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素養數位教材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訊素養數位教材設計"

Copied!
1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LOGO

楊美華 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2012.08.14

資訊素養數位教材設計

(2)

2012/8/23

大綱

資訊素養數位課程設計

數位學習教材認證指標及評定規準 21世紀素養與技能

使用者已經改變

從圖書館利用教育到資訊素養

2

走過從前: 圖書館創新服務

結語

(3)

素養(literacy)

 就當代常識而言,是「聽說讀寫」的能力。

 「素養」涉及知識能力的定義與界線,是因應社 會需要而客觀化的論述,同時透過教育進而內化 到接受社會化的學習主體。

 「素養」的定義與界線是社會產物,涉及社會認 可的知識與能力,是一種模塑「人」的力量,根 據社會的現況與發展需要,製造出來的能力論述。

3

Berger, P. L., & Luckmann, T. (1990).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s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Anchor Books.

2012/8/23

(4)

全球素養

 全球素養 (global

literacy):因應全球化 的潮流變遷,公民所 需具備的資質與能力。

 全球公民資質的內涵 中,必須強調「資訊 素養」的培育。

2012/8/23 4

(5)

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

 「數位素養」一詞,直接指涉以電腦科技 興起而帶來的社會實踐,涉及到「讀寫、

資訊交換」的環境,同時也成為聯繫著社 會、政治、經濟、文化與教育等實踐情境。

2012/8/23 5

(6)

多元文化的生活素養

 面對全球化社會,一個現代公民需要具備 多元文化的生活素養,以適應這個變化快 速且多元的世界。

 這些公民素養包括:

(一)打破我族中心觀念。

(二)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三)增進休閒的能力。

(四)實施儉樸生活。

(張樹倫,邁向全球化社會的多元文化素養)

2012/8/23 6

(7)

資訊素養

 資訊素養是一種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

也是一種對資訊資源選擇、利用與評估的學習;

 資訊素養能力需透過適當的教育與訓練才能獲得,

身為一個資訊素養者應知道哪些資訊對自己有説 明,利用適當的檢索方法獲取資訊,並能進一步 解釋、評估、組織和傳播資訊。

2012/8/23 7

(8)

名詞演進

圖書館利用教育 資訊素養教育

個人知識管理

Next Next

學習技能

(learning skills) 學習素養

2012/8/23 8

(9)

2012/8/23 9

(10)

2012/8/23 10

(11)

資訊素養概念圖

2012/8/23 11

(12)

UNESCO 2008

(13)

2012/8/23 13

(14)

2012/8/23 14

(15)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2012/8/23 15

(16)

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2012/8/23

https://www.projectsails.org/SkillSets

16

(17)

2012/8/23 17

(18)

• 多媒體、新媒體、跨媒體、富媒體

•全媒體=多媒體+多終端+多網路+多帄臺/模式

–多媒體:文字圖像/音訊視頻,視、聽、觸覺……

–多終端:紙張、收音機、電視機、個人桌面電腦、便 攜電腦、手機、MP3/MP4、電子書、帄板電腦……

–多網路:廣播、電視、衛星、互聯網、移動網路……

–多帄臺/模式:email、短信(SM)、即時通訊(MSN、QQ)

、維琪(wiki)、博客(Blog)、社交網路(SNS)、微博 (Twitter)……

本質——資訊傳播的

載體和方式的多元化 趨勢不可逆轉

2012/8/23 18

(19)

• “全媒體”將改變“人的讀寫能力(literacy)”

–閱讀方式正在改變 –寫作方式正在改變 –溝通方式正在改變

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心理學 家瑪麗安娜·沃爾夫是研究閱 讀的權威專家,她說:“我們 並非只被閱讀的內容影響,我 們也被閱讀的方式所影響。”

2012/8/23 19

(20)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網站 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

2010/06/01/technology/20100607- brain.html?ref=technology

2012/8/23 20

(21)

有資訊素養的現代人

21

在自由民主的社會中經營有生產力、健康和滿意的生活

能善用資訊科技有效率從事各項工作

能正確使用資訊有效處理解答各種資訊問題 能善用研究探索方法學習新知識創新知識

能在資訊和科技的環境中有效的學習

2012/8/23

(22)

資訊素養教育的六個架構

• 2006年,Bruce, Edwards和Lupton 提出資訊素 養教育的六個架構:

1. 內容架構-教導學生認識主題和資訊素養概念 2. 能力架構-教導學生應該具備的資訊尋求能力 3. 學習架構-讓學生實際運用資訊來解決問題

4. 個人經驗架構-讓學生自己發現資訊素養的價值 5. 社會影響架構-讓學生發現資訊素養在社會上扮

演的重要角色

6. 關係架構-讓學生學習以批判性角度檢視資訊

22 2012/8/23

(23)

21世紀素養與技能

• 2002年,AT&T的研究指出21世紀素養包括 資訊、媒體、多元文化和視覺之素養。

• 2004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強 調批判性思考和資訊覺知能力、解釋資訊 的能力和適當使用資訊的能力。

• 美國21世紀技能策略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指出學習技能應強調創 新和創造力、批判式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溝通和合作的培育。

23 2012/8/23

(24)

24

使用者已經改變

2012/8/23

成熟者( Mature Generation)出生於1925-1945

X世代(Generation Xers)出生於1965-1980

Z世代( Generation Z )出生於2001-。

嬰兒潮(Baby Boomers)出生於1946-1964

千禧世代(Millennials)又稱為Y世代(Gen Y)、下個世代(GeNext)出生於1981-2000。

1

2 3

4

5

不同世代對於電腦和網路的接受和認識程度極不相同:

這些不同的世代,對於接受訓練的方式、學習的風格、溝 通的方式、問題解決、如何做決策、領導型態、回饋、科 技使用等極不相同。

Thomas C. Reeves and Eunjung Oh ,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http://faculty.ksu.edu.sa/Alhassan/Hand%20book%20on%20research%20in%20educational

