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6B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6B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6B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七

(2)

分冊6B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共 11 冊,這是第 6 冊的 B 部分,內容如下:

分冊 6B 目錄

6B.1 背景 3

6B.2 本冊目的 4

6B.3 「從閱讀中學習的目標 4 6B.4 「從閱讀中學習的發展路向 4 6B.4.1 「學會閱讀」與「從閱讀中學習」 5 6B.4.2 邁向「跨課程閱讀」 9 6B.5 全校參與推廣「跨課程閱讀」的模式 11 6B.5.1 各持份者的角色 11 6B.5.2 「跨課程閱讀」的協作機制 15 6B.6 促進「從閱讀中學習」的有效措施 16

6B.6.1 安排閱讀時間 16

6B.6.2 營造有利閱讀的環境和氛圍 17 6B.6.3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 17 6B.6.4 提供多樣化和合適的閱讀材料 18 6B.6.5 為學生提供閱讀策略的機會 19 6B.6.6 善用科技 20 6B.6.7 引進校外資源 20 6B.6.8 加強溝通,建立協作文化 21

(3)

6B.7 對學生的期望 21 6B.7.1 預期學習成果 21 6B.7.2 中國語文教育和英國語文教育兩個學習領域的

特定閱讀能力 24

6B.7.3 評估閱讀成果 25

6B.8 對學校的支援 26

參考文獻 27

(4)

6B.1 背景

 自教育局在2001年推出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均積極推動「從閱讀中 學習」。以下是一些廣為學校所採納以營造校園閱讀風氣的良好實 踐:

- 在學校發展計劃中強調閱讀的重要性;

-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並引進家長的支援,家校共同推動閱讀;

- 安排早讀或午讀課,讓學生恆常閱讀;

- 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策略;

- 舉辦多元化閱讀活動和獎勵計劃;

- 使用多樣化和合適的閱讀材料;

- 委派學校圖書館主任推動閱讀;以及

- 參與教育局及社區推動閱讀的活動,如「響應世界閱讀日」活 動及伴讀講座和工作坊。

 有賴課程改革對閱讀的推動,以及政府、學校和家長在過去十多年同 心協力,香港學生的閱讀表現提升了不少,這在學校外評報告和國際 性測試(如「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中亦有所反映。不 過,相關數據亦顯示,學校在提高學生閱讀的動機和投入感方面,仍 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若要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校就必須採取 有效的策略。

 中學應建基小學在推動「從閱讀中學習」方面打下的基礎,進一步鼓 勵學生廣泛閱讀不同主題、類型的材料,以豐富知識並提升閱讀技 巧。學校亦可設計有趣且有意義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領略閱讀的價 值,並建立終身閱讀的習慣。推動「跨課程閱讀」,有助學生連繫學 習經歷和提高閱讀能力。憑藉這些學習經歷,學生能夠更好地裝備自 己達到高中階段的學業要求。

 此外,資訊科技高速發展和知識領域不斷拓展,以資訊科技促進互動 學習已是大勢所趨,數位素養將更形重要。學生如何善用數碼媒體,

掌握大量資訊作有效學習,是我們必須迎接的新挑戰。

(5)

 展望未來,學校必須持續推動「從閱讀中學習」,且應加強推動「跨 課程閱讀」,以及有效運用科技。

6B.2 本冊目的

 闡明「從閱讀中學習」的理念和發展路向

 總結學校推動「從閱讀中學習」的有效措施

 就將「跨課程閱讀」作為持續發展的關鍵項目提出建議

 介紹評估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和「跨課程閱讀」進展的策略

6B.3 「從閱讀中學習」的目標

學生在閱讀時,可連繫已有知識、學習經歷,以至對世界的認識,從而 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建構意義;並透過廣泛閱讀,觸類旁通,達至以 下目的:

 從不同領域獲取知識,並能靈活運用所學,建構新知;

 提升在溝通、學業及智能發展方面所需的基本語文能力;

 發展後設認知能力,以調節閱讀及學習的過程;

 激發潛能,培養思維和共通能力;

 培養多方面興趣,提升品味和生活質素;

 陶冶性情,培養品德情意,加強對個人、家庭、社會、祖國和世界的 責任感;

 培養開放的態度,能包容不同的意見、觀點、價值觀和文化;以及

 加深對生命的了解,積極面對生命的挑戰。

6B.4 「從閱讀中學習」的發展路向

 身處數碼時代和知識型社會,學生要裝備自己以應付所需,他們除了 要學會閱讀,喜愛閱讀,還須掌握「從閱讀中學習」的技巧,以提升 整體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學生亦要有效運用不同形式的電子文本

(即聲音、圖像、影片)和互聯網上的大量資訊,以提升對文本的理 解和閱讀的樂趣。

(6)

 為裝備學生適應時代及社會的轉變,我們已成功引領學生從「學會閱 讀」發展至「從閱讀中學習」。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多項推動「從閱 讀中學習」的策略,其中包括營造校園閱讀氛圍。中學宜趁此機遇,

