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設計與論文寫作技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的設計與論文寫作技巧"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研究的設計與論文寫作技巧

台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黃國禎 講座教授 2010/11/16 2010/11/16 E-mail: gjhwang.academic@.gmail.com http://www.idlslab.net/gjhwang 1

(2)

論文的種類

論文的種類

 研討會論文  一般審查時間:2個月  錄取率:依研討會的規模決定(約50%-90%)  期刊論文期刊論文 (審查時間:平均3月至1年,錄取率低(審查時間 平均3月至 年 錄取率低 於20%)

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 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EI (Engineering Index)

 TSSCI (Taiwan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其他

(3)

台灣1993-2006 SSCI刊載篇數

(不分類)

SSCI Taiwan 1993-2006 1028 1083 1200 523 568 709 669 1028 800 1000 數 199 212 291 323 285 284 370 419 523 200 400 600 篇 數 0 2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資料來源:蔡今中教授,第三屆數位學習薪火相傳研討會,2008)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 (資料來源 蔡今中教授 第三屆數位學習薪火相傳研討會 2008)

(4)

台灣1993-2006教育類SSCI刊載篇

台灣 6 教育類 l l

台灣1993-2006 教育類SSCI (article only)

65 57 70 36 38 37 38 57 40 50 60 篇 數 3 6 10 12 7 12 24 24 10 20 30 篇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年度 (資料來源:蔡今中教授,第三屆數位學習薪火相傳研討會,2008)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4 (資料來源 蔡今中教授 第三屆數位學習薪火相傳研討會 2008)

(5)

台灣1993-2006教育類SSCI刊載篇數期

刊排名

期刊名稱 篇數

期刊名稱 篇數

COMPUTERS & EDUCATION 43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4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6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7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6

SCIENCE EDUCATION 15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14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1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9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8

EDUCATIONAL STUDIES 8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5

(6)

數位學習的主要SSCI期刊

數位學習的主要SSCI期刊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ETS)  Computers & Education (C&E)

 Computers & Education (C&E)

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JET)

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IETI)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ET

R&D) R&D)

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JCAL)

(7)

Impact Factor from 2005 to 2009

Impact Factor from 2005 to 2009

Journal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Computers & Education p 2.059 2.19 1.602 1.085 0.968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313 1.065 0.8 0.532 0.556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255 1.041 0.574 0.406 0.593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067 0.904 0.475 0.469 0.267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183 0.695 0.27 0.364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0 9 0 25 0 18 0 103 0 2

7

Teaching 0.9 0.25 0.18 0.103 0.2

(8)

台灣近十年於六個數位學習SSCI

期刊論文發表數量

2000.01~2009.1 2(published from TW)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2007 20082009 Computers & 3 7 3 4 6 7 8 17 51 38 Computers & Education 3 7 3 4 6 7 8 17 51 38 JCAL 0 8 8 11 9 6 4 6 2 5 ET&S 0 0 0 1 2 6 10 11 32 37 ETR&D 1 0 0 1 0 0 0 0 2 3 ETR&D 1 0 0 1 0 0 0 0 2 3 IETI 0 0 2 4 2 3 3 2 5 5 BJET 1 4 4 2 1 5 6 10 11 15 BJET 1 4 4 2 1 5 6 10 11 15 Total 5 19 17 23 20 27 31 46 103 103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

(9)

近十年主要國家SSCI論文發表數

量與排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Total USA 40 42 45 70 64 90 83 86 112 111 743 Taiwan 5 19 17 23 20 27 31 46 103 103 394 England 63 66 90 87 82 84 68 85 99 80 804 Australia 6 15 21 15 26 29 20 37 30 27 226 Australia 6 15 21 15 26 29 20 37 30 27 226 Netherlan ds 8 10 16 11 27 23 17 18 17 21 168 台灣排名 6 3 4 3 5 4 3 3 2 2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9

(10)

其他接受數位學習研究的SSCI

期刊

期刊

 Nurse Education Today

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是SCI期刊,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是SCI期刊,

但被收錄到SSCI的機會很大)

Di t Ed ti (目前投稿系統有一些問題)

 Distance Education (目前投稿系統有一些問題)

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要收費)

(11)

SSCI期刊的評審要點

SSCI期刊的評審要點

研究重要性及價值 研究背景及動機是否清楚  研究重要性及價值:研究背景及動機是否清楚  學術價值(創新性):新方法、新問題、新策略、 新發現 新發現  研究的嚴謹性:是否有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  學理根據與觀點之正確性  參考文獻的來源是否具說服力(是否引用高水  參考文獻的來源是否具說服力(是否引用高水 準的、新的論文):與研究的重要性及價值、 研究背景及動機及論文嚴謹性都有關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1

(12)

SSCI期刊的評審要點

SSCI期刊的評審要點

文章組織結構  文章組織結構  題目是否合宜  文章長度是否恰當(或符合期刊的要求)  格式是否正確(尤其是APA格式)  格式是否正確(尤其是APA格式)  用詞的正確性及文章的流暢度(請專業人士校 稿是有必要的) 稿是有必要的)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2

(13)

研究的觀念、態度與方法

研究的觀念

態度與方法

觀念

 研究是有趣的  研究是有趣的 

態度

充滿好奇心  充滿好奇心  學會欣賞他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SCI/SSCI論文) 全力以赴  全力以赴  配合指導教授 

方法

 功勞+苦勞=創新+實證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3  功勞+苦勞 創新+實證

(14)

如何決定論文題目

如何決定論文題目

論文方向:

 從文獻中找尋研究議題  從文獻中找尋研究議題  參加研討會及各種學術會議 由在職生的工作實務中發現問題  由在職生的工作實務中發現問題 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

 由目前的文獻找出缺點,作為研究方向 提出不同的應用或不同的方法  提出不同的應用或不同的方法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4

(15)

由參考文獻找出研究議題

由參考文獻找出研究議題

參考文獻可以激發靈感:

 可以改良參考文獻的缺點或延伸其議題(放  可以改良參考文獻的缺點或延伸其議題(放 寬限制或增加條件) 將參考文獻提出的方法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或  將參考文獻提出的方法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或 對象 引進新的技術或模式應用在相同的議題上  引進新的技術或模式應用在相同的議題上  考慮參考文獻在未來研究方向中提到的議題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5

(16)

E-Learning Research Categories

E Learning Research Categories

 Development of New Learning Systems, Platforms and Architectures  Development of New Learning Systems, Platforms and Architectures  Evaluation of Learning Systems, Platforms and Architectures

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Open Source, Open Standards, and Federated

R i i Repositories

 Pedagogical Design and Theories

 Rethinking Pedagogy in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 Rethinking Pedagogy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 Prior Knowledge and Background Analysis

Adaptive and Personalize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Knowledge and Competencies Management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Intelligent Educational Systems

