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海八個譬喻的比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海八個譬喻的比對 "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大海八個譬喻的比對

林崇安編校

(內觀雜誌,90 期,pp. 2-18,2013.02)

【說明】:

北傳《中阿含經》和南傳《增支部》中有幾經談到大海的譬喻。以下 比對這些經典。凡是改正之文以[]標出。

1a《中阿含 35 經》:阿修羅經 1b《中阿含 37 經》:瞻波經 2a《增支部》8.19:波呵羅 2b《增支部》8.20:布薩

1a《中阿含 35 經》 :阿修羅經

(1) 我聞如是:

(2) 一時,佛遊鞞蘭若,在黃蘆園。

(3) 爾時,婆羅邏阿修羅王、牟梨遮阿修羅子,色像巍巍,光耀暐曄,

夜將向旦,往詣佛所,禮世尊足,卻住一面。

(4) 世尊問曰:「婆羅邏!大海中阿修羅無有衰退阿修羅壽、阿修羅 色、阿修羅樂、阿修羅力?諸阿修羅樂大海中耶?」

(5) 婆羅邏阿修羅王、牟梨遮阿修羅子答曰:「世尊!我大海中諸阿 修羅無有衰退於阿修羅壽、阿修羅色、阿修羅樂、阿修羅力,諸 阿修羅樂大海中。」

(6) 世尊復問曰:「婆羅邏!大海中有幾未曾有法,令諸阿修羅見已 樂中?」

(7) 婆羅邏答曰︰「世尊!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令諸阿修羅見已 樂中。云何為八?

(a) 世尊!我大海從下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以成於岸,其水 常滿,未曾流出。

世尊!若我大海從下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以成於岸,其 水常滿,未曾流出者,是謂我大海中第一未曾有法,諸阿修羅見 已樂中。

(2)

2

(b) 復次,世尊!我大海潮未曾失時。

世尊!若我大海潮未曾失時者,是謂我大海中第二未曾有法,諸 阿修羅見已樂中。

(c) 復次,世尊!我大海水甚深無底,極廣無邊。

世尊!若我大海甚深無底,極廣無邊者,是謂我大海中第三未曾 有法,諸阿修羅見已樂中。

(d) 復次,世尊!我大海水鹹,皆同一味。

世尊!若我大海水鹹,皆同一味者,是謂我大海中第四未曾有 法,諸阿修羅見已樂中。

(e) 復次,世尊!我大海中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滿其 中。珍寶名者,謂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 珂、螺璧、珊瑚、琥珀、馬瑙、瑇瑁、赤石、琁珠。

世尊!若我大海中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滿其中。

珍寶名者,謂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珂、

螺璧、珊瑚、琥珀、馬瑙、瑇瑁、赤石、琁珠者,是謂我大海中 第五未曾有法,諸阿修羅見已樂中。

(f) 復次,世尊!我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謂阿修羅、乾塔惒、

羅剎、魚摩竭、龜、鼉、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羅、提帝麑伽羅。

復次,大海中甚奇!甚特!眾生身體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 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世尊!若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謂阿修羅、乾塔惒、羅剎、

魚摩竭、龜、鼉、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羅、提帝麑伽羅。復次,

大海中甚奇!甚特!眾生身體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 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者,是謂我大海中第六未曾有法,

諸阿修羅見已樂中。

(g) 復次,世尊!我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命終者,過夜風便吹 著岸上。

世尊!若我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命終者,過夜風便吹著岸 上者,是謂我大海中第七未曾有法,諸阿修羅見已樂中。

(h) 復次,世尊!我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搖尤那,

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羅婆提,五曰摩企,悉入大海,既入中已,

各捨本名,皆曰大海。

世尊!若我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搖尤那,三 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羅婆提,五曰摩企,悉入大海,既入中已,

(3)

3

各捨本名,皆曰大海者,是謂我大海中第八未曾有法,諸阿修羅 見已樂中。

(8) 世尊!是謂我大海中第八未曾有法,諸阿修羅見已樂中。世尊!