進一步在學校課程中推廣閱讀,包括推動「跨課程閱讀」。

6B.4.1 「學會閱讀」與「從閱讀中學習」

 「從閱讀中學習」是以「學會閱讀」為基礎,而「學會閱讀」則普遍 被認為是達至「從閱讀中學習」的途徑。然而,由「學會閱讀」到

「從閱讀中學習」絕非線性的轉變,而是不斷積累的進程,二者互有 重疊,即使在小學階段亦可並行發展。及至中學階段,學生因著不同 的學習經歷和學校的教學語言,閱讀興趣、需要和能力亦可能有較大 差異。校方可因應學生的需要和過往閱讀經驗,檢討並調整推廣閱讀 的策略。

 透過接觸不同類型、主題與深淺程度的文本,我們期望學生能夠更進 一步培養出應付日常及學術上所需的閱讀能力。學校亦可安排口頭、

書面及表演等形式的活動(例如:角色扮演、報告、辯論),促進學 生的明辨和創意思維,鼓勵他們各抒己見,交流知識、價值觀和信 念。

 學校應為學生創造「學會閱讀」和「從閱讀中學習」的機會,並制定 整體規劃,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閱讀不同主 題、範疇的讀物,增進知識、拓寬視野,為自主學習奠定堅實的基 礎。此外,學校亦應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課內外讀物,以培養他們 對閱讀的興趣。

反思問題

自主學習與學生自行學習有甚麼分別?教師在其中扮演甚麼的角 色?

你的學校在促進「從閱讀中學習」方面進展如何?發展路向如 何?

(7)

 為幫助中學生在「從閱讀中學習」獲取最大效益,我們在培養學生的 閱讀興趣之餘,亦要引導他們養成閱讀和深究文意的習慣。在學生閱 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他們探討文本的深層涵義,領會作者通過文 字傳達的言外之意。此外,教師可引發學生將閱讀內容與生活經驗、

學習經歷,以及世界性議題和事件聯繫起來;亦可透過聯想、比較、

推論等不同閱讀策略,促進學生對文本作更深入的思考,得出新的見 解。中學生具備這種閱讀能力和習慣,將有利於自主地從閱讀中建構 知識,探索感興趣的課題。

圖 6B.1 有效的閱讀 - 「連結」

 「連結」有如搭建一道知識的橋(見圖 6B.1),幫助學生閱讀時把

「已知」和「新知」連繫起來。要提高閱讀的成效,可讓學生將文本 與以下各項連結起來:

- 個人生活經驗

可鼓勵學生把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與文本的信息連繫,以建構新的意 義。

示例:在閱讀艾因霍恩(Stefan Einhorn)所著《做好人會成功》

(The Art of Being Kind)時,可引導學生聯繫他們在個人生活中曾 經面對過的道德難題,並反思當時所採取的行動。教師可進一 步讓學生討論、評價書中所提出的處理方法,並提出其他解決 方案。

 個人生活經驗

 校園學習經歷

 生活事件

 全球性議題

(8)

- 校園學習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提供機會,讓學生透過回憶、重組等方式整 理個人的學習經驗,以幫助他們貫通不同領域的知識,並應用知識 進行推論、解難等。通過這樣的連結,不但能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 解和鞏固已有的學科知識,更有助拓展他們的學習經歷。

示例一:在閱讀名人傳記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將從傳記獲得的 知識與不同科目涉獵過的人物聯繫起來,例如在歷史科認識的 歷史人物、在體育科認識的知名運動員、在視藝科認識的流行 藝術家等,引導他們歸納出這些人士成功的因素,思考他們怎 樣克服困難,以及推敲自己如何能獲得成功。

示例二:在閱讀有關保護環境的書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書 中所學與在地理和科學課堂上習得的知識聯繫起來,從而更透 徹地理解作品的內容。之後,可要求學生更深入地探討作品的 主題思想,如解釋要保護環境的原因和實踐保護環境的不同方 法。

- 生活事件和全球議題

廣泛閱讀有助豐富學識和擴闊視野。學生現已可運用科技,便捷地 獲取全球各地的資訊。教師可鼓勵學生透過閱讀紙本和電子讀物來 拓寬自己的視野,並引導他們將閱讀經驗和周遭的世界聯繫起來,

從而激發思考,以及幫助他們掌握全球議題的動態。

示例:在閱讀有關爭取女性教育而聞名的社會運動家、諾貝爾 獎得主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的新聞時,教師 可引導學生將文本連繫至性別平等和教育權利等全球議題,讓 他們反思本港和全球女性接受教育的情況。

(9)

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要學生「學會閱讀」,教師自己也應留意資 訊科技的發展。近年電子閱讀及電子讀物日趨普及,電子文本超連結 功能、容易檢索等特點,在改變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亦有助發展學 生「從閱讀中學習」的能力。印刷文本固然重要,但教師也應引導學 生解讀不同類型的多媒體材料(即結合錄像、聲音、圖像等兩種或以 上傳播模式),慎思明辨,運用想像力和創新思維作出回應。此外,

由於網絡空間充滿大量資訊,教師亦須提供機會讓學生提升資訊素 養。教師應培養學生搜尋、整合、闡釋及評價不同網上資訊的能力,

教導學生判斷資料來源可靠與否,進而建構新的知識。與此同時,教 師亦應強調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及尊重知識產權的重要。鑒於電子書 日趨普及和資訊科技在推廣互動學習方面的作用,我們會提供更多的 電子資源,輔以適當的教學方法,並強化家長在推動電子閱讀的角 色。

反思問題

可以透過哪些學與教活動,幫助學生在閱讀時作連結,提升閱讀 效能?

