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長兒童學園的誕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成長兒童學園的誕生"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成長兒童學園的誕生 倪鳴香 對話視框、生命經驗的差異,所牽動之心念自然蘊藏著異趣。余文的引言: 「一 個人要能夠不斷地否定自己,他(她)才可以克服限制,脫胎換骨,超越轉化。」 讓我產生對應的矛盾。心想應該是離開台灣數餘年來疏離感所致,然再仔細推敲, 泛起的思緒則在兩個重要的生命經驗中游走,1983 年受邀參與成長兒童學園的創 建即是其一,原來是它們在敘述這個對應的矛盾,它們認同的是: 「個人要不斷的 肯定自己,她(他)才可以克服限制、脫胎換骨、進入轉化成長。」 在那個已流逝的生存空間裡,那個「過去我」所經驗的是多重的外在否定。 當年所推動的成長兒童學園教育方案,一個嶄新的社會教育方案,並不是在內外 掌聲中浮現的。 「無中生有的創化力」使它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誕生,重視該共生組 織系統下個體的順性成長及專業追求,是它成長的泉源。回顧這段留下的心路軌 跡,對應余先生接下來的引言: 「否定的基礎,在於人具有思考與反省的能力」我 則想說: 「基於人具有反省與思考的能力,在企圖讓理念落實於行動中,所經歷之 不斷堆疊的自我肯定才能產生認同。」難道這一層的差異,除了時空因素之外, 也可能包括一分學術工作者與實務參與行動者視域的落差嗎? 初次閱讀余文時,讓我不解的是:基於怎樣的立足點,余先生將佳美、師大 附幼、成長兒童學園,列為目前台灣開放教育實務最具代表性的三種幼稚園教育? (頁 180)它們的代表性是如何形成的?這三所幼兒園的發言人同意這樣的歸位、 思辯?這些問題讓我陷入「雞生蛋,或蛋生雞」的疑惑,我想到生存社會總是先 於機構個體降生之前就存在,不可否認的,在人類相關概念史追溯或推演中,我 們只能試圖就現有的資料中找尋其相關性。在以論述「開放教育」概念為核心的 前提下,余文將成長兒童學園的教育架在「開放角落學習」的閱讀視框內來理解 (頁 185),若以該機構意念形成發展史來看,我以為不完全妥貼。具體來說,在 我的理解中,成長兒童學園創辦的主要歷史社會意義核心不在「開放教育」這樣 思維中,不是余文中所追溯的進路中建構的,而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在 文化對話中所激勵出之「創新方案」 ;另外,若以機構教學模式建構多元結構來看, 余文中也已有考察。 「角落個別學習活動」只是成長兒童學園教育模式中的一環, 所以實質上在該視框下閱讀我認為也產生了以偏概全的偏頗推論。 余文中強調「就台灣三種實施開放教育之幼兒園的過去與現況,進行一番詳 - 236 -.