 Intelligent Educational Systems

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Smart Environments for Learning  Semantic Web and Ontologies for Learning Systems

 Data Mining and Web Mining in Education

(17)

E-Learning Research Categories

E Learning Research Categories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Web 2.0 and Social Computing for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Mobile and Ubiquitous Learning

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 Pervasive Computing for Learning

Digital Game and Intelligent Toy Enhanced Learning

Digital Game and Intelligent Toy Enhanced Learning

 E-Assessment and New Assessment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 Special Need Education

Special Need Education

 Motivation,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 Technology Acceptance of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 Readiness of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Usage Pattern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P li i S i l C lt I t d T d f T h l E h d

 Policies, Social Culture Impacts and Trends for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18)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從WEB 2 0到WEB 3 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 歷程與評量的 謝吉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 學研究所 從WEB 2.0到WEB 3.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歷程與評量的 影響-子計畫六:以使用者自定標籤機制作為學習者閱讀與資 訊解題之輔助工具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538 000 元 核定金額: 538,000 元 張國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研究所 整合形成性評量、問題解決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模擬式網 路學習環境建置與應用研究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3 882 000 元 研究所 核定總金額: 3,882,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897,000 元 陳明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研究所 遊戲式學習之動機設計與成效評估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2 564 000 元 陳明溥 研究所 核定總金額: 2,564,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770,000 元 邱瓊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研究所 導入「惡魔代言人(故意唱反調的人)」角色對學童參與線 上合作論證及發展論證能力的影響 執行起迄: 20100801 20110731 邱瓊慧 研究所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538,000 元 洪榮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學系(所) iPhone之互動式行動學習系統遊戲開發計畫 執行起迄: 20101001~20110930 核定金額: 927 000 元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8 核定金額: 927,000 元

(19)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結合語音辨識技術之可觸式攜帶型英語學習同伴/機器人之研發與其學習成效 楊叔卿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 教育中心 結合語音辨識技術之可觸式攜帶型英語學習同伴/機器人之研發與其學習成效 研究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3,422,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1,159,000 元年度核定金額 , , 元 孫春在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所) 從Web 2.0到Web 3.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歷程與評量的影響-總計畫:從 Web 2.0到Web 3.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歷程與評量的影響 (新制多年期 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工程學系(所)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3,346,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1,147,000 元 從Web 2.0到Web 3.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歷程與評量的影響-子計畫二:發 孫春在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所) 展對web資訊服務的後設認知工具以輔助學習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3,244,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1,158,000 元 袁賢銘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 工程學系(所) 從Web 2.0到Web 3.0:資訊科技對學習動機、歷程與評量的影響-子計畫三:從 網路資料搜尋到解決問題之學習輔助系統的研製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2 542 000 元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19 核定總金額: 2,542,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756,000 元

(20)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魏惠貞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 數位化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系統檢測平台建置及效益 魏惠貞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 教育學系 數位化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系統檢測平台建置及效益 評估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609,000 元 核定金額 , 元 王學武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 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 遊戲設計碩士班) 遊戲式國小體積數位教材之開發與研究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471,000 元 區國良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 建構情境感知鄉土教材及學習歷程分析之研究 區國良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 科學研究所 建構情境感知鄉土教材及學習歷程分析之研究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306,000 元 王淳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 跨國網路合作學習之教學設計與合作模式探究 王淳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 學系 跨國網路合作學習之教學設計與合作模式探究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455,000 元 孟瑛如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 RTI理念融入閱讀理解網路教材設計以提升閱讀障礙 學生轉介前介入閱讀成效提升之可行性研究(新制 教育學系 學生轉介前介入閱讀成效提升之可行性研究(新制 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20731 核定總金額: 1,753,000 元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20 核定總金額 , ,99年度核定金額: 853,000 元

(21)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莊宗嚴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認知風格對數位遊戲中推理能力訓練之影響 (新制多年 莊宗嚴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所) 認知風格對數位遊戲中推理能力訓練之影響 (新制多年 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1,350,000 元 核定總金額 , ,99年度核定金額: 404,000 元 林豪鏘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所) 運用眼動分析於無所不在擴增實境數位學習系統之使用性 評估 執行起迄: 20100801 20110731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571,000 元 林信志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所) 擴增實境融入之教學發展與成效評估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學習科技學系(所) 執行起迄 核定金額: 660,000 元 林奇賢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所) 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學習社群屬性對學習的影響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522 000 元 核定金額: 522,000 元 張智凱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 學習科技學系(所) 視覺化程式語言之遊戲式數位學習活動設計與評估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897,000 元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21 核定金額 ,

(22)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99年度資訊教育學門專題研究案

魏福祥 景文科技大學資訊 管理系 具錨式論壇與同儕協助之網路電子書以促進協同學習之研究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管理系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494,000 元 陳永輝 龍華科技大學資訊 網路工程系 規則空間模型之藍紅樹推論及社群網路學習之認知學習評估‐以 ITE課程為案例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418,000 元 劉宗瑜 龍華科技大學多媒 體與遊戲發展科學 隨境遊戲在英語課程中的聽力與口說學習之研究 (新制多年 期第1年) 體與遊戲發展科學 系 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20731 核定總金額: 894,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463,000 元 李守誠 龍華科技大學多媒 體與遊戲發展科學 系 跨領域行動數位學習內容與技術之創新研究-跨領域行動數位 學習內容與技術之創新研究 (新制多年期第1年)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30731 核定總金額: 6 017 000 元 核定總金額: 6,017,000 元 99年度核定金額: 1,999,000 元 趙伯堯 清雲科技大學資訊 管理系所 研發行動學習導向之問題管理系統:學生追蹤與監控課堂學習 之理解性問題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22 執行起迄: 20100801~20110731 核定金額: 568,000 元

(23)

研究趨勢

研究趨勢

合作學習(網路學習社群)

遊戲式學習

遊戲式學習

人機互動的學習介面

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

語言學習

語言學習

特殊教育

虛擬實境學習

虛擬實境學習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23

(24)

進行研究的方式

進行研究的方式

定期meeting (每1-2週一次)

針對特定主題

輪流報告專書或SSCI期刊

針對特定主題,輪流報告專書或SSCI期刊

論文

設定目標,發表於有規模及歷史的相關國

際學術研討會

(

ICCE GCCCE

際學術研討會

(e.g., ICCE, GCCCE,

ICALT, WMUTE, CSCL, …)

申請國科會計畫

(25)

要讀什麼?讀多少?

要讀什麼?讀多少?

