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以學測成績作為升學管道的策略研究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 CHANNELS BASED ON THE SCHOLASTIC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系 所 別:應用數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E09809004 陳志誠 指導教授:楊錦章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五 月

(2)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本校學生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與升學管 道的策略。以國立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 98 年高三畢業生為研究對象,以積差相 關與線性迴歸模型等統計方法,整理後所得研究結果:

1. 全體學生的總級分與各科的相關性由高至低依次是與英文科、數學科、自然 科、國文科、社會科。

2. 模擬考的平均級分比各次模擬考級分與大學學測級分之相關性更高。其中以 英文科相關性最大,其次為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而以國文科相關性最 小。

3. 分別以模擬考平均級分與大學學測級分為 X、Y 變數,利用迴歸統計方法求得 各科的模型。

4. (1)當學測總級分在 55 級分以上的學生,應以個人申請的升學管道策略較 為有利。

(2)當學測總級分小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 50-54 級分的學生,應 以指考分發的升學管道策略較為有利。

(3)當學測總級分大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 50-54 級分的學生,對 於個人申請或指考分發的升學管道並沒有特別的有利趨向。

(4)當學測總級分小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 45-49 級分的學生,仍 應以指考分發的升學管道策略較為有利。

(5)當學測總級分小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 44 級分以下的學生,仍 應以指考分發的升學管道策略較為有利。

關鍵字:學測,升學管道,策略

(3)

Abstract

Taking the graduates of National Changhua Senior School of Commerce (CHSC) in June 2009 as a research sampl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es by which the students can best exploit their Scholastic Achievement Test (SAT) scores when applying for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concludes the following discoveries after applying such statistical methods as Person’s Correlation an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1. The total SAT scores of general students correlate from the most to the least with the subjects of English, Math, Nature, Chinese, and Social Science.

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ck exams average scores and the SAT scores turn out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their mock exams places and their SAT scores.

3. When taking the mock exams average scores and the SAT scores as variable X and variable Y respectively, we can acquire each subject’s model by apply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4. (1)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goes beyond 55,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him/her to adopt individual application strategy.

(2)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is less than its fitted valu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scored between 50 and 54,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him/her to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on Appointed Subjects (CEAS) for a placement.

(3)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is more than its fitted valu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scored between 50 and 54, there is no specific edge for him/her either by going for individual application or taking CEAS for a placement.

(4)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is less than its fitted valu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scored between 45 and 49, it is more advantageous for him/her to take CEAS for a placement.

(5) When a student’s SAT score is less than its fitted value of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scored less than 44, it is still more advantageous for him/her to take CEAS for a placement.

Keywords: The Scholastic Achievement Test (SAT),Admission channels,Strategies

(4)

誌謝辭

這兩年的進修生涯,是甘多於苦的。能有機會跟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成為同 學,這種感覺是新鮮又有趣的。這 兩年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完成了期中考、期末考、

入學考試,也一起歡 樂的聚餐,擁有共同的記憶。在研究所研讀的這段日子使我 獲益良多,同學間的互相扶持,師長們的諄諄教誨,使得我在學習研究的領域裡 獲益匪淺,感覺格外充實。

論文的順利完成是最感欣慰的,非常感恩指導教授楊錦章老師,因為有老師 細心的指導與關心,才使得我在研究主題上的問題能迎刃而解,進而能順利完成 此論文。

系上的老師們都有著認真的態度,在課堂上詳盡的解說,在此我要感謝李明 恭老師、楊立杰老師、田方正老師。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太太,在生活上給予多方的照顧,也給 予精神上的支持,兩個可愛的女兒能體貼爸爸,使我能專心於課業的研讀和論文 的撰寫,進而完成生命中重要的階段,感激之意永存心中。

(5)

目 錄

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辭•••••••••••••••••••••••••••••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與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有關的文獻探討•••••••••••••7 第二節 與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有關的文獻探討•••••••••••••10 第三節 與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的文獻探討•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限制••••••••••••••••••••14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15 第三節 研究的實施程序••••••••••••••••••••••1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基本資料分析•••••••••••••18 第二節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相關分析•••••••••••••••24 第三節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分析••••••••32

(6)

第四節 學測成績對模擬考平均成績的線性迴歸預測模型••••••••41 第五節 學測成績與指考成績對個人申請志願的統計分析••••••••44 第六節 真實個案的升學策略研究••••••••••••••••••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54 第二節 建議•••••••••••••••••••••••••••57 參考書目••••••••••••••••••••••••••••59

(7)

表目錄

表 4-1.1 98 年大學學測五標一覽表(全國)••••••••••••18 表 4-1.2 98 年大學學測五標一覽表(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19 表 4-1.3 98 年大學學測各科級分(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19 表 4-1.4 國文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0 表 4-1.5 英文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0 表 4-1.6 數學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1 表 4-1.7 社會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1 表 4-1.8 自然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2 表 4-1.9 學測總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22 表 4-2.1 大學學測國文科與各科間的相關•••••••••••••24 表 4-2.2 大學學測英文科與各科間的相關•••••••••••••25 表 4-2.3 大學學測數學科與各科間的相關•••••••••••••26 表 4-2.4 大學學測社會科與各科間的相關•••••••••••••27 表 4-2.5 大學學測自然科與各科間的相關•••••••••••••28 表 4-2.6 大學學測總級分與各科間的相關•••••••••••••29 表 4-3.1 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三年級學測模擬考計畫表•••••••32 表 4-3.2 全體各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3 表 4-3.3 國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5 表 4-3.4 英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6 表 4-3.5 數學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7 表 4-3.6 社會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8 表 4-3.7 自然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39 表 4-3.8 總級分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40 表 4-5.1 指考成績錄取個人申請志願的校系統計表(以類組分類)••44

(8)

表 4-5.2 指考成績錄取個人申請志願的人數統計表(以類組分類)••44 表 4-5.3 指考成績錄取個人申請志願的校系統計表(以總級分分類)•45 表 4-5.4 指考成績錄取個人申請志願的人數統計表(以總級分分類)•45 表4-6.1 學測總級分大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55級分以上

的個案錄取校系表 •••••••••••••••••••47 表4-6.2 學測總級分小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50-54級分

的個案錄取校系表 •••••••••••••••••••48 表4-6.3 學測總級分大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50-54級分

