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三生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三生物"

Copied!
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1. 生命的特性  

  ★ 生命現象:                                     、                       、                     、                       、                         新陳代謝   1. 合成作用(                               作用),                               。   Ex:胺基酸   à   蛋白質;                                             。   2. 分解作用(                               作用),                               。   Ex:澱粉   à   葡萄糖;                                             。   3. 成長:合成作用               分解作用。   感應   1. 動物為                                   。   2. 植物為                                   。   運動   植物:睡眠運動、觸發運動。   生殖   1. 生物與無生物的最主要區別。   2.                                       :遺傳變異性大。                                         :保留完整遺傳特性。       ★ 細胞學說的建立:虎克 — 發現命名「細胞」。 許旺、許來登 — 動、植物體皆由細胞所構成。 菲可 — 修訂現代的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   1. 生物體皆由                                   所組成。   2. 細胞為生物體的                             和                                 的基本單位。   3. 細胞皆由已存在之細胞產生。    

(2)

★ 無機物: 、 。 有機物: 、 、 、 。   醣類   1. 單醣:五碳醣   (                           、                                               )               六碳醣   (                             、                           、                                 )   2. 雙醣:麥芽糖   —   1 葡萄糖   +   1 葡萄糖               蔗糖   —   1 葡萄糖   +   1 果糖               乳糖   —   1 葡萄糖   +   1 半乳糖   3. 多醣:纖維素(細胞壁)、澱粉(植物)、                             (動物)   蛋白質   1. 由胺基酸以                             構成。   2. 結構性蛋白質   (毛髮、肌肉);功能性白質   (                               、酵素)。   3. 生物間親緣關係越近,蛋白質構造越相似。   脂質   1. 中性脂:                                                         (1 甘油   +   3   脂肪酸)   2.                                       (1 甘油   +   2 脂肪酸   +   1 磷酸基),構成生物膜。   3. 固醇類:不具脂肪酸,Ex:                                         。   4. 蠟:職務的角質層、蜂蠟。   維生素   1. 脂溶性維生素:           、           、           、             。   2. 水溶性維生素:                   、               。   核酸   1. 基本構造:                             =五碳醣+                       +                                  

(3)

  3   2. 含氮鹼基:A   (                                   )、G(                                   )                       T(                                   )、C(                                   )                       U(                                   )   3.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DNA   -­‐-­‐-­‐-­‐-­‐-­‐-­‐-­‐-­‐-­‐-­‐-­‐-­‐-­‐-­‐-­‐-­‐-­‐-­‐-­‐-­‐>   RNA   -­‐-­‐-­‐-­‐-­‐-­‐-­‐-­‐-­‐-­‐-­‐-­‐-­‐-­‐-­‐-­‐-­‐-­‐-­‐-­‐-­‐>   蛋白質       ★   原核細胞特點:1.   無                                           。                                     2.   有                                           。                                     3.   無                                                         。                                     4.   細胞壁成分為                                           。     ★   原核細胞   VS   真核細胞   細胞種類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核   不具核膜與核仁   具核膜和核仁   DNA   多為                       DNA,位於細胞質                       DNA,位於細胞核   染色體   一條,由DNA構成   數目不定,由DNA+                                 膜狀胞器                             有   核糖體                             有  

(4)

細胞壁成分                                       真菌:幾丁質+纖維素   植物:纖維素   代表生物                                         、                           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動物   ★   真核細胞構造                                     組成:                                             、蛋白質、醣類、                                   。               細胞膜                                     有選擇性控制物質進出及細胞辨識等功能。                                                                         組成:核膜、                             、核仁、                                       。               細胞核                                     主宰真核細胞的生理活動。                                                                                                               :粗糙(物質運輸)、平滑(脂質合成)                                     膠狀基質                                                                                                                           :分泌蛋白質。                                                         單層膜               細胞質                                                                               :含多種水解酵素,自殺袋。                                                                                                                 :儲存,植物細胞的較大。                                     胞器                                                                               粒線體:進行                                                   。                                                         雙層膜                                                                                 葉綠體:進行                                                   。                                                                                 核糖體:                                                           。                                                         不具膜                                                                               中心粒:                                 ,染色體的移動。                               細胞壁   ——   由纖維素組成,支持與保護細胞                         ★   擴散作用   簡單擴散   1. 直接通過細胞膜的脂雙層。  

(5)

  5  

2.                                   ,Ex:CO2、O2;                                                 ,Ex:

酒精、脂肪酸、甘油、                                                               。   促進性擴散   1. 藉細胞膜上的運輸蛋白(通道蛋白/載體蛋白,具                                       )。   2. 通道蛋白:帶電離子、大部份的水。   載體蛋白:葡萄糖、胺基酸。       ★   滲透作用:水分子通過選擇性通透膜的擴散作用。                                           ★   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                                                     。         Ex:植物的根從土壤吸收礦物質;海帶吸收海水中的碘;動物細胞將 Na+由細胞內往外運送。        

(6)

★ 生物體的化學反應:統稱新陳代謝。   酵素   1. 由蛋白質構成。   2. 降低反應的                                   ,加速反應的                                       。   3. 具有                                       與                                               。   4. 有些需要                                       或                                   (多由維生素B代謝 而來,不具專一性,可反覆使用)。   5. 影響活性因子:                           、                               、                                 、                                       、                                   。       ★   ATP是細胞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又稱為細胞的能量貨幣。         結構:1 核糖   +   1 腺嘌呤   +   3 磷酸根         ATP   +   H2O                   ADP   +   Pi   +   能量         ATP/ADP比值高   à   能量充裕,可行合成反應。         ATP/ADP比值低   à   能量不足,須加速進行                                                     。       ★ 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將 CO2和水合成醣類,並產生 O2的過程。   光反應   1. 反應場所:                                     的囊膜。   2. 將光能   à   化學能,儲存於                       和                                       中。   3. 反應物:H2O、ADP+Pi、NADP+     產物:O2、ATP、NADPH  

(7)

