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1-2410-H-004-126- 執 行 期 間 : 101 年 08 月 01 日至 102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秦夢群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許凱威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吳國男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陳俊瑋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29 日

(2)

中 文 摘 要 : 現代教育券理念主要源自美國學者 Milton Friedman 之主 張,推出後引起正反雙方之激烈辯論。市場經濟與社會正義 之間的拉扯,使得各國教育券之實施有其不同偏向。美國傳 統以自由市場導向的教育券計畫,至 1990 年代實施之主要方 案如密爾瓦基家長選擇計畫與克里夫蘭獎助金計畫,已漸轉 向具有社會正義的色彩。相較之下,台灣基本上則仍停留在 教育代金的制度性質。本研究係以義務教育為對象,探討台 灣實施教育券的可行性與適當模式。除藉由文獻分析美國與 台灣在各時期之教育券主張與實施方案之外,並將以量化問 卷調查為研究方法,瞭解分析台灣義務教育未來實施教育券 之相關議題與利弊得失。研究結果將提供教育當局未來實施 教育券之參考。 中文關鍵詞: 教育券、家長教育選擇權 英 文 摘 要 : 英文關鍵詞:

(3)

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期末報告(簡明版)      一、研究目的與問題  由於公立中小學辦學品質江河日下,教育學者遂強烈主張各種改革 策略,以期打破教育官僚體制。其中教育券計畫之推出,即在藉由分權 與競爭的手段,由消費者(家長與學生)選擇心中最佳之學校,以促進 各校競爭而提升品質。較之其他改革計畫,教育券對於傳統教育行政制 度運作徹底加以顛覆,造成推出後之反彈力道極為激烈,正反兩造甚而 對簿公堂。  自 1970 年以來,教育券計畫即在世界先進國家以不同形式推出, 其成效雖然見仁見智,但其影響力卻是無庸置疑。台灣教育學者(林文 達,1986;蓋浙生,1986)雖已在著作中評述教育券主張,但實際推動 卻遲至 1990 年代(賴志峰,1995;鄭新輝,1997;許添明,2003)。教 育部(1995)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中正式研擬推動教育券的實施, 其目標乃在:(1)增進教育機會均等,(2)促進學校良性競爭,與(3)提供 更多選擇的機會。其後,高雄市先於 1995 年補助就讀私校之高中職學 生每學期伍仟元。台北市也於 1996 年補助私校學生每學期二仟元,並 於 1999 年實施幼兒教育券,對五歲以上就讀私立幼稚園之學生,每學 期發放伍仟元教育券。其它縣市部分,台灣省於 2001 學年,發放私立 高中職學生每人每學期伍仟元教育券。實施至今,各種教育券之成效仍 待評估。基於此,本研究針對研究問題,編定相關問卷以瞭解家長對於 實施教育券之意見。所得之結果,希望對未來特定教育券之實施模式進 行修正。  綜觀教育券正反雙方意見,可以歸納其乃市場經濟與社會正義孰輕 孰重之爭議。贊成教育券者乃對公立學校辦學品質的反動,主張只要透 過市場經濟之消費者自由選擇,定會產生優勝劣敗的結果,如此才能促 進教育品質。反對教育券者則認為義務教育市場之自由化乃是神話,社 經地位高者藉著種種優勢,必將掠奪更多資源,弱勢族群之處境更加萬 劫不復。 

(4)

