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高齡者社區運動之經營管理模式-以新北市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高齡者社區運動之經營管理模式-以新北市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Copied!
10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管理學院企業高階經理人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Program of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中高齡者社區運動之經營管理模式 -以新北市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Management Model of Community Exercise for Middle-age and Elderly Adults:A Case Study of Wanli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研究生:葉進興 Yeh Chin-Shing 指導教授:陳文華 博士 指導教授:方進隆 博士 Advisor:Chen Wun-Hwa Ph.D. Advisor:Fang Chin-Lung Ph.D.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June, 2017). I.

(2) 致. 謝. 俗語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有感教書生涯中所學不足,退休後為能充實自 己學識,我就來到台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進修;在 進修學習過程中,我曾參與許多社團的活動,留下許多點點滴滴歡樂的記憶,還有那 些挑燈夜戰趕作業的難熬夜晚,以及站在講台上戰戰兢兢的報告,讓我在師大期間譜 出許多美好的回憶,讓我的生活更加豐富美滿。 此次能順利的完成論文及畢業,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方進隆、陳文華兩位博 士,能容忍我自己的反應遲鈍,於撰寫論文期間,孜孜不倦且悉心指導、叮嚀、鞭策 與幫助。更要感謝多位師長們、學長們、學姐們在這段求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提供建 議、鼓勵與指正。 另在問卷調查表的製作與完成,更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方進隆和陳文華教授;及 卓俊辰、陳玉英、黃永任等教授多方細心的斧正與建議,使我的論文能順利的完成。 最後也要感謝亦師亦友的余霖校長、陳憲傳校長、趙文其校長、詹美玲副教授、鶯 華、豐文、凌娟、偉成、秀蘭、慧君等學長姐以及敬愛的內人素雯鼎力協助與關懷, 並提供寶貴經驗分享,受益良多。 這次口試能順利的通過,也更要感謝口試委員:黃永任、卓俊辰、方進隆和陳文 華等教授的指正與建議。 謹把這份畢業的喜悅分享給我敬愛的家人,及關懷我的師長、朋友們!. 葉進興. 謹誌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中華民國. 106 年 6 月. II.

(3) 摘. 要. 台灣隨著社會快速的變遷,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口老化現象普遍,在地老化是未 來規劃與推動的趨勢,養成規律運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緩老化並預防改善疾 病,且能提升身體功能與生活品質,中高齡參與社區活動的好處及社區運動經營管理 模式值得研究與探討。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新北市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運動之經營管理模式, 利用問卷瞭解社區運動經營管理的滿意度和效益,也藉由文獻探討提供較有效率的社 區運動經營管理模式,供相關單位參考。 本研究以 130 位住在新北市萬里社區,年齡五十歲以上的中高年齡者為研究對 象,以實際訪談和問卷調查收集運動參與滿意度和效果等資料,問卷中每個題目以 Likert 五分等級量表計分,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和卡方檢定加以分析比較。結果發 現中高齡參與者對於社區運動參與的整體滿意度平均為 4.11 分(最高五分),屬高 的滿意度,其中以資源(環境與場地設施)的平均滿意度最高(4.19 分),接著是 組織(專業素養,平均分數 4.17 分)、活動(課程規劃與安排,平均 4.07 分)與服 務(4.02 分)。而參與社區運動的效益總平均分數為 4.10 分,有較高的運動參與效 益,而其中以幫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效益最高(4.27 分),然後是改善人際關係 (4.23 分)和幫助養成健康生活方式(4.22 分),最低的效益為減輕體重(3.93 分)。自評健康良好的中高齡者對於社區運動參與之滿意度愈高,且每(天)次運動 時間為 1 小時以上中高齡者參與運動之滿意度和效果程度亦愈佳。 較有效和能永續經營的社區中高齡者運動經營管理需要考量相關因素,萬里社區 發展協會考量組織、資源、活動與服務等運動經營管理模式,利用社區組織的力量, 聘請專業人員,增取社會資源(如爭取經費、改善場地和設備等),規劃適當的課程或 活動和提供適度的服務,而讓社區中高齡者方便參與社區的運動課程,使用運動場所 與設施,進而提升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量和健康狀況。. 關鍵詞:中高齡者、運動參與、參與滿意度、效果、經營管理模式. III.

(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al change and more aging population, the life expectance of people in Taiwan is increased. To face the ageing society, the policy of Aging in Place is the trend for activity planning and promotion. Regular exercise and healthy lifestyle can slow down the process of aging, prevent and improve the disease condition, and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Ther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local community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and its effects and satisfaction are need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community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s of Wanli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effects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s. Also, the more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model will be provid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ere were 130 subjects more than 50 years old and lived in Wanli community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The designed 5 Likert scal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mainly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chi-square test analysis, and the main results were followed: The average satisfaction score of tota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was 4.11 points ( 0-5 points), the participant had somewhat high satisfaction.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y) had highest satisfaction score (average 4.19 points), then the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verage 4.17 points), the program (program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 average 4.07 points) and the service (average 4.02 points). The average benefits of the total community program was 4.10 points, the participant had gain somewhat high benefit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The highest benefit was help keeping regular exercise (4.27 points), then improving human relationship (4.23 points) and maintaining healthy lifestyle (4.22 points), the lowest benefit was controlling body weight (average 3.93 points). For those who were in good health condition had more satisfac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and the middle-senior adults who exercised more than one hour daily had more satisfaction and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To have mor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for the community middle and elderly adults, some important factors needed to take into IV.

(5) consideration. The Wanli community association had applied some parts of factors for management,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 (team work and professional staff), resource (financial aid, and improve the facility), activity (program plan and arrangement) and service. Proper management of community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will make more accessible for the exercise facility and programs, and increase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ty middle-aged adults.. Keywords: middle-aged adults, exercise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ion satisfaction, effect,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V.

(6) 目錄 摘 要 …………………………………………………………………………………… IV Abstract …………………………………………………………………………………… V 第一章 緒論………………………………………………………………………………P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P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P08 第三節 研究流程………………………………………………………………………P09 第四節 研究範圍………………………………………………………………………P10 第五節 研究限制………………………………………………………………………P10 第六節 名詞解釋………………………………………………………………………P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P16 第一節 瞭解社區經營管理中高齡者的運動之模式……………..…………………..P16 第二節 瞭解社區經營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運動)之滿意度……………………P34 第三節 瞭解社區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之效果…………………………P35 第四節 提供較適當理想社區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運動)之經營與管理模式…P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P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P44 第二節 研究步驟………………………………………………………………………P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P46 第四節 研究工具………………………………………………………………………P46 第五節 實施程序………………………………………………………………………P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 P5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P53 第一節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對經營管理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 (運動)之模式…………………………………………………………....…..P53 第二節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 人口統計分析……………………………………………………………..…..P54 VI.

(7) 第三節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 滿意度…………………………………………………………………………P62 第四節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 效果程度………………………………………………………………………P68 第五節 提供較適當理想社區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之經營與管理模式……P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P76 第一節 結論……………………………………………………………………………P76 第二節 建議……………………………………………………………………………P79. VII.