(2) 盡而全面的分析與批判」(頁 195),然而就我瞭解,記載成長兒童學園早期創建 思維歷程與教育活動建構的文獻,除《課程的誕生》一書(高敬文、成長兒童學 園,1994)中小部份外,大部分仍以內部記錄保存在園區或尚未被開採,因此要 一窺其面貌實為不易。在閱讀余文中有關對成長兒童學園的描繪與評論後,讓我 深深體認「機構個體與生存空間的互動圖像、因果牽連通常還是得仰賴充分的解 讀資料」來進行理解,所以本文後段將以回顧片段「成長兒童學園的誕生」來填 補此一空白。 另外,余先生站在社會廣角下評論教育問題,視幼兒教育發展之創新教學模 式為社會推動開放教育可參考性之樣本,對幼教專業工作者不無相當的鼓舞,也 使幼兒教育在各級教育對話中受到重視;然而,以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立場, 我以為論述評價間仍不可忽視掌握幼兒教育、幼教機構本身「主體性」的問題, 包括它的歷史演變與社會生存條件。我個人對「開放教育」一詞的詮釋,多定位 在社會改革視框下,它是與過去「傳統閉塞刻板教育態度與方法」的對詞。至於 在該概念下可堆砌、蘊藏有關兒童、學習與學習環境(學校)的教育理念,例如: 尊重個體、統整學習,甚至相關之具體課程設計,則實屬「一般基本之幼兒教育 專業理念」 ,它是推動優質幼兒教育中必要的要素,是我們在尚未接受開放教育洗 禮前即已接受的專業培育內容。也就是說,沒有「開放教育」一詞開路,幼兒教 育的本質思維即建立在「人的教育」信念上(1)。台灣幼兒教育的社會改革活動, 在我大學畢業(1979 年)跨入該領域時即已存在,且不斷持續進行著,可以說歷 年來在「發現學習」 、 「角落教學」 、 「啟發式學習」 、 「科學教育」 、 「蒙氏教學」 、 「潛 能開發教學」、「皮亞傑教學」、「方案教學」、「戶外教學」或「兒童戲劇教學」一 連串教育行動思維的推波中,一直不間斷的在進行著自我追尋的雕塑工程(2)。期 間「開放教育」一詞,也曾幾何時成為積極改善私塾型態傳統幼兒園的象徵性概 念,與「發現學習」 、 「角落教學」 、 「啟發式學習」幾近齊名。在我的認知經驗中, 幼兒園在摸索「開放」教育名詞意義與教學尺度的困境中,也產生如同余先生所 提「負面現象」與「潛伏盲點」(頁 188),除一些成功轉型之幼兒園或期間新興 能自我規劃的教育機構外, 「蒙氏教學」模式成為一個其中爭相依循的教育典範; 之後,藝術、人文關懷受到台灣社會重視之際,「兒童戲劇教學」、「戶外教學」、 「Reggio方案教學」或「Waldorf教育」模式也在這領域中擴散開來。如今全球資 訊化的時代來臨,英語化的幼兒教育文化變革又正積極進行著。在這樣的幼兒教 育歷史社會舞台中,成長兒童學園於 1983 年以一所「本土」(3)專業幼兒園之姿 在台灣誕生,其當年之基本教育模式在歷經十七年歲月的考驗仍能存留至今(4)。 以下依據我在 1997 年以焦點式敘述訪談原創辦人之文本資料重溯成長兒童 - 237 -.

(3) 學園的片段創園史並雕塑該園的社會意義。. 意念的形成-「生」的社會意義雕塑 1.念起:生命的誕生孕育了創建成長兒童學園的意念 「我想我應該回溯到 1983 年,那年我懷韶兒,當然懷孕的時候,就 想到這個孩子生下來的種種問題,想得可能比別人多一點」(5) 韶兒是家中老二,姊姊小時候是在美國東岸一所著名大學附設的學前教育中 心就讀,媽媽在接送與參與園內父母活動的經驗中,深深體認學前教育是一切教 育的基石。回國定居後,在文化辯證中,認知到兩地學前教育品質落差的問題, 諸如:台灣以「幼稚」為幼兒教育機構命名,而不是採用「學前」 ,其中的字義已 隱涉了「孩童無知」觀;具體從一般幼兒園普遍對孩童成長發育的關照,多僅停 留在「吃」點心事件上,顯然對於重要的人之「人格」啟發的忽視。伴隨韶兒要 誕生,台灣既有的幼兒教育品質問題竟成了她切身的問題。 「我肚子裡的小孩子要生出來,我想想,這下糟糕,她將來這個.. 喔你到了要唸幼稚園的時候,因為我是覺得那一段的時間會是很重要的 時間,我到那裡去找,就說適合她去念的幼稚園對於她的人格基本上有 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我倒不覺得學前教育應該是重視一個人的知識, 知識是基本的,任何人學都會,但是從互動跟模仿中間培養正確的人格, 一個完整健全的人格,是很重要的。我就開始在思考,我去那裡打聽台 灣有好的學前教育」 2.意轉:意念的形成轉化回歸到對台灣本土發展的關懷 幾經打聽,韶兒的媽媽開始害怕那「一個都沒有」的回應,沒有一個與她內 在相互對應的專業幼兒教育場域。於是在與友人交談這類問題中,泛起了「覺得 台灣應該可以發展出一套新學前教育這個制度出來」的念頭。在朋友的支持下, 韶兒的媽媽抱著試探實驗之心,積極將這念頭具體化,並立下「專業經營」的信 念: 「那個時候我們確立自己只是出資者,對於學前教育的這個理念我們都認同, 但是我們絕對不會去經營,所以我們要去找專業的經營」 。邀請到十個朋友湊起了 資金,找了場地,由朋友設計場所、命名,在「台灣應該可以發展出一套新學前 - 238 -.