不可諱言,雖然有所爭議,教育券之出現不啻為義務教育運作開闢 另一天地。然而,教育券之種類與實施方式極為多元,應如何針對家長 意見進行適合國情之規劃,實乃值得研究之課題。基於此,本研究即希 望從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層面,探討台灣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相關議 題。分別從採用模式、相關利弊、與配套措施等方面,調查國中家長認 為教育券在台灣義務教育實施的可行性與最適合的型態模式。    貳、文獻探討  一、美國教育券之模式與實施  教育券的理念可溯及自由經濟理論之憑券(voucher)制度。其係 指一種與金錢等值的票券,可被持有用來購買或換取一定的服務或貨 品,供應者再拿所收之憑券向有關部門換取面額之款項。傳統上,政府 會編列教育經費補助學校,再由學校機構勻支於受教者身上不同。教育 券政策則是反向考量補助方式,先以教育券補助學生,再由其憑券入校 就讀。由於學校不止一所,因此學生可依其需要做自由選擇,相當具有 自由市場機制的色彩。美國實施之教育券模式可非為以下兩種:    1.  市場導向的教育券模式:主要採用 Friedman(1962)的理念為主, 希望以教育券之發放來解決公立學校辦學不彰之弊病問題。基本 上,其教育券形式係屬「無管制市場模式」(unregulated  market  model)之一種,堅持每個學生擁有的教育券面額應該相等。由於看 法極富爭議,在美國本土並未實施。  2.  社會正義導向的教育券模式:1990 年代後美國所提出之教育券模式 改弦更張,將注意力轉向對社會正義的訴求。即以密爾瓦基教育券 計畫為例,其支持者一反常態,竟是由貧窮家庭之家長發起,其主 因即在對社會不公平正義的渴望。密爾瓦基教育券的主要目標乃在 給最窮與最差學生的另個希望。藉著教育券,其可以進入辦學良好 的私校,即使事後證明學業並不一定精進,但至少滿足了家長自我 選擇的希望。相對於早期市場導向的教育券計畫,不啻為一大轉變。    二、其他國家實施教育券的現況 

(5)

環顧歷史,除美國外,尚有部份國家實施具有教育券色彩的計畫。 各國國情不同,彼此之間互有差異。茲簡述如下:    (一)荷蘭  荷蘭為最早實施教育券之國家,其於 1917 年即開始執行,導致在 2005 年,私立學校學生之註冊人數占所有中小學學生人數之 76%。原 則上,對於參加教育券計畫之私立學校,由中央補助其資本財,地方政 府則負責學校日常運作之開銷。按照規定,參與之私校必須皆為非營利 組織,而政府對其皆有權力進行評鑑以確保品質(Walford, 2000)。研 究指出,荷蘭學生在國際間之評比多名列前茅,而家長對於學校之滿意 度甚高。此外,天主教私立學校學生之表現較一般公立學校為高 (Patrinos, 2002)。    (二)瑞典  瑞典的教育券計畫主要針對希望就讀私校的學生進行補助。基本 上,補助子女教育費在 OECO 國家中相當普遍。1990 年代初期,保守黨 取代執政 60 年之社會民主黨成為執政黨之後,開始進行教育券計畫。 其於 1993 年通過法律,要求地方教育當局對於就讀私校學生,給予補 助公立學校平均學生單位成本 85%的金額。影響所及,將子女送入私校 之家長幾乎不必再繳交學費。此外,瑞典政府並成立特別委員會針對相 關加入計畫之學校進行審議。在此制度下,家長之選擇權大幅增加,其 可從現行之公立與私立學校中加以抉擇。根據調查,教育券實施前之 1991‐92 學年度,全國計有 89 所私立自費學校(全國學校 1.9%)與 8300 個學生(全部學生之 0.9%)。至教育券計畫實施後之 1995‐96 學年,私立 自費學校已達 238 所(全部學校的 4.8%)與 20000 名學生(佔所有學 生之 2.1%),私校註冊人數激增約 2.5 倍(Carnoy, 1998)。雖然在 1996 年,國會廢除為私校所設立的教育券制度,規定私校如接受公家經費補 助就不能再收費,但教育券之實施已多少促進不同能力、族群、社經地 位學生之融合(Carnoy, 1998; Sandström & Bergström, 2006)。    (三)智利 

(6)