向學生推薦電子讀物時要考慮甚麼準則?

學校在推動電子閱讀方面有何成績?尚有何措施讓成效得以持 續?

(10)

6B.4.2 邁向「跨課程閱讀」

學校宜建基於已有優勢,包括營造校園閱讀風氣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 習慣,以及在推動「從閱讀中學習」所得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動「跨課 程閱讀」。透過有目的、有意義的閱讀,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文本與各學習 領域,以及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連繫起來,繼而幫助他們作深度閱讀,達 至以下目的:

 增進新知和建構知識,以拓闊視野,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以及

 對閱讀材料作進一步的思考,在不同知識領域中延展語文的學習,以 提升閱讀能力和個人素質(見圖 6B.2)。

圖6B.2 「跨課程閱讀」的目標

我們可採取以下策略,為推動「跨課程閱讀」奠下基礎:

 促進校園閱讀氛圍

- 在課內、外提供有利學生閱讀的環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 慣;

- 規劃全校閱讀計劃,或發展校本閱讀課程,有系統地讓學生從閱 讀中學習;

- 給予學生鼓勵,幫助他們建立成功感,投入閱讀;

Enhancing Reading Abilities

(11)

- 推薦優質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拓闊閱讀層面,提升閱 讀趣味;

- 為學生創設閱讀情境,以便學習、運用、反思、鞏固及內化閱讀 策略;以及

- 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並以推動「跨課程閱讀」作為 學校的發展重點。

 建立教師之間的協作關係

- 學校可在不同學習領域間建立協作機制,制定推動「跨課程閱讀」

的方向,並就跨課程協作的模式(如專題研習)、目標及預期學習 成果凝聚共識。

- 各學習領域/科目可透過協作,安排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和計劃,讓 學生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並運用閱讀策略和技巧有效地處理不同 類型的文本,連繫各學習領域的學習經驗。以下是學校推動「跨課 程閱讀」普遍採用的方法:

各學科先共同探討和設定要學習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如提問、

瀏覽、分析、比較、歸納及綜合,然後不同科目的教師按實況 為學生提供機會在學科情境中學習及應用閱讀技巧或處理文本 的策略。

各學科先共同擬訂閱讀主題(亦可加上子題),然後按主題和 學習目標,挑選多元的閱讀材料和設計有意義的任務,加強學 生對有關主題的認識。

通過專題研習的方式進行跨課程閱讀,可為學生提供機會,大 量閱讀不同的材料,當中往往涉及不同學習領域或學科的內 容,學生建基於對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不同學科的 知識,進而構建新知,展示其研習的成果,分享觀點和發表個 人看法。

- 不同學科在推動跨課程閱讀時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科學科著 重通過閱讀科普作品,增進學生的科學知識、鼓勵他們大膽嘗試、

培養探索精神;中文科則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科普作品的語文特色,

並培養仁民愛物的精神。

(12)

(有關如何讓不同持份者參與推動「跨課程閱讀」的建議,請參閱本分 冊第6B.5節。)

6B.5 全校參與推廣「跨課程閱讀」的模式

現時學校普遍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以促進校園閱讀文化,並在學生發展 閱讀技能的不同階段提供充足的指導,提升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為進一 步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學校應作整體規劃,發展學生的閱讀策略,加 強各持份者的角色,共建有彈性的協作機制,為學生提供參與「跨課程閱 讀」的機會。

6B.5.1 各持份者的角色

校長、副校長、學校圖書館主任、課程統籌主任以至各科教師,在學校推 廣閱讀文化、幫助學生連結各學習領域和科目閱讀經驗、以及培養他們的 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都擔當重要的角色。不少研究亦顯示,學生閱讀興趣 和習慣的形成亦受家庭影響。因此,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習慣方面,有必 要加強家校合作。以下詳述各持份者的角色和責任。

6B.5.1.1 校長/副校長

 把「從閱讀中學習」定為學校的關鍵項目,並分配人力及財務資源,鞏 固自2001年開始「學會學習」課程改革以來所取得的成果。成立委員 會,負責規劃推動「從閱讀中學習」的方向和措施,並協調不同學習領 域/科組的工作;

 闡明各學習領域/科組在推動「學會閱讀」及「從閱讀中學習」的角色 和任務;

 就學生閱讀發展的預期學習成果,凝聚各學習領域/科組的共識;

反思問題

學校在推廣跨課程閱讀時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甚麼?有甚麼可行的 解決方案?