於佛正法、律中有幾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9) 世尊答曰:「婆羅邏!我正法、律中亦有八未曾有法,令諸比丘 見已樂中。云何為八?

(a)婆羅邏!如大海從下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以成於岸,其水 常滿,未曾流出。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漸作漸學,漸盡漸教。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漸作漸學,漸盡漸教者,是謂我正法、

律中第一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b)復次,婆羅邏!如大海潮,未曾失時。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私施設禁戒,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施設 禁戒,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二 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c)復次,婆羅邏!如大海水,甚深無底,極廣無邊。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諸法甚深,甚深無底,極廣無邊。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諸法甚深,甚深無底,極廣無邊者,是 謂我正法、律中第三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d)復次,婆羅邏!如大海水鹹,皆同一味。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無欲為味,覺味、息味及道味。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無欲為味,覺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謂 我正法、律中第四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e)復次,婆羅邏!如大海中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滿其 中。珍寶名者,謂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白 珂、螺璧、珊瑚、琥珀、馬瑙、瑇瑁、赤石、琁珠。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

充滿其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 力、七覺支、八支聖道。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其 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 覺支、八支聖道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五未曾有法,令諸比丘

(4)

4

見已樂中。

(f)復次,婆羅邏!如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謂阿修羅、乾塔惒、

羅剎、魚摩竭、龜、鼉、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羅、提帝麑伽羅。

復次,大海中甚奇!甚特!眾生身體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 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聖眾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

謂阿羅訶、向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

須陀洹、向須陀洹。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聖眾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謂阿羅 訶、向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陀洹、

向須陀洹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六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 中。

(g)復次,婆羅邏!如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命終者,過夜風便吹 著岸上。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聖眾清淨,不受死屍,若有不精 進人惡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隨在聖眾之中,

然去聖眾遠,聖眾亦復去離彼遠。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聖眾清淨,不受死屍,若有不精進人惡 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隨在聖眾之中,然去聖 眾遠,聖眾亦復去離彼遠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七未曾有法,

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h)復次,婆羅邏!如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搖尤那,

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羅婆提,五曰摩企,悉入大海,既入中已,

各捨本名,皆曰大海。

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剎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 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沙門;梵志種、

居士種、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 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沙門。

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剎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 信、捨家、無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沙門;梵志種、居士種、

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彼捨本名,同曰沙門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八未曾有法,令諸 比丘見已樂中。

(10) 婆羅邏!是謂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婆

(5)

5

羅邏!於意云何?若我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若汝大海中有 八未曾有法,此二種未曾有法,何者為上、為勝、為妙、為最?」

(11) 婆羅邏白曰:「世尊!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不及如來八未曾 有法,不如千倍萬倍,不可比,不可喻,不可稱,不可數,但世 尊八未曾有法為上、為勝、為妙、為最!世尊!我今自歸於佛、

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 至命盡。」

(12) 佛說如是,婆羅邏阿修羅王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b《中阿含 37 經》 :瞻波經

(1) 我聞如是:

(2) 一時,佛遊瞻波,在恒伽池邊。

(3)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說從解脫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世尊坐 已,卽便入定,以他心智觀察眾心。觀眾心已,至初夜竟,默然 而坐。

(4a) 於是,有一比丘卽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

初夜已訖,佛及比丘眾集坐來久,唯願世尊說從解脫!」

(4b) 爾時,世尊默然不答。

(5a) 於是,世尊復至中夜默然而坐,彼一比丘再從座起,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過,中夜將訖,佛及比丘眾集 坐來久,唯願世尊說從解脫!」

(5b) 世尊亦再默然不答。

(6a) 於是,世尊復至後夜默然而坐,彼一比丘三從座起,偏袒著衣,

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既過,中夜復訖,後夜垂盡,將 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眾集坐極久,唯願世尊說從解脫!」