智利的教育券計劃起源於 1980 年代初期,完全為政治導向。當時 執政之極右派軍事執政團政府(以 Pinochet 將軍領銜)聘請美國學者 Friedman 為首席顧問,並將其市場導向之教育券理念推廣於全國,以改 變中央集權之教育財政制度,並使大部份學校有權分享國家資源。其作 法乃在藉由教育券之行使,將學校選擇權交給家長,使其可自由選擇公 立或私立之學校。在此制度下,私立學校可選擇是否加入教育券計畫, 使得公立學校之辦學受到極大挑戰(Carnoy, 1997)。  教育券實施之後,智利之公私立學校版圖開始有所移動。實施前之 1979 年,義務學校一到八年級學生計有 82%上公立學校,14%上私立。 至教育券實施一年後之 1982 年,公立學生比例縮減(73.8%),而有 21.5% 上私立補助學校(private subsidized school,即教育券學校),與 4.7%(多 為高社經家庭學生)依舊留在私立自費學校(private fee‐charging  independent school)就讀。此種趨勢至 1994 年更為明顯,其中學生 57% 就讀公立,34.5%進入私立教育券學校,8.5%則選擇自費學校(McEwan,  2001)  面對巨大衝擊,公立學校之學生人數大減,但其也非坐以待斃之 輩。由於教育財政制度之地方化,公立學校會伺機自所屬地方教育當局 尋求補助,以確保教師薪資之發放。此外,公立學校也會接受特別補助, 以幫助特殊需求學生(如貧困學生、學習障礙學生)。因此,就市場機 制而言,公立學校學生比例雖下降,但促使其進步之力量並未明確顯 現。此外,教育券之實施也未能促使私校接納社經地位較低學生。此因 智利傳統私校向來嚴格挑選學生,家長也會積極檢視學校學生之組成, 對於貧窮子女群集之學校大多敬謝不敏。教育券之實施,並未明顯改變 此種趨勢。  尤有甚者,智利之教育券計畫並未達成促進社會正義之目標。此因 種種限制,社經地位較低之家庭較難享有教育券之利益。按照比例,以 往富有家庭較會將子女送入學費較高之私校就讀。教育券之實施使其能 獲得政府之補助,自然提高富有家庭使用教育券就讀私立學校之比例。 根據調查,在實施教育券數年後之  1990 年,低收入家庭有 72%選擇公 立學校;中等收入家庭 51%念公立,43%私立;高收入家庭則僅有 25% 就讀公立,32%上私立津貼學校,剩下之 43%依舊選擇未加入教育券計

(7)

畫之自費學校。此種現象顯示教育券之最大獲利者為中等或高收入階 級,低社經背景家庭並未明顯獲得其利(Sapelli, 2005)。  在相關學生成就部份,教育券實施之初,似乎並未達到預期提高之 目的。針對小學四年級學生之「學生成就考試」(Student Performance  Examination)之測試,1982與1988年之西班牙文與數學兩科,兩年分數 分別下滑14%及6%。再進一步分析,不管在公立或私立學校,成績下降 的大多為低收入家庭學生,主要原因乃在其家長較無足夠能力支持教育 券,與私立學校對於貧窮學生並不熱衷接納(Carnoy, 1998)。針對於此, 1990年之後之民選政府,藉由增加教育支出與提供額外補助之方法,積 極幫助低收入學生為主之學校。然而,Sapelli(2005)之研究仍舊顯示 加入教育券計畫之私校,其整體表現仍顯著強於公立學校。此種現象顯 示智利教育券計畫,不但未能藉由市場機制迫使公立學校改革,也無法 提升社經地位較低學生之學習成就。中等階級家長仍希望孩子與貧窮學 生隔離。整體而言,政治因素是智利教育券推動最重要關鍵,以致引起 極大爭議(Carnoy, 1998)。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相關議題。主 要探討議題包括家長教育券的可行性與實施模式。為探討研究問題, 本研究係以量化問卷分析為主。      本研究使用「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調查問卷」為主要調查工具,藉 以瞭解家長對中小學實施教育券的相關主張與看法。問卷內容計包括 以下十部分:  1.  對於相關教育券之理念與訴求的瞭解程度為何?  2.  義務教育現行學區制之優缺點為何?  3.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應採取市場導向或是社會正義導向?  4.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應採取何種形式?  5.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是否應及於全體學齡學生或是限於特殊團體?  6.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是否應包含私立學校?  7.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可能產生窒礙難行之處為何?  8.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應有哪些配套措施? 