(13)

 關注閱讀的新趨勢,包括在實施校本閱讀課程時運用電子書;

 加強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職能,以便與教師合作,共同統籌及協調推動

「跨課程閱讀」的活動,以及各類需要提供大量學習資源的計劃,如加 強學生讀寫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的計劃;

 掌握圖書館服務的最新趨勢,透過有效使用資訊資源和科技推廣閱讀;

 享受閱讀,以身作則,積極分享閱讀經驗,領頭推廣全校閱讀活動,為 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榜樣;以及

 培養教師的閱讀文化並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

6B.5.1.2 科主任

 科組應以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及「跨課程閱讀」為主要任務之一,透 過以下措施,營造閱讀文化:

- 積極探索和推廣有助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和「跨課程閱讀」的成 功經驗;

- 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組和圖書館協作,共同在校內推動「跨課程閱 讀」;

- 向師生推介不同的優質閱讀材料,供各級參考與學習之用;以及 - 委派科組成員就其學習領域/科目(或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目協

作)舉辦有意義的閱讀活動。

 引導學生探討他們感興趣的課題,訂立閱讀目標、撰寫閱讀日誌和參與 讀書會討論,藉此監控和反思自己的閱讀進程。

反思問題

如何與其他學習領域/科目協作,在校內推廣閱讀?

(14)

6B.5.1.3 學校圖書館主任

 與各科教師協作,因應校本課程重點,添置圖書館資源、加強課內與課 外閱讀的連繫、與不同學習領域/科組協作,設計和組織多元化且有趣 的閱讀活動;

 透過以下方式,協助學生善用圖書館資源,學會學習:

- 運用科技,提供多種獲取資訊的途徑;

- 按主題、科目、難度等,將書本/電子資源分類,讓學生可以按需 要選擇合適的材料;以及

- 發展各類需要提供大量學習資源的計劃,以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的能 力。

 了解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經驗,購置優質圖書及非印刷書籍(包括電 子書和紀錄片),供學生閱讀及瀏覽;

 與各科教師一起規劃課程和教學,以推動「跨課程閱讀」;鼓勵他們廣 泛應用不同來源的資訊,以促進學與教;

 確保圖書館提供各種優質資源,方便有關人士取用,例如根據閱讀和各 學習領域課程的最新發展,添置圖書館資源;

 向學習領域/科組提供有關學生閱讀興趣和圖書館閱讀活動的統計資料

/數據,以促進閱讀計劃的規劃和發展;

 改善學校圖書館的服務,採用彈性開放時間,方便進行與閱讀有關的學 習活動;以及

 促進資訊素養的發展,並且留意課程及科技方面的最新發展。

6B.5.1.4 教師

• 視推廣「從閱讀中學習」為己任,透過以下方面,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 以身作則,進行廣泛及有效的閱讀,並作反思;

- 鼓勵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中、英文讀物,並為他們提供適切而有趣 的優質閱讀材料(包括電子讀物);

- 組織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如讀書會、好書推介、閱讀沙龍,讓學生

(15)

定期分享閱讀經驗和心得;

- 提供機會讓學生應用互聯網搜尋的能力,尋找所需的閱讀材料,並 指導他們正確運用來自各方面的資料,然後進行閱讀,從而發展學 生資訊素養和慎思明辨的能力;

- 引導學生將閱讀材料與過往所學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同時理解、

反思和評價所讀材料,並讓他們在閱讀後進行交流討論;

- 因應學生閱讀的表現,適時回饋,並予以鼓勵;以及 - 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 語文科教師: 透過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了解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情 況,並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的閱讀策略;以及

• 學科教師: 在本科推動閱讀,鼓勵學生多讀非小說類文本,包括報章、

雜誌、單張。

6B.5.1.5 家長

• 以身作則,經常在家中閱讀;

• 訂立個人閱讀時間,例如每天半小時;

• 營造有利閱讀的家居環境,如擺放多樣化的讀物、提供安靜而舒適的 閱讀環境;

• 多讚賞子女的閱讀表現,鼓勵子女閱讀和分享閱讀經驗;

• 認同閱讀書籍(包括電子文本)是家課的一種;

• 參與由學校或公眾團體所舉辦的閱讀活動,學習如何幫助子女更有效地 閱讀;

反思問題

非語文科教師如何能夠進一步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你在推動學生閱讀方面擔當了甚麼角色?

(16)

• 安排家庭閱讀活動,例如到圖書館借書、逛書店、出席作家分享會等;

• 與學校合作,誘發子女廣泛閱讀的興趣,指導他們如何閱讀,以豐富他 們的知識和想像力,並增強他們的語文能力;以及

• 與子女一同閱讀及探討不同議題,並幫助他們將閱讀與現實生活連繫。

6B.5.1.6 學生

• 發掘自己的閱讀興趣,學會從閱讀中找尋樂趣;

• 自發獨立和廣泛地閱讀;

• 培養經常閱讀的習慣,並持之以恆,例如訂立固定的閱讀時間;

• 閱讀不同內容、類型的文本,拓寬閱讀興趣和視野,將不同領域的知識 連繫,以提升閱讀的深度;

• 建立寫閱讀札記的習慣,將閱讀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並反思個人 的閱讀歷程;

• 訂立清晰的個人閱讀目標,並定期檢討自己的閱讀習慣、興趣、需要和 進展;