的個案錄取校系表 •••••••••••••••••••49 表4-6.4 學測總級分小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45-49級分

的個案錄取校系表 •••••••••••••••••••50 表4-6.5 學測總級分大於迴歸函數值且學測總級分在45-49級分

的個案錄取校系表 •••••••••••••••••••51 表 4-6.6 學測總級分在 44 級分以下的個案錄取校系表••••••••52

(9)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15 圖 4-2.1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國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30 圖 4-2.2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英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30 圖 4-2.3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數學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30 圖 4-2.4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社會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31 圖 4-2.5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自然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31 圖 4-4.1 學測國文級分與模擬考國文平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1 圖 4-4.2 學測英文級分與模擬考英文平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2 圖 4-4.3 學測數學級分與模擬考數學平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2 圖 4-4.4 學測社會級分與模擬考社會平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2 圖 4-4.5 學測自然級分與模擬考自然平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3 圖 4-4.6 學測總級分與模擬考總級分平均的散佈圖與迴歸線••••••43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政府為有效推動教育改革工作,於民國八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成立「行政院教 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該委員會歷經兩年審慎研議,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日提出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其中,「暢通升學管道」為其揭櫫教育改革的五大方向 之一。而「擴大大學就學機會,建立大學多元彈性入學制度」則在教育改革行動方案 中列為執行之要項。據此,高等教育的選才方式有了革命性變化,在台灣實行數十年 的大學聯考制度終於廢止,而標榜著多元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也在學生、家長、

教育界同仁與社會大眾的期盼下正式上場。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經大學招生策進會(以下簡稱「招策會」)審議通過,九十一 學年度起正式實施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以下簡稱「多元入學方案」),主要精神在 於「考招分離」及「多元入學」,考試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等專責機構辦理。以考試 方式而言,可就命題持續研究,使試題不僅具有評量功能,更能兼顧高中的教與學;

就招生方式而言,招生由各大學自主,可單獨招生或聯合招生,使大學各系依其需求 訂定招生條件,招收適才適所的學生。至於入學管道原先設計兩類五項管道,包括甄 選及考試分發入學兩類,其中甄選包括申請及推薦甄選兩種管道;而考試分發則有 甲、乙、丙案,因此有五項入學管道,考生可以考量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自行選擇入 學管道。九十三學年度又簡化至只有甄選入學、考試分發入學兩種管道,其中甄選入 學包括學校推薦及個人申請兩種方式。

民國九十七年為實現「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理念,教育部依據大學法第24條及

其施行細則第19條規定,訂定「大學繁星計畫招生辦法」,辦法中規定考生經由就讀 之高級中等學校推薦,且其當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依大學設 定之招生條件分發錄取。因此目前的升學管道包括「繁星計畫」、「甄選入學」、及「考 試分發入學」三種管道。

(1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任教於國立彰化高商,本校於九十三學年度開辦綜合高中科,目前已開 設「社會學程」與「自然學程」,學生透過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升學。研究者於九十五 學年度開始擔任綜合高中科的導師,本屆學生於九十八年一月廿一、二日參加98學 測,大考中心於二月十九日寄發學測成績單,個人申請於三月八日至三月十日報名,

各大學於四月三十日前公告錄取名單(正取及備取),甄選委員會於五月十五日公告 統一分發結果(備取遞補)。研究者發現高三學生得知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後,對 於是否參加指定科目考試不知所措。若全力準備個人申請所需之備審資料及口面試,

至五月中才確定未錄取,此時再想準備指定科目考試,時間上已有所不及;若直接參 加指定科目考試,而放棄個人申請,又殊為可惜。因此期望藉由此次研究,能有助於 輔導高三學生的升學策略及消除家長與學生的不安感。

輔導高三學生面對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時,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多次的全國性模擬 考試,讓學生對自己的實力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希望探討模擬考與大學學科能 力 測驗成績之間的關係,作為日後評斷模擬考成績的 參考,以及判斷學生在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是否正常發揮應有水準的依據。

另外,無法以甄選入學管道升學的學生,必須參加指定科目考試,透過考試分發 入學管道升學。研究者希望探討,以其指定科目考試成績,是否能考上當初以大學學 科能力測驗成績提出的個人申請而未錄取的大學校系,作為日後判斷是否參加指定科 目考試的依據。

(1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一、分析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總級分與各科級分之相關性,期望能探討各科對大學 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影響,作為加強重點科目學習之依據。

二、分析高三學生的模擬考成績與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之相關性,期望有效掌握學 生學習的成果,作為學習輔導之依據。

三、建 立各考科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對模擬考成績的迴歸模型,希望能以模擬考 成績預測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作為判斷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是否失常之依 據。

四、統計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對應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對個人申請志願的人數錄取 率,作為判斷是否參加指定科目考試的依據。

五、以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分組,依據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對模擬考成績的迴歸 模型及指定科目考試成績對個人申請志願的人數錄取率,探討升學管道的策略研 究。

(1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針對本研究所涉及之名詞加以界定及解釋,說明如下:

一、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在台灣是一種新的學制,與現有的純高中、純高職或兼辦普通科和職業 科高中、職不同。綜合高中所強調的特色是「提供學生多樣選擇機會,同時設置學術 課程以及職業課程,透過課程之選修與試探,可滿足部份性向、興趣分化較早確定學 生,有機會跨學術性向和職業性向的需求,以適應學生適性教育發展目標之達成。

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旨在評量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學教育的基本學科能 力,是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學測由台灣的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負責 統籌舉辦﹙簡稱為大考中心﹚。報考資格為台灣高級中等學校之三 年級在學學生、畢 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報名時間在每年的十一月、考試時間則在次 年的一月底或二月 初。自民國八十三年開辦以來,其測驗內容隨著高中課程的變化與多元入學方案的施 行,歷有調整,而為因應民國九十五年正式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民 國 93 年 8 月 31 日發布、94 年 1 月 20 日修正發布;簡稱「九五課綱」),學測國文、

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等五考科的測驗內容,亦將有所調整。

由於學測側重評量考生進入大學的基本學科知能,故就現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而 言,學測主要作為「甄選入學制」的依據,即大學校系可以依其性質、需要,先訂定 一個學測成績標準(門檻),只有達到此一標準並且在一定人數倍率以內的考生,才可 以參加該校系自辦的指定項目甄試,進而擇優錄取。