(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P80 二、英文部份.……………………………………………………………………….……P82 三、網路媒體參考資料……………………………………………………………………P82 附錄一、問卷………………………………………………………………………………P83 附錄二、滿意、效果程度問卷調查表 統計分析.………………………….…….…….P90 附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P09 圖 2-1 風險管理的四種選擇策略. .…………………………………………...….….….P2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P45 附表目錄 表 2-1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策略計畫的 SWOT 分析. ....………………….………P21 表 2-2 運動指導時的緊急處理計畫... .……….…………….……………………..….. P31 表 2-3 意外事件報告表….……………….…………….……………………………… P32 表 2-4 體適能檢測及運動計畫同意書(範例)……………………………………... P33 表 2-5 身體活動(運動)對中高齡者的生理益處….….……………………….…… P37 表 2-6 身體活動(運動)對中高齡者的心理益處…..………….…………………… P37 表 2-7 身體活動(運動)對中高齡者的社會益處…..……………….……………… P37 表 3-1 參與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P49 表 3-2 問卷研究工具學者專家組合表….……….………………….………………… P51 表 4-1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性別分配統計表…... P54 表 4-2 萬里社區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者之年齡分配統計表….……..… P55 表 4-3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中高齡者教育程度 分配統計表….………………………………………………………………….. P56 表 4-4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者之婚姻狀況分配 統計表…..………………………………………………………………………. P57. VIII.

(9) 表 4-5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者目前職業分配 統計表…..………………………………………………………………..…...….P58 表 4-6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前自評健康狀況分配 統計表……..……………………………………………………………….....….P59 表 4-7 目前一星期,您大約從事幾天之個人或團體性之運動分配統計表….………P59 表 4-8 每天運動時,平均大約有多少時間?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時間 分配統計表………..………………………………………………………...…...P60 表 4-9 每次運動時,覺得運動強度(激烈程度)之參與分配統計表…….…………P60 表 4-10 每次運動時,覺得舒暢愉快之頻率參與分配統計表……………………...….P61 表 4-11 參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前是否有疾病或症狀之分配統計表……………P61 表 4-12 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參與之項目分配統計表…...……………………………….P62 表 4-13 組織:「專業素養」得分情形…...……………………………………...………P63 表 4-14 資源:「環境、場地設施」得分情形. .………………………………………...P64 表 4-15 活動:「課程規劃與安排」得分情形. .………………………………………...P64 表 4-16 服務:「服務態度」得分情形...………………………………………………...P65 表 4-17 參與滿意度構面描述性統計分析摘要表…...………………………………….P66 表 4-18 參與滿意度各題項現況分析摘要表…...……………………………………….P67 表 4-19 參與效果程度問卷調查分配統計表...………………………………………….P68 表 4-20 參與效果程度問卷調查分配統計表(分兩組).………..…………………….P69 表 4-21 參與之效果程度平均得分情形.……………..………………………………….P70 表 4-22 參與之效果程度各題項現況分析摘要表.……..……………………………….P72. IX.

(10) 緒論 本章緒論共分六節,內容分為: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第五節為研究限制;第六節為名詞解釋,分 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中高齡化來臨是時代所趨 台灣隨著時代社會的變遷,經濟科技的發展、致使家庭生活品質的提升、人類壽 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的老化是全球普遍現況,以及醫療產業的迅速發展與完善,使得 人們平均壽命有顯著提升,並促使世界各國正快速步入高齡化的社會。根據聯合國世 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為 WHO)的定義,認定一個國家 65 歲 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 7%以上,這國家便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 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達 20%稱之為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王順民 、黃明發, 2012)。 又根據內政部 2012 人口資料顯示,臺灣地區至 2011 年底止,65 歲以上老人計有 252 萬 8,249 人,占總人口 10.89%,老化指數 72.20%,目前仍呈持續增加之現象。 現今環境造就年輕人持續低生育率之趨勢及少子化,再加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未 來人口老化( population aging)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將由 2014 年底,臺灣 65 歲以上 人口共 281 萬人,占總人口比率約 12.0%(內政部統計處,2015) ,預估老年人口比率 於 2018 年超過 14 %,在 2025 年將超過 20%,即進入「超高齡社會」;至 2061 年增加 為 41%(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 中高齡化人口到時將對臺灣造成不小的衝擊,如全民健保、醫療設備、老人福利、 產業結構、經濟發展、財政賦稅及社會安全等問題都有待解決。並且會直接引發高齡 者對各種需求與安置等問題(醫療保健、社會福利、安養機構…等)需妥善處理。 隨之而來的中高齡者會因老化導致中高齡者在生理(身體)、心理(情緒)、靈性 (精神) 、社會(人際)等層面的功能衰退與變化,再加上因身體活動量的減少,影響 體力、身體功能與健康的加速退化,進而罹患慢性病,甚至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方進. 1.

(11) 隆,2015)。要如何將健康促進、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全人健康等服務項目有系統、 有效率結合民間企業和專業團體等單位的力量,以永續經營的理念,在社區經營優質 的健康環境,來協助中高齡者有正確的運動保健知能,以及如何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和 健康生活功能,讓中高齡者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來安度晚年是現今極 為重要的課題(方進隆,2015)。 臺灣除了繼續朝向優質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方向前進外,推估到 2056 年 時就可能會增加至 37.5%,甚至於使得台灣迅速成為全球老化最快的國家。因此,老年 人口的照護議題已不再只是老年個人或是家庭的照護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國家、及 全世界都需要加以正視的一項客觀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王順民、黃明發, 2012)。 臺灣隨著人口結構不斷的改變,中高齡者人口持續的在增加,中高齡者生涯規劃 亦將成為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為了能促使中高齡者更能邁向成功老化的階段,並 能比其它年齡層之中高齡者擁有更多空閒的時間與規劃,且推動中高齡者社會參與及 身體活動(運動) ,讓他們能積極的參與多元化之社交活動,以便提升生活調適能力、 增進生活品質。使中高齡者能充分的提高自我滿足感,且更樂於親近大自然的休閒活 動及學習等特性的身體活動(運動)(涂淑芳,1996)。 未來社會,預期中高齡人口將持續增加,中高齡現象已是一種銳不可擋的趨勢。 而中高齡學習是高齡化社會整體現象之一,透過中高齡身體活動(運動)參與之學習 活動,即有助於中高齡者的健康,且更能增進怡悅生活,以及維護獨立尊嚴的怡悅生 活。(朱芬郁,2005)。 再說:中高齡者的健康因年齡的增長其在生理(身體)、心理(情緒)、靈性(精 神) 、社會(人際)等層面的功能及一切健康都會有所影響(方進隆,2015) 。如果能積 極參與身體活動(運動)的中高齡者不管在心智上或生理上都較為健康,而與社區、 周遭之親朋好友的交流聯誼及互動也較為和諧(游家訓,2010)。 因此,有保持經常規律運動習慣的中高齡者,其身體活動(運動)機能狀況會比 不常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之中高齡者來得健康,心情也會比較怡悅(尚憶薇,1999) 。 中高齡者藉由身體活動(掃地、倒垃圾、洗碗、割草、園藝植栽、散步、…)或運 動參與(球類、田徑、游泳、體操、武術、太極拳、柔力球、拍打功、舞蹈、水上運 動…)可以提升體適能,良好的體適能對於生理(身體) 、心理(情緒) 、靈性(精神) 、 2.

