速度

考試就是一場計時的比賽。在卷一閱讀能力,閱讀和書寫的速度是取得優勢的關鍵。讀得快,

就能騰出多點時間答題;寫得快,就能更快完成題目。讀得慢、寫得慢的,就很大機會不夠時間作 答。這點看似簡單,不少考生卻未能做到,因為他們平日根本鮮有閱讀或握筆寫字,在考試時才發 揮其極限,逼着快速閱讀、連續書寫一個多小時,速度自然有限。

因此,考生在平日應加強鍛練閱讀和寫字的速度。多閱讀,

閱讀時嘗試計時,要做到一分鐘起碼能閱讀(含理解)

300 字或以上。平日也應多作抄寫,例如以抄寫筆記 訓練手力及書寫速度,才不致發生知道答案卻不夠時 間作答的慘況。

(7)

8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四︑答題注意事項

1. 長答題的注意事項

(1) 須有扣題意識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幹所致,即沒有回應題目中的關鍵字眼。例如題目考問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答案應清楚點 明句子有「承上啟下」、「埋下伏筆」、「前後呼應」等作用,假如未能清晰指出,亦宜運用有關 結構作用的字眼,例如「承接」、「下啟」、「總結」、「轉折」、「呼應」、「鋪墊」等,以讓閱卷員 清楚考生明白題目的要求。另外,答案的表述方式也要因應題目的關鍵字眼而改變,以緊扣 題幹。

示例

問:作者着意描寫香港高樓大廈林立,有甚麼目的?

答: 借現今香港的繁榮富庶,對比祖國的發展仍然落後,暗寫自己對祖國發展落 後的感慨。

問:作者着意描寫香港高樓大廈林立,有甚麼效果?

答: 能從現今香港的繁榮富庶,突顯祖國的發展仍然落後,流露了作者對祖國發 展落後的感慨。

從以上兩道題目和答案可見,縱使所回答的內容幾乎相同,但因應題目不同的關鍵字 眼——「目的」和「效果」,須有不同的表述方式,針對題目的要求回應。

(2) 整理答案的框架

一般較佳的答題都分為引子、正文及總結三個部分。引子應該一針見血地回應題目的關 鍵詞,內容應視乎題目要求,可以是表述個人立場、說明所運用的寫作手法,或概括寫作的 效果、目的等,讓閱卷員清楚地掌握答案想表達的論點,然後才加以說明或援引事例解釋。

正文是答題的重心,也就是考生對引子的闡釋,這部分的解說必須具體、圓滿,說明 得出上述引子的原因,論說不完足會被扣分或降品。有部分情況,即使考生所寫的答案不是 評卷答案,但只要論說完足,言之成理,還是有機會得分的。而總結部分,可重申答題的重 心,以簡潔為主。這種「引子、正文、總結」的方式適宜回答佔分較高的題目,一般問答題則 可用「引子、正文」或「正文、總結」這種作答方式。

(3) 注意行文方式

作答時,可適當運用連接詞和轉折詞,清楚劃分內容,例如以「而且」、「還有」等開展新 的論點,或是以「但是」、「不過」等表示轉折,讓閱卷員容易掌握答案的脈絡,也令行文更為 流暢,不會顯得割裂。另外,作答比較題時,須有比較意識,要兼論兩者的得失利弊,不能 偏廢。

(8)

11 單元一

重點解說

    文章由段落組成,而段落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自然段,即文章中具有「換行」和「空出兩格」等形 式的段落;第二類是結構段(又稱為意義段),即結合若干意義上有聯繫的自然段,因應文章的內容結 構來劃分的段落。每個結構段由多少個自然段組成,按個別文章的內容結構,各有不同。它可能由幾 個自然段組合而成,也可能是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個結構段。自然段的段落大意,一般稱為段旨。結構 段的段落大意,一般稱為段落層次。

在過往的會考或文憑試中,都曾考問過文章的段旨或段落層次,形式可分為以下三類:

歸納段旨或段落層次

單元一

考問內容:

1 .  劃分結構段,指出結 構段由哪些自然段所 組成。

考問內容:

2 .  寫出每個結構段的內 容大意。

第一篇共有 12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為四個部分。試指出 第一、二、三、四部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4 分)然後 概述第二、三、四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 內。(9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 部分

 :

