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古兵器重現江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古兵器重現江湖"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創采風

名劍 出 爐,

古兵器重現江湖

――訪一代鑄劍大師郭常喜

◎文╱方秋停(《明道文藝》總編輯)

◎圖╱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提供

入冬最冷的寒流來襲,雨勢挾帶著水氣,煙霧漫天騰飛。編輯群於此天候中快 馬加鞭南下,為要尋訪一位傳聞中的鑄劍高手──他精通十八般兵器,能打造從古 至今所有的器械;他穩札穩打,以五十多年光陰熔鑄精湛技藝;曾多次往赴東洋研 習鋼鐵及武士刀,力求創新突破,重現傳統兵器精髓並打造刀紋新形象;他不計成 本設立兵器藝術文物館,為瀕臨失傳的打鐵技藝奉獻心力。

郭常喜老師──一位從打鐵匠苦練出頭的鑄劍師,他以巧妙手藝穿越時空,非 但打造一般優質刀具,並將古兵器一一鎚打出來,重現武林風華,供世人見識這包 含民生及藝術層面的文化內涵。

威靈交會、滿室刀光劍影

「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位於高雄縣茄 萣鄉,自2002年成立以來,吸引許多團體及個 人前來參訪,啟發世人對兵器的研究興趣,擴 展相關的視野與想像。

我們抵達時雨已變小,文物館以樸實水泥 柱撐起紅磚瓦,門前一對石獅威怒著神色,電 動門開啟,一隻盡忠的看門狗守於正中央。

向櫃台人員說明來意後,眼光便忙不迭地四 處走訪──只見櫥櫃與架上,走道及角落,

到處安放著各式兵器,長刀、短刃、禪杖、蒜

工作火熱,郭常喜老師打造千錘百煉的人生。

兵器文物館門前景觀(現統稱為郭常喜兵器藝術文 物館)。

(2)

創采風

錘……,一樓大廳除有各種劍器,還有 原住民的器物展示區,讓人目不暇給,

感覺每一件都值得佇足,細細玩賞。

登往二樓的樓梯旁繪有中國各朝代 的全副武裝,從秦、漢、隋、金……走 過,便進入歷代兵器區。宋江陣武具及 十八般武器分門陳列,鯊魚劍、魚鱗甲 真實呈現,銅車馬及將軍俑擺放其間,

彷如進入江湖間盛相傳言的古代兵工 廠─ ─ 冷冷的刀械內斂著鋒芒,殺傷 擄掠悲愁、捍衛家園國土壯志,一一垂 掛、棲停於壁間或牆上。一把刀,彰顯 勇氣;一對寶劍,畢生的心願與功夫,

眼前深刻豐饒的景觀讓人目眩神飛了起 來。「一襲布衣三尺劍、滿腔熱血九龍

館藏兵器達四千多種,讓人大開眼界。

古書中的兵器,於館內具體呈現。

天」、「架上蒲元神光現、匣中有冥玉 龍吟」,俊毅筆墨書寫著靈氣,劍刃藏 忍,刀環扣合,武林風華於此靜默地展 現。

留連當中,樓下忽然傳來郭老師的 聲音,趕忙收拾忙碌眼眸,迫不及待前 去一睹鑄劍大師的風采。郭老師以誠懇 笑容出現,親切招呼我們與他圍坐木桌 前。他一邊點燃爐火,熱絡沖泡起老人 茶,於溫暖茶香中,一邊將他與刀劍的 結緣經過細說從頭。

刻苦孝親、堅持傳承技藝

郭老師出生於三代打鐵的貧苦家 庭,簡陋的打鐵鋪裡,父母親天天辛 勞,郭老師小學畢業後,便拿起鐵鎚 跟 著 敲 敲 打 打 , 從 簡 易 的 清 潔 、 跑 腿、工具保養,到鐵材選擇、溫度控 制、熔鐵造具等基本工學起。五十多 年前,物質條件極為低劣,那時打鐵 多靠手工,沒有任何機械工具可供輔 助,過程中除要忍受熾熱火氣,又須 耗費大量體力,其中辛苦非常人所能 想像與忍受。而竭能付出並不能獲得 相對報酬,郭老師形容打鐵師的生活 是:「手拿鐵鎚打鐵支,打到汗水滲 滲滴,不知何時出頭天。」

郭 老 師 在 父 親 嚴 格 的 要 求 訓 練 下,退伍時已是全國少數能以傳統鍛 造 技 法 , 打 造 全 套 宋 江 陣 武 具 的 師

(3)

創采風

「積層摺疊花紋鋼」(美稱大馬士革 鋼)的打造技術,並將之運用在仿製古 刀劍的技術上。他曾翻遍古書文獻,成 功打出劍刃呈現龜殼紋的干將劍、以及 水波紋的莫邪劍,潛心研造,於2000年 取得「刀劍專用多層摺疊花紋鋼及其製 造方法」的專利證書,2007年獲「具多 重花紋變化刀劍本體製法」技術專利。