(6b)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於此眾中,有一比丘已為不淨。」

(7) 彼時尊者大目揵連亦在眾中,於是,尊者大目揵連便作是念:世 尊為何比丘而說此眾中有一比丘已為不淨,我寧可入如其像定,

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觀察眾心。尊者大目揵連卽入如其像定,

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觀察眾心,尊者大目揵連便知世尊所為比 丘說此眾中有一比丘已為不淨。

(8) 於是,尊者大目揵連卽從定起,至彼比丘前,牽臂將出,開門置 外:「癡人遠去!莫於此住!不復得與比丘眾會,從今已去,非

(6)

6

是比丘。」閉門下鑰,還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所為比丘說此眾中有一比丘已為不淨,我已逐出。世尊!

初夜既過,中夜復訖,後夜垂盡,將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 丘眾集坐極久,唯願世尊說從解脫!」

(9) 世尊告曰:「大目揵連!彼愚癡人當得大罪,觸嬈世尊及比丘眾。

大目揵連!若使如來在不淨眾說從解脫者,彼人則便頭破七分,

是故大目揵連!汝等從今已後說從解脫,如來不復說從解脫。所 以者何?

(a)大目揵連!如彼大海,從下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以成於岸,

其水常滿,未曾流出。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漸作漸學,漸盡漸教。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漸作漸學,漸盡漸教者,是謂我正法、

律中未曾有法。

(b)復次,大目揵連!如大海潮,未曾失時。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私施設禁戒,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施設 禁戒,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 有法。

(c)復次,大目揵連!如大海水,甚深無底,極廣無邊。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諸法甚深,甚深無底,極廣無 邊。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諸法甚深,甚深無底,極廣無邊者,是 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d)復次,大目揵連!如海水鹹,皆同一味。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無欲為味,覺味、息味及道味。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無欲為味,覺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謂 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e)復次,大目揵連!如大海中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滿 其中。珍寶名者,謂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真珠、碧玉、

白珂、車[(王*巨)/木]、珊瑚、琥珀、馬瑙、瑇瑁、赤石、琁珠。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 琦,充滿其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

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

(7)

7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種珍琦,充滿 其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覺支、八支聖道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f)復次,大目揵連!如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謂阿修羅、乾 沓惒、羅剎、魚摩竭、龜、鼉、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羅、提帝 麑伽羅。復次,大海中甚奇!甚特!眾生身體有百由延,有二百 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聖眾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

謂阿羅訶、向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

須陀洹、向須陀洹。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聖眾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謂阿羅 訶、向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陀洹、

向須陀洹,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g)復次,大目揵連!如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命終者,過夜風便 吹著岸上。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聖眾清淨,不受死屍,若有不 精進人惡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隨在聖眾之中,

然去聖眾遠,聖眾亦復去離彼遠。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聖眾清淨,不受死屍,若有不精進人惡 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隨在聖眾之中,然去聖 眾遠,聖眾亦復去離彼遠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

(h)復次,大目揵連!如彼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一曰恒伽,二曰搖 尤那,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羅婆提,五曰摩企,皆入大海,及 大海中龍水從空雨墮,渧如車軸,是一切水不能令大海有增減也。

大目揵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剎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 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脫,自作證成就遊。

大目揵連!不移動心解脫,於我正法、律中無增無減。

如是梵志種、居士種、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

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脫,自作證成就遊。大目揵連!

不移動心解脫,於我正法、律中無增無減。

大目揵連!若我正法、律剎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 信、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脫,自作證成就遊。大目揵 連!不移動心解脫,於我正法、律中無增無減。

如是梵志種、居士種、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

(8)

8

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脫,自作證成就遊。大目揵連!