研究生的通病:英文閱讀及寫作能力

每個月詳讀2篇以上的英文期刊論文

每個月詳讀2篇以上的英文期刊論文

每一篇論文寫出2 3頁的重點

每一篇論文寫出2-3頁的重點

彙整幾篇相關論文的重點,將來即成為個

彙整幾篇相關論文的重點

將來即成為個

人論文中第二章:「文獻整理」的一部分

英文論文寫作與投稿經驗 -- 黃國禎 25

(26)

研究主題及內容的訂定

研究主題及內容的訂定

以學習為本,資訊科技為用:

由教育的需

求來考量技術或系統的開發

求來考量技術或系統的開發

要有創新的內容或議題

要有實驗設計:應用於學科的學習過程

要有量化分析(可搭配質性研究)

要有量化分析(可搭配質性研究)

要有深入的討論與結論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26

(27)

主題的學術性及研究價值

主題的學術性及研究價值

訂一個好題目:

 由題目看出研究的新潁性  由題目看出研究的新潁性  例如:支援合作與適性學習之智慧型網路虛 擬助教系統 擬助教系統  說明:此為針對第一期數位學習國家計畫 (五年後的平台及技術需求)提出的主題 (五年後的平台及技術需求)提出的主題 

先說明Why(研究背景及動機)再說明

先說明Why(研究背景及動機)再說明

What(研究項目)及How(進行方法及步驟)

研究計畫書撰寫及申 請經驗 27

(28)

Why(研究背景及動機)

Why(研究背景及動機)

 網路最大的優點在於縮短資訊傳送的距離及所需時間。而 這些優點對於電腦輔助學習而言 更突顯了發展適性化學 這些優點對於電腦輔助學習而言,更突顯了發展適性化學 習及合作式學習環境的價值與可行性。 對學生而言 網路上的學習同伴因所處空間不同 彼此看  對學生而言,網路上的學習同伴因所處空間不同,彼此看 不到對方,會刺激學習者探索究竟的興趣,進而演變為共 同學習上的興趣。 同學習上的興趣。  然而,若缺乏適當的引導,可能使學生迷失在龐大的資訊 中;對教師而言 在未來五至十年上網學習人口大量增加 中;對教師而言,在未來五至十年上網學習人口大量增加 的情況下,若無適當的機制,要達成適性化的教學並解決 學生的學習障礙,將是很沈重的負擔。 研究計畫書撰寫及申 請經驗 28 學生的學習障礙 將是很沈重的負擔

(29)

What(研究項目)

What(研究項目)

本計畫將發展出新的數位學習輔導核心技術,來解決未來數 位環境中,大量不同背景的學習人口所造成的各種輔導上的問 位環境中 大量不同背景的學習人口所造成的各種輔導上的問 題;同時,更提出一套整合的架構,來建立支援合作與適性學 習環境統,該系統具備以下的功能:  24小時接受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問題,並自動代替教師提示問 題的解決方向或給予正確的解答資料;預期有70%至80%的 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可以由此系統獲得解決,以減輕教師的負 擔。在五年後數位學習全面推廣時,可以解決大量學習人口湧 入的輔導問題 入的輔導問題。  具備自我調整機制:依學生反映的意見自動調整系統參數,以 研究計畫書撰寫及申 請經驗 29 強化回答問題的廣度與精確度,教師的負擔將更為減輕。

(30)

What(研究項目)

What(研究項目)

 自動依據學生的學習歷程及測驗結果,分析個別單元概念的 學習狀態 規劃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適性化的學習內容;對不 學習狀態,規劃學生的學習進度及適性化的學習內容;對不 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針對其學習風格給予合適的教材呈現方 式。此功能在五年後數位學習全面推廣時,可以協助不同背 式 此功能在五年後數位學習全面推廣時 可以協助不同背 景及程度的學生獲得適性化的學習環境。  依學生對個別單元概念的瞭解狀態,規劃線上合作學習的方  依學生對個別單元概念的瞭解狀態,規劃線上合作學習的方 式。透過學生進行互補式的合作式學習分組,並給予合作學 習任務,以加強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學習的成效。此功 能在五年後數位學習全面推廣時,可以協助不同背景及程度 的學生透過互相學習及教導,提昇整體的學習成效。 研究計畫書撰寫及申 請經驗 30

(31)

個人研究的規劃-研究架構

個人研究的規劃 研究架構

支援學習成就評量 學習成就評量及學 改善學習成就及學習困 線上學習輔導、評量與回饋機制的建立與應用 支援學習成就評量 之測驗與學習活動 設計機制 學習成就評量及學 習困難診斷機制 改善學習成就及學習困 難之回饋與輔導機制 教師 學生 學生 教師

情境感知與無所不在學習環境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1

情境感知與無所不在學習環境

(32)

個人研究的規劃-系列的研究主

以電腦概念圖為基 支援評量 診斷 以電腦概念圖為基 礎的評量、診斷及 學習導引機制 支援評量、診斷 與學習導引之 多目標組卷機制 以電腦概念圖為基 礎之評量與學習困 難診斷機制 多專家電腦概念圖 評量與學習困難診 斷策略 以電腦概念圖為心 以電腦概念圖為基 難診斷機制 斷策略 智工具的行動學習 輔助機制 礎的合作學習輔助 系統 以知識工程技術為 基礎之行動學習導 引機制 基於概念圖之合作 式行動學習環境與 應用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2 引機制 應用

(33)

研究規劃成果-學習困難分析與

回饋機制

回饋機制

P j b P T i W H G J Ch d M & T i D (i ) D l t f / Panjaburee, P., Triampo, W., Hwang, G. J., Chuedoung, M., & Triampo, D. (in press). Development of a diagnostic and remedial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an enhanced concept effect model.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SSCI)

n/a

Panjaburee, P., Hwang, G. J., Triampo, W., & Shih, B. Y. (2010) A multi-expert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1 testing and diagnostic systems based on the concept effect model. Computers & Education, 55(2), 527-540.

(SSCI)

Ho, T. F., Yin, P. Y., Hwang, G. J., Shyu, S. J., & Yean, Y. N. (2009). Multi-objective parallel test-sheet composition using enhanc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4),

193-1 co pos o us g e ced p c e sw op o . gy & S y, ( ), 9

206. (SSCI)

Hwang, G. J., Chu, H. C., Yin, P. Y., & Lin J. Y. (2008). An innovative parallel test-sheet composition

approach to meet multipl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national tests. Computers & Education, 51(3), 1058-1072.