三、指定科目考試:

為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簡稱大考中心)為大學選才之需 要,研發「指定科目考試」(簡稱為「指考」),用來檢測考生是否具備校系要求的能 力。考試時間在每年的七月一日至三日。指考自民國九十一年開辦以來,考科包括國

(14)

文、英文、數學甲、數學乙、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九科,為因應民國九 十五年正式實施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卅一日發布、

九十四年一月廿日修正發布,簡稱「九五課綱」),考試科目增列為十科,包括國文、

英文、數學甲、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各校系可 依其特色及需要就上述考科中,指定某些考科,以其成績選才;而考生則以個人興趣 及能力,就其志願校系所指定的考試科目,選擇應考,即「校系指定,考生選考」的 雙向選擇。

四、繁星計畫: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 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教育部 於九十六學年度推動「邁向頂尖大學策略聯盟」國立台灣大學等十二校小規模試辦繁 星計畫,九十七學年度以後逐年擴大辦理。大學繁星計畫係保障偏鄉高中優秀學生之 錄取機會,凡通過大學各學系之學科能力測驗檢定標準後,即以高中在校成績為第一 評比項目,不以學測總級分評比,藉以導引學生就近入學高中職,有助推動高中職就 學社區化,促使高中教育正常化以及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落實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

五、甄選入學:

甄選入學係指考生經由「學校推薦」或「個人申請」,且其當學年度大學入學 考試中心學科能力測驗成績通過大學校系篩選標準,由大學甄試錄取後,依考生登記 就讀志願序,統一分發之入學方式。

「學校推薦」:由高中向大學校系推薦符合各校系推薦條件之應屆畢業學生,每 位學生限被推薦至一校系,一所高中對一校系推薦二至三人(14班以下2人,超過14 班3人)。

「個人申請」:符合大學入學資格者可申請志趣相符之大學校系,每人以申請五 校系(含)為限。考生均須參加學科能力測驗,大學校系得指定考生參加其他考試(如

(15)

術科考試、英語能力檢定考試等)。

六、考試分發入學:

凡公、私立高中(職)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均可以其參加該年度指定科目考 試或學科能力測驗、術科考試等各項考試之成績,參加「考試入學分發」。大學校系 自訂其指定考試科目,惟以3~6科(含術科考試,不含學科能力測驗)為限。指定科 目考試成績之採計,由大學校系依1.00、1.25、1.50、1.75、2.00加權方式處理。學 科能力測驗成績僅可供檢定之用。「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依各大學校系所訂招 生條件,按「先檢定、後採計、同分再參酌」之程序分發。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進行探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與大學學 科能力測驗有關的文獻探討;第二節:與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有關的文獻探討;第三節:

與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及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有關之文獻探討。

第一節 與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有關的文獻探討

1、李佳玲(2002)-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學科能 力測驗與高中在 校成績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以大考中心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考生的高中在校成績做為研究主題,期能 從實際數據,探討其間的關係,做為招生相關事務之參考。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各 校及各群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在校成績與學測的國文、英文、數學成績之相關 情形,以期能增進大學對高中在校成績與學測關係的了解,以便大學校系在「甄選入 學制」訂定更適當的選才條件,並增進高中對其學生的在校成績與學測關係的了解,

預測學生在學測的可能表現,以便高中推薦最適合的人選到最適切的校系,參加推薦 甄選與申請入學制。

本研究主要以相關資料分析做為編製研究工具之依據。以參與九十學年度學測的 高中345所,學生總數132,168人為對象,而抽樣研究則以八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英文 與數學的成績為依據,以這兩科的平均成績之合計為排序,分成高分組、中分組、低 分組三群組,在各群組分別抽出十二所學校(樣本學校)。然後透過大考中心分別向樣 本學校徵求同意使用其學生的高中在校成績,並將同意提供在校成績的高中,請求大 考中心提供九十學年度參加學科能力測驗之學生成績及其在高中的在校成績,以便進 行資料分析。

經實證分析學生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後,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歸納以下結 論:

一、學測的國文考科成績偏高,數學考科則偏低。

(17)

二、學測五考科的成績,各群組有顯著的差異。

三、學測成績與高中在校成績的變異來源皆受群組及文理組的影響。

四、學測各考科成績達標的情形,國文考科達頂標情形最高,但其高 分組與中 分組未達顯著差異,而英文與數學考科高中低分組各組的達標有明顯的差異,高 分組大都落在頂、前標,中分組落在均、後標,而低分組落在後標及未達後標。

五、在校成績方面,各群組間的學生其國文、英文、數學差異小。

六、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皆有顯著的正相關。

七、以高中在校成績預估學測成績,在國文、英文、數學三科中,以英文科的預測力 最佳,國文科的預測力較弱。

2、陳超(2007)-國中基測與大學學測之相關分析-以旭光高 中為例。

以南投縣立旭光高中九十五學年度高三應屆畢業生為樣本,利用相關分析及線性 迴歸模型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探討國中基測及高三學生的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 績之相關性,得到以下結論:

一、影響國中基測總級分的各科由高而低依序為自然科、社會科、數學科。

二、影響大學學測總級分的各科,由高而低依序為 數學科、英文科、自然科、國文科、

社會科。

三、國中基測與大學學測成績為顯著正相關,相關係 數由高而低,依序為英文科、數 學科、自然科、社會科、國文科。

四、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績相關性最高的科目是英文科。

五、分別以模考平均與大學學測成績為X、Y 變數,利用迴歸統計方法求得各科的模 型。

(18)

3、王畹鳳(2008)-性向測驗與學測成績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探討性向測驗與學測成績之相關性。研究者以台中市立忠明高中高中部第 五屆畢業生231名為樣本,利用Pearson積差相關及描述統計方法檢驗研究假設下,進 行資料分析。茲將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敘述如下:

一、語文推理:相關係數由高至低與總級分、數學級分、自然級分、國文級分、社會 級分均有顯著正相關。

二、數學推理只與數學級分有顯著的正相關;機械推理只與自然級分有顯著正相關;

空間關係只與英文級分呈現顯著負相關。而知覺速度與確度與各科的相關均不顯 著。

三、語推+數推及抽象推理:相關係數由高至低與數學級分、自然級分、總級分均有 顯著正相關。

四、錯別字:相關係數由高至低與國文級分、總級分、自然級分及社會級分有顯著正 相關;文法與修辭:相關係數與國文級分、總級分有顯著正相關。

(19)