第 段

記述女兒獨自上學的情況,藉此 抒發對於女兒長大那患得患失的 心情。

第二 部分

 :

第 段

: 

第三 部分

 :

第 段

: 

第四 部分

 :

第 段

: 

(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1題)

(9)

13 單元一

考生在歸納段旨或段落層次時,一般會有以下通病:

1 .  未能準確概括段落重點,主次不分:把主要的內容輕輕帶過,卻把次要的內容重點放 大,正是俗語說的「妹仔大過主人婆」,那自然不合理;

2 .  曲解文意,未能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捉錯用神,把作者的意思誤解了,導致所概括的 答案與作者的原意不同;

3 .  答案冗贅,漁翁撒網:答案不是多就是好,把段落的內容統統抄下來,令答案蕪雜,欠 焦點,也同樣是失分的原因,而且也可看到考生欠缺分析歸納的能力;

4 .  答案籠統,用詞粗疏:寫下一些「放諸天下皆準」的答案,未能準確概括,例如「作者抒 發了感情」,究竟是怎樣的感情、抒發感情的原因等也沒有提及,而且這種敍述放到哪 個段落、哪篇文章也同樣可行,極為籠統,並沒有針對文章的內容特點而發。

因此考生面對這類題目時,必須注意以上的錯誤,分析段落重點時,注意主次,文字宜精 不宜雜,語意明確,才為上策。

能力策略

    要回應「歸納段旨及段落層次」的題目,必須分別掌握兩種能力:

1 .  準確劃分文章的結構段

2 .  準確歸納段旨及段落層次的內容大意

一︑準確劃分文章的結構段

    文章是作者用文字「編織」而成的,當中必然有一定的架構及邏輯順序可循。要找出結構段的段落 大要(或稱段落層次),應先按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文章劃分為多個組成部分(結構段),從而顯示文章 的架構。不同的文體,其架構亦有所不同,如記敍文的層次在於表現事情發展、變化的經過;說明文 的層次在於表現觀察、認識事物的程序;議論文的層次在於表現思維的過程和問題的各個側面的內在 聯繫。因此,熟悉不同文體的架構,有助於了解文章的層次分佈模式,也有助於分析和歸納段落的層 次。此外,亦需要留意段落「過渡的標記」。

常犯錯誤

(10)

14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1. 掌握文章構成的基本規律

    文章的基本架構,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1) 總分式:

  總分式的架構多見於說明文及議論文,偶見於記敍文。總分式的「總」是總論的段落,

「分」是分論的段落。總分式可分為「總分總」、「總分」及「分總」三類。

總論(結構段 1)

分論(結構段 2)

分論(結構段 3)

總論(結構段 4)

總分總

總論(結構段 1)

分論(結構段 2)

分論(結構段 3)

分論(結構段 4)

總分

分論(結構段 1)

分論(結構段 2)

分論(結構段 3)

總論(結構段 4)

分總

  可留意,在總分式中,總論的部分多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這在歸納段落層次時尤其重 要。下面是任鴻雋《科學的頭腦》的第 1 段。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現今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現今 的世界不但讓電燈、電話、輪船、火車、無線電、飛機──這些都是科學的 發明──把我們的生活情形改變了;就是我們的一言一動,思想行為,也免 不了受到科學的支配。換一句話說,做現今世界的人,必須具有科學的頭 腦,不管你是科學家不是科學家。(第1段)

  接着,作者在往後的段落(第 2 - 5 段),論述怎樣養成科學頭腦——要注重事實、要了解 關係、要精密正確、要力求透徹。

以上四點,僅僅是個人日常生活上的幾種習慣,平淡無奇的,沒有甚麼大了 不起,可是它們卻是養成科學頭腦的必要條件。從來大科學家研究科學,沒 有不是依賴它們而成功的。(第6段)

  在最後一段(第 6 段),作者總結全文,再次強調養成科學頭腦的必要。可見文章的首尾 兩段是總論,指出現今的人必須養成科學頭腦。中間的段落是分論,論述怎樣養成科學頭 腦。文章是以總分總架構寫成。

(2) 順承式:

  順承式架構多見於記敍文或說明文。順承式是根據時間順序、空間的轉換或事件發展作 安排。因此順承式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劃分為一個段落層次。

(11)

17 單元一

策略筆記

文章的基本架構,可分為:

1 .  總分式:  多見於說明文及議論文,偶見於記敍文。架構分為總論及分論部 分。

2 .  順承式:  多見於記敍文或說明文。根據時間順序、空間的轉換或事件發展作 安排。

3 .  並列式:  多見於說明文。按照事物的特點、性質或類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 展開說明。

4 .  遞進式:  多見於說明文及議論文。遞進式各層次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 表及裏、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化。

如按文體來劃分的話,其架構有以下分佈:

記敍文

說明文

議論文

順承式

總分式

順承式

並列式

遞進式 遞進式

總分式 總分式

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劃分

按時間順序劃分 按空間順序劃分

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劃分 按層次之間的淺深、表裏作劃分

按「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劃分 按說明事物的各個方面劃分

按層次之間的淺深、表裏作劃分

按地點的轉換劃分 按描述內容的角度劃分 按時間先後順序劃分

按事情發展的過程或思想 感情變化劃分

  可以看到,這篇文章先指出問題(學生寫作時會犯知識性的錯誤),接着分析問題(知識 性錯誤的種類),最後解決問題(提出避免犯知識性錯誤的方法),各層之間層層深入,由現 象到本質,是屬於遞進式架構。

(12)

88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應試訓練

訓練一

段落

(1) 這是第三次遊東湖了。我初到越州,第一遭去訪問的山水是東湖,中間又去過一次,那 天——東湖放生的那天,我又去了一次。三次中間,這一次,也沒有甚麼特別的景象;不過是 適逢盛會,冷落的崖壁之下,平空添了一大羣一大羣仕女的足跡,清碧的池水裏,倒映了幾許 釵光鬢影以及漁夫俗客的影子罷了。

(2) 東湖離城不過十幾里路,舟楫可通。當初湖址都是石山,經石工一番開鑿,幾年以後,巍 峨的石山,一落千丈,變成很深的地窖了。後來有人把此石山外的水,放往深窖中去,東湖便 這樣造成。前清有一位姓陶的,在那裏經營田舍,從事葺理,居然另是一幅天地了。

(3) 石工剝鑿的痕跡,幾十年以後的現在,還是顯露在我們的眼前。幾十丈高的峭壁,石角崢 嶸,除了石縫中有這麼一兩株野花,其餘一片都是黝青的顏色。立在湖的堤岸上,仰頭瞭望,

那岩巔盡處,上面覆上一層青黃的小草,大概又是別一世界了。上面只有一株蒼梧。昂首問青 天,睥睨了一切,人工的灌溉,蒼梧是不用的;人又何必夢想去灌溉它呢,只有它才會生在那 峻嶮的岩頂上呵!岩上大概還有人煙,我們看去,常有侏儒般的女人在那兒耕種。居高臨下,

伊們是多麼競爽呀!

(4) 我和一班朋友——男的女的都有,在今天來,並不知道是放生的日子,我們滿望着在幽 篁深處清談一下,可是今天的東湖隨處都是紅男綠女的足印了。我們懊喪之餘,大家都說着不 快。我尤其會不樂意起來,因為南方濕重,我的足疾,發了三個月,老是不好,今天興致特別 好,鐵拐李般蹺了腳來,反弄了個滿腔沒趣,對我的腳開玩笑也太厲害了。

(5) 三十幾個人,三三五五,各自跑向愛跑的地方去。我也拎着手杖和幾位朋友前去。陸女士主 張到湖中去蕩漾,我們都附議,可是找不到艇。東湖的水面,今天偎依一番,看來是無望的了。

(6) 少年人總是這樣:遇到了失望,總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伊們到了此地,失望了,下艇 流連的觀念,又失望了,但伊們還不斷地向前,要在塵囂中找出乾淨土來。我的腳雖然有些倔 強,卻又不肯在伊們面前顯出頹唐的志氣來,它也就只好跟着我的心走了。

(7) 我們終至於沒有找出合我們心意的地方來!還是在人叢裏混混罷。

(8) 這種放生,真是笑話,漁人網羅了無數的田螺,無數的魚蝦,堆滿了一船,沿路兜售給放 生的遊客,被放的田螺魚蝦,這天白白被太陽曬了一天,做了一天任人播弄的玩物。便宜了漁 夫,今宵可以陶醉了,受苦的還是田螺魚蝦。