  7   暗反應   1. 反應場所:葉綠體的                                   。   2. 將 ATP 與 NADPH 的能量用來固定                   ,合成                           。   3. 反應物:CO2、ATP、NADPH   產物:六碳醣、H2O       ★   呼吸作用: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的過程。   有氧呼吸   1. 利用                 將葡萄糖氧化,產生能量與 CO2和水。   2. 反應場所:                                         和粒線體。   3. 糖解作用:葡萄糖   à                                         +   少量 ATP  (細胞質中)   丙酮酸   +                     à  CO2   +   H2O   +   大量   ATP  (粒線體中)  

無氧呼吸   1. 在缺氧環境下,將葡萄糖分解產生能量。   2. 反應場所:                                       。   3. 酒精發酵:糖解作用                       丙酮酸   à                               +                                           。   4. 乳酸發酵:糖解作用                       丙酮酸   à                                                    

(8)

★   光合作用   VS   呼吸作用    

   

(9)

  9   2. 遺傳     ★   染色質   VS   染色體   染色質   1. 組成:                                                               。   2. 細胞不分裂時,鬆散存在於細胞核中。   3. 於細胞分裂前複製完成。   染色體   1. 組成:DNA+   蛋白質。   2.                                           時,由染色質纏繞而成。   染色體結構   1.                           :染色體狹窄的區段。   2.                                       :中節外側的蛋白質構造,細胞分裂時連接紡錘絲。                                   大小形狀相似,兩兩成對,分別來自父母。   姐妹染色體   又稱為                                   ,為複製後產物,俱有相同的基因,以中節相連。       ★ 人類染色體:共 23 對   體染色體   第1~22 對染色體,控制大多數性狀,與性別無關。   性染色體   第23 對,為 XX 或 XY,決定性別及少部分基因(                                           )。   體細胞   具雙套(2n)染色體,每對皆為                                                           。   生殖細胞   具不成對、單套(n)染色體,男性為 22+X 或 22+Y,女性為 22+X。            

(10)

★   細胞週期:細胞成長再分裂為兩個新細胞的過程。   間期   1. 為時最長,細胞生長(蛋白質合成、胞器增加)。   2. 完成                                             ,準備進行細胞分裂。   分裂期   (有絲分裂期)   前 期   1. 染色質纏繞成染色體,出現                                     。   2.                       、                           逐漸分解消失。   3.                                 分裂為二,與周圍                                   合稱中心體,向 細胞兩極移動。(種子植物細胞無)   4.                                   出現,形成紡錘體。   中 期   1. 紡錘絲與                                       相連。   2. 二分體排列在                                         上。   後 期   二分體中節分裂,染色分體向細胞兩級移動。   末 期   1. 染色體解開形成染色質。   2. 紡錘絲消失。   3. 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   4.                                 分裂為二。   動物細胞:細胞膜向內凹陷,分裂為二。   植物細胞:中央形成                                   ,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   5. 形成兩個子細胞。            

(11)

  11   ★   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發生的細胞分裂,產生四個子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   第 一 階 段   前 期   1. 形成染色體二分體。   2.                           :二分體並排配對,形成                                       。   3. 中心粒複製、形成中心體移動至兩極,紡錘絲出現,核膜、核仁消失。   中 期   四分體排列於細胞中央。   後 期                                                     互相分離,向細胞兩端移動。   末 期   1. 分裂為兩個                               (含二分體)子細胞。   2. 核膜、核仁出現。   第 二 階 段   前 期   1. 染色體不再複製(為二分體)。   2. 中心粒複製、形成中心體移動至兩極,紡錘絲出現,核膜、核仁消失。   中 期   二分體排列於細胞中央。   後 期   二分體由                           分裂,向兩極移動。   末 期   分裂成四個                                   的子細胞,核仁、核膜出現,染色體回到染色質。                            

(12)

★   有絲分裂   VS   減數分裂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發生位置                                                                                                                         複製次數                                                                                                                 分裂次數   一次,                                                                                         第一次                                                         兩次               第二次                                                         子細胞數                                                                                                                   染色體                                                                                                                   基因重組                                                                                                                   結果   體細胞增殖   產生生殖細胞       ★ 遺傳學名詞   等位基因                                                   相對位置上的成對遺傳因子。   基因型   等位基因的組合方式,Ex:AA、Aa、aa。   表現型   個體所表現的特徵,Ex:高莖、矮莖。                                   基因型中的等位基因相同者,Ex:AA、aa。                                   基因型中的等位基因不相同者,Ex:Aa。   自交   來自同一親代的子帶個體自相交配,Ex:自花授粉。  

(13)

  13   雜交 不同                                   之個體相互交配。   試交   (                             ) 待測個體與隱性個體交配,可檢驗待測個體的基因型。   單性雜交   只針對一種                       進行雜交實驗。   兩性雜交   同時針對兩種性狀進行雜交實驗。   純品系   基因型為同型合子,多次自交,子代表徵皆相同。       ★   孟德爾遺傳實驗   實驗材料:豌豆   1.   容易栽培。                   2.   生命週期短。   3.   子代數量大。               4.   表徵多兩兩相對,容易區別。   5.   原為自花授粉,實驗操作異花授粉時可排除干擾。   第一遺傳法則   (                                                             )   1. 由單性雜交實驗發現。   2. 性狀由一對                                                     控制。   3. 遺傳因子可分為顯性和隱性,異型合子中只有                           表徵可以表 現。   4. 配子形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至不同配子中。   第二遺傳法則   (                                                           )   1. 由                                                 實驗發現。   2. 形成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的分離是獨立的,不互相影響。   3. 形成配子時,                           的遺傳因子隨機組合到同一配子中。    

(14)

    ★ 中間型遺傳   (不完全顯性遺傳、                                                   )   1. 等位基因沒有顯、隱性之分,都會表現性狀。   2. 異型合子的表現型介於兩種同型合子之間。   Ex:AA 表現型為紅花,aa 表現型為白花,則 Aa 之表現型為                               。   3. 符合孟德爾的                                       與                                                                 。     ★ 多基因型遺傳 ( 、連續性變異遺傳) 1. 性狀由兩對或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且有 的效果。 Ex:人的身高、體重、膚色、智力、果實的重量、乳牛的產乳量等。 2. 族群中,個體的性狀表現成連續性變化,中間表徵的個體最多(常態分佈曲線、鐘型曲線)。 Ex:中間型膚色 AaBb 之親代結合,所產生之子代有 種膚色。 基因型:(按膚色深淺排列) ★ 複等位基因 1. 一個性狀有三種以上的 ,但在基因型中最多只會出現兩種。 Ex:人類的ABO血型,由 、 、 三種等位基因控制。 ★ 等顯性遺傳 1. 控制該性狀表現的 不只一種,當為異型合子時,各自控制 的表徵皆可表現。