• 在閱讀時,除理解內容和所包含的信息外,懂得慎思明辨,區分事實與 意見;

• 課餘多逛圖書館或書店,積極參與跟閱讀有關的活動,如閱讀夥伴計 劃、讀書會及圖書館活動等,建立閱讀社群,並向其他同學提供閱讀方 面的協助;以及

• 樂於與別人交流閱讀心得和感想,並向大家推介好書。

6B.5.2 「跨課程閱讀」的協作機制

要有效推動「跨課程閱讀」,校長、副校長、科主任和學校圖書館主任可 擔當領導角色,從以下方面建立協作的機制:

• 帶領全校教職員參與「跨課程閱讀」的整體規劃。規劃時應以學與教的 需要作考慮,而不一定要規限某些科目或要求所有科組作跨科協作;

• 廣納不同學習領域/科組意見,並取得共識,擬定「跨課程閱讀」的方 向,例如︰

(17)

- 由學校負責課程發展、學務或閱讀的組別,評估學校的需要及各科 發展的方向,並透過溝通取得不同學習領域/科組的共識,共擬

「跨課程閱讀」的目標;

- 在負責學校課程發展的組別的協助下,鼓勵教師或學習領域/科組 按學生或教學的需要,彼此溝通、互相協作,共擬「跨課程閱讀」

的目標。

• 協調全體教師,實施校本閱讀計劃或課程;

• 成立專責小組,負責根據學校訂立的閱讀目標,設計課程,協調「推動 跨課程閱讀」的各項工作,並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分別提供閱讀書目;

• 有效運用圖書館及其資源,以促進「跨課程閱讀」的規劃和實施;

• 與學生組織(如學生會、英文學會)合作,聯合舉辦閱讀活動(如書 展、讀書座談會、讀書會);以及

• 定期檢視學生的閱讀成效,進行評鑑回饋。

6B.6 促進「從閱讀中學習」的有效措施

學校可採取以下措施以促進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6B.6.1 安排閱讀時間

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習慣,學校需要:

• 確保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清晰明確地教授閱讀技巧和策略,並透過在 各科目的應用得以加強;

• 引入同儕伴讀計劃,讓高中學生帶動初中學生一起閱讀;

• 因應學生需要和圖書館的運作情況,為圖書館編排一個靈活的時間 表,讓學科教師可在上課時間帶學生往學校圖書館,或與學校圖書館 主任協作教學,或讓學生使用相關的資源,以投入有意義的學習活 動;以及

• 善用初中跨學習領域活動和高中其他學習經歷的課時(分別佔總課時的 8%和10%至15%),在校內建立閱讀文化。在時間表中安排閱讀時段

(18)

(如30分鐘的「專心閱讀」或「持續默讀」時間),協助學生培養閱讀 習慣,鼓勵他們獨立閱讀。

6B.6.2 營造有利閱讀的環境和氛圍

教師和校長/副校長可以身作則,促進閱讀風氣。為鼓勵學生隨時隨地閱 讀,學校應提供:

• 環境舒適、設備完善的圖書館,包括設有網絡,以便進行網上閱讀;

• 環境寧靜,並且設有舒適座椅的閱讀角;

• 有利電子閱讀的設施,讓學生隨時隨地均可閱讀;

• 多樣化的閱讀材料,擺放在學校不同地方,例如課室、學生活動室及操 場,以便學生和家長取閱;

• 校園內不同場地張貼學生作品、海報、標誌、通告、圖表、名言警句 等;以及

• 多元化與閱讀有關活動,例如講故事比賽、讀者劇場、讀書會、作家講 座、專題書展,以及設置網上聊天室/社交平台等,讓學生分享閱讀經 驗。

6B.6.3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

• 透過肯定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成果,以及於他們的成績表或學習概覽中 記錄他們在閱讀的表現和成就,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

• 為激發學生內在的閱讀動機,應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機會,運用個人或 小組的方式,以口頭、藝術手法、書面或戲劇表演等形式,分享及交 流閱讀的感想和心得,例如透過師生閱讀交流或學生之間聊書,分享 閱讀的樂趣;

• 於課內、外安排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例如組織讀書會、舉辦主題閱讀 及作家到校活動,或透過校園電視台作好書推介;

• 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選擇或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

• 讓學生參與圖書館的選書,訂定圖書館的採購書目;

(19)

• 培訓高中學生成為閱讀大使,鼓勵他們與初中學生分享閱讀經驗和樂 趣,以建立責任感和自信心;以及

• 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體會給予肯定和建設性的回饋,以提高學生的閱 讀動機,並讓他們的閱讀動力得以持續。

6B.6.4 提供多樣化和合適的閱讀材料

• 學校應營造一個具有豐富閱讀素材的環境,提供大量與課程相關,又能 配合學生不同認知程度、語文能力和興趣的閱讀材料;

• 為學生提供包括學術和消閒性讀物的書目,向學生推介他們感興趣的書 籍、文章、單張、雜誌、期刊和網站;

• 細心規劃,善用閱讀資源和經費;