(9) 一大筐的千年龜,人們一隻隻拋向湖心去。龍鍾的軀體,究竟不活靈,我在岸旁,順手 到湖中便撈到一隻。伊們都說是放生的,不應該捉。其實,我捉的不過一隻,漁夫們一筐筐地 捉,還有人買了去呢,弄來弄去,總是便宜了漁夫。

(10) 我們一早解纜,過午有些餓了,到東湖附近裘女士家裏去吃飯。飯後坐談一回,便回城 了,歸途和去途,人物風景都依然,興味卻是兩樣的。去的時候,遠山平水,着着入勝,胸襟 也就跟着步步開拓,點水的燕子,容與的雙鳧,撲面來迎迓我們;歸途呢,同是一座山,山 也會變了灰色,同是一片水,水也會皺得人心兒不安,幾隻燕子,幾對水鳧,似乎「爾為爾,我 為我」,對我漠不相關了。等不到黃昏,頹廢的城樓已擋在眼前,一股俗氣逼人來。

王世穎《放生日的東湖》

(13)

89 單元六

注釋

① 伊們:方言,即他們。

② 競爽:精明強幹。

③ 容與:安閒自得的樣子。

1. 本文共有 10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第二、三、四部 分分別由哪些段落組成。(3 分)然後概述第二、四、五部分的內容大 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9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部分 第1段 交代第三次遊東湖,適逢東湖的放生 日,湖上熙熙攘攘。

第二部分 ① :

第 段

④:

第三部分 ② :

第 段

記述東湖遊人太多,令作者與友人遊 湖的興致大減。

第四部分 ③ :

第 段

⑤:

第五部分 第10段

⑥:

2. 試根據有關內容,判斷以下陳述。(6分)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① 作者這次來到越州,便急不及待遊覽東湖。

② 東湖是一個人工湖。

③ 作者這次遊湖敗興而回,全因足疾發作。

1

2

(14)

90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3. 作者從出發到在東湖遊覽,各有不同的心情。試分析作者遊湖當日的 心情及其原因,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0分)

心情 原因

①:(2分) 未知當天是東湖的放生日,打算在東湖找個恬 適之地與好友暢談。

不快

②:(3分)

③:(2分) 湖上遊人處處,令作者和朋友們不能下艇遊湖,

也找不到清靜的地方。

憤慨

④:(3分)

4. 對於東湖的景物,作者在去途和歸途分別有甚麼感受?(6分)

去途 歸途

山水 引人入勝,令人感到胸襟 開拓

②:

禽鳥

①: ③:

2

2

(15)

91 單元六

提提你

可思考是甚麼原因令 作者在去途與歸途,

對風景產生不同的觀 感,然後分析作者這 樣 記 述 想 強 調 的 事 情。

提提你

可思考這兩個篇名分 別強調了甚麼內容,

然後結合本文內容分 析。作答時,須從正 反兩方面回答。

提提你

「 自 然 」包 括 風 景 、 動 物 和 植 物 。 作 答 時,留意作者對以上 三方面的描寫,特別 是運用了哪種感情色 彩的詞語。

5. 作者於末段記述去途和歸途的風景依舊,卻興致不一,這有甚麼作 用?試略加說明。(6分)

6. 試概括《放生日的東湖》一文的主旨。(5分)

7. 你認為「放生日的東湖」和「東湖一日遊」,哪一個作為篇名更貼合文 意?試加以說明。(6分)

8. 試在文中摘錄一個四字詞語,概括作者遊湖當天的感受。(2分)

9.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人類應以甚麼態度對待自然?(4分)

A 順乎天性 B 敬而遠之 C 加以征服 D 無所畏忌

A B C D

4

3

5

(16)

96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重點解說

    文言虛詞是文言文中常見的詞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虛詞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但在古代漢 語語法中,它能使句子意思完整,也有緩和句子語氣的功能。

  在過往的會考或文憑試中,都曾考問文言虛詞,主要考問形式如下: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

粗體

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 (參考2013年文憑試第13題)

夫天地之生萬物也,

有餘足以食人矣。

(參考2012年文憑試第11題)

俄而

並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

(參考2011年會考第17題)

考問內容:

寫出該實詞或虛詞的字 義。

認識文言虛詞

單元七

  文言虛詞可分為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兼詞等七類:

詞性 類別 解說

代詞 人稱 代詞

第一人稱 代詞

常見的第一人稱代詞,包括「余」、「吾」、「予」等,相當於「我」。

第一人稱複數主要有「吾等」、「吾屬」、「吾輩」、「吾儕」、「我 曹」,相當於「我們」。

第二人稱 代詞

常見的第二人稱代詞,包括「女(汝)」、「爾」、「若」、「而」、

「乃」,相當於「你」。

第二人稱複數主要有「爾曹」、「汝輩」、「爾等」,相當於「你們」。

第三人稱 代詞

常見的第三人稱代詞,包括「彼」、「厥」、「其」、「渠」、「伊」、

「夫」、「之」,相當於「他」。

第三人稱複數主要有「彼等」、「彼輩」、「渠等」、「渠輩」,相當於

「他們」。

謙稱 表示第一人稱的謙稱有「臣」、「愚」、「僕」、「不才」、「鄙人」等,

而國君則會用「寡人」、「孤」、「朕」謙稱自己,相當於「我」。

敬稱

表示第二人稱的敬稱有「君」、「子」、「公」、「卿」、「先生」、「夫 子」、「足下」、「閣下」、「陛下」等,相當於「您」。

表示第二人稱複數的敬稱有「君等」、「諸君」、「卿等」等,相當於

「你們」。

(17)

99 單元七

助詞

結構助詞 主要用於附加成分和中心語之間的結構關係,最常用的有「之」、

「者」、「所」等。

語氣助詞

主要幫助體現句子的語氣和表達作者的感情。

•  表示陳述語氣:「也」、「矣」、「焉」、「耳」等,相當於「了」、

「呢」、「吧」、「嗎」、「啦」、「而已」、「罷了」等意思。

•  表示疑問語氣:「乎」、「與」、「耶」等,相當於「嗎」、「呢」、

「吧」等意思。

•  表示感歎語氣:「哉」、「夫」等,相當於「嗎」、「呢」、「啊」等意 思。

•  句首的發語詞:「惟」、「夫」、「蓋」等。「惟」表示希冀語氣,可 譯為「希望」,「夫」、「蓋」則表示引起議論,可以不譯。

歎詞 表示強烈感情,獨立於句子成分之外,常見的有「噫」、「唉」、

「諾」、「嗟」、「嗚呼」、「嗟夫」等。

兼詞

指兼有兩個詞的意義或讀音的詞,常見的有「諸」、「焉」、「盍」、

「叵」。「諸」相當於「之於」,兼代詞「之」和介詞「於」的意思;

「焉」相當於「於之」;「盍」相當於「何不」;「叵」相當於「不可」。

常犯錯誤

考生在語譯虛詞時,一般會有以下通病:

1 .  未能準確理解文言虛詞的詞義:考生習慣把單音詞換成雙音節詞的方式來理解詞義,如

廣故

4

數言欲亡。

(吳廣故意多次揚言要逃跑。)」(《史記陳涉世家》)中的「故」,可 通過配詞,理解為「故意」,這對於理解文言實詞來說,有一定幫助。但是,文言虛詞 有不少都不能通過這種變換的方式來判斷詞義,考生勉強使用這個方法,結果就出現錯 誤理解的情況。如「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

4

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固執得不能改 變,竟然不如寡婦和小孩了。)」(《列子湯問》)中的「曾」,如果理解為「曾經」,就不 正確了。這裏的「曾」,意思是「竟然」。

2 .  只抄錄原文作答:作答時考生沒有按虛詞在句子中所在的位置、語境,對該虛詞作適當 的語譯,只是抄寫原文作答。

因此考生在作答這類題目時,必須注意以上的錯誤,注意句子的結構,及上下文的語意,

辨析虛詞的用法,從而掌握虛詞的詞意。

(18)

100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文言知識速遞

  文言虛詞的數量不多,但使用頻率卻很高,用法非常靈活,而且一個字有多種解釋。常用的文 言虛詞主要有:

虛詞 詞性 具體用法 例子

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具備一定 條 件 才 發 生 , 可 譯 作

「才」、「就」

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

4

敢上璧。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現在大王也應該 齋戒五天,在宮廷上設最隆重的儀式,臣才敢獻上和氏 璧。)

表示產生相反結果的意 思 , 可 譯 作「 竟 然 」、

「卻」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

4

反 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韓愈《師說》)(巫師、醫生、

樂師以及各種工匠,君子不與同列,現在君子的智慧卻 反而趕不上他們,這真是奇怪呀!)