(15)

  15   Ex:人類ABO血型中,基因型為 ,表現型為AB型。 ★ 性聯遺傳 1. 基因位在 上,故其遺傳與性別有關。 Ex:與X染色體有關的色盲、蠶豆症、血友病、肌肉萎縮症;與Y染色體有關耳孔多毛性 狀。 2. 遺傳模式:男性的X染色體必來自 ,Y染色體必來自 ;父親 的 必傳給女兒。 色盲兒子 à 基因來自 ;色盲女兒 à 色盲 。 ★ 染色體遺傳學說 1. 1902 由 和 提出。 2. 內容: 。 。 3. 推論 孟德爾的觀察   現代推論   親帶透過生殖細胞的結合,將性狀傳給子代。                           位在精子和卵內。   親代互交的結果不變。   精卵的貢獻相同,故基因應位在                            。   成對的遺傳因子在配子形成時分離至不同的配 子中,在受精時重新組合成一對。   染色體的行為與遺傳因子相同,故基因應位在染 色體上。  

(16)

        4.   染色體的行為   孟德爾的遺傳法則   現代的觀察                                     :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 基因互相分離。   減數分裂時,                                                             互相分離至不同的配子中。                                                   :形成配子時,非成 對的遺傳因子隨機組合分配至同一配子中。   減數分裂時,                                                             可自由組合。   生殖時,來自雌、雄配子的遺傳因子在子代重新 組合成對。   受精時,精卵結合,同源染色體重新組合成對。      

★   DNA & RNA  

  DNA                                                                 RNA                                                                 組成                   含氮鹼基   A、T、C、G   A、           、C、G   位置   細胞核、                             、                             核仁、細胞質  

(17)

  17   功能   攜帶遺傳訊息,構成染色體   傳遞遺傳訊息、控制蛋白質合成、構成核 糖體       ★ DNA的分子模型   1. 1953 由華生和克立克提出。   2. 結構:由                                               構成   的兩股乎相平行且呈螺旋狀,   稱為                                               。   3. 骨架:由                                         和                                     相連而成。   4. 兩股間由                                       以                             配對而成,A       T、C       G,並記錄遺 傳訊息。   5. 不同種生物的含氮鹼基序列不相同。     ★ DNA的複製   1. 時機:                                               ,由酵素                                               執行(材料為去氧核糖 核酸,能量來源為高能磷酸鍵)。   2. 過程:                                                       。   雙股DNA鬆開   à   以單股DNA分別為模板   à   DNA聚合酶將游離的核苷酸與單股模 板進行配對   (A       T、C       G)  à   形成兩條相同的雙股DNA(其中一股為新合成,一股 為舊的)。    

(18)

★   基因的表現   基因   DNA上一段特定的序列,控制蛋白質合成,影響                               的表現。   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DNA   -­‐-­‐-­‐-­‐-­‐-­‐-­‐-­‐-­‐-­‐-­‐-­‐-­‐-­‐-­‐-­‐-­‐-­‐-­‐-­‐-­‐>   RNA   -­‐-­‐-­‐-­‐-­‐-­‐-­‐-­‐-­‐-­‐-­‐-­‐-­‐-­‐-­‐-­‐-­‐-­‐-­‐-­‐-­‐>   蛋白質   轉錄   1. 定義:DNA將遺傳訊息抄錄至RNA的過程   2. 場所:真核細胞在                                 ;原核細胞在                                           。   3. 過程:雙股DNA鬆開   à   以其中一單股DNA為模板   à   由酵素                                                   將游離的核糖核酸進行含氮鹼基配對(A               、C       G)   à   形成單股RNA。   RNA種類   1. mRNA:傳訊RNA,攜帶遺傳訊息、合成蛋白質。   2. tRNA:轉送RNA,攜帶胺基酸,作為合成蛋白質的原料。   3. rRNA:核糖體RNA,與蛋白質組成核糖體,為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轉譯   1. 定義:依RNA上的含氮鹼基序列,合成蛋白質。   2. 場所:細胞質中的                                         。   3. 過程:mRNA附著於核糖體上   à  tRNA攜帶                                 依照序列配 對(3 個含氮鹼基對應 1 個胺基酸)  à   胺基酸間以                           形成多肽鏈   à   形成蛋白質。            

(19)

  19           ★ DNA重組:利用人為的方式,將兩個不同來源的DNA重新組合。   目標DNA   (標的基因)   欲表現的基因,又稱為外源基因,Ex:人類胰島素基因。   DNA載體   1. 承載目標DNA至細胞中,並帶有特定基因(Ex:螢光基因、抗抗生素基因)。   2. 可以在細胞內複製、增加。   Ex:細菌的                             、病毒的DNA                                 切割特定DNA序列的酵素。                                 將載體和目標DNA片段連接的酵素。   步驟   以相同的限制酶切割目標DNA與載體   à   連接酶接合兩者DNA形成                                               à   轉殖入宿主細胞(Ex:大腸桿菌)  à   利用特定基因加以篩選成 功轉殖的細胞   à   目標DNA在細胞內複製、轉錄、轉譯,表現蛋白質                            

(20)

        ★                                               :藉由重組DNA,將目標基因轉職到活細胞或生物體中,進而影響 生物的遺傳基因和影響性狀表現,利用此技術所產生的生物稱為基改生物(GMO)。   1. 基因轉殖細菌:將外來基因引入細菌,可大量生產所需蛋白,Ex:胰島素、生長激素、 紅血球生成素、B型肝炎。   2. 基因轉殖植物:藉由細菌或病毒將外來基因引入植物細胞,Ex:抗寒抗旱抗蟲的作物、 製造大量胡蘿蔔素的黃金米。   3. 基因轉殖動物:藉由顯微注射等方式將外來基因注入受精卵或早期胚胎中,Ex:製造含 凝血因子乳汁的酷比豬        