(12) 社會(人際)等層面的功能健康都有助益(方進隆,2015)。 又依據 2014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由於老年人對於經濟安全、安養醫療的需 求增加,將導致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尤其是福利津貼的支出或社會保險的給付。 此外,隨著中高齡人口的不斷增加,政府也必須加速照顧服務產業的發展,並提 供適足的照顧服務。因此,參與身體活動(運動)或養成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或動態生 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人健康(方進隆,2015)。 由上述可知,若中高齡者能積極參與身體活動或有規律的運動對健康是有極大的 益處,一方面可以減緩老化並增進中高齡者生理(身體) 、心理(情緒) 、靈性(精神) 、 社會(人際)等層面的健康,且更能積極的面對晚年生活,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另 一方面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參與,可以提升全人健康,並有助於生活品質、生活 滿意和自我實現的提高(方進隆,2015)。 社區是居民共同生活群體,尤其對於中高齡者生活具有關懷與慰問,更能提升生 活品質。由於臺灣受到醫療進步及少子化的影響,使我國中高齡者人口逐漸增加,邁 入所謂的「高齡化社會」 。而中高齡者人口增加的影響,大多數中高齡者又缺少有規律 的身體活動(運動)的參與,導致健保醫療成本提高,對於中高齡者的照護及安養問 題,也是社會大眾應該關注的焦點。 中高齡人口比率不斷增加,鼓勵中高齡者養成規律身體活動(運動)和健康生活 方式是國家的重要的政策(方進隆,2015)。 因此,政府或民間企業有必要採取各種政策或措施,來有效促進中高齡者規律參 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 、健康講座、志工服務與文化活動之意願等,進而能提升社區 中高齡者的生活品質,更能減少中高齡者在社會醫療資源上的負擔。. 二、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之規劃、經營與管理 為能有效提升萬里社區中高齡者參與規律身體活動(運動)與休閒娛樂等運動設 施,必需積極在社區建立運動休閒與娛樂場所,真正落實高齡者處處可運動、人人愛 運動、時時能運動之目標(臺北市政府,2002) ,進而建立「中高齡者全人健康」的理 想社區(方進隆,2015) 。並建置社區身體活動(運動)健康場所,係以朝向結合運動 設施、健康諮詢、文藝活動、休閒娛樂等多功能之場舘,使成為社區中高齡者從事身 體活動(運動) 、休閒活動、健康保健、區民交流、講座研習、訓練…等有利於社區中 3.

(13) 高齡者進出方便理想的地方,藉由規律身體活動(運動) 、專人指導、研習、訓練…等 活動過程(臺北市政府,2002) 。使萬里社區中高齡參與者能養成規律的身體活動(運 動)習慣,並可以提升全人健康,也有助於生活品質、生活滿意和自我實現的提高,進 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方進隆,2015)。 萬里社區中高齡者在社區建置身體活動(運動)健康場所,目前主要是利用舊有 之區公所及各學校為活動場所,建議希望將來能朝著台北市運動中心之設施經營管理 發展。 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之經營與管理,萬里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 方式多元化,本研究參考國內研究結果的推廣模式,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分 為:組織、資源、活動和服務四個項目(方進隆、李若屏、高鈺彥、張致瑋、卓俊辰, 2008),茲分別加以說明。 〈一〉組織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成員包括社區內外重要和相關人員如: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理 事長、理監事、會員、總幹事、會計、出納、總務、體適能或身體活動(運動)專業指 導員、教練、老師、贊助者等,共同協助和推展社區的身體活動(運動)計畫,加強社 會支持的力量,也有助於永續經營。 〈二〉資源 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的資源包括人力、場地、設備、經費和網站(建議增設)五項, 茲分別說明如下: 1.人力:包括體適能或身體活動(運動)專業指導員、教練、老師,由萬里社區發展協 會體適能專家或持有專業證照的指導員、教練、老師擔任,較能方便為社區服務和持 續推展社區計畫。 2.場地:目前是利用舊有之區公所為活動場所,社區早上戶外的運動場地以學校、公 園為活動場所。 3.設備:目前體適能或健身運動的基本設備及簡易的運動器材, (如桌椅、量血壓脈搏 機、腳踩運動機、軟墊、按摩椅等)。 4.經費:一般為免費。如有收費以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課程的參與者付費,只要給付 指導員教練、老師的教學費用。 (申請政府相關單位的補助、企業社團和個人的樂捐、 贊助,為萬里社區發展協會辦理活動及獎勵各項身體活動(運動)表演)。 4.

(14) 5.網站:目前網站只有萬里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人員使用,希望新增成立網路社群團體 聯誼網站,以供有興趣之中高齡者網路聯誼之用,並增加身體活動(運動)體適能指 導員、工作人員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或提供相關身體活動(運動)資訊,亦有助於身 體活動(運動)量的提升。 〈三〉活動 1、活動內容:身體活動(運動)或課程內容會影響參與者的動機和意願,故身體活動 (運動)的內容要兼顧實務與理論,較能提升身體活動(運動)自我效能,且有助於規 律身體活動(運動)習慣的養成。課程的內容和參與者滿意度有極重要的相關,身體 活動(運動)體適能指導員、教練、老師要設計有趣和實用的活動。 (1)實務身體活動(運動)課程:提供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目前有太極 拳(太極劍、刀、棍) 、拍打功(佛教慧命功) 、排舞、國標舞、肚皮舞、柔力球等。每 次參與有足夠的身體活動(運動)時間,大家一起身體活動(運動)、學習技巧。 (2)身體活動(運動)知能學習:如運動保健或身體活動(運動) 、體適能的知能,讓 萬里社區發展協中高齡參與者,了解身體活動(運動)和體適能的重要性,且了解如 何改善增強身體活動(運動)、體適能等知能。 2、舉辦方式 定期舉辦多元方式活動。例如:太極拳(太極劍、刀、棍) 、拍打功(佛教慧命功) 、 排舞、國標舞、肚皮舞、柔力球等表演。 每週有固定的課程時間,藉著定期聚會機會,由指導員、教練、老師帶領大家身 體活動(運動) ,並講解身體活動(運動)保健知能,且增加身體活動(運動)動機和 社會支持。如果身體活動(運動)過程中有什麼問題或建議,可以提出討論並加以解 決,也可分享相關資訊。身體活動(運動)課程舉辦的頻率每月至少 1 天,每次的課 程時間約 1 小時。 (指導員、教練、老師、和參與者之間也可用網路或電話互相討論及 諮詢)。 〈四〉服務 服務內容包括三個層面 : 1.人際關係建立:萬里社區發展協推動身體活動(運動)的組織成員或指導員、教練、 老師、顧問團要和相關單位或人員維持良好的互動,包括中高齡參與者、社區民眾、 企業團體、政府單位、媒體和民意代表等。 5.