表示限制範圍、數量、

程 度 的 意 思 , 可 譯 作

「僅僅」、「只」、「才」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

4

有二十八騎。

(司馬 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又率兵向東走,到了東城的 時候,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了。)

表示對事物、情況的肯 定,可譯作「是」、「就 是」

餓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

4

有法之常也。

(《商君書 畫策》)(餓着也不苟且求食,寧死也不苟且求生,這就 是有法度的正常現象。)

代詞

用作第二人稱,可譯作

「你」、「你的」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

4

翁。

(陸游《示兒》)

(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平定中原,家祭之時,不要忘記把喜 訊告知你死去的父親。)

用作指示代詞,可譯作

「這樣」

夫我乃

4

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孟子梁惠王 上》)(我這樣做了,反過來探求自己的行為,我也不了 解自己的心意。)

連詞

表示並列關係,可譯作

「而」、「又」等

譬猶衣履器物,愛之則完全乃

4

久。

(桓譚《新論形神》

(比如衣服、鞋、器具,愛護它就可以完好而且持久。)

表示承接關係,可譯作

「於是」

守丞死,乃

4

入據陳。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守 丞死了,於是陳勝、吳廣佔領了陳。)

副詞

表 示 動 作 行 為 已 經 發 生,可譯作「已經」

舟已

4

行矣,而劍不行。

(《呂氏春秋察今》)(船已經 走了,但是劍沒有動。)

表示兩個動作行為之間 相隔的時間短暫,可譯 作「不久」、「一會兒」

庭中始為籬,已

4

為牆,凡再變矣。

(歸有光《項脊軒 志》)(庭院中起初是用籬笆隔開的,不久又改用牆,總 共變動了兩次。)

表示程度很高或過分,

可譯作「太」

孟子曰:「仲尼不為已

4

甚者。」

《孟子離婁下》(孟 子說:「孔子不做太過分的事。」)

語氣 助詞

用於陳述句尾,表示肯 定、終結的語氣,可譯 作「了」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4

(《孟子梁惠王上》)(那 麼,君王您的最大願望便可以知道了。)

(19)

115 單元七

能力策略

    要準確譯寫文言虛詞,必須掌握以下的技巧:

1. 注意文言虛詞的語法特徵

(1) 分清詞語的虛實

  文言虛詞大多是由文言實詞借用或虛化而來,因此,某些詞語可能同時具有實詞、虛詞 的兩重身份。例如「之」,既是虛詞,也能作為動詞(實詞),表示「往」、「到」的意思。

  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分清實詞和虛詞,詞性不同,其用法、意義便會不同。在分析時,

可以通過該詞在句中的具體語言環境,辨別該詞是虛詞還是實詞,以理解它的意義。

示例

業精於

4

勤,荒於

4

嬉。

(韓愈 《進學解》

(學問由於勤奮而精通,由於嬉戲玩耍而荒廢。)

  例子中的「於」是虛詞,可透過對其他實詞的解釋,如「業」是「學業」的意思,「精」是

「精進、精通」的意思,「勤」是「勤奮」的意思,「荒」是「荒廢、生疏」的意思,「嬉」是「嬉戲、 

玩耍」的意思,從理解「精」與「勤」、「荒」與「嬉」兩者的關係,推測「於」是帶出「勤」、「嬉」

這兩個動作行為發生的原因,因此可以判斷「於」是介詞。

(2) 注意文言虛詞「一詞多義」的現象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十分普遍。所謂「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字詞有着多個不 同的詞義,這與上一點「分清詞語的虛實」也有關聯。如果一個字詞,既能作為實詞,又能作 為虛詞,其虛實的詞義當然不同;而字詞作為虛詞,又有多種毫無關聯的詞義與用法。「一 詞多義」的現象確是考生理解文言文時的其中一個障礙。要解決「一詞多義」的問題,首先考 生在平日必須累積文言詞匯,記憶同一字詞的不同意義。另外,考生亦可以根據字詞在句子 中的位置,推斷其意義及用法。

示例

(i) 

陳勝佐之

4

,並殺兩尉。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幫助吳廣,一起殺了兩個軍官。)

(ii) 

予嘗求古仁人之

4

心。

(范仲淹《岳陽樓記》   (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iii) 