(SSCI)

5

(SSCI)

Hwang, G. J., Tseng, Judy. C. R., & Hwang, G. H. (2008). Diagnosing student learning problems based on historical assessment records.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5(1), 77-89. (SSCI)

13 Hwang, G. J., Lin, Bertrand M. T. & Lin, T. L. (2006).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test-sheet composition

f l l it b k C & Ed i 46(2) 122 139 (SSCI)

12 from large-scale item banks. Computers & Education, 46(2), 122-139. (SSCI)

Yin, P. Y., Chang, K. C., Hwang, G. J., Hwang, G. H., & Chan, Y. (2006).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composing serial test sheets for multiple assessment criteri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9(3), 3-15. (SSCI)

16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3

Hwang, G. J. (2003). A concept map model for developing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0(3), 217-235. (SSCI)

(34)

研究規劃成果-行動與無所不在

學習

學習

Chu, H. C., Hwang, G. J., & Tsai, C. C. (2010).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developing , , g, , , ( ) g g g pp p g 5 Mindtool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54(1), 289-297. (SSCI)

Hwang, G. J., Chu, H. C., Shih, J. L., Huang, S. H., & Tsai, C. C. (2010). A decision-tree-oriented guidance mechanism for conducting nature science observation activities in a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1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3(2), 53-64. (SSCI)

Hwang, G. J., Kuo, F. R., Yin, P. Y., & Chuang, K. H. (2010). 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plan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54(2), 404-415.

(SSCI)

4

(SSCI)

Liu, G. Z., & Hwang, G. J. (2010). A key step to understanding paradigm shifts in e-learning: Towards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1(2), E1-E9. (SSCI)

1 Peng H Y Chuang P Y Hwang G J Chu H C Wu T T & Huang S X (2009) Ubiquitous 3 Peng, H. Y., Chuang, P. Y., Hwang, G. J., Chu, H. C., Wu, T. T., & Huang, S. X. (2009). Ubiquitous

performance-support system as Mindtool: A case study of instructional decision making and learning assista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2 (1), 107-120. (SSCI)

3

Hwang, G. J., Yang, T. C., Tsai, C. C., & Yang, S. J. H. (2009). A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11g, , g, , , , g, ( ) q g environment for conducting complex science experim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53(2), 402-413. (SSCI) Chu, H. C., Hwang, G. J., Huang, S. X., & Wu, T. T. (2008). A knowledge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developing e-libraries for mobile learning.The Electronic Library, 26(3), 303-317. (SSCI)

10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4

Hwang, G. J., Tsai, C. C., & Yang, S. J. H. (2008). Criteria, strategies and research issues of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1(2), 81-91. (SSCI)

(35)

學會面對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

學會面對別人已經做過的題目

找到與個人研究方向相同的參考文獻時,

可以用更積極的方式思考:

可以用更積極的方式思考

 這個議題很重要,有人看法相同 多一個參考依據  多一個參考依據  已經有人做過了,必須要做得不一樣或更好 

很難找到某個議題是完全沒有人做過的,

通常可以從中找出一條路

不要輕易放棄

通常可以從中找出一條路,不要輕易放棄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5

(36)

審查委員必問的問題

審查委員必問的問題

 你的論文貢獻在哪裡?  幾個方向思考這個問題:  幾個方向思考這個問題:  研究的議題是否別人沒有研究過? 是否用不一樣的方法/技術/演算法 得到不錯的結果?  是否用不一樣的方法/技術/演算法,得到不錯的結果?  是否有改良現有的方法? 是否有將別人的研究限制解除一些?  是否有將別人的研究限制解除一些?  是否研究的對象不一樣,例如,探討不同的產業別、 不同的企業 不同的個案? 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個案?  是否發現了有趣或值得參考的結果?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36

(37)

與指導教授meeting的注意事項

與指導教授meeting的注意事項

 事先要將資料寄給指導教授  若報告內容為個人的研究進度及成果,應將報告  若報告內容為個人的研究進度及成果 應將報告 的紙本同時提供給指導教授 要有主動的精神  要有主動的精神  重視meeting的學生才會有好的研究成果  要重視檔案名稱及網路禮儀:

(O)“G J Hwang U learning system for Butterfly Ecology 2008 5 (O) G J Hwang-U-learning system for Butterfly Ecology 2008-5-10A.doc"

(X) “paper.doc"

(38)

實驗設計及分析

實驗設計及分析

一般的研究建議以量化分析為主,質性的

分析為輔

分析為輔

以實驗組及控制組進行3-6個星期的比較

至少規劃前測、後測及相關的問卷或量表

(接受度、動機、態度、認知負荷‧‧‧)

視需要進行深度訪談

要求學生將實驗流程規劃清楚

要求學生將實驗流程規劃清楚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38

(39)

實驗設計的原則

實驗設計的原則

精確的實驗設計及有效的介入才可能有好的

精確的實驗設計及有效的介入才可能有好的

結果

 這樣的介入為何對學生有幫助?那方面的幫助?  例如學習成效或動機  例如學習成效或動機  控制組的設計是否會讓reviewers覺得不公平? 時間是否有控制好?  時間是否有控制好?  是否同一個教師教學? 是否二組的treatments差太多  是否二組的treatments差太多  實驗設計是否足以說明造成結果的原因? 是否需要加一組 例如遊戲式行動學習 傳統學習  是否需要加一組?例如遊戲式行動學習vs傳統學習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39

(40)

實驗設計範例(1)

實驗設計範例(1)

在U learning環境下 實驗組與對照組都是

在U-learning環境下,實驗組與對照組都是

基於

使用行動載具

的條件下, 使用

不同的

校園植物學習系統

進行學習。

透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測驗與問卷量化分

析後進行比較

以探討導入知識工程為基

析後進行比較,以探討導入知識工程為基

礎之行動學習策略(凱利方格),是否能提升

(

)

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40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1)

實驗組-基於凱利方格的引導策略

Trait Construct Lalang Grass Arigated- leaf croton Cuphea Indian almon d Money Tree Crown of thorns Pink ixora Opposite Constru ct Leaf-shap 4 Leaf-sha pe flat Flat and round e long and thin 4 pe flat and round The leaf has a tapering point The leaf has a hollow point The leaf

The answer “Flat and Round” to the

Perfectly smooth leaf edge The leaf edge has deep indents The leaf vein has few The leaf vein has many branche

and Round to the “leaf shape” of “Liquidambar” is incorrect.