%20communication/ER5849x_C025.fm.pdf

(25)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

「Google世代」

(Google Generation)是 指慣用網路與搜尋引擎

(特別是指Google,

Yahoo! )來吸收知識的 年輕族群。

英國有大學和圖書館對 此進行研究,特別指涉 西元1993年以後出生的 年輕人是所謂的Google 世代。

2012/8/23 25

Google Generation

(26)

Z世代(1)

2012/8/23 26

網路即生活。他們非常熟悉網路,消 息靈通,且時刻注意社交網絡與部落 格。

1

提到Z世代就要想到的10件事

離不開手機。不管做什麼,總是要有 手機應用程式。

2

(27)

Z世代(2)

2012/8/23 27

注意力集中時間短。

3

「全球暖化」是老生常談,他們具備 環保意識。各機構最好都能制訂一套 企業社會責任(CSR)政策。

4

他們是精明的線上消費者,知道如何 尋找最划算的交易。

5

他們將成為短期勞動力,總是跟著工 作跑

。(

工作的場域是短暫的)。

6

(28)

Z世代(3)

2012/8/23 28

迷戀Google(They will likely be 'Google Bots' as they have grown up knowing web searching as Googling!)

7

吸引Z世代的策略-影視、音樂與即 時互動

8

習慣用網路做任何事,找工作也不例 外。

9

Don„t expect many real grafters(

嫁接的人)

- too many will have had it too easy for too long! Training needed!

訓練是必要的。

10

http://blog.sironaconsulting.com/sironasays/2008/03/generation-zers.html

(29)

Z世代十誡

2012/8/23 29

 Thou shalt always be connected 一定要上網

 always be mobile 隨身帶手機

 use computers at work 用電腦工作

 use computers at play 用電腦娛樂

 have many friends that I will never meet 用網路交朋友

 have a second life 擁有虛擬人生

 be ultra-independent 非常獨立

 multi-task 一心多用

 always be in demand 供不應求

 invent a whole new language 創造新語言

http://www.au.timeout.com/sydney/kids/features/1565/the-ten-commandments-of-generation-z

(30)

• 新一代學生充滿熱情(Passionate)、具備專業

(Professional),他們同時是發布者(

Publishers),也是創造者(Producers)。

• 擁有熱情: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大量的資 訊及全球化視野,這樣的環境開啟了他們發掘無 數可能性的大門。

• 專業: 他們不僅認為創新思維和個性表達是工作 的一部分,而且還堅信這是優秀企業不可缺少的 核心要素。

• 他們不能容忍乏味、牽強或過時的資訊。

P世代 挑戰科技教育

2012-08-03 01:13 中國時報 【黃中平】

(31)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Generation 瞭解數位世代

2012/8/23 31

21世紀流暢力計畫/前言/簡介/第一部分 瞭 解數位世代

• 1.

平衡的需求

• 2.

代溝的問題

• 3

我們所知道的數位世代

• 4.

數位世代的學習偏好 第二部分 教育如何因應?

• 5.

即將發生的悲劇

• 6.

該是急起直追的時候了

• 7.

轉向全腦教育

• 8.

教師要走下講台

• 9.

教師要讓學生自然存取資訊

• 10

教師要讓學生協作

• 11.

教師要進行視覺化教學

• 12.

教師要重新審視評量制度

• 13.

平衡與領導的需求

Publication Date: April 2010

(32)

2012/8/23 32

年輕族群常見煩惱(1)

版權與智慧財產權保障(例:盜版)

隱私權保護(電子監視日益增長的網路世界)

各項線上學習協定(例:聊天/ 討論/ 告示板)

電子通訊的準則/ 協定(如:手機協定、簡訊、

電子郵件、推特與臉書協定)/ 網路化身之行為

(如:虛擬人生)

網路霸凌

抵禦網路掠奪者(身份盜用、網路誘拐、戀童癖、

虛擬關係)

(33)

2012/8/23 33

年輕族群常見煩惱(2)

合理使用經由網路獲取之資訊(身份盜用、

盜版)

數位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升(透過Google 搜尋通常會得到龐雜、凌亂又劣質的資訊)

只要有能連接網路的設備,不論年紀長幼,

數位學習皆可經由個人行為觸發,對成人也 有意義

成人關於色情簡訊、網路霸凌等問題的擔憂

發展並保護網路形象與身份

School Library Monthly/Volume XXVII, Number 7/April 2011

(34)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21世紀的知能

2012/8/23 34

At the 2008 2nd APEC Education Reform Syposium in

Xi„an, China,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were defined as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necessary to be

competitive in the 21st century workforce. The

symposium theme, 21st Century Skills for All, was

chosen by the APEC Education Network because ensuring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develops these competencies is a pressing international concern.

2008年第二屆APEC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認為21 世紀的知能是知識、技能和態度。

Lifelong learning 終身學習

Problem solving 解決問題

Self-management 自我管理

Teamwork 團隊合作

(35)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United States) 美國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聯盟

2012/8/23 35

提倡核心學科的精通(經濟學、英語、政府、藝術、歷史

、地理、閱讀或語言藝術、數學、科學、世界語言、公民 學科)與21世紀議題的掌握(全球意識、財金、商業素養 與創業家精神、公民素養、健康素養等)以及以下技能的 習得:

學習與創新的技能(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創意與創新

;溝通與協作)

資訊、媒體與科技技能(資訊素養;媒體素養;資訊通信 科技素養)以及

生活與職業技能(彈性與適應性;積極與自主;社會與跨 文化技能;生產力與可靠性;領導能力與責任感)

http://hrd.apec.org/index.php/21st_Century_Competencies#Partnership_for_21st_Cent ury_Skills_.28United_States.29

(36)

Key Competencies in 21st Century Schooling (New Zealand) 紐西蘭21世紀學校教育關鍵知能

2012/8/23 36

Key Competencies in 21st Century Schooling is a national curriculum

launched by New Zealand in November 2007 that features five key competencies:

2007年11月紐西蘭發起的國民教育課程,包含五項關鍵知能:

Thinking

思考

Using language, symbols and text

善用語言、符號與文本

Managing self

自我管理

Relating to others

與他人建立關係

Participating and contributing

參與和貢獻

(37)

AASL Standards for the 21st-Century Learner 21世紀學習者標準

Standards for the 21st-Century

Learner offer vis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both guide and beckon our profession as education leaders. They will both shape the library program and serve as a tool for school

librarians to use to shape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in the school.