不移動心解脫,於我正法、律中無增無減者,是謂我正法、律中 未曾有法。」

(10) 佛說如是,尊者大目揵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a《增支部》8.19:波呵羅

(01) 爾時,世尊住鞞蘭若那鄰羅之賓洲曼陀羅樹下。

(02) 時,波呵羅阿修羅王往詣世尊之處。至已,禮敬世尊而立一面。

(03) 立於一面時,世尊言波呵羅阿修羅王:「波呵羅!諸阿修羅者,

樂於大海耶?」

(04) 「大德!諸阿修羅者,樂於大海。」

(05) 「波呵羅!大海中有幾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耶?」

(06) 「大德!大海中有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於 大海。」

(07) 「[波呵羅!]以何為八耶?」

(a) 「大德!大海者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嶮 峻。大德!大海者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 嶮峻。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一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b) 大德!復次,大海有常法不超岸。大德!大海有常法不超岸。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二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c) 大德!復次,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疾運於 岸、於陸上。大德!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 疾運於岸、於陸上。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三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d) 大德!復次,有諸大河,謂:恆河、夜摩那河、阿夷羅跋提河、

舍勞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大德!

有諸大河,謂:恆河、夜摩那河、阿夷羅跋提河、舍勞浮河、摩

(9)

9

企河是,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四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e) 大德!復次,世間之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於 大海亦不知有增減。大德!世間之諸流水,流入大海,是故,即 使天雨流入於大海亦不知有增減。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五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f) 大德!復次,大海是一味鹹味。大德!大海是一味鹹味。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六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g) 大德!復次,於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真珠、摩尼 珠、琉璃、硨渠、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大德!於 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真珠、摩尼珠、琉璃、硨渠、

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七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h) 大德!復次,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提麑 魚、提麑耆羅魚、提覺提麑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於大 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 旬身之眾生。大德!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

提麑魚、提麑耆羅魚、提麑提麑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

於大海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 百由旬身之眾生。

大德!此為大海之第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8) 大德!大海者,有如是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 樂於大海。」

(9) 「大德!諸比丘樂於此法與律耶?」

(10) 「波呵羅!諸比丘樂於此法與律。」

(11) 「大德!此法與律中,有幾何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丘 樂於此法與律耶?」

(12) 「波呵羅!此法與律,有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丘 樂於此法與律。以何為八耶?

(10)

10

(a)波呵羅!譬如大海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臉 峻。

如是,波呵羅!於此法與律,漸漸有學、漸漸有所作、漸漸有道,

而無有忽然了知通達。波呵羅!於此法與律,漸漸有學、漸漸有 所作、漸漸有道,而無有忽然了知通達。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一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b)波呵羅!譬如於大海有常法不超岸。

如是,波呵羅!為我諸聲聞所制之學處,即使我諸聲聞,乃至有 失命之因緣亦不超越。波呵羅!為我諸聲聞所制之學處,即使我 諸聲聞,乃至有失命之因緣亦不超越。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二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c)波呵羅!譬如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疾運於 岸、於陸上。

如是,波呵羅!若人之破戒、惡法、不淨而有招疑訝之行,隱覆 所作,以非沙門稱為沙門,以非梵行者稱為梵行者,內心腐爛、

漏泄,等同於塵介者,則僧伽與此不共住,速疾集會舉此,若彼 即使坐於比丘眾之中,彼亦與僧伽遠離,僧伽亦與彼遠離。波呵 羅!若人之破戒、惡法、不淨而有招疑訝之行,隱覆所作,以非 沙門而稱為沙門,以非梵行者而稱為梵行者,內心腐爛、漏泄,

等同於塵介者,則僧伽與此不共住,速疾集會舉此,若彼即使生 於比丘眾之中,彼亦與僧伽遠離,僧伽亦與彼遠離。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三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d)波呵羅!譬如有諸大河,謂:恆河、夜摩那河、阿夷羅跋提河、舍 勞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

如是,波呵羅!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四姓,彼等 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若出家而為出家者,則棄前名唯號沙門釋 子。波呵羅!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四姓,彼等於 如來所說之法與律,若出家而為出家者,則棄前名唯號沙門釋子。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四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e)波呵羅!譬如世間之諸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大海