Trait Lalang Arigated-

leaf Cuphea Indian almon Money Crown of Pink Opposite Constru branches branche s The Objective RG Long and thin Construct g Grass leaf croton Cuphea almon d y Tree of thorns ixora Constru ct Leaf-shap e long and thin 1 2 2 4 2 2 2 Leaf-sha pe flat and round

The leaf The leaf

has a tapering point 1 1 1 4 2 1 3 hollow has a point Perfectly smooth leaf edge 1 1 4 1 1 5 1 The leaf edge has deep indents Th l f

The student is asked to observe the leaf shape of “Indian Almond”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leaf

Gwo-Jen Hwang The leaf vein has few branches 5 3 2 2 3 3 3 The leaf vein has many branche s shape of “Liquidambar”. 41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2)

答錯引導介面

答錯引導介面

你認為( 麵包樹 )的 ( 你認為( 麵包樹 )的 ( 你認為( 麵包樹 )的 ( 你認為( 麵包樹 )的 ( 正確答案應為邊緣極 )是屬於[ 邊緣有小鋸 齒狀:如細齒緣] )是屬於[ 邊緣有小鋸 齒狀:如細齒緣] )是屬於[ 邊緣有小鋸 齒狀:如細齒緣] )是屬於[ 邊緣有小鋸 齒狀:如細齒緣] 正確答案應為邊緣極 不規則,如波狀緣。 請至( 楓香 )觀察,並與(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請至( 楓香 )觀察,並與(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請至( 楓香 )觀察,並與(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請至( 楓香 )觀察,並與(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當學生回答與正確答 案不同時—至其他植物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同?再回來重新填答。 別忘了,找到( 楓香 )後用你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同?再回來重新填答。 別忘了,找到( 楓香 )後用你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同?再回來重新填答。 別忘了,找到( 楓香 )後用你 包樹 )比較( 葉緣)有何不 同?再回來重新填答。 別忘了,找到( 楓香 )後用你 觀察及比較 ( ) 的PDA點一下指示牌喔!( ) 的PDA點一下指示牌喔!( ) 的PDA點一下指示牌喔!( ) 的PDA點一下指示牌喔!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2

(43)

答錯引導介面(續)

答錯引導介面(續)

小朋友,已經觀察 完了嗎?小朋友,已經觀察 完了嗎?小朋友,已經觀察 完了嗎?小朋友,已經觀察 完了嗎? 完了嗎? 讓我們再回到( 麵包樹) 繼續觀察。 完了嗎? 讓我們再回到( 麵包樹) 繼續觀察。 完了嗎? 讓我們再回到( 麵包樹) 繼續觀察。 完了嗎? 讓我們再回到( 麵包樹) 繼續觀察。 別忘了,回到( 麵包樹) 後請用你的PDA點一下 指示牌喔! 別忘了,回到( 麵包樹) 後請用你的PDA點一下 指示牌喔! 別忘了,回到( 麵包樹) 後請用你的PDA點一下 指示牌喔! 別忘了,回到( 麵包樹) 後請用你的PDA點一下 指示牌喔! 至其他植物 進行觀察 指引回原 指引回原 植物觀察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3

(44)

控制組-導覽式的學習介面

控制組 導覽式的學習介面

(45)

校園植物學習實驗流程圖

五年級 63人 實驗組 對照組 五年級 63人 實驗組 對照組 50分鐘 實驗組 5年戊班 33人 對照組 5年己班30人 教師講解植物基本特徵(基礎植物教學) 教 室 50分鐘 實驗組 5年戊班 33人 對照組 5年己班30人 教師講解植物基本特徵(基礎植物教學) 教 室 30分鐘 前測 室 教學 學習前問卷 15分鐘 30分鐘 前測 室 教學 學習前問卷 15分鐘 15分鐘 使用手持式校 使用PDA進行 校 園 觀 1 2 1 2 PDA使用說明 15分鐘 PDA使用說明 15分鐘 使用手持式校 使用PDA進行 校 園 觀 1 2 1 2 PDA使用說明 15分鐘 PDA使用說明 園植物學習系 統分辨植物特 徵 使用PDA進行 校園植物導覽 式學習 園 實地 觀 察 1~2 小時 1~2 小時 園植物學習系 統分辨植物特 徵 使用PDA進行 校園植物導覽 式學習 園 實地 觀 察 1~2 小時 1~2 小時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實施後測 教 室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實施後測 教 室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20分鐘 實施後測 實施後測 室 20分鐘 20分鐘 實施後測 實施後測 室 20分鐘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5

(46)

實驗設計範例(2)

實驗設計範例(2)

比較在真實環境學習活動中,採用三

種不同策略的效果

種不同策略的效果

電腦化合作式概念構圖策略

電腦化概念構圖策略

傳統教學策略

傳統教學策略

探討學習成就、學習態度、自我效能、認知

探討學習成就

學習態度

自我效能

認知

負荷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6

(47)

學生共70名 實驗組 人 控制組 人 控制組 人 實驗組(25人) 控制組A(21人) 蝴蝶基本課程教學 120mins 控制組B(24人) Day 1 Day 1 上午上午 Ph 1 前測及學習前問卷 電腦化概念構圖教學 30mins Day 1 Day 1 下午下午 Phase 1 電腦教室 繪製個人概念構圖(CM1) 電腦化概念構圖教學 90mins 100mins Phase 2 蝴蝶園 蝴蝶園實地觀察 修改個人概念構圖(CM2) 70mins Day 2 Day 2 上午上午 蝴蝶園實地觀察 蝴蝶園實地觀察 分享與討論概念構圖 ( ) 30mins 110mins Phase 3 電腦教室 Day 2 Day 2 下午下午 蝴蝶園實地觀察 修改個人概念圖 修改個人概念構圖(CM3) 後測及學習後問卷 70mins 電腦教室 訪談 47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8)

前後測內容設計

前後測內容設計

證明所提出的方法式系統的效果

證明所提出的方法式系統的效果

 前後測通常是不一樣的測驗(範圍不同)( )  前測:比較二組的先備知識(或是採用最新 一次相關測驗的成績) 一次相關測驗的成績)  後測:比較二組在活動中的學習成效(以活 動內容相關的知識或技能為測驗範圍) 動內容相關的知識或技能為測驗範圍) 

比較學生的進步狀況

比較學生的進步狀況

 前後測採用相同(或是難度相同)的測驗 比較二組進步幅度 例如語言能力  比較二組進步幅度,例如語言能力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8

(49)

問卷的實施方式

問卷的實施方式

比較學習前後差異的問卷

比較學習前後差異的問卷

 前後問卷是一樣的內容 例如:比較參加學習前後動機 興趣或態度的改  例如:比較參加學習前後動機、興趣或態度的改 變

分組用的問卷

分組用的問卷

 通常只有前問卷 例如:學習風格或認知風格  例如:學習風格或認知風格 

配合解釋其他研究發現或對活動觀感的問卷

通常只有後問卷  通常只有後問卷  例如:認知負荷(探討與學習成就的關係)、滿 意度調查 意度調查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49

(50)

問卷的來源

問卷的來源

自編

 要邀請專家協助修改(專家效度)並於論文中說  要邀請專家協助修改(專家效度)並於論文中說 明專家的背景(為何專家具有足夠的資格) 要分「面向 設計,並計算信度值(Cronbach's α)  要分「面向」設計,並計算信度值(Cronbach's α) 

使用或改編現有問卷

使用或改編現有問卷

 要說明問卷的來源(引用) 最好透過 il徵求原作者的同意  最好透過e-mail徵求原作者的同意  有些量表必須要購買  還是要針對實驗計算信度值(Cronbach's α)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0