(21)

  21   第四章     植物體的構造與功能   ★ 根的功能 1. 吸收水分與 。 2. 固定及支持植物體。 3. 營養繁殖:根上形成不定芽,繁殖新個體,Ex:香蕉。 4. : 支持根:加強固定力,避免被吹倒,Ex:竹子、玉米。 氣生根:吸收空氣中的 ,Ex:榕樹、蘭花。 呼吸根:協助呼吸,Ex:紅樹林植物。 儲藏根:儲存養分,Ex:甘藷、牛蒡、紅蘿蔔。 ★ 定根與不定根 定 根 不 定 根 來 源 初 生 根 根部以外的組織 舉 例 ,落地生根的葉長出 的根、馬鈴薯的塊莖長出的根 ★ 根系 軸 根 系 鬚 根 系 根的發育 種子的胚形成 à 發育成 à 分生出許多 à 形成軸根系 種子的胚形成 à 初生根枯萎死亡 à 的基 部長出粗細相當的 à 形成鬚根系 舉 例 多數的 植物 多數的 植物

(22)

★ 根的縱切構造 1. 已分化形成維管束、 、支 根等構造。 2. 細胞不再延長。 3. 是主要吸收部位,由表皮細 胞向外突出形成,為單一細胞構造。 1. 根細胞延長生長的主要部位。 2. 細胞因吸水使 變大,沒有 的功能。 1. 進行細胞分裂,細胞 增加。 2. 向上:成為 細胞。 3. 向下:補充 細胞。 1. 保護 。 2. 細胞時常損壞、更新。

(23)

  23     ★ 根的橫切構造:由外而內為 à à 表 皮 排列緊密, ,部分細胞突出形成 ,增加吸收表面積。 皮 層 1. 由排列疏鬆的 組成,可儲存養分。 2. 最內圈一層稱為 ,管制 與 進出中柱。 :為內皮細胞壁上的一圈帶狀構造,不透水。 中 柱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有些細胞特化成俱有分生能 力,可長出 。 無 1. 木質部由中間向外輻射。 2. 韌皮部分佈於木質部間。 3. 有 。 1. 木質部(在內)與韌皮部(在外)形 成 排列。 2. 無形成層。 無 由 組成,可儲 存養分。  

(24)

★ 莖的功能 1. 支持植物。 2. 運輸水分與養分。 3. 儲存養分,Ex:馬鈴薯、芋頭、蓮藕的變態莖。 4. 營養繁殖,Ex:馬鈴薯塊莖的芽眼可長出小苗。 ★ 莖的形態 頂 芽 1. 位於莖頂,具有 。 2. 使莖長高。 節 葉、芽長出之處。 節 間 節與節之間的部分。 腋 芽 1. 上長出的芽。 2. 可發育成枝條或 。 3. 又稱為 。 ★ 莖的種類 質 地 柔 軟 堅 硬 支撐力 細胞的 的纖維及 次及生長 無 有

(25)

  25     ★ 莖的橫切構造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表皮 緊密排列的細胞,具保護、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 基本 組織 由 構成,儲存水分與養分,有些具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 部分植物俱有中空的 。 維管束以外稱為 ,以內為 。 維 管 束 在外側,運輸 。 在內側,運輸 。 排列於基本組織,無形成層。 排列,有形成層。

(26)

  ★ 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 1. 幼莖與雙子葉草本植物相似。 2. 莖可逐年加粗,分為 和 兩部分。 樹 皮 韌皮部以外的構造,由外而內為 à à à à 木栓層 1. 細胞含大量的 ,不透水、透氣。 2. 取代原本的表皮,保護效果更好。 3. 部分木栓層上有 ,以利氣體的交換。 木栓形成層 1. 由 最外面的一層細胞轉化。 2. 可向外分裂產生 。 木 材 由 細胞構成,依位置可分為 與 。 邊 材 1. 新生的木質部,靠外側,貼近 。 2. 排列疏鬆,顏色較淺,具有 的功能。 心 材 1. 老舊的木質部,靠內側,位於莖的中心。 2. 排列緊密,顏色較深,不能運輸水分,但具 的功能。

(27)

  27       ★ 年輪: 因季節變化、生長速度不同,而形成深淺相間的環狀紋路。 (春材) 春夏溫暖多雨 à 細胞 而壁 ,顏色 。 (秋材) 秋冬寒冷乾燥 à 細胞 而壁 ,顏色 。 ★ 葉的功能 1. 行 與 的主要部位。 2. 產生 的主要來源處。 3. 間形成氣孔,可與外界交換氣體。 ★ 葉的型態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葉 柄 1. 連接葉片與莖,支持葉片並運送養分。 2. 可以調整葉片生長方向 à 。 葉 鞘 1. 以葉鞘在莖節處包圍固 定。 2. 負責葉片與莖間的疏導。 托 葉 1. 位於 基部的突起。 2. 見於葉芽萌發時,成熟後脫落,具保護 作用。 ※葉序

(28)

  ★ 葉的內部構造 表 皮 1. 表皮細胞:可分泌 ,防止水分散失,並保護葉肉細胞。 2. :兩兩成對,呈半月形,形成 , 具 ,可隨環境改變與植物需求,改變氣孔開閉。 葉 肉 組 織 1. 由薄壁細胞組成,可分為 與 。 2. 具葉綠體,為行 的主要場所。 葉 脈 1. 由 組成。 2. 由莖延伸而來,木質部位於 ,韌皮部位於 。 ★ 水與無機鹽的運輸 1. 吸收部位: ,以成熟部的 為主要吸收區域。 2. 吸收方式:水 à ;無機鹽 à 。 3. 運送方向:由 而 ,為 運輸。

(29)