(4) 教育制度出來」的期望下,透過登報,組成面試委員,期待能招考到一群對學前 教育「有理想」的老師。之後,印製簡章,進行對外正式招生,出乎意料之外竟 有正向的回響。 「那實際上也不知道反應是如何。不過我現在還很記得第一個,我 那時候小孩都還沒有生,實際上我自己的小孩子能不能念到這個學校都 還不知道,因為是實驗性質,它說不定很快就壞掉了(大笑),不過蠻 不錯的,我記得就是推出廣告或招生,獲得的回響報導等等都還蠻正面 的,就覺得好像它跟其它的幼稚園不太一樣,抱得很大的理想…」 之後,這所學園經過教學危機(教師沒有實務工作經驗) 、財務危機(創辦人 不是財團),最後還是活了下來,韶兒也順利在成長兒童學園渡過她的童年。. 社會意義的回塑 媽媽在韶兒國中一年級時,即訪談的當年,從社會團體與個人雙面的角度, 對成長兒童學園的社會與教育角色提出以下觀點: 1.拓荒者的美意 「我自己個人是覺得成長兒童學園在當時整個台灣社會裡面扮演一 個拓荒者的角色,就是一個觀念,在學前教育的這個課題上,我們怎樣 讓家長來注意學前兒童教育的內涵,以及其它這個學前教育機構也同樣 有這樣的認識,那個時候有很多人到成長兒童學園來觀摩怎樣教學,我 記得它還創了很多很新式的教學方法,那模仿起來實際蠻容易的,是不 是做得一樣好,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我印象裡面,成長兒童學園在整 個學前兒童教育裡面的口碑相當好,還被教育局評鑑為優良學前教育機 構。」 做為機構創辦的潛在意圖也好,成長學前教育方案的創思與行動,在韶兒媽 媽回顧的評價中,它推動了「社會集體的認知」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前進」 ,讓創 意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外在社會肯定的評價只是一個內外呼應,對這一位 拓荒者「成長兒童學園」遞上了一份「社會認同」。 - 239 -.

(5) 2.韶兒是令我非常滿意的一個好小孩 韶兒媽媽以區隔家庭與學校的視野,試圖從受教者之「人我關係」與「自我」 兩介面,對成長兒童學園教育方案可能存在的教育成效提出以下的回饋: 「至少我自己從我女兒身上看出來,她有非常獨立的性格,也非常講 理,我想講理這個事情,可能是在學前教育裡面,她在與人互動的時候, 就是必須學習的,她有團體的觀念,有替人家著想的概念,有責任感,實 際上她是令我非常滿意的一個(笑)好小孩,這些東西都是在學校裡面學 到的,並不是說知識…..她自己會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她覺得什麼事是她 的責任,這個是分得很清楚,responsibility 的概念,跟別人合作的概念, 團隊精神的概念,對事務好奇的概念,我記得在成長兒童學園裡面,它有 一些自然的課程、實驗的課程,在那麼小的時候,就曾經教導小孩子去觀 察很多很多不管是動物或植物,…..我是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去 觀察我們周遭的很多事情,可以培養小孩子到後來,韶兒就說現在她對自 然生物這麼有興趣,可不可能跟小的時候是有關係,比如說她現在常常出 去,到野外去,她都會觀察到很多大自然,她最近生日時候跟我要求一個 倍數很大的顯微境,還買了很多標本,然後去觀察各種毛髮、細菌(兩人 笑),反正橘子皮爛掉以後拿來觀摩,像這些我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跟她小 時候有關,如果沒有機會,這些個興趣自然就不會培養出來...」 總體而言,成長兒童學園的教育方案對個體可能之正向教育影響要素有:對 事物與務好奇、獨立、會處理自己的事情、有責任感、會替他人著想、講理、有 團體合作概念。而教育方案中的「活動機會」則是引動這些人格發展的基石。 以上僅止於對成長兒童學園創園意念形成部分的勾畫,至於其教育方案具體 塑形到執行落實的歷程,則待日後補之。 (2001 年 2 月 19 日收件,作者為政治大 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 240 -.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香港幼稚園 韓國公立幼稚園 韓國私立幼稚園 經費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幼稚園 吳少明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福幼第二幼稚園 謝秀貞校長 大埔循道衛理幼稚園 李心妹主任

的幼稚園,在2020/21學年完結前,應最少有 一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

1.1.3 檢視分三個階段 。 在過去第一、第二階段 (即由1999年 1月至2000年

基本的原理是假設我們知道 light source 在那裡,找出 shadow edge,light source 和 shadow edge 可以求得 shadow plane,加上有 calibrate 後的 camera 知道那物體上一 點 p

在去年的時候,偶爾會聽到師兄宣傳有關學生大使的活動,那時已對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