(51)

問卷的內容-學習態度面向

問卷的內容 學習態度面向

自然科學習態度 非非常常同同 同 有有點點同同 有有點點不不 不不同同 非非常常不不 參加了這個活動後,我更喜歡觀察大自然蝴蝶 的各種特徵 的各種特徵 我覺得我對於蝴蝶的特色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使用新的科技來學習,讓我更有意願主動搜尋 使用新的科技來學習,讓我更有意願主動搜尋 自然科學相關知識 我覺得本次學習活動讓我更關心蝴蝶生態 我喜歡透過實物的觀察,來學習自然科學 將來若有機會,我有興趣比較不同蝴蝶特徵或 將來若有機會,我有興趣比較不同蝴蝶特徵或 生活型態的差異 將來若有機會,我會自己上網搜尋蝴蝶的相關 資料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1 資料

(52)

問卷的內容- 認知易用面向

問卷的內容 認知易用面向

行動學習系統認知易用性 非常同非常同 同意同意 有點同有點同 意 意 有點不 有點不 同意 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 非常不同 非常不同 意 意 在使用PDA(或手機)學習的過程中,RFID (或QR code) 的操作並不困難。 (或QR code) 的操作並不困難。 我在使用行動學習系統的過程中,並不需 要花費過多的時間精力 本次學習活動的內容對我而言是清楚且容 本次學習活動的內容對我而言是清楚且容 易理解的 我很快便瞭解本學習系統的操作方式 我很快便瞭解本學習系統的操作方式 本次學習活動中,操作PDA(或手機)的過 程對我來說沒甚麼困難 我覺得PDA(或手機)的介面很難使用 整體而言,本次的行動學習系統是容易使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2 整體而言 本次的行動學習系統是容易使 用的

(53)

問卷的內容- 認知有用面

問卷的內容 認知有用面

行動學習系統認知有用性 非 同同 有點 有不有不點同點同 意 意 不 不同同 意 意 非 非常常不不 同 同意意 本次學習活動中 使用 或手機 比用 本次學習活動中,使用 PDA(或手機)比用 電腦學習更為方便 我覺得使用PDA(或手機)對於我學習新知 ( ) 識很有幫助 RFID (或 QR code)的技術讓我在使用 PDA(或手機)建立凱利方格的過程更為順 PDA(或手機)建立凱利方格的過程更為順 暢 用 PDA(或手機)學習,可以幫助我在真實 世界移動 同時觀察實體的目標 世界移動,同時觀察實體的目標 使用 PDA(或手機)學習,我覺得我可以學 的更好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3

(54)

數據的分析- t 檢定

數據的分析

t 檢定

t t t 比較二組是否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  t-test :比較二組是否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  若不顯著,就是沒有差異(不能說:有差異,若不顯著 就是沒有差異(不能說 有差異 只是不顯著) <5%: *p<0.05

實驗組的分數 控制組的分數

<1%: **p<0.01

實驗組的分數

分布

控制組的分數

分布

<0.1%: **p<0.001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4

(55)

t-test 使用時機與呈現重點

t test 使用時機與呈現重點

探討兩組的平均數差異

用於兩組間的比較(獨立樣本)

用於兩組間的比較(獨立樣本)

同一組實驗處理前後的比較(相依樣本)

應包括平均數(Mean)、標準差(S D )、樣

應包括平均數(Mean)、標準差(S.D.)、樣

本數目(N)

進行多種t t t時(各題或各向度) 盡量以

進行多種t-test時(各題或各向度),盡量以

整合的表格呈現

注意:t 永遠是小寫

小數點都取到第二位,四捨五入

小數點都取到第二位

四捨五入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5

(56)

t-test--SPSS結果不可直接貼到論

文中

文中

組別統計量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標準誤 25 77.68 13.149 2.630 21 71.76 6.355 1.387 25 70.00 9.979 1.996 組別 實驗組 對照組 實驗組 前測 後測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標準誤 獨立樣本檢定 21 61.29 8.539 1.863 對照組 4.537 .039 1.884 44 .066 5.918 3.142 -.414 12.250 假設變異數相等 前測 F 檢定 顯著性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 定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差異 標準誤差異 下界 上界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1.991 35.876 .054 5.918 2.973 -.112 11.948 .760 .388 3.148 44 .003 8.714 2.768 3.135 14.293 3.192 43.978 .003 8.714 2.730 3.211 14.217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假設變異數相等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後測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6

(57)

t-test表格範例

t test表格範例

Table 1.2 t-test results of the scores for three group assessment dimensions .

Dimension Group N Mean S.D. t

Correctness experimental group 20 29.90 3.42 4.152***

control group 20 24.70 4.44

Completeness experimental group 20 16.10 1.55 2.45* control group 20 14 80 1 80

control group 20 14.80 1.80

Innovations experimental group 20 16.10 3.94 2.822**

control group 20 12.10 4.96

*p<.05 ** p<.01 ***p<.001

(58)

t-test表格範例

t test表格範例

Table 1.3 A comparison for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osted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Mean S.D. t experimental group 20 50.60 36.84 4.825*** control group 20 8.15 13.81 *** *** p<.001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58

(59)

數據分析-ANOVA (one-way

l i

f V i

)

analysis of Variance)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當兩組以上的樣本需要互相比較時

當兩組以上的樣本需要互相比較時

如果需呈現一個以上的ANOVA表格,敘述

如果需呈現一個以上的ANOVA表格,敘述

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cs) (e.g., means

d t d d d i ti

)可以與ANOVA表

and standard deviations)可以與ANOVA表

格分開陳述

建議盡量合併表格

(60)

ANOVA 前測成績呈現

ANOVA-前測成績呈現

個數 平均 標準 標準誤 表3-1 各組社會科成績之描述性統計量 表3-2 各組社會科成績之ANOVA 分析 自由度 平方和 平均平方 F 檢定 個數 數 差 標準誤 實驗組 控制組甲 29 94.76 3.42 .64 控制組乙 30 94 63 5 47 99 和 組間 2 6.04 3.02 .15 組內 85 1767.59 20.80 總和 控制組乙 30 94.63 5.47 .99 總和 88 94.88 4.52 .48 會 總和 87 1773.63 表3-1 各組上學期社會科成績描述性 統計及ANOVA分析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標準誤 F (2 85) 合併後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標準誤 F (2, 85) 實驗組 29 95.24 4.51 .84 .15 控制組甲 29 94.76 3.42 .64 合併後 控制組乙 30 94.63 5.47 .99 60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1)

ANOVA-問卷結果的呈現

ANOVA 問卷結果的呈現

Table 2.5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One-way Analyses of Variance (ANOVA) for Effects of Training Programs on three Dependent Variables

Variable and source Coworker(a) Consultant(b) Self(c)