第二節 與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有關的文獻探討

1、陳柏甫(2005)-多元迷思?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之分析。

1980年代,台灣的教育制度經歷了巨大的改革。教育改革運動影響了許多層面的 教育制度,自1954開始辦理,而倍受批評的聯考制度在這一波教改運動中也開始革 新;多元管道正是其改革的重點。2002年開始,新的「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正式實施。

該制度不同於傳統只以分數取材的聯考,而包括了以學校推薦或個人申請的方式入 學。

本論文的第一部份是針對台灣戰後大學招生制度的歷史分析,其中特別著重1980 年後開始的制度改革。研究顯示,大學多元入學制度的演變,受到許多未經仔細思慮 的社會脈絡影響。

第二部份則使用統計資料檢證大學校系參加甄選入學的情形。分析結果發現,無 論是符合新制度原意的多元評量概念,亦或是招生競爭,都不足以解釋校系們在參與 甄選時的行為。相反地,大學校系所對甄選入學的積極參與,展現的是一種對高度正 當化制度的參與行為。

論文的第三部份,主要是透過廣泛的對高中老師、學生及大學新生的訪談來理解 高中生參加甄選的情形。經驗資料顯示,無論是符合制度初衷的分流設計,或是先前 甄選參與行為研究所支持的理性決策模式皆有不足之處。高中生在參與甄選入學時的 決策,並非個人理性計算的後果,而是投機心理,以及學校和地區等因素綜合作用的 結果。高中生的行為深受周遭環境的影響,其理性決策因而高度遭受侷限。

2、郭英慈(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評估之研究-利害關係 人的觀點。

本研究從利害關係人的觀點,設定效能性、公平性、回應性三項評估標準,進行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評估,以捕捉多元的政策資訊。具體而言,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有四:

(一)探討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現況;(二)分析不同利害關係人對大學多元入學方

(20)

案的評估結果及其差異;(三)探討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執行過程中的困境;(四)根據研 究發現,提出政策建議,作為推展大學多元入學之參考。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蒐集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對 象為為952位大學生及172位大學教職員,訪談對象共有9位,分別為高中生、大學生 及大學教師各三位。調查所得資料以社會科學統計裝軟體(SPSS)進行量化資料的分 析,並將問卷開放性問題的建議與訪談資料於統計結果中合併陳述。根據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歸結如下:

壹、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現況

一、效能性:入學管道的多元化最受利害關係人的肯定,然而在提升學生在學科 外的學習成效卻有限,且無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公平性:入學管道可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且「考試分發」的升學管道在 公平性上較受肯定。然而方案的實施仍難以縮短城鄉的教育差距,且無助於提升低社 經背景學生的升學機會。

三、回應性: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可以增加學生才能表現與就學的機會,但同時也 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貳、大學生與大學教職員對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評估差異

一、不同性別、年級、學校區域、學校性質之大學生對方案之評估結果沒有顯著 差異,但會因不同入學方式的不同而產生評估差異,其中以申請入學和推薦甄選的大 學生比考試分發的學生較肯定方案在「效能性」、「公平性」、「回應性」的成效。

二、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區域之大學教職員對方案之評估結果沒有 顯著差異,但會因學校性質、職稱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就學校性質而言,私立大學 的教職員比公立大學的教職員較肯定方案在「效能性」、「公平性」、「回應性」的成效。

就職稱而言,一般教師比在業務承辦人員較肯定方案實施的「效能性」、「公平性」、「回 應性」,而系所主任則比業務承辦人員較肯定方案實施的「回應性」。

三、大學生與大學教職員對方案的「效能性」及「公平性」評估上沒有顯著差異,

(21)

但在「回應性」的層面上,大學生比大學教職員更持肯定的態度。

參、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推行之影響因素

影響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推行的最大問題是方案的內容經常修改,令人措手不 及。而文憑主義的存在與方案投入的相關費用太高,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也是無法 落實的主因之一。

基於上述之研究發現,並參照相關文獻之內容,提出以下的建議,以供各利害關 係人之參考,期能有助於解決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執行問題:

一、對方案內容的建議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需符合效能性、公平性、回應性等政策價值,未來更應該重新 思考方案之招生原則,並力求考試種類與科目的簡化與整合。

二、對方案執行的建議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執行首重人員的配合與協助,並加強方案的宣導工作、配合 其他教育政策和調整投入的相關費用。除此之外,必須持續進行方案之檢討,並持續 推動方案的評估。

(22)

第三節 與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及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之相關 研究有關的文獻探討

1、宋珮怡(2007)-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之預測建模研究。

我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特色為大學能自主招收適才適所的學生,入學管道之一

「推薦甄試」(簡稱推甄),是以「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成績為第一階段 篩選標準。而學測考試之前,學生便要面對抉擇報名校系的問題,如何判斷出最恰如 其分的落點校系,這是每年高三學生在面對推薦甄選時的最大疑慮,因此如何以學生 在學成績預估其學測成績的可能表現,一直是個重要的議題。本文利用臺北縣某公立 高中九十四學年度的高三335位學生為樣本,以其學測成績與在學成績作為研究範 例,使用學生的性別、類組、在學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等變數對學測成績作預測分析,

透過複迴歸分析、類神經網路及二階段整合模型等三種方法分別建立預測模型。本文 在採用複迴歸分析建模時,要考量採用何種迴歸模型及選擇模型之準則,確定模型後 必須再做殘差分析,步驟較為繁瑣;而利用類神經網路建模時,步驟較為簡單,但缺 點則是輸入層變數過多,會造成預測模式較為複雜,在解釋模型時會產生困難;因此 提出二階段整合模型,此模型能結合兩種模型的優點,使模型既能步驟減化又可使輸 入層變數減少,且經由實例建模後有很好的預測能力。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目的是敘述本研究的研究設計與實施的方式,整章共分為三節,就研究 對象與研究限制、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研究的實施程序。逐一分節加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國立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九十七學年度高三應屆畢業 生為研究對象。該屆畢業學生為彰化高商成立綜合高中科的第三屆畢業生,畢業生人 數為154位,其中社會組男生8位、女生71位共79位,自然組男生32位、女生43位共75 位。