(15) 2.服務內容:血壓脈搏測量、簡易的運動器材使用指導,提供身體活動(運動)資訊和 體適能定期檢測並關心鼓勵多參與。 3.服務方式:可至活動中心或電話諮詢。 在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之經營與管理中,管理佔了一個計畫成功機會 極為重要的,管理是以一人或多人之力,面對處理更多人的問題,如以推動萬里社區 中高齡者養成良好的規律身體活動(運動)習慣為例,管理者需了解中高齡者需求, 為其制訂符合程度的身體活動(運動)計畫,並在旁督導完成進度,培養出中高齡者 的信心和有規律的良好身體活動(運動)習慣,自然能以高效成果達到目標,所以好 的管理也是成功極重要的一環。 中高齡者從事不同身體活動(運動)的需求越來越高,有效率和適當指導身體活 動(運動)課程需要設計和管理,讓中高齡者在參與身體活動(運動)課程當中,獲得 正確的運動保健知能,並養成規律的身體活動(運動)習慣,進而改善全人健康(方進 隆,2015)。 在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對服務中高齡者需要有一套管理機制如下: (一)管理中高齡參與者的資料:萬里社區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或運動課程中,所 接受的問卷調查和體適能檢測等資料皆須建立檔案,並有系統地加以管理,需要時才 能很快找到參與者的資料(方進隆,2015)。 1、參與前的個人基本資料 萬里社區新成員參與身體活動(運動)前填寫的相關資料,要加以收集保存,如: 參與者同意書、參與前的問卷調查表、體適能檢測結果等。 2、持續參與身體活動(運動)的資料 萬里社區參與身體活動(運動)後,課程的相關表單陸續更新,參與身體活動(運 動) 、體適能和健康狀況在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測,了解參與者 的身體活動(運動)、體適能是否有所改善。 3、參與者對身體活動(運動)的滿意度、效果程度與建議 了解萬里社區中高齡參與者的感受與意見,有助於提升中高齡者長期參與身體活 動(運動)的意願(方進隆,2015)。 (二)管理是有效利用計畫、組織和控制資源而完成預定目標的能力。在地老化的社 區身體活動(運動)介入將是極佳的策略。如何成功地推展社區身體活動(運動)需要 6.

(16) 妥善規劃和經營,運用領導與管理的知能形成策略計畫(方進隆,2015)。 (三)萬里社區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推展計畫形成後,透過 SWOT 分析計 畫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再加以執行與推動,當執行一段時間後需要再加以評 估,作為計畫的改進參考。身體活動(運動)推展課程再包括計畫、執行和評量三個過 程,將會使萬里社區中高齡者的身體活動(運動)推展更有效率,也較能永續經營(方 進隆,2015)。 (四)萬里社區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之風險管理:面臨高齡世代,如何鼓勵 中高齡者增加身體活動(運動)機會及養成規律的身體活動(運動)習慣,成為國家、 政府、體育單位或是健康促進的重要政策。這些活動的籌備與執行過程皆需考慮中高 齡參與者的安全,避免或減少運動傷害或是意外事件發生(方進隆,2015)。 風險管理除了保護參與者,同時也是對活動執行者的保護,先評估意外事件發生 時可能的法律責任,進一步預防及規劃(劉碧華,1995,鄭志富 1994; Horine,1995)(引 自方進隆,2015)。 一般風險管理的過程會考量四個階段,包括風險辨認、風險評估、選擇策略與執 行計畫。 1、風險辨認 風險管理的第一階段是風險辨認,要能夠根據人、事、時、地、物等作分析評估, 並找出可能存在的風險。如:參與的中高齡者是否有不能從事激烈運動的慢性病,指 導員是否具備資格,其他運動訓練的方式、時間、強度和漸進負荷等原則是否妥善規 劃,場地、器材和設備皆是否安全和適當,哪個時間或地點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或意 外等問題。 2、風險評估 第二階段的風險評估以第一階段所辨認的風險作更進一步的分析,主要參考依據 為風險的發生頻率與傷害嚴重性。依據過去發生意外或傷害的統計資料和相關研究資 料,了解和評估可能發生事件或意外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作為第三階段選擇策略的參 考。 3、選擇策略 依據第二階段的評估選擇有效策略,有效策略一般可分為四種: (1) 、保留風險; (2)、降低風險;(3)、轉移風險;(4)、避免風險。 7.

(17) 4、執行計畫 前面三個階段的風險辨認及評估和選擇策略後,如沒有確實執行,則風險管理的 績效會受到影響。如果意外發生頻率和傷害嚴重性產生變化,則風險管理的策略也要 隨著修正。 了解風險管理的過程,事先能夠辨認和評估風險,並採取和執行有效的策略,可 以相對增加運動安全,減少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的風險,並減少不必要的法 律訴訟(方進隆,20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之分析,本研究之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之模式。 二、瞭解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之滿意度。 三、瞭解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動)之效果。 四、提供較適當理想社區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之經營與管理模式。. 8.

(1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研究目的,擬訂下列研究之流程圖:. 確定研究題目. 蒐集資訊與研讀有關文獻. 設計編製研究工具. 指導教授建議修正. 專家學者建議修正. 問卷調查表預測. 信、效度評估. 修訂問卷調查表. 發放問卷調查表施測.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9.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 依據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確立本研究所選定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為 例之經營管理模式,以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身體活動(運 動)情形為研究範圍。其中針對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以萬里社區發 展協會組織成員、中高齡參與者、該身體活動(運動)專家之指導員、教練、老師為 對象,採用深入訪談與問卷調查法。來探討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 模式。.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僅以新北市萬里區萬里社區發展協會對中高齡者經營管理模式為研究對 象,因受限於人力及時間因素,無法對新北市其他社區發展協會及公營或私營運動健 身中心對中高齡者有營運休閒運動的業者做更全面的探討。本研究朝向每週固定規律 身體活動(運動)並永續經營發展為目標。. 第六節. 名詞解釋. 為便於更清晰本研究所界定之相關名詞,本研究之名詞解是列舉如下: 一、高齡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縮寫 WHO)簡稱世衛組織或世衛, 是聯合國屬下的專門機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為 WHO) 的定義,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 7%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 、 達 14%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達 20%稱之為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 依此界定。 在我國,老人福利法則以 65 歲以上為老年人。基於對老人(Elders)族群的尊敬,國 內外在稱謂上有銀髮族(Senior,Silver peer)、智者、有高齡群、長者、資深公民等,一 般人所說的高齡者(Aged population),泛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的人,根據我國之「老人. 10.

