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朗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1 朗讀"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小學中國語文知識增益系列之五

朗讀教學

施仲謀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

2013-02-23

2013-03-01

(2)

1.1 朗讀

「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讀」是看 着文字念出聲音。

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

(3)

1.2 朗誦

「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誦」是合乎 節奏的誦讀方法。

朗誦是文學、歌唱、戲劇三種藝術的結合。

(4)

1.3 朗讀的特質

教師朗讀,不能離開課文;學生聽教師範讀,

也不能離開課本。

學生必須用心注視課文,把教師朗讀的聲音 和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結合起來,這 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過程。

(5)

1.4 朗讀的要求

1. 正確

(1) 不讀錯字音,不讀錯語調、不丟字、不添 字、不重複、不顛倒。

(2) 吐字清晰,準確傳達內容。

(6)

6

2. 流暢

(1) 速度適當:以正常的語速為主。

(2) 句逗分明:句逗在文章中具有「停頓」的作 用。如果停頓恰當,可以有效地控制速度,

明確地傳達語句和段落的意思,而且便於轉 換情緒;否則便會讀破句子,讀斷章節,甚 至扭曲主題。

(3) 節奏和諧:朗讀時能掌握語言的節奏,才能 讀得輕重有致,不疾不徐。

(7)

3. 富感情

(1) 傳意為主:若是內容充滿激情的文章,朗 讀者可用帶感情的音色朗讀;一些感情 平淡的篇章,朗讀者則用不帶感情音色的 聲音讀出便可。

(8)

8

(2) 情感表達:朗讀者在朗讀時,感情要真摯、

自然,配合文章的內容,注意保持適度的 情感,不可過分。

(3) 聲音運用︰朗讀不講求眼神、表情、手勢 和姿態等的配合,只須運用聲音,表達出 文章的修辭技巧、篇章結構、寫作手法和 主題思想 。

(9)

9

2.1 朗讀與朗誦的區別

朗讀 朗誦

性質 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 藝術表演的一種形式。

要求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將 書面文字變成有生命力的 語言。

聲情並茂,要發揮原作 品的神髓,並能打動聽 衆的心弦,産生強烈的 藝術感染力。

方法

眼睛接觸課文,聲音清亮 悅耳,但不必誇張;也毋 需眼神、表情、動作等的 配合。

必須熟悉誦材,了然於 胸;注意各種聲音技巧 的運用,同時講求眼神、

表情、動作等的有機配 合。

(10)

3.1 朗讀的功用

1. 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1) 學生多朗讀生動、優美的作品,可以積累詞 彙,掌握重音、停頓、節奏和語調等口語 表達技巧。

(2) 通過練習或比賽,學生可以增強自信心,

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11)

11

2. 提高書面語表達能力

(1) 朗讀者必須準確理解文章內的詞義和內容,

掌握句子和段落的組織,懂得連段成篇的佈 局手法。久而久之,對於文章的結構佈局、

修辭技巧的運用,可留下深刻的印象,對 寫作能力及技巧均有幫助。

(12)

(2) 把篇章朗讀得生動傳神,必須熟唸誦材。熟 讀成誦,出口成文,書面的表達能力自然 大大提高。

(13)

13

3. 深化閱讀理解能力

(1) 朗讀可以把文字的言外之意和作者的內在感 情變化,在「眼到」和「心到」之餘,再通 過「聲到」,以補充文字表達上的不足。

(2) 欣賞或練習情真意切的朗讀,不但可加深我 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還可以引起閱 讀的興趣和加強閱讀理解的能力。

(14)

14

4. 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 1 ) 生 動 的 朗 讀 , 能 把 篇 章 中 的 各 種 人 物 、 事件及景物展現眼前,擴闊思維。

(2) 如能把朗讀的規律,運用到無聲的閱讀中,

就可使書面的文字,變成腦海的形象,一

幅幅活動的畫面,誘發想像,激動感情,

提高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鑑賞能力。

(15)

5. 陶冶品德

朗讀時,我們會不自覺地對作品中的警句和優 美語言,留下深刻的印象,達致潛移默化,潤 物無聲的作用。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觀念的 陶冶,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6)

4.1 朗讀的技巧

4.1.1 準備階段

1. 理解誦材

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掌握字、詞、語句和修辭技巧

分析篇章結構

喚起感情、産生共鳴

(17)

2. 讀準字音

普通話的讀音有全國統一的審音標準,一 般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作爲 根據。

廣州話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問題比較複雜。

(18)