二、 研究的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為研究對象是同一所高中的學生,因此,研究結果較適宜本校的生 態,不宜過度推論到他校樣本。本研究偏於量化取向,忽略影響成績之隱涵變項,使 研究結果外推性基礎較為薄弱。由於影響大學學測成績與升學管道的相關因素甚多,

礙於時間、人力、經費之限制,無法涵蓋相關變項來做全面性研究。

(24)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

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茲將本研究之架構表示如下: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是以相關分析為主軸,並以線性迴歸方法建立迴歸預測模型。

一、相關分析法:主要考慮變數間關係的方向與強度大小的統計方法。

二、線性迴歸法:則是研究自變數對依變數影響的分析方法。它的主要用處,是尋找 兩個變數之間相互變化的關係。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依其性質可分為:

一、研究資料 :九十七學年度高三上四次模擬考成績,以及九十八年大學學科能力測 驗成績。

二、電腦軟體工具:有Excel 和SPSS 兩種,茲分述如下:

1、利用Excel 建立大學學測成績之基本資料。並利用Excel 製作圖表,以顯示各考 4次模擬考及大學學測之

國文級分、 英文級分、

數學級分、 社會級分、

自然級分、 總級分 研究變項:

各研究變項之相關分析

大學學測總級分對 模擬考平均總級分 建立迴歸預測模型

統計指考成績對應 學測成績參加個人 申請的錄取率

升學管道的 策略研究 1.個人申請 2.指考分發

圖3-1 研究架構

(25)

科間之相對次數(%)、相對累積次數(%)及各變數之散佈圖。

2、SPSS 是社會統計軟體程式(Statis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PSS),

是為了資料處理而發展的應用程式,由美國 SPSS,Inc發行。本研究利用SPSS 處理 雙變數間之相關分析與迴歸模型的建立。

(26)

第三節 研究的實施程序

本研究之程序分為擬定研究計劃、蒐集相關文獻、研究資料來源、資料分析整理、

撰寫論文報告等五個主要步驟。

步驟一、擬定研究計畫:確定研究主題後,閱讀相關文獻,與教授討論,界定研究範 圍與性質、草擬研究計畫。

步驟二、蒐集相關文獻:蒐集與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加以探討並做為研究架構之參 考。

步驟三、申請研究資料:向國立彰化高商申請,請求提供九十八學年度參加大學學科 能力測驗之學生的學測成績及個人申請大學校系的錄取榜單資料。

步驟四、資料分析整理:選取適當的統計方法,以處理學生學測成績及個人申請錄取 率的資料分析,並建立學測成績對模擬考成績的迴歸預測模型。

步驟五、撰寫論文報告: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完成論文之撰寫。

(2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章主要根據研究目的,為將資料輸入後,配合Excel 及SPSS 應用軟體程式,

進行初步統計圖表分析及解釋,茲將結果分為以下六節討論。第一節為大學學科能力 測驗成績基本資料分析,第二節為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相關分析,第三節為大學學 科能力測驗成績與四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分析,第四節為建 立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對模擬考成績的線性迴歸預測模型,第五節為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指定科目考試 成績對個人申請志願的統計分析,第六節為真實個案的升學策略研究。

第一節 大學學科能 力測驗成績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國立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九十七學年度的高三應屆畢 業生為研究對象,該屆畢業生人數為154位,其中社會組男生8位、女生71位,共79 位;自然組男生32位、女生43位,共75位。

表4-1.1 98年大學學測五標一覽表(全國)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國文 14 13 11 10 8

英文 13 11 8 5 4

數學 11 9 6 4 3

社會 14 13 11 9 8

自然 12 11 9 7 6

總級分 60 55 46 37 29

(28)

表4-1.2 98年大學學測五標一覽表(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

頂標 前標 均標 後標 底標

國文 13 13 12 11 11

英文 12 11 8 7 6

數學 10 9 7 6 5

社會 13 12 11 10 10

自然 12 11 10 9 8

總級分 55 52 49 45 44

由表4-1.1 及表4-1.2 比較:本校頂標除自然科與全國頂標相同,其他各科均低 於全國頂標1級分;本校前標除社會科低於全國前標1級分,其他各科均與全國前標相 同;本校均標除英文及社會與全國均標相同,其他各科均高於全國均標1級分;本校 後標及底標均高於全國後標及底標。

表4-1.3 98年大學學測各科級分(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

學測各科 國文 英文 數學 社會 自然 總級分 全體平均(級分) 11.98 8.83 7.13 11.29 9.78 49.01 社會組平均(級分) 12.30 9.04 6.27 12.14 9.27 49.01 自然組平均(級分) 11.64 8.61 8.04 10.39 10.32 49

全國均標(級分) 11 8 6 11 9 46 表4-1.3 顯示,全體學生每一科的成績平均值皆高於全國均標,其中以國文及數 學表現最為優異;總級分為49級分,更高出全國總級分均標(46級分)有3級分之多,

可見,本屆學生之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五科成績均達中上程度。

社會組學生每一科的成績平均值皆高於全國均標;自然組學生除社會科的成績平 均低於全國均標,其他各科的成績平均值皆高於全國均標。社會組學生在國文、英文、

社會三科的成績平均優於自然組學生;自然組學生在數學、自然二科的成績平均優於 社會組學生;社會組和自然組學生在總級分的成績平均大約相同。

(29)

表4-1.4 國文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國文成績(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15 2 1.30 2 1.30

14(全國頂標) 9 5.84 11 7.14 13(全國前標) 44 28.57 55 35.71

12 50 32.47 105 68.18 11(全國均標) 32 20.78 137 88.96 10(全國後標) 12 7.79 149 96.75

9 5 3.25 154 100

由表4-1.4 中顯示,本屆有35.71%學生,在國文成績上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準,僅有11.04%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表4-1.5 英文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英文成績(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14 1 0.65 1 0.65

13(全國頂標) 11 7.14 12 7.79 12 13 8.44 25 16.23 11(全國前標) 15 9.74 40 25.97 10 19 12.34 59 38.31 9 17 11.04 76 49.35 8(全國均標) 29 18.83 105 68.18 7 22 14.29 127 82.47 6 21 13.64 148 96.1 5(全國後標) 3 1.95 151 98.05 4(全國底標) 3 1.95 154 100