(20) 福利法」第二條中規定,老人的年齡標準;年滿六十五歲以上者稱之為「老人」(old person)。 又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定義老年人為 65 歲以上,但年齡 50-64 歲身體有限制 或明顯症狀會影響身體活動或體適能者(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2014a), 也適用高齡者(引自方進隆,2014)。. 二、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是身體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動作,範圍較廣,包括日常生活的活動與運動。 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包括掃地、拖地、倒垃圾、洗衣、洗碗、種花、割草等動作,而 運動則涵蓋一般的球類、武術、游泳、體操與田徑…等項目。身體活動會移動身體而 產生能量,身體活動越多產生的能量就越多。由過去的運動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身體 活動量、體適能與某些疾病有劑量反應(dose-response)關係,如身體活動越多或體適 能越佳,疾病的危險因子和整體的死亡率則越低。 由於科技與電腦的進步,以前許多需要身體操作或移動的工作或事務,現在大部 分被自動化的機械或儀器所取代,比起農業時代,身體活動的機會減少許多,也引起 許多運動不足的症狀或疾病。因此,我們要自覺身體活動因科技的進步已大量減少,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走路或活動身體,養成動態的生活方式(方進隆,2014)。. 三、運動參與 運動參與是有計畫、組織和反覆性的身體活動,用以促進健康、提升體能或參與 競賽。運動是屬於身體活動的一部分,為了要達到健身或競賽的目的,往往需要規劃 訓練,並依循運動科學方法或原則。規律參與自己喜歡的運動將會獲得許多益處,如 獲得運動知能、提升體能、促進健康和培養運動員精神等。若是較有潛力和用心鍛鍊 而成為運動員,也可參加運動競賽,挑戰自我、創造巔峰的成績紀錄。但對於大部分 的民眾與學生,參與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享受運動樂趣、提升體適能和促進健康,也可 以增進運動知能,所以一般民眾多選擇自己喜歡而且方便活動的項目,如腳踏車、登 山或球類運動等項目,適度且規律的參與以達到運動的目的(方進隆,2014)。. 四、體適能 11.

(21)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是指身體適應日常生活與環境的能力,尤其是適應運 動的能力。體適能包括行動能力(action capacity)與防衛能力(defense capacity)。 行動能力是指運動表現的能力,體適能較佳的人可以跑得較快或較久、舉得較重,在 一定時間內,能完成較多的運動表現;防衛能力則是指適應環境變化、生活壓力與病 毒入侵的能力。因此,體適能較佳的人可以從事較長時間的身體活動或有較佳的身體 表現,也較能適應工作與生活環境,能持久工作而不容易感到疲倦或生病。體適能不 是只有一種能力或特質,而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包括心肺耐力、肌肉適能(肌力與肌耐 力)、柔軟度、身體組成(如體脂肪)、速度、敏捷和協調等能力。體適能的項目與特質: (1)行動能力-速度、心肺耐力、肌力、柔軟度等運動能力。(2)、防衛能力-免疫 力、適應環境與壓力、較不易生病、感冒或疲勞等適應能力。體適能分為健康體適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與 競 技 體 適 能 (sports-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兩者的比較: 健康體適能的目的:是促進健康、疾病預防;對象是一般民眾;要素是心肺耐力 (攝氧能力) 、肌肉適能(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身體組成;感受是運動強度、運動頻 率與持續時間適度,較能享受運動過程。 競技體適能的目的:是突破紀錄、追求巔峰;對象是運動員;要素是良好的健康 體適能、依其運動項目,強調增進速度、敏捷、平衡、協調與反應等;感受是運動強度 與頻率較高,或持續時間較長,訓練過程較辛苦。 健康體適能是以提升及健康促進為方向,讓民眾不需耗費大量的運動時間及接受 激烈的訓練,而可以適度的自我訓練,同時也能享受運動過程,並體會運動後帶來的 健康與舒適感。強調的觀念在於「運動不需要很激烈只要適度就可以提升體適能或促 健康」(方進隆,2014)。. 五、社區: 「社區」就是指社會文化素質相同的一群共同體聚合在一起,因此社區就是指具社 會性結合的一種聚落(周芬姿、吳穌、陳嫣芬、羅瑞玉、林春鳳、劉德誠,2010)。 社區是指有共同文化的人群,居住於同一區域,以及從而衍生的互動影響。在具 體指稱某一人群的時候,其「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兩個基本屬性有時會側重於其 中一點。如「和平里社區」 、 「四方社區」是側重其共同地域屬性,而「華人社區」 、 「穆 12.

(22) 斯林社區」、「客家社區」等則側重其共同文化的屬性。不過無論所指側重哪邊,社區 一詞都是強調人群內部成員之間的文化維繫力和內部歸屬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 全)。 例:國宅、軍眷、建商的營建社區,都有管理組織(社區發展協會、大樓管理委員會)出 現,這就是社區的組織,大家相互幫助。 「現代人的大家庭」、「有人又有家的天堂」就是我們對於社區的定義。 一定要有地理範園、疆界存在。如一個村落、市、鄉鎮,不管大小,都可以成為社區範 圍(林振春、王淑宜,2004)。. 六、經營 「經營」係指分析規劃設計目標及手段體系後,經執行而營造成結果的系列活動。 簡言之,經係指對準,具有規劃之意;營是指營造,乃執行之意(黃涵纖、陳定國, 2012)。 經營就是含有籌劃、謀劃、計劃、規劃、組織、治理、管理等含義。經營和管理相 比,經營側重指動態性謀劃發展的內涵,而管理側重指使其正常合理地運轉。經營和 管理合稱經營管理。在日本,管理學一般稱為經營學,也統稱經營管理學(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 七、管理(Management)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 控制,以便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過程。認識管理應該從管理的源頭開始,人類文明 程度及其社會性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出現了管理(MBA 智庫百科)。 管理是指為了達到組織的目標,而進行的(規劃 planning) 、 (組織 organizing) 、 (領導 leading)、( 控制 controlling)等過程(戚樹成,2014)。 記得「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羅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認為: 「管 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幹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 , (科學管理原理) 。 在泰羅看來,管理就是指揮他人能用最好的辦法去工作(MBA 智庫百科)。 現今管理不僅僅指工商管理,雖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工商企業的管理最為常見。 除了商業管理,還有很多種類的管理,比如行政管理、經濟管理、社會管理、城市管 13.

(23) 理、衛生管理等等。每一種組織都需要對其事務、資源、人員進行管理。企業管理可以 劃為幾個分支: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採購管理、營銷管理等。在企業 系統的管理上,又可分為企業戰略、業務模式、業務流程、企業結構、企業制度、企業 文化等系統的管理(MBA 智庫百科)。 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藝術性的基礎,管理需要科 學的理論做指導,管理藝術性的發揮必然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藝術性發揮。離開了 管理的科學性,藝術性就會變成簡單的感覺與經驗,就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就很難 實現有效的管理。管理的藝術性是管理科學性的升華,離開了管理的藝術性,科學性 就會變成僵化的書本教條,也難以發揮其作用。因為,管理理論是對大量的管理實踐 活動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抽象,具有較高的原則性,而每一項具體的管理活動都是 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展開的,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只有創造性的靈活運用管理知識, 才能將理論服務於實踐(MBA 智庫百科)。 管理的意義 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滿足客戶需要,提高 效果、效率、效益(MBA 智庫百科)。. 八、模式 模式:模式是主體行為的一般方式,包括科學實驗模式、經濟發展模式、企業盈 利模式等,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中介環節,具有一般性、簡單性、重複性、結構性、穩 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徵。模式在實際運用中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實現 一般性和特殊性 的銜接並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隨時調整要素與結構才有可操作性(奇摩,百度百科) 。 模式,是指某種事物的結構特征與存在形式。儘管“模式”一詞無論在實務界還 是理論界都已經使用得相當廣泛,但將其作為研究問題的一種新思路、新方法,仍然 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MBA 智庫百科) 。 管理模式指管理所採用的基本思想和方式,是指一種成型的、能供人們直接參考 運用的完整的管理體系,通過這套體系來發現和解決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規範管理手 段,完善管理機制,實現既定目標模式是某種事物的標準性形式或固定格式,與管理 模式有關英文的表達有: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交流)和 Management Model(管 理模型)(MBA 智庫百科)。 14.