《 21世紀學習者標準 》提供教學與 學習的願景,以「教育領導者」為 目標,指導並號召圖書館專業人員

。這些標準協助圖書館活動的策劃

,並能做為學校圖書館員用以形塑 學生學習的工具。

2012/8/23 37

(38)

A Planning Guide for Empowering Learners

強化學習者能力的規畫守則

2012/8/23 38

The cornerstone within the module is the School Library

Program Assessment Rubric, a tool that allows 此模組的基石

學校圖書館計畫評量標準

學校圖書館能根據16組或65 個不同標準來評量自身的計 畫,使用者資料可被轉化為 摘要圖表,供館員於討論圖 書館計畫的執行狀況時呈現 給利益關係者、同事與主管

,或將之歸檔典藏用以比較 每年的進程。

(39)

2012/8/23 39

(40)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s need to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apabilities:

2012/8/23 40

(41)

21 st Century Learners Profile 21世紀學習者

1.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創意與創新

2.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

3.

Communicating and

Collaborating 溝通與協作

4.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and Media Literacy

資訊、溝通、科技與媒體素養

5.

Flexibility and Adaptability

彈性與適應性

6.

Initiative and Self-Direction 積極自主

7.

Social and Cross-Cultural Skills 社會與跨文化技能

8.

Product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生產力與可靠性

9.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領導能力與責任感

10.

Employability and Career Development

受雇就業能力與職涯發展

2012/8/23 41

(42)

InfoWhelm and Information Fluency

2012/8/23 http://www.ask.com/web?l=dis&o=102866cr&qsrc=2869&g ct=kwd&q=InfoWhelm%20and%20Information%20Fluency

42

(43)

The 21st Century Fluency Project 21世紀流暢力計畫

2012/8/23 http://www.fluency21.com/ 43

(44)

whelm v. 淹没

 Being fluent involves learning a transparent and

unconscious internalized process that„s as natural as

riding a bike. 具備流暢力需要一目瞭然、下意識的

學習過程,就像騎腳踏車一樣自然。

 A focus on fluency rather than literacy requires

educators to completely rethink current assumptions about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聚焦流暢力 而非素養,需要教育者徹底重新思考當前對教學、

學習與評量的假設與看法。

InfoWhelm is causing societies to reorganize 資訊洪流促成社會再造

2012/8/23 44

(45)

New information must connect to something the learner already knows

and has made meaning of.

新資訊一定要和學習者已知且意義化的事物做

連結。

(we discard 98 percent of everything that comes into the brain

大腦接 收到的事物有98%會被捨棄).

Previou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must be considered.

一定要考慮既有 知識與經驗。

Learners have to be given repeated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ver extended time periods.

在延長的時間內重複給予學習者差異化學習 的機會。

Students must be provided with consistent feedback and have their efforts regularly and meaningfully reinforced.

提供學生持續的回饋,並對其努力 定期給予有意義的強化與刺激 。

(games are designed requiring a decision to be made every 1 second, and players are positively rewarded for those

decisions every 7 to 12 seconds

遊戲設定每秒需做一個決定,玩家每7-12秒 便會根據其所作決定得到正向回饋

).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我聽我遺忘;我見我記得;我做我明白

2012/8/23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45

(46)

學生要具備即時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學生要能具備在數位與非數位環境中進行發散性思考與創 意思考的能力,以制定新穎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們要能透過比較異同、評估、綜合、應用、且不經任何 指導或監督,進行分析性思考;換言之,要能運用高層級 的布魯姆學習層次/教學目標分類法。

他們要具備在虛擬/實體空間與虛擬/實體夥伴無縫合作 的能力。

他們除了要能透過文字與話語進行溝通,還要能利用多元 媒體形式溝通。

What Students Need and Want

學生的需求與需要

2012/8/23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46

(47)

進行創意思考以即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透過清楚定義問題、設計適當解 決方案、應用該方案並評估過程與結果。

運用創意、即時解決問題需要進行全腦思考活動,以下為六個重要步驟:

定義問題,在開始做事之前,需要清楚了解所要做的事情。

瞭解問題的來龍去脈。

預想問題解決後的場景。

從定義問題到問題解決後的場景進行落差分析,分段設計解決方案。

實際執行,完成並發表解決方案。

透過參與問題解決過程的評估,聽取簡報並取得所有權。

Solution Fluency 問題解決流暢力

2012/8/23 47

(48)

下意識且直覺地詮釋各種形式的資訊以萃取重要知識,並在評估該知識後 瞭解其意義及重要性。

下列為五個重要步驟(五個A):

問好的問題,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從適當的數位資訊來源找到並取得所需資訊。這些來源大多是圖像與 影音資源。

分析、評估並整理所得資料,分辨好壞、是事實還是意見。瞭解資料 背後的立場,並確認其完整性,以便將資料轉化為有用的知識。

將知識應用於真實發生的問題,或以模擬的方式將想法轉換為實際行 動。

學生和老師都需要針對成品與過程進行評估。

Information Fluency 資訊流暢力

2012/8/23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48

(49)