• 訂立選材準則,關注作品的質素,選擇文質兼美的閱讀材料;

•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材料,並鼓勵他們從質素及效用方面,對所 讀的閱讀材料提供意見;

• 在課堂引進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文學和資訊兼備,以拓寬學生的閱讀 面;以及

• 因應學生的性別、個性、成長經歷等,選用合適的閱讀材料,以照顧不 同學生的閱讀需要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學校可因應學生的心智 發展程度,為學生挑選不同種類的閱讀材料。

反思問題

學校在選擇閱讀材料和安排閱讀活動時,有沒有照顧學生學習 的多樣性?(例如男、女生的興趣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等。)

(20)

6B.6.5 為學生提供學習閱讀策略的機會

• 指導學生閱讀不同學科的資料,讓他們掌握不同的閱讀策略:

- 學生需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才可有效地閱讀,因此可由中、英文科 教師與學校圖書館主任協作,在語文課及圖書課中教導學生閱讀策 略,並提高他們在互聯網上搜尋資訊的能力。

- 語文以外各學科(如數學和科學)的書籍常包含專門的術語和概 念,學生需具備相應的前備知識,才可以提高閱讀的成效。相關科 目的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及閱讀策略。

•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鞏固及深化所學到的閱讀策略;

• 透過跨課程協作安排閱讀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不同學習領域運用所學 到的閱讀策略,提升閱讀效能;

就不同科目擬設不同的閱讀目標

指導學生閱讀是教師的責任,透過溝通、協作,各科組可以擬設 不同閱讀策略的學習目標,以幫助學生發展「從閱讀中學習」的 能力。例如:

• 中、英文科可指導學生學習或運用各種策略(如詞義推斷、連 繫、找主題句),以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 科學科可為學生提供機會運用閱讀策略,借助圖表或附註理解 科學內容的文本,並應用有關構詞的知識歸納所學詞彙,且發 展邏輯思維能力。

• 綜合人文科可鼓勵學生閱讀多元化的材料,包括報章、雜誌和 網上資訊等,豐富學生知識,提升閱讀理解和多角度思考的能 力。

(21)

• 培養學生選取合適閱讀策略的能力,為他們提供訂立閱讀目標的機會

(例如在特定時段內須閱讀指定數量或類型的書籍),且檢視和評估自 己的閱讀進度(如撰寫閱讀札記、使用「KWL表」),強化學生運用 後設認知閱讀策略,幫助學生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6B.6.6 善用科技

• 透過實際的經驗,讓學生在學習上應用科技,包括運用資訊科技搜尋、

選取及綜合資料;

• 善用數碼資源和流動設備進行電子閱讀;以及

• 建立電子閱讀平台,讓學生在校外的時間也能閱讀,並可與教師和家長 交流閱讀心得。

6B.6.7 引進校外資源

• 邀請家長支持學校的閱讀活動(例如分享閱讀的小竅門和心得、推介 好書、在閱讀活動中擔任家長義工等);

• 善用社區資源(例如邀請來自大專院校和專業組織或機構的專家,為 教師、學生及家長舉辦培訓工作坊,以及協作推廣閱讀);以及

• 利用公共圖書館提供的各種服務,例如集體借閱服務、圖書館導覽和 電子資源(如電子書及電子資料庫)等,並鼓勵學生參與公共圖書館 舉辦的活動,例如兒童及青少年閱讀計劃、香港公共圖書館讀書會及 香港文學節。

(22)

6B.6.8 加強溝通,建立協作文化

• 利用各種溝通的渠道,如定期教學分享會、專業發展日等,讓各科教師 和學校圖書館主任共同商討全校參與推動閱讀的方向,並取得共識,為 協作做適切的規劃;以及

• 教師亦可透過日常的交流、對話,了解各科的教學內容、進度及限制,

探索協作的需要和可行性,並擬訂跨課程協作的切入點,以推動跨課程 閱讀。

6B.7 對學生的期望

學校應充分了解學生在閱讀方面邁向預期學習成果的實際進度,並知悉 他們的強、弱項,從而提供適時且恰當的指導。第6B.7.1節以表格列出閱 讀能力發展在不同階段的預期學習成果。學生在中學階段應能掌握後設 認知閱讀策略,從而辨識、監控自己的閱讀進展。

6B.7.1 預期學習成果

大多數中學生已非「初學的閱讀者」,雖然他們的閱讀能力各有不同,

但只要有持續的引導和支援,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夠成為「進階的閱讀 者」,進而成為「精通的閱讀者」。

領域 初學的閱讀者 進階的閱讀者 精通的閱讀者

技巧及策略

「學會閱 讀」和「從 閱讀中學 習」

側重「學會閱讀」 側重「從閱讀中學 習」

(23)

閱讀提示 最 初 需 要 插 圖 及 聲 音 提 示,幫助理解內容(英文 科最顯著)