由表4-1.5 中顯示,本屆有25.97%學生,在英文成績上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30)

準,而有31.82%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表4-1.6 數學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數學成績(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14 1 0.65 1 0.65

13 3 1.95 4 2.60

12 3 1.95 7 4.55

11(全國頂標) 6 3.90 13 8.44 10 9 5.84 22 14.29 9(全國前標) 16 10.39 38 24.68 8 23 14.94 61 39.61 7 25 16.23 86 55.84 6(全國均標) 28 18.18 114 74.03 5 24 15.58 138 89.61 4(全國後標) 14 9.09 152 98.70 3(全國底標) 2 1.30 154 100

由表4-1.6 中顯示,本屆有24.68%學生,在數學成績上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準,而有25.97%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表4-1.7 社會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社會成績(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15 3 1.95 3 1.95

14(全國頂標) 10 6.49 13 8.44 13(全國前標) 16 10.39 29 18.83

12 33 21.43 62 40.26 11(全國均標) 43 27.92 105 68.18 10 38 24.68 143 92.86

(31)

9(全國後標) 8 5.19 151 98.05 8(全國底標) 3 1.95 154 100

由表4-1.7 中顯示,本屆只有18.83%學生,在社會成績上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準,而有31.82%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表4-1.8 自然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自然成績(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14 1 0.65 1 0.65

13 6 3.90 7 4.55

12(全國頂標) 12 7.79 19 12.34 11(全國前標) 24 15.58 43 27.92 10 44 28.57 87 56.49 9(全國均標) 35 22.73 122 79.22 8 28 18.18 150 97.40 7(全國後標) 3 1.95 153 99.35 6(全國底標) 1 0.65 154 100

由表4-1.8 中顯示,本屆有27.92%學生,在自然成績上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準,而有20.78%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表4-1.9 學測總級分成績次數分配表

學測總級分 次數(人) 相對次數(%) 累積次數(人) 相對累積次數(%)

68 1 0.65 1 0.65

62 1 0.65 2 1.3

61(全國頂標60) 1 0.65 3 1.95

59 1 0.65 4 2.6

58 4 2.6 8 5.19

57 6 3.9 14 9.09

(32)

56 2 1.3 16 10.39 55(全國前標) 4 2.6 20 12.99

54 2 1.3 22 14.29

53 8 5.19 30 19.48 52 18 11.69 48 31.17 51 9 5.84 57 37.01 50 10 6.49 67 43.51 49 11 7.14 78 50.65 48 16 10.39 94 61.04 47 10 6.49 104 67.53 46(全國均標) 9 5.84 113 73.38 45 11 7.14 124 80.52 44 13 8.44 137 88.96 43 8 5.19 145 94.16 42 4 2.6 149 96.75 41 1 0.65 150 97.4 40 1 0.65 151 98.05 39 1 0.65 152 98.7 37(全國後標) 2 1.3 154 100

由表4-1.9 中顯示,本屆有12.99%學生,在學測總級分達到全國前標以上的標 準,而有26.62%學生達不到全國均標。

(33)

第二節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相關分析

本節將利用SPSS 統計軟體計算本校96年全體學生學科能力測驗各科成績間的相 關係數,及自然組學生學科能力測驗各科成績間的相關係數、社會組學生學科能力測 驗各科成績間的相關係數。全體學生的樣本數為154名,其中自然組學生佔75名,社 會組學生佔79名。

一、大學學測國文科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1 大學學測國文科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英文 學測數學 學測社會 學測自然 社會組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277**

0.013

0.221*

0.050

0.325**

0.004

0.252*

0.025 自然組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22**

0.005

-0.009 0.942

0.027 0.820

0.134 0.252 全體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14**

0.000

-0.038 0.644

0.307**

0.000

0.064 0.427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上表4-2.1 顯示,社會組學生與自然組學生國文科與英文科相關性相近,但與 其他三科所呈現的相關性有著明顯的不同。

社會組學生除了國文科與英文科及社會科有顯著正相關外,國文科與數學科及自 然科亦為顯著正相關,這與全體學生所呈現的相關性有明顯的 不同,顯示社會組學生 對於數學科及自然科的學習也漸偏於記憶的方式。

自然組學生國文科與英文科有顯著正相關,與社會科及自然科為正相關,與數學 科為負相關,但是相關均 不顯著。其中令人意外的是,自然祖學生國文科與社會科之 相關係數僅有0.027,這應該與本校自然組的學生對社會科較不注重有關,值得學校 及老師們特別注意,要加強自然組學生對於社會科的重視程度。

(34)

全體學生國文科與其他四科均呈現正相關,國文科與英文科的相關係 數最高,略 高於國文科與社會科的相關係數。國文、英文、社會三科成績間有顯著正相關,這顯 示高中學生對這三科比較偏重記憶型的學習科目相關性已趨明顯。國文科與 數學科呈 現負相關,國文科與自然科呈現正相關,但是相關均不顯著。

二、大學學測英文科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2 大學學測英文科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國文 學測數學 學測社會 學測自然 社會組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277*

0.013

0.108 0.343

0.214 0.059

0.161 0.156 自然組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22**

0.005

0.325**

0.004

0.076 0.519

0.102 0.382 全體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14**

0.000

0.178*

0.027

0.175*

0.030

0.086 0.291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上表4-2.2 顯示,社會組學生與自然組學生英文科與數學科所呈現的相關性有 著明顯的不同,與其他三科的相關性大略相同。

社會組學生英文科與國文科有顯著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277,這也反映出本 校社會組學生對這兩科的學習一向較有自信的情形。與其他三科雖呈現正相關,但是 相關性不顯著。

自然組學生英文科與數學科、國文科均為顯著正相關,與數學科的相關係 數還高 於與國文科的相關係數。這顯示出本校自然組學生在英文科的學習信心與數學科成績 應該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與社會科、自然科雖呈現正相關,但是相關性不顯著。

(35)

數0.314為最高,出乎意外的是與數學科的相關係數高於與社會科的相關係數,主要 原因是自然組學生英文科與數學科為顯著正相關。與自然科呈現正相關,但是相關 不 顯著。

三、大學學測數學科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3 大學學測數學科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國文 學測英文 學測社會 學測自然 社會組