M SD M SD M SD F (2, 297) Post hoc

***

Job performance 12.34 2.89 11.78 3.45 12.34 2.89 35.87*** (a)>(b)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9.54 1.51 9.67 1.47 9.89 1.32 4.43* (c)>(a) Job commitment 3.35 0.89 3.41 0.96 3.33 0.82 1.67

Job commitment 3.35 0.89 3.41 0.96 3.33 0.82 1.67

Job satisfaction 5.67 1.01 4,79 0.99 5.67 1.01 6.78** (a)>(b) (c)>(b) Turnover intention 1.44 0.56 1.89 0.67 2.02 0.59 7.42*** (c)>(a) Turnover intention 1.44 0.56 1.89 0.67 2.02 0.59 7.42 (c) (a)

Job stress 15.87 3.56 15.32 3.24 17.04 3.18 9.01*** (c)>(a) Role ambiguity 4.45 1.32 4.39 4.04 1.25 1.32 3.21* (a)>(c)

*

p< 05 **p< 01 ***p< 001

61

p<.05. p<.01. p<.001.

(62)

ANCOV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analysis of covariance)

 可視為ANOVA的延伸分析方法  通常用來排除前測的差距,以更精確地分析二  通常用來排除前測的差距 以更精確地分析二 組或二組以上後測是否有顯著差異。 具有三個基本假設(要檢測這些假設 但不用  具有三個基本假設(要檢測這些假設,但不用 在論文中說明這些過程,直接呈現及說明結果 即可) 即可)  常態性:是否符合常態分配  獨立性: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或再測信度α值最好  獨立性: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或再測信度α值最好 在0.8以上  變異數同質性: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homogeneity of with-in regression)須無顯著差異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2

(63)

ANCOVA範例-排除前測差異的

後測成績(2組)

Table 3. Descriptive data and ANCOVA of the post-test results

N Mean S.D. AdjustedMean Std.Error F value

Mean Error. experimental group 7 55.29 13.78 55.67 3.46 9.57* Control group g p 6 40.33 6.28 39.88 3.74 * p<.05 前測用t-test 63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4)

ANCOVA範例-排除前測差異的

後測成績(3組)

後測成績(3組)

Table 1 Analysis of ANCOVA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A and B

N Mean SD Adjusted Mean F

(1) Experimental g p (1) Experimental group 25 70.08 9.64 69.76 4.26*(1)>(2) (2) Control group A 21 61.90 8.89 63.40 (1)>(3) (3) Control group B 24 65.13 10.010 64.16 *p<.05 前測用ANOVA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4

(65)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

 指不同時間測量時,量表一致性的程度  再測信度即是外在信度最常使用的考驗法。

「內在信度

(i

l li bili )

「內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

 「多選項量表」(multiple-item scales)中,內 在信度特別重要 李克特式量表 在信度特別重要--李克特式量表  每一個量表是否測量單一概念(idea)  信度α係數在.80以上,表示量表有高的信度  最常使用:Cronbach's α 65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6)

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

內在信度(Internal reality):Cronbach's

alpha

alpha

0.9↑:信度最佳

0.8↑:良好信度

0.7↑:可接受範圍

0.6↓:重新編製為佳

66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7)

學習成就分析

學習成就分析

67

(68)

概念構圖分析

概念構圖分析

聘請兩位專家評分 依N k與G i 在《L i h  聘請兩位專家評分,依Novak與Gowin在《Learning how to learn》一書中的方式評量,總信度為.823。  實驗組與控制組A的第一張概念圖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無  實驗組與控制組A的第一張概念圖獨立樣本t檢定結果無 顯著差異。  實驗組第一和第三張概念構圖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顯著。  透過無所不在協同學習心智工具進行學習後,使概念構圖認知 結構有明顯的進步。 68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69)

自然科學習態度分析

自然科學習態度分析

探討學生對自然科的喜好,是否會極績

主動學習,共7題(α= 796 ) 。

主動學習

共7題(α .796 )

69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70)

電腦自我效能分析

電腦自我效能分析

探討學生在電腦操作技能上的自我效能,

共6題(α= 708) 。

共6題(α .708)

70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71)

群體學習時的自我效能分析

群體學習時的自我效能分析

探討學生是否勇於參與群體學習活動,

包含提出問題或意見,共7題(α= 818)。

包含提出問題或意見,共7題(α=.818)。

71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72)

學生認知負荷分析

學生認知負荷分析

 探討本研究所進行的學習活動,是否會因為同時 給予概念構圖、實境觀察與PDA行動載具的刺激, 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與認知上的負擔。  心智的努力(α=.726)  探討學生是否需要花費很大的心力來學習  三組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M=3.89) 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時所需花費的心智努力適中  學生在進行學習活動時所需花費的心智努力適中  心理負荷(α=.940)  探討學習活動是否會造成學習壓力探討學習活動是否會造成學習壓力  三組學生之間無顯著差異(M=2.46)  學習活動的難度與份量適中,學習過程不會造成學生過重的心 理負擔 理負擔 72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73)

小結

小結

創新構想的來源

創新構想的來源

 多讀多聽其他領域的文獻及想法  引進新的觀念、策略或工具 

好的實驗設計

 先想好要探討那些點,以作為設計前後測及先想好要探討那些點 以作為設計前後測及 問卷的指引  先說服自己為何介入的方法或工具是有效的  先說服自己為何介入的方法或工具是有效的  還沒做實驗就先想到這個設計為何可以說服 reviewers reviewers 數位學習的研究設計與數據呈現-黃國禎 73

(74)

論文架構- 以系統開發為主

論文架構 以系統開發為主

標題及作者 Titl d th

 標題及作者: Title and authors

 摘要: Abstract

 簡介: Introduction

 相關研究: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 系統架構: System Structure

 新的方法(演算法): XXX Approach (Algorithm)新的方法(演算法): XXX Approach (Algorithm)

 系統製作、實驗及評量: Experiments and Evaluation Evaluation  結論  參考文獻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74  參考文獻

(75)

論文架構- 以提出新方法或技

術為主

術為主

 標題及作者: Title and authors

 摘要: Abstract摘要 bst act

 簡介: Introduction

 相關研究: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 相關研究: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 問題描述: Problem Definition 新的方法(演算法): XXX Approach (Algorithm)  新的方法(演算法): XXX Approach (Algorithm)  系統製作、實驗及評量: Experiments and Evaluation Evaluation  結論 參考文獻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75  參考文獻

(76)

論文架構- 以問題探討為主的

研究

研究

 標題及作者: Title and authors

 摘要: Abstract摘要 bst act  背景及問題描述: Introduction 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 (文獻回顧: Literature Review)  研究設計: Method 結果與分析: Results  結果與分析: Results

 結論與討論: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77)