(24) 九、參與者滿意度 滿意度的定義: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認為,顧客滿意“是指一個人通 過對一個產品的可感知效果與他的期望值相比較後,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 態”。亨利·阿塞爾也認為,當商品的實際消費效果達到消費者的預期時,就導致了滿 意,否則,則會導致顧客不滿意(MBA 智庫百科)。 消費者滿意度:滿意度(satisfaction)和滿足感為可交相使用的名詞(黃金柱, 2006),柯樂(Kotler,1999)指出消費者滿意度指的是一個人在消費一項產品或服務後 所感受到愉悅程度,這種愉悅係源自對產品或服務認知績效,和個人對產品或服務期 望,兩相比較後所形成的;亦即消費者滿意度是認知(知覺)績效和期望的績效之函 數(引自黃金柱,2006)。 顧客滿意的意涵,就消費者需求的滿足感而言,已從對有形產品「需要」(Want) 的滿足轉移成對無形「欲求」 (Desire and Need)的滿足(黃涵纖、陳定國,2012)。 本研究所指的參與滿意度為中高齡者參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 ,參與者對社區的 軟硬體(包含組織、資源、活動、服務等)四個構面,及對一切所表現的感受滿意程度 做整體的評估。參與身體活動(運動)期待符合預期時,就會感到愉悅、滿意;反之則 感到不愉悅、不滿意。. 十、效果:有功效有作用的結果。由某種因素造成的结果:收到良好的效果。 (從 Yahoo 奇摩知識摘入)。. 15.

(25) 文 獻 探 討 本章研究目的以下列有關之文獻:第一節瞭解社區發展協會經營管理中高齡者的 運動之模式;第二節瞭解社區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運動之滿意度;第三節瞭解社區 發展協會中高齡者參與運動之效果;第四節提供較適當理想社區中高齡者的運動之經 營與管理模式。. 第一節. 瞭解社區經營管理中高齡者的運動之模式. 一、臺灣已進入中高齡化的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為 WHO)的定義,65 歲以 上老年人口比率超過人口 7%的國家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 14%稱為高 齡社會(aged society)、達 20%稱之為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依此界 定,台灣地區 2011 年老年人口已達 10.8%,除了繼續朝向高齡社會(aged society) 的方向前進外,推估到 2056 年時就可能會增加 37.5%,甚至於使得台灣迅速成為全球 最老的國家。因此,老年人口的照護議題已不再只是老年個人或是家庭的照護問題, 而是整個社會、國家、全世界都需要加以正視的一項客觀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 (王順民、黃明發,2012)。 行政院經建會指出,由於持續的低生育率、少子化,加上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 預估 12 年後、也就是 2018 年,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達 14.36%,正式邁入 國際慣稱的「高齡社會」﹔到了 2026 年,台灣更將走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 率達 20.63%,達到超高齡社會,即每 5 人中就有 1 位老人。 在我國人口高齡化部分,根據統計,台灣在 1993 年的老年人口比率已達 7%,屬於 「高齡化社會」 ,2006 年,我國高齡人口比率達 9.85%;經建會預估,以目前人口老化 趨勢做推估,到了 2018 年老年人口將超過 14%,我國也將從「高齡化社會」再進一步 為「高齡社會」(自由電子報)。 預估 2020 年,臺灣地區 65 歲以上高齡人口比率將達 16.1%,預計到了 2025 年, 高齡人口比例將達 20%,預估 2060 年,高齡人口比率將達 39.4%, 邁入「超高齡社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 依據高齡化社會與老人議題之中有一段話認為高齡化社會對於高齡者而言,壽命 16.

(26) 的延長亦讓他們須面臨健康與醫療、經濟安全、居住安養、社會參與、教育與休閒等 方面的挑戰。其中老人對未來生活主要擔心的問題為自己的健康問題(內政部,2011) 。 老化通常會導致身體、心理與社會的層面的功能衰退與變化,因身體活動(運動)量 的減少,導致體力、身體功能與健康的退化,進而罹患慢性病甚至失去獨立生活的能 力(方進隆,2015) 。對個人、家庭、社會和整個國家形成重大負擔,也是一項嚴峻的 挑戰,且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臺灣《老人福利法》第 16 條指出: 「老人照顧服務應依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及多 元連纜服務原則辦理。」因此,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的高齡社會對策,自 2006 年起補助社區運用現有資源成立社區關懷據點,以進行高齡者關懷訪視和健康促進等 活動。教育部《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鼓勵相關單位在社區內增設老人 教育學習場所,確保高齡者學習的便利性,如「社區老人教育學習中心」或「樂齡大 學」 。體適能或身體活動(運動)推廣課程是社區關懷據點或老年教育場所課程的一部分, 方進隆博士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樂齡大學擔任高齡者體適能課程講師,在教學中深 刻體會高齡學員對身體活動(運動)的高度需求和意願(方進隆,2015)。. 二、中高齡者社區身體活動(運動)之經營模式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的經營模式: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的方式多元, 每個社區的規劃與經營皆有不同,本節提供相關研究及良好構想供作參考,希望有助 於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的成功和順利推展,達到預期的理想和目標。 參考國內研究結果的推廣模式,建議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的考量分為: 組織、資源、活動和服務四個項目(方進隆、李若屏、高鈺彥、張致瑋、卓俊辰,2008) , 茲分別加以說明。 〈一〉組織 成立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動單位或小組,組成成員包括社區內外重要和相關 人員(如里長、社區發展委員會主委、體適能或運動專業人士、社區團體或社團負責 人、贊助者等) ,共同協助和推展社區的身體活動(運動)計畫,加強社會支持的力量, 也有助於永續經營。 推動小組的事項: 1.推選召集人和邀請相關成員參與。 17.