(11)

11

亦不知有增減。

是故,波呵羅!若眾多之比丘,亦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即使於 無餘涅槃界亦不知有增減。

波呵羅!若眾多之比丘,亦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即使於無餘涅 槃界亦不知有增減。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五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f)波呵羅!譬如大海者,是一味鹹味。

如是,波呵羅!此法與律,是一味之解脫味。波呵羅!此法與律,

是一味之解脫味。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六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g)波呵羅!譬如於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真珠、摩尼珠、

琉璃、硨渠、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

如是,波呵羅!此法與律,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四念 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波呵羅!

此法與律,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 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七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h)波呵羅!譬如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提麑魚、

提麑耆羅魚、提麑提覺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於大海有 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五百由旬身 之眾生。

如是,波呵羅!此法與律,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預 流者、向預流果現證者;一來者、向一來果現證者;不還者、向 不還果現證者;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見證者。波呵羅!此法與律,

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預流者、向預流果現證者;一 來者、向一來果現證者;不還者、向不還果現證者;阿羅漢、向 阿羅漢果現證者。

波呵羅!此為此法與律,第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13) 波呵羅!此法與律,有如是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比 丘樂於此法與律。」

(12)

12

2b《增支部》8.20:布薩

(01) 如是我聞:

(02)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東園鹿母殿。

(03) 爾時,世尊於布薩日為諸比丘圍繞而坐。

(4a) 時,具壽阿難於黎明切分過後,從座而起,遍袒上衣,往詣世尊 之處,合掌白世尊言:「大德!已黎明初分過後,諸比丘久坐,

大德世尊,請為諸比丘說波羅提木叉。」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 語。

(4b) 具壽阿難於黎明中分過後,再次從座而起,遍袒上衣,往詣世尊 之處,合掌白世尊言:「大德!已黎明中分過後,諸比丘久坐,

大德世尊,請為諸比丘說波羅提木叉。」如是言已,世尊默然不 語。

(4c) 具壽阿難於黎明後分已過,日出黎明之時,三度從座而起,遍袒 上衣,往詣世尊之處,合掌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於黎明後分 已過,日出黎明之時,諸比丘久坐,大德世尊,請為諸比丘說波 羅提木叉。」

(05) 「阿難!眾會不淨。」

(06) 時,具壽摩訶目犍連生思念:「世尊意趣於何人而言:『阿難!眾 會不淨』耶?」

(07) 時,具壽摩訶目犍連以心觀察一切諸比丘心而作意。具壽摩訶目 犍連見彼人之破戒、惡法、不淨而有招致疑訝之行,隱覆所作,

以非沙門而稱為沙門,以非梵行者而稱為梵行者,內心腐爛、漏 泄,等同於塵介者坐於諸比丘中。

(8a) 見而往彼人之身邊,去向彼人言:「起來,友!世尊見汝,汝與 諸比丘不可共住。」如是言,彼人默然不語。

(8b) 具壽摩訶目犍連再次向彼人言:「起來,友!世尊見汝,汝與諸 比丘不可共住。」彼人再次默然不語。

(8c) 具壽摩訶目犍連三度向彼人言:「起來,友!世尊見汝,汝與諸 比丘不可共住。」彼人三度默然不語。

(09) 時,具壽摩訶目犍連拉住彼人之臂令出門外,然後放下門栓,來 詣世尊之處。至已,白世尊言:「大德!我將彼人逐出,眾會已 清淨。大德世尊,請為諸比丘說波羅提木叉。」

(13)

13

(10) 「目犍連!是希有,目犍連!是未曾有。彼愚人乃至被捉臂。」

(11) 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從今以後,汝等自行布薩,誦 波羅提木叉。

諸比丘!我從今以後,[不行布薩,]不誦波羅提木叉。

諸比丘!如來於不淨之眾會,誦波羅提木叉者非處非機。

(12) 諸比丘!於大海中,有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以何八耶?