  29       4. 運送路徑:表皮細胞 à à à à 根的木質部 5. 運輸動力:皆為被動( )。 蒸散作用 水蒸氣分子由 散出 à 形成拉力,帶動 內的連續水柱。 影響:生物因素—葉片大小、角質層厚薄、氣孔的分佈。 環境因素—光照、溫度、相對濕度、土壤含水量。 毛細作用 水分子的 + 水與木質部內壁的 à形成連續水柱。 根 壓 無機鹽經主動運輸進入根部 à 根部內 變大 à 水進入形成推力。 ※ 泌液作用 (泌溢現象): 使過多的水由葉緣或尖端的水孔排出,發生於某些草本植 物,較易於夜晚發生(氣溫低、溼度高、氣孔關閉、蒸散作用減弱)。

(30)

★ 運輸構造 木質部 韌皮部 假導管( ) 厚壁死細胞 厚壁死細胞 薄壁活細胞, 薄壁活細胞, 1. 細胞兩端鈍。 2. 上下相接處的細胞 壁 ,形成相 連的細管。 3. 具有 。 1. 兩端尖。 2. 具有 。 1. 細胞上下相接處仍 有細胞壁( ) ,上有 。 2. 管壁上有 。 協助篩管運輸,不具運 輸作用。 ★ 有機養分的運輸 1. 以 在 內運輸。 2. 方向:供應部位 à 需求部位,依生長階段所需而定。 營養生長期 抽芽 開花結果 供應部位 行 的成熟葉 糖分儲存處:塊根、塊莖、

(31)

  31   需求部位 1. 消耗糖分:嫩芽 2. 儲存糖分:塊根、塊莖 嫩芽 花、果實、種子 ★ 氣體的交換 1. 氣孔 功 能 氣體交換、 。 分 布 葉、綠色嫩莖。 組 成 兩個 ,半月形,具 及大液胞,內側細胞壁厚, 外側細胞壁薄。 機 制 保衛細胞內 濃度上升 à 變大 à 細胞吸水 膨脹( 變大) à 細胞向外彎曲,氣孔 。 其它:光照、CO2 濃度、離層素(ABA)、溫度。 2. 皮孔 功 能 取代氣孔。 分 布 木本植物的 、儲存根、果皮。 型 態 表面的裂孔、呈圓形或橫裂狀等。 ★ 植物運輸作用的比較 水分和無機鹽 有機養分 養分來源 多由 吸收 、養分儲存處 運輸構造 木質部 ( 、管胞) 韌皮部 ( 、伴細胞) 運輸路徑 由下而上的單向運輸 供應處 à 需求處 , 運輸

(32)

  32     運輸動力 蒸散作用、毛細現象、根壓 1. 協助物質進出篩管。 2. 篩管內的 。 ★ 無性生殖 1. 定義:不經由 產生子代的方式(經細胞 增生產生新個 體)。 2. 特色:子代與親代的 相同(無 )。 快速、短時間內可達成。 3. 方式:營養繁殖、 。 ★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1. 生殖器官—花 2. 生殖的過程: a. 雄蕊 花粉粒: 個生殖細胞 + 個管細胞組成。 花粉管: 個精細胞 + 個管細胞組成。 3. 雌蕊 一個花粉母細胞         (             )   4 個小孢子     (             )   4 個花粉   (             )   4 個花粉管   おお おお おお 一個胚囊母細胞         (             )   4 個子細胞     (             )   1 個大孢子     (             )   おお

(33)

  33     胚囊: 個卵細胞 + 個極細胞(中央細胞) + 個其他細胞 4. 雙重受精: a. 卵細胞受精:精細胞 (n) + 卵細胞 (n) à 合子 (2n) b. :精細胞 (n) + 極細胞 (n+n) à 胚乳 (3n) c. 雙重受精是 獨有的特徵。 ★ 果實與種子 1. 被子植物果實的形成 發生減數分裂的細胞 雙重受精 種子和果皮的形成 花 雄蕊 1. 精細胞 (n) + 卵細胞 (n) à 合子 (2n) 2. 精細胞 (n) + 極細胞 (n+n) à 胚乳 (3n) 1. 合子 à 2. 珠被 à 3. 子房壁 à 4. 胚、胚乳、種皮合稱 5. 種子和果皮合稱 雌蕊 2. 種子 種 仁 胚 (2n) 包含 、 、 、 。 おお 1 個胚囊細胞     (             )   おお 胚囊(         個細胞,         個核)   おお

(34)

胚乳 (3n) 之處,供應胚的發育。 種 皮 由珠被(2n)發育而來,與母株 相同。 3. 傳播方式 外層可防水,可浮於水上。 棋盤腳、椰子 乾燥且輕,具協助飄散的構造。 蒲公英、松樹種子 動 物 傳 播 果實可口,可抵抗動物消化液。 西瓜、番茄、山桐子 俱有針鉤狀突起,以黏附動物皮毛之上。 鬼針草 果實裂開時的彈力,或果實內氣體壓力。 非洲鳳仙花、酢漿草、噴瓜 ★ 向性 1. 定義:受到環境刺激,引起植物 的分佈不均勻,使組織生長速度不同,為 的生長運動。 2. 種類: 向光性 刺激:單一側面照光。 發生部位:莖的頂端。 生長素分佈: 的濃度較高。 生長速度:背光側 向光側 à 向光生長。 有利於植株接收陽光,行光合作用。 向地性 刺激: 。 發生部位: (向地)、 (背地)。 生長素分佈:靠近地面一側濃度較 。 生長速度:根— à 。  

(35)

  35   莖— à 。 有利根固著、尋找水源,有利莖尋找陽光。 向觸性 刺激:物體接觸。 發生部位:莖或捲鬚。 生長素分佈: 的濃度較高。 生長速度:非接觸面 接觸面,圍繞物體生長。 使植物體能繞過障礙物或攀緣至高處爭取陽光。 ★ 膨壓運動 1. 定義:受到環境刺激時,因特殊細胞的 改變,產生快速且 的反應。 2. 種類 追日運動 刺 激 物體碰觸 一天光照週期的變化 一天光照週期的變化 反 應 葉片閉合 葉片閉合 葉片或花冠追蹤太陽 例 子 含羞草、捕蠅草捕蟲 酢漿草、牽牛花 向日葵 ★ 光週期 1. 定義:以 24 小時為一週期的日規律中,光照和黑暗的長短影響植物的生理現象。 2. (臨界日照):以 50%開花率之黑暗時間(日照時間)為分界點。 3. 感應部位: 。 4. 種類 長日照植物 (短夜性植物) 每日需黑暗時間 臨界黑暗。 一般春、夏開花,Ex:蘿蔔、菠菜。 短日照植物 (長夜性植物) 每日需黑暗時間 臨界黑暗。 一般秋、冬開花,Ex:菊花、菸草。