(8)

9.  對於台灣以往實施之各種教育券(如幼兒教育券)之評價為何?  10.整體而言,當前義務教育是否可施行教育券?    一、研究對象及抽樣  本研究量化調查係以台灣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家長為對象。在北、 中、南三區之學校進行取樣。其中臺北市占 21.5%、新北市占 26.5%, 新竹縣占 5.1%,台中市占 17.3%、嘉義縣占 7.7%,高雄市占 16.2%,花 蓮縣占 5.7%。本研究按照學校規模從抽取不同數量家長作為樣本,12 班以下抽 5 位家長,13‐49 班抽 10 位家長,50 班以上則抽取 15 位家長 作為施測對象,希望能兼顧不同城鄉地區之差異。共計發出問卷 812 份,有效問卷則共計為 755 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調查問卷」。為了瞭解 國民中學家長對於教育券之看法,並參考相關研究、文獻,編製出本研 究工具。研究內容包含之家長背景變項共有六項。其中包括家長性別、 年齡、教育程度、與家庭年收入。相關背景如下:    1.  性別:女性占 62.5%,男性占 37.0%。  2.  年齡分佈:40 歲以下 24.8%,41‐45 歲占 39.5%,46 歲以上占 34.2%。  3.  教育背景:國小、國中、高中(職)者共占 49.8%。五專、二專、四 技、二技、大學、研究所以上者共占 49.4%。  4.  家庭收入:50 萬以下者占 33.4%,51‐100 萬者占 38.7%,101 萬以上 者占 26.3%。    三、  問卷調查結果  為瞭解家長對實施教育券制度之意見,本研究參閱相關文獻後,編 制問卷加以調查,其主要發現詳見表一(單選題)與表二(複選題), 以下並分別加以敘述:    (一)單選題部份 

(9)

1.  臺灣家長對於教育券制度之瞭解程度:對該制度部分瞭解者占 44.6%,另外非常瞭解者占 6.2%、大部分不瞭解者占 29.4%、完全不 瞭解者占 19.3%,未答者占 0.4%。其中大部分不瞭解者與完全不瞭 解者計有 48.7%的家長,顯示未來如果師實施教育券政策,必須在 事前宣導部份有所加強。  2.  臺灣家長支持教育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實施的範圍:認為應該實 施於全體學生者占 68.1%,認為應該只實施於弱勢學生者占 29.1%、 其他及未答者占 2.8%。此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 能夠全面進行,與美國目前小規模之方式有所不同,並顯示出較為 偏向自由市場之模式。  3.  臺灣家長認為核准教育券實施的機構:認為應該由中央政府擔任者 占 47.0%,由地方政府擔任者占 28.3%,認為應該新設一專門機構者 占 22.4%,其他及未答者占 10.9%。此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 券政策時,仍希望多由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加以主導。  4.  臺灣家長認為在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的學校類型:認為應該規定所 有學校都加入者占 70.1%,認為應該僅限公立學校者占 13.5%,認為 可准許私立學校加入者占 14.3%,其他及未答者占 2.1%。此顯示台 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希望公私立學校一起加入,以擴 大選擇之範圍。  5.  臺灣家長認為實施教育券制度後每位學生所分配的面額:認為每位 學生皆獲得相同數目之教育券面額者占 39.5%,認為應依據學生家 庭之收入高低決定教育券之面額者占 39.3%,認為應依據學生進入 公立或私立學校來決定教育券之面額者占 18.9%,%其他及未答者占 2.3%。此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在面額之分配上 有看法上的分歧,主張相同者與依照收入高低決定者旗鼓相當。  6.  臺灣家長認為在持教育券選擇最適當學校在地區上的限制:認為應 該為全國所有提供義務教育之各地學校者占 56.7%,認為不分學區 但僅限於所居住縣市者占 30.1%,認為僅限於現有學區者占 11.8%, 其他及未答者占 1.5%。此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 希望選擇範圍能夠擴及全國學校,以彰顯教育券之全面自由選擇的 精神。 

(10)

