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單元八:化學鍵】 1. (C) 【詳解】 乙烯(C2H4)分子中,碳原子含有 3 個 sp2混成軌域及 1 個未混成的 p 軌域, sp2混成軌域可以形成 σ 鍵,決定了分子的平面結構,而未混成的 p 軌域可以 互相重疊形成 π 鍵,碳−碳間以 σsp2−sp2形成非極性共價鍵。 2. (A) 【詳解】 熔點要注意分子結構對稱性,愈對稱者其晶格緊密堆積,熔點會顯著提高。 兩者均可溶於有機溶劑苯中,又互為同分異構物,必有相同的元素分析結果 (重量百分組成相同)。 3. (C)(E) 【詳解】 (A)(E)分子量愈大,分子中所含電子數目愈多,分子間的引力(分散力)愈大, 沸點愈高,所以 O2 > N2,SiH4 > CH4。 (B)分子極性較大的丙酮 (bp = 56.3℃)> 分子極性較小的乙醚 CH3CH2OCH2CH3(bp = 34.6℃) (C)至於同分異構物,分子量相同的分子,其分子形狀愈呈球形,分子間之接觸面愈少, 則沸點愈低,正戊烷 CH3CH2CH2CH2CH3 > 新戊烷 。 (D)由於 H2O 分子間有氫鍵效應,故沸點:H2O > H2S。
4. (C) 【詳解】 離子晶體熔解後,因陽離子和陰離子可自由移動而能導電。 5. (B) 【詳解】 格子能 ∝Q Q r r + − + − × + ,格子能為負值即放熱,Q+ × Q− 相同時, 陰、陽離子間距離較小者放熱較大。 6. (B) 【詳解】 分子量愈大、形狀愈對稱者熔點較高,對稱性:對>鄰>間。 7. (A)(B)(E) 【詳解】 (C) NH3有極性共價鍵,且為極性分子。 (D) NF3有極性共價鍵,且為極性分子。 8. (A)(B)(E) 【詳解】 (C)乙酸乙酯的氫原子都接在碳原子上面,不能形成氫鍵。 (D)對苯二甲酸可形成氫鍵,但對位的羧基相距較遠不能形成分子內氫鍵。 9. (a) (b) (c) (d) 10. (C) 【詳解】蛋白質有肽鍵 可形成氫鍵,其螺旋線圈形立體結構是以分子內氫鍵維繫。 11. (B)(C) 【詳解】 HCl 直線,極性分子;SO2角形,極性分子;NO2角形,極性分子。 12. (D) 【詳解】 解離能 H > Cl > F ;Cl > Br > F > I ;H 分子的鍵長最小,
56 13. (B)(D) 【詳解】 BeH2直線,非極性,BF3平面三角形,非極性,PCl5雙三角錐形,非極性。 角錐形如 NH3、NF3,必為極性分子。 四面體需周圍四個原子相同如 CCl4、CH4才是非極性分子, 若周圍四個原子不完全相同如 CHCl3、CH2Cl2、CH3Cl 則為極性分子。 14. (B)(C)(E) 【詳解】 (A) [Ni(CN)2− 4 ]:平面四方形,dsp 2。 (D) [Co(NH3)62+]:八面體,d 2 sp3。 15. (B) 【詳解】 碳與氧間的鍵長依鍵數而定,鍵數愈多,鍵長愈短。
(A) ,單鍵 (B) C O,參鍵 (C) O C O,雙鍵
(D) ↔ ↔ ,碳與氧間鍵數為 3 4 鍵。 16. (1) MgO > NaCl > Na (2) CS2 > SO2 > OF2 (3)丁烯二酸 > 1,3−丁二烯 > 2−丁烯
(4) [Co(NH3)6]Cl3 > [Co(NH3)5Cl]Cl2 > [Co(NH3)4Cl2]Cl
【詳解】
(1)Na 為金屬,MgO、NaCl 為離子化合物,且 MgO 電荷數較大,故 MgO > NaCl > Na。
(2)