 透過設計、藝術與說故事的方式,以嫻熟且精通的藝 術技巧為事物增加意義的過程。除了功能之外,創意 流暢力也重視形式,並將創新設計的原理與高品質功 能產品做結合。

 除了視覺創意技能,創意流暢力還要運用想像力編故 事;這項能力在今日產經的各個層面都非常重要,多 家成功企業皆認同創意的想法能促成創意的方案。

 含有藝術創作的產品有極大的價值,超越僅有功能的 產品。

Creative Fluency 創意流暢力 (1)

2012/8/23 49

(50)

創意就像其他技能,能夠教導,也能夠學習;創意需 要兩邊的半腦通力合作,進行全腦活動。下列為五項 重要的步驟:

確認想要達成的結果與標準。

以豐富的感官資訊激發創意。

 在與預想成果及標準相關的靈感中尋找模式,進行更 改並串聯所有的節點。

 想像是發想與編修的綜合詞,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想法。

以原定標準為依據審視該想法,考慮其可行性。

Creativity Fluency(2) 創意流暢力 (2)

2012/8/23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50

(51)

 媒體流暢力由兩個元素組成。第一,分析所有通訊媒 體以取得真實訊息的能力、被選擇的特定媒體如何形 塑思考、以及評估訊息功效的能力。第二,創造並發 表原創數位成品,並選擇最適當且最有效的媒體,以 傳遞所欲表達的訊息。

 身處多媒體與視覺互動的世界,我們的孩子要能創造 並發表原創數位成品,並像使用文字一樣利用這些成 品進行有效的溝通。

 學習者所創造的數位成品要能反映其對內容的瞭解、

有助於發展其科技技能、以及圖像設計的原則與能力。

Media Fluency(1) 媒體流暢力(1)

2012/8/23 51

(52)

在多媒體世界中,溝通早已超越文字的範疇,個人的視覺學 習能力需要不同來源、形式豐富的媒體進行刺激。但這不僅 只是操作數位相機、製作播客、或撰寫一份文件;媒體流暢 力需要具備「輸入」與「輸出」的能力。

主動傾聽,並將媒體與訊息分離以進行通訊內容的解碼,清 楚且明確地用言語表述該訊息,接著評估其正確性,然後針 對媒體的形式、流量、組合,以及其目標視聽眾、目的等進 行批判性分析。

根據內容、訊息或所欲達成的結果,運用最適當的媒體來傳 遞訊息。接著考量視聽眾、自身的能力以及其他預設的標準。

前面所提及的各項流暢力皆能應用於訊息的產製與發表。

Media Fluency(2) 媒體流暢力(2)

2012/8/23 52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53)

 熟練的團隊合作能力,即能達到內化而不自覺的 境界,與實體/虛擬夥伴在線上環境製作原創數 位成品的能力。

 透過社交網路站點與線上遊戲網域進行虛擬互動,

已成為數位世代和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 舉例而言,學習內戰的學生可以和科索沃、伊拉 克或阿富汗的孩子對談;學習外國語言的學生可 以和該語言的母語人士進行語言交換-學生可以 和隔壁鎮或世界另一端的虛擬夥伴一起完成計畫。

Collaboration Fluency(1) 協作流暢力(1)

2012/8/23 53

(54)

在今日的數位世界中,不管是工作、玩樂或學習,都需要與他人合作。

正是協作的精神刺激了全球市場與社交網路的進步,以及創造有價值、

有內容的成品的能力。協作流暢力即是成功與實體/虛擬夥伴合作的能 力,以下為協作流暢力的五個內涵(5個E):

Establish 建立合作小組,根據個人的優點與專長為每個團隊成員指派 最適當的角色;建立規範,簽署團體合約,內容包含合作協議、各成 員的責任與義務。

Envision 預想結果,將問題、挑戰與目標視為一體進行檢視。

Engineer 建立可行方案以達成目標。

Execute 將計畫付諸實行並掌控流程。

Examine 檢視過程與結果,尋求建設性的進步空間。

Collaboration Fluency(2) 協作流暢力(2)

2012/8/23 54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55)

全球數位公民實踐領導、倫理、義務、財務責任、環保意識、全 球公民權、以及個人責任等理念,並會衡量自身行為與其可能造 成的後果。全球公民有以下五項特質:

對於道德倫理規範、財金、健康的個人責任,以及各定義間的關 係。

全球公民權,對全球議題/事件的瞭解與敏感度,尊重不同文化 與宗教,以及接受並容納世界變遷的態度。

數位公民權,以及在數位/非數位環境中尊重並保護自我、他人 與所有智慧財產權的指導守則。

利他服務,把握機會照顧我們的同胞,在他人有需要時盡心盡力 不吝給予幫助。

環境管理,全球資源管理的常識與價值,保護環境的個人義務,

以及欣賞、感謝並尊重我們身處的美好環境。

Global Digital Citizen 全球數位公民

2012/8/23 55

http://www.committedsardine.com/perspectives/LNE_perspective.pdf

(56)

The Learning Cone 學習圓錐圖

學習者平均在兩週後還記得 的事物如下:

• 低於10%所閱讀的事物

• 20%所聽到的事物,像是演 講內容

• 30%所見事物

• 50%同時使用2種或更多媒體 所聽、見的事物

• 70%互動參與的內容,如討 論或報告

• 若能將所學教導別人並應用 於日常生活中的任務,可記 得超過90%的內容

2012/8/23 Your Logo

(57)

2012/8/23 57

e-Learning的相關詞

e-Learning , E-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Web- based Learning

Distance Learning, Open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Web-based Training,

Computer-based Training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Learning

Web-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Knowledge Management

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EPSS)

(58)

58

E-Learning的 e 話

• Electronic

• Explore 探索 Experience 經驗 Excitement 興奮 Extend 延伸

Easy 容易

Equity(重視公帄)

• Efficiency (提升效率)

• Effective(功能效果的構面)

• Excellence (追求卓越)