7.  臺灣家長認為在實施教育券後,對於社經地位較低者在經費上的補 助:認為應該進行補助,並由家長提出申請者占 53.1%,認為不應 該進行補助,應由家長量力而為者占 44.4%,其他及未答者占 2.6%, 此顯示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對於社經地位較低者, 多數贊成進行一定之經費補助。  8.  臺灣家長認為實施教育券制度現行最好的法律來源:認為應制訂相 關教育券之特別法令者占 49.0%,認為應修訂現行的法令(如國民 教育法、教育基本法)者占 47.2%,其他及未答者占 3.8%。此顯示 台灣家長希望在實施教育券政策時,可以訂定特別法或是修改目前 相關法律,皆是可行之措施。  9.  臺灣家長整體而言對實施教育券的贊成程度:贊同者占 56.3%,不贊 同者占 28.2%,非常贊同者占 9.1%,非常不贊同者占 3.8%,未答者 占 2.5%。此顯示台灣家長對於實施教育券政策,贊同者與非常贊同 者共計有 65.4%,基本上認同實施之價值。    (二)複選題部份  1.  臺灣家長對於實施教育券主張應有的配套措施(可複選)如下:  認為政府增加教育經費者占 18.6%  認為學校辦學相關資訊的公開化與透明化者占 18.5%  認為對於偏遠地區與低社經學生進行額外補助者占 16.8%  認為各地區之學校辦學品質能夠均質化者占 16.5%  認為應進行學校評鑑,淘汰辦學不佳者占 13.5%  認為學校行政組織彈性化者占 9.8%  認為學校設定高標準、高品質的學業成就標準者占 5.9%    2.  臺灣家長認為在實施教育券後所會帶來得益處包括(可複選):  認為將增加教育選擇的機會者占 21.9%  認為將促成公私立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者占 20.2%  認為將落實績效責任制度,提升學校的效能與效率者占 15.6%  認為將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者占 13.1%  認為將增進教育革新實驗者占 10.9% 

(11)

認為將促使家長更佳瞭解學校之動機者占 10.3%  認為將降低際遇成本者占 7.0%    3.  臺灣家長認為在實施教育券後將遭遇的困難為(可複選):  認為將使偏遠地區學校招生更加困難者占 17.7%  認為會造成政府財力難以負荷者占 17.4%  認為將形成明星學校,升學競爭更加激烈者占 14.6%  認為家長能力不足,難為子女選擇是當學校者占 14.1%  認為學校經營將淪為升學競賽者占 13.8%  認為將使弱勢學生選擇學校之機會更佳加困難者占 13.3%  認為將造成學校績效難以評鑑者占 8.5%    表一  臺灣家長對教育券實施意見摘要表(單選題部分)(N=755)    非常瞭解  部分瞭解  大部分 不瞭解 完全不瞭 解  未答   教育券的精神乃 在賦予家長更大 的教育選擇權,使 其能依據子女之 需求選擇最是當 之學校。您目前對 相關教育券理念 與訴求的瞭解程 度為何?  6.2%  44.6%  29.4%  19.3%  0.4%   全體學齡學 生  限於特殊群 體(如社經 地位低之弱 勢學生)    其他  未答   如 果 在 義 務 教 育 施行教育券,您支 持其範圍應是:  68.1%  29.1%    2.1%  0.7%

(12)

  由中央政府 擔任核准教 育券施行機 構  由地方政府 擔任核准教 育券施行的 機構  新設一 個能力 核准教 育券施 行的機 構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您認 為核准教育券施 行的機構應是:  47.0%  28.3%  22.4%  10%  0.9%   僅限公立學 校  准許私立學 校自由加入 規定所 有學校 必須加 入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您認 為應包括之學校 類型應為:  13.5%  14.3%  70.1%  1.3%  0.8%   每位學生皆 獲得相同數 目之教育券 面額  依據學生家 庭之收入高 低決定教育 券之面額  依據學 生進入 公立或 私立學 校決定 教育券 之面額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您認 為每位學生所獲 得教育券之面額 應是:  39.5%  39.3%  18.9%  1.5%  0.8%

(13)

  僅限於現有 學區  不分學區, 但限於所居 住之縣(市) 中  全國所 有提供 義務教 育之各 地學校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學生 可持有教育券選 擇其認為最適當 學校。您認為選擇 地區之限制應為:  11.8%  30.1%  56.7%  0.8%  0.7%   不應該。應由 家長量力而 為  應該,由家 長提出申請 並由主管機 關核定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允許 學生跨區選擇學 校。針對社經地位 較低之學生,您認 為是否應補助因 跨區所產生之額 外支出(如交通 費、住宿費等)?  44.4%  53.1%    1.9%  0.7%   修訂現形的 法令(如國民 教育法、教育 基本法)  制訂相關教 育券之特別 法令    其他  未答   如果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您認 為最好的法律來 47.2%  49.0%    2.1%  1.7%

(14)