(27) 2.設置各工作小組負責人(如依組織需要設置總務組和活動組)。 3.訂定組織章程。 〈二〉資源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需要的資源包括人力、場地、設備、經費和網站(建 議)五項,茲分別說明如下: 1.人力:包括體適能或運動專業指導員,最好由社區內的體適能專家或備專業證照的 指導員擔任,較能方便和持續推展社區計畫。美國「國家藍圖:增加 50 歲以上民眾 和老年人的身體活動(運動)」即很重視社區運動專業指導員,建議應建立社區運動 指導員的資料庫,方便尋找社區的運動或體適能指導員為社區服務。 2.場地:需要進行課程和運動的空間,場地大小依參加人數和課程內容而定,如社區 有戶外的運動場地更佳。運動場地可以利用社區現有的活動中心、鄰近校園、公園 或其他適合的場地。 3.設備:準備體適能或健身運動的基本設備或簡易運動器材,如桌椅、啞鈴、軟墊彈 力繩等,較貴重的運動器材則依社區經費規劃決定。 4.經費:建議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課程的參與者付費,亦要規劃給指導員的教學費 用。可申請政府相關單位的補助、尋求企業社團和個人的樂捐或贊助,減少參與者 的負擔。 5.網站:依每個社區的狀況和需要而定,有些社區本身已設有聯誼網站,或可新增成 立網路社群團體,增加體適能指導員、工作人員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或提供運動 相關資訊,亦有助於身體活動(運動)量的提升。 〈三〉活動 1、活動內容 活動(運動)或課程內容會影響參與的動機和意願,身體活動(運動)的內容要兼 顧實務與理論,較能提升運動自我效能,有助運動習慣的養成。課程的內容和參與者 滿意度有關,體適能指導員要設計有趣和實用的活動。 (1)實務運動課程:供中高齡者參與,如有氧運動、伸展操、重量訓練等。每次有足 夠的運動時間,大家一起運動、學習運動技巧。 (2)運動知能學習:如運動保健或體適能的知能,讓參與者了解運動和體適能的重要 性,也了解如何改善體適能。 18.

(28) 2、舉辦方式 每週有固定的課程時間,藉著定期聚會機會,由指導員帶領大家運動,講解運動 保健知能,可增加運動動機和社會支持。如果運動過程中有什麼問題 或建議,可以提 出討論並加以解決,也可分享相關資訊。課程活動舉辦的頻率建議每週至少 1 天,每 次的課程時間約 1.5~2 小時。課程的頻率依各社區狀況而定,在平時沒有上課或聚 會的時間,指導員和參與者之間也可用網路或電話互相討論及諮詢。 〈四〉服務 服務內容包括三個層面: 1.人際關係建立:社區推動身體活動(運動)的組織成員或指導員要和相關單位或人 員維持良好的互動,包括中高齡參與者、社區民眾、企業團體、政府單位、媒體和民 意代表等。 2.服務內容:可考量關心鼓勵、運動保健或處方的諮詢、血壓和危險因子評估、提供 運動資訊和體適能定期檢測。 3.服務方式:可電話諮詢、學者專家面對面諮詢討論,或設置諮詢網頁、互動式遠距 視訊諮詢等。. 三、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的策略計畫 策略計畫( strategic plan)為考量內部組織和外在環境的狀況,創造和思考有效 策 略 以 確 定組織願景和使命,並統整組織資源以達到預定目標的規劃過程 (lIP Digital, 2012)(引自方進隆,2015) 。策略計畫需要分析和探討組織的過去、現在和 未來狀況,包括以前和現在組織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正面和負面的觀點、未來的趨 勢和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和組織的資源等皆需全盤考量(方進隆,2015)。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的策略計畫要有前瞻性和創意性,考量永續經營和民眾的 全人健康,也願意引領時代改變。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若能考量策略計畫,也可以提 升社區和管理的品質。整個策略計畫是多面向的過程,美國運動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 建議將策略計畫分為下列步驟(ACSM, 2014): (引自方進隆,2015)。 (一)相關人員: 規劃社區體適能計畫或活動,需加以考量組織相關人員的立場和看法。相關人員 19.

(29) 係指會受到計畫或行動所影響的人,包括體適能中心或運動俱樂部的經理、會員、工 作同仁、附近的社區鄰居等。適當的策略計畫要考量所有政策的決定、改變和行動, 會影響相關人員或利害關係人,要避免一己之私,宜有多贏與公開公平的觀念。 (二)形成價值: 鼓勵社區中高齡者增加身體活動(運動) ,對推廣者、參與者、社會和國家皆有益 處。規律運動是成功老化的重要因素,指導員透過運動專業服務和協助中高齡長者提 升健康和生活品質,這樣的活動或工作是很有意義與價值的,也會影響社區未來的願 景和使命,扮演勾畫雙贏的重要角色。 (三)創造願景: 願景(vision)代表希望,一個清楚和受到接受的願景是任何組織或企業成功重要 的因素,是組織未來要追求和創造的形象,是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願景的概念是未來 的導向,良好的領導行為需要能看到組織的願景。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計畫或課程 要朝「讓中高齡者規律運動,越健康,越快樂,越成長」或是「讓我們成為社區身體活 動(運動)計畫的典範」的願景前進,體適能指導員和相關同仁皆提升專業和形象,如 此便是朝向「活躍老化、健康社區」的願景。 (四)使命說明: 使命(mission)是願景的延伸,可以使願景更具體化,採用策略或方法逐步達到願 景的境界。願景和使命的區別是願景偏向未來,而使命著重現在;願景是挑戰,使命 是定位。使命聚焦於目前的指導工作和服務,聚焦在被服務的對象,社區身體活動(運 動)規劃者與體適能指導員思考如何以最佳方式服務或協助中高齡參與者,如「幫助 中高齡者養成正向的運動態度和享受運動過程」、「以身作則與愛,就是最佳的運動指 導」、「規律運動、終身學習」等,這些清楚的使命說明可共同提升指導者和參與者的 全人健康。 (五)建立目標: 目標是策略計畫中非常重要的成分,目標是可以加以量化(如今年要增加 20 名參 與者)或質化(成為身體活動(運動)課程最完善的社區)的數據及定位。利用 SMART 原則訂定每個服務或工作目標:1、具體化( Specific);2、量化(Measurable);3、可 達成(Achievable);4、合理性( Reasonable);5、時間表( Time-table)。一旦確定 目標,就要採取策略行動以達到目標。 20.

(30) (六)計畫評量: 策略計畫完成後,需評估整體計畫的進度及過程。常用的評估為 SWOT 分析 : 考 量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y )和威脅 Threats), (如表 2-1)。 策略計畫需要經常加以評估,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規劃者與體適能指導員需了 解每個步驟,並能執行 SWOT 分析。策略目標的步驟是 : 考量相關人員→形成價值→ 願景說明→使命說明→目標設定→執行策略計畫→評估 。在策略計畫執行或推動一段 時間後,需要加以評量推動的成果績效,將結果提供相關人員參考,作為以後計畫修 正的參考(方進隆,2015)。 表 2-1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策略計畫的 SWOT 分析 因素 正 向 組織\社區 優 內. 部. 外. 部. 勢〈Strength〉. 劣. 負. 向. 勢〈Weaknesses〉. .優點 .如何增強. .缺點 .如何控制或減少. 機. 威. 會 Opportunity. 脅 Threats.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策略計畫經過執行後,需要定期加以評量,確保計畫的品 質 和 效 益 , 美 國 疾 病 預 防 控 制 中 心 (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提供健康促進計畫成果評量的架構,以「實用」、「可行」、「準確」 和「重點」作為評量原則標準,評量架構包括六個步驟,依序為(CDC 2011,2012) : 1.邀請相關人員參與:計畫開始要邀請相關人員參與評估活動,並確定評估內容(包含 活動計畫的重要要素或項目)。 2.敘述活動/方案:敘述身體活動(運動)計畫的相關內容,說明活動內容與組織願景、 使命和目標之間的關聯性,包括評估需求、承辦單位與人員、活動內容、可使用的 資源、活動的發展過程、預期結果,或組織和社會的相關狀況等。 3.聚焦評量重點:評量內容需設計數個重點,讓相關人員同意這些評量重點是他們關 心及看重的議題。可藉由:該身體活動(運動)計畫的益處、分析組織和社區的特 色、考量參與中高齡者需求與狀況,或思考未來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等方向,尋. 21.