田子方從齊之

4

魏。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田子方從齊國往魏國。)

  示例(i)的「之」是在動詞「佐」之後,因此可判斷「之」是代詞,意思是「他╱吳廣」。

示例(ii)的「之」在名詞「仁人」與「心」之間,「仁人之心」是偏正結構,「心」是中心詞,「仁 人」是限制「心」的,因此可判斷「之」是結構助詞,可譯作「的」。示例(iii)的「之」在「齊」與

「魏」之間,由「從……之……」的句式,可以判斷「之」是動詞,意思是「往」。

(20)

170 HKDSE 考試系列——中文科閱讀能力(白話及文言)應試訓練    初階篇

應試訓練

訓練一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 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  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 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 所欲為,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故雖並天 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 士愚,而後可與之皆死。

蘇洵《心術》

注釋

① 制:判斷。

② 怒士:使士卒振奮。

③ 烽燧:敵人來犯時,燃燒烽火以示警,白天稱為燧,晚上稱為烽。

④ 斥堠:原指探望敵情的土堡,這裏指瞭望。

⑤ 殆:通「怠」,疲乏、疲困。

⑥ 凡士欲愚:愚在此作為「愚忠」、「愚直」解,意為要士卒頭腦單純專一,依靠主帥,不思其他。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2分)

①  凡

兵上義

凡:

② 

義可以怒士

惟:

③ 

義怒

以:

④ 

未戰養

其:

⑤  故

士常蓄其怒

故:

⑥ 

得不愚

安: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分)

   ① 

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② 

故士皆委己而聽命。

    

7

8

(21)

171 單元十一

3.   綜合全文,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保持軍隊百戰百勝?(2分)

  ① 非戰時要積蓄財力物力  ② 不全部滿足士兵的所有要求   ③ 戰敗時要給士兵適當的鼓勵  ④ 戰爭時要激發士兵心中的貪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A B C D

4.   試從文中摘錄一個句子,從中可概括作者對作戰措施的主張。(2分)

   

5.   根據文章內容,作者對將領和士兵有甚麼要求?選出以下的特點。 

(5分)(請在適當的空格以 ✓ 號表示,答錯扣分,最多扣至零分。)

將領 士兵

① 富謀略

② 公正嚴明

③ 忠心

④ 冷靜

⑤ 有勇氣

6.   以下是一段有關《心術》的文字,當中部分內容須由考生填寫,試把答 案填在橫線上。(12分)

   

    在本文中,作者指出作為將領應當培養①   

( 2 分 ), 才 能 掌 握② 

(2 分)。

其次,將領要令士兵「③  」 

(2 分),以保持士兵④  (2 分),

即使士兵經歷多次戰爭,士氣依然不衰。另外,將領也要做到 

⑤  (2 分),才能令士兵盡愚忠,

從而⑥  (2分)。

9

9

10

提提你

留意文章的標題「心 術」,推測文章的重 點,然後細讀文章。

在閱讀時留意文章的 開首,「為將之道,

當 先 治 心 」, 想 想

「為將」與「治心」有 甚麼關係,同時邊閱 讀邊歸納「治心」的 方法及目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這次試題中應該不難發現:題目的鋪陳相當完整!如果沒有好的閱讀能力,就

整體而言,題目靈活,文字閱讀量少,計算量適中,只要掌握基本觀念就能作答,難度適中,出 現好幾題不錯的題目(如第

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而非國學常識(佔極少 數)。如果在這方面的功力很淺,可以多買參考書的

面對國文這個科目,需破除以往熟讀 課本 ,就能考好的觀念。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 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及理解而非國學常識 ( 佔極少數 )

(一)初試:採筆試方式,題目類型為選擇題,每科目題數各 50 題(每題 2 分,各題未作 答不予計分,答錯倒扣 0.6 分) 。初試成績達參加複試標準(初試科目其中

明龍計算一題兩個數相加的數學題目,不小心算成了相減,所得到的答

思考要有角度/單向/正反/個人他人社會/長 短答題/寫作有一定步驟;說話能舉生活事

• S4- 閱讀時眼睛看著文 字,細聲讀出來。學生 對文字的排列及一字一 音有鞏固的認識,能以 手指指著文字閱讀。識 字量一般,能認讀關鍵 詞語而大致理文字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