• Enjoy

58 2012/8/23

(59)

59 59

eLearning1.0 v.s. eLearning2.0

• 數位只是工具,學習才是目的

-運用數位化工具達到學習目的的方式都是數位學習的應用 方式。(李康華)

eLearning1.0 eLearning2.0

以教學者為主 以學習者為主

被動接受學習內容 主動選擇需要的資訊

著重在教材內容設計 強調人際間的學習、分享 LMS、教學設計、討論區 SNS (Social Network

System) ,如:Wiki, Blog

2012/8/23

(60)

Web 3.0或e-Learning 3.0

• 新的Web 3.0或e-Learning 3.0導入所謂語言 分析、語意網路(Semantic web)的軟體分 析技術。使用者在網路上發出問題,而Web 3.0或e-Learning 3.0的技術則可以分析這樣 一個問題(Request),來撈出好的答案與 建議結果。

• 專業知識定位與管理(Expertise Location

and Management,ELM)能夠辨別不同人

的專業知識,並且提供管理的介面,包含

類別管理、專業知識深度管理、分布狀態

管理等。

http://www.iiiedu.org.tw/courseware/eL_news/0508/new3_01.htm 60

(61)

61 61

數位學習成功的要件

成功的數位學習最基本的因素 包括了:

教師的教學態度;

教學活動的安排;

教材內容的品質;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2012/8/23 61

(62)

2012/8/23 62

10 Concepts for Effective DL Design

 Instructors acting as facilitators

 Use of variety of presentation styles

 Multiple exercises

 Hands-on problems

 Learner control of pacing

 Frequent testing

 Clear feedback

 Consistent layout

 Clear navigation

 Available help screens

(63)

2012/8/23 63

遠距教學e-Learning課程設計

每一個教學單元教學單元該如何進行?

如何引起學生的認知注意力?

如何提示將要學習的內涵目標?

如何喚起學生的既有認知架構中之舊經驗?

如何呈現訊息(視覺之文字、圖案、線條、照片、影 片、動畫…;聽覺之語音、音效、音樂…)?

如何幫助學生能在新資訊與舊經驗間,產生有意義的 連結?

如何輔導學生逐步解讀當前的知識?

該用什麼練習,來”看看”(檢視)學生表現出什麼 可見的學習行為?→透過練習、

作業、習題、學習日誌…等

該給予什麼回饋?如何給予回饋?

如何“評量”最終的學習結果?

可以怎樣保持學生的記憶?強化學習遷移的延伸?

(64)

圖書館資訊素養線上課程

中正大學 臺灣大學

澳洲雪梨大學

(65)

中正大學圖書館數位學習服務平台

2009年建置數位學習服務平 台,整合中正大學圖書館數 位學習教材及相關資訊,提 供該校教職員生及校外人士 學習之環境,內容包含課程 服務、教學服務與學習服務 等三方面,不但提供學習者 課程學習,並提供教師在平 台上開設課程,建構一個具 有「自主學習」與「教師導 引」的兩種數位學習模式之

環境。 http://elearning.lib.ccu.edu.tw/

(66)

圖書資訊素養for中正學生

(67)

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學習網

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學習網 除整合圖書館導覽、圖書館 使用技能、資料庫使用指導、

學科主題資源指引、電腦技 能等資訊素養相關教育課程 外,也與該校教師合作,製 作文學、戲劇、語言學習等 人文素養課程,並向廠商購 買日文與英文線上課程供教 職員生自學。此外,臺灣大 學圖書館也拓展線上同步教 學,增設「行動講堂」,以 Joinnet軟體於線上開授學 術資源利用與語言文學進修 課程。

/

(68)

教育部大學通識課程

圖書資訊應用 資訊素養與倫理

(69)

Sydney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

 澳洲Sydney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圖書館在2008年設 計一個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網站:iResearch,目的在説明使用 者瞭解圖書館及資訊資源,並提高寫作和研究能力。

 此網站設計一系列簡短、有趣的互動學習內容,利用影片和遊 戲的方式指導資訊素養技能;網站也透過創新的技術和良好的 教學設計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增加學習經驗。

 教學內容包括如何引用、搜索策略、剽竊和學術道德、尋找閱 讀清單內容,以及瞭解圖書館分類號的應用。此外,該網站亦 提供教學教材的文字檔下載,讓學習者能將學習內容帶著走,

增加自我學習的成效。

http://elearning.library.usyd.edu.au/index.php

(70)

http://elearning.library.usyd.

edu.au/

(71)

PRIMO(Peer-Reviewe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Online)

There are 219 records in the database

美國學院暨研究圖書館學會 教育委員會(ACRL

Instruction Section

Committee)所優選建置之 全球性大學網路式圖書館利 用教育教材資料庫PRIMO , 冀望能藉由公開宣導這些優 選的高品質資源以「幫助圖 書館員應用不斷湧出的數位 科技以因應教學的挑戰」

2012/8/23 71

(72)

網路式圖書館和資訊素養之資源

 美國LOEX(Clearinghouse for Library Instruction)

 德州奧斯丁大學的資訊素養網路教學課程(Texas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 TILT)

 三藩市州立大學圖書館的OASIS(Online

Advancement of Student Information Skills)

 美國普渡大學圖書館(Purdue University

Libraries)的綜合線上研究教學(Comprehensive Online Research Education,CORE)等。

2012/8/23

(73)

LOEX

(Clearinghouse for Library Instruction)

2012/8/23 73

(74)

LOEX Annual Conference 2012

http://www.loexconference.org/2011/program/sessions.html

(75)

OASIS(Online Advancement of Student Information Skills)

美國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的J.