源是:    非常贊同  贊同  不贊同 非常不贊 同  未答   整體而言。您對於 台灣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的贊 成程度為何?  9.1%  56.3%  28.2%  3.8%  2.5%     表二  臺灣家長對教育券實施意見摘要表(複選題部分)(N=755)  台灣在義務教育施行 教育券,您認為應有 以下哪些配套措施? (可複選)  政府增加教育經費  18.6%  學校行政組織彈性化  9.8%  對於偏遠地區與低社經學生進行額外補助  16.8%  各地區之學校辦學品質能夠均質化  16.5%  學校設定高標準、高品質的學業成就標準  5.9%  進行學校評鑑,淘汰辦學不佳者  13.5%  學校辦學相關資訊的公開化與透明化  18.5%  其他  0.4%  台灣在義務教育施行 教育券,您認為會有 哪些益處:(可複選)  增加教育選擇的機會  21.9%  增進教育革新實驗  10.9%  促成公私立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  20.2%  落實績效責任制度,提升學校的效能與效率  15.6%  促使家長更佳瞭解學校之動機  10.3%  降低際遇成本  7.0%  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13.1%  其他  1.0% 

(15)

倘若台灣在義務教育 施行教育券,您認為 有哪些困難:(可複 選)  弱勢學生選擇學校之機會更佳加困難  13.3%  形成明星學校,升學競爭更加激烈  14.6%  偏遠地區學校招生更加困難  17.7%  學校經營淪為升學競賽  13.8%  家長能力不足,難為子女選擇是當學校  14.1%  政府財力難以負荷  17.4%  學校績效難以評鑑  8.5%  其他  0.6%      (三)家長背景變項在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之可行性上之分析  本研究之家長背景變項計有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家庭年收入 四項。在其對於台灣在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之可行性看法上,利用2 計進行分析。其中發現,除了家長性別外,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與家 庭年收入差異與其對施行教育券的贊成程度有關係存在。相關資料詳見 表三、表四、與表五。        表三    年齡與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可行性之分析    非常可行  可行  不可行  非常不可行  總計 年齡  40 歲以下  23  115  48  188  41‐45 歲  26  156  90  15  287  45 歲以上  137  90  14  250  總計  58  408  228  31  725   2 =24.410,p=.004    表四    教育背景與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可行性之分析    非常可行  可行  不可行  非常不可行  總計

(16)

教育 背景  國小、國(初) 中(含補校)、 高中(職)  34  230  87  12  363  五專、二專、四 技、二技、大學 (獨立學院)、 及研究所以上  23  179  142  19  363  總計  57  409  229  31  726   2 =23.272,p=.000,      表五    家庭收入與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可行性之分析  13. 整體而言,您認為台灣在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之可行性為何?(單位:人)     非常可行  可行  不可行  非常不可行  總計 家庭 收入  50 萬以下  26  161  51  242  51‐100 萬  16  156  100  13  285  101 萬以上  15  93  73  14  195  總計  57  410  224  31  722   2=31.055,p=.000    綜合對於家長之問卷調查,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臺灣家長對於教育券制度之瞭解程度仍未達一定之比例,其中計有 48.7%的家長不甚瞭解,未來必須透過各種管道加以宣導。此外,在 實施教育券政策時,家長希望(1)能夠全面進行。(2)由中央主管機關 (教育部)主導。(3)公私立學校一起加入。(4)面額分配主張相同者 與依照收入高低決定者旗鼓相當。(5)選擇範圍能夠擴及全國學校。 (6)對於社經地位較低者,贊成進行一定之經費補助。(7)應該訂定特 別法或是修改目前相關法律。整體而言,台灣家長對於實施教育券 政策,贊同者與非常贊同者共計有 65.4%,認同實施之價值。  2.  在實施教育券應有的配套措施部份,家長認為重要者包括政府必須

(17)