綜合運用各種提示,

包 括 視 像 、 上 文 下 理、詞彙、句法、語 義等,以理解內容

閱讀深度 包 括 不 同 層 次 的 閱 讀 ︰

「 閱 讀 文 字 」 ( 表 層 理 解)、「閱讀含意」(推 論)、「言外之意」(評 價),而以「閱讀文字」

為主

包 括 不 同 層 次 的 閱 讀 ︰ 「 閱 讀 文 字 」

(表層理解)、「閱 讀含意」(推論)、

「 言 外 之 意 」 ( 評 價),而以「閱讀含 意」和「言外之意」

為主 文本類型 涉獵的文本類型較狹窄,

內容簡單,篇幅較短,如 歌謠、故事、寓言等

涉獵的文本類型較廣 泛,逐漸能夠閱讀內 容較複雜及篇幅較長 的 小 說 和 非 小 說 文 本,並閱讀多樣化的 材 料 , 包 括 文 學 作 品、網上百科全書、

報刊、雜誌、說明書

教師及家長支援 在家長和教師指導及支援 下閱讀(透過向學生朗讀 和與他們伴讀)

家長和教師的支援逐 漸減少,能獨立閱讀

(獨自閱讀),同時 因 應 閱 讀 文 本 和 任 務,採取合適的閱讀 策略和步伐

(24)

後設認知 在教師和家長指導下訂定 閱讀目標

運用後設認知能力監 控閱讀進展

學習成果展示 學生透過表達及分享閱讀心得,反映他們在思維和理解 能力方面的發展

主要複述內容,如複述故 事、繪圖

不單能複述內容,還 發展到解釋概念和程 序(如提交內容摘要 或進行示範);進而 評價內容(如書介或 書 評 ) ; 綜 合 內 容

( 如 參 加 辯 論 或 論 壇)和發揮創意(如 參與音樂劇或戲劇表 演),以展示學習成

能連繫生活經驗和已有知 識,對文本的內容有個人 的感受

能連繫生活經驗、學 習經歷、社會或世界 議題和事件,對文本 有個人的觀點

態度、動機和習慣 選書 由家長及教師協助挑選合

適的書籍

自行挑選書籍

(25)

動機 因外在的讚賞和獎勵,以及 為增進知識而閱讀

自發閱讀,期望從閱 讀中掌握技能,並享 受閱讀

參與閱讀活動 由家長或教師安排閱讀活動 自發參與多元化、

優質的閱讀活動

閱讀習慣 在指定時間閱讀 經常投入閱讀

資源 閱讀家中及校內圖書館的材

利用公共圖書館、互 聯網及社會提供的其 他資源作閱讀材料

閱讀時間 間中、短時間閱讀 持續、定時閱讀

6B.7.2 中國語文教育和英國語文教育兩個學習領域的特定閱讀能力

• 在中學中國語文和英國語文課程中,閱讀範疇內的「基本能力」僅是 學生在第三學習階段學習目標和重點的一部分。

• 中三的「全港性系統評估」報告,就學生在個別基本能力項目的強、

弱項提供資料,有助學校改善教與學的規劃。

• 為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學校亦可參考有關閱讀的「學習進程架 構」和相關的教與學資源。有關閱讀的「學習進程架構」以八個階段 的「學習成果」描述學生在小一至中六閱讀範疇的閱讀表現(包括能 力、策略、興趣、態度和習慣)及進程。此外,學校還可參考「中國 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擬設學習鷹架,幫助非華語學生掌握 如何有效閱讀中文文本。

(26)

6B.7.3 評估閱讀成果

評估有助教師了解學生實際所學,若能向學生提供回饋,指出可如何改 善,更能引發他們學習的動機。教師應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評估,作 出反思,並與他人分享閱讀的經驗,例如:

• 著學生複述素材的中心思想,或預測當中的情節發展,藉以評估學生 對所讀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運用邏輯思維和想像的能力。

• 透過師生交流會或讀書會,讓學生就閱讀素材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 討論和分享意見,以表達個人的態度和價值觀;亦可要求學生完成習 作,以展示他們在閱讀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及有關的學習成果。

• 要求學生撰寫閱讀扎記,內容包括閱讀紀錄、閱讀習作、對閱讀材料 的評級和反思,以及教師、朋輩和家長的回應。這些扎記有助教師了 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進度,並診斷學生的閱讀困難。

• 以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校內和家中的閱讀習慣,以及他們對閱讀的態 度。

• 將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情況記錄下來。這些紀錄是了解學生閱讀動機 和閱讀興趣的有用資料。

• 檢視班級和/或學校圖書館的借閱圖書紀錄,以了解學生借閱閱讀材 料的數量和種類。

(27)

Annual seminars, workshops and sharing sessions organised for teachers and teacher-librarians;

6B.8 對學校的支援

教育局提供以下網上資源,協助學校和教師推廣「從閱讀中學習」與「跨課程 閱讀」︰

「從閱讀中學習」的資源,網址為: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 and-resources/reading-to-learn.html

有關「從閱讀中學習」及「跨課程閱讀」的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劃,

網址為:

https://cd.edb.gov.hk/seed/chi/seed.asp

「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有關培養閱讀能力的資源,網址為:

http://www.hkedcity.net/edbosp/

「學校圖書館服務」和相關的學與教資源,網址為: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

sch-lib-services/index.html

(28)