Paul Leonard

Library圖書館所製作,

提供使用者搜集、使 用、評估資訊的技巧。

2012/8/23 75

(76)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

76 2012/8/23

(7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Libraries’ game

 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圖書館(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Libraries

:圖書館與該校研究生合作開發出二個

教育性質的遊戲,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圖書館研究技巧。

2012/8/23

(78)

Second Life and Library Instruction

http://lcclibrarytwopointzero.blogspot.tw/2010/09/second-life-and-library-instruction.html

(79)

QR Codes

http://ojs.lboro.ac.uk/ojs/index.php/JIL/article/view/1458

(80)

2012中華資訊素養學會年會暨國際圖書館聯盟 資訊素養教育工作坊

 邀請墨西哥Veracruzana大學 教授Jesús Lau以及美國紐澤 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傳播資訊暨 圖書館學院教授Jana Varlejs 進行專題演講,提出資訊素養 的指標與建議,以及評鑑線上 教學的模式。

80

(81)



81

(82)



82

(83)

 邀請墨西哥Veracruzana大學 教授Jesús Lau以及美國紐澤 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傳播資訊暨 圖書館學院教授Jana Varlejs 進行專題演講,提出資訊素養 的指標與建議,以及評鑑線上 教學的模式。

83

(84)

2012 IFLA Conference

Libraries Now! - Inspiring, Surprising, Empowering

 圖書館行動起來!…激發靈感…超越想 像…賦予力量

 在芬蘭,圖書館作為公共基礎設施,是 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圖書館被大量使用且被認為具有很高的 價值。

 作為圖書館員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發展 創新服務,為新時代的圖書館用戶提供 能夠激發靈感、超越想像並賦予其力量 的源泉。

http://conference.ifla.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wlic2012/final-announcement-zh.pdf

(85)
(86)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E:

five issues from the research and related pedagogical work

1. Basis in learning, not in libraries

2.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and strategies

3. The sequential approach in existing models

4. Achievement and impact – showing the difference

5. The nature of collaboration

 Sharon Markless and David Streatfield, Three decad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redefining the

parameters. http://www.informat.org/pdfs/Streatfield-Markless.pdf

(87)

New Framework

hhttp://whttp://www.informat.org/pdfs/Streatfield- Markless.pdfwhttp://://

http://www.informat.org/pdfs/Streatfield-Markless.pdf

(88)
(89)
(90)
(91)
(92)

資訊素養課程規劃

1.將資訊素養能力列為通識教育課程必修課程。

2.單獨課程模式:可應用在較高或較低年級課程中,強 調培養辨識資訊需求、找尋資訊、評估資訊資源、資 訊應用與合乎倫理及法律能力。

3.整合或分散課程模式:由不同學門領域合作培養系列 資訊素養能力,可以融合在較高層次的課程。

4.課程以外活動模式:此類課程多由任務小組針對小組 的學生提供課程,促進技能以增進個人發展,並提高 參與興趣。

(93)

相關博碩士論文

年代 研究者 論文中文名稱

1999 王貴珠 中央警察大學圖書館使用者資訊素養問題研究

1999 廖緩宙 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以靜宜大學管理學院為例 2000 魏令芳 大學資訊素養教育之研究

2000 盧秀婷 問題導向學習與醫學生資訊素養之探討 2005 郭碧真 大學網路式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教學研究

2005 林亮吟 長榮大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活動關係之研究

2005 劉美慧 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計畫-以清雲科技大學為例

2007 陳俞叡 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使用非同步網路教學帄台學習態度與資訊素養 之研究

2007 黃明賢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修習資訊素養課程學習效果評估之研 究

2007 查天佑 大學教師對與圖書館員合作推動資訊素養融入課程之需求與態度

:以逢甲大學為例

2007 許家卉 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線上課程發展之研究

(94)

96 學 年 度 資 訊 素 養 相 關 通 識 課 程 一 覽 表

課名 授課教師 開課學校

資訊素養與應用 林世欽

黃志明 玄奘大學

資訊媒體與人文素養 黃昭謀 世新大學

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 謝寶煖 臺灣大學

資訊與網路 陳映濃 佛光大學

資訊蒐集與圖書館利用 黃國正 開南大學

資訊檢索與應用 吳寂絹 宜蘭大學

圖書資料管理與運用 王國昭 臺東大學

圖書資訊利用 吳敏萱 輔仁大學

圖書資訊利用 黃恬儀 長庚大學

圖書資訊學 廖賢娟 大葉大學

圖書資訊學導論 何孟侯 臺東大學

圖書資訊應用 陳朝鈞 輔仁大學

圖書館利用 邱子恆 臺北醫大

圖書館利用教育 程蘊嘉 臺灣藝大

圖書館利用教育 張蓮滿 東華大學

圖書館利用教育 吳婉如 東華大學

圖書館資源利用教育 廖賢娟 大葉大學

圖書館資源利用教育 梁麗雲 國北教大

圖書館與資訊利用 林麗雲 中正大學

圖書館與資訊檢索 廖以民 嘉義大學

圖書館與網路資源概論 胡鳳生 逢甲大學

圖書館與數位典藏 連文雄 中央大學

認識及利用圖書館 陳黃麗純 長榮大學

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出版 張迺貞 大同大學

2012/8/23

圖書館、資訊素 養相關的通識課 程有20所學校開 設24門課程,由 24位老師授課。

(95)

教育部大專校院通識課程

數位教材推廣及教學應用計畫

• 為推動遠距教學課程,並建立遠距教學合作與運作 機制,教育部在 2008年開始推動大專校院通識課 程數位教材推廣及教學應用計畫。

• 計畫包括「圖書資訊應用」、「資訊素養與倫理」

與「資訊法律」等通識課程數位學習教材開發及課 程實施計畫,期望發展一套完善的資訊素養教材內 容,讓教師可以依課程需求搭配教學;嘗詴利用數 位學習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大的自學空間,讓教師 可以依課程需求搭配教學,供全國大學院校參考,

落實提升大學生資訊素養能力的目標。

2012/8/23 95

(96)