(1) 廣州話的九個聲調:

名稱 例字

1 2 3 4 5 6 7 8 9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上陰入 下陰入 陽入

高平 高上 高去 低平 低上 低去 高入 中入 低入

O

O

(19)

(2) 一字多音多義

廣州話一字多音多義的情況很普遍,我們必須根 據誦材內容,選擇正確讀音。

「說」字有 「演說」、「遊說」、「學而時習 之,不亦說乎?」三個讀音。

「樂」字有「快樂」、「音樂」、「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三個讀音。

「易、數、惡、衣、食、著、教、看、思、解」

(20)

(3) 讀書音與口語音

廣州話文、白異讀的情況很普遍,如「青、

正、命、平、聽」等字,口語一般讀「eng」

韻母,但讀書音要讀「ing」韻母。

多數情況下,讀書音與口語音只是聲調轉變:

窗門、公園、天台、楊桃、南洋、

祠堂、笑話、圖畫、師父、徒弟、

蝴蝶、賞月、老陳、小何、阿王。

(21)

(4) 字典音與常用音:

例字 字典音 常用音

sy5 tsy5

dzou2 tsou3

hyn3 gyn3

tsung4 dzung1

sou3 sok8

haap9 hap9

toen1 tsyn2

sin3 sin6

haau2 haau1

dzaan6 dzaan3

(22)

(5) 廣州話的懶音現象:

聲母 例字

n l 男 女 怒 鳥 藍 旅 路 了 ng o 牛 眼 牙 我 安 押 區 罌 gw g 廣 光 瓜 掛 港 江 加 嫁 kw k 坤 規 擴 礦 勤 溪 確 抗

(23)

韻母 例字

ng n 痕 身 寒 恒 生 杭

k t 殼 角 喝 割

(24)

24

(6) 外來語譯音

對於一些外來語的譯音,我們不能只照它的 一般讀音直讀

「般若」

「吐谷渾」

「身毒」

(25)

古今語音演變

 上古音 《詩經》

 中古音 《廣韻》

 近古音 《中原音韻》

 七大方言

 廣州話 -m -n -ng

-p -t -k

(26)

陽聲韻尾

 音 –m --針 藍

 因 – n --真 蘭

 英 –ng

(27)

入聲韻尾

 十 –p 夾 – 家

 一 –t 結 – 街

 六 –k 屋 – 烏

(28)

古今聲母演變

 亡(微) 王(喻)

 網(微) 往(喻)

 望(微) 旺(喻)

 無(微) 吳(疑)

 武(微) 五(疑)

(29)

古無輕唇音

 婦女 fu5

 新婦 pou4

 伏 fuk9

 伏 buk9

 伏羲

 庖羲

(30)

 浮 fau4

 浮 pou4

 蒲頭

 蒲點

(31)

 肥 蜂 飯 飛 放

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 番禺 杜甫 阿房宮

(32)

反切示例

 卑 府移切

 弼 房密切

 不 分勿切

 兵 府明切

(33)

普通話 廣州話 廣 韻 li 4 lei 6 li 4 lai 6 li 4 lik 9 li 4

loet 9

li 4 laap 9

(34)

3. 領會具體感受 (1) 視覺:

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輪紅日

升起來,把雪後的大地照得份外耀眼。茫

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銀裝。

(35)

35

(2) 聽覺:

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聲音比它再大了!大炮 彈大炸彈的爆炸,火車的吼鳴,晴天的霹靂,

海洋裏的驚濤駭浪,這一切如果和這裏的響聲 比起來,只不過和折了一根樹枝,咬了一粒黃 豆粒,一聲牛叫差不多。都會被這暴風的號嘯 淹沒得一點沒有。

(36)

(3) 嗅覺:

我沿着林間小路往前走,一股泥土的清香迎 面撲來。不久到了蘋果園,樹上的蘋果,青 裡透紅,發出誘人的香味。

(37)

(4) 味覺:

林之洋見了酒,心花都開,望着二人說聲

「請了」,舉起杯來,一飲而盡。那酒方才 下咽,不覺緊皺雙眉,口水直流,捧着下巴 喊道「酒保錯了,把醋拿來了! 」

(38)

(5) 觸覺:

微風細雨,吹拂在你的臉上、頸上,涼涼的、

癢癢的,起初你還會覺得不大習慣;耐心等 一會吧,你會覺得這是最好的享受。當小雨 變成水滴,流到你的眼睛裏,脖子上,你會 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呀!調皮的小雨點!