(36)

中性日照植物 開花與否不受每日日照時數影響,植物體成熟就會開花。 Ex:豌豆、番茄、棉花。

(37)

  37     第五章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 循環系統 微血管 特 色 例 子 開放式 血液與組織直接接觸 節肢動物 閉鎖式 血液與組織無直接接觸 蚯蚓、脊椎動物 ★ 人體循環系統 組 成 功 能 心血管系統 、 、 運輸養分及廢物。 淋巴系統 、 、 1. 回收 ,協助 血液循環。 2. 吸收並運輸 養分。 3. 參與免疫反應。 ★ 心臟 1. 位於胸腔中央偏左,由 構成。 2. 構造: 四個腔室 二心房、二心室 瓣 膜 心房與心室間 心室收縮時關閉 第一心音 心室與 間 心室舒張時關閉 第二心音 3. 血流方向: 。 4. 心搏:心肌規律的收縮與舒張。 心搏數:60~80 次/分。 :位於右心房壁上的特化心肌細胞, 可引發心臟跳動。

(38)

  5. 心搏週期:心臟每一次的收縮與舒張,經歷一個完整的週期 (約 0.8 秒/次)。 階段 心房變化 心室變化 房室瓣 半月瓣 血流方向 第一階段 收縮 舒張 打開 關閉 第二階段 舒張 收縮 關閉 打開 第三階段 舒張 舒張 打開 關閉 ★ 血管 動 脈 微血管 靜 脈 定 義 將血液帶離心臟送至器官 物質交換之處 將血液帶離器官送回心臟 血 壓 管 壁 ,富彈性 (單層細胞) 較薄 管 腔 中 小 (只容單個血球通過) 大 脈 搏 血 流 最快 最慢 中 瓣 膜 無 無 血流動力 1. 2. 1. 2. 3. 脈 搏 管壁隨心搏而擴張、回縮的現象,等於心跳數。

(39)

  39   ★ 血液 1. 佔體重的 1/13,包括 及 。 2. 血漿:淡黃色,佔 55%。 水 佔 90%以上,作為溶劑。 養 分 、 、 、礦物質等。 廢 物 、 。 氣 體 O2、CO2 蛋白質 約 7~8%,由 製造。 協助物質運輸、維持血液 、 。 參與 、 。 協助脂溶性物質運輸、協調生理機能。 3. 血球:深紅色,佔 45%。 細胞核 特 色 數目(個/mm3 ) 功 能 紅血球 最多 500~600 萬 含 ,運送 O2、CO2 白血球 細胞最大 最少 5000~10000 吞噬病菌、產生抗體 血小板 細胞最小 25~40 萬  

(40)

  ★ 血液循環 1. 體循環:將含養分及 O2的血液送至除了 肺以外的其他器官,並帶走廢物及 CO2。 2. 肺循環:將富含 CO2的血液送至肺部交 換 O2。 3. 冠狀循環:供應 氧氣、養分,帶走 CO2、廢物。 à 基部 à 冠狀動脈 à 微血管 à 冠狀靜脈 à 4. 肝門循環:運輸小腸吸收的 至肝臟儲存或合成大分子。 絨毛微血管 à à à 肝 à à 下大靜脈 à 右心房 ★ 淋巴系統 淋巴 流入組織 à à 淋巴管內的淋巴 淋巴管 似靜脈,有 可防止淋巴逆流。

(41)

  41     :最小 的淋巴管,似微血管, 末端為 , 可回收組織液或脂溶性 養分( )。 淋巴結 1. 卵圓形構造,主要分佈於頸部、腋下、鼠蹊、 旁。 2. 富含 ,可吞噬與過濾病原體,更進一步引發免疫反應。 淋巴器官 初級淋巴器官: 、 ,為免疫細胞發育及成熟處。 次級淋巴器官:淋巴結、 、 、粘膜組織,免疫細胞作用處。 ★ 淋巴循環 1. 功能:回收 及輸送小腸絨毛吸收的 。 2. 右胸、頭、上肢微淋管 à à 右鎖骨下靜脈 à 左胸、頭、上肢微淋管 下肢、腹部 à à 左鎖骨下靜脈

(42)

★ 免疫反應 1. 淋巴器官 初 級 淋 巴 器 官 淋巴球生成、發育的場所。 骨髓 含 ,可分化為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白血球種類: 1. T 淋巴球(T細胞):移至 發育成熟,參與細胞免疫。 2. B 淋巴球(B 細胞):在骨髓發育成熟,參與體液免疫。 3. 單核球:分化為 ,參與吞噬作用。 4. 顆粒球: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參與 。 嗜鹼性球,參與過敏反應。 胸腺 1. 發育成熟的場所。 2. 位於 內,分左右兩葉。 3. 幼年期重要,青春期後開始退化。 次 級 淋 巴 器 官 淋巴球進行反應的場所。 淋巴結 過濾淋巴、製造淋巴球,頸部、腋窩、鼠蹊部分布較密集。 脾臟 1. 位於腹腔左上方,深紅扁圓形,為最大的淋巴器官。 2. 與血液循環相連,可 。 扁桃腺 位於咽部和舌根附近的大型 ,可保護呼吸系統。 黏膜層淋巴組織 位於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的黏膜表皮層內。 2. 防禦作用 非 專 一 性 免 疫 第 一 道 防 線 皮膜屏障 1. 皮膚:具 ,呈弱酸性及其表面據共生細菌,能抑制 其它微生物生存。 2. 粘膜及其分泌物: 呼吸道黏膜—藉氣管中 的擺動及黏液將異物排出。 消化道黏膜—唾液的 、胃酸和胃蛋白酶。 生殖道黏膜—陰道的分泌物呈 ,抑制細菌孳生。