交通大學之計畫案「資訊素養與倫理」

 資訊素養的意涵與重要性

– 單元1:什麼是資訊素養

– 單元2:資訊素養對競爭力的重要 性

– 單元3:資訊素養對生活品質的重 要性

 資訊識讀

– 單元4:數位內容與網路資訊 – 單元5:資訊評估與驗證

– 單元6:知識管理

 資訊社會

– 單元7:資訊社會與人文素養

– 單元8:資訊社會的發展趨勢與展 望

– 單元9:資訊社會的參與

 資訊倫理的意涵與重要性

– 單元10:資訊倫理的定義與範疇 – 單元11:資訊倫理的意涵

– 單元12:資訊倫理決策過程

 資訊倫理重要議題研討

– 單元13:網路公民生活守則 – 單元14:資訊安全

– 單元15:網路的人際安全 – 單元16:網路的言論自由 – 單元17:網路隱私權

– 單元18:網路沈迷

2012/8/23

圖書館和資訊素養課程在大學通識教育的開設

(97)

旭聯公司承辦的教育部研究計畫「圖書資訊應用」課程內容

 探索主題

一.

圖書資訊應用與研究歷程

二.

選擇研究主題

三.

建立背景知識

 探索資訊

四.

資訊資源面面觀

五.

認識圖書館

六.

查找資訊

 查找圖書資源

七.

網路資源輕鬆搜

八.

查找期刊雜誌

九.

查找報紙新聞與媒體

十.

查找學位論文報告

 綜合資訊

十一.資訊評估

十二.如何成為閱讀達人 十三.筆記輕鬆記

十四.資訊倫理

 呈現成果

十五.企劃專家 十六.報告輕鬆寫

十七.引經據典增文采 十八.簡報輕鬆做

2012/8/23

圖書館和資訊素養課程在大學通識教育的開設

(98)

教育部數位學習服務帄台

https://ups.moe.edu.tw/

(99)

圖書資訊應用課程學習地圖

(100)

圖書資訊應用課程教學帄台

(101)

教學目標

• 目標分為: 認知、情意、技能。

• 目標需具體,可量化,可衡量。

• 教材內容需要清楚告知目標之處。

• 教材目標能完整反映課程內涵。

• 單元目標能完整反映課程內涵。

• 教材目標與單元目標相呼應。

2012/8/23 101

(102)

102 102

課程發展工具

• 教材撰寫表單

表單包含內容如下:

單元簡介

單元學習目標 章的學習目標 課程內容

課後作業

形成性評量 總結性評量 案例分析 延伸閱讀

專有名詞解釋

2012/8/23

(103)

數位學習教材認證指標及評定規準

中華民國 101 年 2 月

2012/8/23 http://ace.moe.edu.tw/RealFunc/mat/003.pdf 103

(104)

104 104

1-1

教材清楚說明內容主題、單元名稱、學習時數、與適用對象。

「課程介紹」選項:呈現課程簡介、學習目標、建議學習時數及本教材 的適用對象之相關背景說明。當滑鼠roll-over至單元列表上方時,畫面 左下方則會出現對應的單元簡介。

2012/8/23

(105)

105 105

1-2

教材列出學習者將獲得的知識、技能或態度的具體目標。

「課程介紹」中,清楚說明總學習目標。進入教材的單元學習內容第一 頁,即能看到該單元的學習目標,其目標清楚告知學習者知識、技能 或態度三大層面應該達到的學習成效。

2012/8/23

(106)

106 106

1-3

教材內容涵蓋教學目標。

本教材所有內容、教學活動皆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發展而來,以下列舉 本教材之總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與教材內容設計之對應關係:

2012/8/23

(107)

107 107

1-4

教材內容符合學習者程度。

內容專家:具有於大專院校教授圖書資訊相關課程之豐富教 學經驗。並透過以下幾項分析,作為教材設計之依據:

1.學習者分析:

與大學生進行意見訪談,實體發放問卷利用線上問卷調查。

2.內容分析:

召開內容專家討論會議,分析各單元內容的適切性、重要 性及完整性。

3.學習者滿意度調查:

請學生於學習完成後至帄台填寫問卷。藉以瞭解教材難易 度之適當性,及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

2012/8/23

(108)

108 108

1-5

教材內容正確。

聘請內容專家:台灣大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 陳雪華教授、童敏惠主 任,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詹麗萍教授,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葉乃靜教授…等,進行內容正確性、適切性及完整性之審核。

2012/8/23

(109)

109 109

1-6

教材組織架構與呈現順序由合理且明確的單元所組成。

本教材之18單元章節架構設計與順序安排,是依據資訊研究歷程的五 大步驟發展而來,具合理性。該歷程與各單元之詳細對應如下所示:

單元序號 單元名稱

1.探索主題

1 圖書資訊應用與研究歷程

2 選擇研究主題

3 建立背景知識

2.探索資訊 4 資訊資源面面觀

5 認識圖書館

3.查找資訊

6 查找圖書資源

7 網路資源輕鬆搜

8 查找期刊雜誌

9 查找報紙新聞與媒體

10 查找學位論文報告

4.綜合資訊

11 資訊評估

12 如何成為閱讀達人

13 筆記輕鬆記

14 資訊倫理

5.呈現成果

15 企劃專家

16 報告輕鬆寫

17 引經據典增文采

18 簡報輕鬆做

2012/8/23

(110)

110 110

1-7

各單元教材內容份量適當。

• 教學內容豐富且完整,提供元件化教學使用。

• 學習者滿意度調查:43位中有85%以上認為教材內容適中且完整,不 會造成學習負荷;85%以上認為練習與評量份量適當;85%以上認為 課堂作業份量適中(以單元三為例)。

2012/8/23

(111)

111 111

1-8

教材清楚說明引用資料之版權。

「課程介紹」項目中,將彙整18單元教材內容所引用的文獻資料,並告 知引用資料之版權所有。

2012/8/23

(112)