學測數學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221**

0.050

0.108 0.343

0.086 0.453

0.348**

0.000 自然組

學測數學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009 0.942

0.325**

0.004

0.098 0.401

0.434**

0.000 全體

學測數學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038 0.644

0.178*

0.027

-0.176*

0.029

0.485**

0.000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上表4-2.3 顯示,社會組學生與自然組學生數學科與國文科、英文科所呈現的 相關性有著明顯的不同,與社會科、自然科的相關性大略相同。

社會組學生數學科與自然科為顯著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348。令人意外的是 數學科與國文科亦呈現顯著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221,這應該是社會組學生的國 文科閱讀能力對數學科題目的題意解讀有所幫助的關係,更正確的解讀題意能獲得更 好的成績。數學科與英文科、社會科雖為正相關,但是相關不顯著。

自然組學生數學科與自然科呈現顯著正相關,其相關係數為0.434。數學科與英 文科亦呈現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為0.325。數學科與國文科呈現負相關,數學科與 社會科呈現正相關,相關均不顯著。

全體學生數學科與自然科的相關係數0.485為顯著正相關,這與一般對於數學科

(36)

與自然科間的關係,認知一致。數學科與英文科亦為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0.178。

數學科與國文科呈現負相關,相關不顯著,但數學科與社會科呈現顯著負相關。

四、大學學測社會科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4 大學學測社會科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國文 學測英文 學測數學 學測自然 社會組

學測社會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25**

0.004

0.214 0.059

0.086 0.453

0.384**

0.000 自然組

學測社會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027 0.820

0.076 0.519

0.098 0.401

0.223 0.055 全體

學測社會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07*

0.000

0.175*

0.030

-0.176**

0.029

0.002 0.978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上表4-2.4 顯示,社會組學生與自然組學生社會科與國文科、自然科所呈現的 相關性有著明顯的不同,與英文科、數學科的相關性大略相同。

社會組學生的社會科與國文科、自然科有顯著的正相關,與自然科的相關係 數為 0.384,略高於與國文科的相關係數0.325,這種有趣的現象的原因應該是自然科的考 科範圍涵蓋了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及地球科學,這其中不乏有需要背誦的部份,

社會組學生記憶能力相對較強,對於需要記憶部份的自然科的科目,自然可以應付得 比較得心應手。社會科與英文科、數學科則為不顯著的正相關。

自然組學生社會科與其他四科均呈現正相關,但相關均不顯著。顯示本校自然組 學生對於社會科較不注重,沒做多少準備就上場考試,因此成績較為隨機,與其他四 科的相關均不顯著。這種現象值得學校及老師注意,應該再加強自然組學生對社會科

(37)

全體學生社會科與國文科、英文科呈現顯著正相關,與國文科的相關係數為 0.307,高於與英文科的相關係數0.175,這種現象在前述表格中已分析過。社會科與 自然科雖為正相關,但是相關不顯著。社會科與數學科則為顯著負相關。

五、大學學測自然科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5 大學學測自然科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國文 學測英文 學測數學 學測社會 社會組

學測自然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252*

0.025

0.161 0.156

0.348**

0.002

0.384**

0.000 自然組

學測自然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134 0.252

0.102 0.382

0.434**

0.000

0.223 0.055 全體

學測自然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064 0.427

0.086 0.291

0.485**

0.000

0.002 0.978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上表4-2.5 顯示,社會組學生與自然組學生在自然科與國文科、社會科所呈現 的相關性有著明顯的不同,與英文科、數學科的相關性大略相同。

社會組學生的自然科與國文科、數學科、社會科有顯著的正相關,與社會科的相 關係數為0.384,略高於與數學科的相關係數0.360。自然科的考科中,需要用到比較 多的數學計算,因此,自然科與數學科有顯著的正相關,是與一般的認知相同;但是 自然科的考科中,亦有相當的份量需要記憶與背誦,因此與社會科亦有顯著的正相 關。與國文科和英文科則為不顯著的正相關。

自然組學生的自然科與數學科為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為0.434,與一般的認知 相同。與其他四科均為正相關,但相關性均不顯著。

全體學生自然科與數學科有顯著的正相關,這與一般的認知相同,其相關係數為

(38)

0.485。與其他四科均為正相關,但相關性均不顯著。自然組學生和全體學生的自然 科與其他四科的相關性較為相近。

六、大學學測總級分與各科間之相關

表4-2.6 大學學測總級分與各科間的相關

學測國文 學測英文 學測數學 學測社會 學測自然 社會組

學測總級分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595**

0.000

0.675**

0.000

0.588**

0.000

0.585**

0.000

0.633**

0.000 自然組

學測總級分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428**

0.000

0.728**

0.000

0.738**

0.000

0.332**

0.004

0.597**

0.000 全體

學測總級分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481**

0.000

0.701**

0.000

0.619**

0.000

0.368**

0.000

0.570**

0.000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表4-2.6 顯示:

(1)全體學生、社會組學生、自然組學生的總級分與各科成績之間均有顯著的正相 關。

(2)社會組學生的總級分與各科的相關係數由高至低依次是與英文科、自然科、國 文科、數學科、社會科。分別為0.675、0.633、0.595、0.588、0.585。

(3)自然組學生的總級分與各科的相關係數由高至低依次是與數學科、英文科、自 然科、國文科、社會科。分別為0.738、0.728、0.597、0.428、0.332。

(4)全體學生的總級分與各科的相關係數由高至低依次是與英文科、數學科、自然 科、國文科、社會科。分別為0.701、0.619、0.570、0.481、0.368。

(39)

圖4-2.1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國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

0 5 10 1520 25 30 35 40 45 50 5560 65 7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學測國文

圖4-2.2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英文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

0 5 10 1520 25 30 35 40 45 50 5560 65 7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學測英文

圖4-2.3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數學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

0 5 10 1520 25 30 35 40 45 50 5560 65 7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學測數學

(40)

圖4-2.4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社會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

0 5 10 1520 25 30 35 40 45 50 5560 65 7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學測社會

圖4-2.5 學測總級分與學測自然級分的散佈圖與迴歸線

0 5 10 1520 25 30 35 40 45 50 5560 65 70 7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學測自然

(41)

第三節 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分析

表4-3.1 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三年級學測模擬考計畫表

科目項目

第一次模擬考 (學測模式)

第二次模擬考 (學測模式)

第三次模擬考 (學測模式)