(43)

  43   非 專 一 性 免 疫 第 二 道 防 線 吞噬作用 包括 、嗜中性白血球及嗜酸性白血球,吞噬並 水解入侵的病原體。 發炎反應 1. 受傷組織釋放 。 2. 症狀: 。 3. 目的:運送更多的吞噬細胞、抗體至發炎部位。 4. 膿:含死傷的組織細胞、吞噬細胞、病原體、組織滲出液。 專 一 性 免 疫 1. 由 主導,具有辨識自我和外來物的能力。 2. :能引發免疫反應的物質,多為蛋白質。 3. 特性 :針對特定抗原,產生特定的免疫反應。 :接種疫苗以預防傳染病的原理。 細 胞 免 疫 1. 主導細胞: (Th)、 (Tc) 2. 作用對象:被感染的細胞、癌細胞、移植的外來細胞 3. 過程:Th 細胞表面 和特定抗原結合 à Th 細胞活化與增生 à 分泌化學物質 à 促進 活化與增生 à 活化的 Tc 細胞與被病毒感染的結合並釋出 à 被感染細胞的細胞膜穿孔,引發細胞死亡 體 液 免 疫 1. 主導細胞: 2. 作用對象:體液中的病原體、游離的抗原 3. 過程:B 細胞接觸特定抗原的刺激後 à 活化 分泌化學物質 à 促進B細胞活化和增生 à 活化的B細胞分化為 à 漿細胞分泌專一性的 à 抗體和抗原結合 à 使病原體失去致病力或更易被吞噬

(44)

★ 營養的需求 醣類 五穀根莖類 1. 為主要能量來源。 2. 儲存形式:肝醣、脂質。 脂質 五穀類、油脂類、 蛋豆魚肉類、奶類 1. 保暖、保護。 2. 構成 的成分。 3. 協助吸收脂溶性物質。 蛋白質 蛋豆魚肉類、奶類 1. 構成體質,ex:肌肉。 2. 構成 、 與某些 激素。 礦物質 無機鹽類 蔬果類 1. :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 2. :血紅素的成分。 3. 鈉、鉀:參與神經傳遞、維持細胞滲透壓。 維生素 小分子 有機物 五穀類、肉蛋乳品 類、蔬果類 1. 水溶性維生素: 。 2. 脂溶性維生素: 。 利用順序: 。 ★ 人類消化系統 1. 消化構造 消化管 1. 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2. 大部份具 ,可以產生蠕動、攪動等 。 3. 具 ,管控食物向前及防止逆流。 消化腺 1. 胃腺、小腸腺:位於消化道 。

(45)

  45   2. 唾腺、 、胰臟:位於消化道外,藉 輸送消化液至 消化管作用。 2. 消化器官 口腔 物理消化 牙齒:磨碎食物。舌:攪拌食物。 化學消化 唾液:內含 ,可分解澱粉、肝醣。 咽 食道與氣管共同開口處。 食道 藉 將食物推向胃。 胃 1. 可儲存及消化食物,形成食糜。 2. 食道與胃間具 ,胃與小腸間具幽門。 物理消化 胃壁肌肉層蠕動:磨碎食物、促使食團與胃液混合、將食糜推向小腸。 化學消化 胃液:內含 、鹽酸。 吸 收 、少量藥物。 小腸 1. 長約六公尺,分為 、 空腸、迴腸。 2. 主要消化及吸收的場所。 3. 消化液呈 ,可中和胃酸。 物理消化 無 化學消化 1. :分泌膽汁,不含酵素,含 ,可乳化脂肪。 2. 胰臟:分泌胰液,內含胰蛋白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核酸酶。 3. 小腸腺:分泌腸液,內含腸雙醣酶、腸肽酶、腸核酸酶。 吸 收 1. 環狀皺壁、絨毛、 :增加吸收面積。 2. 路徑:水溶性養分 à 絨毛內 à 血液循環  

(46)

!   !   !   Ex:葡萄糖、胺基酸、無機鹽、維生素B群、維生素C 脂溶性養分 à 絨毛內 à 淋巴循環 Ex:脂肪酸、甘油、維生素 A、D、E、K 大腸 1. 長約 1.5 公尺,分為盲腸、結腸、直腸。 2. 無消化功能,可吸收剩餘 、維生素、無機鹽等。 3. 含 ,可製造維生素B、K。 肛門 排出糞便,稱為 。 ★ 養分分解過程 1. 多醣類 麥芽糖 葡萄糖 2. 蛋白質 短肽 胺基酸 3. 脂肪 脂肪酸 + 甘油 4. 核酸 核苷酸 含氮鹼基 + 五碳糖 + 磷酸 ★ 肝臟的功能 1. 位於腹腔右上方,為人體最大的腺體器官,無神經分佈。 2. 消化功能:分泌鹼性膽汁—中和酸性食糜,協助 消化。 儲存養分—肝醣、維生素、脂質、鐵質等。 3. 維持生理恆定:合成或分解肝醣—參與 恆定。 合成 ,維持滲透壓、體液及酸鹼值恆定,謝助血液凝固。 4. 解毒作用:將氨轉變成 ,由 排出。 將酒精、藥物代謝成毒性較弱的物質,再由腎臟排出。 !   !   !   !  

