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十十十、、、、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紅頭繩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十十十十、、、、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紅頭繩兒"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 十 十

十、 、 、 、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 紅頭繩兒 王鼎鈞 王鼎鈞 王鼎鈞 王鼎鈞 一 一 一

一、 、 、課本重點整理 、 課本重點整理 課本重點整理 課本重點整理

(((

(一一一)一))題解)題解題解 題解

((

(二二二)二))作者)作者作者 作者 王鼎鈞王鼎鈞 王鼎鈞王鼎鈞

時代 民國 14 年生,現專事寫作。

經歷

1.早年因戰亂而淪為難民、流亡學生,也曾加入游擊隊和軍隊。

2.學歷因此僅止於初中畢業,但生活閱歷、生命體驗遠非一般人所能及,為日 後寫作提供極為豐富的素材。

3.自小學時讀了夏丏尊的《文心》,即以文學家深自期許。

4.十九歲正式發表作品以來,多方嘗試散文、雜文、小說、詩、戲劇等文類,

最後致力於( 散文 )。

5.以哲理散文「人生三書」系列(《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 人》)成為知名作家。

文風 散文題材不離( 時代 )和( 人性 ),常藉小我反映大我,充滿悲憫情 懷;手法則融入小說、詩歌、戲劇的表現方式,風格獨具,卓然成家。

作品

散文集:《碎琉璃》、《左心房漩渦》、《開放的人生》等。

回憶錄:《怒目少年》、《昨天的雲》、《關山奪路》

文藝理論:《小說技巧舉隅》、《作文七巧》

二 二 二

二、 、 、 、紅頭繩兒的作文章法 紅頭繩兒的作文章法 紅頭繩兒的作文章法 紅頭繩兒的作文章法

章章章

章 法法法 法 說說說說 明明明明

以物為線索 全文以( 古鐘 )為線索。由( 古鐘 )引出故事,推展情節,帶出高潮,

故事也結束在( 古鐘 )近乎停格的畫面中。

分段

依特殊需要而分段。

除對話外,所有短段幾乎都有突出重點、烘托主題或其他作用。

如首段:「一切要從那口古鐘說起。」以一句為一段,凸顯古鐘在整個故事的地 出處 《碎琉璃》

體裁 散文

主旨 描述亂離時代一段天真爛漫的童稚之愛。

釋義

「紅頭繩兒」本是文中小女孩辮子上所繫的紅色細繩。

故事發展到後來,轉而成為小女孩的代稱,象徵小女孩可望而不可即的戀人 形象,以及小女孩在「我」生命中鮮明而深刻的印記。

寫作 方式

1.採( 小說 )化的敘事手法。

2.以( 古鐘 )作為情節發展的引線。

3.以( 紅頭繩兒 )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象。

4.故事以半開放的悲劇性結局收場,留給讀者幾分想像,餘韻無窮。

(2)

位。又如:「……如果她跌倒,由我攙起來,有多好!」藉心理描寫作為兩段之 間的橋段。

懸念式開頭 以「一切要從那口古鐘說起」為開頭,引起讀者懸念。從另一角度看,前三段 寫古鐘作序幕,引出故事,顯然又有迂迴取勢的作用。

保留想像空 間的結尾

全文以「我」的夢境作結,即令夢境是預言、暗示:

「紅頭繩兒」沒被埋,故事還在讀者腦海繼續發展。

懸念

懸念從提出到最後,一直沒有真正解除。

1.一開始即指故事與一口鐘有關,引發讀者好奇心 2.隨故事發展,鐘被埋,小女孩失蹤,更造成讀者緊張 3.直至結局,小女孩的命運仍受讀者關心。

照應

1.扣題照應:

從第四小段「擠得我的臉碰著她紮的紅頭繩兒了」開始,全文共十六處不斷 扣題,以強化「紅頭繩兒」的意象。而「紅頭繩兒」的意象愈鮮明,「她」的 影像就愈模糊,象徵朦朧悵然的稚情。

2.首尾照應:

全文以鐘起,以鐘結。

3.與伏筆照應(前伏後應):

(1)伏──第二段 P.132:「有一天,你們離開家,離開父母。」

應──第三段 P.138:「大轟炸帶來大逃亡。」

(2)伏──第二段 P.132:「紅頭繩兒怎麼會離開他?」

應──第四段 P.139:「在那次大轟炸之後,他的女兒失蹤了。」

(3)伏──第三段 P.137:「我的那封信……我想起來了,當大地開始震撼的時 候,我順勢塞進了她的手中。」

應──第六段 P.141:「下面空蕩蕩的,我當初寫給紅頭繩兒的那封信擺在 那兒,照老樣子疊好,似乎沒有打開過。」

(4)伏──第三段 P.138:「我也看見許多美麗的少女流離失所,人們逼迫她去 做的事又是那樣下賤。」

應──第四段 P.141:「我情願她扣在鐘底下,也不願意她在外面流落。」

疏密(詳略) 描寫女孩:

略於「外貌」而詳於「紅頭繩兒」,造成朦朧感情和鮮明意象的對比。

敘述語言 對白與獨白交互運用。敘述多用對白,抒情多用獨白。

傳情

1.融情於事:整個故事傳達出作者一段朦朧的戀情。

2.寄情於景:鐘、紅頭繩兒都成了作者寄情的對象。由於情有所寄,對於女孩子 本身的描寫就能省則省。

象徵 1.( 紅頭繩兒 )是稚愛的象徵 2.( 鐘 )是大時代的象徵。

三 三

三 三、 、 、 、自大陸來臺的重要現代作家 自大陸來臺的重要現代作家 自大陸來臺的重要現代作家 自大陸來臺的重要現代作家

(3)

姓名 地位及成就

梁實秋

1.北京清華學校畢業,留美期間取得英語系學士、文學碩士。

2.與徐志摩等合辦《新月月刊》。

3.知名的散文家、翻譯家、文評家、教育家,一生筆耕不輟。

4.其( 小品文 )潑辣生動,機趣洋溢,風格簡潔而圓融,頗能自成一體。

5.曾以一人之力費時三十多年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為莎劇中譯本的經典。

6.作品:《雅舍小品》。

琦君

1.長於散文、小說,而以散文成就最大。作品情感真摯,醇厚雋永,溫馨感人;內容多書 寫童年記憶、故鄉人事,闡揚愛與溫情。

2.臺灣早期的「( 懷舊 )文學」、「( 回憶 )文學」作家。

3.作品:

散文集:《紅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留予他年說夢痕》

小說集:《菁姐》、《橘子紅了》

王鼎鈞

1.對日戰爭時成為流亡學生,中學未畢業即輟學從軍。戰亂經驗及生活閱歷,皆成為日後 寫作的豐富素材。

2.以哲理散文「( 人生 )三書」系列成為知名作家。

3.創作題材多反映人性與時代,充滿悲憫情懷,並蘊涵深遠的寄託。手法融合散文、詩、

小說、戲劇,風格獨具。

4.作品:《碎琉璃》、《左心房漩渦》、《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

司 馬中 原

1.十五歲時參與國共內戰,未能就學,後隨軍隊遷徙來臺。

2.憑藉自學,文筆卓越。

3.除了反共文學外,其寫作範圍相當廣泛,包括憶鄉懷舊、鄉野、武俠、鬼怪通俗小說等。

4.作品:《狂風沙》、《荒原》、《月光河》、《春遲》、《鄉野奇談》

余光中

1.曾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創辦( 藍星 )詩社。後投入現代詩論戰,致力於融合古典意 象與現代技巧,豐富臺灣現代詩的「新古典」意境。

2.作品題材廣泛,包含中國鄉愁、旅外觀感、臺灣風土、戰爭愛情等。

3.詩作想像奇特,意象精確,語言靈巧活潑,風格多變,有的浪漫雄渾,有的清遠婉約。

4.散文亦有開拓與創新,創作成就享譽世界華文文壇。

5.除了詩與散文外,另有文藝評論、翻譯等著作多種。

6.作品:詩集《蓮的聯想》、《白玉苦瓜》、《與永恆拔河》等 散文集《左手的繆思》、《逍遙遊》、《青銅一夢》等

鄭愁予

1.出身軍人家庭,童年隨著轉戰大江南北的父親四處遷徙。

2.來臺後,詩作源源而出;受到紀弦的賞識,後來成了紀弦所創( 現代 )詩社的主要 成員。

3.其詩風在( 現代 )派中獨樹一格,能融古典於現代,筆觸輕靈柔美而情懷浪漫。

4.一度擱筆,重拾詩筆後,風格轉為沉靜、冷肅,呈現出詩人生命中知性、圓熟的一面。

5.作品:《夢土上》、《雪的可能》、《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白先勇 1.生在將門而遭逢戰亂,幼時隨家人四處轉徙,後來臺定居。

2.大學時即以小說崛起文壇,並與同學創辦《現代文學》雙月刊,有系統地譯介西方現代

(4)

派大師的理論和作品。

3.為臺灣現代小說的重要作家。作品深具寫實精神,能反映時代變動下人們的處境,蘊含 對歷史興衰、人事無常的感慨。

4.表現手法則一方面大量吸收西方現代派的技巧,同時深受中國傳統小說的影響尤其是《紅 樓夢》,可說是兼融傳統與現代的作家。

5.作品:

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謫仙記》、《臺北人》等 長篇小說集:《孽子》

四 四 四

四、 、 、 、小說體散文 小說體散文 小說體散文 小說體散文

定 義

利用散文的描述方式,把一些人物、事跡、地方情調等,以小說的結構表現出 來。

具有散文如行雲般自然的風格,又有小說縝密設計的完整結構。

表現特色 1.突破散文「線」的表現,而具有小說「面」的設計架構。

2.有小說的結構,但仍保有散文的自然流暢。

手 法

1.採用( 短篇小說 )結構,鋪敘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傳達理念。

2.以意識流手法來呈現作者意念。

3.在描述與抒情上,有心理小說的細密深刻,將情感的狀態融入心理意念。

4.使用小說各種結構形式(順敘、倒敘、插敘)來展開散文鋪敘。

5.營造一個主要意象貫串全文,凸顯出人物性格及主題意識。

6.時態多用錯綜手法。

7.多用第一人稱敘事觀點。

8.使用小說曲筆、隱筆、伏筆等技巧。

保有散文之 特質

1.多描述、敘述。

2.對話紛出,但不若小說中份量之多。

3.多用表白,不若小說之多用動作。

4.多見有大片散文成分。

5.描述具有散文的精緻化、抒情化,甚至詩化,而不是小說式的粗糙。

五 五 五

五、 、 、 、王鼎鈞的名言 王鼎鈞的名言 王鼎鈞的名言 王鼎鈞的名言

1.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開放的人生》)

2.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碎琉璃》)

3.批評,是別人送回來的滋補品、營養劑,可以使我們的靈性和智慧得到更好的發育。(《開放 的人生》)

4.能征服,謂之堅強。能順應,也是堅強。(《人生試金石》)

5.人儲存回憶,一如駝峰儲水,松鼠藏栗,植物埋下宿根。回憶,是心靈方面的儲蓄……評量 其人一生是否充實,可以根據他是否願意回憶,是否有許多事值得回憶。(《人生試金石》) 6.人啊人,天意難知,人意易測。報恩易,而世人忘恩;報怨難,而世人記怨。人終須與人面 對。人總要與人摩肩接踵。人終須肯定別人並且被別人肯定。人萬惡,人萬能,人萬變,然

(5)

而歸根結底我們自己也是一個人。(《左心房漩渦》) 7.人無法丟掉自己,因此自暴自棄無濟於事。

8.不能改變的事,接受它;不能接受的事,改變它。

六 六 六

六、 、 、 、一字多義比較 一字多義比較 一字多義比較 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悠悠

(形)形容聲音或氣息緩慢、

細長、飄揚 無論多少隻小手壓上去,鐘聲悠悠悠悠悠悠悠悠然,沒有絲毫改變。

(形)優閒從容的樣子 老者的扁舟又悠悠悠悠悠悠悠悠划回來了。(陳之藩〈釣勝於魚〉)

(形)憂思的樣子 青青子矜,悠悠悠悠悠悠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矜》)

(形)高遠無盡的樣子 念天地之悠悠悠悠悠悠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 歌》)

七 七 七

七、 、 、 、形近字 形近字 形近字 形近字辨析 辨析 辨析 辨析

字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ㄓㄣㄓㄣㄓㄣㄓㄣˋˋˋˋ 震動;動盪

1.按在鐘面的大明年號上,嚐震震震震顫的滋味。

2.地震震震、震震 震震震撼、震震震震動、震震震震古鑠今(震動古今,照耀千秋。形 容事業、功勳偉大驚人)。

驚懼 震震震震驚、震震震震慄。

ㄓㄣㄓㄣㄓㄣㄓㄣˋˋˋˋ

搖動;抖動 振振振振幅、振振振振動(物理學術語。物體週期性的往復擺動)。 舉起;揮動 振振振振臂疾呼、振振振振筆疾書。

奮起 振振振振作、振振振振奮、振振振振興、提振振振振士氣、一蹶不振振振振、振振振振衰起敝。

ㄓㄣㄓㄣㄓㄣㄓㄣˋˋˋˋ 救濟;供給 賑賑賑賑災、賑賑賑賑濟。

ㄓㄚㄓㄚㄓㄚㄓㄚˊˊˊˊ

捆綁成束 1.碰著她紮紮紮紮的紅頭繩兒了。

2.包紮紮紮紮、捆紮紮紮紮、紮紮紮紮辮子。

屯駐。同「扎」 駐紮紮紮紮、紮紮紮紮營。

量詞。計算成束

物品的單位 一紮紮紮紮稻禾。

ㄓㄚㄓㄚㄓㄚㄓㄚˊˊˊˊ

古代用來書寫的

小木簡 簡札札札札、札札札札記(筆記)

書信 書札札札札、信札札札札、手札札札札(親手寫的書信)。 公文書 奏札札札札。

ㄓㄚㄓㄚㄓㄚㄓㄚˊˊˊˊ 奮力抵抗 掙扎扎。

ㄓㄚ ㄓㄚ ㄓㄚ

ㄓㄚ 刺 扎扎扎扎手、扎扎扎扎眼(刺眼)、往下扎扎扎根。 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伊斯蘭教徒不願意接受,所以 1876 年奧斯曼帝國採用了「紅新月」標誌,波斯 帝國採用了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組成的「紅獅日」標誌。1929 年紅十字國際

[r]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胡塞爾本人對「現象學」的含義有過各種講法,比如說它是關於「被直觀到的現象」的 科學、 [註 1] 「本質的科學」、 [註 2] 「一門在純直觀中研究先驗的純粹意識領域的純描述性學 科」 [註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在清政府於 1896 年派遣李鴻章訪問歐洲,需要一首國歌,便臨時以這首歌暫代(雖 然是填上新詞) 。事實上,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

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