(31) 找評量重點。 4.收集可信賴的證據:由可信賴的研究資料、圖表或統計結果,收集和整理有利的證 據或活動,利用簡單、有效率和邏輯的方式呈現,盡可能不要過於複雜,讓這些證 據的價值和意義得以彰顯。 5.形成結論:在評量過程中依據現有的證據和內容,形成結論和建議。建議不但可以 反應計畫的績效,也是相關人員未來做決定的基準。 6.應用評量結果和分享經驗:評量過程的結果和建議要提供相關人員參考,以作參考 和改善;同時,對評量的結果要適當回應和追蹤。 依據四個評量標準原則和考量上述六個步驟的架構,就能獲得良好的評量品質。 中高齡者身體活動(運動)需要結合各領域專家和社會共同配合,活動計畫相關人員 和工作同仁不要因評量而有太大的負擔或壓力,評量的目的是希望由各種角度加以說 明與分析計畫,獲得有意義的結果(方進隆,2015)。 參與社區身體活動(運動)策略計畫的評量者有專業和倫理道德的責任,藉此鼓 勵身體活動(運動)計畫的管理者更用心設計課程、準備評估過程。評量的結果和建 議可以讓相關同仁和指導員更加積極面對此促進健康的任務,有助於社區身體活動(運 動)計畫的永續經營(方進隆,2015)。 四、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的計畫實例: 美國「國家藍圖 : 增加 50 歲以上民眾和老年人的身體活動(運動)」認為提供成 功的社區身體活動(運動)介入計畫是重要的推展策略,讓有心推展的相關人士或單 位參考使用。目前國內外有許多成功的社區身體活動(運動)介入計畫,當中有些共 同的理念與策略,但每個社區推展的願景和目的皆有其獨特性,也不盡相同。本節先 以臺灣中高齡者的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展計畫實例為說明,採低成本和永續經營 的方向為規劃;再介紹國外相關的社區身體活動推廣計畫提供參考(方進隆,2015) 。 〈一〉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與介入計畫 2005 年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現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臺灣健康社 區六星計畫」'並提供相關補助(內政部六星計劃社會治安聯合推動小組,2008)。方進 隆教授執行「社區身體活動(運動)推廣與介入計畫」以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社區 的中高齡居民為對象,採多元介入的方式鼓勵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計畫內容為期 12 週、每週 1 次、每次 3 小時的身體活動(運動)課程,實施後獲得良好成效,參加 22.

(32) 計畫民眾的體適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耐力和柔軟度) 、運動態度(改善睡眠品質、提 升健康形象和自信心)和運動行為(運動頻率和強度)皆有顯著進步(方進隆等人,2008) 。 社區身體活動(運動)介入的策略很多元,包括運動監控(體適能檢測、記錄平時 運動行為)、增加自我效能(介紹體適能和行為改變法的知能)、社會支持(參與者和社 區相關人士的支持) 、獎勵和運動生活化(介紹日常生活可實施的運動)等。此外,每 週聚會皆會介紹和從事有氧運動、重量訓練、伸展操和平衡運動等,上述活動設計皆 考量參與者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二〉每日動態生活計畫 國外也有許多成功的社區身體活動(運動)介入計畫,如全美高齡協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NCOA)推動的每日動態生活計畫(active living every day; AELD)(NCOA,n.d.),包括動態生活、提升體適能和全人健康的社區身體活動(運動) 計畫。此計畫由美國德州古柏中心(Cooper Institute)研發,利用書籍、網路、支持 系統(如電話諮詢)增加社區民眾的行為改變與增加知能,解決運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 問題,鼓勵參與者將身體活動(運動)融入生活中。 每日動態生活計畫經研究證實很有效果,無論是以傳統結構介入(如每週至少要 運動 3 天、每天至少運動 30 分鐘、心跳率達到每分鐘 130 次左右);或是生活方式介 入(如鼓勵在生活中增加身體活動(運動)機會)皆可增加身體活動(運動)量和體適 能,此計畫不僅可作為個人身體活動(運動)指南,亦可融入社區身體活動(運動)計 畫。 〈三〉提升體適能計畫 提 升 體 適 能 計 畫 ( enhance fitness ) 由 美 國 華 盛 頓 大 學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規劃,是成本低廉且適合不同體適能狀態高齡者的計畫(NCOA,1997) , 採多元介入方式,包括運動介入、營養諮詢和安全評估等策略。運動介入包括有氧運 動、重量訓練、動態伸展操和平衡運動等,經過 6 個月的每週定期活動後,發現大部 分的高齡者皆能持續參與,80%的高齡參與者完成 6 個月的計畫,約 90%的高齡者參加 運動課程。此提升體適能的社區介入計畫同時改善中高齡參與者的生活品質和減低沮 喪的程度,成效卓著(方進隆,2015)。 五、社區中高齡者體適能指導員的領導與管理知能 健康和體適能產業經常發生變化,因管理辦法或規定的修改、指導員證照標準的 更新、指導或主管單位或人事的變化,或新的研究結果或指導原則的出現等。此外,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台中地區 (山海屯) 台中市大里區崇光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元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里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內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草湖國小

台中地區 (山海屯) 台中市大里區崇光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元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里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草湖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國小

4 社團法人台中市健康長青協會 行銷策略規劃 5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擬訂行銷策略 6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遊程活動規劃及行銷

台中地區 (山海屯) 台中市大里區崇光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元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大里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立新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草湖國小 台中市大里區永隆國小

Clinical Supervision Practices and Satisfaction Within the Public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Program. Effectiveness of a Training Program to Enhance Clinical Supervision

These include developments i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s and algorithm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property evaluation, coupled cluster and perturbation theories,

年齡階段 N(2-3歲班) K1(3-4歲班) K2 (4-5歲班) K3 (5-6歲班) 生活經驗 家庭與學校 家庭與學校 學校與社區 家庭、學校與社區. 重點培養 孝 禮

城市面貌 社交生活 創科發展 交通運輸 鄉鎮發展 飲食文化 文物保護 環保建設 區域發展 消費模式 教育發展 國際事務 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