(39)

(6) 動態感覺:

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 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根小草劃破了,流 出血來。一根小草怎麽會這樣厲害?魯班仔 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有許多小齒。

(40)

4. 把握基調

把握作品的整體精神傾向。一篇作品中體現 出來的態度感情可以是紛繁的,朗

者必 須分清作品內容各項情節的主次、輕重。

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描述作者離開 英國劍橋大學時的內心複雜感受,基調是淡 淡的哀愁。

(41)

4.1.2 進行階段 1. 停頓和相連

停頓的作用有三點:

(1) 呼吸換氣的自然需要。

(2) 表示區分、轉折、呼應、遞進等各種關 係,有助於分析語言結構、理解文意、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使聽衆有咀嚼、消 化、思考、回味的機會。

(3) 表示強烈的感情。

(42)

邏輯停頓

邏輯停頓即根據語言邏輯而停頓。

 到近處看,有的丨修直挺拔,好似當年

山頭的丨崗哨;有的丨密密麻麻,好似

埋伏在深坳裏的丨奇兵;有的丨看來出

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丨

神采。

(43)

感情停頓

(1)父親,這個仇丨我一定要報。

(2)他使盡了全身的力氣丨光榮地犧牲 了。

(3)聽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難 過得|掉下淚來。

(44)

停頓時間的長短

我常想:

1

楊柳

2

婀娜多姿,

3

可謂嫵媚極了,

4

桃李

5

絢爛多彩,

6

可謂鮮豔極了,

7

但它們

8

只 給人一種

9

外表好看的印象,

10

不能給人以力 量。

11

(45)

45

2. 重音和輕音

語法重音:

(1) 飯熟了。

(2) 誰在唱歌?

(3) 我把信燒了。

(4) 他說得很清楚。

(5) 我們學了六年。

(6) 四十個學生報了名。

(7) 桌子上放着兩三本雜誌。

(8) 陳教授爽朗地笑了。

(46)

邏輯重音

(1)他實在太累了。

(2)相隔這麼近,我幾乎找不到他。

(3)火突然間熄滅了。

(4)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奪標的。

(5)準是給賊偷了。

(6)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什麼地 方了。

(47)

感情重音

(1)你這個人真糊塗。

(2)我不同意!

(3)活該!

(4)秋天,白樺樹的葉子變黃了,楓樹的 葉子火一樣紅,松柏顯得更蒼翠了。

(48)

重音的表達方法 (1) 加強音量:

女孩穿過馬路的時候,看見兩輛馬車衝過 來,她趕緊避開,鞋跑掉了一隻,怎麽也 找不着,另一隻又叫一個男孩拾起來就拿 着跑了。

(49)

(2) 拖長音節:

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 死它,乾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 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 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

(50)

(3) 一字一頓:

第二天寒冷的早晨,這女孩坐在牆角裏,

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

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51)

(4) 重音輕讀: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 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 戲了。

(52)

3. 速度和節奏

大渡河丨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丨都是 蜿蜒連綿的高山,河寬丨三百多米,水深 丨十幾米,我們去時丨剛好遇上暴洪,只 見湍急的河水丨閃着青光,噴着白浪, 從 很遠的地方丨就能聽到嘩嘩的水聲。這裏 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說丨曾經威震 一時的太平天國翼王丨石達開,就戰死在 這裏。

(53)

53

4. 語氣和語調

升調(昂上調):

句調先低後高,一般用於表示疑問、反詰、驚 訝、命令、呼喚等語氣,亦出現於情緒亢奮、

感情激動的時候,也表示語氣未完結等。

降調(降抑調):

句調先高後低,句尾比平常短促,一般用於表 示肯定、決心、自信、請求、允許、感嘆等語 氣,亦出現於情緒平穩的時候,也表示語氣完 結等。

(54)

直調(平直調):

句調平穩,起伏不大,句尾保持平直,多用於 表達內容分量較重的文句,如莊重、嚴肅、真 實、誠懇、思索、遲鈍、冷淡、追憶等語氣。

曲調(彎曲調):

句調由高轉低,再升高;或由低轉高,再降低。

令音節加重、加高、拖長、曲折變化,作用在 強調或突出音節。一般用於表示誇張、諷刺、

特別驚異等語氣,亦出現於表示語意雙關及言 外之意。

(55)

升調

(1)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恩情,我們

怎能忘記?

(2)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56)

降調

(1)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 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

(2) 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産豐富的

世界!