增加教育經費、學校辦學相關資訊必須公開化與透明化、對於偏遠 地區與低社經學生應進行額外補助、與各地區學校辦學品質必須先 行均質化。  3.  家長認為實施教育券所可能會帶來得益處主要為:可以增加教育選 擇的機會。可以促成公私立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可以落實績效責 任制度,提升學校績效。與可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4.  家長認為實施教育券可能將遭遇的困難主要為:會使偏遠地區學校 招生更加困難。會造成政府財力難以負荷。會形成明星學校,升學 競爭更加激烈。家長能力不足,難為子女選擇適當學校。與將使弱 勢學生選擇學校之機會更加困難等。  5.  家長背景變項在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之可行性上之分析部份,發 現,除了家長性別外,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與家庭年收入差異與 其對施行教育券的贊成程度有關係存在。檢視相關數值,45 歲以上、 大專教育程度以上、與家庭收入在 101 萬以上之家長,傾向認為在 義務教育施行教育券之可行性較低。    四、參考文獻(略)  一、  中文部份  于卓民(1996)。國民教育公辦民營之可行性研究。台北:教育部國教 司。  王小芬(1996)。教育券制度可行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2002)。台北市幼兒教育券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初等教育學 刊,15,25‐52。  朱敬一、戴華(1996)。教育鬆綁。台北:遠流。  行政院(2000)。發放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台北市:作者。  林文達(1986)。教育財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五南。  教育部(1994)。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實錄。台北市:作者。  許添明(2003)。教育財政制度新論。台北:高等教育。 

(18)

陳麗珠(1998)。教育券制度可行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3), 129‐141。  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台北:五 南。  蓋浙生(1986)。教育財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 389‐415。  蕭芳華(1999)。幼兒教育券政策分析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9(1), 135‐175。      賴志峰(1995)。教育券之基本概念分析,教育資料文摘,207,26‐34。  二、西文部份  Berends, M., Springer, M. G., Ballou, D., & Walberg, H. J. (2009).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hool choice. New York: Routledge.  Brennan, D. L. (2002). Victory for kids: The Cleveland School Voucher case.  Beverley Hills, CA: New Millennium Press.  Brighouse, H. (2000). School choice and social justice.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rl, J. (2011). Freedom of choice: Vouchers in America education. Santa  Barbara, CA: Praeger.  Carnoy, M. (1997). Is privatization through education vouchers really the  answer? A comment on west.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2(1), 105‐116.  Carnoy, M. (1998). National voucher plans in Chile and Sweden: Did  privatization reforms make for better education?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42(3), 309‐337.  Chubb, J. E., & Moe, T. M. (1990). Politics, markets, and America’s school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Clowes, G. A. (2008). With the right design, vouchers can reform public  schools: Lessons from the Milwaukee Parental Choice Program.  Journal of School Choice, 2(4), 367‐391.    Coons, J. E., & Sugarman, S. D. (1970). Education by choice. Berkeley: 

(1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arrell, W. C., Jr. (2006). The Milwaukee School Voucher Initiative: Impact  on black students. Journal of Negro Education, 75(3). 519‐531.  Feinberg, W., & Lubienski, C. (Eds.)(2008). School choice policies and  outcomes: Empi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Friedman, M. (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intis, H. (199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chool choice. Teacher College  Record, 96, 492‐511.  Greene, J. P., Howell, W. G., & Peterson, P. E. (1997). An 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program (occasional pap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 on Education Policy and Governance.  Greene, J. P., Peterson, P. E. & Du, J. (1997). School choice in Milwaukee: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In P. E. Peterson & B. C. Hassel, Learning  from school choice. (pp. 335‐356). Washingt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Hargreaves, D. (1995). Diversity and choice in school education: A  modified libertarian approach.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2,  131‐141.  Jencks, C. (1970). Educational vouchers (A report financing education by  payment to parents). Cambridge, M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Public Policy.  Jencks, C. (1988). Whom must we treat equally for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to be equal. Ethics, 98, 518‐533.  McEwan, P. J. (2001).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catholic, and  non‐religious private schools in Chile’s voucher system. Education  Economics, 9, 130‐128.  McMurtry, J. (1991). Education and market mode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25(2), 209‐217.  Metcalf, K. (1999). 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and tutoring  grant program 1996‐1999.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20)