(4) [Co(NH3)6]Cl3 → Co(NH3)36++ 3Cl − i = 4 [Co(NH)5Cl]Cl2→ Co(NH3)5Cl2+ + 2Cl− i = 3 [Co(NH3)4Cl2]Cl → Co(NH3)4Cl+ + Cl− i = 2 17. (D) 【詳解】 因為只有酚(含 OH)可生分子間氫鍵,而苯及甲苯屬烴類,由於烴類不具分子間氫鍵, 且其弱極性與非極性之間差異不大,故比較沸點時,僅考慮凡得瓦力的大小: 分子量愈大者,凡得瓦力愈大,其沸點愈高。 ∴ 沸點:酚(182℃)>甲苯(110.8℃)>苯(80.1℃) 18. (D) 【詳解】 由題目知 NaCl 為雙面心結構如下圖, 每個離子周圍有 6 個最靠近的相反電荷離子; 每個離子周圍有 12 個最靠近的相同電荷離子。 19. (D) 【詳解】 (1)A 球位於體內單位為 1 (2)B 球位於單位晶格頂點位置,每個為 8 1 單位,有 8 個 B 球 1 8×8=1 (3)X 球位在線上,每球為 4 1 單位,有 12 個 1 4×12=3 (4)A:B:X=1:1 8×8: 1 4×12=1:1:3,此化合物之實驗式為 ABX3 (5)本題為離子晶格的結構,離子化合物無分子式,只有實驗式(簡式), 但題目問此化合物的分子式,此為小瑕疵。
58 20. (E) 【詳解】 21. (A) 【詳解】 熔沸點高低一般通則:網狀共價固體>離子化合物>金屬>>分子化合物, 而分子化合物中又以具有氫鍵之分子引力>沒有氫鍵之分子引力,SiO2為網狀共價固體, Na2S 為離子化合物,H2O 為具有氫鍵之分子,CS2為沒有氫鍵之分子,
故沸點高低排列順序:SiO2>Na2S>H2O>CS2。
22. (B)(C)(D) 【詳解】
(A)NO2:O=N→O sp2混成軌域鍵結,為一個角形分子
(C)NO=5+6=11 個價電子;NO2=5+12=17 個價電子,都有未配對電子
(E)H2O+3NO2→2HNO3+NO,才為正確的反應式。
23. (C) 【詳解】 因水分子間有氫鍵,使其沸點異常高。 24. (B) 【詳解】 (A)不是平面分子。 (B)由以上結構知,含 3 對未鍵結電子對。 (C)<109.5°(∵O 為 sp3混成軌域,但含兩對孤對電子)。 (D)N:sp2混成軌域。 25. (A) 【詳解】 判斷熔點因素:看粒子間作用力 SiO2 > NaCl > Na > Cl2 ∵網狀共價固體 離子固體 金屬固體 分子固體 (共價鍵) (離子鍵) (金屬鍵) (凡得瓦力)
26. (B)(E) 【詳解】 (A) 正四面體,偶極矩=0,非極性分子。 (B) 四面體,偶極矩≠0,極性分子。 (C) 平面分子,偶極矩=0,非極性分子。 (D) 直線分子,偶極矩=0,非極性分子。 (E) 彎曲形,偶極矩≠0,極性分子。 27. (B)(C)(E) 【詳解】 (A)石墨為導體,金剛石導電性不佳(但導熱性超好),兩者皆非絕緣體。 (D)層與層間仍有分子間作用力(凡得瓦力)。 28. (A)(C)(D)(E) 【詳解】 (A)熔點高低:新戊烷>正戊烷>異戊烷(看對稱性)。 (B)互為同分異構物。 (C)沸點高低:正戊烷>異戊烷>新戊烷(看接觸面積)。 (D)沸點愈高,分子間作用力愈大,蒸氣壓愈低。 (E)分子間接觸面積大,誘導偶極交互作用產生的機會大,分散力愈強,沸點愈高。 29. (B)or(C) 【詳解】 具有極性只有 H2S 及 O3二種。但 C6H6不一定是苯(有爭議)。如果是苯,因完全對稱, 為非極性;但 C6H6若不是苯,可能為不對稱結構,而具有極性 30. (B)(E) 【詳解】 苯(C6H6)中的 C 為 sp2混成軌域,劃底線元素混成軌域分別為 (A)sp3 (B)sp2 (C)sp (D)sp3 (E)sp2