(47)

  47   ★ 人體的呼吸系統 鼻 1. 內有鼻腔、鼻毛及 分泌黏液。 2. 功能:過濾、溫暖及溼潤空氣。 咽 消化道與呼吸道的共同開口。 喉 1. 由 及肌肉圍成的構造。 2. :可阻止食物進入氣管。 3. :發聲器官,受 的氣體振動而發聲。 氣管 1. 由C形軟骨及 構成。 2. 過濾空氣: 吸附雜質、 擺動,將異物上推至咽部排出。 支氣管 左、右分支進入左肺與右肺,不斷分支成微小支氣管。 肺 1. 左肺 2 葉、右肺 3 葉。 2. 組成單位: ,為 扁平皮膜細胞,其間有 支撐,總表面積大,微血管密佈。 ★ 呼吸運動 1. 肺有彈性,可以脹縮,但不具 ,無法主動吸氣與呼氣。 2. 藉呼吸肌收縮、舒張引起氣體進出肺的動作。 3. 呼吸肌:橫膈、肋間肌,屬於 。 4. 過程:呼吸肌 à 胸腔體積 à 胸腔壓力 à 肺脹縮 à 肺壓力改變 à 引發氣流。 橫膈肌 橫膈 肋間肌 肋骨 胸腔體積 胸腔壓力 空氣 吸氣 呼氣 4. 受 呼吸中樞調節(支配呼吸肌的收縮), 增加,使呼吸頻率加快。

(48)

★ 氣體的交換與運輸 1. 地點:肺泡與微血管間 ( ),組織細胞與微血管間( )。 2. 原理: ,氣體由 移向 之處。 氧分壓:肺泡 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分壓:肺泡 血液 組織細胞。 3. 氧氣運輸:98%氧氣與紅血球內的血紅素( )結合形成氧合血紅素( )。 Hb + O2 HbO2 4. 二氧化碳運輸:少部分 CO2與血紅素結合,大部份 CO2與水化合形成 (此過程由位 於 上的酵素催化),碳酸解離成碳酸氫根,由 運送。 CO2 + H2O H2CO3 H+ + HCO3- ★ 排泄作用 1. 排除體內 的過程。 2. 參與器官:腎臟、肺臟、皮膚汗腺。 ★ 泌尿系統 1. 組成 腎 臟 位置:兩個,位於腹腔 、脊柱兩側。 構造:外側: ,內側: 。 腎盂:收集來自 的尿液。 :血管、輸尿管及神經進出處。 功能:過濾血液,形成尿液。  

(49)

  49     輸尿管 位置:上接腎盂,下接 。 功能:輸送尿液。 膀 胱 構造:由 組成。 功能:儲存尿液。 尿 道 構造:由 管制尿道口。 功能:排除尿液。 2. :腎臟的構造與功能單位,一個腎臟約由 100 萬個腎元組成。 構 造 位於皮質,為一微血管團。 膨大成杯狀,包圍絲球體。 深入髓質,最後注入集尿管。 3. 腎臟血流方向:腎動脈 à 小動脈 à 入球小動脈 à à 出球小動脈 à à 小靜脈 à 腎靜脈 絲球體 (前後皆為小動脈) 血壓較高,有利過濾 腎小管周圍微血管 (前接小動脈,後接小靜 脈) 、 血壓正常 4. 尿液的形成 過濾: ,不耗能 再吸收: ,耗能 分泌: ,耗能

(50)

  5. 尿液的成分:90%為水,其餘為 、 等。不含血球、葡萄糖、 胺基酸、蛋白質。 ★ 神經 1. (神經細胞): 神經系統構造與功能的單位。 構 造 含細胞核及大部份細胞質,負責生長代謝。 突起 :將訊息傳入細胞體。 :將訊息傳出,末端含許多小泡,內含神經傳導物質。 包在外圍,富含脂質,具絕緣級保護作用。 可協助神經纖維修復再生及加快傳導速率(跳躍傳導)。 傳導速率 有髓鞘、較粗的神經傳導速率較快。 種 類 感覺神經元 將感覺 的訊息傳入中樞神經。 聯絡神經元 聯絡感覺與運動神經元,位於 。 運動神經元 將中樞神經的訊息傳至 (肌肉、腺體)。 訊息傳遞方向 受器 à 感覺神經元 à 聯絡神經元 à 運動神經元 à 動器 2. :兩神經元之間的接觸處,不直接相連。 構 造 突觸前部 突觸前神經元的 末梢,有許多突觸小泡,可釋出神經傳導物質。 突觸間隙 兩神經元間的小空隙。 突觸後部 突觸後神經元的 或 ,其膜上俱有受體。 傳導方向 突觸前部 à 突觸間隙 à 突觸後部,為 傳導。

(51)

  51     3. 神經訊號傳遞:透過神經細胞膜的 變化來進行。 神經元未受刺激時所測得的膜電位,細胞內較膜外 。 動作電位(神經衝動) 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膜電位迅速上升,接著又恢復至靜止膜電位。 此種電位變化會沿著 傳遞。 傳遞 神經元與神經元間的傳遞。 ★ 人類的神經系統 1. 分為 神經系統及 神經系統。 2. 中樞神經系統 腦 構造:左、右兩半球,藉 相連。 功能:感覺、思考、情緒、學習、意識。 視丘 感覺訊息進出大腦的轉接站。 下視丘 調節中樞: 、口渴、食慾。 中腦 、 的反射中樞。 橋腦 協調延腦調節 。 延腦 1. 生命中樞:調節 、 。 2. 咳嗽、吞嚥、嘔吐及 分泌等反射中樞。 構造:左、右兩半球。 功能:運動平衡中樞,協調 收縮。 脊髓 構造:上接 ,成長條狀。

(52)

功能:傳遞訊息、 反射中樞。 3. 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 對 1. 連接 部的感覺器官或動器。 2. 第 對腦神經,又稱為 神經,分布至胸腔及腹腔 內的臟器。 脊神經 對 連接頭、頸部以下的感覺器官及動器。 ★ 反射與反射弧 1. 反射作用:當身體受到內在或外在的刺激時,引發的 動作。 2. 目的:節省時間、降低傷害或減少體內資源浪費。 3. 反射中樞 肢體反射中樞。 唾液分泌、吞嚥、呼吸與心搏等反射中樞。 瞳孔反射中樞。 4. :反射動作時神經衝動所經過的途徑。 路徑:受器 à 感覺神經元 à 中樞(聯絡神經元) à 運動神經元 à 動器。 5. 膝跳反射:沒有 神經元參與。 路徑: 敲擊膝蓋下方肌腱 à 內受器 à 感覺神經元 à 脊髓 à 運動神 經元 à 大腿肌肉收縮。 ★ 骨骼與肌肉 1. 骨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陳威成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吳佳儒

21 粉刷 林宏儒 優勝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

(六) 有關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桃竹苗分署及高屏澎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除了本招訓簡介所列的訓練班次外,另有本署所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區分署(以下簡稱本分署)下轄 7 個就業中心及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