112 112

1-9

教材包含較新的內容。

引用之文獻,多以近五年來的資料為主。

2012/8/23

(113)

113 113

1-10

教材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

各單元提供資源下載:各章節的多媒體下載及講義下載,也提供延伸 閱讀資料,如下所示:多媒體及講義下載及「延伸閱讀」畫面截圖:

2012/8/23

(114)

114

2-1

教材中有引發學習動機的設計。

情境故事或人物對話之設計。

透過遊戲活動之設計。

透過自我檢核表。

2012/8/23

(115)

115

2-2

教材提供清楚的學習活動說明。

(教材的學習活動是指:在教材中要求學習者主動從事的活動,如:點閱輔助影音媒體、進行模擬程式、自我評量、填寫調查問卷等。)

教材中,如有設計遊戲活動、隨堂練習或互動學習選項,也會特別為該 學習活動設計活動說明頁或提示語。

2012/8/23

(116)

116

2-3

教材提供適當的實例。

本教材各單元的架構設計,均安排至少一個的案例分析。

2012/8/23

(117)

117

2-4

教材提供適當的練習。

教材內容當中提供適當的隨堂練習。在案例分析當中,設計狀況題組。

2012/8/23

(118)

118

2-5

教材單元提供適當的評量活動。

各章學習內容結束後,均設計「動動腦」之練習題目

,提供學習者自我練習 與檢視學習狀況的機會。

2012/8/23

(119)

119 119

2-6

教材的學習活動提供適當的回饋。

(教材的學習活動回饋指:教材與學習者有互動,如:自我評量後有評分、填寫問卷後有統計分析等。)

「動動腦」之練習中,提供兩次作答機會。第一次作答錯誤,給予作答 暗示,指引思考方向;第二次仍作答錯誤,系統則給予立即回饋,告 知該題之正確解答、詳解及題目出處,以便回頭再次複習。

2012/8/23

(120)

120

2-7

教材提供適當的補救學習。

(補救學習指:學習有困難時,至少提供另一次或另一型式的學習。)

清楚指引內容出處:

練習與評量之回饋說明,提供建議學習的章節指引。

提供講義下載。

2012/8/23

(121)

121 121

2-8

教材列出學習階段並說明各階段的內容與學習建議。

「課程介紹」中,擺放本教材之學習地圖。透過學習地圖,建議學習者 學習順序與流程。

2012/8/23

(122)

122

2-9

教材提供FAQ及關鍵字詞表。

教材首頁之「常見問題」,提供操作與使用常見問題。「名詞解釋」功能。

2012/8/23

(123)

123

3-1

系統提供清楚的操作說明。

教材介面上方之功能鈕「操作說明」中,以靜態圖像搭配文字的解說方 式,提供清楚的操作說明。且依據學習者所在頁面不同,提供適切、

對應該畫面之操作說明。

2012/8/23

(124)

124 124

3-2

系統提供清楚的學習活動指引。

本教材於各學習段落,會自動顯示學習提示語,指引學習者下一步要如何進行,於列舉如下:

本頁內容結束時:「請點選下一頁,繼續學習!」。

本節內容結束時:「本節內容已結束,請點選左邊課程節點繼續學習!」。

教材內容之練習活動,遊戲等均有學習活動指引。

2012/8/23

(125)

125 125

3-3

系統清楚顯示已學過的部分。

閱讀標記,顯示各章節的學習狀況:圖示共分成

「尚未閱讀」、 「正在閱讀」、「完成閱讀」。

2012/8/23

(126)

126 126

3-4

系統提供回饋機制。

帄台提供「意見回報專區」,開放學習者立即反應教材內容問題。

2012/8/23

(127)

127 127

4-1

教材的媒體品質優良。

媒體品質除了嚴謹的把關,並合乎網路最佳播放品質。在滿意度調查中,

43位學習者中,有93%以上認為本教材的介面設計、版面配置協調且 舒服。因此,本教材的媒體品質十分優良。

2012/8/23

(128)

128 128

4-2

教材的媒體能幫助學習者理解內容。

本教材發揮媒體特性,透過文字、表格、圖片、語音、動畫等各類媒體 型式,呈現教材內容。以下列舉各種媒體型式於本教材之運用:

2012/8/23

(129)

129 129

4-3

教材的畫面設計恰當。(畫面設計指外觀、顏色、功能、位置) 在滿意度調查中發現,43位學習者中,有93%以上的人認為本教材介面

設計、版面配置協調、舒服。

2012/8/23

(130)

130 130

4-4

媒體介面操作方便且一致。

本教材採模組化設計,媒體介面之工具列擺放位置各單元均統一。

滿意度調查,有94%以上的人認為本教材介面設計容易操作使用。

2012/8/23

(131)

131 131

4-5

教材的瀏覽工具合適。

本教材使用於PC電腦時,只需直接開啟預設之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即可播放,不需另外安裝特殊軟體,觀看上極為方便。

Internet Explorer

2012/8/23

(132)

132 132

4-6

系統提供問題解決輔助功能(Help)。

幫助學習者解決瀏覽時遭遇的困難。)

介面功能「操作說明」,方便操作遇到困難時,能快速獲得解決。

首頁資訊「常見問題」,彙整教材使用常遇到的問題,方便檢索。

滿意度:43位學習者中,有96%以上認為本教材有提供清楚的操作說明。

2012/8/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 Develop motor skills and acquire necessary knowledge in physical and sport activities for cultivating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active and

•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re organised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framework to include knowledge, generic skills, values and attitudes spanning the five

To be an effective practitioner, a defined body of form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the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 to meet workplace requirements. The important

“…are no longer walled gardens with ‘keep out’ signs, but open and exciting hubs offering us an intellectually charged socket into which we can all plug when in need of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