Smith Research Center.  Moe, T. M. (1995). Private vouchers. Stanford, CA: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Molnar, A. (1996). Giving kids the busines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merica's schools.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atrinos, H. M. (2002). Private education provision and public finance: The  Netherlands as a possible model (NCSPE Occasional Paper No.59).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eterson, P. E. (1995). A critique of the Witte evaluation of Milwaukee’s  school choice program(occasional paper 95‐2).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American Political Studies.  Peterson, P. E. (1998). School choice: A report card. In P. E. Peterson & B. C.  Hassel, (Eds.), Learning from school choice (pp.3‐32).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Rawls, J. (1993).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ouse, C. E. (1998). Private school voucher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Milwaukee parental choice progra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3, 553‐602.  Sandström, F. M., & Bergström, F. (2006). School vouchers in practice:  Competition won’t hurt you.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89(2‐3),  351‐380.  Sapelli, C. (2005). The Chilean education voucher system. In Salisbury, D. F.  (Ed.), What America can learn from school choice in other countries  (pp. 41).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Shokrail, N. H., & Yousef, S. E. (1998). School choice Program: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states. Washington, DC: Heritage Foundation.  Sizer, T. & Whitten, P. (1968). A proposal for a poor children's bill of rights .  Psychology Today, August, 59–63.  Titmuss, R. M. (1971). The gift relationship: From human blood to social  polic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21)

Walberg, H. J. (2007). School choice: The findings. Washington D. C.: CATO  Institute.  Walford, G. (2000). Funding for private schools in England and the  Netherlands: Can the piper call the tune? (NCSPE Occasional Paper  No.8).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Weiler, D. (1974). A public school voucher demonstration: The first year at  Alum Rock. Santa Monica: Rand Corporation.  Witte, J. F. (1996). School choice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In H. F.  Ladd(Ed.), Holding schools accountable: Performance‐based reform in  education(pp.149‐176).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Witte, J. F. (1997, January). Achievement effects of the Milwaukee  voucher progra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annual meeting, New Orleans, LA.  Witte, J. F. (2000). The market approach to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America’s first voucher program. Princeton, H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itte, J. F., Sterr, T. D., & Thorn, C. A. (1995). Fifth year report: Milwaukee  parental choice progra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Robert M. La Follette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  Wright, E. O. (1996). Equality, community, and efficient redistribution.  Politics and Society, 24(1996), 353‐368.   

(22)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3/10/29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計畫主持人: 秦夢群 計畫編號: 101-2410-H-004-126- 學門領域: 教育行政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23)

101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秦夢群 計畫編號: 101-2410-H-004-126-計畫名稱:義務教育實施教育券之研究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1 1 100% 無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無 研討會論文 1 1 100% 篇 無 論文著作 專書 1 1 100% 無 申請中件數 0 0 0% 無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無 件數 0 0 0% 件 無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無 碩士生 2 2 100% 無 博士生 1 1 100% 無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無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無 期刊論文 0 0 0% 無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0% 無 研討會論文 0 0 0% 篇 無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0% 章/本 無 申請中件數 0 0 0% 無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0% 件 無 件數 0 0 0% 件 無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0% 千元 無 碩士生 0 0 0% 無 博士生 0 0 0% 無 博士後研究員 0 0 0% 無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0% 人次 無

(24)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無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25)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已完成投稿論文期刊之程序,目前正由外審委員進行審查過程,希望能於 2014 年發表。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希望從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層面,分別從採用模式、相關利弊、與配套措施等方面, 調查國中家長認為教育券在台灣義務教育實施的可行性與最適合的型態模式。所得之結 果,希望對未來特定教育券之實施模式進行修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製圖符號 能應用製圖符號繪製剖視圖。 瞭解木工製圖常 用之符號及顏色

(1)瞭解各種吊裝機械 之種類(如固定起重 桿 Guyderrick)、搭 式起重機(塔吊 車)、卡吊車(Truck Crane)、履帶式吊車 等。.

九、品質管制 (一) 抽樣檢驗 瞭解抽樣檢驗之基本概念及有關名詞

九、品質管制 (一) 抽樣檢驗 瞭解抽樣檢驗之基本概念及有關名詞

d.瞭解模板鋼管施工架 支柱應視土質狀況,夯 實整平並襯以墊板、座 板或敷設水泥等,防止 支柱沉陷。.

能瞭解國際貿 易之種類與特 性,具體敘述 進出口相關當 事人的業務操 作流程:.

則察看自己的 cache 是否有紀錄,若否才前往 root(.)3. DNS 主機會先將該查詢記錄記憶在自己的

在第一章我們已瞭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與解法,而在本章當中,我們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