(a)諸比丘!大海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嶮峻。

諸比丘!大海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嶮峻。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一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b)諸比丘!復次,於大海有常法不超岸。

諸比丘!於大海有常法不超岸。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二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c)諸比丘!復次,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疾運於 岸、於陸上。

諸比丘!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疾運於岸、

於陸上。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三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d)諸比丘!復次,有諸大河流,謂:恆河、夜摩那河、阿夷羅跋提河、

舍勞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

諸比丘!有諸大河流,謂:恆河、夜摩那海、阿夷羅跋提河、舍 勞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四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e)諸比丘!復次,世間之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於 大海亦不知有增減。

諸比丘!世間之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即使天雨流入於大海 亦不知有增減。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五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f)諸比丘!復次,大海是一味之鹹味。

(14)

14

諸比丘!大海是一味之鹹味。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六希有、未曾有之海,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g)諸比丘!復次,於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之寶者謂:真珠、摩 尼珠、琉璃、硨渠、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

諸比丘!於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真珠、摩尼珠、

琉璃、硨渠、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七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h)諸比丘!復次,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提麑魚、

提麑耆羅魚、提麑提麑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於大海中 [之眾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

五百由旬身。

諸比丘!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提麑魚、

提麑耆羅魚、提麑提覺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於大海中 [之眾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

五百由旬身。

諸比丘!此為大海之第八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13) 諸比丘!大海有如是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阿修羅樂 於大海。

諸比丘!如是於此法與律,有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諸 比丘樂於此法與律。

(a)諸比丘!譬如大海漸漸趣向、漸漸傾向、漸漸臨入,而無有忽然嶮 峻。

如是,諸比丘!於此法與律,則漸漸有學、漸漸有所作、漸漸有 道,而無有忽然了知通達。

諸比丘!於此法與律中,漸漸有學、漸漸有所作、漸漸有道,而 無有忽然了知通達。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一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此法與律。

(b)諸比丘!譬如於大海有常法不超岸。

如是,諸比丘!為我諸聲聞所制之學處,即使我諸聲聞乃至有失 命之因緣,亦不超越。

(15)

15

諸比丘!為我諸聲聞所制之學處,即使我諸聲聞乃至有失命之因 緣,亦不超越。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二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此法與律。

(c)諸比丘!譬如大海與死屍不共住,若於大海有死屍,則速疾運於 岸、於陸上。

如是,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惡法、不淨而招致疑訝之行,隱 覆所作,以非沙門而稱為沙門,以非梵行者而稱為梵行者,內心 腐爛、漏泄,等同於塵介者,則僧伽與此不共住,當速疾集會舉 此。若彼即使坐於諸比丘中,彼亦與僧伽遠離或僧伽亦與彼遠離。

諸比丘!若有人之破戒、惡法、不淨而招致疑訝之行,隱覆所作,

以非沙門而稱為沙門,以非梵行者而稱為梵行者,內心腐爛、漏 泄,等同於塵介者,則僧伽與此不共住,當速疾集會而舉此,若 彼即使坐於諸比丘之中,彼亦與僧伽遠離或僧伽亦與彼遠離。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三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此法與律。

(d)諸比丘!譬如有諸大河流,謂:恆河、夜摩那河、阿夷羅跋提河、

舍勞浮河、摩企河,此等若到大海則棄前名唯號大海。

如是,諸比丘!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四姓,彼等 若於如來所說之法與律,出家而為出家者,則棄前名唯號沙門釋 子。

諸比丘!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四姓,彼等若於如 來所說之法與律,出家而為出家者,則棄前名唯號沙門釋子。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四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此 法與律。

(e)諸比丘!譬如世間之諸水流,流入大海,是故,天雨流入,大海亦 不知有增減。

如是,諸比丘!若眾多之比丘,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即使於無 餘涅樂界亦不知有增減。