由於劍刃花紋千變萬化,除了師傅 的控紋技巧外,紋路形成往往得視運 氣,作品完成前,誰也無法預知狀況。

郭老師為製作一把理想中的「豐喜祥 劍」不知失敗了幾回,怎麼做都不盡理 想,最後總算在天助自助下,成功鑄成 四面花紋都不一樣的寶劍。此劍全長 九十三公分,刀刃寬四點五,除了刀刃 分呈風、雨、音符等紋路,更以佛家形 象融入,結合成象徵四大天王庇護國家 風調雨順的寓意。這把難能可貴的寶劍 為郭老師勇奪第二屆大墩工藝師金工類 傅,聲名因此大噪。而打鐵只能勉

強維持三餐溫飽,不可能賺大錢,

當年郭老師也曾多次想要轉行,甚 至到鶯歌學燒陶,或許是一身鐵骨 使然,最終還是回到打鐵這一途。

郭老師很早便意識到光靠製造農具 不可能有前途,於是轉而生產食品 機械用刀,因其打造技術精純,不 但價格較原裝進口便宜三分之二以 上,品質也絕對不輸原廠,鄰近工 廠爭相訂貨,生意極為昌隆,而郭老師 不以此自滿。

當時台灣工業剛起步,鐵材容易生 鏽,廠商要求的鋼鐵本地無法取得,郭 老師便以經由廠商購買研磨機的機緣,

赴日研究不鏽鋼材料。當時台灣打鐵用 的風扇還是手動,在日本早已經是自動 送風,兩相比較下,台灣的工業落後日 本至少三十年,郭老師於是多次赴日研 習,將原有技術暫時歸零,從420不鏽 鋼打造、沖模,到各類鍛造鋼製品的成 形、拋光、組裝學起,前後在日本待了 七、八年。

積層花紋鋼,榮獲技術專利

1990年,郭老師於港邊開設興達刀 鋪,正式展開多采多姿的手兵研創。他 首先以精湛的控溫技術改良傳統片鋼、

包鋼的品質,接著本著傳統刀藝傳承者 的天職,全力研發源起於戰國晚期的

干將劍(上)刃面上有龜甲斑紋;莫邪劍(下)刃面上呈現水波紋。

(4)

創采風

第一名,使其鑄劍威名再次遠播。

一位生活於現代的鑄劍大師,勢必 引發武林的好奇,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便 曾慕名自香港前來拜訪郭老師,即便筆 下將各種刀械寫得出神入化,他本人對 寶劍能夠「削鐵如泥」的真實性卻始終 懷疑──

「刀劍果真可以那樣鋒利?」金庸 滿臉疑惑!

為解答金庸的疑慮,郭老師當場拿 起一把積層鋼菜刀,鏗一聲便將鐵纜線 俐落斬斷,讓金庸驚嘆不已。

另一樁讓郭老師名聲更響亮的是

《臥虎藏龍》電影。郭老師回憶當年某 個黃昏,李安導演陪同住在台南老家的 父母親到茄萣市場閒逛,見郭老師刀鋪 前擺放著各種兵器,便興趣地進到店 裡,深談後便議請郭老師為他的新片打 造整套兵器,並邀請郭老師到中國大陸 的拍片現場指導。之後隨著影片賣座,

郭老師的鑄劍功力亦轟動一時,李慕白 手中的那把「青冥劍」,更成為媒體及 武俠迷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興趣收藏、得失寸心知

一把好的日常用刀往往可以使用多 年,刀鋪若只停留於生產普通刀械,很 快便可能面對生存危機。郭老師很早就 意識到這點,為因應時局及生意上的各 種衝擊,他一方面以展覽進行行銷;一

豐喜祥劍榮獲「第二屆大墩工藝師─金工類」第一名,四面 呈現不同花紋(下兩圖)。

胡志強市長頒贈郭常喜老師大墩工藝師證書。

當年武俠電影小生田鵬,為郭老師寫下的墨寶。

(5)

創采風 方面則不斷研發新的兵器藝術,透過創

意及比賽的肯定,為傳統打鐵產業開發 新路。

在日本研習武士刀鑄造期間,郭老 師便陸續收集各式刀劍,舉凡日本武士 刀、中國歷代兵器、西洋劍、台灣原住 民刀劍等,長期累積不少數量,也預留 他日後從事兵器文化推廣的機緣。

郭老師提到人類早期以骨切割,之 後改用石頭,後來因為人口增加,衝突 變多,兵器才隨之產生。火器發明後,

冷兵不再是征戰主流,刀劍早已跳脫武 器成為藝術範疇。秦以前的兵器在秦始 皇銷天下兵器,做成十二金人之後便不 易見,秦以後的兵器多以鐵製,不出 三、五十年便已鏽腐,目前所能見到的 古兵器其實並不多。

郭老師熟諳打鐵技能,又對傳統兵 器具濃厚興趣,一股與日俱增的傳承使 命自然生出。多年來他積極收集各種兵 器,並仿古法打造,期望為這面臨失傳 危機的文化奉獻心力。

台 灣 社 會 早 期 仍 視 刀 劍 為 「 凶 器」,加上刀械管制條例,想要公開展 出兵器並不容易。郭老師曾多次向文化 中心提出展出申請都未獲准,一直到解 嚴之後,才能公開收藏。