第四次模擬考 (學測模式) 考試日期 97 年 9/15、16 97 年 10/20、21 97 年 11/13、14 97 年 12/22、23

國文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英文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數學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社會

歷史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地理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公民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自然

物理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化學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地科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生物 高一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高一至高二上 冊全

學測考試範圍

(42)

表4-3.1 是由彰化高商綜合高中科高三全體學生,共154人,於九十七學年度上 學期參加由信樺出版社所舉辦之全國區高中聯合模擬考,表列各次考試日期及各科目 之考試內容及範圍。其中, 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三科合併為社會考科;物理、化 學、生物、地科等四科合併為自然考科,加上國文、英文、 數學三科,每次模擬考與 大學學測相同,皆有五考科。

一、全體各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之相關

表4-3.2 全體各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

學測 模擬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四次平均

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28**

0.000

0.371**

0.000

0.470**

0.000

0.392**

0.000

0.504**

0.000

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766**

0.000

0.755**

0.000

0.775**

0.000

0.752**

0.000

0.846**

0.000

數學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627**

0.000

0.639**

0.000

0.509**

0.000

0.474**

0.000

0.699**

0.000

社會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82**

0.000

0.636**

0.000

0.657**

0.000

0.574**

0.000

0.688**

0.000

自然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59**

0.000

0.596**

0.000

0.543**

0.000

0.599**

0.000

0.622**

0.000

總級分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698**

0.000

0.761**

0.000

0.708**

0.000

0.608**

0.000

0.790**

0.000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由表4-3.2 顯示:

(1)國文科的大學學測與各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係 數介於0.328~0.470之間,以第三 次最大,其次是第四次成績。這應與後兩次範圍涵蓋較大有關。

(43)

(2)英文科的大學學測與各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係 數介於0.752~0.775之間,呈現高 度正相關。英文科的學測與四次模擬考的相關係數大約相等,這應與英文科考試較沒 有明確範圍,所以不會因接近學測時間,使得相關係數變高。

(3)數學科的大學學測與各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係數介於0.474~0.639之間,呈現顯 著相關。特別的是,第四次的模擬考範圍雖然和學測一樣,但是相關係 數卻是最低的,

推論這樣的結果應與該次出題的方向或難度偏離學測有關,這結論可供負責出題的出 版社參考。

(4)社會科的大學學測與各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係 數介於0.382~0.657之間,顯著相 關。其中以第一次的模擬考相關係 數最低,推論這樣的結果應是該次模擬考命題範圍 較小,而且考試時間距離學測較遠的關係。

(5)自然科的大學學測與各次模擬考成績的相關係 數介於0.359~0.599之間,呈現顯 著正相關。以第四次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績的相關係 數最高,第一次模擬考與大學學 測成績的相關係數最低。

(6)大學學測總級分與各次模擬考總成績的相關係 數介於0.608~0.761之間,呈現顯 著正相關。總成績為各科之加總,所以並非以第四次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績的相關係 數最高。

(7)將五考科各次模擬考的成績平均(算術平均數)與各科大學學測成績作相關分 析,得相關係 數介於0.504~0.846之間,呈現顯著高 度正相關。其中以英文科為最大,

其次為總級分、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而以國文科為最小。由表4-3.2中呈現出,

以模擬考的平均比各次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績之相關性最高。

(8)綜合以上各點,模擬考與大學學測成績表現最為接近的科目是英文科,應該是 因為英文科的考試並無範圍限制,而使得每次的成績皆是實 力的展現。模擬考與學測 成績表現相關性較弱的是國文科,這結果可供出版社在出題時 參考,是否是出題偏離 學測的難度或範疇,亦或在批改國文科非選擇題時未能掌握給分之標準。各科皆以模 擬考平均和大學學測成績相關性最大。因此,擬 利用模擬考平均預測大學學測成績,

(44)

特於第四節中討論之。

二、國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之相關

表4-3.3 國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

模擬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四次平均 社會組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17**

0.004

0.300**

0.007

0.403**

0.000

0.275*

0.014

0.442**

0.000 自然組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249*

0.031

0.299**

0.009

0.433**

0.000

0.364**

0.001

0.447**

0.000 全體

學測國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328**

0.000

0.371**

0.000

0.470**

0.000

0.392**

0.000

0.504**

0.000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國文科大學學測與模擬考的相關性,社會組、自然組學生皆呈現顯著正相關,相 關係數皆在0.249~0.433之間,和全體資料分析時一致,以第三次的模擬考與大學學 測相關性最高。

(45)

三、英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之相關

表4-3.4 英文科之大學學測成績與模擬考成績的相關

模擬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四次平均 社會組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737**

0.000

0.676**

0.000

0.772**

0.000

0.749**

0.000

0.831**

0.000 自然組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800**

0.000

0.813**

0.000

0.786**

0.000

0.769**

0.000

0.874**

0.000 全體

學測英文

Pearson相關 顯著性(雙尾)

0.766**

0.000

0.755**

0.000

0.775**

0.000

0.752**

0.000

0.846**

0.000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雙尾),相關顯著。

*.在顯著水準為0.05時(雙尾),相關顯著。

英文科大學學測與模擬考的相關性,社會組、自然組學生皆呈現顯著的高 度正相 關,相關係數皆在0.676~0.813之間,和全體情形並無太大的差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mma 2 An American call or a European call on a non-dividend-paying stock is never worth less than its intrinsic value.. • An American call cannot be worth less than its

• Now suppose the settlement date for a bond selling at par (i.e., the quoted price is equal to the par value) falls between two coupon payment dates. • Then its yield to maturity

– at a premium (above its par value) when its coupon rate c is above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r;. – at par (at its par value) when its coupon rate is equal to the market

– at a premium (above its par value) when its coupon rate c is above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r;. – at par (at its par value) when its coupon rate is equal to the market

Work Flow Analysis: Since the compound appears in only 2% of the tex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glyphs is less than half of 1% of the times when the single glyphs occur, it

More precisely, it is the problem of partitioning a positive integer m into n positive integers such that any of the numbers is less than the sum of the remaining n − 1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some of the bibliographical data for the more than 230 mountain and temple gazetteers of which the archive is comprised, to compare the

 A genre is more dynamic than a text type and is always changing and evolving; however, for our practical purposes here, we can take genre to mean text type. Materials develop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