60 31. (A)(B)(E) 【詳解】 當氫介於兩個電負度大的元素(氟、氧、氮)間,才可能形成氫鍵,而分子內氫鍵 更須考慮鍵的夾角是否有利氫鍵形成,通常包含氫原子在內,必須有五個原子以上 形成環狀排列才行(五員環因其內角 108°,接近 sp3混成軌域的 109.5°, 六員環與七員環通常排列成立體形,非完全平面,方能符合混成軌域的鍵角) (A)1,3-丙二酸 (B)鄰二羥基苯 (E)鄰苯二甲酸 ※圖中…表示分子內氫鍵 (C)反丁烯二酸 (D)對羥基苯甲酸,因羥基或羧基在反式或對位,距離過遠, 無法形成分子內氫鍵 32. (B)(E) 【詳解】 不符合八隅體(1)價電子數不足:BF3(常考還有 BeH2) (2)價電子數為奇數:NO(常考還有 NO2) 33. (C)(E) 【詳解】 氫鍵是一種分子間的強作用力,表示法為-A-H…B-,A、B 為 N、O、F 等 電負度大的原子,通常分子內含有 N-H、O-H、F-H 等鍵結,會產生分子間的氫鍵。 34. (B) 【詳解】 奈米碳管周長為 1400 π(pm), 一個 6 圓環所能貢獻的長度如右圖所示: 故需1400 1400 3.14 142 1.732 142 3 π × = × ≒18 另解:直接數題目附圖的六圓環,半圈 9 個所以一圈 18 個。 35. (C) 【詳解】 鍵長:單鍵>雙鍵>參鍵,∴乙烷(C-C)>乙烯(C=C)>乙炔(C≡C) 1400π pm
36. (E) 【詳解】 分子鍵長:I2>Br2>Cl2>H2;鍵能:I2<Br2<Cl2<H2 37. (C) 【詳解】 分子的極性決定於化學鍵偶極矩的向量總和。 直線形分子可能為非極性(如:O=C=O),也可能為極性分子(如:HCl、HCN)。 38. (B)(D) 【詳解】 39. (B)(C)(D)(E) 【詳解】 一般沸點高低:網狀共價固體>離子化合物>金屬
分子化合物 分子化合物沸點判斷:氫鍵→分子量→極性→面積 (A)Ar(分子量=40)>He(分子量=4) (B)MgCl2(離子化合物)>SCl2(分子化合物) (C)CH3NH2(1 個氫鍵)>CH3F(0 個氫鍵) (D)C7H16(分子量=100)>C4H10(分子量=58)(E)CH3COOH(2 個氫鍵)>C2H5OH(1 個氫鍵)
40. (C) 【詳解】 (A)氨具有氫鍵。(B)苯與硫化氫都有分散力。 (C)因為氨與硫化氫兩者都是極性分子,所以都有偶極作用力。(D)苯有凡得瓦力。 (E)氖雖然以單原子存在,其粒子間仍有作用力,所以可以被液化。 41. (A)(C)(D)(E) 【詳解】 (B)CS2為對稱之直線分子,故不具極性。 其餘各分子皆具有極性共價鍵且分子形狀不對稱,故皆有極性。 42. (B) 【詳解】 此題極具爭議,鍵數不同又不同週期實難比較,如單純以原子的大小來判斷, 氫為第一週期原子最小,再加上第二週期中,C、N、O 三原子中以 O 的原子半徑最小
62 43. (A) 【詳解】 蛋白質利用分子內氫鍵形成螺旋結構,利用分子間氫鍵形成褶板結構。 44. (B) 【詳解】 (A)鹵素分子隨原子序增加,分子量愈大,則熔、沸點愈高。 (B)HF 具有分子間氫鍵,其熔、沸點偏高, 鹵化氫 mp:HI>HF>HBr>HCl 、 bp:HF>HI>HBr>HCl。 (C)烴類分子量愈大,凡得瓦力愈大,熔、沸點愈高。 (D)鹼金屬結構晶形相同,其金屬鍵隨原子序增加而下降,則熔、沸點亦隨之下降。 (E) CH3CH2OH 具有分子間氫鍵,CH3OCH3分子間無氫鍵,故熔、沸點 CH3CH2OH 較高。 45. (A) 【詳解】 1.含有雙鍵或參鍵者,必具有σ 鍵及π 鍵。 2. NaN3: ,Na+與 N3−間為離子鍵,N3−內則具有雙鍵。 NaCN: ,Na+與 CN−間為離子鍵,CN−內具有參鍵。 3. (B) CH3COOH、H2CO 皆為共價化合物,僅具共價鍵,無離子鍵。 4. (C)(D) [Co(NH3)5(CO3)]為化合物,配位基與 Co 間以配位共價鍵鍵結, 配位基內僅具共價鍵,無離子鍵。 5. TiO2為離子化合物,僅具有離子鍵,無共價鍵。故選(A)。 46. (E) 【詳解】 分子量相近的有機化合物其沸點比較:醯胺>羧酸>醇>胺>醛、酮>酯>醚>烴。 依表格中沸點所示,得甲為乙醛、乙為丙烷、丙為二甲醚、丁為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