論文寫作的建議順序

論文寫作的建議順序

決定題目 相關研究 問題描述 或系統架構 研究方法 或系統架構 系統製作 實驗 系統製作、實驗 及評量 簡介 摘要 結論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77

(78)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

10-15字

能立即呈現研究的目的及貢獻

Development of a Testing System (X)

 Development of a Testing System (X)

 A New Test Sheet Generating Method (X)

A Novel Approach to Composing Test sheets for

 A Novel Approach to Composing Test sheets for

Multiple Assessment Criteria in Building Testing Systems (O)

Systems (O)

 Development of A Testing System to meet Multipl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O)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78

(79)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代表作者對研究的瞭解程度及學術的態度  代表作者對研究的瞭解程度及學術的態度  避免嘗試改寫中文版的相關研究,直接重寫會 比較快 比較快。  先找好10-20篇最近十年相關的文獻。 挑選 篇最直接相關的文獻 參考其l  挑選2-3篇最直接相關的文獻,參考其literature review的內容,來描述問題的形成動機。 再參考其他文獻的 b 描述 依年代分段敘  再參考其他文獻的Abstract描述,依年代分段敘 述最近十年的發展狀況,約1000-1500字 重點 ll (加一些說明將這些內容連貫  重點:Tell a story (加一些說明將這些內容連貫 起來) 要說明本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79  要說明本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80)

比較簡單但不好的SSCI期刊背

景與文獻回顧的寫法

景與文獻回顧的寫法

2. 文獻探討

以下將分別回顧概念圖

評量與學習困難

以下將分別回顧概念圖、評量與學習困難

診斷,以及行動學習等相關研究。

2.1 概念圖

2.2 評量與學習困難診斷

2.3 行動學習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0

(81)

Tell a Story-比較好但要費心思

顧的寫法

顧的寫法

評量與回饋一直被認為是對學生幫助最大,同時也是最富挑戰 評量與回饋一直被認為是對學生幫助最大 同時也是最富挑戰 性的議題之一。過去在這方面有許多研究。。。。。 然而,傳統的測驗方式,只能針對單一的概念給予回饋,對於 然而,傳統的測驗方式,只能針對單一的概念給予回饋,對於 概念間的關係及相互影響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例如除法學不 好,有可能是因為乘法的因素。因此,將概念的關係列入評量 與回饋的考量,是很重要的。 概念圖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具。。。。過去已有多位學者嘗試利 概念圖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具 過去已有多位學者嘗試利 用概念圖來進行評量,並提供個人化的回饋與學習導引。。。 同時,學者也提出,學習應該儘量在真實情境中進行。。。。 同時,學者也提出,學習應該儘量在真實情境中進行。。。。 而近年來行動與通訊科技的普及,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學 生可以藉由行動載具的引導,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學習與互動。 這種學習模式,稱為行動學習。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1

(82)

問題描述及研究方法

問題描述及研究方法

問題描述

 正式定義面臨的問題  以圖或公式來說明問題的內容  最好舉例說明問題的特性 

研究方法

 說明方法的來源及過去的應用說明方法的來源及過去的應用  說明方法的精神及細節 說明方法如何套用到目前的問題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2  說明方法如何套用到目前的問題

(83)

實驗及分析

實驗及分析

 比較答案的品質及演算法的效率-以大量資料模 擬測試  瞭解系統的滿意度及使用意願-問卷調查  驗證系統或方法的效果-以實驗組及對照組進行  驗證系統或方法的效果-以實驗組及對照組進行 3-6個月的測試及分析(前測及後測) 比較新系統(方法)與舊系統(方法)的效果 多人交  比較新系統(方法)與舊系統(方法)的效果-多人交 叉使用兩系統(方法)並比較結果 比較對象 舊系統(方法) 使用與未使用  比較對象:舊系統(方法)、使用與未使用、 Random、Heuristic、Optimal方法產生的結果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3

(84)

五年級 95人 A組 5年丁班 32人 B組 5年戊班 33人 5年己班 30人C組 50分鐘 30分鐘 教師講解植物基本特徵(基礎植物教學) 前測 教室教 學學 15分鐘 15分鐘 學習前問卷 15分鐘 15分鐘 使用手持式校 園植物學習系 以PDA輔助學 生在校園中查 校園 實 觀 察 1小時 1~2小 1~2 PDA使用說明 15分鐘 PDA使用說明 透過紙本學習 單 於校園中 園植物學習系 統分辨植物特 徵 生在校園中查 詢植物資料 實 地 察 時 小時 單,於校園中 觀察植物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教 室 15分鐘 15分鐘 學習後問卷 學習後問卷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4 20分鐘 實施後測 實施後測 室 20分鐘 實施後測 20分鐘

(85)

論文簡介

論文簡介

內容:整篇文章的濃縮版

字數:1000-1500字

包含

 研究背景及動機研究背景及動機  研究目的(問題的描述)  研究方法(概念性的描述)  研究方法(概念性的描述)  研究成果(實驗結果及貢獻)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5

(86)

論文摘要

論文摘要

內容:簡介的濃縮版

字數:200-300字

包含

 研究動機及目的(問題的描述)  研究動機及目的(問題的描述)  研究方法(概念性的描述) 研究成果(實驗結果及貢獻)  研究成果(實驗結果及貢獻)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6

(87)

結論(與討論)

結論(與討論)

內容

摘要的結論加上討論

限制

以及

內容:摘要的結論加上討論、限制,以及

未來的發展或改進方向

字數:500-1000字

包含

研究成果(實驗結果及貢獻)  研究成果(實驗結果及貢獻)  深入探討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 與過去其他的研究做一些比較(並引用文獻)  與過去其他的研究做一些比較(並引用文獻)  討論研究的限制 未來可能的發展或改進的方向 研究的觀念與論文寫作技巧-黃國禎 87  未來可能的發展或改進的方向

數據

Table 1.2 t-test results of the scores for three group assessment dimensions .
Table 2.5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One-way Analyses of Variance (ANOVA) for  Effects of Training Programs on three Dependent Variables
Table 1 Analysis of ANCOVA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A and B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arning elements of the knowledge contexts at junior secondary level in the TEKLA Curriculum Guide was enriched to give students a broad and balanced. foundation on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

Learning Elements under Knowledge Contexts in Technology

• A school with teachers strong in science can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in GS by promoting reading in science and providing ample opportunities

• To achieve small expected risk, that is goo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 both the empirical risk and the ratio between VC dimension and the number of data points have to be small..

Learning and Teaching Briefing Papers Series, Oxford Centre for Staff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OCSLD,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Pedagogy of

• Learn the mapping between input data an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the low dimensional manifold using mixture of factor analyzers. • Learn a dynamical model based on the points on

For a directed graphical model, we need to specify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PD) at each node.. • If the variables are discrete, it can be represented 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