兵器藝術文物館成立隔年,為擴大 推廣效果,郭老師再度投下鉅資,獨力 買下並打通緊臨建築物,以全部一、二

樓之菁華區作為展場,同年被列為高雄 縣的地方文化館;2004年更成立了「高 雄縣古兵器藝術研究學會」,落實刀劍 藝術的推廣。

談起近五十多年來的打鐵甘苦,郭 老師笑著說:轉型的過程其實相當痛 苦,也充滿挑戰,而能堅持熬過去,所 感受到的欣慰和滿足也最深刻。至於兵 器的收藏,其中的取捨和得失,往往也 不足為外人道。

寶物收藏不易,過程中經常遇到賣 方事先說好,到時卻又反悔的情況;另 外玩家品味與價格往往水漲船高,想要 收藏的東西不見得買得起;即便高價買 成,在有行無市的情況下,寶物不見得 能保值。

而日人講究刀劍品質,名劍的價格 不菲,忍者所持用的虎徹刀,一把經常 要從五百萬台幣起跳。多年前一位愛劍 者便曾用全新賓士車向郭老師換取一把 虎徹刀,十幾年過後,賓士車已然老 舊,剩不到五萬塊的價值,而那虎徹刀 價格卻翻漲了一倍。

收藏靠機緣,寶物與識貨者的謀合 可遇不可求,郭老師三十多年前有次至 大陸參訪,剛巧遇到有人拿祖先傳下的 乾隆皇配刀出來亮相,真品難逃識貨法 眼,郭老師當下便以一千美元買得,現 在那劍已成無價之寶,而這千載難逢的 機遇,也讓他至今深感得意。

(6)

創采風

純青技藝、堅持挺站爐前

在日本一般鐵匠只能打農具和刀 具,只有專家級的刀師才能鑄造武士 刀,刀藝師不但能獲得政府資助,社會 地位也相對地崇高,台灣這些年來這方 面也逐漸注重,可惜因為打鐵太辛苦,

即便郭老師極樂意傳授功夫,年輕人肯 學習的卻很少。郭老師認為不論時代如 何演變,民生還是需要用刀,至今他仍 堅持親自站在火爐前,為登門顧客打造 一把把好用的刀具。

郭老師帶我們到他位於港邊的刀 鋪,開放的店面右邊,便是他打鐵鑄劍 的工廠。郭老師特別為我們燃起爐火,

將鐵塊埋進燒紅的炭火當中,待鐵塊燒 得通紅,他便將毛巾纏綁額前,左手以

郭常喜老師小史

1958年至今 鐵匠

1990年   成立興達港刀鋪       摺疊鋼研發成功

1998年 可控紋路摺疊鋼研發成功 2002年   成立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2003年   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獲文建會評定通過為地方文化館 2004年   成立高雄縣古兵器研究協會

2005年   以「平步青雲──天梯穿雲劍」獲「台灣省第五十九屆全省         美展工藝類」入選

2006年   以「豐喜祥劍」獲「第二屆大墩工藝師─金工類」第一名 2007年   入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96年度台灣工藝之家」

鉗子夾著鐵塊,右手拿鐵鎚,一鎚一鎚 在我們眼前敲打了起來─ ─ 只見厚鐵 一分分變薄,復於郭老師熟練的彎轉使 勁中熔鑄出新貌─ ─ 鏗鏗響音擊打出 扎實的節拍,郭老師的人生理念也全然 具體地呈現眼前。

將鐵塊打造成一件件有用器具,郭 老師天天實踐這樣的信念。誠如他所說 的:「一日三煉、三日九煉,九煉成 鋼。」千錘百煉成就一身功夫,郭老師 務實又充滿理想的人生,正是最佳寫 照。

雨後港灣沉靜,靠岸船隻濕淋著水 氣,郭老師的打鐵聲自往昔傳響到現 在,爐火散發光和熱,為傳統漁村鑄寫 動人篇章。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她在坦桑尼亞 的的非凡成就 出超出了一般 人的想像。珍 古德並於1965 年取得劍橋大 學的動物行為 學博士學位。..

在單色系的藍染技術裡表現出多采多姿且豐富的層次。蠟染,古稱蠟纈,是一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2]展出的作品皆以 RFID 技術實 現。現今 RFID

5.紋面除了美觀及避邪外,也表彰著男子英勇和女子 織布技術的高超。如果是你要進行紋面的儀式,你希

越王勾踐劍劍身長不足 1 米;長 55.7 厘米,寬 4.6 厘米,柄長 8.4 厘米。劍面鑄有 黑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有 11

越王勾踐劍劍身長不足 1 米;長 55.7 厘米,寬 4.6 厘米,柄長 8.4 厘米。劍面鑄有 黑色菱形暗紋;護手正面鑲藍色琉璃,背面鑲綠松石花紋。劍首為圓箍形,內有 11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

焚書坑儒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