(57)

直調

(1) 空 山 不 見 人 , 但 聞 人 語 響 。 返 影 入 深 林,復照青苔上。

(2) 其 實 地 上 本 沒 有 路 , 走 的 人 多 了 , 也 便成了路。

(58)

曲調

(1) 是我的錯,你沒有錯。

(2) 啊?會有這種事?

(59)

5.1 朗讀的特點

朗讀的要求應配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程度。

朗讀可訓練學生的聽說和聽寫能力,要求學生 朗讀後說出或寫出文章的大意。

教師也可通過語調及聲音等運用,幫助學生掌 握篇章的言外之意。

朗讀是在於輔助講解課文,用聲音帶出感情,

以表現文字無法透徹表達的語氣、態度。

(60)

 範讀,就是示範性的朗讀,通常由敎師 或朗讀得比較好的同學範讀文章。

 個人讀包括自由讀、輪讀、接續讀和指 名讀等多種。

 齊讀,是全班或分組一起朗讀。

 分角色讀,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朗讀,

形式活潑,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 解和體會。

5.2 朗讀的形式

(61)

領讀,是由教師或朗讀得比較好的同學帶領 其他學生朗讀。

伴讀,是由一個讀得比較好的同學帶着一個 讀得比較差的同學朗讀。

(62)

62

 引讀

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文章 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點撥及引導 朗讀。

學生在老師的提綱挈領下,經過思考,達到 口誦心傳的效果。

引讀分提示、提問、插敘、添詞等四種

引讀提高朗讀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3)

63

5.3 朗讀教學的要點

1. 不同階段的指導

認識課文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

適當地進行一些朗讀前的準備活動,如解釋 課文詞語和內容提問等 。

分析課文階段︰應聯繫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 驗,結合篇章內容,通過指導(如提示、提

問、圖示)等方法,讓學生領略篇章的重點 。

較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先讓學生合上書本,

細心聆聽教師朗讀全文,以誘發他們的興趣。

(64)

64

2. 朗讀的評估

內容的掌握:能用恰當的語調及語速表達篇章

的思想內容,並能運用聲音以突出篇章的重點。

篇章結構的掌握:能用聲音的變化及停頓,以 顯示篇章的內容層次。

文句內容及語法關係的掌握:句中停頓及輕重 音的處理恰當。

對篇章的感受:利用聲音的變化來加以處理。

文字讀音的辨正:字音準確與發音清晰。

態度:認真與投入。

(65)

3. 老師注意事項

(1) 帶領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

學生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中心思想,

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如果學生事前 毫無準備,就會缺乏信心,失去對朗讀的興 趣。

(66)

66

(2) 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

教師不應讓學生盲目地模倣自己的朗讀方式。

由於各人的理解程度不同,對文章的領會也 有所差別,朗讀時感情的表達方法便會出現 差異,教師不能嚴格地加以規限。

當學生缺乏某種體驗時,教師要善於引導,

啓發他們從類似的事件中產生聯想。

(67)

67

(3)啓發學生自行矯正錯誤 :

讀音的錯誤:教師宜與學生分析文字符號中 形、音、義三個元素的關係。

重音上的錯誤:教師應引導學生把邏輯重音 移到合適的位置上。

語氣表達上的錯誤:教師平時應設計一些表 達語氣或感情的練習,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 深層意義。

(68)

68

(4)選擇合適的朗讀材料和朗讀方法 :

選擇合適而富趣味性的材料 。

不同階段的朗讀要有不同的重點 。

教師應邊讀邊講,最後再作全篇的示範朗讀。

可先讓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試讀,能力較差的 學生,則先由教師示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威遠炮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古戰場,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主要陣 地。炮臺平面呈月牙形,全長 360 米,高 6.2 米,寬 7.6

下午,一片斜暉,映照河面,有如將河水鍍了一層黃

輸入內容【充氣堤壩:在元朗排水繞道和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前約一百八十

遷庇(今山東東平縣西北)、17 代南庚遷奄(今山東曲阜縣東),最 後第 19 代領主盤庚遷黄河北岸,定都於殷(今河南偃師縣西),往後 至商紂時均以此地為國都(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裏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烟 小小村落

我和我的祖國 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裏 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條河 裊裊炊烟 小小村落

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發源自唐古拉山,沿途滙集了 700 多條大小河川,全 長

這首詩描繪詩人在山上坐車時所見 的秋色。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頂,順着這條山路一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