參考文獻 書 刊

天 下 雜 誌 教 育 基 金 會 編 著 ( 2009)。 閱 讀, 動起 來 2─香 港閱 讀 現 場 。台北:天下雜誌。

文英玲( 2013)。數碼閱讀素養培育。見王家倫、何文勝編( 2013),

深 化 語 文 教 育 改 革 的 思 考 與 實 踐 , 頁 160-171。南京:東南大學

出版社。

李 玉 梅 ( 譯 )( 2009)。閱 讀 的 力 量 ─ 從 研 究 中 獲 得 的 啟 示 ( 原 作 者: Stephen D. Krashen )。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 傑 江 、 彭 新 強 ( 2008)。 元 認知: 學 會 學 習 的 核 心 。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香 港 教 育 研 究 所 。

林 佩 蓉 、 蔡 慧 姿 ( 譯 )( 2003)。 統 整 式 語 文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 行 動 研 究 取 向 ( 原作者:C.C. Pappas, B.Z. Kiefer, L. S. Levstik)。

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珊如(2010)。數 位 時 代 的 閱 讀 : 青 少 年 網 路 閱 讀 的 爭 議 與 未 來 , 見 圖 書 資 訊 學 刊 ( 第 8 卷第 2 期 ), 頁 29-53。 台 北 ︰ 台 灣 大 學 圖 書資訊學系。

孫 劍 秋 ( 2011)。 閱 讀 評 量 與 寫 字 教 學 。台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 孫 鶴 雲 ( 譯 )( 2011)。 晨讀 10 分 鐘 ( 原 作 者 : 南 美 英 )。 台 北 : 天 下 雜 誌 。

秦 麗 花 ( 2007)。 數 學 閱 讀 指 導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台北 : 洪 葉文化 事 業 。

韋 志 成 ( 2000)。 現 代 閱 讀 教 學 論 。 廣西 : 廣 西 教 育 出 版 社 。 徐 靜 嫻 ( 2007)。 課 程 統 整 與 多 元 識 讀 : 從 教 師 合 作 探 究 到 師 培 課 程 實 踐 。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

張 必 隱 ( 2004)。 閱 讀 心 理 學 ( 修 訂 版 )。 北 京 : 北 京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

(29)

張 爽 , 林 智 中( 2004)。 課 程 統 整 效 能 的 研 究 :批 判 性 的 文 獻 回 顧 。 香 港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出 版 社 。

國 際 學 生 評 估 項 目 中 國 上 海 項 目 組 編 ( 2010)。 質 量 與 公 平 : 上 海 2009 年 國 際 評 估 項 目 ( PISA) 結 果 概 要 。上海:上海世紀出 版。

廖 先 (2013 )。 促 進 學 習 的 評 估 :有 效 的 廣 泛 閱 讀 評 估 策 略 。 見 教 育 理 論 與 實 踐 ( 2013 年第 32 期 ),頁 48-50。 山 西 ︰ 山 西 省 教 育 科學研究所。

楊 龍 立 、 潘 麗 珠 ( 2001)。 統 整 課 程 的 探 討 與 設 計 。 台北: 五南 圖書出版。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 2014 )。 基 礎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聚 焦 ‧ 深 化 ‧ 持續

( 小一 至 小 六 )( 3B)。香港 : 作者。

Grabe, W. & Stoller, F. (2013).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New York, NY: Routledge.

Hacker, D. J., Dunlosky, J. & Graesser, A. C. (Eds.) (2009). Handbook of metacognition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Hartman, H. J. (Ed.) (2001). Metacognition i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HKPISA Cent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5). The fifth HKPISA report, PISA 2012. Hong Kong: Author.

McGregor, T. (2007). Comprehension connections: Bridges to strategic reading.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Rose, D. & Martin, J. (2012).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 United Kingdom:

Equinox Publishing.

Rozmiarek, R. (2006). Improving reading skills across the content area.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30)

Vacca, R. T., Vacca, J. A. L. & Mraz, M. E. (2005). Content area reading:

Literacy and learn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Boston, MA: Pearson/Allyn and Bacon.

Wood, E., Woloshyn, V. E., & Willoughby, T. (1995). 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s. Cambridge: Brookline Boo

網 址

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http://www.hkedcity.net/edbosp/

教育局:從閱讀中學習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reading-to- learn/index.html

教育局:學校圖書館服務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sch-lib- services/index.html

學生國際能力評估計劃香港中心:《學生國際能力評估計劃》

http://www.fed.cuhk.edu.hk/~hkcisa/

OECD: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http://www.pisa.oecd.org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培養美感和欣賞、創作能力 開放學習材料,重視經典閱讀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

週五聯課 -My English Heroes 週五聯課 -微電影拍攝及製作 週五聯課 -VR x Movie x閱讀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 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份,分別是: 「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視聽 材料 新聞 剪報

Read more books about the theme and share in groups during afternoon reading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講授石湖墟歷史 (課程原有課題) 中文科老師與歷

閱讀前 先瀏覽課文《太陽》,在不明白的地 方做標記,然後查字典、詞典,或上 網搜尋資料,完成自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