諸比丘!若眾多之比丘,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即使於無餘涅槃 界亦不知有增減。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五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此法、律。

(f)諸比丘!譬如大海是一味之鹹味。

(16)

16

如是,諸比丘!此法與律是一味之解脫味。

諸比丘!此法與律是一味之解脫味。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六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此法與律。

(g)諸比丘!譬如於大海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真珠、摩尼 珠、琉璃、硨渠、璧玉、珊瑚、銀、金、紅玉、瑪瑙。

如是,諸比丘!於此法與律中,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

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

諸比丘!於此法、律中,有多寶、種種寶,此中寶者謂:四念處、

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第七之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樂 於此法與律]。

(h)諸比丘!譬如大海者,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提麑魚、

提麑耆羅魚、提麑提麑耆羅魚、阿修羅、龍、乾達婆是。於大海 [中之眾生]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身、三百由旬身、四百由旬身、]

五百由旬身。

如是,諸比丘!此法與律,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預 流者、向預流果現證者;一來者、向一來果現證者;[不還者、

向不還果現證者];阿羅漢、向阿羅漢現證者。

諸比丘!此法與律,乃大眾生之住處,此中眾生者謂:預流者、

向預流果現證者;[一來者、向一來果現證者;不還者、向不還 果現證者];阿羅漢、向阿羅漢現證者。

諸比丘!此為此法與律之第八希有、未曾有法,見此而諸比丘 樂 於此法與律。

(14) 諸比丘!於此法與律中,有如是八種希有、未曾有之法,見此而 諸比丘樂此法與律。」

【比對】:

1.南傳 8.19 波呵羅和 8.20 布薩二經的八個譬喻都相同,從法和喻的配 合來看,南傳的八個譬喻都很相稱。

2.北傳《中阿含 35 經》的阿修羅和《中阿含 37 經》瞻波經,這二經 的八個法和喻的配合相互有出入,有時二個譬喻合成一個而不清 晰。

(17)

17

3.《中阿含 35 經》和《中阿含 37 經》的法喻:

A.「如彼大海,從下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譬喻「若我正 法、律漸作漸學,漸盡漸教」。

B.「以成於岸,其水常滿,未曾流出」應是譬喻「諸族姓子乃至 命盡,終不犯戒」。

C.「如大海潮,未曾失時」譬喻「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

較不清晰。

D.「如大海水鹹,皆同一味」譬喻「若我正法、律中無欲為味」

(南傳是:此法與律,是一味之解脫味)。

E.配合南傳:「五大河,悉入大海,各捨本名,皆曰大海」譬喻「族 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彼捨本名,同曰沙門」。

F.「大海中龍水從空雨墮,渧如車軸,是一切水不能令大海有增 減」譬喻「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不移動心解脫,於我 正法、律中無增無減(指入無餘涅槃)」。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此云尸林。其林縱橫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變化之 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

濟眾生。賢德菩薩言。我能堪忍究竟斷除眾生苦惱。寶手菩薩言。我能堪忍以諸珍寶

「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 本土 。』」智積於是向多寶佛秉白「 當還本土 」,白話就是:我們事情

城周匝四百八十里。以土築城。復以板著城。復以金銀琉璃水精珍寶著城。四面各十

 假以馬百疋  金銀挍鞍勒   用惠施於人  不如杓飯汁   設以七寶車  載滿諸珍琦   杓飯汁施佛  其福過於彼   若施白象百  明珠瓔珞飾 

 普遍三千界  充滿智成水   有大寶蓮華  開敷在水中   寶莖如須彌  上方珠網覆   花上有大寶  八柱以莊嚴   想成寶樓閣  四門當四方 

寶貴 珍惜 可貴 的是爸爸媽媽對我 有無限的愛,因此這個家仍然充滿着 6... 十一 閱讀理解(一)

2018 年,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開幕,館內的珍貴文物就有 3000 餘件,其中屬國 內首次重大發現的文物有 70